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生活创新加值应用-创业管理教育新模式_第1页
数字生活创新加值应用-创业管理教育新模式_第2页
数字生活创新加值应用-创业管理教育新模式_第3页
数字生活创新加值应用-创业管理教育新模式_第4页
数字生活创新加值应用-创业管理教育新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马行空官方博客: HYPERLINK /tmxk_docin /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数字生活创新加值应用-创业管理教育新模式张玉山中山大学财务管理系教授兼系主任 HYPERLINK mailto:shan.tw shan.tw孙智娴高雄海洋科技大学航运管理系副教授 HYPERLINK mailto:sjshyen.tw sjshyen.tw郑文治屏东商业技术学院会计系副教授 HYPERLINK mailto:wernjyh.tw wernjyh.tw摘 要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子以己身所拥有的专业能力为基础,发掘市场机会并实现经济利

2、益的执行力。为积极落实以创业教育实践知识经济的愿景,中山大学与高雄海洋科技大学进行了一种以跨校、跨系所,整合校际与业界资源的创业管理实验性课程。本课程发展依时程分为:课程准备、基础概念形成、行动学习、创业竞赛准备与经验分享等五大阶段;各阶段均设定里程碑并提供多元的教学模式。学子们藉由创业竞赛的平台实践创业构想,其所展现出的创意与价值,获得业界高度的评价与奖励,也促成业界继续提供奖学金与教学资源以支持此创业教育模式。由评鉴结果显示本课程以目标导向,行动学习的方法成功地建构有效的学习环境:培养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与创意发想等三项能力,获得学子们极高的肯定;而最受欢迎的教学模式则是综合小组成员所学,团

3、队工作酝酿创业提案的构想。本文的目的是希望藉由本课程,发展出一套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为我国培育知识型产业的创业人才。关键词:知识经济、创业教育、教学模式、课程评鉴Implementation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 New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bstractTo utilize ones core competence and nurture the ability to realize value from market opportunities is the essence of entrepreneur

4、ship education. An attempt to implement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deal is carried out in an experimental class on new venture creation by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and National Kaohsiung Marine University. In this experiment, students from both universities are encouraged to form teams to con

5、template on their new business ideas. To make their business ideas more realistic, a firm (KRTC) with high future potential is solicited to serve as the “topics” of students proposals. By imitating the actual venture creation process, the experimental class is designed into 5 different stages: prepa

6、ration, business idea formation, business model and financial modeling and, finally, a BP competition with high prize sponsored by KRTC to bring the climax. Owing to the creative ideas generated from the process is valuable to the sponsor, KRTC as well as other firms (Chunghwa Telecom.) are going to

7、 continue their sponsorship in Fall 2005 and Spring 2006. Aside from the continuing support from the sponsors, evaluations from the students are also positive. Among all other characteristics, “the process to construct new business ideas through team interactions” is appreciated by the students. The

8、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a model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other interested faculties. Key words: knowledge-based econom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壹、引言过去台湾仰赖低成本的劳动力,成功地以讲求制式与效率的制造业打造出举世称羡的经济奇迹。但随着自由化、全球化的浪潮与经济发展阶段的蜕变,台湾传统制造业早已失去成本竞

9、争的优势。为了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台湾必须在既有的优势上发展对策以酝酿未来经济成长的动力。继1996年经济合作开发组织(OECD)发表知识经济一文,强调国家的经济成长,与创业活动间存在着89%的相关性之后,创业教育即被各界赋予实践知识经济与发展新型产业的使命,因此备受重视。正如OECD在知识经济报告中所强调者:未来国家的经济优势将取决于国民创造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国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否仍能具有竞争优势,维持经济成长,端赖我们能否成功的发展讲求创新能力与加值服务的知识型产业。幸运的是,台湾近二十年来计算机与通讯产业的蓬勃发展,使我国信息产业具有坚强的基础;而信息科技的普及与发达,使这一代的年轻学

