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 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 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学习多角 度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 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 感受和认识。通过赏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
2、有着博大的文化涵。 教 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教学准备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容。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与揭题我们到山里去旅行,常常会发觉大自然的伟大。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 使我们很想画下来。山水画的 根源便来自我们心对山水的喜爱。 可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小小的纸上, 是很 困难的。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思考: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山水画中 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国山水画又为什
3、么不称为风景画?.大自然风景图片欣赏。.揭示课题。、欣赏与比较有没有同学欣赏过中国山水画?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 美。今天的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A组隋唐(青绿山水)、B组北宋(水墨山水)、C组南宋(水墨山水)、D组元(文人画)。三、欣赏解析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隋:游春图是我国已知存世最早的一幅独立的山水画卷,以春游为主题,画 幅虽不大,场面却开阔。辽阔的水面为远近的山坡所环抱,画中湖水融融,青山 叠翠,白云缭绕,桃花绽开,一派春和景明,树木、亭台、船只等将游春的环境 点缀得富有生活气
4、息,可以感受到春山带给我们的大自然表情。画中人物虽小,却描绘的很具体。或乘骑于山径,或泛舟于湖上,姿态各异。画 中的山用石青、石绿染出一片明媚的春色,展子虔的这种画法发展到唐代的思训, 便形成了 “青绿山水”,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 风格的画体,有的还勾以金色,称为“金碧山水”。作品中人物与山水有了恰当 的比例,丈山、尺树、寸马、豆人形象的描绘了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唐:唐朝以后,中国山水画为了强调山的高大挺拔,特意将人画得很小。这样, 大自然的雄奇伟大就显现出来了。山水画有许多是画在屏风上的,山水画挂在屋,可以使坐 在屋子里的人,有坐在山水里一样的感觉。画面是直立式的
5、,我们称为“立轴”。江帆楼阁图立轴,绢本,青绿设色,101.9X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思训是皇亲,是唐代开元初年的左武卫大将军,他画的用大青绿着色,江大浩淼, 风帆溯流,画出了勃勃的大唐气象。唐代的山水画多半用线条勾勒,勾出山的轮 廓。宋:宽是北宋卓越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雄强浑厚,苍苍茫茫。画面具有重量 感,线如铁条,把山的质感表现得极为突出,树木用墨变化,皆给人苍郁朴茂的 感觉。溪山行旅图北宋,宽,绢本墨笔,206.3 X103.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采用对比、大小、起伏、开合等艺术手法使人产生雄伟崇高之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央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
6、布, 另一边是矮小的侧峰。近景中央冒出两块巨大的岩石,背后坡岸道路上一行行旅, 点出画的主题。中景两座山丘,隔溪相对,山上密布阔叶与针叶木,叶梢露出宏 伟的寺庙建筑。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座 大山用细点的皴法来表现岩石的坚硬粗糙。 山顶上密集着小树。大山右边有一道 白色的瀑布,像一条细线,从高处垂直落下来。瀑布下方是一片茫茫的水气,隔 开了后面的大山和前面的山丘。前面的山丘是离我们比较近的地方。山丘右上方 有一些楼房的屋顶,被树木包围着。山丘下方是一条路。我们可以看到右边有一 队驴子,正驮着货物,由人驱赶着前行。商旅所占画面极小,造成强烈的对比效 果烘托出山的高
7、大,如此雄伟壮丽的高山,如此渺小辛苦的行旅,画中人前行不 觉,观画人则不由喟然长叹。虽然是一幅大画,可是在描绘细致的人物、建筑等 细节方面一点儿不马虎。北方多大山,崇山峻岭,一层又一层的,观赏者必须抬头仰望,因此,在画家的 画中,就出现了非常陡直的构图。北宋的山水画经过写生的观察训练,对每一种 岩石的质地、皴法都做了研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 仔细加以观察分析,所以有非凡成就。南宋时代,北方的领土被金人占据,都城 迁到江南的。中国南方多河流,地势比较低。因此,南宋的山水画就产生了和北 宋很不一样的风格。因为南宋建都临安,画家接近的多是水乡泽国,“水”的主题逐渐替代了北宋的
8、“山”的主题。北宋的都喜欢画高大的山峰。南宋的喜欢画 河流,画水,画很秀气的山。踏歌图绢本,水墨,谈设色,192.5X11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以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宋山水画突破了北宋以来的全景 式构图,对景色进行大胆剪裁,追求单纯与精炼。踏歌图是南宋画院山水画的经典之作,近景、中景、远景十分清晰,边角之景,大量留白是南宋画院山水 的一种创新,留白将绘画艺术带入一个耐人寻味的性灵空间。就如白居易所言: 此处无声胜有声。富春山居图1650年被烧断,2011年(庚寅),三个庚寅年。一幅分隔了三 百多年,每一个文人都念念不忘的绘画作品,终于在 2011年6月1日在台北故 宫合璧展出。黄公望在富春江
