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精神分析学派课件_第1页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课件_第2页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课件_第3页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课件_第4页
古典精神分析学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原欲与人格精神分析的起源人格动力结构人格发展阶段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方法7/27/20221第一节 精神分析之起源 一、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生平 18561939年 奥地利 人 17岁 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生物解剖学-接触性的相关研究 生 理 学-机械还原论的生物观 哲 学-意动心理学、非理性主义 25岁 医学博士 临床医学实习 神经症与精神病 沙可:收获心理障碍观及治疗法、性心理病因观 缺陷疗效难持久、病人不配合 布雷尔-安娜:谈话疗法-精神分析、自由联想法7/27/20222理论思考早期精神分析理论早期的无意识论与性欲论Freud & Breuer 关于癔症的研究1

2、8951897年始 自我分析-释梦19001908年第一次国际精神分析大会 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精神分析学派形成内部分裂+一战-二次高峰 -人格理论体系 精神分析的应用7/27/20223二、思想根源(一)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无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莱布尼兹-单子论意识等差(无意识、动力观)赫尔巴特-灵魂动力论-意识阈限(无意识观、动力学说)费希纳布伊坦诺意动心理学 动力观意识无意识心理能量意识阈限7/27/20224二、思想根源(二)自然科学与医学背景近代物理学能量守恒心理能量生物学-进化论-本能 机械论、还原论-心理决定论精神病学心理病因观7/27/20225第二节 人格结构两部人格三部人格无意识

3、意识本我自我超我7/27/20226两部人格无意识前意识意识前意识系统无意识系统检查作用可清楚觉察、能清晰回忆经努力可以觉察无法有意回忆,主要为本能、原始欲望、早期经验及童年经历回忆忽略伪装变形压抑7/27/20227无意识的特点无矛盾性无时间性无否定、怀疑性非现实性能量巨大、极活跃7/27/20228无意识存在的依据催眠状态下能够回忆做梦生活失误灵感、直觉无意识内心冲突精神分析技术的有效性7/27/20229三部人格本我(Id)自我(Ego)超我能量转换Libido最难接近、最有力躯体能量精神能量7/27/202210能量转换生存本能性本能生本能死本能早期后期Eros能量Thanatos7/

4、27/202211人格结构1 1.本/原我:与生俱来、属于无意识层面,存有本能驱力(性和攻击驱力),无价值观,逻辑和伦理,要求立即得到满足。 快乐原则 反射动作、想象实现 原始思考历程(primary thought process) 7/27/202212人格结构22.自我:与真实外在世界接触的部分,有组 织、较合理、无价值观,现实取向, 做实际、行得通的事。 现实原则 次级思考历程(secondary thought process) -同时顾及本我、现实和良心。7/27/202213人格结构33.超我:人格中道德部分,由父母传达的 文化价值观和禁忌的内化。包括 两种主要内容: a. 良心

5、 - 使人自觉无价值或罪恶感。 b. 自我理想 - 使人有荣誉感和自我 价值。 道德原则7/27/202214健康人格:三我间的平衡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间维持着相当的平衡状态。 ego能有效合理调控id和superego(亦即:个体的需求能以合理的方式获得满足)。id的冲动能得到合理的表达,而不至于有羞愧和罪恶感。superego能超越父母的认同和控制,而无对立或乱伦的遗迹。自我的理想是实际的、与ego一致的,事实上,ego和superego之间的界线几乎是没有感觉的。 7/27/202215本我欲望超我限制现实环境自我7/27/202216焦虑与心理防卫机制1 (1)焦虑 (Anxiety)

6、焦虑是由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能适当的控制心理能量的一种冲突的结果。焦虑的功能:自我保存机制(self- preserving mechanism)。给予自我(ego)一种信号 - 好像有危险即将发生。除非自我能事先衡量,并能加以压制,否则危险会升高。对人的行为起控制和引导作用。 7/27/202217 A:神经质焦虑Neurotic Anxiety -对莫名危险的惧怕。这种感觉存于ego中,但源自本我的冲动。亦即:对原始冲动突然进入意识而产生的反应。怕自我无法控制本能冲动,而需承受这种“冲动的惩罚”所产生的恐惧。焦虑的型态7/27/202218-例如:有些人面对领导或其它权威人士时,会激发

