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试卷_第1页
最全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试卷_第2页
最全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试卷_第3页
最全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试卷_第4页
最全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名词解释1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2 教育经验总结法:指在教育实践中依据心理学理论有目的的整理、抽取和提练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心理规律的方法。3 学习(广义):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过程。4 心理发展(广义):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一生的心理变化。5 认知:指一个人了解客观世界时所经历的几个过程的总称,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6 认知结构:是指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他们已有的全部观念内容和组织。7 认知策略:主体对内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方

2、案。它使学习的信息加工活动得以有效地进行。简单地说,即主体的信息加工的方案。8 学习动机:直接推动人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心理原因)9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10知识掌握:是指个体文化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亦即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同化、理解新知识,使其在头脑中得到表征并用于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11技能:是指学习者在特定目标指引下,通过练习而逐渐熟练掌握的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操作程序。12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13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

3、向。14不良品德: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15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16下位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观念的概括水平高于新学习的知识,这种类属关系的学习即下位学习,也称类属学习。17角色:某个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占有适当的位置以及该社会和团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18问题解决: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去成功地寻找达到目标的手段或途径的过程。19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有知识,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

4、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20教育机智能力:指教师运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充分发挥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对学生中发生的偶发事件和意外情况能快速作出反映,进行恰当的处理,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能力。二填空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观察法、实验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调查法、个案法2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主律: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3 教育心理学名称和完整体系的确立者:桑代克4 学习动机的心理成分:自我效能感、成就归因5 知识掌握的过程:习得过程(同化)、巩固过程、迁移过程6 从信息加工观点对记忆阶段的分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7 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

5、的表征:命题网络或图式8 知识获得的心理机制:同化(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9 知识应用的过程:审题、联想、类化、检验10 智力技能的提出和形成阶段14411理解和保持知识的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三简述题1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内发论,也叫遗传决定论-奥地利的彪勒2)外铄论-华生3)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果茨基、列昂节夫、鲁得亚高级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来实现,同时,内在的智力动作也可以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见诸于客观,而人的实践活动是内化和外化的桥梁。4)建构主义:个体心理发展是在主客体及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基础

6、上通过主体不断地建构心理结构,从而产生心理的量变和质变而实现的,这更贴近辩证、科学。2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形成SR联结。 学习是由一系列的过程所组成,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系列过程是指三个差不多同时进行的三个过程:新知识的获得、转化、评价。 强调学习各门类学科的基本结构,并认为它们是通向学习迁移的大道。 提倡发现学习,由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从而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提出要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分析、操作自行发现原理原则,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3 知识应用的解题策略:1)问题表征策略:内隐表征,即在分析和理

7、解问题的条件、要求、障碍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整个问题的结构。外显表征,即通过外部行为如作图、批注等辅助内隐表征的策略。符号标记、摘要排列、作图示意。2)具体求解策略:紧接问题表征的是解题过程的全面展开,即推动问题由起始状态向目标状态前进。这是解题的实质性步骤,常用策略有3种:双向推理、发散思维、集中思维3)思路总结阶段的策略4 道德和品德的关系区别:1)道德是社会现象;品德是个体现象。2)范畴:道德是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3)研究道德要研究它的社会性、阶级性;研究品德要研究除了研究社会性之外,更重要的要研究它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联系:1)个体品德离不开

8、社会道德2)社会道德也离不开个体品德3)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品德可以转化为社会道德(当个体品德被社会承认时)5 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区别:1)活动的对象不同。前者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其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后者的对象是头脑中的映象,不是客体本身,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从外部难以觉察头脑中的思维过程,属于观念范畴。2)活动的结构不同。前者是系列动作的连锁,动作结构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省略;后者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实现的,可以高度省略、简缩。3)活动的要求不同。前者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的联结;后者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即获得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联

9、系:前者是后者的最初依据,后者的形成常常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内部言语实现的。后者往往又是前者的支配者调节者,往往复杂的运动技能,总是包含认知成份,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6 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史7 教师的心理角色角色:某个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才团体中占有适当的位置以及该社会和团体规定了和行为模式。青年一代灵魂的塑造者;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心理的保健医;一位学习者和学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 1)社会的代表者。2)社会道德的实践者3)人类文明的建设者教师扮演的育人者角色父母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班集体的领

10、导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8 和品德不良学生的谈话原则心理接触原则:是指谈话的内容要打动人心,支援其错误观点,促使其自我反省,从而激发他对自我的否定。心理相容原则:是指教师采取的教育措施要适合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以免产生逆反心理。心理反馈原则:是指在谈话时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输送愉悦的信息,激发隐藏在他心灵深处的积极的潜能,使其由不良品德向良好品德进行转化。9 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10 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126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2)对材料的理解程度3)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4)定势作用5)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四论述题1 举例说明陈述性和程序性知

11、识的关系区别:1)什么:陈解决是什么的知识;程解决怎么样做的知识2)状态:陈相对静态知识,是信息输入的再现;程相对动态的知识,是对输入信息的变形或计算3)速度:陈知识的提取和建构是一个有意的、主动的过程,速度较慢;程一旦熟练后则可以自动执行,速度较快。4)表达:陈大多数陈述性知识是可以言传的,可以表达的;程但程序性知识是不好言传的5)表现:陈可以通过回忆再认应用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等方式来表现;程通过各种操作步骤来表现6)获得途径:陈通过听讲座读书本看电视等方式来获得;程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才能获得联系:1)这两类知识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密切联系在一起,是共同参与、互为条件的,甚至最后融为一体。2

