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心理与护病问题课件_第1页
病人心理与护病问题课件_第2页
病人心理与护病问题课件_第3页
病人心理与护病问题课件_第4页
病人心理与护病问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中山三院精神科 韩自力副教授 1、一个人一旦觉自己患病,尤其被宣布患病而成为病人后,其心理过程便会发生许多特殊的变化,了解疾病心理是医务人员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全面理解疾病、治疗疾病、加快病人康复和做好病人心理护理的理论依据,也是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心理疾病的重要一环。 2、目前医患关系的复杂性 第一节 病人心理一、病人概念与病人角色(一)病人(patient)(二)病人角色(patient role)病人(patient)概念:患有各种躯体疾病、心身疾病或心理障碍、神经精神性疾病的人,不论其求医与否,均统称为病人。病人角色(patient role) 社会角色(socia

2、l role)病人身份的特点病人身份的获得一般是非自愿的病人身份和其他身份常常有冲突,但一般需经医生确认方可减免其他身份的责任和义务病人身份的内涵因病而异病人身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病人身份适应不良可能造成不良心理反应病人身份的权利与义务权利义务受到社会尊重、理解的权利保持和维护健康,及时就医,不能不就医或小病大养平等享受医疗服务和保守个人秘密的权利 积极配合治疗,寻求有效治疗,认真遵守医嘱知情同意权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免除或部份免除健康时的社会责任的权利支持医学科学发展(三)病人的角色适应问题不能顺利实现角色转移的常见情况1、角色行为冲突(与社会角色)2、角色行为缺如(客观原因、使用否认的心

3、理防御机制和某些精神病患者)3、角色行为适应 4、角色行为减退5、角色行为强化6、病人角色异常(悲观、绝望、冷漠)二 病人的求医行为(medical help jerking behavior)是指因疾病困扰而导致的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对疾病或症状的主观感受症状质和量的影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三、病人的心理需要 1.接纳的需要(不受社会歧视、及时的诊治、入院后与医务人员、病友关系融洽) 2.尊重的需要 3.提供诊疗信息的需要 4.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求表现:有权有势者:有意无意地透露身份善于交际者:谈天说地、交流感情无何优势者:期望一视同仁反映了病人希望被尊重、被

4、重视的心理需要需要不被满足势必导致病人出现明显的不良情绪,对治疗信心下降,对医务人员不满、不信任四、病人的心理社会问题及干预门诊病人的心理问题急诊病人的心理反应住院病人的心理问题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1.门诊病人的心理问题希望能及时就诊并得到良好的医护对待期盼明确的诊断及妥善的诊疗否认和侥幸的心理否认和侥幸心理表现:否认自己有严重疾病,认为医生或检查可能有误,因此病人往往希望进一步检查并得出无病或病情并不严重的结论。有侥幸心理的病人在接受治疗时总盼望“奇迹”出现,并可能在病情有所缓解后不按医嘱进行服药或接受其它治疗。 否认和侥幸都属于应付严重挫折的方式侥幸、否认是个体不愿进入病人角色的反映。2.急

5、诊病人的心理反应急诊病人因起病急,缺乏心理准备,表现出焦虑、恐惧和不安。医护人员积极、快速、有序地投入抢救,可以减轻患者或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突然降临的伤病,对病人是个重大打击,常造成病人的行为退化,情感幼稚。对此要热情、耐心的护理与安慰病人。医务人员沉着、机智、果断、积极的救治病人,可以增加病人和家属的安全感3.住院病人的心理问题环境突变的心理问题:焦虑、抑郁、孤独、失去自主和主动的权利、与医护人员缺少有效的沟通。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工作及家庭生活中断的心理问题焦虑和恐怖最早出现、最普遍、最主要的心理反应焦虑程度取决于对疾病的了解,以及对疾病的治疗措施和其想象中的疾病后果的担心程度自我形象模糊也是

6、重要原因不同个性、年龄、社会地位的病人,其焦虑的表现会有不同焦虑和恐怖反应的临床表现病人的主观体验观察发现检查发现依赖性增加表现:对他人过分依赖,本来自己可以完成的事也要由别人来做,行为变得被动、畏缩,若因此被指责则情绪波动,感到委屈,觉不被理解 反映病人对病人身份过于投入,总认为自己是病人,许多事如果自己做对疾病恢复不利、可能会加重病情或认为得到他人照顾是理所应当的猜疑心加重表现:多疑、敏感,对医护人员当面的解释持怀疑态度,总怀疑周围人的低声谈论是在议论他的病情,对医务人员无意的言辞、表情、姿势认为是对其病情“真实”情况的反映,并因此产生各种臆测,导致出现负性情绪多由于病后焦虑、恐惧等不良情