9、一带住了很久,对这一带的山峰、河流、房舍、树木都很熟悉, 所以很容易画出了景物特色。然后他又把这很长的画带在身边,随时加以修改。 这种力求完美的态度,使这一卷看来平凡的画,变成了中国美术史上最伟大的作 品之一。长卷形式的绘画,是中国人的独创,它非常适合画河流两岸的风景。我 们欣赏时会觉得那些山峰有时靠近,有时推远,有时就在眼前,有时又远在天边。 山水画的布局和构图很困难,画家其实借鉴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富春山居图 这画,画了三四年,且不排除花费更多时间的可能性。 黄公望一生大部分时间都 在云游。他从79岁到82岁,在富春江一带,有时候行于中流,有时候靠船于岸。 所以他跟两岸的风景时远时近,时快
10、时慢,时时将自然山水融于胸中,草木葱茏, 溪桥渔浦,一个七百厘米的长卷,绝对不是一个定点的风景,而是他一生的回忆。 因为落款(庚寅年)后还继续在画,离他86岁去世还有四年的时间可以画这画。 所以它是一个七百厘米的长卷。 是其一生走来漫漫长途的回顾,“也无风雨也无 晴”,那个“回首向来萧瑟处”的心情,在这里流露出来的黄公望以写书法的笔 法去写画,将绘画变成了观念,具有象征意义的文人画形式。元以后凡有山水画的地方,皆有子久的影响。倪瓒的画,画面特别干净,常常只是一段山坡,一两株细细瘦瘦的树,一抹淡淡 的远山。他习惯用很干的毛笔,在纸上擦出淡淡的墨痕。给人一种寒冷寂静的感 觉。元代的文人在山里住久了
11、,不食人间烟火,听见的只是风声、水声。清凉环翠图清代,龚贤(16181689),纸本水墨,30.2厘米X 144.2厘 米,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图描绘的是清凉山一带的风光。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 层皴染包润之,画面湿润厚重。独创“积墨”画法,墨色浓重苍润,适于表现江 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画家在描绘自然山水的同时,也为我们记录下了沧海桑 田的变迁。通过此时此景图片的观察对比, 感受画家记录的山水变迁。这幅画描 绘了层峦叠嶂,丘壑纵横,林木深郁的山间书屋。画面气氛肃穆,步步高峻的山 岭以“积墨法”画出,墨色浓重苍润,使画面气象峥蛛。“积墨法”为龚贤在总 结前人画法的基础上独创的画法,龚贤精研此法是追
12、求一种苍润的境界, 他以干 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令山林树木呈现出鲜润沉厚的墨韵, 使画面湿 润厚重之感,这种画法适于表现江南湿意浓重的山水景色,同时也使龚贤的绘画具有了 一种深郁静穆的格调。淮扬洁秋图清代,石涛(1641约1719),纸本,89.3厘米X 57.1厘米。 描绘了古变幻莫测的风貌。全景布局十分别致,江流弯弯,一波三折,坡岸呈“之” 字状萦回蜿蜒,近景中垂柳枝叶纷披,水面产苇柔韧挺秀。画面给人雅致明洁、 渺远清旷之感。石涛绘画对传统的最大突破在于章法,在他的作品中,布局变化多端,新疑奇妙, 能给人一种强烈、新鲜的视觉冲击感。且石涛作画无固定章法,纯是“随心所欲 而不逾矩”
13、。在皴法方面,石涛也是不拘一格的,止匕外,他还喜用各种夹叶、圆圈、三角形等 来疏通画面,使画面蓬勃灵动,生机盎然,以增加变化。这幅画运用了石涛特有的“拖泥带水皴”,连皴带擦,浓淡、干湿并用,描绘出 湿润沃疏的质感。画中的房屋用粗笔,产苇用细笔,形成生动的对比。此图满幅 洒落的浓墨苔点,吸收采用了董源一派的皴法点土石, 配合着尖笔剔出草丛,使 整个画面萧森郁茂,苍莽幽邃,体现了一种豪情奔放的壮美。万山红遍现代,可染(19071989),纸本,84厘米X 131厘米。“红遍万 山染成林,飞流直下显白练。幽燕生紫气,而今华夏小康里。”画家一反平时常 用的淡墨画法,使用了大量名贵的上等朱砂,集中突出“
14、红色”。整幅画面色彩 强烈醒目,又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调子的对比,构成红、白、黑三色的 交响。万山红遍是可染以诗词沁园春 ?中的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 染”为主题进行的创作。赏析此作品重在理解画家通过画作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 无限的深情。江山如此多娇现代,傅抱石(19041965)、关山月(19122000)合作, 纸本。傅抱石、关山月根据沁园春?雪所创作,东升,江山壮丽,表现了新 中国的勃勃生机。为了表现中华的辽阔,画家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 创作方法,充分发挥中国传统绘画不受时间、 空间限制的表现手法,采用全景图 式,把山舞银蛇的北国风光,与郁郁葱葱的江南景色有机地统一在同一
15、画面之中, 使人们更深一层地体会到祖国江山的秀美。四、讨论与交流.你在作品中看到了哪些景物?.你能通过作品“读出”怎样的意境?五、归纳与总结中国山水画印象,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文人画、寄情山水。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我们还读到了画家的精神诉求、心表白、人生追求,山 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在修为意识,是画 家心世界的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是人与自然合一的写照,使得山水有着人的表情,真可 谓万水千山总是情。六、作业拓展你眼中的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有什么不同?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装帧形式还 有哪些?第二课
16、用心灵接触自然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感受 季节美。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对风景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产生一定的认识。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讨论、观察、感受、叙说,借鉴大师和画家的手法和 表现语言,尝试用笔墨等工具表达,让学生互相学月,互相研究,掌握一定的风 景绘画技能和技巧。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盛受风景画(西方一般称为风景 画,中国传统的风景画一般为山水画,与西方表现手段、意境和观察方法、构思 不同)表现的艺术美,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名画家的风景画作,提高审美情趣,培 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意趣。二、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感受,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段创造性地表现自
