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教学进度表周次教学内容教时完成情况行政查阅第1周发现物体的特征1第 2 周谁轻谁重1第 3 周认识物体的形状1第 4 周给物体分类1第 5 周观察一瓶水1第 6 周它们去哪里了1第 7 周认识一袋空气1第 8 周期中考试第 9 周劳动节放假第10周我们知道的动物1第11周校园里的动物1设计意图:对一整节课进行归纳总结,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3课,学生在第2课的学习中已经通过“称 一称”的方法测量了物体轻重的不同,体会了物体的一个基本特征一一质量。本课是借助“摆 放”这个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物体的
2、另一个基本特征一一形状。本课的研究主题是:“如果 把物体装进盒子里,怎样装得更多? ”主要目的是研究物体的形状是怎样影响其占据空间的。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L哪种物体放的数量最多? 2.换一种平铺的方法,能装得更多吗? 第一个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比拟木块和乒乓球的数量,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平铺的数量不同;第 二个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平铺方式摆放螺母,发现同一物体用不同侧面摆放,会出 现不同的摆放数量。通过两个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物体的形状对其占据空间的影响。由 此,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学生分析】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物体具有
3、一定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轻重 等),而且也学会了用简单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轻重。这节课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另一个重要特 征形状。这节课认识“形状”是从“占据空间”这个角度来理解的,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建 立对质量和体积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由于“占据空间”这个概念对学生比拟抽象,难以理解, 教材用一个“固定大小的盒子”来使这个概念具象化。虽然教材对活动的难度做了一定的控制, 但是本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拟困难。因此,在进行本课的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实 际情况,进行细致的指导,在研讨时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4、。.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科学探究目标.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比拟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科学态度目标.开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 征之一。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器材准备】有一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木块假设干、橡皮假设干、螺母假设干、布袋(内装 一个乒乓球和一块橡皮)、课
5、件、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称一称”的方法比拟了几种物体的轻重。还记得是哪几 种物体吗?(学生回忆: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大橡皮、小橡皮).出示小布袋。不翻开布袋,你能猜猜里面装的是哪两种物体吗?是怎样猜到的?引导学 生用“摸” “看”的方法进行猜测,根据“形状”判断布袋内的物体是乒乓球和橡皮。.出示另外两种物体木块和螺母,让学生说说这两种物体是什么形状。强调形状也是 物体的重要特征。.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物体的形状。(课件展示猜测的方法及四种物体的形状)(板书:认识物体的形状)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导入本课,表达了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将
6、两种形状 明显不同的物体用布袋装起来,让学生用“摸” “看”的方法猜测是什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直接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形状上的不同。.提出问题。这里有四个同样大小的方盒子,要想把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装进里面, 怎样才能装得更多呢?学生交流装盒子的方式,教师规定统一用“平铺一层”的方式进行。(课件演示:“平铺一层”)二、探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演示平铺的方法,记录数据。怎样平铺一层乒乓球呢?请一位学生来演示平铺的方法,并且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课件演示平铺的方法及如何填写表格)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指导学生理解平铺的方法,并学会操作及记录数据。.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将四种物体分
7、别平铺在盒内,并且将数据记录下来。比 一比,哪组最快,哪组装得最多。.分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各小组的数据填写在班级记录表单中。设计意图:用“比一比”的形式开展一个发散式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摆放方法 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想方法怎样才能将四种形状的物体尽 可能多地平铺到盒子中。当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时,数量肯定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 这是学生自己在活动后产生的疑问。这时再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理解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会产 生影响,这样知识对于学生是认知上的需要,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三、研讨:“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观察班级记录单:有什么发现吗?引导
8、学生发现:每个小组乒乓球和木块数量都一样,而螺母和橡皮的数量就不一样了。这 是怎么回事呢?.交流展示“摆放”的方式: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摆放的吧。(1)各小组将摆放的方式展示出来,并标清数量。共同体验:螺母和橡皮以特定的方式摆放,真的能够都摆进盒子吗?师生共同确认上述问 题后,将数据写在对应的摆放方式旁边。(2)乒乓球和木块只有一种摆放方式。螺母、橡皮有多种摆放方式,而且摆放方式不同, 装的数量也不一样。设计意图:将摆放的方式及对应的数据汇总在一起,方便学生观察、比拟。对于螺母的不 同摆放方式,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做一遍,亲身体验一下:物体是立体的,是有很多个面的, 每个面的形状可能是不