7、这些人在生命早期对于父母的破坏性冲动。而这些有敌意的冲动通常又伴随对惩罚的害怕,这种害怕会内化成潜意识的神经质焦虑)。7/27/202219 B:道德性焦虑(moral anxiety) - 自我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而产生的反应,源自自我与超我间的冲突,表现为良心不安、负罪感及羞耻感等。 - 例如:当我们有性诱惑的念头,或 当我们做错事时会有罪恶感。 7/27/202220C:现实焦虑(Realistic anxiety) -对来自真实世界的威胁所产生的反应,源于自我与现实间的冲突,表现为内心紧张、不安、恐惧。 -客观的焦虑 -避开危险7/27/202221(2)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8、 当自我不能理性或直接地控制焦虑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发展出了许多保护性的机制,以某种方式,调整冲突方之间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本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 自我所形成的这种非现实性的状态,亦即自我防御。防御的功能- 保护自我对抗焦虑的痛苦自我防御机制往往是无意识的、与现实相脱离。7/27/202222自我防御机制的主要形式压抑-个体将会引进焦虑的观念等潜抑到无意识中去。 否 认个体不相信、不承认对自己不利的、带来痛苦的现实发生过。投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反向作用个体努力表现出自己不良品质和情感的相反一面。合理化个体遭受

9、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替 代以间接的方式将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释放出来。升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7/27/202223转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 补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 幽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 退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隔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 抵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 7/27/202224所有的防卫机制都是在保护自我

10、对抗焦虑。 几乎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使用。 任何一种防卫机制与压抑合用,都有可能演变成精神病态。 在正常的运用下,防卫机制对个体是有利的,但对社会并无害处,尤其是升华,对社会是有益的。有关自我防卫机制的结论7/27/202225第三节 人格发展阶段0-6岁 人格模式基本定型人格适应问题源于其童年生活经验人格发展理论的思想基础是其泛性论7/27/202226一、性、Libido、动欲区性本能冲动对人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科学文化具有极端重要性。广义的性是一切寻求快乐的潜力, Libido动欲区-性欲最敏感的区域;随着年龄增长,动欲区会发生转移。非常重视个体在五、六岁以前的人格发展情形

11、7/27/202227人格发展阶段划分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幼稚期潜伏期生殖期成熟期人格形成关键期7/27/202228人格发展11.口腔期 (出生到一岁左右)前口腔期(0-8月) 吸吮和吞咽活后口腔期(8月-1岁) 啖 咀嚼和吞食活动产生对养育者的亲密感,把自己与现实环境相分离自我定时进食、延时进食及最后断奶,使婴儿体验到挫折和焦虑,发展起自我防御能力。 主要问题:断奶问题与吸吮需求固着现象 口腔特征 关注自我、利用他人、退缩、依赖、好猜忌、苛刻、易怒、悲观7/27/2022292.肛门期 (两岁至三岁左右)前肛门期 排泄解除内部压力快感体验后肛门期 保持痛与性刺激引起关注入厕训练与自主性需求自

12、我得以巩固发展固着现象 肛门特征人格发展2保持型:秩序、整洁、吝啬、固执或强迫性排泄型:慷慨、大度、肮脏、放肆、浪费7/27/202230人格发展33.性蕾期 (四岁至五岁之间)恋亲情结:本我与自我冲突激烈男孩:恋母情结、阉割恐惧、认同父亲的开始女孩:恋父情结、阳具羡慕、沮丧、认同母亲恋亲情结冲突的解决 - 在父母共同爱的 照顾下,认同同性别的亲人,并内化父 母的价值与正向特质到儿童的ego之中。 最终形成第二自我-超我固着现象 性蕾性格行为轻率、果断、自信、富于攻击性和挑衅性7/27/202231人格发展44.潜伏期 (六岁到12岁左右)性本能受到抑制 种族系统天赋 对于性活动的克制(内发的

