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原理课件:第四章 财政支出总论_第1页
财政学原理课件:第四章 财政支出总论_第2页
财政学原理课件:第四章 财政支出总论_第3页
财政学原理课件:第四章 财政支出总论_第4页
财政学原理课件:第四章 财政支出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财政支出总论 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一、财政支出的含义二、财政支出的分类三、财政支出结构与优化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一、财政支出的含义 1.财政支出:是指在一个预算年度内,政府为实现其职能进行的财政资金分配活动,反映了政府行为的成本。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耗费的资金总和。并表现为对财政资金进行分配、使用和管理。 财政支出实现财政职能的基本手段,同时将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按照不同的分析目的,财政支出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即:按政府职能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按支出用途分类按财政支出的支出受益范围分类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的分类二、财政支出分类 (一)按政府职能分类 政府职能包括三个方面,即政治、经济和社会。因此,为了与政府职能相适应,财政支出可以分为: 维持性支出、经济性支出和社会性支出。1. 维持性支出 维持性支出是政府为维持公共安全和宪法秩序的支出。 主要包括:国防、行政管理和法律方面的支出。 维持性支出所提供的公共商品和劳务有两个特点: 第一,它是纯公共商品; 第二,它是国家和社会赖以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商品,其收入弹性较小。2. 经济性支出 经济性支出是政府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保持经济稳定用于经济发展方面的支出。 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应用性科研支出和对生产活动的补贴支出等等。 经济

3、性支出有两个特点: 第一,它提供的不是纯粹的公共商品,而是混合商品; 第二,经济性支出的范围和规模取决于市场失灵的程度。3.社会性支出 社会性支出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众非物质需求而安排的用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的事业性支出。 社会性支出的特点是: 第一,它提供的商品有的是纯公共商品,有的是混合商品; 第二,这些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较高。(二)按经济性质分类 1. 购买支出(消耗性支出) 购买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按照有偿原则,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购买支出包括:维持性支出(国防、行政支出等)、经济性支出(基础设施投资、农业发展等)以及

4、社会性支出(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 政府在发生购买支出的同时,获得了相应的商品和劳务的所有权。政府只有购买这些商品和劳务,才能生产出公众所需的公共商品和劳务(包括混合商品)。根据财政支出是否获得等价补偿,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支出。 2.转移支出 转移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地、无偿地支付给其他经济主体的财政资金,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利息支出等。 政府在付出资金时,并没有相应地获得任何回报,只是将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重新分配。 这时,政府所扮演的是一个“中间人”的角色,将一部分人(纳税人)的收入转移给支出的接受者。 政府的购买支出主要影响的是资源配置。 一方面,政府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

5、种类不同,生产的公共商品也就不同,从而对资源配置的结构产生的影响不同;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购买支出直接成为一种有效需求,增加社会购买力,其支出大小必然影响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状况,并间接影响收入分配。购买支出的主要影响 购买支出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挤出效应和拉动效应两个方面: “挤出效应”。由于政府购买支出占用了一定的经济资源,从而排除了私人部门使用这些资源的可能性。 特别是,如果政府支出是依靠税收筹资,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大必然意味着私人部门税负加重,从而使他们可支配的收入减少。 在资源总量和收入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各自可支配的资源和收入此消彼长。 购买支出的经济效应Irr2

6、r1I2I1OAB图1:挤出效应 图1横轴I代表私人投资、纵轴r代表利率,当没有公共投资支出时,假定利率为r1,私人投资为I1;现假定增加公共投资支出,对货币的需求增大,当货币供应量不变时,利率由r1上升到r2,私人投资由I1减少到I2,是否存在挤出效应,关键是公共支出是否引起利率上升; “拉动效应”。由于私人投资的大小取决于预期利润率的高低,当政府扩大购买支出,尤其是投资支出时,由于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有效需求的扩大,会提高私人投资的预期收益,从而刺激和带动私人投资的扩大。 图2横轴I代表私人投资、纵轴R代表收益,当没有公共支出时,假定私人收益为R1,私人投资为I1;现假定增加公共投资支出,有效

7、需求增大,私人预期收益由R1上升到R2,私人投资由I1提高到I2,R2R1IORABI1I2图2:拉动效应是否存在拉动效应,关键是公共支出是否引起预期投资收益率上升转移支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收入分配上。 由于它是政府的一种无偿性支出,因此,转移支出的规模和对象不同,所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也就不同。 转移支出的经济效应也体现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转移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与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正好相反。转移支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