9、一样的,以不同的面放进盒子时,它们在盒子中占据空间的方式也发生 了变化,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分析研讨:为什么会这样呢?(1)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状况不同。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都是一样的,所以怎么摆都一样,摆的方式只有一 种,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会有变化,螺母“躺”着摆和“立”着摆是不一样的,用来平铺 的“面”形状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橡皮“躺”“立”“侧”,装的数量都不一 样。设计意图:学生大胆表述他们的想法。因为通过活动,学生已经意识到平铺的面不同,会 影响到摆放的数量,但是这只是学生心里的感受,还需要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并能够 与伙伴提供
10、。经过这样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2)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思考:为什么乒乓球能摆进盒子的数量比大小差不多的木块少这么多?分析:由于形状的 原因,乒乓球没有将盒子铺满,中间有空隙,所以装得少。(如果学生认为是因为“乒乓球”比“木块”大而造成上述结果,教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 与木块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块和乒乓球可以装同样多的沙子,说明乒乓球与木块大小一样,也 可以将两个相同的烧杯装同样多的水,将乒乓球和木块轻轻按入水中后,看两个烧杯中水面的 高度是否一致。)设计意图:对于“乒乓球与木块的分析比拟”放在研讨的第二个层次,是顺应学生认知的 需要。先通过展
11、示、汇总数据,显而易见的是:同样的物体摆的方式不同,数量就不同。于是, 学生很自然就会产生“为什么会这样? ”的疑问。因此,顺应学生的思维,紧接着就分析原因 满足了学生好奇心与认知的需要。而对于“乒乓球与木块”的分析,那么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从视觉上,乒乓球比木块要大一些,故乒乓球比木块数量少,并不是首先引起学生关注的问题。 当学生发现“乒乓球”与“木块”差不多大的时候,排除了 “大小”这个因素,学生将思维再 次定位于“形状”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到:即使大小相同(或差不多)的物体,形状不同,占 据空间的状况也不相同。)四、拓展、延伸以螺母“躺着”平铺一层和“立着”平铺一层为例,引导学生思考:
12、盒子真的被填满了吗? 说说你的看法。【板书设计】认识物体的形状乒乓球。木块。螺母。橡皮。1组,pdaP2组,0pP3组。PPaP4组.0QpP5组.PP*P6组.QQP【相关表单】认识物体的形状将平铺放入盒子的物体数量记录下来。将物体放在盒子中乒乓球木块螺母橡皮摆放数量4.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4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初步了解了 物体有很多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描述为大或小、轻或重、光滑或粗糙、透明或不透明,以及不 同颜色、不同形状等。本课要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开展“分类”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学 习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以及分类的方法,对学
13、生学习科学和培养科学素养具有很 重要的意义。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四个活动:1.聚焦分类话题;2.制订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3.研讨,回顾学习过程:4. 了解分类的意义。通过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更清晰有序地了 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科学地观察、描述之后进行科学的分类,了解分类是科 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明确分类标准的细化是准确分类的要素。 教材中提示选用的教学器材为前三节课观察的物体。在本课中,教师要尽量安排具有相同特征 的物体,便于学生进行分类活动。【学生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课学习,一年级学生逐渐了解了科学课程的特点。学生开始初步接触 科学观察、记录、表
14、达、交流等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出合作学习和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 但是学生各方面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仍处于培养阶段,在行为能力上相对较弱,无意注意大 于有意注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同时,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仍需 进一步培。【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科学探究目标.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科学态度目标.继续开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
15、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器材准备】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塑料块、大螺母和小螺母、大橡皮和 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纸片、不干胶贴纸、记号笔、印有圆圈的白纸、学生活动 手册、假设干个带有两个大圆圈的小组记录单、班级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聚焦.小朋友到超市想买酸奶,你能帮他找到酸奶吗?(播放课件,选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在 超市怎样找到酸奶的)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找酸奶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分类,体会分类对于人们生 活的帮助,分类可以让人们更便捷的生活。.我们也观察了许多
16、物体的特征,你能描述一下吗?这些不同物体的特征有相同的方面 吗?(学生根据前几节的活动手册和班级记录单描述前几节课上观察的物体特征)设计意图:从物体特征入手,聚焦分类标准指向的是物体的特征,并贯穿全课。.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特征作为标准给它们分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板书:给 物体分类)设计意图:聚焦话题,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教师利用任务驱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二、给物体分类.描述物体特征,确定分类标准。(1)教师分发活动器材,学生拿出活动手册。(2)说说自己计划以什么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理解分类是以特征作为标准的,而且标准有很多,为开展分类
