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整理)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的理论2021/7/261 没有什么比一个好的理论更为实用了。好的理论是简约的,能对大量现象做出解释,能够对未来的事件做出明确的预测,以便得到支持或被推翻,能产生新知识。 总之,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显微镜或望远镜,通过它我们可以对所观察到的现象看得更清楚、更 远。2021/7/262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2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2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23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24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25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论2021/7/2632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简介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的含义是指以心因性为机制的一种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及其
2、理论和潜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提出存在于潜意识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2021/7/2642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一、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二)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说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2021/7/265一(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1、几个术语意识(consciousness):与感知相联系,由个人当前所觉知到的心理内容组成潜意识(unconsciousness)主要包括各种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欲望,是个人不可能觉察到的心理现象,但对个人的行为影响很大里比多(libido):一切与保存生命有关
3、的本能叫求生本能,与此有关的精神能量即里比多2021/7/266一(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2、人格结构本我(id):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与生俱来的,由一些冲动、欲望或能量构成。不知善恶、好坏,不管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只求立即得到满足,受快乐原则的支配。作用主要是满足先天的生物本能,而且必须立即满足,遵循快乐原则。快乐原则使个体减少紧张到能够忍受的程度,如性欲的满足、饥渴的消除都能产生快乐,2021/7/267一(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自我(ego):从本我中分化出来,人格的意识和理性部分,其功能是运用现实手段满足本能的需要,为本我服务,遵循现实原则它一方面使本我适应现实的条件,从
4、而调节、控制或延迟本我欲望的满足,另一方面还要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关系。弗洛伊德还形象地将自我与本我比喻为骑手与马之间的关系。2021/7/268一(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超我(superego):超我是个体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下,由所受到的奖赏和惩罚的经验内化而来(父母的道德观念和规范),道德维护者、内部审查官超我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自我理想是一套引导儿童努力发展的理想标准;良心则由父母的禁令(如“你不应该”)构成。因此,超我遵循的是至善至美原则。 2021/7/269一(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三我”保持动态的平衡:本我表达基本需要,自我约束本我的冲动,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现实的手段
5、来满足需要,超我决定自我解决问题的的策略在道德上是否可接受2021/7/2610一(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3、理论应用例1:“女孩和小鸟”启示: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要仅从道德上评判,应善于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有时只是因为三我的发展不平衡,“超我”不够强大有力,“自我”不能找到合适、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2021/7/2611一(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例2:“有着超强“超我”的男孩”头脑中太多的“应该、不应该”,即超我过于强大,压抑本我的需要,形成情绪困扰,要善于寻找恰当的方式,适度满足本我的需求2021/7/2612一(二)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说在弗洛伊德看来,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的
6、基本动力,心理的发展就是“性”的发展,或称心理性欲的发展。 弗洛伊德所指的“性”,不仅包括两性关系,还包括儿童由吮吸、排泄产生的快感、身体的舒适、快乐的情感。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口腔、肛门、生殖器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2021/7/2613一(二)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说随着性本能的成熟,性欲的聚集区,即性感区(erogenous zone)从身体的一个部分流到另一个部分,每一次转变都意味着进入性心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以此为依据,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2021/7/2614Freuds Psychosexual StagesOralAnalPhallicLatencyGenita
