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文性”拓展评论标题的表意空间_第1页
以“互文性”拓展评论标题的表意空间_第2页
以“互文性”拓展评论标题的表意空间_第3页
以“互文性”拓展评论标题的表意空间_第4页
以“互文性”拓展评论标题的表意空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8 /8最新资料推荐以“互文性”拓展评论标题的表意空间以互文性拓展评论标题的表意空间以互文性拓展评论标题的表意空间一、评论标题空间与功能的矛盾在这个学期的课堂教学中,对于评论的标题,我获得了一个比以往更为清晰的认识:评论标题制作的根本矛盾,是表意空间的有限性约束与表意内容的完整性追求的矛盾。这个认识,实际是在分析两年来在课堂上已经分析过的标题案例中产生的,也是在同学讨论的发言中,触发我产生的想法。比如:享乐:抵制日货愚蠢的惊人理由谣言有时源自弱者对强者过度防卫的对抗心态这两个标题中,第一个容易产生歧义,因为连在一起的多个概念之间可以构成不同的关系,形成不同的意义。而第二个,虽然不一定产生歧

2、义,但由于标题过长,概念之间有多层次关系,需要消耗较多的注意力。因此,都会降低接受的效率。在分析过程中,同学们的发言使我感到,产生这些标题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想要纳入标题较多的因素与标题本身较为狭窄的表意空间的矛盾。如果在这个层面上理解的话,那么这类问题其实是普遍存在的。一般说来,评论的标题空间,比消息的标题空间更为狭窄,往往只有一行题。作为一个句子或短语,要概括地表达整篇文章的意思,其中可能包含着事实性因素(即评论的对象),也可能包含着意见性因素,即论点。如果作为一个完整的判断句,它要表达文章中的认识结果和认识所及的各种因素,势必比陈述事实的消息标题更为复杂。而解决这个矛盾的途径,通常就

3、是适当地选择。这当然包含必要的放弃一一放弃一些认识因素,以减轻标题的承载负担。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拓展标题空间的方法呢?二、互文性理论在标题制作中的应用我在讲到评论标题的修辞时,一些精彩的标题案例,使我想到了西方文艺学的互文性理论。我觉得,互文性理论比我们原有的修辞知识更好地说明某些标题的修辞效果。比如:2004年9月3日华尔街日报的一篇社论,对布什政府的一项教育法案提出批评。这项法案的标题是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NoChi1dLeftBehindAct)。社论的标题则把这项法案的标题用于其中:有些孩子落后了(SomeChi1drenLeftBehind)而2009年10月30日纽约时报社

4、论夏威夷的孩子落后了(HawaiisChi1dren,LeftBehind),实际上仍然是如法炮制。如果用原有的修辞知识,我们可以把这种手法称作巧借。但用互文性理论解释更好,在认识上更有普遍性,在视野上更为开阔,尤其是能够揭示出这种手法实际上是通过接通了另一个文本从而拓展了原有标题表意空间这个事实。俄国文艺理论批评家朱丽娅克丽斯蒂娃认为:任何篇章,都是通过引文的镶嵌来创造的。任何篇章都是其他篇章的转换和同化的结果。这就是文本之间的普遍关系一一互文性。而法国符号学家德里达指出:互文性的效果体现在它的现实性中,这个现实不仅是作品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还包括储存在读者头脑中的文本,因为新的认知总是建立

5、在另一个原有认知的基础之上,是文本读者将不同的文本联系了起来。互文性理论本身并非只是用来说明风格的,更不是只用来说明某一种修辞手段的,而是揭示了任何文本不可能超脱的处境。即,你一写下来,就有他人的文本在其中了。正如张中行先生所言:执笔为文,总是通文的人,通文,旧时代的,脑子里装满了庄、骚、史、汉,新时代的,脑子里装满了鲁迅、巴金,自己拿起笔,自然就不知不觉,甚至心摹手追,也就庄、骚、史、汉或者鲁迅、巴金。但是,正是这样一个理论,尤其是不同领域的学者对于这一理论的运用,可以使我们从更为积极、更为能动的角度开拓它对于写作的实际价值。比如,在文本中有意识地嵌入另一个大家(熟知的)文本,来拓展表意空间

