中国法制史专题整理(共10页)_第1页
中国法制史专题整理(共10页)_第2页
中国法制史专题整理(共10页)_第3页
中国法制史专题整理(共10页)_第4页
中国法制史专题整理(共10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法制史复习整理 第 PAGE 17 页 共 NUMPAGES 17 页中国(zhn u)法制史专题(zhunt)整理刑罚(xngf)夏商 五刑:墨、劓、膑、宫、大辟周初 九刑:墨、劓、刖、宫、大辟、流、赎、鞭、扑西周中后期 赎刑是吕刑的核心内容秦 “具五刑”:秦朝最残酷的死刑“赀别”:秦朝经济刑之一,经济制裁惩罚官吏一般失职和百姓一般违法行为汉 “亲亲得相守匿”原则 废除肉刑魏晋 北齐律标志着初步形成封建五刑制,分为:死、流、徒、杖、笞唐 以五刑为主:死、流、徒、杖、笞 贞观律中出现“加役流”五代 “刺配”(杖刑、流刑、刺面三刑合一);凌迟宋 宋真宗时期刺配刑上升为法定刑罚之一;南宋时以国

2、家大法肯定凌迟明 大诰规定许多律外适用的酷刑;充军有终身(本人)和永远(子孙) 定罪量刑“轻其所轻,重其所重”清 “发遣为奴”即将犯罪者发往边疆某地为八旗官兵或贵族私家之奴隶五礼与六礼五礼 周礼名目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吉礼:祭祀;凶礼:悼念;宾礼:天子诸侯;军礼:征伐;嘉礼:节庆六礼 西周婚姻仪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求婚;问名:姓氏出生;纳吉:祭祀;纳征:聘礼;请期:婚期;亲迎:迎亲八议魏晋 八议制度曹魏律: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勤、议贵、议功、议宾隋 开皇律进一步完善八议制度唐 确定八议制度: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勤、议贵、议功、议宾)十恶南北朝 北

3、齐律确定重罪十条: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隋 开皇律改“重罪十条”为“十恶”唐 名例律规定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谋反:图谋、参加推翻封建政权;谋大逆:图谋、毁坏皇帝(hungd)宗庙、陵墓和宫殿;谋叛:图谋(tmu)、背叛国家;恶逆:一种殴打、谋杀(mush)尊亲属;不道:杀人、邪术诅咒;大不敬:危害皇帝人身安全和尊严;不睦:亲族互相侵害;不义:侵犯长官和夫权;内乱:亲族之间犯奸五听与六赃五听 西周审问方式: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六赃 唐朝定罪量刑原则,指六种以非法手段获得钱财的犯罪:强盗、窃盗、受财枉法

4、、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坐赃九刑与吕刑九刑 周初刑书(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墨、劓、刖、宫、大辟、流、赎、鞭、扑吕刑 西周中后期重要刑书,规定刑法种类及适用刑法的原则。赎刑是吕刑核心内容。总原则是“明德慎刑”,要求做到“惟敬五刑,以成三德”法经与九章律法经 战国魏国李悝所写,具有一定规模和体系的第一部封建法典,整个封建社会法典制定蓝本。分为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特点:以镇压盗、贼为首要任务;反对奴隶主贵族固有的等级特权;体现重刑主义精神(轻罪重罚);体例上诸法合体,具法列后。九章律 萧何制定,汉代最重要的一部法典,分别为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户律、兴律、厩律。九章律傍章越

5、宫律朝律合为汉律六十篇,是汉朝比较稳定的法规各朝主要法典春秋 刑书郑国子产公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并将它铸在鼎上(邢鼎)。 晋国大夫叔向是反对战国 法经魏国李悝颁布,具有一定规模和体系的第一部封建法典汉 九章律萧何制定,汉代最重要的一部法典魏晋 魏律在体例上“集罪例以为刑名,冠于律首”,以形名列于篇首晋律将律和令明确分开。解决自汉以来律令混杂,互相矛盾的问题张杜律西晋,张斐、杜预对晋律先后加以注释,经武帝批准,诏颁天下,与律文具有同等效力。南北(nnbi) 麟趾格东魏(Dng Wi)大统式西魏,西魏以“式”作为(zuwi)法典形式对隋唐有直接影响北齐律将刑名、法例两篇合为名例律,冠于律首;

