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体排水和反滤层_第1页
坝体排水和反滤层_第2页
坝体排水和反滤层_第3页
坝体排水和反滤层_第4页
坝体排水和反滤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坝体排水和反滤层土石坝渗流控制的基本原则是防、排结合,排水和反滤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排水的作用是:控制和引导渗流,降低浸润线,加速孔隙水压力消散,以增强坝的稳定,并保护下游坝坡免遭冻胀破坏。反滤层则是保护渗流出口,防止坝体和坝基发管涌、流土等不利渗透变形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坝体排水分为棱体排水、贴坡排水、坝内排水棱体排水棱体排水又称滤水坝趾,它是在下游坝脚处用块石堆成的棱体。棱体排水是一种可靠的、被广泛采用的排水设施。它可以降低浸润线,防止坝坡冻胀,保护下游坝脚不受尾水淘刷且有支持坝体增加稳定性的作用。但石料用量大,费用较高,与坝体施工有干扰,检修也较困难。坝内排水褥垫排水坝内排水包括褥垫

2、排水层、网状排水带、排水管、竖式排水体等。褥垫排水是沿坝基面平铺的由石块组成的水平排水层、外包反滤层。当下游无水时,它能有效地降低浸润线,有助于坝基排水,加速软粘土地基的固结。缺点是对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差,易断裂,且难以检修。当下药水位高过排水设备时,降低浸润线的效果将显著降低。贴坡排水贴坡排水又称表面排水,它是用一二层堆石或砌石加反滤层直接铺设在下游坝坡表面不伸入坝体的排水设施。排水顶部需高出浸润线逸出点,排水的厚度应大于当地的冰冻深度。这种形式的排水构造简单,用料节省,施工方便,易于维修。但不能降低浸润线,且易因冰冻而失效。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一大水电工程。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8200

3、兆瓦,电站共有26台机组,单机容量700兆瓦,设计水头(含水击压力)141米。要保证如此巨大容量的水轮发电机组正常发电,需要建造每条能输送1000立方米/秒流量的引水压力管道26条。根据设计,管道的直径为12.4米,比四层楼房还要高,为世界水电站引水压力管之最,比目前美国大苦力水电站直径12.2米的压力管还大0.2米。引水压力管道,是电站的大动脉,建造技术要求极高,美国大苦力水电站压力管所用的钢板厚度达54毫米。这给三峡工程建设出了一道很大的难题,因为目前我国生产能用于压力管的最厚钢板只有36毫米。如采用进口钢板,不仅要花费大量外汇,增加工程造价,而且一旦输出国供货出现意外,整个三峡工程将陷入

4、瘫痪。三峡总公司经过再三斟酌,决定采用国产钢板。用36毫米钢板建造直径为12.4米的压力管道,这在国内外都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三峡开发总公司1994年1月在北京召开专家组会议,就此进行专题研讨。张仲卿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会议,并在会上介绍岩滩电站建造10.8米压力管情况,引起了专家们的极大兴趣。经过讨论,决定把引水压力管道下弯段研究工作交广西大学承担。RCC拱坝研究的开拓者记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张仲卿碾压混凝土(RolledCompactedConcrete,简称RCC)筑坝技术,自问世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各国都是用在重力坝建设上。近十几年来,这种状况有了

5、突破,已被逐渐推广应用到拱坝施工。实现这一突破的主要贡献者,就是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张仲卿教授。张仲卿1964年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水利系,从事水工建筑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38年,曾先后主持设计大龙洞等5个大中型水库电站;主持完成了岩滩、三峡、长洲、百色和龙滩等大型水电站的15项科研项目,以及“八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子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32篇,出版了碾压混凝土拱坝、三峡水电站压力管道结构分析两本专著;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广西优秀论文奖2项。他努力把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为国家和地方的重点工程建设服务,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数据,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被誉为“科研与生产

6、结合的范例”。RCC拱坝研究的第一人RCC筑坝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已在世界各国普遍应用,在我国尤为迅速,因为与常规混凝土相比,RCC具有可节约单位水泥用量、水化热温升低、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等优点,更适应我国大规模工程建设的要求。以往RCC主要用在重力坝上,用于拱坝很少。其原因是,拱坝的结构作用与重力坝有本质区别,拱坝采用的是超静定结构,主要通过拱的作用,将上游水压力荷载传达到两岸坝基。常规拱坝施工,是用横缝将坝体分割为许多独立的坝块进行浇筑,在坝块冷却到适当温度后再对横缝灌浆,形成整体,以发挥拱的作用。这与RCC不设或少设横缝、大仓面薄层浇筑、连续上升、简化温控的施工原则不相符。