17、 活动明确主线和目的。.初次体验分类并为物体编号。(1)引导学生根据制订的分类标准进行首次分类活动(全班统一确定一种相对简单的分类 标准,如:大小),将物体放在小组记录单的圆圈中。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利用直观实物进行初次分类,帮助学生明确分类活动的目的和过程,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2)引导学生发现使用实物摆放的方法不便于同时开展不同标准的分类,并且这种方法的 分类结果无法悬挂展示,不便于交流。(学生思考,商量改进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进行给物体做编号的活动做好铺 垫。(3)指导全班同学按照统一标准为物体进行编号。我们有什么方法进行编号呢?上学期,我们在比拟恐
18、龙大小的时候,有个编号的方法可以 帮助我们。我们也来给这些物体进行编号吧。(学生按照相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编号)设计意图:学生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先对物体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学会分类的基本操 作方法,为后边的活动开展打好基础;再从中发现不方便、无法反复使用以及不便于交流的问 题而找寻改进措施,从而开展编号活动,为后边的活动开展以及交流研讨活动做好铺垫。3.开展小组分类活动。(1)小组总结物体特征。观察前几节的记录单,你们都发现了物体哪些方面的特征?(学生发现有大小、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方面的特征,根据物体大 小进行分类的活动已经做过,不再重复)(2)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
19、小组记录单上。(学生制订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订的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一张 记录单填一种标准)(3)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将分类结果以物体编号的形式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不 同的圆圈里)(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填写小组记录单。(5)学生悬挂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局部。(学生遮挡住分类标准,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记录单)设计意图: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指向分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特征,便于寻 找和生活便利。学生通过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特征作为标准对物体屡次 分类,不但能更好地了解物体的特征,而且对分类的科学探究方
20、法有更深的学习与体会。展示 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是为了给下一环节做铺垫。4.解密活动。(1)全班共同解密各组的分类标准。通过观察小组记录单的分类结果,逆向分析分类标准是哪种特征,并说明理由。(2)相应小组进行展示揭秘,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于分类标准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 会到分类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观察、总结物体的特征,方便我们的生活。三、交流研讨.大家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的?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分类有很多方式,但是不管哪种方式分类的标准,都是物体比拟典型的、 有共性的特征。.根据同一特征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你发现在哪个
21、相同标准的分类中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统 一?*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有些相同分类标准的分类结果要想达成一致,还要有相同的细化标准 界限。以轻重这一特征为标准的分类,不同于大小的比拟。同样的物体有大有小,可以通过比 较得出结论,但是对于轻重这一特征,在制订标准的同时还要细化轻重标准的界限,也就是说 只有将标准制订得更准确,才能进行更准确科学的分类。.根据发现细化小组记录单的分类标准,确定关于轻重的分类界限,再次调整轻重的分类。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活动的交流中已经发现这一问题。本环节是让学生对于相同标准, 分类结果却不同的现象进行研讨交流,进而发现分类的标准除了特征之外还要有
22、细化的标准, 从而掌握科学分类的正确方法。四、完成个人、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学生完成个人活动手册。.各小组共同完善小组记录单。.师生完善班级记录单。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并修改完善记录的过程就是梳理和总结本课知识的过程,从 而完本钱课教学目标。.观察生活中身边的分类。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分类给我们带来帮助呢?是哪些方面的分类?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帮助 的?(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课件演示分别说说是哪些方面的分类,又是如何帮助我们便捷生活 的)设计意图:理解分类的意义不仅是更好地了解特征,还能帮助我们便捷生活。【板书设计】给物体分类特征分类标准细化标准.观察一瓶水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
23、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5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了 解物体具有重量、形状等属性之后学习对水进行观察和描述。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 1.观察比拟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2.观察比拟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3.学习描述、 记录观察比拟结果。通过以上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发现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进 一步学习眼看、鼻闻、手摸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水具有流动性,无固定形状。 教材在活动1选取乳白色洗发液与水比照,是要突出透明度的区别;活动2洗发液、水、木块 被装在不同的容器中是在比照液体和固体形状的不同特点。【学生分析】经过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固体在重量