17、然界的美, 抒发对自然界的热爱,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三、教学难点: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界, 体悟画家作品中对 光、色、树木的姿态、季节的转换有何种反映,用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去表现自己 理解的自然,用创造性的美术语言体现自己的创造天分。四、课前准备:收集以树为主的风景画图片、课件、水粉颜料、纸。五、教学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园欣赏、观察树木。分成小组,有重点地 研究树木的形状、颜色、生长规律和给人的感觉。2、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描述,如整体形状像 什么,局部形状像什么,仰起头来向上看,一簇簇茂密的树叶铺天盖地而来,给 人什么样的感受,走向前去,用
18、手摸一摸粗粗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感觉。3、回教室后欣赏书上作品,看一看,想一想,感受一下,自己的观感和他们的 表现有哪些不同?凡?高画面的颜色和笔触,能感受的到吗?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 和想法?详细研究一下达?芬奇画的树木,理解一下从根到主干、分枝、树叶的表 现方法。一般来说,越往上的枝越细,根和主干要画的重一些,粗一些。研究一 下枝干之间,树叶之间是怎么街接的。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表达看到和感受到的树 木。同组的同学可以合作一大的画,注意技法、形状的个性表现。六、教师小结第三课变迁中的家园一、教材分析变迁中的家园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讲解透视、视角等系 统的美术知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畅
19、想理想家园。结合大丰特色,融入省青少 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科学幻想画,想象未来家园相结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各学科之间综合渗透搭建了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及美术课的实用性。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以及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1)重点:通过观察、欣赏和感受,表现自己喜欢的家园,体验美术创作的快 乐。(2)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融入科学知识,鼓励学生挖掘作品的更深 层次的涵,引起品画人的感动。二、学情分析我所教的初二学生,有一股活力,有智慧,有理智,有很强的创造力。有对家乡 的自豪感,但不够强烈,学生的经历、知识面、个性、情感等因素的差异,每个 学生对事物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因此
20、应多提供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和时间,创始个性化的讨论氛围,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之时加入美术专业知识。学法指导方面: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 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以及抽象思维(2)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同 时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容,旨在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 想象的能力,树立家乡自豪感,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感受,识家乡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2)实践目标:初步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能表现心中的理想家园。(3)情感目标:激发丰富的想象力,
21、体悟人生,丰富精神家园。(4)创新目标:融入各科知识,挑选作品参加省科技创新大赛。四、教法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图示法,小组新 型合作,结合启发性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教具,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个既动脑又动手的课堂; 适当结合提问, 猜测等课堂互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不但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我重点介绍下我的“组组合作,队间竞争”的课堂激励法,我把全班分为两个队, 红队与蓝队,每个队有四个组,红队与蓝队公平竞争,每节课争星创先,一直到 学期结束,每位同学回答的棒时,我们有特色的鼓励,“棒,真棒,你真棒”给
22、学生无比的自信。体现了合作与竞争。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容和学生主体,采用多媒体课件,家园模板,影象资 料,音乐,板书等。五、教学设计本节课教学由导入,家之美,合作探究,想象之美几个环节组成。.导入(3分钟)随着一段视频教师展示中国大丰。(导入使学生尽快进入到家园欣赏的情境中来, 增强他们的家乡自豪感,创造一 个广阔的文化情境。这样的开头,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上好这堂课 的兴趣,为学习新课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讲授新课一一家之美(4分钟)欣赏大丰风景图片,通过抽号游戏让同学们快速说出景点名。通过丰中的校园的变迁前后照片对比,让学生感悟生活之美。.做一回小老师(8分钟)展示学生非常
23、熟悉的教学楼,请同学上来,触摸出透视线,更加了解透视。请学过素描的同学到讲台上与大家一起分享透视的原则。.教师示(5分钟)出示学校的图片,教师在纸上快速示画校园房屋的过程, 并有个地方有意画的不 正确,让聪明的同学找出来,加深印象。.合作畅想一一未来家园(20分钟)教师展示上届同学参赛获奖的一些的作品,启发学生想象未来我们的生存空间,新能源,科技的创新,用手中的画笔并结合初一学过的肌理表现手法,去展现未来家园。小组合作:相互提出自己的大胆想法,并推选一位同学到前面与大家交流神奇的 想法(可以多位同学一起完善小组想法) (这个环节给学生畅所欲言的舞台,使 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也激发了所有同学