12、)102页3)103页2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现实意义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认知接受说,主要观点有: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学习的内容以有意义学习为主,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学习者必须有积极的心向,学习材料必须对学习者有潜在意义;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即先行组织者策略,指教师在教学时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出一个抽象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定律,一段概括性高的文字说明,一个图表。3 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建立和维持教师的威信335客观条件:1) 社会上要形成一股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2)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的地位,使教师真正成为全社会关心、向往的职

13、业。主观条件:在客观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教师的威信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条件1)教师的德、才、学、识2)教师的仪表、作风和习惯,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必要条件。3)师生平等交往对教师威信获得有重要影响4)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获得有较大影响5)珍惜“自然威信”,有助于“自觉威信”的形成。建立在教师所具有的教育者的身份所给予的权威、权力、影响力基础上的威信;德才学识。维护和保持:1)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正确地认识和合理地运用自己的威信,要把威信和威严区别开来,后者使人敬而远之。3)要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现实意义1)教师应根据知识目标

14、指导,促进学生按他自己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进行建构活动。2)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3)教师要超越单纯的讲座或讲授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地采用以下几种教学形式。随机通达教学、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交互式教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遗传2、学习动机3、发展4、性格5、记忆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_领域里的_的科学。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_、_和_。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a_、b_、c_、d_。 4、现代学习理论的主

15、要派别有:_,_,_。5、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_,_,_。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 )。A 一般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逆向迁移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 )阶段。A 感知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3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苛勒 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C贾德 D桑代克 4、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的记忆为(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瞬间记忆5、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A 每天跑步 B视力下降 C

16、装修房屋 D不怕见生人了四、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学习的类型。(按不同标准分类) 2、什么叫学习策略?简述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三种策略 3、小学儿童的认知活动有哪些发展?4、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有哪些特点? 5、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有什么特点?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与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并结合自己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帮助小学生增强记忆能力。(要求至少解释清楚两种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 2、何谓迁移?结合自己谈谈教会小学儿童学习迁移有那些基本策略?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遗传: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学特

17、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 2、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 3、发展:通常是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4、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性的核心。 5、记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各种心理现象和发展变化 2、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3、遗传和胚胎环境影响、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 4、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5、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18、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B C B A D 四、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1(1)根据学习内容可把学习分为:运动技能的学习、认知的学习和情感的学习。(2分) (2)根据学习过程的特征可把学习分为:试误学习、顿悟学习和模仿学习。 (2分) (3)根据学习的理解程度可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1分) 2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其实质是根据学习目标和材料,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调控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从而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加工。(2分)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策略有:(3分) (1)注意策略。它是指一个重要方法即在学习材料中附加一些问题,通过这

19、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并观察其对学习的影响。 (2)编码策略。它是指按学生自己熟悉或习惯的方式来组织信息,以便于取用。 (3)提取信息的策略。它是指按需索取贮存的信息的方法。 3、小学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1分) (2)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向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发展;(1分) (3)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并占主导地位。机械识记还占有优势,抽象记忆在逐渐发展;(2分) (4)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1分) 4、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有以下特点: (1)从“他律”到“自律”。 (2分) (2)从效果到

20、动机。(1分) (3)从别人到自己。(1分) (4)从片面到全面。(1分) 5、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是练习曲线呈负加速变化。其特点是: 初期进步快;(1分) 练习高原现象;(1分) 后期进步慢;(1分)总的趋势是进步,(1分)但有时会有暂时的退步。(1分)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有关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学生回答出两种即可,4分)(1)干扰说。该理论认为,导致遗忘的原因是其他信息进入了记忆系统,干扰了原有信息的保持。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就是先后学习项目之间的相互干扰。 (2)衰退说。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某种方式在大脑建立痕迹的过程,记忆中信息的遗忘是因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随时间的

21、增加逐渐减弱,以至消退。因此,适量的过度学习和复习有利于加深记忆痕迹,能阻止遗忘的进程。 (3)线索依存说。该理论认为,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一般不会“漏失”,遗忘并不意味着长时记忆中不存在有关信息,而是不能有效地提取。因此,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教会学生利用线索提取有关知识,是教师培养和发展学生记忆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4)动机说。该理论认为,遗忘是人出于某种动机而主动压抑的结果。(5)同化说。该理论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4分) (1)记忆有意性、主动性的发展; (2)记忆策略的发展。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善于发现记

22、忆材料中的规则,把握了规则,就会提高记忆的效果;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可能自发地复述记忆材料;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善于联想。 (考生将所述的遗忘理论结合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并能合理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回答得7分) 2、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1分) 会小学儿童学习迁移的基本策略有:(10分) (1)建立迁移的认知结构; 小学儿童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合理安排所用教材的呈现顺序,对促进小学儿童建立认知结构是很重要的。教师对教材呈现的顺序应努力做到:从一般到个别,使教材渐进分化;建立横向练习,使教材综合贯通;从已知到未知,使教材组织序列化。 (2)训练迁移的认知策略能力;认知

23、策略是个体面对新的问题时,个人调节与监控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技能。为了在教学中训练小学儿童的认知策略能力以促进小学儿童的迁移,应努力做到: 注意小学儿童的心理状态;提高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多方面应用概括出来的原则。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

24、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活?nbsp;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9.

25、(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14.“除数是小

26、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27、D.复式教学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

28、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

29、的主体性?措施有(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

3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 2.儿童个体发展 3.教育目的 4.德育 5.讲授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4.简述美育的任务。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教育学试

31、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 2.B 3.B 4.A 5.C 6.C 7.B 8.B 9.C 10.D 11.C 12.A 13.A 14.C 15.D 16.D 17.A 18.B 19.A 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BCDE 2.ACD 3.ACDE 4.BCDE 5.ABC 6.ABCE 7.ACE 8.BDE 9.BDE 10.BCD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

32、的组织形式。 2.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4.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5.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

33、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

34、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 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忠诚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

35、)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