7、RCC拱坝的优点,吸引了许多中国学者和工程师,也吸引了张仲卿。1984年月,原国家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到广西检查工作,对正在建设的岩滩水电站提出,要把岩滩围堰作为三峡三期围堰的试围堰。张仲卿听后,头脑中闪现了一个能否把RCC用于拱坝施工的念头。岩滩围堰混凝土量高达M3,按常规方法施工,需要天。采用RCC重力围堰也要天。要是采用RCC坝围堰,不仅工期可大大缩短,而且比RCC重力围堰可节约混凝土约9万M3。他的想法得到广西水电设计院的支持,很快一项RCC拱围堰试验项目得以立项,由此拉开了他RCC拱坝研究的序幕。他结合54.5m高岩滩上游围堰工程,通过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对采用RCC拱围堰的可行性进行研

8、究后,在1986年第3期红水河杂志上,发表了RCC拱围堰的设计计算和试验研究论文,提出了RCC拱坝新概念,阐述了RCC拱围堰的布置特点、稳定计算和应力分析方法,分缝方法、围堰的运行状态及施工方法,解决了修建RCC拱坝的关键技术难题,为发展RCC拱坝奠定了基础。1988年1月,由张仲卿主持的岩滩RCC拱型围堰正式动工,只用了5个月工程顺利竣工。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碾压混凝土拱围堰,比南非Knellpoort拱坝还早,其技术具有开创性。大坝建成当年就经受了多次洪水冲击,安然无恙。RCC在岩滩拱型围堰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张仲卿,在此基础上,他又开始了新的研究,对RCC拱坝的坝肩稳定、应力分析、裂缝影响、

9、施工工艺、反馈分析和承载力等方面开展了孜孜不倦地探索。他负责完成的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子题龙滩RCC重力坝承载能力研究,揭示了RCC重力坝沿层面呈台阶式破坏和基础破坏两种模式。经电力工业部鉴定,该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主持研究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子题高RCC拱坝承载能力研究,发现了RCC拱坝沿层面破坏的机理,采用仿真结构模型研究RCC承载能力及温度应力,其研究水平居国内国际前列。1991年,他在红水河杂志第3期上发表论文碾压混凝土拱坝设计,同年10月他应邀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国际RCC大坝学术会议,论文被收入大会论文集,并在大会上宣读;1992年其论文RCC拱坝设计和应力分

10、析研究在水利学报上发表,进一步论述了RCC拱坝的体形、裂缝、应力、稳定等问题,论文被俄罗斯动力杂志摘录。这些研究成果都是具有开创性的。1997年张仲卿对RCC拱坝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有幸参与高132米四川沙牌RCC拱坝的研究,并第一次在研究中采用了大规模仿真结构模型。此前,也有人用过此类模型,但规模都比较小。正是这一研究方法的创新,使他在分缝、应力、温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十几年来,张仲卿为岩滩、沙牌等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数据和建议。特别是经过一系列深入研究,他提出的“采用不分缝通仓薄层连续上升施工方法,产生的温度裂缝不会危及低拱坝安全”的新观点,引起了我国水电工程

11、著名专家的高度重视。我国水力资源丰富,有大量的中、小型拱坝要建设,如这一创新理论成立,将对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正常条件下,建一座60-80m高的拱坝,采用常规混凝土拱坝技术,需要2-3年时间,而采用RCC拱坝技术却只要一个冬春。同时,RCC拱坝,还可降低工程建设成本,以温泉堡、普定RCC拱坝为例,节省资金都在1000万元以上,约占整个工程投资的5%。RCC在拱坝的应用与创新,推动了我国RCC拱坝的建设。1994年,高75米的普定RCC拱坝和高48米的温泉堡RCC拱坝相继建成。目前,世界上已建成和正在建的RCC拱坝有16座,除南非建成3座小型RCC拱坝外,其余都建在我国。特别是正

12、在兴建中高132米的四川沙牌RCC拱坝,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RCC拱坝,标志着我国RCC拱坝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推进我国RCC拱坝发展中,张仲卿功不可没,潘家铮院士称赞他,“是中国从事RCC拱坝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的研究紧密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是贯彻中央科研面向生产、生产依靠科研方针的良好范例”。造世界最大的引水压力管走进宽敞的广西大学结构实验室,只见静力台上安放着两个直径1米多、外面衬着钢筋的钢弯管,科研人员正忙着将上千条检测线往仪器上接。张教授告诉记者,这是按1:9建立的三峡水电站钢衬钢筋引水压力管上、下弯段模型。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我国第一大水电工程,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8200MW

13、,电站共有26台机组,单机容量700MW,设计水头(含水击压力)7141米。要保证如此巨大容量的发电机正常发电,需要建造能输送1000m3/s流量引水压力管道。根据设计,管道的直径为12.4米,比四层楼房还要高,为世界水电站引水压力管之最,比目前美国大苦力水电站管径12.2米管道还大0.2米。引水压力管道,是电站的大动脉,稍有闪失,就会危及电站安全。因此,建造技术要求极高,美国大苦力水电站压力管所用的钢板厚度达54mm。这给三峡工程建设出了一道很大的难题,目前我国能生产的最厚钢板只有36mm。如采用进口钢板,不仅要花费大量外汇,增加工程造价,而且一旦输出国中止钢板供应,整个三峡工程将陷入瘫痪。