8、个部分。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YXOU1E1X1BE3U2X3总效应的分解:作 一条补偿预算线MN,原无差异曲线U1的切点E1与补偿预算线切点E2的距离X1X2为替代效应;补偿预算线切点E2与新切点E3之间的距离X2X3为的收入效应。MX2E2N商品X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AB 结论:在财政支出结构中,购买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强;而转移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收入再分配

9、的功能就越强。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财政支出中购买支出比重较高,转移支出的比重较低;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购买支出的比重会有所降低,而转移支出的比重会明显上升。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购买支出转移支出主要功能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效应挤出效应拉动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三)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 从2007年开始,中国政府收支分类进行了重大改革。按改革方案,支出功能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活动的不同功能和政策目标,其类级科目包括以下17类: 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物、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其他支

10、出、转移性支出。项目财政支出占比(%)项目财政支出占比(%)合计125952.97100农林水事务11973.889.51 一般公共服务12700.4610.08 交通运输8196.166.51 外交333.830.27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4407.683.50 国防6691.925.31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1371.81.09 公共安全7111.65.65 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459.280.36 教育21242.116.87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103.810.08 科学技术4452.633.54 援助其他地区支出126.560.10 文化体育与传媒2268.351.80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

11、务1665.671.32 社会保障和就业12585.529.99 住房保障支出4479.623.56 医疗卫生7245.115.75 粮油物资储备事务1376.291.09 节能环保2963.462.35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2635.742.09 城乡社区事务9079.127.21 其他支出2482.381.97 2012年全国财政支出(亿元) 按用途分类的目的:便于对财政资金的管理。 一方面,有利于政府部门的预算编制,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结构,以及财政支出的具体核算; 另一方面,便于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对财政支出进行监督。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维持性支出具体用途政府职能经济性质国防支出行政支出经济建设

12、支出债务支出科教文卫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购买支出转移支出各种分类方法之间的关系(四)按财政支出的受益范围分类 一般利益支出: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均可受益的支出,如国防、行政管理等纯公共商品支出。 特殊利益支出:是指部分特定的社会成员受益的支出,如由文教支出、经济建设投资等形成的混合商品支出和转移支出。 采用这样一种分类方法,可以了解财政支出的最终归宿,从而分析财政支出在收入再分配方面的具体影响。(五)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方法 1.按职能分类,包括: 一般公共服务、国防、教育、保健、社会保障和福利、住房和社区生活设施、其他社区和社会服务、经济服务以及无法归类的其他支出。 2.按经济分类:包括经常性支

13、出和资本性支出 (1)经常性支出: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用于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所需的日常费用支出。 (2)资本性支出:政府用于购买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耐用品的投资性支出,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三、财政结构与优化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即财政支出构成,表示在财政支出规模的前提下财政资源的分布情况。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职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从而会使按政府职能分类的财政支出结构发生变化。tG/GDPO财政总支出/GDP社会性支出/GDP经济性支出/GDP维持性支出/GDP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一、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指标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三、财政支出增长

14、的宏观模型四、财政支出增长的微观模型一、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指标 (一)绝对指标:它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绝对额。 注意:现实中,各个政府的支出一般仅限于预算支出,而不是所有为履行政府职能的公共部门支出。 第二,与一般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同的是,财政支出的核算通常采用收付实现制,即以财政资金是否付出作为财政支出是否实现的标准。 第三,在统计国家财政支出总量时,为避免重复计算,各级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不列入财政支出计算范围。(二)相对指标 它是将特定时期的财政支出绝对额与其他相关经济变量进行对比。 如: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财政支出率) 或 财政支出占GNP的比重 财政支出增长率

15、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 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三)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的比较 绝对指标直观,而且它是计算相对指标的基础。但绝对指标不能反映财政支出与国民经济其他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因此,在进行理论分析时,人们通常更注重相对指标。 财政支出的相对指标是判断政府规模大小以及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介入程度的一个重要(但不是唯一)指标。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将相应增长。具体表现为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同时都呈现增长的趋势。而相对规模通常呈现先增长、再趋于基本稳定的变化规律。 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幅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个

16、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财政支出规模也会不同。 在21世纪,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为20%,中等发达国家为30%,发达国家为40%,福利国家近50%。财政支出及其占GDP的比重(一)瓦格纳法则(Wagners Law) 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德国经济学家Wagner通过对19世纪欧洲的英、法、德以及美国和日本的工业化和公共部门的情况考察后,提出了关于经济活动与公共支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著名命题。 Bird(1971)把它称之为Wagner法则,且认为:随着工业化国家的人均收入的增加,他们的公共部门增长变得越来越重要。 按照Musgrave (1969)的解释,将Wagner法则定

