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二十四年的回顾与反思_第1页
监理二十四年的回顾与反思_第2页
监理二十四年的回顾与反思_第3页
监理二十四年的回顾与反思_第4页
监理二十四年的回顾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十四年的回顾与反思北京五环建设监理公司 罗玉杰内容摘要:直到1998年建筑法实施,2000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颁布,2004年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施行,以及陆续由建设部及各地方发布规范性法规文件,将由几个工程师组成的施工现场服务机构定义成了建设的主体之一,从而畸变产生了。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督机构以及社会上对法律法规不同角度的解读,促使了畸变的加剧,也派生出诸多的问题。关键词:引进与畸变 定义与定位 法律法规体系 规范 合同 第三方 从业人员素质 企业转型 监理制度来到中国,已经二十四年了,一个人到了二十四岁,正是如朝阳般的年纪,但是这个行业,因为降生时的先天不足,以及所

2、存在的后天环境的恶劣,尚未成年就背上沉重的包袱,刚到二十四岁,似乎已到垂暮之年,到这时,要么化蝶翩翩飞去,要么腐朽化为泥土,继续挣扎着活下去,对自己和别人都是痛苦。本人从设计转到监理行业已经十余年,从当初觉得可以胜任,到现在感到有些茫然;从对这个行业的憧憬,到现在甚至都羞于说自己从事这个行业。翻开行业发展的历程,感触良多。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涉及到对相关方的看法,如有不妥,敬请谅解。一、监理制度的引进与畸变1988年原建设部文件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发布,可以算是我国建设监理制度的起点,引进的目的是“建立起一套能够有效控制投资,严格实施国家建设计划和工程合同的新格局,抑制和避免建设工作的随

3、意性”。制度的引进借鉴了发达国家在投资决策、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方面实行监理的经验,以及在国内涉外项目试点的良好效果。可以说,引进监理制度是我国建设行业的巨大进步。监理考试教材中关于监理的作用有四条: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为;有利于促使承建单位保证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有利于实现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当时一批具有丰富设计和施工经验的老工程师,响应政策,组建工程项目监理机构,参照国际惯例,执行委托监理合同,在工程项目的实施中,确确实实起到了监理的作用,基本达到了业主和社会的期望值。直到1998年建筑法实施,2000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颁布,200

4、4年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施行,以及陆续由建设部及各地方发布规范性法规文件,将由几个工程师组成的施工现场服务机构定义成了建设的主体之一,从而畸变产生了。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督机构以及社会上对法律法规不同角度的解读,促使了畸变的加剧,也派生出诸多的问题。 二、监理的定义与定位没有哪一个行业如监理一样纠结,已经二十四年,仍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目前教材中的概念是“从其主要属性来说,大体上可做如下表述:所谓建设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企业,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承担其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监控的专业化服务”。引进之初还有“高智能的服务”的说法,现在

5、基本不再提了。没有准确的定义,这是监理行业先天的不足,于是后来就变成了“箩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虽然目前一些政府主管部门意识到这个问题,对监理企业表示理解,但法律体系的问题暂时改不了,问题解决不了,他们也一样纠结。没有准确的定义,也就谈不上定位。时下,对监理定位的讨论已经很多,在此不再赘述。三、法律法规体系的缺陷“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这是立法法的规定。权利对应的是义务,权力对应的是责任,这个基本概念应该清楚。监理企业是法人,监理从业者也是公民,给监理加上责任,是与立法精神的抵触。同时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意志,发扬

6、社会主义民主”。监理法人和从业人员,也是人民的一分子,制定与监理相关的法律、条例时,究竟采纳了多少监理人的意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把安全责任强加到监理身上就超出了建筑法对监理规定的范畴。从1988年引入监理制度时,就酝酿着制定监理条例,如今监理行业已经变成“箩筐”了还出的来吗?凭空造出一个“替罪羊” 来,对安全生产负有责任的政府部门可能“高兴”还来不及呢。应当说,建筑法是慎重的和符合立法精神的,规定也比较清楚,如第四十五条:“施工现场安全由建筑施工企业负责。”;第五十八条:“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鉴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对建设单位的行为没有做应有的规定,是建筑法的缺陷,也是安全

