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及运行方案_第1页
医疗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及运行方案_第2页
医疗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及运行方案_第3页
医疗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及运行方案_第4页
医疗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及运行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疗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及运行方案 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8735310 1、 总体设计方案 PAGEREF _Toc38735310 h 4 HYPERLINK l _Toc38735311 1.1 总体设计原则 PAGEREF _Toc38735311 h 4 HYPERLINK l _Toc38735312 1.1.1 建设原则 PAGEREF _Toc38735312 h 4 HYPERLINK l _Toc38735313 1.1.2 建设策略 PAGEREF _Toc38735313 h 5 HYPERLINK l _Toc38735

2、314 1.2 建设目标与内容 PAGEREF _Toc38735314 h 5 HYPERLINK l _Toc38735315 1.2.1 建设目标 PAGEREF _Toc38735315 h 5 HYPERLINK l _Toc38735316 1.2.2 建设内容 PAGEREF _Toc38735316 h 8 HYPERLINK l _Toc38735317 2、 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 PAGEREF _Toc38735317 h 10 HYPERLINK l _Toc38735318 2.1 领导和管理机构 PAGEREF _Toc38735318 h 10 HYPERLINK

3、l _Toc38735319 2.2 项目实施机构 PAGEREF _Toc38735319 h 10 HYPERLINK l _Toc38735320 2.2.1 标准规范组 PAGEREF _Toc38735320 h 10 HYPERLINK l _Toc38735321 2.2.2 业务组 PAGEREF _Toc38735321 h 11 HYPERLINK l _Toc38735322 2.2.3 科技组 PAGEREF _Toc38735322 h 11 HYPERLINK l _Toc38735323 2.2.4 财务组 PAGEREF _Toc38735323 h 11 HY

4、PERLINK l _Toc38735324 2.2.5 综合组 PAGEREF _Toc38735324 h 11 HYPERLINK l _Toc38735325 2.2.6 审计组 PAGEREF _Toc38735325 h 11 HYPERLINK l _Toc38735326 2.2.7 招标采购组 PAGEREF _Toc38735326 h 11 HYPERLINK l _Toc38735327 2.2.8 专家咨询组 PAGEREF _Toc38735327 h 12 HYPERLINK l _Toc38735328 2.3 运行维护机构 PAGEREF _Toc387353

5、28 h 12 HYPERLINK l _Toc38735329 2.3.1 科技组人员组成 PAGEREF _Toc38735329 h 12 HYPERLINK l _Toc38735330 2.3.2 项目建设维护团队人员配置 PAGEREF _Toc38735330 h 12 HYPERLINK l _Toc38735331 2.4 标准的项目招标方案 PAGEREF _Toc38735331 h 13 HYPERLINK l _Toc38735332 2.4.1 招标范围 PAGEREF _Toc38735332 h 13 HYPERLINK l _Toc38735333 2.4.2

6、 招标组织形式与招标方式 PAGEREF _Toc38735333 h 13 HYPERLINK l _Toc38735334 2.5 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管理方案 PAGEREF _Toc38735334 h 14 HYPERLINK l _Toc38735335 2.5.1 进度管理方案 PAGEREF _Toc38735335 h 14 HYPERLINK l _Toc38735336 2.5.2 质量管理方案 PAGEREF _Toc38735336 h 15 HYPERLINK l _Toc38735337 2.5.3 资金管理方案 PAGEREF _Toc38735337 h 15

7、 HYPERLINK l _Toc38735338 2.6 相关管理制度 PAGEREF _Toc38735338 h 16 HYPERLINK l _Toc38735339 3、 人员配置与培训 PAGEREF _Toc38735339 h 20 HYPERLINK l _Toc38735340 3.1 人员配置计划 PAGEREF _Toc38735340 h 20 HYPERLINK l _Toc38735341 3.2 人员培训方案 PAGEREF _Toc38735341 h 20 HYPERLINK l _Toc38735342 3.2.1 培训级别和培训方式 PAGEREF _T

8、oc38735342 h 20 HYPERLINK l _Toc38735343 3.2.2 培训对象和目的 PAGEREF _Toc38735343 h 21 HYPERLINK l _Toc38735344 3.2.3 培训内容 PAGEREF _Toc38735344 h 21 HYPERLINK l _Toc38735345 4、 项目实施进度 PAGEREF _Toc38735345 h 23 HYPERLINK l _Toc38735346 4.1.1 项目建设期 PAGEREF _Toc38735346 h 23 HYPERLINK l _Toc38735347 4.1.2 实施

