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物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共13页)_第1页
学科教育(物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共13页)_第2页
学科教育(物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共13页)_第3页
学科教育(物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共13页)_第4页
学科教育(物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共13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硕士学位论文(lnwn)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城镇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归因分析与转化策略基于一所城镇高中分析与实践开题人姓名:学院(部、所):物理学院年 级:学 位 类 别:学科专业:学科教学(物理)指导教师:开题时间:一、题目名称:城镇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归因分析与转化策略选题来源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校级课题自选课题二、选题依据(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研究背景教育学界研究的学习困难主要是针对学生当中的特定群体,由于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科自身的难易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导致该群体对特定的某一学科或者某类学科学习成绩偏低,亦即人们所谓的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学校非常普遍的一个群

2、体,尤其在理科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我国的研究资料表明,在校学生中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1学习困难不但制约着学生全面发展,也困扰着教育的发展,从而成为当今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2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所研究的宇宙中物质的基本结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验证物理现象和规律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和思维模式。它由力、质量、场等反映物体基本特点的物理概念和与这些概念相关联的物理定律以及研究学者基于基本运动定律通过试验或推理得出的结论所组成。3物理现象和问题都来源于生活,是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反映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学科,其

3、重要性可想而知。中学物理是物理教育的基础,是学生后续良好发展的垫脚石。然而,通过对国内外物理学习文献的研究整理及作者三年来物理教学的切身体会,发现“物理难教难学”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学习困难的学生相对其他学科而言较多。教师感觉物理难教,主要是在于授课深度难于把握,物理知识讲的浅显会导致物理概念、性质学生无法透彻理解,讲的过深许多学生又会听不懂,日积月累就会因对物理学科有成见失去兴趣,“差生”难以向优等生转变。对学生认为中学阶段哪一个学科最难的调查表明,物理学科位居首位。许多文科生之所以当初放弃理科,很大程度上因为物理学习困难,学理科会严重偏科,对升学会造成较大影响。高考可以选考科目的省份,选

4、择物理的人数也在逐步下降。例如广东省1999年选考物理的考生占总考生的比例为29.6%,2003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3.9%,到2006年达到了14.2%,同比1999年下降了53%。4.文献5对江苏省2005年到2007年这三年选考物理考生进行了统计, 2005年江苏省物理考生19万,占总考生的46.8%;2006年物理考生为15万,占总考生的33.6%,同比2005下降了28.2%;2007年选考物理的人数为14万,占总考生的30%,同比2005下降了35.9%。在国外,物理学科也有些不受青睐,美国学生对物理学科的选课率仅有20%左右。6物理学科考生人数的逐步减少,选课率过低反映出物理学习难

5、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什么物理学科会产生“老师难教,学生厌学,老师辛苦,学生痛苦”的怪现象?为什么物理学科“差生”众多?造成学生在物理学科中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解决?本文将就上述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物理学科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以及为物理学科的教学和学习提出有效的建议和解决方法。实施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7物理学科作为中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对物理学习过程中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与策略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对解决学生物理学习困难,激发物理学习的热情,促进物理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2.研究意义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提出,21世纪的教育要在人才的全面发展是基础上实现个性的最优

6、发展。8人才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全面的文化知识储备,不仅要避免学生出现偏科,更要摆脱“差生”的标签。物理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许多学生在这一学科有学习困难的问题,因此对物理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与策略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但对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会促进全面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学习困难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许多教育学者针对学习困难这个课题进行了研究,但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通过对物理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势必会对学习困难的研究体系的内容和方法起到一定的完善和借鉴作用。通过对课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过程中发现,对物理学科的教

7、学问题研究的成果有限,因此这一方向还有很大的研究和发展空间,作者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和尝试,会对后续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从而进一步促进和完善物理教学研究的发展。其次,物理学科学习困难的出现是由多方面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老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当下,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大多以高分升学为目的,知识的传授过程大多以老师讲解,学生做题的循环过程,这势必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性。本课题通过对中学物理学习困难的研究,物理教师能更加准确的了解自己在物理知识传授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帮助自己物理教学。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还可以更加准确的了解中学阶段物理学习的状况,把握学习困难的学生行为特点和共性,通过分析总结切