7、与质量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之一。建筑法对监理单位与监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比较适当,而后续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显然背离了立法精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出台时就存在问题,并不严重,像电脑程序里的BUG。如:第三十六条,“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其中法规显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规范性文件,有关技术标准不用说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技术标准。这类法规文件,2003年北京市建委出版了一个汇编,对工程建设各方的帮助很大,后来不再出了,都在各部门的网站上,规范性文件的出处很多,也不可能在一个

8、地方查得全或不知隐藏在哪个角落;有关技术标准,更难找,建筑书店不全,网站不全,执行到那个层次的标准也没有说清楚。这样的情况下有那些监理公司能掌握所有的标准?再如:第六十七条(二):“将不合格的建设工程、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按照合格签字的”的界定,如果有符合要求的检验报告、合格证,抽样实物外观合格、复试合格,就应当认定是合格的,没有不签字的理由。如果其中存在少数不合格材料,这是抽样检查本身必然存在的风险,不应该因此而受到处罚。但是,确实存在将不合格材料用在工程上的可能。至于本条中关于处罚金额的规定,其失误人所共知。第三十七条:“工程监理单位应当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驻

9、施工现场。”其中的监理工程师理解为注册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也是这样的规定,成为了挥舞在监理企业头上的大棒,但不好落下去,因为门槛太高,很多富有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的工程师因为对技术经济这一块难以掌握,取得不了注册执业资格,造成了社会上没有足够的注册监理工程师来落实这条规定,所幸政府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是个问题,正在不断地研究出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的问题就比较严重,没有交代清楚,如第十四条:“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

10、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安全事故隐患如何界定?施工现场面积很大,现场监理机构的人员没有发现某些地方的事故隐患是正常还是异常?怎样才算是情况严重呢?怎样算作及时呢?第五十七条:“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监理人员是否有可能是直接责任人员?就算有责任,监理人员也不应比施工企业的安全负责人更大,他们更是主管和直接领导。正因为有这些不清楚,所以带来执法的乱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本身,已经偏离了引入监理的初衷,就算是当前工程建设的需要,但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所有法规中均没有提及施工单位不服从监理指令如何处罚的问题。从监理的工作量上分析,安全就两

11、个字,带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难度的增加何止千万,而关于成本费用条例却是含糊其词。原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于2002年发布,充分发挥了旁站监理的概念,与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比较一下,办法中是“指监理人员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监理中,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的监督活动。”规范中为“在关键部位、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由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的监督活动”。办法规定给监理人员的旁站活动,显然更应该规定给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或质检人员。让一个监理工程师看守几个工人回填土方,是对监理(这个曾被赋予高智能活动的)亵渎。由试行办法开始,旁站概念被滥用,墙体要旁站、屋面要旁站、机械

12、安装、拆除要旁站、高支模要旁站等等不一而足。安全与质量事故的根源是承包单位的利润低下和建设单位急功近利思想派生出的不合理的工期要求。旁站解决不了这个根本问题!工程质量、安全是本,旁站监理只是监理工作的一种形式,是末,本末倒置了。办法试行了十年了,没有任何修正变化,这很不正常。还有一部法规,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六)规定总承包单位“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监督检查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使用情况”,第二十二条(五)规定监理单位“监督检查建筑起重机械的使用情况”,上述规定中未明确规定总承包单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按照拆装方案执行的责任和罚则。监理单位需直接监督检查建筑起重机械的使

