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一上册《经济常识》前言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课件_第1页
沪教版高一上册《经济常识》前言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课件_第2页
沪教版高一上册《经济常识》前言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课件_第3页
沪教版高一上册《经济常识》前言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课件_第4页
沪教版高一上册《经济常识》前言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前言:我们的经济(jngj)生活共四十五页考点汇总:1、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xiofi)A2、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 B3、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B4、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5、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A6、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 B7、经济增长的统计指标:GDP A8、社会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 B9、发展社会改善生活离不开社会积累 A共四十五页1、经济生活需要有各种( zhn)生活资料 穿-流动(lidng)的风景吃-民以食为天住-安居才能乐业行-现代化的标志用-生活质量的体现共四十五页2、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

2、换、分配(fnpi)和消费1、生产(shngchn)是前提和基础、交换是流通过程、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生产消费交换分配(前提和基础)(最终目的)(中间环节)(流通过程)共四十五页二、经济(jngj)和社会的全面发展1、怎样理解(lji)“以经济建设为中心”(P5-6)1)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2)由我们当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3)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共四十五页2、如何坚持以经济建设(jinsh)为中心?P61)要立足(lz)现实、顺应潮流、开拓新途径2)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3)要依靠科技进步4)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共四十五页科学(kxu)发展观:涵义:以人为

3、本,全面协调(xitio)可持续发展各点所指:P9-10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共四十五页什么(shn me)是经济眼光?(经济头脑) 就是(jish)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经济视角。三、经济知识和“经济眼光”学会看经济背景学习算经济帐懂得经济法规共四十五页第一课 发展经济(jngj)与改善生活第一节 社会财富增长之源共四十五页1、社会的存在(cnzi)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2、社会的发展(fzhn)也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共四十五页3、社会生产(shngchn)包括两方面:生产(shngchn)力和生产(shngchn)关系(

4、1)生产力 含义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zrn)的能力P23包含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如何理解科技也是生产力?P27共四十五页(2)生产关系(shngchngunx) 人与人在经济(jngj)活动过程中即在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发生的联系。P23包含的三要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如何?产品如何分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P23共四十五页知识(zh shi)小结1、社会(shhu)的存在要以社会(shhu)生产为基础2、社会的发展也要以社会生产

5、为基础3、社会生产包括两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共四十五页二、构成社会(shhu)生产的基本要素共四十五页1、劳动(lodng)者的劳动(lodng)A、劳动者的劳动是最基本的最活跃(huyu)的因素B、体力劳动的特点(体力+时间)C、脑力劳动的特点(智力+综合因素)D、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性要素共四十五页2、以土地(td)为代表的自然资源A、含义(hny):P25B、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C、具有不可再生性共四十五页3、资本(zbn)A、是一种(y zhn)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B、资本有三态a

6、、货币形态b、实物形态c、商品形态如何判断一笔货币是否是资本?共四十五页4、经营(jngyng)管理A、如何(rh)理解经营管理?B、经营管理也是现代社会生产的一个基本要素 阅读与思考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才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共四十五页5、科学技术A、科技对经济发展(fzhn)的推动作用P27B、科技是第一(dy)生产力的含义 操作平台你知道还有哪些生产要素吗?共四十五页小结(xioji):社会(shhu)生产的基本要素实体性要素:联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经营管理科学技术各种生产要素只有合理地搭配在一起,才能进行现实和有效的社会生产。劳动者共四十五页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fzhn

7、)的道路新型(xnxng)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共四十五页北京时间9月8日15点,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公布 2009201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在全球133个参评经济体中,中国的排名由去年的第30名上升(shngshng)1位,排名第29位,并且继续领跑“金砖四国”。共四十五页2、我国工业化的现状(xinzhung)工业化(涵义(hn y)P291、我国已进入工业化阶段一、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A、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落后B、工业部门的工业化水平不高C、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低共四十五页3、传统(chuntng)工业化的特征:大量的人力投入、