9、进度计划 PAGEREF _Toc38735347 h 23 HYPERLINK l _Toc38735348 5、 风险及效益分析 PAGEREF _Toc38735348 h 27 HYPERLINK l _Toc38735349 5.1 风险分析及对策 PAGEREF _Toc38735349 h 27 HYPERLINK l _Toc38735350 5.1.1 风险识别和分析 PAGEREF _Toc38735350 h 27 HYPERLINK l _Toc38735351 5.1.2 风险对策和管理 PAGEREF _Toc38735351 h 28 HYPERLINK l _T

10、oc38735352 5.2 效益分析 PAGEREF _Toc38735352 h 33 HYPERLINK l _Toc38735353 5.2.1 经济效益分析 PAGEREF _Toc38735353 h 33 HYPERLINK l _Toc38735354 5.2.2 社会效益分析 PAGEREF _Toc38735354 h 34 HYPERLINK l _Toc38735355 5.2.3 项目评价指标分析 PAGEREF _Toc38735355 h 36国总体设计方案总体设计原则建设原则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应明确目标,找准方向,把握重点,规范有序开展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

11、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建设原则:(一)统筹规划,分步推进为避免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等现象,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需进行“自上而下”的顶层规划设计,进行合理有序布局;通过“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标准”的统筹指导建设,集约管理,节约投资。同时,遵循“自下而上”的项目操作原则,立足现行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打好基础,确立方向,稳步推进,均衡发展,实现项目落地,并为下一步制度完善、管理提升留有空间。(二)需求导向、务求实效以医保各部门间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作为原始需求驱动,进行医保基础平台的规划建设。再以此为基础,逐步拓展数据资源与数据资源服务能力,进一步进行医保大数据分析挖掘等高级应用,完善与丰富

12、贴近实战的大数据应用服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并尽快体现出阶段性效果。(三)统一协同,资源共享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就必须有一套统一的标准规范作为基础支撑。标准与规范应向上符合国家的标准与规范,向下规范医保行业业务范围内大数据建设与应用。遵循统一的标准,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权限的不同,共享信息资源。同时,各级医保管理部门共同参与,既能保障数据同步,也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实现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四)整合共享,协作高效突破区域、部门之间的界限和体制性障碍,充分整合基础设施资源和智能终端获取的信息资源,通过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化协同共享,增强医疗保障的效率和决策能力,同时

13、有效满足公众信息需求,提升医保资源的利用效率。(五)统一标准,开放接口通过明确和开放医疗信息平台的接口与标准,为后期其他相关行业的数据接入提供标准接口,最大限度地实现医保与政府、职能部门、医院、企业、百姓的信息对接。建设策略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应结合各级医疗保障部门职能划分、业务重构,发挥中央统筹管理效能,并为地方立足实践拓展服务功能留有空间;最终以“弱干预经办、强共享协同”的策略,实现“搭平台、强标准、重应用、严考核”的效果。主要坚持以下建设策略:(1)坚持集约化建设。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构建“大平台、大系统、大服务”的要求,在国家医疗保障局职责框架内,以打破信息系统碎片化,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14、资源整合、能力聚合、服务开放为出发点,如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医保业务基础系统、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系统、跨省异地就医管理系统、宏观决策大数据应用系统、基金运行及审计监管系统、医疗保障智能监管系统、信用评价管理系统等,由国家医疗保障局统一建设。软件开发由国家局统一组织,并为地方立足实际拓展功能留有空间,硬件购置则由国家局和地方局分级安排。(2)坚持标准化建设。在国家医疗保障局职责框架内,建设基础性、基准性、全国性业务系统,支撑国家医保业务标准化制定与有效执行。如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医保业务基础系统、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等。建设目标与内容建设目标国家医疗保障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15、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面向医疗保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推进全国医疗保障标准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本项目重点加强顶层设计、统一业务标准、打造基础平台、做好数据汇集、强化协同共享,依托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及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全国统一的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不断提高国家医保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支撑消解新常态下我国医疗保障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国家医疗保障局构建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医疗保障精准扶贫,积极推进医保与医疗、医药“三医联动”,助力提高医改整体效能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信息化支撑。针对医疗保障全民覆盖、需求刚性、主体多

16、元、业务复杂、发展不均衡及在线化服务要求高、专业化治理难度大等特点,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将致力于消除医疗保障信息化领域数据鸿沟、信息孤岛、技术壁垒、应用烟囱、部门藩篱等信息系统碎片化问题,注重顶层设计、标准引领、数据汇聚、资源整合、服务融合、平台建设及能力输出。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成后将全面提高医疗保障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有效支撑国家医疗保障局与地方医保部门规范、高效、科学履职,使信息化能在待遇保障、医药服务管理、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基金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建成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逐步构建起