10、子,普遍拥有创造与应用信息及通讯科技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国多元文化的特质与国人旺盛的创业精神,在民主政治与自由经济的环境下,使整个社会展现充沛的活动力。因此,台湾社会无论就产业优势、人才条件与发展环境而言,都非常适合培育数字加值服务的产业。而蓬勃的数字内容与数字服务产业又必须建构于蓬勃的创新与创业环境。因此,创造力的开发与应用变成了下一个阶段产业发展的重要关键。传统观念认为创业家的养成基本上是靠个人累积在某领域多年的实务经验,与不断刻苦奋斗的精神,而非靠学院的教育。但由美国硅谷许多具高学历,拥有应用信息与通讯科技能力的年轻人创造许多高附加价值与高成长之成功事业体的事实,证明现代科技进步提供了无

11、限的可能与市场机会,从而也发展了现代创业家养成的另一种模式。美国更因信息与通讯(ICT)产业的创新与创业成功,使美国成为发展知识经济的典范。过去,国内教育多以考试引导教学的方式进行,学习过程偏重单向的知识传授,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造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但人才是实践知识经济的主体,我们希望运用知识经济达到高成长、高所得、低物价与低失业率的经济荣景,那我们就必须有效的培养出创业人才,以催化台湾产业结构成功转型为知识型产业。这一代的年轻学子,经历第三波信息革命,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压力,他们必须在既有的专业核心能力之外,培养洞烛机先的市场灵敏度与实现市场机会的执行力,即创业的能力,才能在知识经济的时代

12、中脱颖而出,台湾也才能再创经济奇迹。值此之际,我们认为现阶段创业教育努力的方向,应是培养学子们在既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所知所学,实践创新构想的能力。中山大学与高雄海洋科技大学于九十三学年度第二学期,共同开设新事业开发与财务规划与交通事业创新管理课程,并与高雄捷运公司合作,以高雄捷运通车后可以带来的商机做为学子们具体的创业范围。本课程以整合专业,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打破校际与系所的藩篱,鼓励学生以跨校、跨系所的方式组成创业团队。由于团队成员系由跨校、跨系所组成,学生们及业师之间必须利用网络大学的教学平台进行沟通讨论以克服时间与地域之限制。本课程于学期进行中,安排业师群讲授创业所需的相关知识。并藉

13、由设立数个里程碑,让学子们在时间压力下进行自我建构知识并解决问题。期末举办创业提案竞赛以提供学子们实作的机会,具体落实目标导向,行动学习的理念。我们希望能藉由此实验性课程,发展出一套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为我国培育未来知识型产业的创业人才。 本文有以下两层研究目的:首先就商管学院的教育功能而言:藉由实验课程建构有效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块。其次就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而言:培养生力军为我国的产业转型探索新的方向,并为新产业培育创业尖兵。本文将首先介绍创业者理论与创造力理论,接着根据理论设计教学模块,并以个案说明执行过程,最后以问卷调查结果检验课程之有效性,并据以作出结论与建议。贰、创业者理论与创造力

14、理论创业者(entrepreneur)这个名词可追溯至1755年,最初只是商业投机者之意(Cantillon, 1931, p.51)。十八世纪时,追求最大利润被视为创业者的主要动机。英国工业革命后,创业者则被定义:为顺应快速的产业发展,而提供新需求者。根据Say(1964)的说法,此时的创业者必须整合多项活动,包括筹资、生产、分配等等,而创业者自己就是管理者。随着个别商业体的持续成长,一种专业的中等(middle-level)管理阶级逐渐形成。此时正是Alfred Marshall发展现代个体经济理论的环境背景,这种新阶层劳动力即为Marshall所定义的创业者,意指承担风险,整合资源,执行

15、并管理监督计划细节。至此,创业者的功能包含了藉由别人以管理事务。Marshall认为,企业内可能产生创业者,创业者并非一定是要创出新的事业体。而此点,也正是Schumpeter(1976, p.132)对创业者定义之核心。Schumpeter认为所谓的创业者,应是探索重塑生产模式的新发明;也会以前所未有的技术,生产新产品或尝试以新方法生产旧产品;或为原料找到新的来源或为产品找到新的市场;或重组一种产业等等。Schumpeter将其所定义之创业者引介入现代个体经济学的厂商理论,并未获得主流经济学界的认同。其原因为经济学界认为创业者所面对的是不确定性、不完全信息与未知,而必须在充满无知、失衡、凭直