13、羞愧、罪恶和道德感)心性发展的表面静止(其实是潜伏中)。个体将libido升华为社会和文化的实践(例如专心于学校课业以及友谊的发展)。7/27/202232人格发展55.生殖期 (青春期)自我性爱 客体性爱 男女性器官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性快乐的快感区由口腔、肛门转至性器上.性本能的本质未变,但性活动形式改变。固着现象 生殖型特征各种人格类型者的行为表现富于建设性、创造性,控制力强7/27/202233人格发展66 .成熟期(青春期以后)心理结构平衡不需要多少心理能量来压抑自己的本我冲动。恋亲情结已经完全或几乎完全消除。7/27/202234理论的运用(1)自由联想-心理决定论的体现(2)梦的解

14、析 -使用和梦象征的解释 (说明)(3)日常谬误的潜意识意图分析 (4)幽默-攻击性玩笑和性玩笑7/27/202235a.隐藏的梦 (latent content): 反映潜 意识里的材料,都可追溯到童年的经 验。b.显性的梦(manifest content): 梦的表面意义或作梦者的意识的描述。 与最近发生的经验有关。显性的梦境几乎与前几天的意识或前意 识经验有关,而只有隐藏式的梦境才具 有心理分析的重要性。7/27/202236Freud的基本假设:所有的梦都是愿望的实现 (wish fulfillments)。大部分的愿望的实现都是以隐藏的梦形式出现,只有经由梦的解释才能解开愿望的谜底

15、。基本假设的例外:曾遭受心理创伤的精神官能症病患的梦。这些病患的梦境内容通常是重复的创伤经验,而不是愿望的实现. - 强迫性重复原则7/27/202237梦的制作Freud相信梦都是以潜意识形式出现,为了要使得这些潜意识的愿望变成意识的,即将潜意识的欲望和冲动加工成自我或超我难以觉察的显梦,可以运用的机制主要有: a. 浓缩或压缩 (condensation)即用隐意的个别元素代表全体,或把几种隐意的元素合而为一,如用胡须代替父亲,用乳房代替母亲等等。 -显性的梦境不像隐藏的梦境那般广泛。 -透过象征(symbols)的使用起作用。7/27/202238梦的制作转移。即用暗喻、谐音、仿同、近似

16、等形式,通过由此及彼来表示隐意。如一个女人经常牵着狗,即用狗的形象代表这个女子等。象征。即某些代表其它事物的东西。如用国王和王后象征父母,用小动物或害虫象征弟妹,以及用手杖、伞等等征男性生殖器,用坑穴、房间等象征女性生殖器等。此外,梦的运作还有润饰、校正等手法。回7/27/202239四、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评价 (一)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功绩第一,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第二,弗洛伊德发现了性机能在人格发展中的动力作用 第三,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是有科学道理的 第四,弗洛伊德在研究人格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到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7/27/202240(二)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错误 第一,弗洛伊德

17、贬低意识、理性的作用 第二,弗洛伊德的泛性论是错误的 第三,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认为成年人格在四五岁时就已基本形成 第四,弗洛伊德以动欲区转移为依据来划分人格发展各阶段是不科学的 7/27/202241分组名单人格结构:饶行群、贺艳娥、刘微微、王都、张乐人格动力:杨丽莉、魏玲芳、宋甜(力必多)人格理论:白蕾、康莹、王学良、求同作用:徐燕茹意识与无意识:贾小敏、李锐娟、陈娟娟、屈小会、贾炽华、杜向农、杨斐龙、王文洁梦1:杨柳松、王磬悦、汪文荣、王爱萍、张海燕、梦2:职璞、孟超、张娜、程小龙、王思聪、吴健、罗亚平记忆与遗忘:何正艳、王婷婷、吴静、杨瑞娟、本能:吴静静、高洁、晁欢、郑敏、