17、全国医保便捷可及“大服务”、规范高效“大经办”、智能精准“大治理”、融合共享“大协作”、在线可用“大数据”、安全可靠“大支撑”信息化支撑体系,到2020年,通过本项目建设,拟实现以下具体目标:(1)建设国家医保基础信息库和基础信息管理系统,支撑对全国医疗保障服务对象、医药机构、医保三目及支付标准、重点医疗服务资源等信息实施统一信息管理。全国医疗保障基础信息库覆盖全国95%医疗保障服务对象,覆盖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口。确保全国医疗保障基础信息完整、准确、鲜活、可用,夯实医疗保障信息化全国统建和全域联动基础,支撑推进全国医疗保障跨区域、跨层级、跨业务、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18、。(2)建设国家医保业务基础系统,采用“弱化干预经办、强化共享协同”的策略,采集全国各地医保部门经办管理与经办服务信息,数据采集周期从1月缩短到1周,关键数据采集时限从1月缩短到1天,确保采集信息完整、准确、规范、可用,为规范指导全国各地医保部门的业务工作提供可靠信息化支撑环境,促进全国医保业务标准化、一体化及全域通办。(3)建设国家医保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支付方式管理系统,支撑实现对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的全国统一信息管理,掌握全国32个省级医保部门的支付方式改革工作信息,支持对全国90%以上药品价格信息实施采集、监测及信息发布。(4)建设国家医保信用评价管理系统,建立依托全国医保大数据的

19、医保信用评价与信息披露机制,支撑国家医疗保障局掌握全国90%以上公立医院医保信用信息,支撑国家医疗保障局规范指导全国各地医保部门对90%以上定点医药机构实施信用监管和分级服务。(5)建设国家医保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系统,为国家医疗保障局提供国家级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应用支持,对全国32个省级医保部门的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实施统一信息监测,支撑国家医疗保障局规范指导全国各地医保部门的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工作。(6)建设国家医保公共服务系统,建立面向全国的医保公共服务统一入口,支撑构建面向全国的医保公共服务数据资源池、服务枢纽站、信息发布台。为跨省医保信息查询、资讯发布、证照流转、资格核验

20、、异地就医服务备案等提供应用支持,支撑国家医疗保障局依法政务公开事项(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办事指南等)网上公开率达100%。支撑国家医疗保障局规范指导全国32个省级、近400个市级医保部门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局业务标准开展公共服务体系构建。(7)升级改造跨省异地就医管理系统,支持将更多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纳入跨省异地就医服务定点范围,支撑为外出农民工和外来就业创业人员提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为门诊、门慢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提供可靠的信息化支撑环境,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大幅度提升,全国100%三级以上定点医院接入该平台,确保100%全国医保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结算信息及备案情况网上可查

21、询。(8)建设国家医保智能监管系统,支撑国家医疗保障局依托全国医保大数据开展医保智能监管工作。指导全国32个省级医保部门规范采集定点医疗机构的进销存、病案首页、电子病历及医保结算、费用明细信息,构建智能化医保监控能力体系。支撑建立全国范围内医保稽核管理机制,为国家医疗保障局与全国各地医保部门之间的疑点问题发现、重大问题督办、全域联动监管提供大数据监控支撑环境。支撑建立与国家卫健委的医药机构及从业人员资格甄别机制,掌握全国90%以上执业医师、执业药师信息。(9)建设国家医保基金运行及审计监管系统,为国家医疗保障局提供医保基金监管和审计监管应用支持,对全国90%以上医保基金运行信息实施基金运行及审

22、计监管。支撑国家医疗保障局规范指导全国32个省级医保部门开展标准化基金运行和审计监管工作。(10)建设国家医疗保障局医保运行监测系统、宏观决策大数据应用系统,支持国家医疗保障局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动态化掌握全国医疗保障制度运行情况,包括全国医疗保障目标达成、政策执行、资源配置、基金收支、待遇保障、医药服务管理、医药价格及招标采购、公共服务等方面,初步形成支撑国家医疗保障局宏观决策分析大数据能力体系,包括评价、风控、测算、精算、预测、预警、模拟等方面。支持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全国90%以上地区医保制度运行情况实行动态监测,向全国90%以上省级医保部门输出开展宏观决策分析工作的大数据能力。(1

23、1)建设内部控制系统,支撑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实现面向国家医疗保障局全业务、全岗位、全人员业务风险防控。(12)建设内部统一门户系统,为国家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提供信息系统的统一登录入口、内部工作台和邮件服务,便于国家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便捷、畅达开展日常工作。(13)建立国家医疗保障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社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机制,共享交换国家人口库、国家法人库、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指标、医药服务资源、医保税务征收、扶贫工作、残疾人