24、、形状、颜色、材料等方面的不 同。在第4课还学习了根据物体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结 果。学生在进行分类活动的同时对物体的自身属性有了进一步地认识。本课需要学生运用之前 学到的观察比拟的方法继续观察水的主要特征,为后面认识空气特性做必要准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水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明等。.水和洗发液一样,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与木块等物体相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科学探究目标.学习观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拟水与洗发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 相同之处。.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能用语音简单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
25、处。.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他人观点,乐于讲述自己观点。.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教学重难点】重点: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难点: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器材准备】水、乳白色洗发液、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木块、活动手册、观察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教师出示一瓶矿泉水,请同学们说一说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关于水你都知道什么? 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板书:观察一瓶
26、水)(学生观察矿泉水)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对水的认知和激发新的兴趣,了解学生对水的概念掌握情况。二、观察比拟水与洗发液.观察方法的研究出示洗发液的瓶子(撕掉上面的标签),请学生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猜是沐周次教学内容教时完成情况行政查阅第12周观察一种动物1第13周给动物建个“家”1第14周给动物建个“家”1第15周观察鱼1第16周给动物分类1第17周第18周1、第19周第20周第21周浴露、洗手液,适当表扬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告诉学生是洗发液)。怎样比拟观察水和洗发 液?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学习中用了哪些观察方法。学生提议可以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因为洗发液不能食用,在此教师
27、要及时提醒 不能用“尝”的方法,强调任何场合都不能用“尝”的方法)。(学生观察比拟矿泉水与洗发液并回答老实的问题)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观察方法,教师提示考前须知和平安要求,再次对前四课观察活动做 了巩固和开展。.学生观察水和洗发液的不同和相同(1)看一看教师提问:大家一起来观察水和洗发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学生分组观察并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它们颜色的不同,以及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乳白色与无色,透明与不透明,比照观察)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2)闻一闻教师提问:水和洗发液还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气味不同呢?学生提议闻一闻。教师示范闻的标准操作方法,并指出这样做对平安的重要意义。(
28、闻的标准操作方法:翻开瓶盖,左手持瓶身,右手从瓶口上方将空气扇向鼻子,闻到气 味即可盖上瓶盖。)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3)摸一摸教师提示:水和洗发液除了颜色、气味不同,它们用手摸起来一样吗?怎样证明洗发液要 比水光滑?再用拇指摸一摸。教师讲解手摸比照方法:用玻璃棒在洗发液中沾一下,滴到食指上,再用拇指搓捻;用同 样的方法把水滴在另一只手的食指上,搓捻后进行比照。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总结水与洗发液的异同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过程和观察的结果,并总结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并记录在 班级记录单上。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洗发液:乳白色、
29、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动(播放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得到观察比拟的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分步骤完成对水和洗 发液的观察比拟任务,得到观察比拟结果。学生汇报、教师汇总,最后完成班级记录单的填写。 这里观察比拟是为了更准确地发现水和洗发液的自身特点。最后的总结,一是为强调观察结果, 二是为对水和洗发液各自的特征做完整表述。过渡:通过观察比拟发现水和洗发液有相同之处也有着很多不同。如果把它们和木块比拟 又会有什么发现呢?三、观察比拟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和相同.不同教师把洗发液和水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里让学生与木块比照观察。学生交流观察结果:(1)它们放
30、进容器的方式不同,水与洗发液能流动,木块不能流动。(2)水和洗发液的形状随容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固定形状,木块的形状不随容器的变化 发生改变。教师板书学生观察结果。(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三个图片并思考问题).相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拟水、洗发液、木块有没有相同之处。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上面的现象,发现尽管水和洗发液在不同容器里形状不同,但它们 仍然有形状,只是形状不固定。教师板书:它们都有形状。(播放课件,看图思考问题).总结水、洗发液与木块的不同和相同教师请同学根据板书总结它们的不同和相同。学生发表观点:我们发现尽管水、洗发液的形状可以变化,木块形状不变,但它们都有形 状。(播
31、放课件,回顾探究过程,反思探究结果,总结固体、液体的不同)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图在于使学生观察发现液体没有固定形状的特点。因为水与洗发液都 能流动,所以倒入不同形状容器中都能形成不同的形状。课堂上演示将液体倒入容器的过程, 目的就是让学生观察液体从原有形状变成现有形状的现象,而木块只能摆放进容器,形状不发 生改变。这一演示操作会有助于学生理解液体没有固定形状,进一步认识到尽管在形状上不同, 但不管固体还是液体都有形状,如此就指向“形状是物体重要属性”这一概念。四、完成班级观察记录单和活动手册.教师请一位同学到台上执笔,全班同学一起根据观察结果共同完成班级记录单。.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班级记录单,完善