6、将法典的篇目定为12篇,完成了汉以来封建法典由繁到简的改革过程;确定“重罪十条”;初步形成封建五刑隋 大业律开皇律体例上:隋律共12篇,500条。 内容上:(1)在刑罚制度方面,正式确立了“封建五刑”(2)隋律改北齐律的“重罪十条”为十恶(3)进一步完善八议和官当制度唐 武德律贞观律奠定唐律基础永徽律及其律疏,后人称为唐律疏议。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法典 开元律及其律疏 名例律规定重点打击的十类犯罪;确定同居相为隐原则五代十国 大周刑统五代十国时期最重要、最完善的一部法典。它是一部以律为主,附以相关式、令、格、敕的综合性刑事法规。对宋刑统、产生直接影响宋 宋刑统宋代最基

7、本的一部法典,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刑版印行的法典内容:(1)以刑律为主,律敕合编 (2)篇下设门 (3)立“起请”条洗冤集录南宋宋慈编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整的法医学专著元 大扎撒蒙古部落时期成文法。大元通志共2539条,记有诏条94条,条格1151条,断例711条,另类577条。元典章元朝中期以前法令文书的分类汇编。按六部分编明 大明律在编制体例上仿元典章,篇目以中央行政六部分类,开创中国古代刑事法典编制体例上的一大变化大诰朱元璋为贯彻“刑乱国用重典”的方针所特设的法律形式。大诰由典型案例、重刑法令和明太祖对臣民的“训诫”三部分组成特点:(1) 规定了许多律外适用的酷刑(2)设置许多

8、新的罪名和禁令。(3)同一犯罪,大诰之量刑较大明律为重(4) “重典治吏”的色彩鲜明清 大清律集解附例清朝入关后的第一部法典,几乎全盘照搬明朝律例,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缺乏因时制宜灵活性的弊端大清律例乾隆五年(1740年)完成,为30门,436条。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y b)行用时间较长的传统法典。“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的原则。乾隆四十七年例文扩张到1508条钦定(qndng)宪法大纲1908年8月27日颁布(bnb),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特点:重军权、轻民权(1)内容上,以日本的日本帝国宪法为蓝本,删除清廷不利内容(2)编制形式上,正文和附录的划分,反民主十九信条1911年11月资

9、政院起草并公布的宪法性文件,与宪法大纲比较:(1)所处时代不同,立法宗旨不同(2)采用的整体模式不同,制宪原则不同 (3)制定程序不同,法律效力不同大清现行刑律1910年5月公布,一部过渡性法典特点:(1)删除六律总目(2)初步区分刑、民(3)改革刑罚制度。以死、遣、流、徒、罚金取代旧律五刑(4)删除过时条款(5)增设新罪名大清新刑律1911年1月25日,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刑法典特点:(1)分总则与分则两编总则,规定了适用范围、犯罪、刑法的一般原则和原理分则,各章完全以罪名为章名。(2)采用西方近代刑法体系,将刑法分为主刑和从刑主刑定为死刑(绞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罚金从刑有褫夺公

10、权、没收两种。(3)引进西方近代刑法原则、制度与术语。(4)废除、新增、调整一系列罪名。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1年11月,各独立省份在联合会上,由临时政府通过的政府组织法。具有临时宪法的特殊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公布中华民国宪法草集1913年10月31日,北洋政府时期第一部宪法草案 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5月1日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宪法1923年10月10日曹锟公布,中国近代史第一部正式宪法六法全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基本法典。“六法”指:宪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及行政法(或商法或法院组织法)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5月国民会议制定,于同年

11、6月1日颁布中华(Zhnghu)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11月中华工农兵苏维埃一大通过中华民国宪法(xinf)草案1936年5月5日南京(nn jn)国民政府公布,又称五五草案中华民国宪法1947年1月1日由国民政府公布,定同年12月25日施行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通过法律格式(形式)战国 商鞅改法为律。以律为名,强调法律规范在使用上的普遍性和必要性秦 法律答问:秦代的主要法律形式之一,是国家公布的由专门司法官吏对国家律典所作出的权威性解释,它们与法律条文一样具有普遍约束力廷行事:秦代的主要法律形式之一。是国家中央以及司法机构的“行事”成例,具有“判例”之意,