6、。其实,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用典,正是这种互文性的能动体现,因为为人们熟悉的典故,以一种标签的方式把与那个典故相连的文本、故事和价值倾向,非常有效率(至少省字)地纳入了这个文本,极大地拓展在这个文本的表意空间。在中国近代、现代新闻评论中,古典诗词中用典的习惯被一些作者沿用下来。比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大量使用暗典。而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在1932年发表的九一八一年了!一文中所写的这样的渔阳鼙鼓惊不破北平的羽衣曲、引不出汉口的轮台诏也连续地使用历史典故来表达对当局的责难。前一个典故借白居易长诗长恨歌诗句述及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反叛,而唐玄宗宫室还在长安歌舞升平。而后一个典故则引汉武帝在轮台下罪己诏的故事,暗

7、指国民党最高当局应当为东北沦丧而引咎自责。互文性在当代评论中也有自觉的运用。比如在2009年评论邓玉娇事件的作品中,红网作者洪巧俊就有一篇论邓贵大的死掉,全文套用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网络文学的研究者称此方法为戏仿。2010年北京警方打掉涉嫌有偿陪侍的娱乐场所天上人间,又有作者如法炮制一篇论天上人间的倒掉。在新闻标题的制作方面,互文性也在实践中被积极利用。2010年2月27日北京青年报消息掌掴小沈阳?这个真没有,报道赵本山就师徒关系的传言做出说明,把赵本山和小沈阳演出的2009年央视春节晚会小品不差钱这个文本接入了标题之中。而在我们上面提到的评论标题中,有些孩子落后了(SomeChildrenL

8、eftEehind),就暗用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NoChildLeftBehindAct)这个法案的名称。即,它把那个教育法案的文本和语境接入到这个标题之中,使知道那个法案的人明白,这个标题正是针对那个法案的。从效率的角度理解,它节省了把那个法案本身写入标题的字数,却实现了直指那个法案的效果。以互文性理论视角来看,病人成了唐僧肉?这篇人民日报上的人民时评的标题,也不仅是使用了家喻户晓的隐喻,而是接通了西游记这个另一个文本。因为,对唐僧肉的理解,人们在阅读西游记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其中唐僧肉的好吃和唐僧性格所标志的柔弱、缺乏反抗能力的特征,也是在这个标题的文本之外实现了的。这就大大拓展了这个标

9、题的表意空间。所以,我认为,评论标题基本矛盾与互文性理论具有这样一种关系:正是因为标题空间有限性这种根本的矛盾,才是互文性这种拓展表意空间的手段的土壤。即,互文性一一接入另外文本的语言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标题的表意空间。具有互文性修辞的标题,对于读者来说,一般具有两个意义空间。其中第一层空间,就是文字本身体现出的意义,大多数读者应当都可以理解。而第二层意义空间,就是其所接通的另一个文本的意义空间,则需要读者自己具有那个文本之外的文本的知识经验。比如,郭光东在1998年洪水之后写作的国旗为谁而降,这个标题的浅层意义空间就是表达国旗应当为灾难中丧生的普通民众而降这样一个论点。而其深层意义空间

10、,则对于一些读过或知道海明威小说丧钟为谁而鸣的读者才存在。而丧钟为谁而鸣这个小说的书名本身就是互文性的。它的源文本是17世纪英国人约翰多恩的一段祷告文: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欧洲大陆的一小块,那本土的一部分;如果一块泥巴被海浪冲掉,欧洲就小了一点,如果一座海岬,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使我有所缺损,因为我与人类难解难分;所以千万不必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表达的是人类命运的普遍的相互联系。这一层意义,不见得多数读者能够理解,但这也没有关系。它只是对那些文学知识更多一些的读者贡献出的附加值而已。就像看掌掴小沈阳?这个真没有这个标题不一定要联想到小品不差钱而看有些孩子落后了不一定要知道以不让一个孩子落后为题的教育改革法案(当然,因为这个法案本身是评论批评的对象,因此读者会在文中了解)。当然,互文性在拓展表意空间的同时,不应该成为阅读的障碍。从用典的角度来说,就是不应太生僻,至少保障第一层意义空间能够为大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