24、保障等数据。对应建立面向全国的医保服务对象身份、业务状态、待遇享受资格核查比对机制,支持实现医疗保障全民覆盖、应保尽保,同时有效控制基本医保的重复参保、重复享受待遇问题。(14)建立支持国家级层面的医保与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数据共享、信息聚合、资源调度、业务协同信息支撑环境。支撑国家医疗保障局规范指导全国32个省级医保部门开展“三医联动”信息化支撑环境建设。(15)建设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信息基础设施和业务支撑云平台,基本形成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基础支撑能力,包括计算、网络、存储、备份、安全、标准、运维、灾备及应用支撑。实现医疗保障交互类业务平均响应时间1,查询类业务平均响应时间2,交易接口类单条记

25、录交易接口平均响应时间1,多条记录(100条)交易接口平均响应时间3,为全国医疗保障信息化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资源整合、渠道融合、能力聚合、服务开放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环境。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依托于国家医疗保障局政务目标,通过搭建基础平台及相关应用系统,统一采集全国32个省级医保局的经办业务数据,构建医保信息化的基础。同时,完成相关技术、业务标准规范的建设,满足系统全生命周期内的标准规范要求。本次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建设内容:(1)标准规范建设建设国家医保标准化体系,建设包括应用建设标准、应用支撑平台标准、外部数据交换标准、网络标准、安全标准、项目管理标准、医保业务类标准

26、、定点医药机构及人员标准、医疗保险机构及经办人员标准、电子病历类标准、设施管理规范、运维管理规范共13个标准,为医保业务互连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提供坚实的基础。(2)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建设完整的支撑体系框架,基于通用服务组件提高系统互连互通互操作和信息共享的能力,为本项目进行系统开发、集成、部署、运行提供一体化的技术支撑体系。(3)应用系统建设依托国家医疗保障局政务目标、业务目标及业务需求升级改造1个跨省异地就医管理系统,新建内部统一门户系统、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医保业务基础系统、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系统、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系统、支付方式管理系统、信用评价管理系统、基金运行及审计监管系统、医疗

27、保障智能监管系统、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监测系统、宏观决策大数据应用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共13个应用系统。(4)基础设施建设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以租代建方式建设国家医疗保障局数据中心,通过租用数据中心服务商物理机柜的方式进行软硬件部署,实现业务系统应用级容灾;建设监控中心,作为医保局信息化系统日常统一监控和运维场所。硬件方面新增X86服务器、阵列、虚拟带库、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系统软件方面主要新增数据库、中间件、操作系统等。(5)运维安全体系建设搭建运维管理体系,建设云管理平台、运维监控平台实现对云资源的运营和所有IT资源的运维监控,针对运维组织、运维管理制度以及运维考核指标制定管理体系;基于国

28、家网络安全法和等级保护第三级的网络安全保护要求,夯实网络安全基础防护工作,形成整体的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和运营体系。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领导和管理机构为确保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的顺利实施和正常运行,圆满完成各个阶段的建设任务,实现预期目标,根据本项目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和要求,按照“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项目建设领导机构为国家医疗保障局网信领导小组,下设国家医疗保障局网信办。国家医疗保障局网信办是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与运行的管理协调机构,具体工作由规划财务和法规司牵头负责,局内其他各司参与,其主要职责是:(一)组织拟订医疗保障工作规划。(二)推进医疗保障信息化建设。(三)组织起草法律法规草案、规章和标

29、准,承担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承担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四)负责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和技术设计方案的编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和技术评估等立项的准备工作;(五)履行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工程的立项和开工建设程序;(六)负责项目资金使用预算和报批;(七)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标准规范,强化制度、标准规范的使用和落实;(八)规划和建设局机关信息化基础设施;(九)组织开发建设医疗保障信息基础平台;(十)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完成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和各工程项目及相关资料的建档工作、项目运行维护期间的记录档案工作。项目实施机构本项目的实施机构为通过招标确定的供应

30、商,在国家医疗保障局网信办领导下开展项目实施工作。为了保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的顺利实施和正常运行,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实施机构应下设各项目组,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并由第三方监理来监督完成项目的建设工作。各项目小组具体组成及工作任务如下章节说明。标准规范组标准规范组由规划财务和法规司负责组建。任务是在国家医疗保障局网信办领导下,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业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规范进行组织建设、监督实行。业务组业务组由国家医疗保障局规划财务和法规司牵头,待遇保障司、医药服务管理司、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基金监管司参与组成。任务是在国家医疗保障局网信办领导下,负责制定业务建设目标,并对总体

31、业务需求、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建设原则、项目业务架构、应用系统方案、应用支撑方案等设计工作内容进行评审确认,确保设计方案能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技术指导和控制,保证工程有计划的实施。科技组科技组由国家医疗保障局规划财务和法规司负责组建。任务是在国家医疗保障局网信办领导下,负责制定技术实现目标,包括对总体技术需求、总体技术架构、总体技术方案、网络安全体系、运维体系等设计工作内容,确保设计方案能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技术指导和控制,保证工程有计划的实施。财务组财务组由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牵头、规划财务和法规司参与组成。任务是在国家医疗保障局网信办领导下,负责工程建设资金的落实和管理,根据工程进度进行资金