24、对未来家园的畅想)第四课空间与层次空间与层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如何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本课带领我们走进风景画的世界。通过同学们熟悉的本土的风景图片和画家多种表现技巧的绘画作品。以“景”为点,以“空间与层次”为线,以“意境”为结,来认识了解绘画的空间与层次, 欣赏与表现空间与层次独特的艺术效果。探究风景画的“空间”的表现特点-: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解读“层次”在绘画中的处理:由近景、 中景、远景构成的景深关系。通过不同形式的绘画创作,再现风景画的艺术魅力。一、教学途径欣赏一一面对不同视觉,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风景,画家从不同角度,不 同天气,不同季节表现不同
25、的景致,感受风景画最美的精髓一一空间与层次。发现一一不同眼睛看世界会有不同的画面效果:形体空间,色彩空间的表现, 让我们领悟到风景画的灵魂一一意境研究一一怎样表现空间与层次:不同视点的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通过线的 疏密,调子的浓淡,色彩的冷暖,都能很好的表现空间与层次。实践一一根据提供的一些参考图,用不同材料不同工具(素描,线描,水彩 和淡彩等)来表现风景画,体会空间与层次的美感。交流一一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办一个小型的风景画展,欣赏不同的风景画,交流不同的信息。体验创作的乐趣。课时:1课时教学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了解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欣赏探究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 表现展示绘画中的空间
26、与层次。技能目标:通过对景物的观察,用多种方法表现风景的空间与层次。情感目标:熟悉的金陵风景,不熟悉的空间与层次,让学生感悟生活处处皆 美色,画笔寥寥现意境。教、教学重点、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表现空间与层次,体验不同角度带来的视觉美感。尝试同不同的材料技法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三、教学准备:不同风格的作品、资料、课件、绘画材料。四、教学要点:透视:形体透视,不同视点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表现方法。色彩透视, 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处理技巧。景深:近景、中景、远景的合理安排。这些要点的和谐统一便体现出风景画的“意境”。教学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熟悉的景物进行观察与欣赏,发现与探索。关注不
27、同透 视下空间与层次的表现。在表现手法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小组为 单位对不同的空间与层次的表现方法进行自主研究。 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表现方法 进行创作。本课是在前两节课延伸下的提高,不同形态的树,不同形态的建筑, 不同角度的景致等,把这些元素汇总起来通过远景、中景、近景的安排,表现有 空间与层次、有意境的风景画,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学参考案例一、认识空间与层次活动一:看一看观看一幅云的摄影作品问:看见了什么?云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答:有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总结:由云的变化导入距离,有距离导入空间与层次。.空间距离产生空间,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是受长宽高三个特征显现
28、出来的。 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空间特征。.层次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生层次。即,物体与物体的叠加,或物体与物体的问隔便是层次。我们通常用远景、中景、近景来表示。活动二:说一说。绘画是在长宽二维平面上表现长宽高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即画面的纵深 感。纵深感是一种什么样的视觉效果?欣赏一组摄影作品,说一说这组图片体现了一种什 么样的视觉现象?答:透视。路的纵深,树的渐渐矮小,云朵的渐远渐灰,构成了画面的透视关系。、了解空间与层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人和物的形象,有远近、高低、大小、长短以及 色彩的明暗,浓淡等不同,这是由于距离不同、方位不同在视觉中引起的不同反 映。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它分为形体透视和
29、色彩透视。.形体透视与空间层次(焦点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 置,按消失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斜透视。 便于我们表现景物的 立体感和空间感。(1)透视的几何图。 通过最基础的透视,了解几个重要的名词:视平线、 视点、消失点。观看两世博会中国馆的图片,它们的透视现象有何不同?有什么 特征?(2)平行透视:有一面与视平线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具 有整齐对称、平展稳定、庄重严肃、层次分明、场景深远、一目了然的构图特点。(3)成角透视:任何一面都不与视平线平行,底线与视平线成角度的正方形 或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具有变化多样、形式灵活
30、、纵横交错、富有节奏的构图 特点。(4)倾斜透视:凡物体的面与地面或视平线都不平行时,叫倾斜透视。如 屋顶、楼梯、台阶等。有大点和地点,也叫三点透视。高、低、平三种视点的视觉效果。概括我们平时常见的三种自然景观。学生活动一:欣赏与探究。校园图书馆(承上)属成角透视,体现的自 然空间的关系,透视现象与建筑物的稳固感在地平线上形成了平稳的构图关系第五课盛世汴梁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国宝档案:2002年年末,博物馆举办了为期36天的晋唐宋元书画 国宝展,观众如潮,盛况空前。展品中,观众要排四、五个小时的队才能欣赏 到它。什么样的画卷如此吸引人呢?它就是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揭示课题:清明上河图二、新授课程
