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1-5章重点(共14页)_第1页
外国教育史1-5章重点(共14页)_第2页
外国教育史1-5章重点(共14页)_第3页
外国教育史1-5章重点(共14页)_第4页
外国教育史1-5章重点(共14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原始社会的教育(jioy)具有以下特征: 1.和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经济(jngj)结构相对应,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对儿童实行公有公育。 2.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以生产劳动知识(zh shi)、技能的传授为主,同时也传授社会意识。 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萌芽状态、没有文字、教科书、学校及专职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成人的榜样、讲述、奖惩及儿童自己的活动、观察、模仿。 在原始社会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改变性质,并产生学校的萌芽。关于青年之家人类早期学校产生的渊源之一 据原苏联学者考证,原始社会末期出现“青年之家” 它是社会教育机构的胚胎形式。前苏联教育史家沙巴也娃曾依据人类学、

2、考古学的材料,推断在菲得利岛上 的原始居民中,未成年的男孩住在单独的房舍里;一些部落的少年达到一定年龄(通常为7-9岁)就与成年人分开居住。人们称此机构为“青年之家”。后演变为学校。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知识即道德) 苏氏认为教育的目的即追求完满的、永恒不变的道德准则 提出“美德即知识”(Virtue is Knowledge)或知识即道德的著名命题 以“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为其格言 美德、德性是指人所有的优秀品质 知识是指有关整个世界的理念知识、善的知识、自我的知识和理性的知识 认为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的知识 苏格拉底高度评价“美德(mid)即知识

3、”在教育上的意义。在他看来,因为德即知识,而美德(mid)的获得与教育有重要的联系。因此,懂得善的人是通过教育获得的 苏格拉底这种“美德(mid)即知识”的教育观,强调道德中知识的重要性,在教育思想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苏格拉底的这种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忽视了道德习惯的培养,道德行为是知识和实践培养的结果 (三)苏格拉底问答法 “苏格拉底问答法” 又名产婆术、精神助产术, 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提出正确的原理。

4、苏格拉底运用这种方法,主要基于以下思想基础: 1.苏格拉底是“回忆说”的创始人,认为一切知识都根植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这种知识不是从外灌进去的,而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出来 2.苏格拉底十分注重思考在一个人生活中的作用。认为思考是道德的关键。因为具体道德标准会随条件而变化,如果一个人通过不断思考,把握变化中的永恒真理,就能掌握判断是非的一般准则。因此他又提出:“有思考力的人是万物的准则”针对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四个步骤 1.讥讽:是就对方的问题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 2.助产术:即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

5、样 3.归纳:是从各种具体(jt)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形成一般的概念 4.定义:是把个别事物(shw)归入一般概念,得出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ybn)的过程 对苏格拉底方法的评价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由于这种对话不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灌输上,而是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为后世的启发式教学法所吸取 这种方法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受教育者须有探索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育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 柏拉图理想国三类人

6、 :哲学家,军人,工农商(三)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1.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因为教育是建立理想国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建立巩固等级关系 从教育的最终作用来看,可以使含金的人恢复理性,接近善的理念,执掌国政 使人具有理性,接近神性,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核心 柏氏认为,人的理性品质,虽为先天赋予,但又是后天养成的,为了使当统治者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xyo)借助教育的作用。良好的教育好比是一种诱发剂,通过学习、教育、训练(xnlin),可以使具有良好素质的人节制情欲,摆脱肉体的骚扰,恢复理性及智慧 哲学家须通过长期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以及(yj)筛选才能养成 2.教育体系 柏氏重视教育,

7、并要求国家重视、干预教育。在理想国中,他在借鉴了斯巴达、雅典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西方最早的、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 优生及胎教 柏氏认为儿童的教育越早越好,甚至提出优生、胎教问题 06岁 儿童进国立养育所,接受公共学前教育,由专人负责教养。幼儿教学应具有教育性 712岁 进入初等国立学校。以文化知识的学习为主,特别重视体育、音乐 1216岁 进入国立体育学校。学习五项竞技等及文化科目。柏氏也重视女子教育,认为女子也应和男子一样接受教育 1720岁 进入国立高等学校,接受军事教育,并结合需要,学习文化科目“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2029岁 20岁进行第一次选拔。凡理性平凡,但军事操练

8、突出,作战勇敢灵敏者,都离开学校,参加卫国工作(成为军人)。理性突出者,继续深造,学习四艺(目的是提高理性及训练思维能力) 3035岁 30岁进行第二次选拔。多数人出任公职。极少数理性特别高超者,继续用5年时间学习哲学及钻研真理,到35岁,成为哲学家(王),可执掌国家政权 3550岁 服务期的学习 。 真正通晓善的理念,养成真正主持正义,不为利欲所诱惑的精神,并能根据来自理念世界的普遍、绝对真理治理国家 50去世(qsh) 执政期的学习。继续经受考验,理性更趋健全 柏氏的全部(qunb)教育体系即归宿于“哲学(zhxu)王” .“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为教学内容,支配欧洲中高等教育达1