32、概算安排,根据有关规定和概算审核各项支付。综合组综合组由国家医疗保障局规划财务和法规司牵头,办公室参与组成。任务是在国家医疗保障局网信办领导下,负责工程实施进度和条件要求,准备与建设相关的设施和设备,包括房屋、电源、线路等全部必要的设施和设备,与工程建设同步,准备接手系统建成后的运行维护工作,包括组织人员、技术培训等任务。审计组审计组由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负责组建。任务是在国家医疗保障局网信办领导下,负责对与本项目相关的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会计和其他经济资料的真实,公允性进行独立审查,评价和鉴证。招标采购组招标采购组由国家医疗保障局规划财务和法规司牵头负责,办公室、机关党委参与

33、组成。任务是在国家医疗保障局网信办领导下,根据工程进度进行工程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采购工作,组织招标采购工作。 专家咨询组专家咨询组的任务是在国家医疗保障局网信办领导下,协助业务组、技术组审核各阶段的工作成果,同时提出相关咨询方案,对项目重大变更向国家医疗保障局网信办提供及时建议。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从各省市医保主管部门聘请业务专家,负责项目有关业务方面问题的咨询工作,对业务总体需求和应用系统方案进行指导和建议。同时聘请信息化领域技术专家,负责为本项目提供有关技术方面的咨询,对总体技术架构和项目建设方案进行指导和建议。运行维护机构科技组人员组成国家医疗保障局网信办是国家医疗保障局网信领导小

34、组的办事机构,由国家医疗保障局规划财务和法规司承担具体工作任务,下设若干小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工程由科技组具体实施,负责医疗保障信息化规划、实施方案的组织论证、制定、落实和验收,以及局本级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的建设、应用、维护和培训工作。项目建设维护团队人员配置为有效支撑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国家医疗保障局需建立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管理规范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由科技组进行管理。项目建设维护团队专业技术人员拟配置如下:专业技术人员配置表 表 STYLEREF 2 s 2.3 SEQ 表 * ARABIC s 2 1人员配置人数技术职称分布项目管理人员2高级工程师2人技术管理人员应用系统

35、管理人员2工程师2人网络技术人员2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人安全技术人员2工程师2人计算存储技术人员2工程师2人网络维护人员6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2人省级信息化人员9632个省级,每个省级3个人,其中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1人总计112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75人,助工34人标准的项目招标方案本项目的招标工作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各个环节的活动。本项目将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规,按照国家审批的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内容进行招标活动,并接受政府部门对招标活动的行政监督。为了节约投资,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本项目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要求,本着

36、公开、公平、公正,依法、科学、择优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招标范围对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监理、硬件、软件、机房配套、系统集成等适合以招标方式采购的产品和服务,原则上全部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本项目工程招标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设计、集成、监理;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及软件等主设备的采购、集成与调试等。不属于招标范围的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预备费。招标组织形式与招标方式招标组织形式可采取自行组织采购与委托招标的组织形式。招标方式采取公开招标、委托招标方式。本项目主要采取公开招标和委托招标的组织形式,详细项目招标的组织形式和招标方式情况如下表所示:工程招标方案表 表 STYLER

37、EF 2 s 2.4 SEQ 表 * ARABIC s 2 1 招标事项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其他采购方式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其他服务设计监理培训集成招标代理设备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安全系统监控中心软件定制软件系统软件单项工程机房环境配套其他建设期通信线路建设期机房租赁标准规范制定安全风险测评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管理方案进度管理方案总体进度的安排是从合同签订之日起至系统全网上线试运行、系统验收结束为止。在总体进度的指导下,按需求调研和分析、系统设计和开发、系统联调测试和首次试点上线、大规模全网上线、系统全网试运行和系统验收、现场

38、维护期六个阶段进行综合安排。(1)进度控制的方法项目进度控制的方法主要是规划、控制和协调。规划就是确定项目总进度目标和分阶段进度目标,并编制其进度计划。控制是指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进行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的比较,当出现偏差时,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协调是指协调与项目进度有关的单位、部门和工作组之间的进度关系。(2)进度控制的措施项目工期、进度控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信息管理措施等。(3)项目分阶段管理项目实施按照阶段来划分,可以划分为多个阶段。因此,对项目的管理可以通过明确各个阶段的任务分配及目标管理来实现对项目的管理,从而高效、优质地完成系统的建设。质量管理方案医疗保障