18、柴爱科、杨戆研究治疗方法:李敏娜(自由联想)、汪蕾(幽默)、李盛楠、鲁琳、王惠(生活失误)易媛(移情) 童年经历:席敏、自我分析:王强、社会文化观:王超齐维(焦虑)抑郁症:吕景鹏、神经症:李美妮、张宁(自恋)、7/27/202242无意识的例子(一)一位英俊潇洒的研究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他特别怕切黄瓜,无论是在学校的公寓里,还是到女朋友家里,只要看见有人在做菜,清洗黄瓜,然后再把黄瓜一片片地切开,他就情不自禁地紧张、害怕,能躲就躲过去,否则他会哆嗦起来,从旁边艰难地走过。7/27/202243第二节荣格的理论一、生平 内省、实证、独立二、人格理论(一)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19、;荣格理论中的无意识是未被利用的和被遗忘的观念的蓄水池,如果它们进入意识,很可能成为一个创造性灵感的来源。7/27/202244梦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出人们没有意识到或注意到的思想。梦提供了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恢复平衡的信息。梦的一般功能是企图恢复心理的平衡,它通过制造梦的内容来重建整个精神的平衡和均势 。将梦者的梦的联想与其清醒状态时的生活相结合,以揭示梦以一种补偿方式所指明的东西 。荣格对梦的精神分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除了对梦进行个别分析外,非常重视梦的系列分析。7/27/202245局限性1、他把梦看成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由某个主体传递出来的信息,但他却无法回答这个造梦的主体究竟为何;2

20、、他认为梦无显意与隐意之分,只是朴实地宣告它们是什么以及它们的意思是什么,但对梦为何使用象征手法却又避而不谈;3、他认为梦是持续不断的,甚至清醒的时候也在做梦,只不过是在清醒的时候,意识的呼声如此之大,梦的低语便被淹没无闻罢了。 “集体无意识”概念,它来至于所继承的脑结构的功能,来至于一种我们祖先生活的记忆痕迹。7/27/202246(二)人格动力1、心理能(力必多)2、等值原理和熵原理 心理能的总量是固定的;心理的能量的均衡分布的;3、心理类型:态度 向外向内功能 思维、情感、感觉、直觉 八种人格类型4、心理发展:儿童期(前性欲情)自我意识青年期 盲目乐观和悲观;找到自己的位置,心理与外部世

21、界保持一致中年期 出现心灵的真空;体验自己的内心世界老年期 喜欢回忆;考虑来生。7/27/202247第三节 阿德勒的理论 (一)生平 体弱自卑(二)人格理论 1.自卑与超越器官缺陷、被娇纵、被忽略。当个人面对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时,便是自卑情结。2.生活风格 4、5岁形成人生的目标,实现的策略。(1)出生顺序(2)梦的理论7/27/202248阿德勒反对把意识与无意识截然分割开,反对把梦的背景完全归诸与于性,并认为弗洛伊德的“梦是欲望的满足”这一命题也没有普遍意义 。其一,你可以编造一个梦,它完全与真实的梦一样好地反映你的生活方式及所面临的问题。 其二,强调梦

22、同生活的联系,他说:“梦必定是生活样式的产品,它也一定有助于生活样式的建造和加强。” 7/27/202249其三,阿德勒强调梦的个体性,认为梦是个人生活样式的产品,是从他个人对他所处的特殊环境的解释中得来的 。反对用固定的规则释梦 。人们现已普遍认为梦状态就其本质而言是入睡前思维的延续,而不是一种根本不同的状态,并且,梦具有适应的价值,它将帮助个体妥善处理他所面临的问题。 7/27/2022503.个体发展 遗传与环境对人心理的发展提供可能性和客观条件,创造性选择适合自己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创造性自我。4.社会兴趣 每个人都具有与人和谐相处的先天需要。职业选择、参加社会活动、爱情婚姻是社会兴趣

23、的主要内容。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 优越情结和自卑情结。根据社会兴趣的程度:统治支配型;索取依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7/27/202251第四节 自我心理学一、安娜的理论 (一)丰富自我防御机制;(二)自我发展路线 依赖情绪自信;吮吸正常饮食;大小便不能自控能够自控;不管自己的身体负起责任; 关注身体关注玩具;自我为中心建立友谊; 7/27/202252二、哈特曼的理论 (一)没有冲突的自我(二)自我的起源与自主性的发展自我与本我的同源性;一级自我自主 不依赖本我的发展;二级自我自主 服务于本我的防御机制逐渐演变成独立的结构。(三)自我的适应过程 自我自主与环境取得平衡 7/27/202253