31、(一)分析讨论阅读此画,我们会看到什么?在摄影技术尚未发明之前, 有些绘画需要担当记录 的功能,清明上河图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腻的笔法,真实地记录了宋徽宗宣 和年间(公元1119年1125年)汴梁繁华热闹的景象,展示了汴河沿岸以及东 角门里市区的风光。(二)探讨交流清明上河图是对宋代汴梁盛世胜景的真实记录,其价值不仅 在美术上,也是史学家、社会学家们宝贵的研究素材。请同学们假定为不同身份的学者,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的价值。美术家作者、绘回形式、绘国语百、史学家一一城市的咽喉、热闹的沿河街道、繁华的大酒楼社会学家一美运输工具、房屋建筑、虹桥造型、烹饪厨灶现代游客一一厨娘、乞丐、出家人、骆驼、猴子、(
32、三)欣赏感悟.美术家探究小组画家生平介绍,界画,风俗画介绍。宋徽宗佶(公元 1101年1124年在位)时 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中国画中以界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 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清 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 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 卷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繁华都市的 面貌,是北宋画家择端仅存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故宫博物院。.史学家探究小组简介建筑规划。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位人 物,牛、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城墙
33、,城市防 御建筑,由墙体和附属设施构成封闭区域。汴梁有两重砖石城墙,正楼、箭楼、闸楼、城墙、护城河,构成了汴梁城立体的防御体系。.社会学家探究小组画家对桥头闹市的表现,选取了有情节性意趣的生活场景 来描绘。请看桥面上的那番情景:一位官员骑马从北端过桥,走到桥面的顶段, 不巧和一顶上桥的轿子 第六课蓝白之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欣赏蓝印花布作品,感受蓝印花布色彩特点及图案的构成形式, 体会蓝印花布蕴含的文化涵。.过程与方法:了解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和艺术特色,体验蓝印花布的设计过 程和制作特点。.情感与态度:培养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热爱传统工 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4、以及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教学重点认识蓝印花布的艺术特点和蓝印花布的特殊制作工艺;体验蓝印花布的设计和制 作过程;寻找简便的方法替代复杂的传统工艺。教学难点感受蓝印花布蕴含的文化底蕴。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创设法;演示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你知道有哪些民间艺术吗?交流引出蓝印花布。2、出示蓝印花布,引入课题一一蓝印花布赏析。3、导入课题:蓝白之美- 走进中国蓝印花布(课件出示课题)二、新课欣赏探讨(一)介绍蓝印花布由来和历史据专家考证,我国的纺织印染技术历史悠久,而极具民族工艺特色的蓝印花布起 源于汉,兴盛于唐宋时期。蓝印花布不仅是多姿多彩的衣料, 而且被广泛地应用 于
35、生活中,制成桌布、帐幔、床单和饰品等。(二)观看视频,了解制作过程。1、这蓝印花布可真不简单,请你猜猜看,蓝印花布是怎么做出来的?交流。2、不知道你猜的对不对呢?三言两语也讲不清楚,我们还是来看一段录像吧。3、播放蓝印花布制作步骤的录像。4、交流感受。5、出示漏板,进一步感受蓝印花布制作的复杂工艺。6、教师总结。蓝印花布是天然纤维织物为面料,采用石灰、黄豆粉为印花防染、棉纸漏版印花、 蓝草植物染色,是江南特有的传统工艺品。(二)探索蓝印花布艺术特色(三)研究特点,加深认识。1、这蓝印花布很特别,你能找出它与普通花布的不同吗?交流2、欣赏蓝印花布(二方连续图案式)你能看出是以什么容为主的吗?交流
36、。教 师总结:大多蓝印花布图案以生活中的动植物为主,具有一定的含义。3、出示蓝印花布实物(四方连续图案式)一块4、小组研究蓝印花布特点。(1)、提出要求:a安静地说b小组长记录并汇报(2)、请打开信封袋,拿出材料,大家讨论表上的容,组长记录,完成后组长 把小组牌贴到黑板上。研究容:小组讨论a.图案由什么组成的? b.图案有什么含义? c.还有什么发现?(3)、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蓝印花布图案以一个个独立的点或短线构成图案, 图案常常重复排列,而且多用吉祥、祝福图案。那么这些吉祥图案有什么具体的 含义呢?(4)、深入研究蓝印花布的图案含义。出示蓝印花布图案A福寿图 这块布上重复出现了很多蝙蝠,你
37、知道蝙蝠象征什么吗?交流(蝙蝠福气)B喜鹊登梅图 再来欣赏一块,你能猜到图案的含义吗?交流(喜上 眉梢)C凤栖牡丹图这里的凤凰和牡丹代表富贵吉祥出示蓝印花布实物A这看看这块画布的名称,教师揭示一一“年年有余”,鱼和余是谐音,年年有 余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B给花布取名。看屏幕上的另外三块蓝印花布,给它取名。5、教师课件出示总结。(四)欣赏现代纹样和形式。现在蓝印花布也是与时俱进,设计师设计出了很多款式和图案的蓝印花布, 我们 来欣赏一下。出示新品蓝印花布图片。(五)尝试表现蓝印花布。1、出示课件:请你为xx厂/公司设计一个蓝印花布图案。第七课泥土的味道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泥
38、土是最普通但又是最特殊的物质, 它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经火的高温烧结,用泥土塑造的东西可烧制成坚硬的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泥土制作的泥偶、器至今依然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本课的知识要点是让学生了解泥土与人类器物文化的关系,了解以泥制器对人类生 活的重要影响,掌握基本的泥制工艺方法及工艺流程。一、教学路径欣赏一一泥土制作是人类最早的造物行为之一,如原始彩、泥偶,到后来出现的砖瓦、唐 三彩、瓷器等等,泥制品始终伴随我们的生活,是人类器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一一泥是怎样被塑造的?是什么让泥土变得如此精彩?这个变化的过程又 是怎样的呢?为了造物,这些东西又被做成了什么?体验一一由泥成器的方法有很
