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李宅路站初步设计汇报PPT_第1页
青岛地铁李宅路站初步设计汇报PPT_第2页
青岛地铁李宅路站初步设计汇报PPT_第3页
青岛地铁李宅路站初步设计汇报PPT_第4页
青岛地铁李宅路站初步设计汇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岛市地铁4号线李宅路站 初步设计汇报2016年8月 青岛汇报目录一站址环境二设计边界条件三车站设计的重点、难点四车站方案研究五车站建筑方案六车站结构设计七前阶段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八存在问题及建议1、站位2、周边环境3、现状交通站址环境一一站址环境二设计边界条件三车站设计的重点、难点四车站方案研究五车站建筑方案六车站结构设计七前阶段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八存在问题及建议李宅路站青岛地铁4号线共设置22座车站,李宅路站为全线第19座车站。站址环境一 车站位于李宅路与规划环路交叉口,跨路口设置,车站主体处于李宅路下方。前一个站为张村站,站间距1499.6m,后一个站为九水东路站,站间距1922.3

2、35m。站址环境一1.站位九水东路站张村站李宅路站 李宅路站为明挖地下二层岛式11m站台车站,车站全长199.8m,标准段宽为19.9m,中心里程顶板埋深5.12m。车站大小里程端接矿山法+TBM区间,本站为TBM过站。车站设置2组风亭,4个出入口,C号出入口预留。李宅路站西北象限现状为渔家酒楼和大海水产公司厂房及若干简棚;西南象限现状为池塘及苗圃;东北象限现状为两层砖混商铺,商铺东侧设有天马加油站;东南象限现状为一层加工厂房和青岛合汇混凝土公司。规划环路李宅路D号出入口北1号风亭2号风亭A号出入口B号出入口C号出入口(预留)站址环境一2.周边环境加工厂房站址环境一2.周边环境砖房商铺大海水产

3、公司砖房预留出入口3、地面交通 李宅路红线规划宽度30m,目前宽度24m,双向4车道,规划环路红线规划宽35m,目前尚未实现规划。站址环境一3.现状交通路宽10m李宅路24m路宽5m李宅路现状1、设计客流2、限制性构筑物3、相邻区间施工工法4、地形地貌设计边界条件二一站址环境二设计边界条件三车站设计的重点、难点四车站方案研究五车站建筑方案六车站结构设计七前阶段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八存在问题及建议 现状站点周边尚未实现规划,车站周边规划为居住、商住、商业金融、特殊用地及绿地用地。 根据客流预测报告, 远期晚高峰客流最大,设计客流为12297/小时,超高峰系数为1.31。 500M范围图早高峰客流

4、量预测(人/小时) 本站高峰系数取1.31车站远期早高峰设计客流量为(379+3150+2845+328)1.31=8780(人/小时)车站远期晚高峰设计客流量为(281+4185+4656+265)1.31=12297 (人/小时)本站设计客流为12297(人/小时)上行方向李宅路站下行方向上车下车断面断面上车下车初期1732118450343431904194近期2382796528347342348258远期3793150666568072845328晚高峰客流量预测(人/小时) 上行方向李宅路站下行方向上车下车断面断面上车下车初期98172734503601191586近期204399

5、3600363774404179远期2814185794084454656265设计边界条件二1.设计客流李宅路规划环路李宅路 周边限制性构筑物为原大海水产公司和两层砖房商铺。设计边界条件二2.限制性建构筑物原大海水产公司两层砖房商铺 车站小里程端张村站李宅路站区间采用TBM法+矿山法施工,大里程端李宅路站九水东路站区间采用矿山法+ TBM法施工,根据总体工程筹划,TBM在本站过站。设计边界条件二3.相邻区间施工工法李宅路站张村站九水东路站车站所处位置规划道路地坪存在高差,中间高两边低。车站范围内道路地坪高差在1.6米左右。设计边界条件二4.地形地貌50.7152.3051.021、车站站位车