24、三、艾里克森的理论(一)自我心理学 自我的过去经验与现在经验的综合体,把内部发展与社会发展综合起来,引导心理性欲向合理方向发展,决定个人的命运。7/27/202254(二)人生发展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01自主对羞怯和怀疑13主动对内疚35勤奋对自卑512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亲密对孤独2024繁殖对停滞2565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以后7/27/202255第五节 人格的社会文化理论一、霍尼的理论(一)神经症的起源 父母的慈爱与家庭温暖,让孩子有安全感,人格就发展;否则会产生神经症。父母损害孩子的安全感是基本罪恶;孩子产生基本敌意;儿童体验到孤独和无能就产生基本焦虑。7/27/20225

25、6(二)控制基本焦虑的策略友爱与赞许寻求能够照看生活的伴侣把自己拘限于狭小空间权力利用他人获得声望寻求别人的赞许获得个人成绩自负和不依靠他人寻求完美7/27/202257(三)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接近众人( moving toward people )远离众人( moving away from people )反对众人(moving against people )消除基本焦虑的原级防卫7/27/202258(四)自我的理论真实的自我 个体的潜能理想的自我 自己的理想形象现实的自我 个体现在身心存在的总和7/27/202259二、沙利文的人际关系理论(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可以看作是假设的存在,它

26、是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自身的。人际关系包括真实与想象的他人相互作用,与其直接与间接地一体化为能动的复合,包括与人的传统、习俗、文明和制度的相互作用。7/27/202260(二)人格动力1.动能 人格的最小单位能量的相互转化模式生理区域动能 个体与环境有关的躯体生理部位能量转化结构人际动能 人际交往的经验中所获得能量转化结构2.自我动能 (自我系统)以人际经验为基础的自我印象,好我 坏我 非我(被自我拒绝的部分)3.人格化 追求生理需要减少焦虑中对自己和他人、事物形成的形象(具有态度倾向)7/27/202261三、弗罗姆的理论 (一)人的需要1.关联的需要 爱与关心他人 爱是一种归属也是结合2.超

27、越的需要 创造3.归根的需要 与别人建立手足情4.同一性的需要 掌握自己的命运5.定向框架的需要 对环境有稳定的、一致的认知结构。7/27/202262(二)社会性格与个人人格相对应1.接纳性格 (依赖性格)被动、屈从、怯弱、贪婪、轻信2.囤积性格 吝啬、多疑、顽固、懒惰、占有3.剥削性格 敌意、挑衅、利己、窃取和傲慢4.市场性格 投机、应变、空想、冷漠和浪费5.产生性格 独立、自主、完整、自爱和创造7/27/202263(三)梦的理论第一,强调梦中象征的广泛意义,阐明了梦中象征性语言的内涵。三种形式的象征:其一是惯例的象征,如文字、图画与图案等的象征性; 其二是偶发的象征,这种象征与象征的经

28、验之间的关联是完全偶然的 。其三是普遍的象征,这是一种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有内在关系的象征 。以火所表现的象征。它能代表权力、能量、荣耀、光明、跳动以及愉悦的心情等。 第二方面是主张梦既有非理性的性质,也有理性的性质。他说:“我把做梦定义为在睡眠状态下任何种类的心智活动,。 第三方面是重视梦的预示作用。7/27/202264投射技术 投射的定义: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无意识地反应到对事物的解释之中的心理倾向。投射技术或投射测验基本假设 :(1)个体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特质、态度、 及主观过程归于他人的过程;(2)与个体的兴趣、愿望、 恐惧和期望一致的知觉客观刺激的过程 。7/27/202265投射技术的特点 自陈量表假设被试能良好地对自己的心理进行内省,并以选出最恰当的描述的方式报告出来。 “在情境相当模糊的情况下,被试会努力寻找测验外的线索为刺激提供意义。视野中测验卡片的数目、测验房间墙上的画、施测的理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