32、自己的活动手册第1课内容。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用图表进行 信息交流。从课堂环节二、三开始教师帮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课堂环节四有同学将自己的观 察结果整理后形成班级记录单,再从班级记录单中抽取相应信息填写自己第1课的活动手册, 使各节课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拓展延伸回家后完成活动手册上“看谁流得快”活动。(播放课件,完成信息的整理和摘录)【板书设计】观察一瓶水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 无固定形状洗发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动无固定形状 木块:有颜色、有气味、不透明、不能流动 有固定形状6.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
33、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6课。在上节课观察一瓶水的基础上, 学生将通过把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进一步研究水的特征。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聚 焦问题;2.探索活动;3.研讨交流。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变化,学生 将进一步了解水的特征一一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那么不能。考虑到“溶解” 一词一年级 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并不为他们建立溶解概念,不给出具体的解释,而只在词汇 表中给出“溶解”这一科学词汇,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即可。【学生分析】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再描述的基础,对水和固态物体的 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
34、并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是 把小石子放入水中那么不会“化二本节课学生将运用一种不同于前面几课的实验方法混合, 把一些物质放入水中,观察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前面研究的物体属性的 认识,学生将从实验中观察并认识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 中。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行为能力上有所提高,但课堂中仍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力较弱;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 需要培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比照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
35、中的变化情况。.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可以用比照的方法观察现象。.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教学重难点】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难点:通过比照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器材准备】为学生准备: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块 状)、小石子、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聚焦问题.问题导入。(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
36、识了水,谁还记得水都有哪些特征?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后续学习物质放入水中是否会发生变化做好了铺 垫。(2)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谁能说一说水有什么用处?(3)水还有一个本领,可以加很多东西进去,比方妈妈做汤时会放一些作料在水中,使汤 更加鲜美。类似的情况你们还见过哪些?在哪里见过?(在这里,学生可能会根据一些生活经 验,提到“溶解”这个词)(4)所有的东西放入水中,都能被溶解吗?(课件展示一些生动的溶解现象)(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引入,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都有科学存在。).聚焦问题。如果我们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会发生变化吗?会发生什么变化?食盐、红 糖或小石子会发生变
37、化吗?设计意图:教师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探查,同时,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 探究主题,即“它们去哪里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二、学习新课,探究发现.描述并记录现象。(1)师:老师为每一组都准备了这三样物品,请你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 的?教师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三种被观察的物质)(2)小组成员分头观察,交流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察物体原始特征,为稍后对放入水中前后的比照观察做好准备。在 观察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地科学态度。同时,在交流过程中,继续指导学生养成 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3)师:要想看到它们放入水中是什么样子的,
38、你们打算怎么做?(4)学生分组研讨,拿出实验方案,教师加以指导。指导要点:使学生明确要用小勺来取物质,放入等量的水中,然后静静地观察这些物质 进入水中的情况,并与物质之前的状况进行比照;提醒学生不能晃动水杯;在物质进入水 中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让物质与水充分混合;搅拌停止后,再次观察、比照物 质的变化情况、混合液的情况以及杯底的情况。同时,教师还要提示学生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可以用文字表达,也可以通 过图画来表示。要特别强调没有变化与有变化同样重要,所有观察结果都要记录下来。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分组商量实验方法。但学生毕 竟年龄小,需要在
39、教师指导下完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为下一步准确地进行操作打下基 础。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需继续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5)学生小组实验观察并做好记录。(6)教师巡视和指导。设计意图:使学生会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质充分混合。通过比照的方法,观察物质放 入水中的变化情况。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按照操作流程在一步步地进行实验,合作是否愉快, 在每一个环节是否做到仔细观察,是否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及时记录等。.研讨交流,达成共识。(1)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引导学生分别描述3种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询问学生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发生 变化,并比照3种物