6、站设计的重点、难点三一站址环境二设计边界条件三车站设计的重点、难点四车站方案研究五车站建筑方案六车站结构设计七前阶段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八存在问题及建议 根据现状站址环境及周边规划情况,确定跨路口站位,车站沿李宅路路中布置,车站出入口布置在四个象限内。1、拆迁问题:李宅路北侧拆迁难度较大,较多附属在道路南侧布置。北侧只设置2个出入口,且一个为预留出入口。2、占用规划地块问题:附属设置在李宅路南侧,占用部分规划商业和商住用地。2组风亭和A、D号出入口均设置在道路南侧。1、2号风亭组及D号出入口侵占路南侧的商业金融用地和商住用地。3、地质条件较差,车站轨面埋深较深。车站设计的重点、难点三1.车站站

7、位1、车站方案2、车站方案指标表车站方案研究四一站址环境二设计边界条件三车站设计的重点、难点四车站方案研究五车站建筑方案六车站结构设计七前阶段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八存在问题及建议 重点研究车站与周边现状和周边规划的关系,合理确定车站站位;根据地质条件合理确定轨面埋深。 结合周边现状和周边拆迁的难易程度,附属尽量在路南侧布置,并保证车站附属与隧道之间的安全距离。出入口合理布置,均匀吸引四个象限的客流(西北角出入口近期设置为预留出入口),同时车站附属将占用规划地块。车站方案研究四车站方案车站方案研究四2.车站方案指标表内 容1车站规模车站顶板覆土厚度(m)/轨面埋深(m)5.12/18.4车站长度

8、/标准段宽度(m)199.8/19.9车站主体建筑面积(m)8341.72车站附属建筑面积(m)3932.07车站总建筑面积(m)12273.792站位及总平面布置站位的合理性跨路口设置合理出入口、风亭设置条件分析合理设置,减少周边房屋拆迁量外部边界条件及协调情况李宅路北侧房屋拆迁协调难度较大,南侧附属占用规划地块3工程措施施工方案及施工难度明挖法施工,难度较低施工工期土建22个月施工场地布置条件较好交通疏解条件较好房屋拆迁面积(m)约64324对相邻区间及隧道的影响对相邻区间及隧道的影响无影响1、总平面图2、站厅层平面图3、站台层平面图4、纵剖面图5、横剖面图车站建筑方案五一站址环境二设计边

9、界条件三车站设计的重点、难点四车站方案研究五车站建筑方案六车站结构设计七前阶段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八存在问题及建议 本站车站总长199.8m,线间距14m,标准段宽19.90m。站中心轨面埋深约18.4m。总建筑面积为12273.79m2,其中主体面积8341.72m2 ,附属面积3932.07m2。 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C号出入口预留)、1个消防专用出入口、1部无障碍电梯和2组风亭。4个出入口分别与十字路口相邻的四个象限地块相连。A出入口与无障碍电梯位于路口东南角规划绿化带内;B出入口位于路口东北角规划绿化带内;C出入口位于路口西北角规划绿化带内(目前拆迁难度较大,近期预留);D出入口位于路

10、口西南角规划商业金融用地内。1号风亭位于西南角规划绿化带和商业用地内;2号风亭和消防专用出入口位于路口东南角商住用地内。车站建筑方案五1.总平面图 地下一层(站厅层)集散厅划分为非付费区和付费区两部分,付费区在中间,非付费区在两端。在付费区东侧设有一组两台自动扶梯(一台上行,一台下行),西侧设置一组一部2.2m宽步行楼梯和一台上行自动扶梯,同时在付费区中部还设有一组楼梯及一台透明观光电梯(兼作无障碍电梯)。车站建筑方案五2.站厅层平面图付费区非付费区非付费区设备区设备区 地下二层(站台层)有效站台长118m,宽11m,站台中部为公共区,两端为设备区。站台层设有两组楼、扶梯从东西两端到站厅层,中