13、用情况,而不是监督总承包单位对机械使用的管理情况,令人难以理解。而且起重机械的使用情况是动态的,监理人员做到何种深度才能符合要求,规定中并没有界定。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于2006年实施,第三条规定“未取得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的人员,不得以注册监理工程师的名义从事工程监理及相关业务活动。”监理规范中也是这样定义监理工程师:“取得国家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的监理人员”。这两个条文,使法规和规范变成了空中楼阁,因为脱离了实际。按照上述规定,总监理工程师、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均要求为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注册人员比例在全国应该是最高的,按照北京市住建委主持的课题研究,一线注册监理

14、人员仅为4200多人,合每项工程0.36个注册人员。从侧面看这个问题,一项工程对施工单位的要求,项目经理取得建造师,大工程需要一级,小工程二级就可以,项目技术负责人未规定执业资格,工程师就可以,其他管理人员仅要求有上岗证。相对于工程的实施者的这种低要求,对监理要求的门槛过高了。再从另外一个侧面看,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第十八条“注册监理工程师可以从事工程监理、工程经济与技术咨询、工程招标与采购咨询、工程项目管理服务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业务。”可以从事的工作范围较广,所以监理工程师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要求高,与高智力服务的精神相一致,考试的科目较多,题目难度大。必须取得工程师职称资格三年

15、后方可报考注册监理工程师的高门槛要求就算是合理的,但后来推出的咨询师、造价师、招标师、项目管理师的门槛却相对要低得多,如何理解?法规不止这些,不再一一列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缺少科学合理性的法律,如何努力也做不到守法,执行起来就不可能严肃,就变成人治,而不是法治。不是想指责哪些人或哪些部门,而是希望能够立足法制精神,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辩证法里主张扬弃,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就要发扬、要支持,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不科学合理的,要抛弃,这需要勇气。四、项目相关方及社会对监理的认识与期望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工程建设领域存在过多的弊端,从监理制度引进之时,政府、社会、建设单位、设计、勘察、专家

16、、甚至施工单位都对监理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从监理的基本准则:“守法、诚信、公正、科学”,要求监理单位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维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这里面就包含了各方的期望。正规的施工单位期望监理能公正,利益不再受到随意的侵害,踏踏实实做事,遵纪守法,不需要为获取自身应该得到的利益给某些人额外的好处;也希望监理的科学性,能在工程技术和管理上起到帮助作用。应当说,优秀的监理企业在这方面某种程度上做到了,但现实中,多数监理企业因为工程建设领域的各种乱象,做不到公正与科学,所以施工单位对监理行业有不满情绪。建设单位的的基本期望是诚信,委托了监理,要得到相应水平的服务,这是应该得到的。

17、但建设单位的目的可能不是这样简单,付出了费用,你就要为建设单位做事,服从建设单位的安排,不认同监理的独立自主。建设单位受利益最大化的驱使,往往压低工程造价、压缩合理工期,搬出监理是代表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的唯一管理者的大棒,期望监理能够帮助建设单位达到不合理的目标,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超出监理的能力范围。监理费用也同样被压低,建设单位用打折的价钱期望得到超值的工程实体和服务,显然难以实现,所以建设单位对监理的满意度也不高。设计、勘察单位希望监理能做到帮助他们弥补缺漏,代替他们的一部分工作,经常有设计或勘察的工程师到现场给监理留下作业:“请监理帮我们看一下。”如监理坚持原则,请他们到场及时处理,他

18、们会认为监理没水平。而如果发挥水平,频频指出设计中的问题,又成了不给面子,设计也不满。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应进行专家论证,大多是一次论证后留下专家意见,让监理根据意见审批,将矛盾转移到监理。有些专家意见是施工单位甚至建设单位没有意愿或者没有条件执行的,如果监理坚持要专家给出明确、可行的方案,则专家对监理也不满。举两个案例,在某烟厂工房内有一部分面积上万平米的高支模,专家论证时按照当地的高支模管理办法,要求底层的立杆下设置200X200X10mm的钢板底托,并记入专家意见,结论是原则通过了,监理、施工单位也同意,但实际情况是当地没有租赁底托的,现场制作没个把月完不成几万