40、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加以说明,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了,小石 子在水中没有溶解。(播放课件)(2)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 了吗?引导学生在说出自己判断结果的同时,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实 验现象来说明)。盐放入水中后,盐水是咸的,说明盐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红糖放入水中后, 水是有颜色的、甜的,说明糖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课堂上不允许学生品尝,学生归纳的“咸” 和“甜”是基于生活经验)。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将盐、红糖在水中的共同现象与小石子在水中的现象进行比照, 明确“盐和红糖都在水中溶解了,而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从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溶解现象。 同时,
41、鼓励学生对现象进行解释,指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他们研究的欲望,开展他们的为 自己观点寻找证据的能力。在学生交流环节,继续强调落实说和听的习惯养成。不同的学生可 能持有不同的观点,教师要鼓励他们说出观点和理由,不必急于纠正他们的想法。可以鼓励他 们继续学习、研究,寻找能够被人信服的证据。三、课堂小结、扩展延伸.通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谁愿意来谈一谈?.课堂伊始,大家说俩人很多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现在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 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学到的方法试一试,下一堂课跟大家提供。(播放课件)设计意图:教学首尾呼应,扩展延伸,巩固所学。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
42、可以利用这 种变化为生活服务。7.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七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要求学生能运 用前面学到的探究方法对空气进行初步的研究。使学生开展自己在认识物体方面的能力,从而 进一步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研究的兴趣。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2.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 行比拟;3.记录空气的特征,并描述自己所探究的过程。通过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空 气的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科学观察、描述、记录的方法,为今后继续研究物 体打下基础。【学生分析】经过本单元前6课的学习,学生从关注周围的物
43、体开始,逐渐学会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周围 的事物,逐渐形成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形成了对物体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已经学会了对物体 轻重、形状等属性的描述,在本单元卡站了对水这一物质的探究,掌握了通过比拟认识物体特 征的研究方法。本课将试着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研究方法,用科学词汇从不同方面描述另一类 物体“空气”的特征。【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比照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科学态度目标.开展学生对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
44、知事物。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 的特征。难点: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课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 进行研究。【器材准备】学生准备:透明塑料袋、扎塑料袋的皮筋、透明烧杯或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用于单元知识总结)。【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回想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出利用感官或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进行比照观察的方法。.提问:回忆一下,在本单元中我们学过哪些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
45、词汇?(教师出示前面几节课的班级记录单)设计意图:用曾经在本单元中学过的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如颜色、气味、轻重、形 状、是否透明、是否流动等来研究今天的主题空气。二、探索(-)指导学生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教师出示一个空烧杯或一个空玻璃杯,让学生观察).提问:老师的玻璃杯中有什么呀?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再想一想。设计意图:用身边的事物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探查,同时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引导:你们真聪明!杯子里面不是空的,里边盛满了空气。(板书:空气)设计意图: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空气虽然是看不见、总被我们忽略的,但我 们的周围充满空气,我们离不开空气。.教师提问:你认为空气是
46、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认识它吧!(引导 学生说出“空气是看不见的” “摸不着的” “很轻”)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步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问。(1)要想研究空气,你有什么好方法吗?设计意图:首先使学生意识到研究需要有明确的方法(但这个问题比拟笼统,只是为了让 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在学生交流过程中,继续培养 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2)空气在空中我们怎么研究呢?设计意图:将问题缩小,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3)我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它“逮”住呢?设计意图:问题更加具体!通过交流,使学生的思维更有指向