8、实查出学习困难的学生症结所在,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改善中学物理学科“老师难教,学生厌学”的怪现象。最后,对物理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与转化策略的研究,可以探索出更加有效的物理学习方法,有助于物理学习成绩的提高。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为了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切实根据实际教学经验研究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学生爱学、会学。本课题会试图以解决物理学习困难、提高物理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为根本出发点,提出有效的物理学习方法,让物理学习困难的学生能从本质上找出原因,同时可供其他学科借鉴,进而促使学生全面成才。总之,本文将从物理学习困难的学生成因

9、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通过探索合理的物理教学方式和有效的物理学习方法解决物理学科“差生”问题,同时促进学习困难体系的完善和教学研究的发展。(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美国学习困难联邦委员会于1988年讲学习困难定义为对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和数学推理运算能力的获取和使用方面有明显障碍的学生。英国的Barsch和Frostig在1989年将学习困难定义为与同龄人相比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学生。我国的研究学者如邵瑞珍、钱在森、武杰等对学习困难也有界定,一般指智力正常的学生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同龄群体,特殊的原因包括智力差异、行为差异、教学差异、社会环境差异等等9。国外对于学

10、习困难的研究历程,20世纪60年代,美国注明教育学家B.S.布鲁姆指出只有少数人能学好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的任务应该是找到一个这样的策略,经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95%的学生能够达到相当水平,促进个体全面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纳德韦纳创立和著名的归因理论,他提出了三个维度的归因模式10如表1所示。表1 韦纳归因理论部位稳定性可控性外部内部不稳定稳定不稳定稳定可控他人帮助教学质量对特定任务的努力平时的努力不可控运气任务难度情绪健康能力由表1可以看出,影响成败的因素分为是否为稳定因素、是否为可控因素和内外因素三个方便。如果把某件事情的结果归因于稳定因素,则这个结果将会预期为再

11、次出现,例如能力为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如果某个事情由于能力水平达不到而失败,则下次面对同一事情则会预期为相同的结果;如果把某件事情的结果归因于稳定因素,则这个结果将会预期不再出现,例如对特定任务的努力为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如果失败归因于此,则可以通过提高努力程度获取成功。20世纪80年代,西方将研究热点聚焦于学习困难的类型上。11例如Chalfanf指出学习障碍分为发展性学习障碍和学习性障碍。Mckinney于1984年根据语言技能、算数能力、概念能力、序列和空间能力的不同将学习障碍分为四种类型。总之,西方对学习教育课题较为关注,研究起步早而且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我国由于传统的教育

12、讲究学而优则仕,为精英教育理念,因此对学习困难的研究起步较晚,一直到20世纪就是年代才得以发展。1989年,刘弘白博士将学习缺陷的因素归结为环境、身体和心理三个方面并提出了三者的相互关系,1991年顾蓓哗认为身心发展、社会交往、知识水平和家庭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因素。此后,刘少文、张舒哲张雨青、陈云英等对学习困难的类型展开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有关学习困难的硕博论文统计方面,1989年至1999年的十年间,论文数为17篇,2000年至2004年为83篇,2005-2007年达到了高峰期,这三年发表的关于学习困难的论文数量达到了216篇。但是有关物理学习困难的硕博论文发表数量较少,2004-2

13、009年间共发表29篇,其中对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研究的论文数量只有14篇。由此可见,对中学物理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显得尤为迫切。它不但是物理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三、研究方案(一)研究目标、研究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研究目标(1)物理学习困难产生背景与理论基础研究。(2)城镇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研究。(3)城镇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策略的探索与研究。2.研究主要内容第一章 前言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1课题研究的背景1.1.2课题研究的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1.2.2国内研究现状1.3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1.3.1研究的主要

14、内容1.3.2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1.4研究方法1.4.1文献研究法1.4.2问卷调查分析法1.4.3访谈法1.4.3实验法1.5论文的框架结构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2.1学习困难的概念和类型2.2.1学习困难的概念2.2.2学习困难的类型2.2物理学习困难的基础理论2.2.1物理学的基本特点2.2.2城市和城镇物理学习的特点2.2.3城市和城镇物理学习困难的特征和类型第三章 城镇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3.1问卷调查分析3.1.1问卷调查的对象3.1.2问卷的设计3.1.3调查结果分析3.2访谈分析3.2.1访谈对象3.2.2访谈提纲的设计3.2.3访谈结果分析3.3物理试卷分析3.3.1试