19、个底托,监理与施工单位提出了这个困难,专家的回答是:“他们的论证意见要合乎法规”。还有某大学的深基坑,按照北京市相关法规,应结合降水、止水和水循环利用方案,因为建设单位的原因,施工单位回避降水、止水和水循环利用的内容,专家也在论证中回避了。监理提出这个问题,被搪塞,监理只能看着办,因为那个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没有规定专家的责任,而监理是有责任的。政府要求望监理守法,不止于守法,还希望有了监理,就不出现安全事故、质量事故,不出现投诉和纠纷,每个施工现场都能达到安全文明标准要求,施工人员的每个操作都合乎操作规程,每个工序都合乎标准规范,每个工程实体都能达到优良品质,一片太平盛世景象。这是政府的梦

20、想,也是监理人的梦想。梦想与现实有很大差距。社会、与工程有利害关系的小业主、甚至民工对监理都抱有很大的期望:有了监理,不要再有豆腐渣、楼歪歪、楼脆脆等负面的东西,买到的的房子不要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工人到监理办公室希望解决拖欠的工资等等。但现实中这样的负面东西依旧存在并继续发生着,社会、小业主、民工只能一再失望。每个相关方对监理都有不同的解读和期望,这些期望在目前的框架和能力,以及大环境下不可能完全满足。监理行业为工程建设发展需求而生,不应当回避这些期望,应该向人们解释清楚,得到更多的理解,同时也应敢于担当社会义务,挑战腐败和丑恶,至少不同流合污。五、没有合格标准的监理规范监理规范和委托监理合同

21、哪个对监理更有约束力?监督部门认为规范是强制性的,建设单位认为合同更重要,两个角度,拿来主义,哪个对自己有利就用哪个。监理处于被动地位。国家标准GB50319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施行,在一定时期内指导了监理行业的工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0版已经实施了十年,问题也暴露了很多,已经在修订中,但是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改进不够彻底。当初规范的编制,立足于高智商的服务,基本是定性的要求,当时的编写者们,没有意识到没有量化及合格标准的这本规范,执行起来结果会千差万别。也因为只是定性,所以监督机构和建设单位可以要求监理工作做到无限的深度。北京市2006年发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监理规程的编写中,已经意识到这

22、个问题,已经有了一些量化或者工作深度的内容。目前,监理工作被概括为“三控、三管、一协调”,与规范相比增加了安全管理的内容,现在回过头来看,控制和管理两个词的使用是不确切的。所有的监理人都知道:监理任何资源都不掌握,连原来技术上高智商优势形成的一点权威都在现实情况下被剥成了尴尬的裸身,还能“控制”什么?正规的施工单位还好配合,遇到不正规的施工单位,监理就变成秀才遇到兵,反而被控制了。“管理”也不确切,任何一个方面的管理,都能写成厚厚的一部书,它有深度和广度,现实中,监理做不到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所以这两个词都不应该用,而应该就叫“监理”。“协调”的工作内容更宽泛,主要指协调建设参与各方的关系,但目

23、前的框架下,很多矛盾都集中了在了监理这里,自身与各方的矛盾谁去协调呢?在根源没有解决的情况下,要协调好各方关系,谈何容易!目前很多监理公司都在开展项目管理的业务,限定监理工作的深度,有利于给项目管理腾出空间,尤其是在进度的监理上,监理将进度都管好了,建设单位对项目管理的需要就会大大降低了。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中的平行检验,概念是“项目监理机构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检查或检测活动”。似乎很清楚,其实有一笔糊涂账:没有规定哪些要进行平行检验,如果已经进行了见证检验,是否还有必要平行检验?对于一般项目中允许偏差项目,在承包单位自检基础上抽检,完全可以在报