12、相当于汉代的“决事比”封诊式:秦朝法律形式之一,关于审判原则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等方面的规定和文书程式,它由国家颁布,公司法官员审理案件是遵照执行汉 律:是两汉最基本的立法形式(汉代立法形式之一)令:一种数量多、范围广、针对性强而又灵活的法律形式科:对犯罪者科刑之意,也是律令以外的刑事法规,具有与律令同等功能比:指司法类推的行为,即在律无正条的情况下,司法官吏比附律令,援引判例定罪量刑唐 律:规定犯罪与刑法的刑事法律,是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令:国家规章制度的汇编格:皇帝发布的各种敕令的汇编式:国家机关的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律令格式之间的关系首先,律与令、格、式有明确的分工和明显的

13、区别。律更偏重于消极的惩治犯罪,令、格和式则侧重于积极的规范人们的行为。其次,违反了令、格和式要依律科刑审判制度夏商 “神判”和“天罚”。“神判”假借神意判刑罚罪;“天罚”奉天罚罪,代天行罚周 起诉:以罪名相告称狱,即刑事诉讼;以财货相告称讼,即民事诉讼“钧金”刑事诉讼中交纳三十斤铜的诉讼费“束矢”民事诉讼中交纳一百支箭的诉讼费五听:西周的审问方式: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秦 读鞫,宣读判决书乞鞫是指判决书宣读后,若当事人不服,可以要求原审机关重审汉 读鞫和乞鞫(见秦朝)汉代乞鞫有三个月限制(xinzh)秋冬行刑: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者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z

14、hxng),以示所谓的“顺天行诛”,起源于先秦录囚:西汉开始的审判制度,慎刑原则之一,指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s f j un)通过对在押的犯人进行讯问和核实,监督和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决狱情况,予以屏藩或纠正案件的一项制度春秋决狱:西汉的审判制度之一,是指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以儒家思想作为判案的指导思想,直接引用春秋等书的经义分析案件,认定犯罪,并按经义的精神解释和适用法律的一种审判方式。原则:原心定罪魏晋南北朝 南梁测囚之法,又称测罚。对犯人采用饥饿的方法议避取口供。南陈发展为立测法。死刑奏报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诉讼审判制度,开始于北魏。指对已判定死刑的案件,最后决定权应属于皇帝

15、,行刑前必须奏请皇帝再次批准,待核准后,再下达死刑执行的命令直诉形成制度:即直接向中央控告唐 “三司推事”:唐朝的会审制度,指遇有大案、疑案,通常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的长官一起会同审理 直诉方式:登闻鼓、邀车驾、上表和立肺石等宋 鞫谳分司制:宋朝的诉讼审判制度之一,即将审与判分离,分别由不同的官员担当的诉讼审判制度。负责审问的机关叫“狱司”或“鞫司”,负责判决的机关为“法司”或“谳司”翻异别推制:宋朝的诉讼审判制度之一,指犯人推翻原口供时应该改换审判官重新审理的制度务限制度:宋朝的诉讼审判制度之一,关于农忙停止民事诉讼的制度理学制度:宋朝有关申诉的法律制度。当判决生效后,犯人及其家属如有不服,

16、可以以程序逐级进行申诉,但只能在判决生效的三年内提起明 朝审:灵每岁霜降后,三法司会同公、侯、伯会审重囚大审:明代的会审制度。每隔五年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在京师者由司礼太监与三法司长官至大理寺主持热审:恤刑制度清 秋审制度:包括秋审与朝审秋审:清代的会审制度之一,是一年一度,在全国范围内,复审除京师外各省上报之死刑监侯案件,并分类处理,决定其生死的特别程序(每省按秋审结果分为四类,即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朝审:复审刑部直接审理之京师地区的死刑监侯案件 领事裁判权:指在中国享有此特权的国家的在华侨民,在成为民、刑诉讼的被告时,中国法庭(ftng)无权裁判,只能由其本国驻华领事按其本国法律裁判标志