16、觉的隐约模糊世界中经营事业体。由于创业者的议题与现代个体经济理论的环境因素息息相关,若以现代厂商理论研究创业者议题,随即产生矛盾。经济学界至今对创业者的供给理论尚未有一致的看法,即创业者函数完全在正统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外(Barreto, 1989, p.137)。以经济学的观点而言,我们强调创业者的供给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创业者清楚知道要做什么,即使他们从未读过或听闻过Marshall或Schumpeter的理论。经济学界试图以经济变量从供给面进行创业者的研究,其最大的缺陷是忽略了创业的主体是人,人的行为主要反应动机(motivation),而要研究人之所以会有创业的行为,应从了解创业动机着

17、手。 McClelland致力于研究产生创业者人格特质的心理因素,他认为创业者会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need for achievement)人格特质,虽然货币报酬可能是创业者衡量成就的指标,但创业精神取决于个人的成就动机更胜于对金钱的欲望(McClelland, 1961, pp.233-7)。McClelland进一步指出:个人是否发展高成就动机深深地受到孩提时的教养模式所影响,而有利于培养创业精神的教养模式包含:设立合理的杰出标准,培养自信,自主权高,温馨的环境,父权支配程度低等等。正因为创业者可以为社会提供经济活力(Casson, 1990, p.xxv),而心理因素对未来创业家的养成

18、又极为重要,Leibenstein(1987)便呼吁经济学家应倡导成为创业者的成就动机,因为经济发展需要数量足够的创业者。自1970年代开始,先进国家即致力于创业教育,希望有效培养创业人才,为经济发展注入活水源头。Sexton and Vesper(1982)研究指称:创业能力是可以被教授的;Shepherd, et. al., (2000)与刘文龙(2001)认为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创业者或创业团队在管理面所遭遇的死亡风险,因此有经验的创业者或受过良好创业教育的准创业者所进行的新创事业有较高的存活率。过去美国的商学教育将重点放在管理人才的训练,而这种管理训练是针对美国企业中少部份的大企业之需求而

19、做的。然而,近二十年来由美国财星杂志(Fortune)所统计的前五百大企业的工作机会一直在减少,相对的非前五百大的企业则一直创造出工作机会。就业机会的相对消长,显示以中小型企业(SMC)为主的新经济时代即将来临,因应时代环境的需求,创业教育也就成为商管学院未来的教育重点。我们认为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子以己身所拥有的专业能力为基础,发掘市场机会并实现经济利益。换言之,现阶段创业教育努力的方向,应是培养学子们在既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所知所学,实践创新构想的能力。因此,创业教育的核心功能即在于诱发学子产生创意。Csikszentmihalyia(1996)以系统与演化的观点来研究创造力,他认为创

20、造力的发展是由领域(domain)、学门(field)、个体(individual)三个系统相互交织而成,强调变异(variation)与选择(selection)的演化机制。Csikszentmihalyib(1996)也提出使创造力流畅的条件要素,包括:目标清楚、立即回馈、平衡技能与挑战、行动与知觉的统整、心无旁骛及忘却自我等等。陈龙安(1997)提出创造力开发的十大原则,如:支持性的环境、以知识为基础、扩散聚敛思考、创意师生团队及多元创意方式等等。综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创业教育应塑造民主开放的环境,鼓励集思广益的分工合作,使用多元的教学模式,设立具体的学习目标与回馈机制以提供培养创造

21、力的沃土。创业教育的另一项辅助性功能,则是减少创业者对创业的未知以增加创业成功的机会。因此必须提供学子对创业团队、新事业发展、资金募集等问题的理论基础与思考机会。针对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实践知识经济的使命;我们认为创业教育应培养学子以下的能力:洞悉商业机会、发掘潜在消费者、了解市场需求、创意发想、规划与执行商务的能力。来源www.3 中国最庞大的数据库参、教学模式的建置与执行台湾产制信息与通讯产品的技术能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因制造业已进入微利的时代,生产计算机或通讯产品所能创造的获利空间日益缩减。因此,产业界普遍希望能以既有的能力为基础,扩展其技术能力的应用层面,藉由开发新的市场,

22、培养新的客层,以增加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因应时代、环境与产业的变迁,商管教育也亟思发展能够真实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中山大学与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共同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一方面引入业界资源协助学生完成创业教育训练,而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创新构想,也是业界寻找新市场、开发新客源,最好的提案来源。本实验性课程希望能藉由产、学合作,各取所长,整合资源发展一套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业界对本课程的期望,是为其技术能力开发新的市场机会;而创业教育所著力者,正是激发学子们的创造力并引导学子们将创意落实为创业计划书。因此,基于创意的激发与产生之共通背景与环境因素,并根据创造力白皮书所指出的推动创造力基本原则

