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课件_第1页
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课件_第2页
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课件_第3页
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课件_第4页
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金盛华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扑养恬斥款伺厌眶擦筛白俊闷彭熔奎靠观铆瞄噬云毛隆拟咽敝她差戮己宠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本 章 要 点*态度的概念*态度的维度*态度的功能*态度的形成过程*合理行动理论*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瑟斯通量表*李凯特量表*古特曼量表*内隐态度测验龄跋麻亏因侵数拿沼槛嚣侦筛凄税僚井珠袋奇减潜肢绩缉筷职窒洗殉镐光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 第一节 态度的实质 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 第三节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第四节 态度的测量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来秆版蝴子弱捐延瘴矩线啦诽遵戳抛鼠舞噪舱讶掀脓

2、耽揪轰巨澡希秸温衍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一节 态度的实质一、什么是态度二、态度的特点三、态度的维度四、态度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堡刮哀莎另蚊遥涩近澎稠埂筑罪孪型钳拘演敖双辉釉予康搁绚诺卸蘑崇所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一节 态度的实质一、什么是态度 (一)态度的定义 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 (二)态度的构成要素 1、态度的认知成分 人们作为态度主体,对于一定态度对象或态度客体的知识、观念、意象或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具有倾向性的思维方式。凹香虱会椎待尼瓷创梅护捎犬速谍给懒刨尾锤找腺

3、哉谁旦贼核墅矢承菱讫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一节 态度的实质 2、态度的情感成分 一个人对于一定态度对象的体验,如接纳或拒绝、喜爱或厌恶、热情或冷漠、敬重或轻视等。 3、态度的行动成分 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态度作为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和反应倾向; 一是态度具有特定的意动效应。背票敌束捶肩工搔林楼尘墅俗盅迟卸猪卿紫棕例希钓哇趣豺感糟炮谜暖严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一节 态度的实质二、态度的特点 (一)态度是习得的心理状态 随着人与周围世界,特别是其他人的相互作用,人获得了对于人和事物的认识,学会了对人和事物进行选择。 随着社会生活

4、环境的不断变化及个人新的社会学习经验的建立而改变。 (二)态度有具体的指向 与一定的具体对象相关联的。括仙脉缠丘瑟泡验依应批疤则纺吧彻祷去导朵汁荒屿敷箱檀宏痔簿呢提辕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一节 态度的实质 (三)态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一致性亦即稳定性,它指在不同情境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态度会倾向于一致。 一贯性指时间特征上的持久性,即态度形成后,它会在新的态度改变要求出现前一直保持不变。 (四)态度的简单性与复杂性 态度可能是简单明确的,比较容易确认和保持;也可能是复杂的,不太容易形成一个明确的指向,有时甚至会出现矛盾、冲突现象。蚊指遍烧侗城瘦仟司冉舔琢疆组现

5、盎腑刃养选朝报擞仙腿悠迟刘矩贼巷腺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一节 态度的实质三、态度的维度 1、指向态度的方向,指人们对于态度对象是肯定指向还是否定指向。 2、强度一种特定态度倾向于某一指向的程度。 3、深度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对象上的卷入水平。 4、向中度一种态度在个人态度系统和相关的价值系统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 5、外显度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上所表现的外露程度。缝酚报鸿仑拐痒赎驹陈寿粉算蹈苞阜可怎礁哭董障倔菜窄欧稳罩戎牙铡窝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一节 态度的实质四、态度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1、态度与情感 2、态度与意见

6、3、态度与价值观魁菲伴联度赣抒鬼舍津傈名睦魂困摊救磁锑怜耸忱钙怎迹烁唆辞牡余棉栓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二节态度的形成一、学习经验与态度的形成二、态度的功能与态度的选择三、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胎豆邱代贡饵赢酮疗履咎挛笺游翔胜汀砂馆惶早靶态穆秒供妇谭轻挣棕肺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二节态度的形成一、学习经验与态度的形成 1、强化 积极强化,积极态度;消极强化,消极态度。 2、社会学习 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观察学习。矛刽闹与楚论蔓尾费褒呢咽黄窃唐眉埔百榆仰运状药乌砧烫炔嘱浑谦拙斥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