9、500年。 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由国家管理,强调了教育服务于社会及政治的功能,成为“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亚里士多德白板说 (一)世界观 政治上是中等贵族奴隶主的代表,提倡中庸之道 在哲学上,是一个二元论者。他批评柏拉图的与客观世界脱节的理念论,反对柏氏学习即是回忆等妄说 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白板说”。将人的心灵比作是一块接受外物痕迹的“蜡块”及白纸。认为离开了对事物的感觉、后天经验,人就不会有任何知识。但他并未将此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底 亚氏还提出了“潜能与现实”说。认为“质”和“形”是变化发展过程的两端,质是起点,形是终点,二者的关系就是潜能和现实的关系。事物自身的目的,就是将潜能

10、变为现实 上述观点对后世的外铄论(白板说)及内发论都有所影响 .论自由教育 亚氏将学科分为实用学科和文雅(自由)学科两种,并鄙视前者,推崇后者 自由教育又称文雅教育、博雅教育、通才教育。 主要特点是:反对教育具有功利性、职业性,主张以提高一般文化素养为目的 他认为这种教育(jioy)只有自由民才能享用 欧洲(u zhu)中世纪的“七艺”教育(jioy)及古典教育,都是在自由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四)历史地位及影响 1首次提出了教育必须适应自然(儿童天性)的思想,并据此作了划分儿童教育年龄阶段的尝试,开创后世“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先河。 2.亚氏的“白板”说后为洛克等人继承发展,成为“外铄论

11、”。而他的“潜能发展”说则萌芽着“内发论”的倾向。亚氏对后世这两大思潮形成发展都有一定影响。 3首先指出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密切联系,要求教育与人的心理活动特点相适应,论证了以美育为重点的德、智、美和谐发展的原则。 4.倡导文雅教育(自由教育),对后世亦有重要影响。古罗马时期教育制度 西塞罗 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年) 是杰出的 政治家,雄辩家、作家,也是雄辨教育的积极倡导者 其著作论雄辩家是古代有关雄辩教育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此书中,他谈论了一个演说家所必须的学问和应该具有的品格 (一)提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有文化素养的雄辩政治家。并论述了具体方

12、法 (二)将自己的教育理想(lxing)总结为“人道”。即指为人之道,在人与人之间具有同情、仁爱、礼让、谦和等品质。并认为只有(zhyu)有文化修养的人才能算作人 昆体良(Marcus Fabiius Quiutilianus,约公元(gngyun)35年约95年) 是公元1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 将其20年的教学实践予以总结,于96年完成了长达12卷本的雄辩术原理。这是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1.论述了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认为一般的人都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成人 2.论证了学校教育的优越性。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还提出分班授课的主张(班

13、级授课制思想的先声) 3.强调德育的重要性。提出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 4.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和语言发展 5.论述了教学方法、教学原则。主张教学要量力而行、劳逸结合、循序渐进、课程按多样性原则编排、反对体罚等 6.对教师的要求:德才兼备、宽严相济、多勉励、少斥责、因材施教、教学应明白易懂等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对后来的教育家如人文主义教育家及夸美纽斯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世纪封建主的骑士教育骑士教育 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它与等级鲜明的中世纪封建制相适应。 教育对象为世俗封建贵族子弟,主要在贵族家庭中和生活实践中进行,大致采用易子

14、而教的方式。目的是把贵族子弟训练成既虔敬上帝,又能维护封建统治的纠纠武夫,文化知识(zh shi)则无足轻重。三阶段(jidun): 1. 出生到7、8岁,家庭教育阶段,学习宗教(zngjio)知识、道德知识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 2. 7、8-14岁,礼文教育阶段,学习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 3. 14-21岁,侍从教育阶段,重点学习“骑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吟诗),年满21岁,通过授职典礼,获骑士称号。西欧中世纪大学 1.产生的条件 中世纪大学产生于12世纪,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城市及市民阶层兴盛、各种政治势力相互斗争的产物。 从文化渊源上看,主要来自两方面: (1

15、)通过阿拉伯人输入古代东方及希腊、罗马文化精华; (2)通过十字军东侵带进拜占廷和东方文化。 2.最早的中世纪大学 1137年 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 (1137年成立,1231年被皇帝认可)此后其他大学相继产生: 1158年 波隆那大学 1168年 牛津大学 1209年 剑桥大学 1257年 巴黎大学 1358年 海德堡大学 3.特点: (1)设立文、法、医、神四科; (2)学习年限为1014年; (4)实行自治,并有较多的特权; (5)学校中有一定的学术自由风气; (6)以“学位”认可学生的学历成绩。4.中世纪大学产生的意义 (1)是新的社会因素的反映; (2)突破了教会对高等教育的垄断; (