17、:(1)1843年,签订中英五口通商(tng shng)章程(2)1844年,签订(qindng)中美望厦条约,发展此特权(3)此后,其他各国通过条约,或援引最惠国待遇条款会审公廨:是请地方政府设在租界内审理华洋混合案件的审判机关,实际上由外国人控制标志:(1)1864年,在租界内成立的“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 (2)1868年,上海道与英、美领事订立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影响:(1)中国丧失司法主权,加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2)增加有些中国民众的奴性(3)伤害民族自尊心,摧残中国民族工商业(4)保护外国人在诸多领域的侵略活动和不法行为中华民国 马锡五审判方式:抗日战争时期,马锡五创造的审判方式,贯

18、彻群众路线,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的审判方式。人民调解制度:调解范围:抗日战争时期一般民事纠纷,轻微刑事案件调解形式:民间自行调节、群众团体调节、政府调节、法院调解调解原则:(1)调节必须双方当事人自愿,不得强迫(2)调节必须遵守政策法令,适合善良风俗习惯(3)调节不是诉讼必须程序,不得因此影响当事人的诉权各朝中央司法机关西周 司寇:中央专职司法机构秦 御史大夫(中央监督机关)和廷尉(中央审判机关)魏晋 律博士:魏明帝时,在廷尉之下增设,专门教授法律,增长管理的法律知识,培养司法人才南北朝 大理寺:北齐中央司法机构,改廷尉为大理寺,司法成为专门机构唐 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组成大理寺:中央最高审判

19、机关,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犯罪及京师徒刑以上案件刑部:中央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复核大理寺及州、县上报的徒刑以上案件御史台:中央监察机关,负责全国监察事务。分台院、殿院和察院宋 审刑院:又称“宫中审刑院”,是宋初刑部之上设立的审判复核机关元 大宗正府(相当于最高法院)刑部(xn b):中书省下的专司司法审判与司法行政的机构宣政院:专门(zhunmn)负责涉及僧侣案件的机构御史台:最高监察机关明 刑部(xn b)、大理寺、督察院,合称“三法司”。刑部:主掌审判大理寺:大理寺主掌复核驳正,负责复核刑部审理的案件督察院:明太祖朱元璋撤御史台,改为督察院,中央监察机关,监察百官专设“六科”,一科对一部特务机构

20、:锦衣卫、东厂、西厂和内行场。(锦衣卫下设北镇抚司)清 理藩院:中央机构之一,具有司法职能,专管少数民族地区的刑、民案件。在程序上,“外藩”地区的死刑案件必须报呈理藩院晚清 改刑部为法部,作为中央司法行政机关,不再兼理审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改都察院为都御史,为最高行政、监察机关中华民国 特种刑事法庭: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为审理“危害民国”和“反革命罪”等所谓特种刑事案件,在南京设立“中央特种刑事法庭”;在司法行政部指定点设“高等特种刑事法庭”审理戡乱时期危害国家紧急治罪条例所规定案件。对特刑庭裁判不得上诉或控告,其实际上是为迫害共产党以及进步人士而设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与

21、临时约法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1年11月,各独立省份在联合会上,由临时政府通过,具有临时宪法的特殊性质。特点:(1)依照美国宪法,采用总统制(2)采取分权制原则,没有明确规定三权分立,而采用立法与行政两权分离的做法(3)采取一院制的议会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1)根据三民主义学说,确定国家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规定中华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中华民国民主政体(4)对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和义务作较明确规定(5)规定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即保护私有财产和私营工商业。特点:(1)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2)相对缩小临时大总统权利,进一步扩大

22、参议院的权利:同意权、复议权及弹劾权(3)确定临时约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意义:中国近代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文献。(1)政治上,以根本法形式结束封建君主专制(jnzh zhunzh)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思想(sxing)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gunnin)深入人心(3)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合法(4)对外关系上,宣告中国是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国宪法草集、中华民国约法与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宪法草集(天坛宪草)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第一部宪法草案内容:(1)继续肯定责任内阁制,对大总统的权力进行较多限制(2)继续扩大国会的权利 (3)对总统的任期进行严格的限制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公布,又称“袁记约法”, 极大扩张总统权利内容:(1)实际上取消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而代之以总统独裁制度(2)废除责任内阁制,实行总统制(3)为限制否定人民的权利提供宪法依据影响:(1)历史的反动(2)国家根本大法的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