23、;本课程以目标导向、行动学习为理念,以创业竞赛为目标,并藉由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传授学生创意的启发与落实等相关知识。作者将创业教育模式的执行面分为五大阶段(如表一),以形塑标准化流程的教学模式。并运用里程碑(milestones)的概念,做为各历程间教师群与学子们的压力,以避免在无考核的情况下,学习成果偏离课程目标。 一、课程准备阶段(94/12月)作者利用高雄捷运将于民国96年全线通车的事实基础,设定教学目标为:激发学子对于未来捷运生活的各式创意,并以捷运启动 创意生活新事业开发提案竞赛作为学生实践发想的舞台。透过中山大学与高雄海洋科技大学联合宣传,两校共有来自资管、财管、企管、电讯、教育、航运

24、技术与传播管理等七个系所,50位学子选修本课程,此次所招募的学子们,其技术专长非常适合发展数字加值服务产业。由于本课程系以跨校,跨系所联合开课,除了在中山网络大学建置本课程之专属教学平台之外,教学资源还有以授课教师四名,外部师资九名及两名助教所组成的教师团队。表一 创业管理教育教学模式五大阶段阶段 执行内容课程准备设定竞赛类型选定合作对象建置教学平台宣传招募学生里程碑:合适的创业竞赛?学生招募质量?基础概念形成指导使用教学平台自我介绍与进行分组前辈经验传承提供基础课程里程碑:学生已能利用网络大学?分组顺利?行动学习创意的发想与收敛业师指导提供相关课程期中报告里程碑:期中报告的表现竞赛准备提供财

25、管、行销课程提供补充性课程修正期中报告撰写商业计划书里程碑:完成商业计划书经验分享创业竞赛经验分享课程评鉴检讨与回馈里程碑:竞赛表现与评鉴结果二、基础概念形成阶段(02/2303/19)学生完成网大注册与自我介绍,并被要求以跨校与跨系所的方式组成团队与利用网大专属平台,进行提案讨论与缴交简报及下载教材。在课程安排方面,此阶段由捷运公司所支持的业界讲师向学子们介绍高雄捷运、高雄捷运通讯事业部及高雄捷运物业开发事业部。此时,学子们会积极的去认知了解创业范围。另外,由曾荣获奖项的创业团队现身说法进行个案分享,让学弟妹们兴起效法的心情。待学子们均已顺利完成分组后,此时课堂内会沵漫一股大家摩拳擦掌,跃跃

26、欲试的气氛。三、行动学习阶段(03/2304/20)继续增强学子们对数字加值服务产业现况的了解,安排课程如下:行动通讯与数字加值应用、IC卡广告及贩卖店规划、BOT的介绍与个案分享、创业计划书与商务模型。此时学子们处于做中学阶段,学子们必须从漫天发想中聚焦收敛构想并将之具体落实创业构想。不论是上网讨论或与业师互动都达到高峰期,因在期中报告的压力下,本阶段学子们会不断地重复出现焦虑与亢奋的心情。本课程要求各创业团队必须于4/19日上传书面数据至网大的作业区,并于4/20进行简报。安排学者专家就各组提案内容检视其创新性与可执行性。经过期中报告,学子们大多承担相当大的挫败感,课堂内会有一股低气压。但

27、也让学子们深刻认知创业的艰辛与挑战,想象与实际的差异,由此更加精炼其创业计划。四、创业竞赛准备阶段(04/2705/18)经过期中报告,学子们多已精疲力尽。本阶段一方面让学子们调养生息,整理思绪;一方面继续课程讲授:如何募集创业资金、创意行销活动规划、电子商务与数字社群经营、媒体公关行销、成功的简报制作技巧。待学子们吸收学者专家的建议后,会燃起强烈的成就动机,届时团队会进入另一个废寝忘食的阶段,心无旁骛地撰写商业计划书。五、经验分享阶段(05/28全天)学子们期末创业竞赛的表现,普遍出现令人惊艳的显著进步。最后由运用3G通讯经营交友社群的创业团队,获得评审青睐勇夺冠军。藉由创业竞赛,学子们所展