39、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有关规定,委托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相应监理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工程监理。建设单位、承建单位和监理单位都要制定相应的工程质量管理方案,其作用是保证满足承诺的项目质量要求,包括的项目管理过程有:1、质量计划识别与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并确定如何满足这些标准。2、质量保证定期评估项目整体绩效,以确信项目可以满足相关质量标准,是贯穿项目始终的活动。可以分为两种:内部质量保证:提供给项目管理小组和管理执行组织的保证;外部质量保证:提供给其它非密切参与人员的保证。3、质量控制监控特定的项目结果,确定它们是否遵循相关质量标准,并找出

40、消除不满意绩效的途径,是贯穿项目始终的活动。项目结果包括产品结果(可交付使用部分)和管理成果(如成本、进度等)。资金管理方案施工项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整个实施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并将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具体可采用偏差控制的方法找出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偏差,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与变化趋势,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或消除不利的偏差,实现目标成本。项目的实际成本总是围绕着计划成本上下波动,一般不高于预算成本,偶尔也会高于预算成本。当在本次项目的实施

41、中,如果发现实际产生的成本和计划成本不一致时,应该充分利用偏差控制法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具体来说,偏差控制法首先要找出偏差,然后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发现目标偏差;其次,还要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找出影响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后,要纠正偏差,当发现偏差并通过分析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后,应当针对偏差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偏差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波动范围之内。相关管理制度1、系统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审查制度建设单位在收到承建单位提供的工程实施方案报审表、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审核表后,在工程实施前,会同监理单位、承建单位复查项目方案及项目计划,广泛听取意见,避免项目实施中的差错

42、和遗漏。2、开工报审制度当承建单位的准备工作已完成时,向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提出工程开工报审表,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现场落实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开工令。3、变更设计制度如因错漏,或发现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时,由承建单位提出工程变更单,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建单位会商同意后进行变更审查和确认,由三方代表在工程变更上签字。4、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施工质量有监督管理责任。建设单位在检查工作中发现的工程质量缺陷,应责成监理方及时记录,指明质量部位、问题及整改意见,限期纠正复验。对较严重的质量问题或已形成隐患的问题,通知承建单位,同时要求承建单位应按要求及时做出整改,克服缺陷后通知建设单

43、位复验签认。如所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已构成工程严重质量问题,应按合同规定条款办理。5、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有监督管理的权利与责任。(1)建设单位在检查工程中发现一般的质量问题,应随时通知承建单位及时改正,并做好记录,测试不合格限期改正。(2)如承建单位不及时改正,情节较严重的,建设单位可在报请建设单位批准后,指令部分工程、单项工程或全部工程暂停施工。待施工单位改正后,报项目监理部进行复验。(3)分部、分项工程、单项工程或分段全部工程完工后,承建单位经自验合格,可填写工程预验收/终验申请单,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现场查验后,同意通过验收。 (4)要求监理单位每周填写监理周报。(

44、5)建设单位需要承建单位执行的事项,除口头通知外,可使用建设单位通知单,催促施工单位执行。6、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1)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或安装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范或设计要求,或者超出验收标准规定的偏差范围,需做返工处理的统称“工程质量事故”。(2)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承建单位必须用电话或书面形式逐级上报。对重大的质量事故,监理单位应立即上报单位项目组单位。(3)凡对工程质量事故隐瞒不报,或拖延处理,或处理不当,或处理结果未经单位建设单位单位同意的,对事故部分及受事故影响的部分工程应视为不合格,不予验收,待合格后,再补办验收手续。(4)承建单位应及时上报质量问题报告单,并应抄

45、报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各一份;对于一般工程质量事故,由承建单位处理,填写事故报告一份报本监理单位;对大质量事故,由承建单位填写质量问题报告单一式两份,由监理单位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处理;对重大质量事故,由承建单位填写质量问题报告单一式三份,报建设单位私监理单位,由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处理方案,报批准后,施工单位方能进行质量事故处理。待质量事故处理后,经监理方复查,确认无误,方可继续进行安装或开发。7、工程进度监督及报告制度(1)建设单位监督承建单位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计划进度组织实施,项目单位每周以工作周报的形式,向项目组报告各项工程实际进度及计划的对比和形象进度情况。(2)建设单位审查承建单位编

46、制的实施性组织设计,要突出重点,并使各单项、各工序进度密切衔接。8、资金使用监督制度(1)建设单位单位通过要求承建单位对工程实施方案及设计的优化,确保投资控制在预算之内或更省。(2)对重大变更设计或因新技术而增减较大投资的工程,承建单位应及时掌握并报建设单位单位,以便控制投资。9、工程报告制度承建单位应定期向项目管理办公室、监理单位提交正式项目进展报告,并于项目验收时提出本项目的工作总结报告,报建设单位单位项目组。项目进展报告的内容应具体说明施工进度、施工质量、资金使用,以及关于重大安全、质量事故处理有价值的经验等。10、工程竣工验收制度(1)项目验收的依据是批准的设计文件(包括变更设计)(系