24、验资料中写明抽检结果,没有必要另外填写记录。对于必须在试验室检测的项目,现场没有条件进行平行检验。如一定要检验,费用从哪里出不清楚。有时监督执法机构要求监理出具平行检验记录,几个能拿得全?规范是要执行的,尤其是强制性规范,那首先要保证它的可操作性。有个电视节目叫天下收藏,就应该将“伪”的砸掉,留下真的精粹。六、委托监理合同与第三方因为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是通过合同关系的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建设单位的诉求是采购监理服务,协助其完成对项目的管理,这也符合合同法,独立于建设单位之外的第三方的提法是根本不现实的,也是远离其服务性质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应该理解为监理单位根据自己的组织、计划和方法依照法律法规

25、独立地开展工作。而脱离合同关系独立于建设单位之外,只有政府的监督执法机构可以做到。国家投资工程现在推行跟踪审计,是建设单位的上级单位委托的,对于项目各方来讲,比监理更有第三方的性质,但也是不完全的独立第三方,毕竟也是为建设单位的上级服务的。委托监理合同中关于监理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有权利就应该有义务,规范总则中有一条希望引起重视,第条:“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之间与建设工程合同有关的联系活动应通过监理单位进行”。合同中也会有这个条款,通过监理单位,就应该经过监理单位同意,有时建设单位为了加快进度或其他目的,直接指挥了施工单位,向施工单位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鉴于建设单位的强势地位,施工单位无奈接受,

26、建设单位剥夺了监理单位审批进度计划和监督实施的权利,监理单位的关于进度监理的义务也就不再存在,进而因此造成的后果,也就不应该承担责任。监理合同示范文本,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监理行业的发展,保护了各方的权利,规定了各方的义务,问题一般出现在专用条款中,存在霸王条款,建设单位的霸王条款,施工合同也有这个问题。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办法中要求监理对发包人、承包人的施工合同履行实施监督管理,霸王条款也要监督履行?如果受到处罚不是霸王条款的始作俑者,而是不监督履行霸王条款的一方,岂非乾坤颠倒。监理企业的产品是监理服务,按合同履行了合同约定以及法规规定的义务,就应该是合格的产品,但目前大

27、部分建设单位,要求现场的监理人员与投标一致,如有不同将之作为不支付监理费的条件,劳动法实施后,人员流动自由,人有生老病死,只要更换的人员资质相当,水平相当,提供的服务符合要求,没有道理视作违约。在饭店吃饭要的是菜,因为哪个服务员上菜出了岔子就成了吃饭不付帐的理由,这就是不折不扣的霸王条款。按照规范,只要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就可以更换总监,更换其他监理人员只需要告知建设单位,我们的有些监督机构不是处理类似这种霸王条款,而是如某些建设单位一样,将人员更换视同违约,备案的人员要更换很难难于上青天,我们有一个项目,总监因病去世,半年后也没有将备案变更办成,不是不办,是难办。没有必要深究监理是第几方,基于合

28、同、基于公平、基于法治才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取向。七、监理从业人员以及相关方的素质关于监理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下,是从各种渠道收到的意见和指责。诚然,相对于监理刚刚起步时,那些富有设计和施工经验的监理行业的开拓者们,总体技术水平没有那么高了,但是,这种意见和指责对监理行业不公平!总体素质取决于国民受教育的水平,教育机制没有向这个行业输送这么多高素质的人才,行业培养的人才又流失到其他岗位。北京市住建委的课题研究成果中,关于监理人才的问题分析的够透彻了。回顾这二十几年中,监理行业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社会培养了多少人才,他们通过监理工作掌握了技术、掌握了建设工程管理的知识,走向其他岗位,成为了有相当能力的

29、复合型人才。不应单纯讲监理人员的素质降低了,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监理制度,没有这些监理人在一个个项目上发挥着自己的智慧,这些项目会是怎样的结果。有哪个地方能敢于做一个试点,取消监理制度看看效果。施工单位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吗?有多少个项目,能有足够的持有上岗证的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试验员?上岗证的取得方式符合规定吗?农民扔下锄头来做施工变身为农民工也是人所共知的,经过施工单位甚至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的技术方案漏洞百出的比比皆是,所以结论应该是:施工单位人员的总体素质降低了。建设单位呢?有些企业确实集中了大量的高端人才,但具体到某些项目的某些人,灯红酒绿是他们生活的主要部分,断章取义是获取个人私