11、部设一组楼梯和一台透明观光电梯(兼作无障碍电梯)。车站建筑方案五3.站台层平面图付费区设备区设备区 本站为地下二层标准站,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轨面绝对标高33.835,轨面埋深18.4m;车站顶板覆土3.5m5.2m;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顶板覆土约5.12m。车站建筑方案五4.纵剖图车站纵剖面车站横剖面车站建筑方案五5.横剖面图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顶板覆土约5.12m。1、地质纵断面2、围护结构3、主体结构4、施工步骤5、施工场地及交通调流6、房屋拆迁7、绿迁8、管线迁改9、建(构)筑关系10、工程筹划车站结构设计六一站址环境二设计边界条件三车站设计的重点、难点四车站方案研究五车站建筑方案六车站

12、结构设计七前阶段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八存在问题及建议明挖车站 李宅路站位于李宅路与规划路交叉路口,沿李宅路“一”字型布置。车站范围地形较为平坦,整体自西向东缓倾,地面标高50.7753.29m,车站顶板覆土约5m,车站底板埋深约22.5m。车站主要位于粉质粘土、粗砾砂、强风化凝灰岩和微风化凝灰岩中,本站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车站结构设计六1.地质纵断面项 目材料及规格结构尺寸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C30钢筋砼,嵌入微风化0.5m10001400mm旋喷桩桩底进入不透水岩层1.5m900600第一道支撑C30钢筋砼1000800mm第二道支撑钢管支撑609,壁厚16mm第三道支撑钢管支撑609,壁厚1

13、6mm车站小里程端地层较差,围护结构采用围护桩+内支撑支护型式。竖向第一道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道、第三道采用609钢管支撑。车站结构设计六2.围护结构断面(一)项 目材料及规格结构尺寸上部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C30钢筋砼,嵌入微风化0.5m10001400mm第一道支撑C30钢筋砼1000800mm第二道支撑钢管支撑609,壁厚16mm下部围护结构直径168微型钢管桩壁厚t=6mm,嵌入微风化1.5m-第一道锚索3s15.2钢绞线自由段7m,锚固段6m第二道锚索3s15.2钢绞线自由段6m,锚固段6m第三道锚杆28砂浆锚杆锚固段5m车站大里程端地层相对较好,围护结构采用上部吊脚桩+内支撑

14、,下部微型钢管桩+锚杆锚索。竖向第一道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道采用609钢管支撑。车站结构设计六2.围护结构断面(二)项 目材料及规格结构尺寸主体结构顶板C45 P10钢筋混凝土0.8m底板C45 P10钢筋混凝土0.9m侧墙C45 P10钢筋混凝土0.8m/0.7m中板C35钢筋混凝土0.4m顶纵梁C45 P10钢筋混凝土1.22.0m底纵梁C45 P10钢筋混凝土1.22.0m中纵梁C35钢筋混凝土0.91.0m中柱C50钢筋混凝土0.81.2m主体结构标准段构件尺寸及材料 车站结构设计六3.主体结构 1)施工围挡,交通调流以及管线迁改,施工钻孔灌注桩及止水帷幕。 2)分段、分层开挖

15、并架设内支撑结构。 3)开挖至基坑底部。 4)自下而上顺筑底板、侧墙、中板、侧墙、顶板及相关的梁柱结构。 5)覆土回填,恢复交通及管线。车站结构设计六4.施工步序图场地编号占用时间围挡面积备注一期A18个月10685施工主体结构二期B6个月1250施工B号出入口二期C6个月3634施工A号出入口和2号风道二期D6个月3500施工1号风道和D号出入口车站结构设计六5.施工场地及交通调流 本站施工分为两期施工,总工期为22个月。场地编号占用时间围挡面积备注一期A18个月10685拆除南侧部分简易房屋和厂房A车站结构设计六5.施工场地及交通调流 主体结构一期施工期间,分别将李宅路站交通改移至围挡南侧