17、义为:随着经济中人均收入的增长,公共部门的相对规模也随之增长。即政府相对规模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的,而且人均收入是政府公共支出持续增长的原因。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宏观模型 瓦格纳认为,财政支出比率上升趋势最基本的原因是工业化,即:工业化人均收入增加政府活动扩张财政支出比率提高。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财政支出不断增长。 首先,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存在需要政府的活动增加。随着经济的工业化,不断扩张的市场和这些市场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化,需要建立司法体系和管理制度,以规范行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活动。 其次,城市化以及高居住密度会导致外部性和拥挤现象,这些都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和管制

18、。 最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要求政府在这些方面增加支出。这就是说,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上述服务的需求增加得更快,政府要为此增加支出。参阅:Bird, R. M. ,Wagners Law of expanding state activity, Public Finance, Vol.26,1971,pp.126. 第一,瓦格纳只解释了财政支出绝对规模增长的原因,并没有解释财政支出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的原因。 第二,瓦格纳考察的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时期,如果离开这一背景,这一规律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又该如何解释? 第三,瓦格纳是从需求的角度分析

19、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的原因,但是,只有在供给方面也存在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的可能时,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才能成为现实。那么,供给方面又当如何解释? 瓦格纳法则存在的问题 瓦格纳法则的实证分析 YGabGaGbYaYb1978-2012年财政支出与GDP关系的散点图(1)财政支出比率如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国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增加,财政支出比率必然上升。(2)财政边际支出倾向:财政支出的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比率,即:该式表明GDP增加1个单位,财政支出会增加多少。(3)财政支出的收入弹性:即财政支出增加的百分比与GDP增加的百分比之间的比率。表示为:如果财政支出的收入弹性表明随着GDP的提

20、高,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年份财政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财政支出收入弹性财政支出增加额GDP增加额边际财政支出倾向19828.04 8.83 0.91 91.57 431.79 0.21 198314.60 12.01 1.22 179.54 639.30 0.28 198420.68 20.89 0.99 291.50 1245.40 0.23 198517.83 25.08 0.71 303.23 1807.99 0.17 198610.01 13.97 0.72 200.66 1259.14 0.16 19872.60 17.36 0.15 57.27 1783.44

21、 0.03 198810.12 24.75 0.41 229.03 2984.20 0.08 198913.35 12.96 1.03 332.57 1949.50 0.17 19909.20 9.86 0.93 259.81 1675.50 0.16 19919.83 16.68 0.59 303.03 3113.68 0.10 199210.50 23.61 0.44 355.58 5141.98 0.07 199324.05 31.24 0.77 900.10 8410.44 0.11 199424.78 36.41 0.68 1150.32 12863.94 0.09 199517.8

22、0 26.13 0.68 1031.10 12595.87 0.08 199616.32 17.08 0.96 1113.83 10382.86 0.11 平均0.75 0.14 财政支出比重下降的原因表象:在1982-1996年期间,财政支出的收入弹性仅为0.75;边际财政支出倾向平均为0.14;外在因素: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是导致财政支出比重下降最直接的原因(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根本原因:税收限制。我国的税收制度是典型的无弹性税制,即税收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大大低于经济增长率。 为待估计的参数,也就是政府绝对规模或相对规模的收入弹性,如果Wagner法则成立,那么,(1)至(3)式中 应

23、该大于1,(4)至(5)式中 应该大于0。 Peacock和Wiseman (1961)(1)(5)五种不同形式的Wagner法则表示形式 (5)Musgrave(1969)(2)Gupta(1967)(4)Mann(1980)(3)Goffman (1968)解释变量Ln(G)Ln(G/P)Ln(G)Ln(G/Y)Ln(G/Y)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模型5Ln(Y)0.834-0.166(16.04)*(3.18)*Ln(Y/P)0.8180.952-0.182(13.73)*(17.08)*(3.05)*常数项-0.134-0.4251.077-0.134-0.425(0.27)(0.9