39、多,可以是盘、捏、塑,器皿可以是泥条盘成的,也可以是泥片围合成型的, 如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体验由泥成器的各种方法。欣用一一一方面应用各种泥成型的方法,有目的地制作器型。另一方面或雕或捏,或贴或画,表现和装饰器 型。创造一一以一种或多种泥成型法制作器型;用雕、捏、画、刻的方法装饰 器型,用多个造型相互组合完成新器型。二、课时建议本课课时建议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欣赏、了解、体验泥、泥俑的历史演变和制作过程;第二课时从紫砂壶 引入,结合器型、装饰手法体验和创意完成作品。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以泥制器的发展历史。体验各种泥制器物的器型和装饰特点, 了解紫砂壶的基本知 识。技能目标:知道泥条、泥片、捏
40、等的基本制器方法,运用所学,尝试制作 器型并加以适当的装饰情感目标: 感受泥、泥偶中丰富的文化涵,体会各类器型 中由造型装饰的变化所带来的审美韵味。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和基本掌握泥、泥偶、简单器具的制作工艺。 教 学难点:理解和体会各时期各种泥制器物所蕴涵的文化涵和审美韵味。教学准备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器、泥俑、泥偶的图片,传统紫砂壶到 现代茶壶的图片、实物,泥或粘土材料、泥制工具、教学课件。教学的容要点1.器和偶:从新石器时代至今,制品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器 的成型和加工工艺往往会在器上留下痕迹, 并且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因此 从文化的角度讲,不同时期的出土制品往往会成
41、为那一时期的文化象征,同时也代表着特定时期的艺术发展水平。2.民间泥玩具:泥玩具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 代,以动物为主,兼有人偶、车马等。具造型稚拙有趣,色彩鲜艳醒目,创意多 变生动。中国的民间泥玩具以区域划分有:玉田、泥人、凤翔泥塑、兔儿爷、惠 山泥人,等等。3.紫砂茶具:紫砂壶是中国茶文化中专用的器具之一,具工艺 和器型都有着严格的规,在制壶造型工艺中主要包括:手工制作、印模、镶身筒 等方法。而壶的造型也被归纳为:贡春、合欢、提梁、硕艳、汉云、四方等等。紫砂壶的制作中包含有“泥、型、工、款、功”五个方面。4.器的创意:以器中的制型为主,其它工艺为辅,利用泥料的强可塑性进 行创意制作器。以器的功
42、能特点进入,注意形与形的结合与变化,可以尝试泥片、 泥条、刻塑、挖切、图绘等综合创意。教学过程与方法(一)音乐导课1.媒体播放音乐古城演奏片段,师生聆听,用心体会、感受。2.教师讲述典故:音乐名为哀郢,郢是楚国的都城,曾两次被灭亡并毁城, 后人为纪念这段历史,谱写此曲。3.教师设问:听了这音乐有什么感受?有谁 知道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学生猜测。4.出示实物“坡”,介绍坡是一种吹奏乐器,是制乐器的一种,古称“颂坡”,类似的还有“笛”等。生活中实用的 器有很多,多媒体课件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器。学生欣赏,引入课题。(二)欣赏感悟1.媒体呈现新石器时代的器,如舞蹈纹盆人面鱼纹盆 人头形器口彩瓶等,师生
43、共同讨论器产生的年代、背景以及背后的故事。2.师生重点研究分析作品马,了解作品的历史记录及文化价值。3.用泥土制作是人类最早也是最普遍的造物行为之一, 不仅在中国,制技艺广泛存在于世界 各地的文化之中。媒体呈现各地器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了解。 4.媒体呈现 唐三彩作品,教师要求学生欣赏并思考作品与前面的器作品相比较发生了什么样 的变化?学生寻找并描述。5.教师介绍: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精美器。唐三彩 的制作,是中国古代瓷发展史翻开的新一页,它的制作是人类制史上的一个闪光 点。到了宋代,瓷工艺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是我国瓷史上的一个高峰, 出现了 “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三)分
44、析探究1.教师展示泥玩具实物,学生欣赏、讨论。2.教师介绍:泥 玩具是历史悠久的工艺品,在民间颇具盛名。中国民间泥玩具的出现,可以追溯 到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 3.媒 体呈现中外各类泥玩具作品,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思考以下问题:(1)中外民间泥玩具主要表现哪些题材? ( 2)各地泥玩具有什么不同特色? ( 3)它们的造型都夸了哪里?色彩有哪些特点? ( 4)仔细研究民间艺人们运用了哪些方式让泥 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各小组依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并做相应的回答。4.师生欣赏泥塑制作过程的录像,学生深入了解泥塑的制作方法,并体验对泥土的揉、捏、 压等基本技术。(四
45、)合作创作教师要求每小组商讨一个主题容,各小组学生按主题完成一件 独立作品,并组合完成同一主题下的一个场景。小组欣赏,交流体会与感受。(五)拓展延伸 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寻找自己生活地方的民间玩具,并收集其背 景、故事。 相关 惠山泥人 位于长江下游,省的东南部。惠山泥人,以其造型 简练、色彩艳丽、形神俱备的独特风格而久负盛名。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明代发展到鼎盛阶段。惠山泥人开始多以“耍货” 泥玩具为主,明末清初开始出现了专业的泥人作坊, 加之当时昆曲流行,以戏曲 人物为题材的“手捏戏文”也应运而生。惠山泥人艺术也逐渐发展成为富有江南 地方特色的“惠山型”风格。惠山
46、泥人采用惠山附近特有的一种土质细腻纯净, 可塑性极佳的黑土捏制而成。制作工艺分为捏胚、印模、彩绘、开相等。在产品 的品种上主要分为“手捏戏文”和“印模泥玩具”两大类。惠山泥人做工细致, 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注重对人物性格、表情的塑造,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 受人们的喜爱。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围绕人们熟悉的泥土展开美术课 程的学习。泥土在地球的陆地中广泛地存在,是绝大多数陆生植物生长的土壤; 泥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用来塑造各种各样的形态;泥土还具有一种特殊的 烧结特性,遇火高温,就可以凝结成坚硬,遇水不化的土,如果用泥土塑造成一 定的器型,再经过高温烧结,就能够制