7、绪的影响情绪不稳病人情绪易于波动,容易激惹,可因很小的事大发脾气,也容易激动,可因亲友、同事的探望或医护人员的关心而显得感激不尽主要和病后生活范围相对缩窄、孤独感增加、思虑多等有关害怕孤独表现:喜欢聊天(甚至没话找话),盼望亲友探望,希望有人陪护,尤其希望医务人员经常看望,可因上述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不安心住院,怨言、意见多,对治疗态度消极等和病后身份、环境转变关系密切,住院生活单调、乏味、沉闷,面对的总是病人,并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孤独感往往使病人更易于产生不良情绪,形成恶性循环住院早期和慢性疾病长期住院的病人中较常见抑郁(1)临床表现对患病后果、影响的估计过于严重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预后悲观、绝

8、望,缺乏信心自责,感到自己拖累家庭、单位、他人情绪忧郁,反应迟钝,失眠,纳差;言语、活动减少,兴趣减退,不愿与人交往,对检查、治疗态度消极,甚至不配合可有消极轻生观念,甚至自杀企图或行为抑郁(2)在威胁生命或可能有严重后遗症的急性病、久治不愈的慢性病以及某些特殊疾病(如传染病、性病等)中常见抑郁情绪是否出现和病人个性也有很大关系,具体表现上有年龄、性别、病种的差异五、不同疾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康复期病人的心理康复期病人的心理角色转换障碍,回归社会信心不足疾病习惯化,疾病仪式许多社会问题的影响疾病仪式属于一种“习惯性心理反应”指一部分住院病人在所患疾病完全治愈后,仍然保留一部分主观症状,如头晕、胸闷

9、、失眠等,特别易出现在即将出院时这些症状是病人确实感受到的而非不愿出院装出来的慢性病人的心理慢性病人的心理忧郁、自责、消极轻生陷于病人角色4.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一般心理:担心、依赖、绝望等。手术前病人的心理:“趋-避”冲突。医护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给病人造成不良暗示。术前心理准备: 提供信息、解除忧虑、矫正错误认识、调整对手术的期望。鼓励、安慰教导病人配合手术观看类似手术录像及与已成功手术的患者交流手术后患者的心理问题: 疼痛(长时间持续) 术后抑郁 心理退化 一些特殊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术后抑郁、幻肢痛、幻肢症等。第二节医患关系一、医患关系及其意义二、医患关系模式三、临床医学中的人际交

10、往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就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与排斥的关系,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在心理上的亲疏远近关系。人际关系包含:认识包含与认识有关的人际心理过程情绪包括双方的情绪状态行为主要包括活动、活动的结果及举止作风等。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社会认知和人际吸引理论密切相关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 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的理性分析与判断的过程,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一系列的心理过程。人际关系的建立以社会认知的结果为基础。1、社会认知的特点 (1)社会认知行为的

11、一致性 (2)社会认知行为选择性 (3)社会认知行为的自我控制2、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1)客观因素: 认知对象的特点 环境特点 (2)主观因素: 即认知者的本身特点,如文化背景、生活经验、生活方式以及个人的某种需求、价值取向等。3、社会认知的偏差: (1)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s): 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在首次交往中由仪表、风度、言语、举止等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对印象形成有关键作用。 (2)近因效应 (recency effect): 最后一次交往留下的印象影响更大 (2)晕轮效应 (halo effect): 由交往对象的某正特征推知其他相关联特征的现象。 (3)刻板

12、印象(stereotype): 即对某一特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看法。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人际关系以人际交往为基础和前提。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彼此注意、欣赏、倾慕等心理上的好感,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接近并建立感情的过程。 人际吸引有以下几类:1、相近吸引: 相近吸引是由于时间及空间上的接近而产生的吸引。2、相似吸引: 以彼此之间的某些相似或一致性特征为态度、信念、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为基础的吸引。3、互补吸引: 当交往双方的需要以及期望成为一种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3(2)、相悦吸引: 相悦是指在人际关系中能

13、够使人感受到心理愉快满足的感觉。4、仪表吸引 仪表在人际吸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特别对第一次交往后会不会持续下次交往起决定性作用。5、敬仰性吸引: 一般是单方面对某人的某种特征的敬慕而产生的人际关系。1、概念: 医患关系(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是指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交往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医患关系:docter-patient relationship以医疗活动为中心,以维护病人健康为目的帮助性的人际关系以患者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医患关系的作用和意义良好医患关系是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良好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良好医患关系可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健康恢复良好医患关系有利于医务人员的心身健康医患关系模式三种基本模式:1、主动被动式(activepassive mode) 2、指导合作式(guidancecooperation mode) 3、共同参与式(mutual participation mode)医患模式医护人员的作用病人的作用临床应用模式原型主动被动对病人做某事接受(不能反应或无反应)麻醉、严重外伤昏迷、谵妄等父母婴儿指导合作告诉病人做什么合作者(服从)急性感染过程父母儿童共同参与帮助病人自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