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论十:疑问句课件_第1页
通论十:疑问句课件_第2页
通论十:疑问句课件_第3页
通论十:疑问句课件_第4页
通论十:疑问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通论十:疑问句、疑问词 第1页,共35页。一、疑问句(一)定义:提出问题的句子。 三种表示法: 语调 疑问语气词 疑问代词第2页,共35页。甲骨卜辞中的疑问句: (1)乙亥卜贞:王其田,往来亡災? (2)丑卜贞:今岁无大水?说文卜部:“贞,问也。” (3)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 (4)戊戌卜贞:今日旦,王疾目,不丧明?其丧明?(殷虚文字乙编)第3页,共35页。 就一般书面文献讲,句子一般须有疑问词的帮助,方能发出疑问。有时候用疑问代词,有时候用疑问语气词,有时候是二者都用。例如: (1)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2)则将焉用彼相矣?

2、(论语季氏) (3)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4)子见夫子乎?(论语微子) (5)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第4页,共35页。(二)疑问句中的宾语的位置1 、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 (1)“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许行(2)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韩非子难一(3)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宋人有酤酒者第5页,共35页。2 、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必须放在介词的前面。 (1)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 (2)子路宿于石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论语宪问

3、(3)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战国策齐策)何去何从、何以辨别真伪 第6页,共35页。 当疑问句中动词前有助动词时,前置宾语一般位于助动词前。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吾敢谁怨乎?(史记吴太伯世家)第7页,共35页。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这个规则在先秦时代比较严格,很少有例外。例外的如:(1)子夏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论语子张(2)荀息谓何?国语晋语二第8页,共35页。 东汉以后,宾语后置的情况才逐渐多起来。例如:(1)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2)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以上情况表明汉语的述宾结构的宾语有可

4、能原本是前置的,在语言发展的历史上宾语经历了一个由前置向后置的转化过程。第9页,共35页。(三)表示疑问的凝固形式“何如” 、“如何” 1、“何如”公曰:“其热何如?”曰:“如日。”“其色何如?”曰:“如苍玉。”(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子路问于孔子曰:“ 管仲之为人何如?”子曰:“仁也。”(孔子家语卷第二 )为民父母将何如?(汉书文帝纪)含义:像什么,引申为怎么样、怎么办。第10页,共35页。2、“如何”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子鱼论战)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含义:怎么、怎么样。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如何”含义: 怎么样(办)如之何第11页,共35页。

5、年饥,用不足,如之何?(论语颜渊)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诗经齐风南山)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含义:怎么办、怎么。同类现象还有“若之何”和“若何”,“奈之何”和“奈何”第12页,共35页。二、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及其用法谁、孰、何、安、恶(w)、焉、胡、奚、曷 第13页,共35页。(一)问人(1)桀溺曰:“子为谁?”论语微子(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论语先进)(3)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战国策齐策)(4)孰可以代之?(左传襄公三年) 第14页,共35页。(二)问事物(1)“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许行(2)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

6、枣孰美?”孟子尽心下(3)孟尝君曰:“客何好?”(战国策齐策)(4)秦伯怒曰:“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尔曷知?”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第15页,共35页。脍炙第16页,共35页。羊枣、羊奶枣、羊矢枣第17页,共35页。(三 )问处所(1)沛公安在?鸿门宴(2)路恶在?孟心尽心上(3)夫子将焉适?吕氏春秋士节(4)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第18页,共35页。 (四)问原因(1)夫子何晒由也?论语先进(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3)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吕氏春秋察今(4)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战国策赵策) 第19页,

7、共35页。(五)表示反问 (1)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2)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史记游侠列传(3)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左传桓公十五年(4)齐晋之事,又乌足道乎?汉书司马相如传(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第20页,共35页。谁、孰、何、安、恶(w)、焉、胡、奚、曷用法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及英语问人 谁孰 谁,哪一个who问事物 何曷奚胡 什么 what 孰 哪一个 which问处所 安恶焉奚 哪里where问原因 何曷奚 胡 为什么why反问 何曷奚胡乌焉 怎么 ,为什么 why第21页,共35页。练习:指出下列疑问代词的用法(1)人非生知之者,孰能无惑?

8、韩愈师说(2) 梁客辛垣衍安在?(战国策赵策)(3)胡为至今不朝也?(战国策齐策)(4)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 (5)礼与食孰重?(孟子告子下) (6)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7)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论语子路) (8)夫子何哂由也?(论语先进) 第22页,共35页。三、古代汉语的疑问语气词及其用法 疑问句类型 古代汉语所用词 现代汉语所用词 是非句 乎欤邪 吗 特指句 乎 欤邪 呢 选择句 乎 欤邪 呢 反问句 乎哉欤邪 吗呢第23页,共35页。(一)用在是非句中(1)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2)乐正夔一足,信乎?察传(3)是鲁孔丘与?论语微子(4

9、)子非三闾大夫欤?史记屈原列传(5)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庄子秋水(6)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苏询六国论 “乎” 是在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发问,“欤”“邪” 是大约已经知道这么一件事,但还不敢确定,要求证实。第24页,共35页。(二)用在特指句中(1)天下纷纷,何时定乎?史记陈丞相世家 (2)孰谓汝多知乎?列子汤问(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4)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陶潜饮酒诗(5)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史记季布列传(6)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第25页,共35页。(三)用于选择句中(1)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梁惠王下(2)先生老悖乎?将

10、以为楚国妖祥乎?庄辛说楚 王(3)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孟子滕文公下(4)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逍遥游()知(智)不足耶?意知而力不能行耶?庄子盗跖第26页,共35页。 (四)用于反问句(1)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论语先进(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4)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宫之奇谏假道(5)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孟子滕公上(6)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7)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鲁仲连义帝秦第27页,共35页。

11、合音词“诸” (1)公伐诸鄢。郑伯克段于鄢(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齐桓公伐楚用在句中,表示 “之于”,引进行为的处所。(3)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论语先进(4)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文王之囿用在句末,表示“之乎”,作用相当于疑问语气词。第28页,共35页。四、几种表示反问的习惯说法 第一,“不亦.乎”。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含义:不也.吗?比较委婉的反问说法。第29页,共35页。第二,“何以.为”。 君

12、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含义:用.做什么介词“以”字可以省去,说成“何.为”。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汤为天子大臣,被恶言而死,何厚葬为?(汉书张汤传)含义:.做什么 第30页,共35页。第三,“何.之有”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夫晋何厌之有?(左传僖公三十年)含义: “有什么.” 。疑问代词“何”在宾语成分中作定语。第31页,共35页。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充任的宾语要前置。居则曰:“不吾知也。” 论语先进(2)疑问句中,代词充任的宾语要前置。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3)一般叙

13、述句中,代词复指的宾语要前置。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区别: (1)(2)宾语原本在动词前,随着汉语历史的演变,宾语向后移,是古汉语自身的语法规律;(3)为了强调宾语,将原本后置宾语加上前置标记提到前面来,不仅是古汉语的语法规律,也是修辞手段。第32页,共35页。五、语气词的连用陈述语气词:矣、耳、焉、也。疑问语气词:乎、欤 、耶、哉。(1)代翕代张,代存代亡,相为雌雄耳矣!荀子议兵(2)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3)女为周南、召南矣乎?论语阳货(4)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论语阳货语气词连用,语气的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 。第33页,共35页。练习1、对下列各句的加下划线部分进行语法分析。二国有好,臣不与及,有谁敢德?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如受吾币而不假吾道,则如之何?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姜氏何厌之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