47、性,便于实现学习目标。(4)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塑料袋儿,看一看、想一想,你有好的方法了吗?设计意图:问题指向到一个具体的方法。使学生的研究落实。(5)我们“逮”到了空气,你将怎样用学过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特征?设计意图:研究材料的问题已经解决,下边的问题指向我们研究的目标观察空气的特 征。(二)指导学生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拟;.提问.(1)可以用什么感官来观察空气?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手“摸一摸” “捏一捏”,用眼睛“看颜色”“形状” “是否透明”用鼻子 “闻”等。(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贴:眼睛、鼻子、手,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平安教育)(2)引导:本单元我们曾经研究过什么物体呀?设计意图:用问
48、题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回忆之前研究过的专项一一“水北也暗暗地提示学 生回忆研究水时用的研究方法。(3)大家还记得,水有哪些特征吗?设计意图:问题具有直接指向性,让学生思考“水专题”的研究方法。(4)我们从哪些方面描述了水的特征?(5)我们研究水的时候,是将水与哪些物品进行比拟研究的?(6)现在,你能把空气与水和木块,再进行比拟研究吗?看一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 同点。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发现。设计意图:通过空气与水和木块的比拟研究,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的流动性、没有固定 的形状。教师要用关键词,将补充的方法呈现在班级记录单上。.描述并记录空气的特征.(1)提问:还记得在第一课
49、和第五课的时候,我们使用过的记录单吗?设计意图:记录单的再现,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经历从木块到水,再 到空气的科学观察历程,初步感受科学观察的方法。继续加强培养说和听的习惯。(2)小组内讨论,怎样描述空气的特征。(3)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特征的?学生:“用眼睛观察空气是透明的、无色的、跟水是一样的” “跟水比照,水是流动的, 翻开袋子,空气就跑了,说明空气也是流动的”等。(4)班级集体论证:“空气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我看见这袋空气是透明的,跟水一样”“我闻不到空气的气味”“我摸不着空气”等。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节课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总结。(
50、5)提问:“在本单元中,我们从哪些方面认识了物体”“可以用哪些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设计意图: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类描述。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 地引导学生补充班级记录单。这节课也是本单元的小结课,学生将回顾他们在本单元的研究活 动,总结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和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在本单元,学生主要是通过对物体进行 观察和比拟,学会从不同的方面、多个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描述。三、小结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我们 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去观察其他的物体。设计意图:提醒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方法的整理,持续
51、培养科学学习习惯。【板书设计】空气无色 无味 透明 气体.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是小学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观察一个物体;2.比照观察两个物体。通过这两个活动, 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物体具有颜色、形状、气味、粗糙程度、轻重等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 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后面学习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教材中观察的这些物体 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这一课将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感官和两两比照观察的方法 来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学生分析】学生每天都
52、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 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 等。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比方,怎样比拟 不同物体的轻重、如何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初始阶 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 另外,一年级小学生在行为能力上比拟弱,课堂上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中自我意 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较弱。因此,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还需要进一步 培养。【教学目标】科学知识
53、概念目标.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用两两比照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科学态度目标开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观察和比拟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教材简析】从我们知道的动物这课开始,教材将引领学生走进观察与认识动物世界的大门。上学 期植物单元学习中积累的观察、记录、描述等能力,为动物单元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教材从学生所熟悉的“我