14、三峡总公司经过再三斟酌,决定采用国产钢板。用36mm钢板建造直径为12.4m压力管道,这在国内外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况且,国外修建压力管道多数采用明管,即,管道露出坝面;而三峡水电站采用的是半埋管,将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一半包在大坝内,这在国内外也是首次。为了解决建造大型压力管道技术难题,保证三峡工程安全和顺利进行,三峡开发总公司1994年1月在北京召开专家组会议,就此进行了专题研讨。张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会议,并在会上介绍岩滩电站建造10.8m压力管技术和实验研究情况,引起了专家们的极大兴趣。经过讨论,决定把引水压力管道下弯段研究工作交广西大学承担。全国有如此众多从事水工研究的名牌大学、国

15、家科研大院大所,作为“小弟弟”的广西大学,为何能争得事关三峡电站安全的重要项目?这主要因为6年前张仲卿就已经对大型压力管进行过研究。1985年,岩滩水电站刚进入设计,就遇到电站引水大压力管难题,设计部门经过招标,选定广西大学承担此项研究任务。张仲卿此前虽然对压力管有过研究,但面对要建造10.8m、当时世界最大直径的引水压力管,心里还是没有底。可想到岩滩电站是国家“七五”重点工程,对加快广西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他还是勇敢地挑起了重任。在他的带领下,课题组以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大胆创新,采用模拟自重、用伸缩节消除两端水压力引起的助向力等新技术,经过4年的努力,于1992年7月完成了

16、研究任务,保证了岩滩水电站按期投入运营。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伪,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作为举世瞩目的我国第一大工程,每一项施工技术都不能有半点马虎。用36mm钢板建造12.4m压力管道,究竟是否可行,需要通过科学计算、试验加以验证。张仲卿身感自己责任的重大。没有经验,就不断通过试验、总结、提高;再试验,再总结,再提高,直到找到最科学、最经济、最可靠的技术、方法;任务重,他一年到头很少休息,把精力都用到科研中。正是这种对工程高度责任感和科学态度,8年来,他带领课题组先后承担了三峡钢衬钢筋混凝土引水压力管道大比尺结构模式试验研究、引水压力管道上弯段结构模式试验研究、引水压力管道大比尺结

17、构模式试验研究等三个研究项目,前两项研究,经专家组审定,已用于1-14#机组段设计;第三项研究,正在顺利进行之中,今年年底各项检测数据便可出来。对引水压力管相关项目的研究,过去也有不少人做过,但仅限于平面或小三维仿真模型,而张仲卿所做的研究有四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采用了大比例尺三维仿真结构模型;二是将管芯用于三维模型,解决了检测压力管水压难题;三是对压力管应用大规模非线性有限元计算,计算节点达到几万个;四是用试验解决温度应力,改变了过去仅靠计算的做法。因此,得出的实验数据更能反映客观实际。创新是使事物不断完善的过程。对压力管每一次试验方法、结果的审查,与会专家会提出几十个、上百个问题,促使张仲卿

18、与课题组的同志不断思考、深入研究、反复论证,为回答专家们的质询,撰写的稿子就几十页。而创新成功往往又在坚持之中。对把芯管用于三维模型这一新方法,有人曾认为不行,与原型不相似。双方就此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争论。在激烈的辩论中,课题组不少人失去了信心,张仲卿仍坚信这一新方法可行,没有放弃,经过反复论证、计算,在得出的计算结果与设计部门的基本一致后,2002年元月在北京召开的研讨会上,最终得到专家组的认可,同意了有芯管方案。这一创新,又得到了潘家铮院士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广西大学一大贡献”。消除龙滩水电站发电进水口旋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境内的龙滩水电站,是“西部大开发”十大标志工程之一,电站总装

19、机容量为630万KW,年发电量185亿度,仅次于三峡水电站,是世界第七大电站。龙滩水电站发电厂房全部设在左岸地下,水流流近大坝后则转回左岸,形成了一个大回流,水流旋涡呈漏斗状,是一种吸气旋涡,对水电站运行极为有害,它会将空气带入进水口、引水道和水轮机室,使压力引水管和机组产生振动和噪音,形成掺水气流,影响过水流量,减少机组出力。同时,污物通过旋涡过多的吸附到拦污栅上,会造成水头损失。因此,消除进水口前的回流及回流引起的旋涡,是龙滩水电站建成成后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设计单位国家电力公司中南勘测设计院面向全国进行招标,选中广西大学为研究单位。从1993年开始,张仲卿带领课题组又担负起消除龙滩电站发电进水口旋涡的科研重任。他们经过研究分析,认为要避免产生旋涡,水电站进水口的高程应在最低水位以下,并有一定淹没深度。根据著名的JLgordon公式计算,得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