7、l2021/7/2615一(二)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说1、口唇期(01岁)。性本能的主要区域在口唇,婴儿从吮吸、咀嚼、咬等活动可以获得快感。因此,口唇是这一时期产生快感最集中的区域。弗洛伊德认为,寻求口唇快感的性欲倾向一直会延续到成人阶段,接吻、咬东西、抽烟或饮酒的快乐,都是口唇快感的发展。2021/7/2616一(二)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说2、肛门期(13岁)。此时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排泄时产生的轻松与快感,使儿童体验到了操纵与控制的作用。自发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大小便训练可能引起父母与儿童之间的冲突。2021/7/2617一(二)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说3、性器期(36岁)。
8、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愉快来自于性器官的刺激,开始依恋于父母异性的一方, 男孩可能会出现“俄底普斯情结”(Oedipus Complex),(又可称恋母情结),而女孩则过分迷恋自己的父亲(又可称恋父情结)。恋父(母)情结最终要受到压抑,因为儿童惧怕同性父母的惩罚。2021/7/2618一(二)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说4、潜伏期(611岁)。进入潜伏期的儿童,性欲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性冲动转移到学习和游戏活动中。随着儿童在学校获得更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社会价值的内化,自我和超我继续不停地发展 2021/7/2619一(二)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说5、青春期(11、1
9、2岁开始)。在青春期,性的能量大量涌现,容易产生性的冲动,性需求朝向年龄接近的异性,并希望建立两性关系。青少年必须学会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性冲动。 最重要的任务是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 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2021/7/2620一(二)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说精神分析论强调性本能、潜意识与情感在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的发展是有阶段的,生命的最初几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何成人阶段表现出来的行为都能在个体的早期经验中找到根源,因此,对儿童早期经验的关注尤显重要。2021/7/2621一(二)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说在儿童性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父母都应与儿童保持一致。对性欲的过分满
10、足或不能满足都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儿童的早期经验和冲突能够持续影响到成人后的活动、兴趣和人格。2021/7/2622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Erik . Erikson( 1902 - 1994 ) 心理社会理论创始人根据其自身经验及多年从事心理治疗观察所见,在1950年提出解释人生全程发展的一套著名理论 ,心理社会发展论主要著作: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2021/7/2623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艾里克森(Eric Homburger Erikson) 简介(一)心理社会阶段 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由八个阶段组成,八个阶段的顺序由遗传决定,不可更改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危机),社会
11、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是否得到积极解决每一阶段都以产生的危机命名2021/7/2624Eriksons Psychosocial StagesBasic trust v. mistrustBirth1 yearIdentity v. identity confusionAdolescenceAutonomy v. shame and doubt13 yearsIntimacy v. isolationEmerging AdulthoodInitiative v. guilt36 yearsGenerativity v. stagnationAdulthoodIndustry v.
12、 inferiority611 yearsIntegrity v. despairOld Age2021/7/2625二、 (一)心理社会阶段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trust vs. mistrust) 01岁婴儿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安全感源于爱和需要的满足。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照料者。2021/7/2626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autonomy vs. shame and doubt) 13岁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渴望探索新的世界,学习自主和自我控制,如果不能实现自立,可能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或怀疑自己的能力。主要社会动因是父母,父母必
13、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面,履行控制儿童行为的精心任务,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对未来的秩序和法制生活做准备2021/7/2627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3、主动自发对退缩内疚(initiative vs. guilt) 36岁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儿童大胆探索,精力充沛,试图象成人一样做事,无限的好奇心侵入到未知的事物,检验各种各样的限制,以便找到哪些是许可的,哪些是不许可的。有时候采取的目标或行动与父母或其他的家庭成员冲突,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内疚感。保持主动性,但又要学会不侵犯他人2021/7/2628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主要的社会动因是家庭,如果父母讥
14、笑儿童的独创性和想象力,儿童会缺乏中自信,在考虑种种行为时容易产生内疚感。未来取得工作、经济上的成就与本阶段主动性的发展程度有关。2021/7/2629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4、勤奋对自卑(industry vs. inferiority) 612岁摆脱幻想和游戏,承担起现实任务,儿童必须掌握重要的社会和学习技能,儿童经常把自己和同伴比较。如果勤奋,将获得成功,从而感到自信,否则会感到自卑。所学到的最重要的课程是体验以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2021/7/2630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存在另一危险,即过分重视工作能力方面的地位,认为工作就是生活。影响未来对学习和