28、现出的创意与价值,获得业界高度的评价与奖励,也促成业界表达愿意继续提供奖学金与教学资源以支持此创业教育模式。我们藉由问卷调查,请学子们就其学习经验评鉴本课程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性与多元教学模式的偏好性,以做为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检讨与改进的依据。综观本课程之进行,全程极为顺利,由修课学生的上网次数、张贴篇数与上网时数及讨论次数等等资料可看出参与的学子们均展现了极大的热情与投入。同时,此种跨校参与的形式与网络大学数字教学平台的应用,对于未来扩展此一模式的作法,也产生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知识。肆、课程评鉴结果在本课程进行期末竞赛当天,我们请修课学生匿名填写问卷(如附件)以检验是否有效达到课程目标,总计回收

29、40份问卷。由图1显示,本课程对于培养己身下述三项能力最为有效:形成工作团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自我建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意发想的能力。有高达90%以上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对上述三项能力的培养非常有效或有效。有高达85%以上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对于己身培养规划商务计划的能力与了解市场需求的能力,非常有效或有效。有75%左右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培养己身洞悉商业机会的能力,执行商务运作的能力,利用因特网解决时空环境限制,并与他校同学沟通讨论的能力,与发掘潜在消费者的能力等四项能力,非常有效或有效。有65%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对其培养寻找业界社会资源,完成计划的能力非常有效或有效。有效性最低者为评估环境、制

30、度与政治议题的能力,仅55%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对于培养此项能力非常有效或有效。本课程就提高学生执行能力与培养市场灵敏度的教学目摽而言,获致良好的成效。尤其是培养学生形成工作团队,与人合作的能力,更获得97%学生的肯定。我们也藉由问卷请修课学生对于本课程多元化的授课模式,评估其喜好程度以做为我们建构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之重要信息。由图2显示,学生基本上都非常喜欢多元化的授课模式,最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为综合小组成员所学,团队工作酝酿创业提案的构想,有六成以上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其次是来源www.3 中国最庞大的数据库参加创业竞赛,设定里程碑增进压力有四成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再来依序为学习期间与业界的互动

31、,多元业师的讲授与指导与网络的教学资源,实时性的在线讨论与回馈。毫不意外地,也有5%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参加创业竞赛,设定里程碑增进压力。由学生喜好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以跨校、跨系所形成创业团队,得到学子们极大的认同。设定里程碑,搭配创业竞赛也有效达到目标导向,行动学习的核心理念。为了解本课程的整体评价,我们请学子们评估本课程相较于其曾修习过的所有课程,本课程之排行榜为何?各有三成以上的学生给予本课程第一名与前五名的评价,证明本课程得到学生相当程度的认同。为了解本课程是否引导学子采取创业行动,我们请修课同学回答经过此课程,您会考虑几年后自行创业?,学子们表示五年后与十年后会计划自行创业者各占四成,

32、不会自行创业者则占一成。有学子在问卷上加列其考虑因素:人脉、历练、资金及心理准备等等因素,成熟时间约为10年。本研究并非探讨创业因素,但由高达九成的修课学子表示在未来有创业的动机而言,本课程的确有效的将创业精神深深烙印在学子心中。整体而言,课程评鉴的结果令人振奋,此种以跨校、跨系所形成团队,搭配创业竞赛的教学模块在此次实验性课程中成功的塑造了既有趣又有效的学习环境。伍、结论与建议知识经济的时代,台湾可在既有的优势下发展成为数字加值服务产业创业型社会,以因应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的需要。由于产制信息与通讯产品已进入微利的时代,业界期望发展数字加值服务产业以承续经济发展的动能。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与

33、就业机会的转型变化,也使商管教育界致力发展能够落实学以致用的教育模式。因此,中山大学与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共同进行一种整合校际与业界资源的实验性创业教育课程。传统的观念认为创业家并非靠学院教育所养成,但由美国硅谷的经验证明现代科技的创新与进歩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与市场机会,从而也发展了现代创业家养成的另一种模式。创业教育的核心功能,是在学子们既有的专业基础上,培养其发掘市场机会与实现经济利益的执行力。虽然经济学界肯定经济发展需要数量足够的创业家,但迄今尚未有一系统性理论说明如何产生创业者。为了探索一套适合我国的创业教育模式,作者应用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对于创造力开发的研究成果,设计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本