30、利的手段,惟命是从使他们成了无良开发商谋取暴利的鹰隼,几乎每一个安全与质量事故背后,都有压价、甲供材、指定分包、催进度这些建设单位惯用的伎俩做推手。监督机构的素质也是问题,有的执法者凭着对法规和技术的一知半解,不了解实际情况,就翻云覆雨。以下是亲身经历:曾做过的一个项目,型钢混凝土结构,不合梁模,压型钢板安装不了,压型钢板不安装,就没有条件验收梁的钢筋,南方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是先支好模板再下钢筋的,这是常识,执法人员到现场后,指责监理没验收就隐蔽,称合模就视同隐蔽,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另一个项目,检查监理资料,发现几份监理通知没有回复,就指责监理工作不规范,要求约谈监理公司法人,并出整改报告

31、,这些执法者根本没搞清楚,回复监理通知是施工单位的责任,应该约谈的是施工单位的负责人,颠倒黑白将执法对象都搞错了。还有一个项目,在安徽,现场存在一些安全的问题,监理发出了要求整改的书面,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后,仍指责监理力度不够,没能体现综合资质的水平,同时对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很客气地说,X总是当地施工企业有影响的人,希望怎样怎样。真是莫名其妙,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屁股坐歪了。更有甚者,与建设方称兄道弟,骂完监理,与施工方花天酒地,这当然是极端的。在一个会上,住建委领导坦诚地讲,执法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让在座的监理人感激涕零。监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本行业纵向比较,可能总体有所降低,但这是政策造成的,监

32、理行业的总体监理水平是大大提高的,否则不可能在人员如此缺乏的情况下,承担得了国家如此大规模的建设工程监理任务。同样,施工水平和政府的监管水平也是大大提高了。不能因为一部分害群之马的行为,否认社会的主流。总体素质的提高,需要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努力。八、监理企业转型与行业发展现在大家都在谈监理企业的转型,转为项目管理,政府也在引导转型,似乎转型成了监理行业的出路。错了,大错特错!做了二十四年,反而不清楚什么是监理了。项目管理从来就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本来就是当初引进监理的初衷,看原建设部88号文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在进行一项新的投资时,需要一批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投资机会分析,制定投资决策;项

33、目确立后又需要专业人员组织招标活动,从事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工作。建设监理业务便应运而生,而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逐渐成为建设程序的组成部分和工程实施惯例”。且因为“注册监理工程师可以从事工程监理、工程经济与技术咨询、工程招标与采购咨询、工程项目管理服务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业务。”监理企业本来就可以开展这些业务,还要转什么型?政府引导监理企业转型也不够理性,不会是想“消灭”目前的监理吧?或许推到重来是一条改革的路。监理人才本来就缺乏,监理企业转型了,还在目前的框架下,优秀的人才肯定会跟着转到其他岗位,再出台一些不成熟的法规,规范,监理行业有陷入下一个怪圈的可能。所以正

34、确的思路不是转型,而是调整不合理的法律法规,使之更科学、合理、更实际,使之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政府监管部门和执法人员不应该背负更多的责任,同样是执法部门,马路上的事故交通警察不用负责任,只要判断当事人责任,协管就更谈不上责任,建设系统为什么不可以是同样的思路,人性化不止是对工人而言的。不可否认,监理行业的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如何改变,有化蝶与腐朽的分别。沉重的责任拿下去,就可以飞了,而且很美丽;还压在肩上,就会腐朽下去。让有限的监理人才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是对人才的集约型使用,不浪费资源,符合社会潮流,符合环保政策。九、协会的工作中国建设监理协会成立于1993年,也将近20年了,其对于建设监理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如对行业人才的培养、组织行业的交流、监理理论研究等卓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