47、成器。后来中国人首先发现,一种特殊的瓷泥(高岭土)还可以烧制质坚、洁白的瓷器。 泥土是人类最早用来塑造空间的天然材料, 并延续至今;用泥制是人类第一次用 人工的方法,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教材中本课,首先展开的是中外古代用泥材料制作的器具或工具,包括西亚两河流域中的泥板书写,华夏文明中的新石器 时代的彩文化,西汉的器,西晋的马及唐代的三彩艺术等等。叙述了泥土的特性 和人类使用泥土造物的历史。之后,本课转入了民间工艺美术中的泥玩具, 包括 著名的泥人和西部地区的泥虎、泥猴等的介绍;最后将课程容落在现代的泥创意 设计“平台玩具”。教材的第二部分,以生活中的壶为例,着重介绍了宜兴的紫砂艺和中外艺术家创
48、作的现代壶艺作品。 并介绍了用泥材料塑造器具或装饰的 基本技巧,并布置作业,让学生实践体验二、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感受泥土的特性, 感悟泥土的味道,丰富对自然的热 爱。认知目标:了解泥土材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造物的意义。 技能目标:掌 握用泥土材料塑造的基本方法,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设计制作一件作品。创造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综合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泥土的可塑造性,并塑造器具。教学难点: 在掌握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创意设计。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程:在中外许多神话传说或叙事中,泥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因为可以用它来“造人”。在全世界新石器的文化遗存中有大
49、量用泥土塑造的“人”,当然它不是被神所造,而是人类自己对自己的塑造。以上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泥土的兴趣。(二)新课讲授:1.通过PPT或图片或仿制品,欣赏泥土制作的古代作品,包 括人物、动物、器物。如泥俑、俑、原始器、建筑构件、泥塑、浮雕,等等。讲 述它们的故事。在赏析这些作品的时候,简单分析它们的制作方法、用途等。2. 用泥来塑造。 讲述泥土(粘土)塑造的基本方法: 揉泥、捶泥、搓泥条、拍泥 板;捏塑成型,塑造形态;在泥坯上刻、戈人模印,塑造形态;盘泥条成型、塑造器皿; 围合成型、塑造器具。3.通过PPT或图片,展示、介绍紫沙泥、 紫砂艺;赏析紫砂壶艺术作品。通过 PPT或图片,展示、讲述现
50、代使用泥、材料 的设计作品,评述这些作品的创意。4.学生创意、操作实践。5.课堂作品展 示、评述。五、课时建议课时建议为2课时。第一课时赏析、了解泥俑、器的历史演变和 制作过程,初步尝试泥的可塑造性;第二课时介绍中外器文化、紫砂艺、外国壶 艺等,赏析作品;讲述现代泥、材料的设计作品,学生作业、评述。六、教学准备1.泥、(粘土)2.简单的泥塑工具3.教学演示ppt 4.图片、 实物(生活器、紫纱壶、民间泥玩具等)七、教学资源1.网络搜索关键词:泥塑、艺、泥玩具、紫沙工艺、紫沙壶、现 代艺等。2.查阅中外彩文化、俑,泥塑等,比较、分析。 3.收集关于以泥为 材料的民间美术资源,特别是本土的民间美术
51、资源。八、教学评价建议1.评价学生对泥可塑性的体验,大胆尝试的探索精神。2.评 价学生对制作工艺、流程的计划意识。3.评价学生的创意。参考案例课前准 备1.本课应在美术专用教室进行;2.泥(粘土)、泥工制作工具、手动转盘 (慢轮),等等。导入新课教师先放映一段关于地球、土地、森林、庄稼的视频(可用图片编辑视频,配音 乐)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科学家说只有地球上才有“泥土”。生:那火星上是什么? 师:火星或其他的岩石构成的星球(非气体星球)的表面上只有 岩石和尘埃。所以泥土是极其珍贵的东西,因为地球上的陆生植物就是在泥土中 生长起来,包括人类的大多数粮食、蔬菜和水果。泥土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没有
52、 它地球上就会没有绿色,也不会有包括我们人类在的许许多多生命的存在。 那么,我们还能够用泥土来做什么呢?生:做砖,盖房子;做罐;做泥玩具?师:对!看来同学们很熟悉“泥土”。不过用泥土制砖,因 为要使用大量珍贵的泥土,破坏植被和生态环境,所以已被国家明文禁止。 好! 我们就来说一说人类开始用泥土造物的历史:(教师PPT演示新石器时代的泥人形、器物)师:在中外许多神话传说或叙事中,泥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因为可以用它来“造人”。西方的文化传说中,第一个“人”叫“亚当”就是用 泥土造的。在全世界新石器的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用泥土塑造的“人”,当然它不 是被神所造,而是人类自己对自己的塑造。根据考古得
53、到的物证,从新石器时代起,人类就开始用泥土来塑造自己。人类还学会了用泥土来书写和记录自己的生活,最早的文字就是书写在软的泥板上的,有人知道这些文字是什么文字 吗?生:不知道!(或有人回答:是楔形文字)师:那就让老师来告诉大家,这是“楔形文字”,它是公元前 3000年的两河流域文明的文字。人类还学会了 用塑造的方法来记录自己的生活。我们来看看一组与骑马有关的泥塑图片:(教师PPT演示关于马的泥塑造型) 这些是中外古代关于“骑马”的泥,有西亚两 河流域文化的壶,非洲的俑,中国汉唐的骑俑,等等。泥土既可以表现人们的生活,也可以用来记录历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这件马的身上有些什么特别 的东西?生:它身
54、上有马鞍。 师:对了,它身上有马鞍。最重要的是它还出现 了世界上最早的马镂,“马镂”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的,它对世界的影响很大, 因为马是古代重要的战争资源,马镂对骑马技术的影响非常重大,它在很大程度 上加强了骑马打仗的攻击能力。我们再来看看用泥土制作的器对人类生活的影 响:(PPT演示)器是新石器时代人们重要的生活器具,到了汉时期,出现了大量精美的砖瓦材料和建筑构件。师:我们再来看看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泥玩具 人类最早的玩具也是用泥制作的,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因为泥土是最容易得 到和加工的天然材料。大家玩过什么样的泥玩具?生:(学生自由回答) 师:好,我们欣赏了许多有关泥制作的各种物品, 下面我们