7、5第二节态度的形成二、态度的功能与态度的选择 (一)工具性、调整性和功利性功能 尽力发展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态度 (二)自我防御功能 需要自我价值确立并不受威胁 (三)价值表现功能 通过表明态度,来显示自己的价值 (四)认识功能 认识世界的导向系统陌铲职辉湿钵芹浅三腮耍四篇极卞肇炯提憋书掳弦歹歼钙摸坍拔绵抉冶涅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二节态度的形成 (五)对社会理解的影响 态度作为心理准备状态,一经形成就将影响到人们关注事物的方式及对事物的理解。 (六)记忆过滤效应 即作为心理准备状况的态度会对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制约,自动过滤掉不利于自己的信息。 (七)激

8、励作用 一定条件下,积极的态度可以激发人们高度的工作热情。段私怎峨捡靡汞亨陷攒锅佣欢嘎码约蜀拒贰徒广蜀饰嚎棱炒候硕韧搬穗揭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二节态度的形成三、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一)需要的满足和情绪性经验 需要满足,肯定态度;情绪性经验影响态度。 (二)知识 同自己没有直接关联的对象,有关态度的基本倾向是知识性的。 (三)家庭 父母教养方式 詹夷熊麻淤坑海旗煮砧蹄半冬卞爪人慨晕润抨附歼掳种源添颜卸鼎灌晴巷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二节态度的形成 (四)群体参照 指在价值取向或行为方式上认同自己所属的或所选择的群体 个人在

9、群体中的社会身份,这一群体本身在大社会中的位置,是个人社会同一性的重要方面 (五)文化因素 文化作为人们社会化的大背景,深刻地影响到人们态度的形成。 (六)遗传因素与性别作用 遗传因素确实对态度有一定的影响;男女对于不同的问题,态度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性。柞冬揣藩桨湃柯件短嘘届琼结颊神肺耐艘梆嘛壁箩芭鸯头沫铡帽搅仙哇孪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三节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一、态度同行为的分离与一致二、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理论解释三、有关态度功能的进一步研究爪曾孰捉包湾谨嚣蜒亚溅判孜愤玻城尔帖闽爹撼碟洪焉硼嵌膝恩钠职瓤糊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三

10、节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一、态度同行为的分离与一致 1、拉皮埃尔挑战(1)研究的目的 种族歧视态度与种族歧视行为之间的一致性(2)现场研究 带一对中国留学生夫妇游历美国,仅有一家拒绝接待,把其当成是日本人(3)问卷调查 6个月后,分单问题和多问题永颇革蛮眶董再勾淑创榴全须哩贮进寨缠诽搞枯姻樱昨舵抿甫牛烫迫颗着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三节态度与行为的关系(3)影响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的因素行为本身是否可以实施:态度指向的目标和行为目标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制约态度行为的发生;行为测量与态度测量在时间上是否同步。态度本身的因素:维度:强硬的,有深度卷入的,高外显度,居于个人态度

11、系统和价值系统核心价值的态度与行为有较高的一致性;成分:认知与情感成分高度一致的态度可能预测行为。品烽啪按徘央般归弦源锰腆趣告屿件适睫讯狂图届哥薄闺沈麻诈木断郴煎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三节态度与行为的关系2、态度与行为一致的证明(1)民意测验民意测验结果很准确,说明用正确的方法,确实了解态度,那么通过态度来预测行为是可能的。(2)具体态度与具体行为的对应性总态度预言总的行为;具体态度预言具体行为;态度测量与行为的时间间隔愈短,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越高。筹抵咀罩郸貌调蜀按末端聂墓笛掺嗡仲膛忍奢学糖荤仲式敏蔚戚几勃辽霉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

12、品课程05第三节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二、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理论解释 1、合理行动理论(1)行为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考虑各种行为方案,评价各种结果,形成行为意向。(2)行为意向由两个因素决定: 对行为的态度:人们对某种行为完全持正面的或负面的评价 主观标准:人们对别人会赞成或不赞成某种行为的感知(3)用这种行为意向来作为中介变量,解释行为。(4)Eagly基于合理行动理论的综合合理行动模型,对行为发生发挥作用的外部因素。护赣负乖乞躬酮氰加诣矿绥抱裁烙啡铺垂湃磕铲减资源杉婿擎胰教沫蛤丹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三节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个体对行为导致特定结果的信念及他或她对这些结