16、3)推动了世俗文化和自然科学的进步及文化交流,打破了封建闭塞状态,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并为文艺复兴作了一定的思想准备; (4)标志着现代欧洲大学(dxu)的起源。 人文主义(rnwnzhy)教育的特征 1 改变了对教育对象和教育作用的看法,重新提出身心(shnxn)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2 教育范围进一步扩大,学校形式趋向多样化。 3 教育内容大大扩充。 4. 注意儿童身心特点,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重要人文主义教育家 一、维多里诺(13781446) 为文艺复兴前期的著名人文主义学者 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创立 “快乐之家”。 办学宗旨:推行通才教育。 二、拉伯雷(14941553) 法国人

17、文主义者。创作巨人传,主张培养博学的人、全知全能的人 德廉美修道院院规:“悉听尊便”三、蒙旦(15331592) 法国人文主义者。创作散文集,主张培养通达人情事故,善于处理公私事务的贵族绅士。认为教育的重点是发展判断力,反对盲信盲从。其思想后来对洛克产生很大影响。 四、伊拉斯谟(14691543) 荷兰人文主义者。创作愚人颂及一个基督王子的教育。对教育、环境的作用及教学方法、德育作了深入探讨。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推崇古典文的教学,对后世有消极影响。五、莫尔(14781535)及康帕内拉(15681639) 分别为英、意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作分别为乌托邦(1516)及太阳城(1623)。其中

18、莫尔不但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xinq),也是第一个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预言者。 乌托邦及太阳城中的教育(jioy)体系。宗教改革时期教育(jioy)活动(一)马丁路德的教育主张 倡导义务教育 国家应通过教会来办教育 设立三级学制: 国语学校、中学、 大学 小学课程:四“”(读、写、算 、宗教) 路德的助手:梅兰希顿、布肯哈根、斯图谟 中学:拉丁中学 古典文科中学 (二)最早的学制及义务教育法 * 1559年,威登堡颁布学制令。有人称之为德国学制的真正开端,全德各公国纷纷仿效 * 1619年,魏玛公国实施义务教育法(812) 二、加尔文教派的教育活动 (一)政治主张 因信称义,政教合一 (二)教

19、育主张 ()人人必须受教育 为抑恶扬善,人人必须受教育 为了信仰及阅读圣经 完善自身及成为真正的基督徒的需要 ()主张普及、免费教育 四、英国国教会与教育 (一 )英国国教会的性质 (二)宗教改革后的教育概况 初等学校类型: 教区(jio q)学校(Parish School) 妇媪学校(xuxio)(Dam School) 慈善(cshn)学校(Charity School) 中等学校: 文法学校、公学 五、耶稣会派的教育活动 创立者:罗耀拉() 耶稣会的性质 :耶稣会派系隶属于罗马教廷的一个准军事组织及教育团体,为捍卫罗马教廷的利益而创办。 注重中高等教育。在教学制度、形式、方法及师资培养

20、方面有所建树。 夸美纽斯论自然适应性 (一)夸氏自然适应性的定义 自然界存在着普遍的法则(秩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教育活动也应当遵循自然界的普遍法则,才合理有效。 论证方式:自然法则自然界的实际例子现实教育中 违背自然法则的错误做法自然法则在教育中的运用 (二)采用自然适应性的原因 为了不将各种实践中总结的经验罗列在一起,能超越前人 为了寻找一个新的理论依据,来说明自己的新观点 自然(或自然规律)是文艺复兴后新兴的研究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神学对抗(或取代神学) (三)意义及不足 意义: (1)表明了他探求教育工作规律的可贵意图。 (2)进一步打破了圣经包含一切真理的禁区。(3)涉

21、及到一些人和自然界的共同规律(如“在自然的一切作为里,发展都是从内发生的”)。 (4)自然包括受教育者本身(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shnxn)发展规律)。 不足(bz): 不可能真正把握自然界及人类社会(shhu)发展的普遍法则。 夸氏提出的许多法则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是本质。对学校建设的贡献 (一)学校教育的必要性及优越性 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 通过榜样和彼此激励竞争,可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学制 大教学论中提出4级单轨学制 岁,婴儿期,母育学校,设在每一个家庭,致力于发展外感觉器官及能力 岁,少年期,国语学校,设在每一个村庄,利用各门学科去训练、培养想象力、记忆力 岁,青年期,拉丁学校,设在每个城市,招收“志向在工场以上”的学生,利用三艺及其他学科训练培养领悟力、判断力 岁,成年期,大学,设在每个王国或每个省,主要任务是发展意志力及“和谐”观(包括灵魂、心理、身体等) 上述学制的可肯定之处: (1) 明确的单轨制 将学前教育正式纳入学制 (3)将小学延长为6年 (三)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的原则:对现实生活有用 2.课程(kchng)设置:以泛智论为指导 (四)班级(bnj)授课制及学年制 作法(zu f)(略) 优点: 1.可提高教学质量。 2.有利于普及教育。 3.有利于儿童互相激励、互相进步。 五、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