15、卷的选取3.3.2学生常见错误总结3.3.3由试卷错误反映出的物理学习困难的因素第四章 城镇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策略研究4.1教师方面的策略研究4.1.1教学内容方面的策略4.1.2教学手段方面的策略4.2学生方面的策略研究4.3策略的实践效果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5.1研究的结论5.1.1研究的结论5.1.2研究所取得的成果5.2研究的不足及研究展望5.2.1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5.2.2 研究展望今后所需继续努力的方向参考文献附录(含调查问卷)后记(含致谢)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通过对与本课题相关的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的查阅,掌握学习困难这一课题的相关背景和研究进展,尤其是对物理学习困难的理论

16、基础的研究。(2)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作者三年的物理实践教学经历、对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物理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的问卷调查、一线物理教师的访谈交流以及高中各个阶段模拟试题的常见错误研究,系统分析城镇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3)在城镇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物理教学建议和有效的物理学习方法建议,以供老师和学生借鉴。 (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可行性分析 1.拟采取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在进行物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研究之前,对与学习困难相关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了解国内为的研究现状好发展趋势,从而能对课题在宏观上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进而明确研究现状的不足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7、不但能够掌握物理学习困难的理论基础,而且能够明确本课题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2)问卷调查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总结和作者三年的物理教学经历,编制适合城镇中学阶段物理学习困难归因分析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高一到高三各个年级的中学生,以便对物理学习困难现状有全面的把握,问卷回收后对问卷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分析物理学习困难的症结所在。(3)访谈法 访谈即为研究者有目的的对被研究者进行访问和交流的活动,该研究方法可以对问卷调查进行弥补。文章作者作为一线物理教师,具备与学生和教师交流和沟通的先天性条件。通过对各个年级老师进行交流,了解物理教学的现状和教学困难的原因;通过与各个年级、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进

18、行交流,了解他们物理学习的切身感受和学习困难的原因。(4)实验法随着本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对城镇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的逐步了解,作者可以根据分析得出的初步原因对教学方式进行设计改变,对物理有效的学习方法做讲授,选取相关的章节进行教学实验,通过小结测试检验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已验证现已提出的措施并进行逐步的改进,以对研究成果逐步进行完善。2.可行性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本人认为这篇以城镇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归因分析与转化策略为题的硕士学位论文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相信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加以老师们的指导一定可以圆满完成论文的写作任务。(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主要问题是对城镇高中物理学习困

19、难归因分析办法和解决手段进行有效的设计,包括制定符合标准的物理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的调查问卷、访谈交流提纲和筛选能切实反映物理成绩现状的试卷并进行试卷错误解析。主要解决方法是认真研读相关文献和书籍,并参考之前学者和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以制定符合研究目的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提纲,根据物理试卷中常见错误所反映出的实际问题进行解析,并由专家老师逐步的审查修正。问卷的发放、回收、统计、分析,访谈总结和试卷分析构成文章的核心框架。(四)研究特色和创新性分析学习困难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它不但制约着学生的全面成才,同时也阻碍着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物理学科作为理科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城镇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现象

20、尤为突出。通过参考文献的查阅,发现针对城镇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研究课题有限。本文的选题背景贴近于教育实际,贴近学生学习,同时与作者的专业背景非常贴合,可以体现学以致用,教以致用的基本思想。本文将以文献学习、调查问卷、访谈教师与学生、试卷解析为手段并结合作者三年的教学经历和总结,系统分析城镇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现象的原因,并结合原因为高中物理教育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切实为改变物理难教难学的现状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五)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研究阶段、时间、主要工作、阶段性成果)研究阶段时间主要工作阶段性成果备注第一阶段2014.5-2014.10查阅文献、书籍读书报告第二阶