34、实验性课程以目标导向,行动学习为核心理念,依课程发展时程分为五大阶段:课程准备、基础概念形成、行动学习、参赛准备与经验分享。本课程首先建构一个虚实合一的学习环境:以网络大学整合校际与业界教学资源,并提供学子们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沟通讨论平台。再藉由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并搭配里程碑与创业竞赛活动引导一个平衡能力与挑战的学习历程。学子们于期末竞赛所展现的创业构想与价值,获得业界高度的评价与奖励,更因学子们令人激赏的学习成果,促成业界表达愿意继续提供奖学金与教学资源以具体行动支持此新型的教育模式。本课程除得到业界的肯定之外,也获得学子们高度的认同。由课程评鉴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课程在培养团队合作、解决问题

35、与创意发想等三项能力的有效性,得到学子们极高的评价;而最受欢迎的教学模式则是:综合小组成员所学,团队工作酝酿创业提案的构想。有高达九成的修课学子表示在未来一十年内会考虑自行创业,而有三成的学子表示本课程是他们心目中评价最高的课程。由学子们对本课程的投入回馈,我们相信藉由体验学习的教学模式,创业精神已深深烙印于学子们的心目中。作者希望藉由此实验性课程,能发展出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为我国培育知识型产业的创业人才,催化台湾产业转型,实现知识经济高成长、低失业的社会荣景。依据此次实验性课程的执行经验,按课程发展程序我们的建议如下: 课程准备阶段由于创业教育是以整合专业,团队分工的方式进行。因此,最好有

36、一个明确的合作企业与创业范围,作为教学的基础,所招募的学生尽量来自不同的训练背景,如此较易形成具创新性的创业构想。基础概念形成阶段最好规范学生分组的原则,譬如同组内至少要有数字已熟悉网大平台操作的成员,同组内至少包含校际几个系所的学生,同组内同系所的学生至多几位等等。规范分组原则的目的在于使小组成员之间利于相互学习。行动学习阶段来自学习的挑战与压力与日俱增,学生情绪时而亢奋时而焦虑,此时教师的态度特别需要积极、热情与信心。尽量实时回馈学子们激增的问题以引导他们热情地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历程。创业竞赛准备阶段一方面教师继续扮演学生的提神剂,一方面视学习需要安排补充性课程。经验分享阶段不论竞赛结果为

37、何,对于参赛团队均给予肯定。竞赛后举办座谈会或以其它形式纪录学子们的学习心得。陆、参考文献A. Marshall,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1962, 8th rd., London, Macmillan.D. A. Shepherd, E. J. Douglas and M. Shanley,“New venture survival: ignorance, exterbal shock, and risk reduction strategies,”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0, Vol. 15, pp. 393-410.

38、D. C. McClelland, The Achieving Society, 1961, Van Nostrand Co., Princeton, NJ.H. Barreto, The Entrepreneur in Economic TheoryDisappearance and Explanation, 1989,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H. Leibenstein,“Entrepreneurship, Enteneneurial Training, and X-Efficiency Theory,” Journal of Economic Be

39、haviour and Roganisation , 1987, Vol. 8 No. 2, pp. 191-205. J. A. Schumpeter,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1976, 5th ed.,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J. B. Say, A Treatise on Political Economy, 1964, New York, NY, Kelley. M. Casson (Ed.),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International Library

40、of Critical Writings in Economics(Series), 1990, Edward Elgar, Aldershot. M, Csikszentmihalyia,“The Creative personality,” Psychology Today, 1996, Vol.29, No. 4, pp.36-40. M, Csikszentmihalyib, Creativity: Flow and the 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 1996, New York: HarperCollins. R. Cantillo

41、n, “The Circulation and Exchange of Goods and Merchandise”, Chapter 13 of Higgs, H. (Ed.), Essai sur la Nature du Commerec en Gnral, 1931, London, Macmillan. R. T. Hamilton and D.A. Harper,“The Entrepreneur in Theory and Practice,”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 1994, Vol. 21, No. 6, pp.3-18. Sexton, and K. H. Vesper, (Eds.)., Encyclopedia of Entrepreneurship, 1982,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28.张玉山,张静琪,行动学习:创管教育新模式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创管学程新尝试,2004年创造力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