54、们知道的动物”这一话题引入学习活动。通过列举自己知道的、 喜欢的动物,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关于动物的认识说出来,同时通过对多种动物的列举还可以让 学生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 教材中这段话指向对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通过语言、图示的描述,使学生对不同动物的特点 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记录的能力。通过多种动物的比拟,引导学生 描述出动物都有生命、会运动、需要吃食物、能繁殖、会生长、需要空气等共同特征。最后, 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拟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在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 同时,指向“动物是生物,是有生命的”
55、这一单元核心概念。【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有生命的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从他们开始运用感官观察和探知世界的那刻 起,会动、会叫、会呼吸、会生长的动物就是最能引发他们关注的对象。通过电视、书本、家 长讲解、参观动物园等渠道,他们对动物生长、运动、进食、呼吸、繁殖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往往比拟模糊。在科学技能上,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 力有了长足的开展,但在表达的准确性上仍然欠缺。而动物更加复杂多样的外部特征及“会运 动”的特征,使学生在观察和描述时会遇到不少困难。这意味着一年级的学生更难以概括出动 物的共同特征。因此教师对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需要更加细致,以便帮助学生
56、进行观察、描 述活动。【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能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科学探究目标.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拟观察,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培养亲近动物、研究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难点:通过观察、比拟,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教学准备】学生:动物卡片或动物标本、玩具熊、学生活动手册。教师:仓
57、鼠(活体)、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回顾已经认识的动物.同学们,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你都见过哪些动物呢?.(课件出示几种常见动物的图片)这里还有些动物,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吗?二、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1.学生共同观察,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1)(出示一只小仓鼠活体)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知道它原来生活在哪里吗?(2)今天这只仓鼠宝宝来给我们当模特,老师想请同学们看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3)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会跑、会吃东西、有头、有嘴巴、有尾巴、有脚等)(4)同学们真厉害,把仓鼠宝宝的特点都找出来了。(教师出示课件,总结仓鼠的特点)2.学生分组观察,并用语
58、言描述一种动物。(1)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种动物标本。你能像观察仓鼠宝宝那样,观察这些标本吗?找找你们小组的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交流集中在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等方面。让我们来开一个“动物介绍大会”吧!哪个小组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动物?请 小组成员带上你们的动物标本,到前面来介绍一下它吧。(小组介绍,其他同学可以指出其描述不全面的地方并做补充)3.画一画我们观察的动物。每个小组观察的动物各具特色,我们用笔把它画下来吧。怎么画呢?(1)教师示范,边观察标本边画,先画身体中间的局部,这是主要局部,然后再画上脚、 头、翅膀等,最后可以画一画头上的
59、眼睛、嘴。(教师可提示学生观察学生活动手册上画动物的 步骤,学生可以参照学习,同时教师提出画的要求:真实,看到什么画什么,尽量画得像)(2)学生在活动手册上开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抓住主要特点画动物。看看学生有无把凭空想象的成分画上去的情况。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各个局部,仔细观察每个局部的特点。图画上适当加文字(或拼音)标注。(3)交流反响。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活动手册。请同学们先猜一猜,画上是哪种动物?(指向画得像不像)你觉得画得好,好在哪里?(指向有没有突出动物的特征)你觉得画得不好,不好在哪里?你能指出问题在哪里吗?(指向真实记录)让学生简单修正一下自己的画。三、概括动
60、物的共同特征.(出示课件)这张图片里有些是动物,有些不是动物,你能分辨出来吗?.汇报交流。.玩具熊为什么不是动物呢?谁能来给大家解释一下?.教师汇总学生的发言:原来玩具熊是没有生命的,它不会动,不需要吃食物,不会长大, 所以它不是动物。那么动物都有什么特点呢?.刚才我们说的,也就是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你能再来说一说吗?(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形成班级记录单,参考课件内容)四、总结和拓展.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节课学习了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动物,现在老师用橡皮泥制作了刚才观察的仓鼠宝宝的 模型,你能用橡皮泥把你观察的或者喜欢的动物制作出来吗?.请学生参照学生活动手册制作一个动物模型。我们知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时送货合同模板
- 购车 追加合同模板
- 授权融资合同模板
- 演员签约经纪合同模板
- 影视甲乙合同模板
- 集成灶采购合同模板
- 置业顾问首付合同模板
- 院落维修合同模板
- 门诊和医生合同模板
- 比亚迪车牌转让合同模板
- 青春期性健康
- 2024年国家保安员资格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含完整答案(易错题)
- 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诊断与治疗指南
-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李娟散文专练全国原卷版
- UG-NX12.0实例教程-课件-第1、2章-UG-NX12.0概述、-曲线绘制
- 创新水处理技术
-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面临问题及实施对策探析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市场调查》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 中医康复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 三年级口算3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