15、工作的态度。主要社会动因是老师和同伴,爱的关注和鼓励可以让儿童体验到自己的能力,重要人物的漠不关心和嘲笑会造成自卑 。2021/7/2631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identity vs. role confusion) 1218岁在青春期明确自己是谁,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建立同一感,防止混乱感,体验忠诚。青少年不断反复思考我是谁的问题,主要的社会动因是同伴。 2021/7/2632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延缓期(delayed period):个体自觉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义务,感到要做出的决断太多、太快,因此进入一种“暂停”状态的时期,以延缓要承担的义务。对同一性寻
16、求的拖延可能是痛苦的,但最后能导致个人整合的更高级的形式和真正的社会创新。2021/7/2633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6、亲密对孤独(intimacy vs. isolation)获得亲密感与同性和异性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避免孤独感。具有牢固同一性的青年会热烈地寻求与别人的亲密关系。2021/7/2634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7、精力充沛对颓废停滞(generative vs. stagnation)承担工作、照顾家庭、抚养孩子,不愿承担此责任便会得变停滞或自我中心 8、完美无缺对绝望 (integrity vs. despair)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 2021/7/2635二(二
17、)总结讨论请比较两种理论的异同异:1、 Freud强调人的生物性,强调性心理的发展;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发展是社会心理的发展,重视自我的作用;2、补充、扩展了 Freud的阶段理论,是一个完整的 毕生发展理论;2021/7/2636二(二)总结讨论3、 Freud强调早期经验,尤其是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对个体一生人格发展的影响;艾认为每个发展阶段都很重要,健康人格的发展取决于个体是否成功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形成良好的自我。2021/7/2637二(二)总结讨论同:1、都运用临床法进行研究,广泛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但是收集的材料不够严谨,理论解释的任意性很大;2、所使用的一些概念都是描述性的,而非
18、确切的定义,很难通过实证研究进行检验;3、激发了大量关于儿童情绪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研究。2021/7/2638 2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机械主义的发展观(环境决定论)(二)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儿童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二)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观察学习及其过程(二)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2021/7/2639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华生(J.B.Watson)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华生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
19、(R)的学习过程,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推测刺激。2021/7/2640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华生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源于洛克的“白板说”,认为儿童生来其心理类似一块“白板”,日后心理的发展就是在这块“白板”上学习建立起SR联结的过程。发展是行为模式和习惯的逐渐建立和复杂化,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因而不体现出阶段性。其发展心理学理论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2021/7/2641一(一)环境决定论1、否认遗传的作用行为发生的公式是SR生理构造上的遗传并不导致机能上的遗传以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目的2021/7/2642一(一)环境决定论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
20、一条件首先,构造上的差异和年幼时期训练上的差异足以说明后来行为上的差异。其次,教育万能论,学习的决定条件是外部刺激,外部刺激可以控制,所以不管多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刺激而形成。2021/7/2643一(一)环境决定论Watson文明于世的论断: “给我一打健康的、发育良好的婴儿,和符合我的要求的抚育他们的环境,我保证能把他们随便哪一个都训练成为我想要的任何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巨商,甚至乞丐和小偷,不论他的才智、嗜好、倾向、能力、禀性,以及他的宗族如何(1930)。”2021/7/2644一(二)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1、关于儿童的怕、怒、爱的研究强调情绪是一种模式反应,怕、怒、爱三种
21、基本情绪模式,主要由条件反射和习惯所形成。2、关于儿童嫉妒和羞耻的研究2021/7/2645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评价: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客观与实证,把重点从对意识的过多关注转向行为研究,注重刺激与反应间的可预测关系,有助于促进我们对儿童行为发展进程的了解。2021/7/2646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华生排斥对中间心理过程的研究,因此早期行为主义发展观难以解释个体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机制;过分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否定了儿童自身在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否定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2021/7/2647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斯金纳简介斯金纳(B.F.Skinner)传承了华生的