24、9)(2.70)*(0.27)(0.99)观测值3131313131R20.900.870.910.260.24F统计值257.32*188.42*291.81*10.13*9.29*注:表中*、*分别表示5%、1%显著性水平,圆括号中的数字为t统计值的绝对值。Wagner法则5种表示形式的实证检验结果(1978-2008年)孙群力:中国的政府支出:基于边界检验的Wagner法则有效性检验,财贸经济 ,2010年第12期。Wagner法则在中国不成立的原因: 1. 在中国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政府降低了对市场的干预程度,这个可以从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79年的

25、31.6开始逐年下降到1996年的历史最低点11.2得到证实; 2. 通过分析财政支出的收入弹性以及边际财政支出倾向发现 ,1978-2008年财政支出的收入弹性平均为0.9,平均边际财政支出倾向仅为0.14,这表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 3. 从1996年开始到2008年,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关系基本上呈相向变化的趋势,这说明在此期间,我们国家实施的财政政策是一种逆经济周期的调控措施,且调控力度比较大,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 (二)经济发展阶段论 Musgrave(1969,1974)和Rostow (1971)采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所产生的不同要求解释了公共支出增长

26、的原因。并将财政支出分为投资、消费和转移支付三类。 发展经济学把经济的发展分成五个阶段: 早期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消费阶段和生活质量阶段。参阅; Musgrave, R.A.,Fiscal systems.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9. Musgrave, R.A.,Expenditure Policy for Development,in D.T. Geithman(ed.), Fiscal Policy for Industri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

27、n,University of Florida Press,Gainsville,1974. Rostow,W.W.,Politics and the Stages of Growth,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1971.(1)早期阶段 经济中公共部门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相当高,公共部门的任务主要是提供社会基础设施。 如道路、交通系统、卫生制度、法律和秩序、医疗和卫生,人力资本的投资和某些资本品,以便改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为私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中期阶段 政府仍会继续进行公共投资,但其投资份额不占主导地位,此时的政府投资

28、已开始成为日益增长的私人投资的补充。 此时的财政支出结构发生改变,公共投资支出的份额下降,而公共消费支出比重不断上升。如教育、医疗、公共福利、安全等公共消费支出占社会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 (3)成熟时期 政府用于社会保障和收入再分配方面的社会性支出会高于其他项目的支出,从而使得政府支出的增长速度加快。 在经济正常增长的同时,财政支出呈现出跳跃式的增长,其结果是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三)时间形态模型1961年,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茨曼在他们英国公共支出的增长一书中,研究了1890-1955年英国的公共支出的历史数据后得出的结论为:公共支出的增长是“阶梯式的”、“非连续的

29、”;公共支出水平在正常年份表现出随税收收入增长而逐渐上升的趋势(内在原因);当社会经历战争、危机或自然灾害等突变时,公共支出会急剧上升(外在原因);当突变期结束后,公共支出水平虽然会有所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有水平。公众“可容忍的税收水平”的提高是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这是由于“替代效应”、“审查效应”、“集中效应”在起作用。参阅:Peacock,A.T. and Wiseman,J., ”The Growth of Public Expenditure in the United Kingdom”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1961.替代效应

30、: 一是战争时期的军事支出对私人支出的和民用财政支出的替代,财政支出规模扩大,而私人支出和民用财政支出规模相应减少; 二是战后,民用财政支出对战争支出的替代,战争支出减少,而民用财政支出增加。 即:不同时期不同支出项目间的置换现象。 审查效应: 在和平时期,财政支出的增长之所以呈直线型的,是因为公众心里有一个“可容忍的纳税水平”,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受这一水平的制约; 但是,当出现社会突发事件时,会暴露很多的社会问题,人们也会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于是,公众“可容忍的纳税水平”提高,财政支出就出现阶梯性跳跃增长; 战后,公众“可容忍的纳税水平”并没有降低而回到原有的水平,从而财政支出规模可

31、以继续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 即:非常时期人们对过去审视而提高可容忍纳税水平的现象。 集中效应: 当社会出现动荡,中央政府集中更多的财政资金的做法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中央政府职能的扩大导致财政收支规模的扩大,于是,便出现了集中效应,从而使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进一步扩大。皮考克和魏茨曼的研究资料来源:布朗,杰克逊: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P105、P138。战后民用财政支出又恢复到它原来的增长路径上。和平时期 战争时期 战后和平时期战争期间的财政总支出的增长趋势延续到了战后,同时,民用财政支出也有了上升的趋势。和平时期 战争时期 战后和平时期战后民用财政支出暂时增加,随后