55、就来亲自感受一下泥的特 性,亲手试一试泥的制作方法。首先是“制泥”什么是制泥?就是要将从土里挖来的粘性土敲碎、晒干、磨细、筛选去掉杂质, 然后再像和面一样用清水发泥、揉泥,这样就制好了。打泥片,是泥制品的一种基本的方法。泥片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的立体空间形态、特别是器皿,甚至还可 以在泥片上雕刻、装饰,等等。泥条。是将泥块搓成粗细均匀的条状,像线一样,并可用它来盘绕成型。 大家可以试一试。(学生使用简单的泥塑工具,动手实践,教师辅导。)师:好,大家都试过了,请大家说说自己的体会?生:(学生自由简短回答,如:与小时玩泥或玩面团有什么不同,等等。) 师:下 面我们就来尝试用自己打的泥片或搓的泥条来做一
56、个简单的器皿。泥片可以围合成型。(PPT演示)泥条可以盘绕成型。(PPT演示)师:我们再来看看泥 的这些基本的制作手法可以创造的器具。(PPT演示)紫砂工艺作品、其他设 计师的作品。艺术家或工艺师在设计制作时强调设计的创意与制作工艺技术的 完美结合。(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民乐背景。) 学生作品展示、评述 结束课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了一堂用泥制作的器具的设计应用课程,也 了解了泥土制器的历史及意义,赏析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体会了泥土作 为我们身边的物质,它天然的可塑性,为人类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希望大 家爱惜泥土,保护泥土和它存在的环境。第八课放飞希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风
57、筝的历史及各地风筝的艺术特征。技能目标:了解风筝制作的方法并制作一个简单的风筝。情感目标:体验各地风筝的艺术特征并获得放飞的愉悦感。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各地风筝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风筝的创意及制作技巧。三、教学准备 各类风筝的图片,实物风筝,与风筝制作相关的竹骨、皮纸、棉线、70克A4复印纸、画笔等。教学的容要点1.风筝的发展历史。 风筝,古时称为 “鹤”或“莺”,是一种 传统的民间工艺品。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实际上,中国最早出 现的风筝是用木材做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 板制成了一只木鸟(木莺),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翟制造的这只“木莺”就
58、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距今已有二千四百余年。直至东汉 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莺”。2.传统风筝典型的基本造型。 在传统的风筝造型多数都是以飞行动物为基本原形,如的 沙燕风筝,维坊的龙形风筝,还有蝴蝶风筝,蜻蜓风筝、老鹰风筝等;在的有由 八卦风筝发展而来的“板鹤”风筝;另外还有宫灯风筝和以神话传说为造型主题 的人物风筝等。3.南北风筝的艺术特点。在造型、绘画的容上以及制作材料、 工艺等方面南北风筝都有很大的不同。通过欣赏、对比图片让学生寻找它们之间 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层层深入地了解各地风筝的变化。4.风筝背后的民俗文化。 风筝通常都是在清明前后放
59、飞,于是这其中就有了许多诗情画意的演绎, 如高鼎 的村居,还有了雪芹的雪芹扎燕风筝图谱考工志里将沙燕的图绘寓意一 一道来,有的吉祥,有的励志。 5.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 风筝的基本制作一 般是基于“扎”一一骨架,“糊”一一裱纸,“绘”一一装饰,三个部分必须是 一个整体的工艺过程。课程展现的几种简单的风筝制作,可以充分说明风筝制作 的全貌。教学过程与方法1、探索与查阅 学生课前可以分学习小组查阅、探究各种与风 筝有关的资料。特别提醒学生,收集资料时要注意容与形式的多样性。如南、北 方风筝的造型有哪几种,它们又有哪些特征,各地最有代表性的是哪些?需要强 化与风筝有关的文字资料的查询,如风筝的起源、
60、发展,风筝的传说、典故等。 所有资料查询后各自整理以备用。 教师要在课前发动学生自由组合,分类查找资 料,针对学生做适当提示,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体味到探寻的乐趣,集体的力量; 另一方面学生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 开始尝试研究性学习方式,并认识到这种学 习方式的重要性。2、交流与探讨 在查阅、收集和整理出各类与风筝有关的资 料后,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或相互结对的形式进行交流和展示,并进一步探讨有关风筝的历史、种类、造型。在此基础上学生可围绕自己家乡的风筝,或者是自 己曾经放过的风筝,看看它们与其他风筝的差异。3、创意与制作 创意制作的核心不仅是要制作出一个可以放飞的风筝, 而且还可以对所制作的风筝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茶厂生产规划方案
- 茶具工厂清仓处理方案
- 茶业传统文化研究报告
- 肠道细菌机制研究报告
- 重庆财经学院《传感器原理及应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学院《保税物流实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炒蛋炒饭课程设计
- 潮牌风险对策研究报告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潮汕寿司传承文化研究报告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18年(标准版)第6版
- 2024年江西省财投供应链金融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100题)
-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 2023-2024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测评试卷(含答案)
- 小学英语就业能力展示
- 中医-艾灸治疼痛
-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2篇)
- 《艾滋病毒》课件
- 科普文化墙设计理念
- 管道保温计算公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