21、段2014.11-2014.12编制、发放、回收问卷;访谈交流;无第三阶段2015.1-2015.1统计、分析问卷数据,总结交流成果和试卷分析成果。调查报告第四阶段2015.2-2015.5撰写论文学位论文四、主要参考文献(书写格式为: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页-止页)1张祖牟.学习障碍研究文献综述.教育科学研究,1997.(02)2牛卫华、张梅玲.西方有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2(:3)357-3583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44高凌飚.高度关注 07 年高考计分方案存在问题/NEWS/gaokao/200706/5595

22、.html, 2007.6.135钱小敏. 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和对策:D江苏:苏州大学,20076曹磊,谭树杰.各国物理教学改革剖析.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57李献林、张淑清: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人民出版社,2008 .28胡象岭、赵文廷、屈克英.高中物理学业成就归因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2):42-469乔建中等.学习焦虑水平与成败归因倾向关系的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l):77-8010谢易明: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2008.4,(2)11姚文忠.学习差生成因的分类概念与教育.教育研究,1982,212谢静:初

23、中物理学业不良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D,2007.10.13周振朝,闫及恒:学习困难学生心理不良特征与教育措施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5)14郑颖:高中生物课堂学习困难生成因的分析与研究D2009.6.15王书方:高一物理学困生成因分析与转化对策之研究D,2007.9.16谢明初、苏式东、徐勇: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17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7-139.18常慧:现代教学中教师角色行为的重塑J.科技教育,2008(1):2.19刘万玲:学习困难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5(12):2-3.20谢莹,徐翠花:论学习

24、策略及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6):1-2.21谭国武:高中力学学习困难的认知结构分析及教学策略D,2008.522丁长亮.高中女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及教学对策. 教育科学论坛,2005.1023刘筱筠,刘青,杨丽梅等. 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524裴娣娜对教育观念变革的理性思考.教育研究,2001.225戴维.梅里尔,盛群力,华煜雯教学策略效能的不同水平远程教育杂志,2007426王后雄基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结构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27王晶莹.物理学习困难的归因分

25、析和实践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28丁成喜. 东莞市第一中学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学生物理学习心理与教学的分析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629温忠麟心理与教育统计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30缪亮.多媒体课件与课程整合典型案例.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31邓纪国. 对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学生兴趣、情感特征的研究及其教育对策: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532林雄英. 中学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533何克抗,郑永柏等.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4段金梅,武建时主编.物理教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6、199835廖伯琴.中外物理教育改革.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6曹磊,谭树杰.各国物理教学改革剖析.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37黄柏鸿,林树声.论证教学相关实证性研究之回顾与省思J科学教育月刊,2007(3),5-20.38翁琪涵,林树声.国小六年级学生面对“湖山水库兴建”议题做决定之探究C.第22届科学教育学术研讨会,2006:1159-1165. 39朱德超.浅议非形式逻辑在高等教育中的意义J.教育与人才,2008,34(7):85一86. 40张红霞.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9:350-3 52.英文部分41 Funda Ornek,William

27、 R. Robinson,and Mark P. Haugan . What makes physics difficul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Science Education, 2008, 3(1), pp.30-3442 Rene M.Richards and Thomas O.Nelson . Effect of the Difficulty of Prior Items on the Magnitude of Judgments of Learning for Subsequent Items . The Americ

28、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117, No.1 (Spring,2004), pp.81-9143 John Bielinski and Mark L.Davison . Gender Differences by Item Difficulty Interactions in Multiple-Choice Mathematics Items .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Vol.35, No.3 (Autumn,1998),pp.455-47644 David Skidmore . Divergent Di

29、scourses of Learning Difficulty .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Vol.25,No.5(Dec.,1999),pp.651-66345 Stephen W.Armstrong . The Effects of Material Difficulty upon Learning Disabled Childrens Oral Reading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Vol.6,No.3(Summer,1983),pp.339-

30、34846Bob Koster, Mieke Brekelmans, Fred Korthagen, Theo Wubbels.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 educators 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1 (2005) 157-176.47Qing Gu, Christopher Day. Teachers resilience: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effectiveness 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3 (2007) 1302-1316.48Sylvia Yee Fan Tang. Ch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