32、又逐渐恢复到它原来的增长路径。和平时期 战争时期 战后和平时期(四) 公共选择学派的支出增长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对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的解释,主要是从财政支出决策方式的角度来解释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即财政支出的政治性扩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 选民:目标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财政上,就是要实现纳税最小化和公共商品受益最大化。但纳税与受益是分离的,从而容易产生财政幻觉。 财政幻觉:现有的财政税收制度使纳税人在做出财政选择时产生的幻觉。即他们认为所要交纳的税收低于他们的负担;或认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价值高于其实际价值。 财政幻觉的影响:会导致选民对自己所承担的公共产品和劳务的税收价格和从公共产品和劳

33、务的提供中获得的收益产生错误评价。 政治家:目标是以骄人的政绩赢得选票,使选票最大化。 官僚:预算最大化。 他们关心薪酬、津贴、荣誉、地位、权力等。四、财政支出增长的微观模型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因素包括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两个方面。(一) 公共部门产出水平的决定 即:中间投票人对公共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与价格弹性以及中间投票人对公共商品的偏好。 1. 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 不同的公共商品有不同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单独测算某种公共商品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非常困难。 公共商品不需要付费,不存在交换,也没有价格,而大量的混合商品市场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垄断。 通常认为:公共商品的

34、收入弹性较高,价格弹性较低。即,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公共商品的需求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而公共商品价格的上涨,则不会导致人们的需求相应地减少。 投票人通过互投赞成票,导致财政支出扩大。年份GDP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财政支出收入弹性199778973.03 9233.56 16.33 10.95 1.49 199884402.28 10798.18 16.94 6.87 2.46 199989677.05 13187.67 22.13 6.25 3.54 200099214.55 15886.50 20.46 10.64 1.92 2001109655.17 18902.58

35、18.99 10.52 1.80 2002120332.69 22053.15 16.67 9.74 1.71 2003135822.76 24649.95 11.78 12.87 0.91 2004159878.34 28486.89 15.57 17.71 0.88 2005183217.40 33930.28 19.11 14.60 1.31 2006211923.50 40422.73 19.13 15.67 1.22 2007257305.60 49781.35 23.15 21.41 1.08 2008300670.00 62592.66 25.74 16.85 1.53 平均1.

36、66 财政支出的收入弹性财政支出的收入弹性(二) 服务环境的影响Q1P1S1E1P2D1E2Q0P0D0S0E0QP 1. 服务环境。财政支出的大小,还受到服务环境的制约。即影响生产所需的一组社会经济和地理变量。服务环境的变化主要通过影响供给来影响财政支出。由于服务环境恶化,使成本曲线从S0上移到S1,这时,若需求曲线不变,新的均衡水平为E1,对应的服务水平(Q1)降低(治安恶化),若要维持原来的服务水平Q0,需求曲线需上移至D1时才能实现,此时,实际财政支出却增加至P2。 这表明,当财政支出增加,而服务水平没有提高时,并不一定是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降低,而可能是服务环境恶化所造成的。如犯罪率上

37、升、环境污染加剧、社会摩擦增加等。(三)人口因素的影响人口因素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密度、学龄儿童人数、老年人比例等。这些因素都将对财政支出产生影响。人口规模的变化对财政支出的影响。对纯公共商品而言,由于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因此,人口规模的扩大不会导致对公共商品需求的增加。但是,现实生活中,纯粹的公共商品较少,大量的财政支出实际上是生产混合商品。这样,人口规模的增加,将会导致对财政支出的需求的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比人口增加的幅度小。拥挤函数 Ak是第k种公共商品服务Gk的效用,Xk是用于生产Gk的活动,N为人口规模, a为拥挤指数。当a=0时,Ak=Xk,纯公共商品。当a=1时

38、,Ak=Xk/N,纯私人商品。当0a0,Fii0,fii0,uii0,i=c,g,c是人均消费,为时间偏好率,n为人口增长率,为折旧率。(3)(4)为了求解上述最大化问题,建立如下现值Hamilton方程:由一阶条件 以及欧拉方程 (5)(6)(7)(8) 由于资本的报酬递减(fkk=0,则(9)式意味着MPG*0,则意味着政府支出是生产性的。 同时,通过对(10)式的估计,还可以检验政府规模是否最优。按照“Barro规则”,当MPG=1时,政府规模是最优的;如果政府规模大于最优规模,则MPG1。检验政府规模是否最优的假设描述如下:假设二:原假设:MPG=1,政府支出是最优提供的;备择假设1:MPG1,表示政府支出提供不足。 为了估计政府的最优规模,设政府支出g的产出弹性为 ,政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