8、大量的资本投入、大量的资源浪费(lngfi)、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衡量标准)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的涵义P30)共四十五页5、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gun x)密不可分首先,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tgng)物质基础;其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我国高起点加速工业化提供了可能;总之,只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才能真正加快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两者之间的联动和相互促进,是中国最终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共四十五页小结(xioji):新型工业化道路(dol)和国民经济信息化中国的工

9、业化道路任重而道远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共四十五页经济增长(zngzhng)统计指标:GDP共四十五页GDP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shngchn)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P33、34)共四十五页用途(yngt):(P34)GDP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GDP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而人均(rn jn)GDP则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国际上广泛利用GDP来观察和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发

10、达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并进行国与国之间的比较。通过统计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还能反映出一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共四十五页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共同点不同点a.涵义(hn y)相同c.计算方法相同,采用“增加(zngji)价值法”GDP按“国土法” 统计(广泛使用、征税依据)GNP按“国籍法”统计(理论研究)b.作用相同共四十五页不变价格(可比价格(kb-jig)、固定价格):在统计GDP时,必须去除价格变动(bindng)对统计指标所产生的“放大镜”作用。这就需要把某一年份确定为“基年”并将该年价格作为不变价格,然后以此来调整其

11、他年份的GDP水平,用不变价格统计的GDP就是实际GDP。共四十五页GDP的功与过共四十五页绿色GDP = GDP 消耗的自然资源(z rn z yun) 所造成的污染“单位(dnwi)GDP能源消耗”的具体含义:按可比价计算的每万元GDP的能源消耗量,以吨标准煤作为单位。“十一五”时期的主要发展目标有一个重要的数量目标: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这一目标充分体现了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共四十五页橙色GDP = GDP 生产(shngchn)事故死亡率人文GDP“人文GDP”是为了保障人的全面发展而投入(tur)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

12、卫生等方面。 幸福指数共四十五页了解(lioji)GDP:涵义(hn y)用途(总量、人均、比例变化)GDP与GNP的异同不变价格绿色GDP共四十五页第三节 发展(fzhn)生产 改善生活共四十五页一、社会(shhu)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1、了解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和社会主义(shhuzhy)生产的根本目的根本意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的发展。根本目的: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共四十五页2、如何实现社会生产(shngchn)的目的1、使每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shhu)生产目

13、的的轨道(P36-37)2、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P37)3、要通过城乡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P38)共四十五页如何把成千上万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必须依靠一套由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共同组成(z chn)的行为规范体系。内部因素:主要指人们的道德自律能力和守法习惯。(道德经济)外部条件(tiojin):主要指社会经济活动必须有健全的法律和完善的制度。(法制经济)共四十五页3、发展生产(shngchn)和改善生活的关系 两者密切联系。发展生产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wzh)前提,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 落实科

14、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共四十五页二、发展生产(shngchn)改善生活离不开社会积累1、社会积累的涵义:指把新创造(chungzo)的财富中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准备和物质准备的过程。2、社会积累的作用:才会有条件去扩大生产规模;才会有条件去建立更多的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才能有力量去应对重大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只有通过积累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可见,社会积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共四十五页3、积累用一定的价值量表示(biosh)出来时,称积累基金,

15、而它在GDP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称为积累率。积累率高,说明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所占比例大,而用于人民生活消费的部分所占比例相对小。积累率过高会影响人民生活的改善,过低会影响下一年国民经济的发展,故过高或过低对经济发展都不利。积累率的最高限要保证原有人口(rnku)和新增人口(rnku)当前的消费水平不降低,最低限要确保新增劳动人口就业所需的平均资金装备。要把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同时兼顾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的逐步完善。补充共四十五页社会(shhu)积累基金政府的财政(cizhng)渠道企业的利润留成居民一部分消费基金的转化用于扩大生产规模用于国家行政、科教文卫、国防等部门

16、的基本建设用于应对意外事变、自然灾害的物质储备4、社会积累基金的来源:用途共四十五页考点汇总:1、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zlio)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A2、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 B3、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B4、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5、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A6、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 B7、经济增长的统计指标:GDP A8、社会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 B9、发展社会改善生活离不开社会积累 A共四十五页内容摘要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8、社会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 B。1)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2)由我们当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就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