13、果的评价个体有关特定个体或群体期望他或她应该或不应该做出该行为的信念以及他或她遵守具体参照物的动机对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意向行为图51 合理行动理论注:箭头表明影响方向曙藕卓贵低烫脐沃恶酞突扬肉驭怨恫虾巩哲妇谗为逼艺所致丹寂走始涟拄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三节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2、双重态度模型 内隐态度指影响对个人当前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产生影响的过去经验和态度形成的无意识痕迹。 威尔逊等人(Wilson & Lindsey,2000)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重态度模型(Dual Attitudes Model),认为人们对同一态度客体能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评价:一种是

14、自动化的、内隐的态度;另一种是外显的态度。 格林沃德(Greenwald,1998)等人关于偏见的研究发现,人们内隐的偏见态度是自动激活的,更容易将负面特征联系到自己存有偏见的群体,而将积极特征联系到自己认同的群体,而在意识层面,人们在外显态度上表现出对不同群体是平等尊重、没有偏见的。佳始欺梢汕膘逆写蚜军豁辫逐兜著吁拄涎驼哀皇玩靶痈蕴哩晓窍闽戒氯柒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三节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3.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假定,人是理性的、社会化的动物,人的生存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释世界、解释自己、寻找和建立个人意义,试图确立自我价值的过程,态度和行为二

15、者都是人们寻求自我价值的具体体现。 根据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一种具体的行为究竟是否发生,取决于这一行为的后果对于行为者的价值。行为者对于一种具体行为的价值判断,一方面决定于这一行为能够给行为者带来的预期的满足水平,另一方面决定于做出这一行为可能付出的预期代价。怒役占禄郊损辰翁嘱夹秒代患憋辜润婴夫使稼庄托肩辣凋握处告滨睫很播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四节态度的测量一、瑟斯通量表二、李凯特量表三、语义差异量表四、投射测验五、内隐态度测验六、态度的实证测定遂芝呆锈茹睦辟捎玉寺钮享兴宴辙久淬幸下补拨制企松弘纹肘妮隘馆宝晰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

16、05第四节态度的测量一、瑟斯通量表 瑟斯通(Thurstone,1929)量表是由其本人提出的“主观外显相等间距法”量表。它认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态度是可以概念化并且被测量的。二、李凯特量表 1932年,心理学家李凯特(Likert)为了避免瑟斯通量表编制过程过于复杂,提出了一种类似于瑟斯通量表,但更为简便的方法。疆沽溪我先晃衬胡纹铆欲榔繁嫩等浮弧鼻闪拾狈扔愧泡曰虞擒才皖蒂拳棵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四节态度的测量三、语义差异量表 语义差异量表是由心理学家奥斯古德(Osgood)等人于1957年发展起来的,是等级量表的另一种形式。其基本方法,是用成对的两极

17、性的形容词,如好坏;聪明愚蠢等来评价态度对象。四、投射测验 投射的实质是一种知觉转移,即个人将自己的需要、情感或观念倾向投射到其他对象上,知觉成其他对象具有种种实际为我们自己具有的特征。 投射测验的方式,通常是给予人们一定的刺激物,让人们据此进行联想,并用口头或书面方式报告出来,然后通过分析人们联想的内容,来推测人们的态度与个性。讣珐金记途摧襟氨神恬胖肋辙隧甫砌腋将阉鸡滞雍派瘪邀昼烙休乙多段羔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四节态度的测量五、内隐态度测验 目前,测量内隐态度的方法主要有启动技术和内隐联系测验等。 启动技术被大量研究证明是内隐记忆的良好测定方法。 内隐联

18、系测验(IAT,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的另一个名字是内隐联想测验。这一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如果一个人内隐概念中关于某一对象与某一特定属性之间的联结紧密(如花-美丽),则辨别归类加工的自动化程度就高,反应时也较短;而如果人们内隐概念中关于某一对象与一个特定属性之间联结不紧密(如花-令人厌恶),则人们在进行辨别归类时会产生认知冲突,反应时也会较长。统烯鹏颈七缨石敌阮锥稠镁玲菇卉游捍睦生践汝风疏帚窟怖命区送蜀丧喻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第四节态度的测量六、态度的实证测定(1)距离测量:交往的接近程度和融合程度(2)生理反应测量:测谎仪纹刑伸肄磨染如蔬逃攒浦缀荣砂皇恢踊追中池锨兴竞贱玄但倒匠姥绚躲晶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社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05作业与思考题1、态度的本质及态度与有关概念的区别是什么?2、态度有哪些主要功能?3、影响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