22、行为主义基本信条。与华生不同的是,斯金纳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来解释行为的获得。他认为,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 2021/7/2648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术语解释:应答性行为(respondent behavior):经典条件反射中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行为操作性行为(operant behavior):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发生时看不到刺激,操作性行为的起因并不重要,其发生之后的结果对行为出现的频率有重要影响2021/7/2649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个体偶尔发出
23、的动作得到了强化,这个动作后来出现的概率就会大于其它动作。行为是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的,每一个塑造出来的行为可以组合成统一完整的反应链,从而使个体的发展越来越朝人们预期的方向接近。 2021/7/2650二(一)儿童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1、关于强化(reinforcement)的作用强化:能够增加反应频率的刺激斯金纳箱(白鼠,最简单的操作性反应模式)分析儿童操作性行为的产生和强化,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等原则2021/7/2651二(一)儿童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了解强化效应和操纵好强化技术,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就能塑造出所期望的行为。行为由伴随它的强化刺激所控制(
24、比如,社交焦虑、阅读习惯)得不到强化的行为是易于消退的强调及时强化,强化不及时,不利于行为的发展2021/7/2652二(一)儿童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2、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的作用积极强化(正强化):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行为之后给予奖励)消极强化(负强化):由于某一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作用(行为之后撤消厌恶刺激)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的效果都是增进反应概率2021/7/2653二(一)儿童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3、如果要消除某一行为(减少某行为的发生频率)该怎么办?建议以消退取代惩罚,提倡强化的积极作用忽视不期望的行为,奖赏期望的行为惩罚有一定的局限不
25、能教给人恰当的行为,必须及时、恒常且有相当力度有消极影响(侵犯行为)会产生消极情绪2021/7/2654二(二)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1、育婴箱的作用尽可能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创造适宜儿童发展的行为环境沃尔登第二2、行为矫正(behavior modification) 比如攻击性和自伤性行为的矫正3、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电脑辅助教学(CAI)程序教学(programmed instruction)2021/7/2655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斯金纳的行为发展观在行为矫正和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人对儿童有意义行为的及时强化、对不良行为的淡然处置、程序教学过程中的小步子信息呈现、及时反馈与主动
26、参与等,至今仍是强化与控制个体行为发展的有效途径。斯金纳的努力使人们对行为的认识更接近现实;同时,操作性条件作用观点仍然具有明显的机械主义色彩。 2021/7/2656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以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主要通过对动物(如白鼠、鸽子等)的实验来建构理论,并用这些理论来解释人类的行为。这些理论受到抨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行为的社会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种不足。 2021/7/2657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班杜拉着重研究人的行为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因此,他
27、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基础,从动作模拟到语言掌握,从态度习得到人格形成都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来完成。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2021/7/2658三(一)观察学习及其过程1、观察学习的实质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通过观察他人(榜样a model)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实际上是在替代基础上所发生的学习,是无尝试学习替代强化: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或受到赞扬的行为时,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看到失败或受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2021/7/2659三(一)观察学习及其过
28、程自我强化: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方式来增强、维持行为的过程。自我强化依赖于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成人在儿童的个人标准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儿童据此建立起一套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获得发展。 。 2021/7/2660三(一)观察学习及其过程2、观察学习的过程:从观察到学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和动机等。注意过程:个体要注意到他人的某种行为,而注意具有选择性,在同样的情境中,不同的人可能注意到不同的信息,从而导致不同的学习2021/7/2661三(一)观察学习及其过程保持过程:个体能在没有示范线索的情况下仍然在头脑中
29、保持原先观察到的信息,视觉表象、言语符号等就起着重要的作用。复现过程:这些记在心里的表象和言语符号又能转化为相应的行为与动作,使过去观察或学习过的动作得以复现2021/7/2662三(一)观察学习及其过程动机过程:一个人虽然能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学习到这种行为,但他是否愿意将学习到的行为表现出来,则取决于由强化引起的动机作用。2021/7/2663三(二)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1、攻击性实验:打玩偶结果显示:榜样的攻击性行为受到的强化,明显影响儿童的反应;榜样的攻击性行为是否受到强化,不影响儿童模仿行为的获得。实践意义:儿童平时对媒体中暴力行为的观察,虽没有直接地自发地加以模仿,但并未阻止
