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鉴赏中的术语区别烘托与衬托,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与情景交融_第1页
古诗文鉴赏中的术语区别烘托与衬托,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与情景交融_第2页
古诗文鉴赏中的术语区别烘托与衬托,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与情景交融_第3页
古诗文鉴赏中的术语区别烘托与衬托,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与情景交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文鉴赏中的术语区别:烘托与衬托,借景抒 情、融情于景与情景交融烘托:1.中国画技法名。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 及画雪景、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运用此法。2.通过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指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通过侧面描写, 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以物烘托人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 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 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 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以人烘托人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

2、的描写: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 怨怒,但坐观罗敷。”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 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 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以物烘 托物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 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 儿,似乎连月出也

3、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 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 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 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 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正衬,是用相类似的 事物作为陪衬以充分反映主要事物。简言之,是以美好的景物来生乐,以凄苦的景物来衬哀, 或以次要的人物来衬主要人物。如鲁迅的故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 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

4、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 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疽用荒凉萧索的环境和气氛,衬托悲凉的 心情。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天姥山怎样高,而是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天台 来衬托天姥山,从而把天姥山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壮丽非凡。反衬是用与主要事物相 反或相对的事物作陪衬以突出主要事物,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南朝梁王籍的名 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用蝉噪、鸟鸣作反衬,把深山密林中那种 幽静宜人的意境表现出来。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在诗文中运用较为广泛。比如1999

5、年高考 试题选取了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 尾跳鱼拨剌鸣。”其中“船尾跳鱼拨剌鸣”一句就用了反衬。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一个静字, 此句却写动、写声,似乎打破了静谧之境,但给读者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动写静,愈见 其静,以声衬静,愈见其静。衬托与烘托相比有明显不同:烘托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衬托可以明 显地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有主次、偏正之分。烘托是从周围的事物慢慢突出描写对 象,是渲染;衬托是两件相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有正面比较和反衬,突出描写对象。“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 叫烘托

6、。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造句:这样的雨天,烘托出了她忧郁的心情。这两株憔悴的梅花衬托出了繁茂的桃花。衬托和烘托都是文章技法之一,衬托中的正衬手法可以用烘托中的陪衬之意来解释,都 是一主一次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主次事物都要出现。而烘托中的侧面描写则是不直接写正 面,而是通过写与正面相关的其他事物,使正面内容得到强调和渲染。即艺概中所说: “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我们现在运用烘托手法, 多是有意来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魅力。“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 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

7、要对象。“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 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 “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对比是 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 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朱门 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一对比。“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 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 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

8、一万 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 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所谓借景抒情,就是王国维说的有我之境。就是本有强烈的感情需要发泄,借助一定的 环境来表现这种情感。景是受情制约的,为情服务的。诗人的情是喜情,见到的景色自然都 洋溢喜的气氛,诗人的情是哀情,遇到的景都蒙上哀的色彩。“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 长安花”,正因为情是得意的情,所以处处是美丽的花。“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正因为被贬谪,仕途坎坷,所以云横雪拥,景是障碍重生的景。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说的无我之境。诗人本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现在

9、身在一定的环境,或因景的 秀丽而喜欢,或因景的萧瑟而伤愁。这种情是由景而激发的,是受制于情的,是景决定了情。 如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忧伤。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 鸳鸯”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到 坟前愧姓秦”,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游西湖时面对岳飞墓景况很自然触发的情感。情景交融指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它包括寓情 于景和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是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并不是表现 手法。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重点在于更贴切地抒发自己的 感情;寓情

10、于景是为了使自己描写的景色更生动而加入了自己内心的情感目的在于使景色更 生动.二者作用不同.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 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处于相对客观、超然的 地位,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 所蕴涵的情思。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 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乍看,这是一首写景诗,表现了自然之美一一长江流域 的无限春光;实际上,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 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

11、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诗人久久 伫立,一直望到友人的帆影消失时的情景。这里,借景抒情,表现了人情之美一一诗人与孟 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借景抒情这种抒情方式,我国古典诗歌运用很多,像松、竹、梅、柳、山石、溪流、沙 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 有的诗人还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鉴赏诗歌时,对于寄寓着 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要写他,它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它 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这种抒情方式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

12、的景物描写中,如王夫之姜斋 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在这种抒情方式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如杜甫那首千古传 诵的爱国诗篇春望中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前一句写对国家时局危难的感 伤,后一句写对家中亲人分散的离愁。春花春鸟,本来是令人欢娱,让人喜悦的景物,但对 于沉浸在悲痛之中的诗人来说,却是见之溅泪,闻之惊心,忧国思家之情表现得形象而深沉。 这两句情景交融,以美好的景物来反衬诗人悲痛的感情,感人至深。我国古典诗歌中很多脍 炙人口的诗句堪称情景交融的典范,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

13、 影”,郑燮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等等。近代美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当中也诠释过这两种抒情方式的不同:“有有我之 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 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空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 者为物。”“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其实分别是由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两种抒情方式构筑 的。借景抒情:侧重于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在描写的景物中有明显的情感在 流露。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 寓在此景

14、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情景交融:在写景的诗文中看不出的情感,但实际上有的情感。也就是情和景不分彼此, 难以区分。景就情,情就景。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 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 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白 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 拒。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 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 法。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 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 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如唐代谢浑谢亭送 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潇天风雨下西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