47、统集成项目为设计方案、设备采购清单及验收标准),有关规范,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以及合同及协议文件等。(2)承建单位按规定编写和提出验收交接文件是申请验收的必要条件,验收文件不齐全、不正确、不清晰,则不能验收交接。(3)承建单位应在验收前将编号的全部验收文件及技术文档,提供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各一份,审查确认完整后,报项目组,其余分发有关使用单位保管。11、管理日记和会议制度(1)管理日记建设单位要求承建单位应逐日将所从事的业务写入工作日记,特别是涉及设计、承建单位需要返工、改正的事项,应详细做好记录。(2)会议制度项目专家论证会:由项目管理办公室或指定的咨询机构召集,由系统建设项目专家组及专家咨询

48、机构参加,旨在对项目重大事项进行论证。项目论证会不定期召开。监理例会:监理单位应定期召开例会讨论项目进度。会议由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工程承建单位项目负责人、监理方及其他相关人员参加。会议将审查项目进度,沟通问题,协调工作,并根据项目实际进度情况,决定计划的调整和对后续工作的安排。会议应形成正式会议纪要并发给与会人员签收。项目组内部例会:工程承建单位内部定期按计划举行项目内部例会。由承建单位项目经理召集,项目主要负责人员参加。项目组内部例会定期召开。专题讨论会:项目管理办公室、工程承建单位、专家咨询机构均可召集专题讨论会,就某些专门问题进行讨论,取得一致。专题讨论会不定期举行。12、引入ISO

49、9001质量保证体系在工程的建设中引入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体系将从建设单位的领导和管理职责开始,明确建设单位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规定与质量有关的各类人员职责,以及对各个开发环节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程。从建设单位的最高领导到第一线施工、开发人员都要无一例外地严格遵守执行,不仅如此,还要按规定做出相关的记录,随时准备接受审查和评审。引入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在项目建设中全面贯彻ISO9001质量体系,确定工程的总体质量目标和各阶段的质量目标,依据ISO9001质量体系要求制订详细的质量保证计划,由专业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保证系统顺利建设,达到预期目标。13、运

50、行维护管理制度为确保运行维护工作正常、有序、高质地进行,必须针对运行维护的管理流程和内容,制定相应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实现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可分为:网络管理制度、系统和应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存储备份管理制度、故障管理制度、技术支持工具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和质量考核制度等。(1)网络管理制度:包括网络的准入管理制度、网络的配置管理制度、网络的运行/监控管理制度等。(2)系统和应用管理制度:包括对主机、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系统的配置管理制度、运行/监控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等。(3)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网络、主机、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数据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事故应急

51、处理制度。(4)存储备份管理制度:包括备份数据的管理制度和备份设备的管理制度。(5)故障管理制度:包括对故障处理过程的管理制度、故障处理流程的变更管理制度、故障信息利用的管理制度及重大故障的应急管理制度等。(6)技术支持工具管理制度:包括对日常运行维护平台、用户问题受理平台、故障处理和问题跟踪系统、运行维护知识库、决策分析系统等的使用、维护的有关制度。(7)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对运行维护人员能力管理制度、奖惩制度、考核制度等。(8)质量考核制度:制定相关制度,对以上各类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人员配置与培训人员配置计划项目人员培训计划见下表所示:项目人员培训计划表(单位:人次) 表 STYLER

52、EF 2 s 3.1 SEQ 表 * ARABIC s 2 1 序号课程名称培训对象培训人次局本级经办机构(一)技术培训1网络设备管理培训网络管理人员1002主机操作系统培训系统管理人员1003安全管理培训安全管理人员5400(二)应用培训1软件应用管理培训应用管理人员1016002操作人员培训系统操作人员805600(三)标准宣贯培训1总体标准项目管理人员54002应用标准应用管理人员104003应用支撑标准应用管理人员104004基础设施标准应用管理人员104005信息资源标准应用管理人员104006管理标准项目管理人员104007信息安全标准应用管理人员10400人员培训方案培训级别和培

53、训方式本项目应用系统的培训级别可以分成高级培训、操作培训和安全培训三大类。1、高级培训:主要针对系统和网络管理人员展开,培训完成后受训人员能够熟悉系统原理和技术性能、操作维护方法、安装调测、排除故障及软件结构。2、操作培训:主要针对应用系统操作使用人员展开,培训完成后受训人员能熟练使用应用系统操作、基本终端软件故障排除等。3、安全培训:对本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人员及使用人员进行信息系统安全、机房安全、账户及财产安全以及核心数据安全等内容进行系统的培训。本项目应用系统的培训可以分成集中培训、现场培训和专业培训三大类。(1)集中培训可以在系统推广应用前,组织相关人员(如操作使用人员、系统维护管理人员