30、他们的学习,即使对这些反社会行为给予惩罚也不能阻止儿童对这些行为的无意识学习。只要遇到类似的情境,这些行为很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再现。2021/7/2664案例:2011年13岁的陕西少年为买手机偷奶奶的50元钱,被发现后竟将自己的奶奶掐死。然后,给奶奶枕上枕头、盖上被子,手里放了药瓶,制造“病发身亡”场景。两个月之后,奶奶生前所用的手机卡突然开通,大家才知老人并非病故 。调查时这个满脸不在乎的13岁行凶少年,自称作案手段从电视上学来。2021/7/26652、性别角色的获得3、自我强化4、亲社会行为思考:我们通过观察学习能学到很多东西,然而现实世界中存在很多潜在的学习榜样,哪些榜样最具有影响力,
31、最容易被模仿?2021/7/2666三(二)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观察到的榜样的行为得到了强化的结果榜样被看作是正面的、令人喜爱和尊敬的榜样和观察者之间有相似之处观察者因注意到了榜样的行为而得到了奖赏行为很突出,榜样有清晰的形象榜样的行为在观察者力所能及的范围内2021/7/2667三(三)交互决定论的社会学习积极的人(P),个体的行为(B)和环境(E)之间是相互作用的B行 为P个体E环境2021/7/2668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观察学习或许更接近于儿童的真实学习过程。尽管班杜拉也以研究行为为主,但社会学习理论开始注意到人、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主张儿童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为作用于他
32、们的环境,并经常通过有效的方式改变他们的环境,这是社会学习理论对传统行为主义的重要突破班杜拉尽管注意到了行为的认知因素,但并没有对此作充分的探讨和实验研究。2021/7/2669(四)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个人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所具备的能力和可能做到的地步的一种主观评估,包括结果期望:某种行为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某种结果效能期望:自己有多少把握带来某种结果即相信某事会发生和相信你能让某事发生之间是有区别的是什么因素影响效能期望?(讨论)2021/7/2670成败经验直接的经验和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经验言语说服和情绪唤起2021/7/2671 自我效能感对我们的行为有哪些影响(具有
33、哪些功能)?决定个体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个体在困难目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已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2021/7/26722021/7/2673 23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一、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发展的实质和原因(二)发展的因素和发展的结构(三)发展的阶段二、新皮亚杰主义简述2021/7/2674 24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 Jean Piaget)生平简介1896年, 出生于瑞士1907年 发表第一篇论文 1918年,获得自然博士学位。对生物学、哲学和逻辑学有兴趣。在研究了生物学和认识论后,发现在认识论和生物学之间有一条可以连接起来的纽带心理学。1920
34、年在比纳实验室从事儿童推理标准化工作,对儿童标准答案背后的认知(思维)过程更有兴趣:儿童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心里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1980 去世2021/7/2675一、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理论核心:“发生认识论”即研究人类认识的发展和结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促进人类智能(帮助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基本生命功能)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在成长过程中,个体的智能发展在性质与形式上如何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2021/7/2676一(一)发展的实质和原因1、发展观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既强调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202
35、1/7/2677一(一)发展的实质和原因2、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心理不起源于成熟也不起源于经验,而起源于主体的动作,主体通过动作获得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取得自身与环境的平衡,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而同化和顺应都涉及个体认知图式的改变。2021/7/2678一(一)发展的实质和原因适应(adaptation): 有机体能够应对环境需要的能力;图式(scheme):也叫认知结构,指思维或动作的一种组织化的模式,个体通过建构这样的模式,去解释一些相关的经验;同化(assimilation):把环境因素纳入主体已有的图式(认知结构);2021/7/2679
36、一(一)发展的实质和原因顺应(accommodation):主体通过调节自己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平衡(equilibration):主体保持认知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认知结构和环境需要之间的平衡。2021/7/2680一(二)发展的因素和发展的结构1、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不是先天结构的展开,也不完全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在他看来,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即: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以和平衡,其中平衡是决定性因素。2021/7/2681一(二)发展的因素和发展的结构成熟:主要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37、。借助成熟,个体可以获得发展的可能性,但要使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必须通过机能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并且,儿童的年龄渐长,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将随之增加。2021/7/2682一(二)发展的因素和发展的结构自然经验:主要是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可分为二类:一是物理经验,它是客体自身属性的反映,如物体大小、轻重、软硬、颜色等。二是数理逻辑经验,不是事物本身具有的属性,是在反复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才产生的。比如数石子。2021/7/2683一(二)发展的因素和发展的结构社会经验:指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主要有语言、教育和社会生活等。皮亚杰认为,社会经验对人的影响比自然环境对