16、。一期施工场地占用时间18个月,车站总工期22个月。一期施工围挡10685 m2车站结构设计六5.施工场地及交通调流一期施工围挡一期施工围挡场地编号占用时间围挡面积备注二期B6个月1250拆除北侧简易房屋二期C6个月3634拆除南侧简易房屋二期D6个月3500拆除南侧简易房屋1250 m2B车站结构设计六5.施工场地及交通调流 主体结构二期施工期间,分别将李宅路站交通改移车站顶板上方。二期施工场地共占用时间6个月。二期施工围挡CD预留出入口3500 m23634 m2二期施工围挡车站结构设计六5.施工场地及交通调流二期施工围挡二期施工围挡车站结构设计六5.施工场地及交通调流二期施工围挡二期施工

17、围挡车站结构设计六5.施工场地及交通调流二期施工围挡车站结构设计六6.房屋拆迁永久用地拆迁临时用地拆迁图例:23461511121014513167891北2号车站结构设计六6.房屋拆迁7号8号车站结构设计六6.房屋拆迁12号车站结构设计六6.房屋拆迁14号15号车站结构设计六6.房屋拆迁16号车站结构设计六6.房屋拆迁17号车站结构设计六7.绿迁施工分期编号绿迁面积永久迁移面积最晚完成绿迁时间一期12206532016年11月底2873938210121802175北车站结构设计六7.绿迁1#车站结构设计六7.绿迁2#车站结构设计六7.绿迁3#车站结构设计七7.绿迁4# 1、管线改移保护原则

18、:横跨车站的管线临时悬吊保护,紧邻车站基坑或纵跨车站的纵向管线临时改移,对车站及附属结构有影响的管线采取永久迁改措施。 2、主体施工期间,沿李宅路北侧的燃气管线,局部临时迁改到车站北侧绿化带,附属施工期间回迁到车站顶板上方,沿李宅路北侧的给水管,局部临时迁改到车站北侧绿化带,附属施工期间回迁到车站顶板上方,沿李宅路南侧的电力管块,临时迁改到南侧,附属施工期间回迁到车站顶板。六8.管线迁改车站结构设计六9、建(构)筑关系车站结构设计剖面关系图平面关系图李宅路站 开挖此处基坑时,加强对房屋水平及竖向位移的监测,控制岩石开挖的爆破震速。如遇房屋变形过大及时进行地表注浆处理。 李宅路站土建工程总工期为

19、22个月。六10.工程筹划车站结构设计七前阶段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一站址环境二设计边界条件三车站设计的重点、难点四车站方案研究五车站建筑方案六车站结构设计七前阶段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八存在问题及建议总体设计专家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1、建议西端风亭靠近道路设置,减小对地块影响。回复:执行专家意见,下阶段设计考虑为减小对地块影响,西端风亭伸出主体的长度减小,车站长度将加长,车站体量会随之增加。2、车站设备区大端设有三个直通地面的疏散出口,建议优化平面布局,减少出口数量。回复:同意专家意见,因下阶段该车站站后车辆段取消,无站后开发,目前设有一个疏散出口。3、建议地下预留空间设通道与车站站厅层相通,方便

20、将来利用。回复:同意专家意见,下阶段因该车站站后车辆段取消,无站后预留空间。七前阶段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七前阶段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初步设计预评审专家咨询意见及回复1、大里程端应充分利用覆土较大的条件设置风道夹层、压缩车站长度。回复:根据最新下发的规划道路标高,车站大里程端未抬板,顶板覆土约3.8m,已无设置风道夹层的条件。2、大里程端售票机前应考虑一定的缓冲空间,避免购票人员与过街客流互扰。回复:执行专家意见,在大里程端售票机前预留一段缓冲空间。3、设备集中端站厅至站台的楼梯间位置宜调整,缩短消防专用楼梯间至消防专用通道路径。回复:执行专家意见,将站厅至站台的楼梯间位置调整,缩短消防专用楼梯间至消防专用通道路径。4、设备区的布置方式宜与标准站统一。回复:执行专家意见,将大里程端设置一处防火门通向公共区,与标准站统一。七前阶段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初步设计预评审专家咨询意见及回复1)建议第一道混凝土支撑不采用琵琶撑。回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