54、等)进行。(2)现场培训可以在系统应用时,由系统技术支持部门提供现场培训服务。(3)针对部分高级技术人员的培训,可以外派到相应的专业培训机构,接受全面的、专业化培训。培训对象和目的考虑本项目建设规模大、业务应用系统多、应用涉及面广的特点,人员培训应分为三个方面进行:1、对系统建设人员的培训系统建设人员不仅要对相关的技术有深入的研究,还要对项目运行涉及的具体业务有充分的理解。因此,应加强对系统建设人员这两方面的培训,以保证系统建设符合实际业务需要。2、对应用部门各级系统应用人员的培训使之能够了解信息系统的建设思想、主要功能和操作规程,能够熟练应用这一系统辅助开展工作,并能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提出各种

55、改进意见。根据人员对系统的使用特点不同,对应用人员的培训分为两个层次:(1)对领导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使有关主管领导对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能够应用系统进行决策、指挥工作;(2)对其他应用人员的培训,主要使他们在各业务环境下能够很好地利用系统完成相应的专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3、系统运行维护人员的培训运维人员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整体知识培训、业务系统培训、信息系统安全分级保护培训、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培训等。通过培训使项目运维队伍能够充分掌握业务运营技术和维护经验,从技术上和管理上保证信息系统能正常运行。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还应对系统运行维护人员进行设备特性

56、、系统功能、故障诊断、安全技术、规范操作、系统备份、系统恢复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1、技术培训项目中涉及到的软件和设备较多、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要求较高,为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今后日常维护工作的正常进行,相关技术人员需具备较全面的知识。为此,需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全面的培训计划,为项目培养雄厚的技术力量。系统管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1)网络管理:使系统管理员了解掌握网络的硬件及软件的构成;局域网、广域网介绍;TCP/IP协议详解;子网划分;路由器的使用及常用命令;交换机的系统介绍;网络设计及维护。(2)网络安全:了解掌握计算机系统安全策略;安全体系结构与安全模型;访问控制与防

57、火墙;网络与通信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漏洞扫描与入侵检测。(3)系统安全:了解掌握计算机系统安全策略;安全体系结构与安全模型;公钥基础设施;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与防火墙;网络与通信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应用系统安全;漏洞扫描与入侵检测。(4)数据库管理:了解数据库的运行方法及原理,能够实现简单的备份和恢复;能够用SQL语句实现数据库的检索和维护。2、应用培训从管理员角度对各类应用系统进行系统管理和维护监控;从操作人员角度对各类应用系统进行操作培训3、标准宣贯培训对项目管理人员、应用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基础设施标准以及安全标准等培训。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期本项目建设周期为18

58、个月。实施进度计划项目建设周期分为项目前期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项目前期阶段工作任务主要有:1、方案编制及报批立项;2、初步设计编制评审、资金到位3、软硬件采购;项目实施阶段工作任务主要有:1、详细设计;2、制定相关标准规范;3、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4、设备安装调试;5、应用支撑平台建设;6、应用软件的开发部署;7、系统集成部署;8、系统测试;9、系统应用培训;10、项目初步验收和试运行;11、项目竣工验收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 表 STYLEREF 2 s 3.2 SEQ 表 * ARABIC s 2 1序号项目阶段工作任务工期(月)T-4TT+1T+2T+3T+4T+5T+6T+7T+8T+9T

59、+10T+11T+12T+13T+14T+15T+16T+17T+181项目前期阶段可研编制及报批立项T2初步设计编制评审、资金到位43软硬件采购44项目实施阶段详细设计、相关标准规范制定25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46设备安装调试57应用支撑平台建设58应用软件的开发部署79系统集成部署210系统测试211系统应用培训212项目初步验收和试运行213项目竣工验收1家风险及效益分析风险分析及对策风险识别和分析本项目具有规模庞大、建设周期长、业务繁杂、技术要求高、工程管理复杂等特点。基于以上因素,结合长期以来医疗保障行业、政企项目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在本项目建设中必须采取谨慎的风险管理措施,以

60、确保工程在质量、时间和效益上都能达到预定目标。风险管理对明确项目范围,制定有效的进度计划、质量计划和成本估算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工程干系人了解工程的本质,消除各类风险,实现工程的建设目标。本项目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八个方面:(1)组织风险组织风险主要包括由于组织内部成员对目标未达成一致,管理高层对项目不重视,工程参与人员知识与技能欠缺、团队合作精神不足、人员激励机制不当等因素导致建设队伍不稳定,建设资金不足,与其它项目存在资源冲突等。(2)管理风险主要包括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使用不当,计划草率、质量差,进度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等。(3)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包括技术目标过高,技术标准发生变化,复杂、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