38、人的影响要大得多。2021/7/2684一(二)发展的因素和发展的结构平衡: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可以调节成熟、个体对物体产生的经验以及社会经验三方面的作用。是动态的平衡,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通过动态平衡实现心理结构的变化、发展。2021/7/2685一(二)发展的因素和发展的结构2、心理发展的结构皮亚杰认为人的任何知识都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强调儿童本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儿童自身的动作和运算。思维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从出生到成熟一直处于不断编织、演变和递进的过程中。2021/7/2686一(二)发展的因素和发展的结构认知结构最初来自遗传,在适应环境的过程
39、中不断丰富。低级的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建构起新的图式运算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结构,运算结构的获得是智慧或认知发展的核心,运算是一种可逆转的观念上的操作,它允许儿童在心理上回到思维连续的开始。2021/7/2687一(二)发展的因素和发展的结构认知结构随年龄而变化,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认知结构,这体现出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皮亚杰认为,思维或智慧的发展是整个心理发展的核心,其发展阶段最主要的特点是: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图式或认知结构,图式或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个体思维发展有不同的阶段。2021/7/2688一(三)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的发展观,突出地
40、表现在他的阶段理论要点上。1、心理发展过程是连续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2、每个阶段有其独特结构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3、各阶段出现有一定次序2021/7/2689一(三)发展的阶段4、前阶段是后阶段的结构基础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5、两阶段间非截然划分6、新水平的构成心理发展的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是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 2021/7/2690一(三)发展的阶段由于图式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平衡,形成本质不同的心理结构,
41、即形成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2)主要通过感觉、动作图式和外界取得平衡,处理和主、客体的关系前运算思维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形象图式具体运算思维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7-12)出现具体运算图式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12-15)2021/7/2691一(三)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的儿童的认知水平正处于感知运动的阶段,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一切,他们
42、逐渐能够把自己与物体分开,意识到自己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也就是说,儿童学会了当自己看不见某个人或某个物体时,他们还仍然存在的概念。2021/7/2692一(三)发展的阶段2.前运算阶段 27岁的儿童处于该阶段,这时儿童开始学习并能够运用符号对事物进行表征,发展出了某些代表性的系统,比如用特定的字眼来代表人、地点或事件。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还是不成熟的,其典型的特点就是自我中心性或不守恒性。2021/7/2693一(三)发展的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的年龄大致处于712岁左右,这时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可以形成一系列的行
43、动心理表象。 另外,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自我中心的程度也在下降,他们开始克服片面性而注意到事物的各个方面,发展了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因此提高了与他人沟通的能力。2021/7/2694一(三)发展的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 在儿童11、12岁以后,就进入到了形式运算阶段,这是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该阶段的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这时的青少年不再将思维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上,而是运用抽象的概念,提出合理的可行的假设并进行验证,他们知道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所以,思维开始具有更大的弹性和复杂性。2021/7/2695二、新皮亚杰主义简述(一)修订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二)信息加工论和皮亚杰理
44、论结合(三)日内瓦新皮亚杰学派的产生2021/7/2696 24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一、维果斯基(Vygotsky)与文化历史学派(Sociocultural Theory)二、维果斯基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创立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二)心理发展的实质(三)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四)智力形成中的内化说2021/7/2697一(一)Vygotsky简介1896年出生于莫斯科大学读法律、历史哲学系1934因肺病去世留下著作达186种,包括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儿童期高级注意形式的发展、思维与语言等被喻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2021/7/2698一(二)Vygotsky理论的主要观点 强调社会文化(Soci
45、ocultural)对个体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交互作用(Social interaction)对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许多见解,基本观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社会性,发展发生于社会文化环境中,发展大部分是“由外向内”的过程。即个体通过内化(internalization)从环境中吸取知识,获得发展。 2021/7/2699二、Vygotsky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创立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解释人类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心理机能1、两种工具观物质生产工具,向外,引起自然变化精神生产工具,即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向内,引起行为变化2021/7/26100二
46、(一)创立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两种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 从生物进化而来, 起源于自然,人与动物共有的,伴随着有机体的自身结构,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而发展;高级心理机能: 人所特有的,主动、有目的,有思维的参与,抽象、概括的,以语言和符号为中介。2021/7/26101二(二)探讨发展的实质 什么是心理发展? 个体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形成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2021/7/26102二(二)探讨发展的实质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的形成和发展主动的,有意的,主体按照预定目的而自觉引起的 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
47、的形成和发展各种机能由于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2021/7/26103二(二)探讨发展的实质 3、形成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总之,心理发展的随意化、抽象-概括化、整合化、个性作为心理发展的质的指标互相联系、促进的2021/7/26104二(二)探讨发展的实质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起源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2、儿童掌握语言、符号 3、不断内化的结果2021/7/26105二(三)教学与发展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有指导的情况下
48、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2021/7/26106二(三)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ZPD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表现)和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潜在能力(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 换句话说,ZPD是指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 发展变化本质上是不同时期一系列最近发展区的获得2021/7/26107二(三)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处于某一年龄阶段的儿童,他的最近发展区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下一个年龄阶段的现实发展水平,而下一个阶段又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概念在教学领域受到了极为广泛的重视。在维果斯基看来,教学的可能性是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决定的。2021/7/26108二(三)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可以通过在一个动态评估的环境中测查儿童以评估其ZPD,在动态评估的环境中,不仅提供给儿童要解决的问题,当儿童无法解决问题时,还要提供一系列不同等级的提示,然后再观察儿童从这种系统的指导中获益的能力比如测查对某一词汇的理解比如智力测验2021/7/26109二(三)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是教学与发展关系的最主要理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决定着儿童的发展,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及智力活动的特点;二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一方面应适应学生的现有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表面肌电测试系统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一次锂亚硫酰氯电池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动态图像粒度粒形分析系统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3年全球及中国无人驾驶接驳小巴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小饭店员工的劳动合同范本
- 出境旅游合同书
- 2025办公室装修合同书集锦
- 房产股权转让合同
- 存量房买卖合同合同范本
- 陆路货物运输合同承运人定义年
- 苏教版2022-2023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开学摸底考试卷(五)含答案与解析
- 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英语备课组工作总结
- 临建标准化图集新版
- 安监人员考核细则(2篇)
- 生活老师培训资料课件
- 腹主动脉瘤(护理业务学习)
- 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
- 大学生就业指导PPT(第2版)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家具安装工培训教案优质资料
- 湖南大一型抽水蓄能电站施工及质量创优汇报
- envi二次开发素材包-idl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