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5_第1页
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5_第2页
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5_第3页
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5_第4页
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题(襄樊调研)读某流域近年来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如果该流域位于我国,则该河流主要补给方式及其所在的位置可能是()A以雨水补给为主位于南方沿海地区B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位于西北地区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位于华北地区D.以湖泊水补给为主位于东北地区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变化明显不一致,所以其主要补给方式可以排除雨水补给,即排除A选项;而C、D两个选项中的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都是以雨水补给为主的地区,不是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或者以湖泊水补给为主,可排除C、D选项。答案B220世纪50年代在该河的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到了90年代,该河下游流量锐减,大西海子水库

2、干涸,引发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B地下水位上升不再存在生态系统该水库防洪能力丧失解析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人口迅猛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导致该河流中上游地区用水量剧增,使得河流径流量减小,从而导致下游地区流量锐减、水库干涸。答案A河流河口段是径流和潮流相互作用的区段,河口段水流做周期性往复运动。在一个潮流周期中经历涨急涨憩和落急落憩,其中落急是指潮流流速由最大降低为0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泥沙频繁地悬扬和落淤,前进和后退。下图为河口流速(指向下游)和含沙量过程线示意图。题3河口含沙量最大时刻出现在()A涨急时刻B涨急时刻后2小时左右C落急时刻D.落急时刻后2小时左右解

3、析由题意可知,河口流速最大时,潮流的速度最小;河口流速最小时,潮流的速度最大。落急是指潮流流速由最大减小为0的阶段,即河口流速增至最大的阶段。读图可知,3时左右为落急时刻,而河口含沙量最大的时刻出现在图中的5时左右,由此可判断D选项正确。答案D4在一个涨落全潮过程中,泥沙总的运移情况是()A向上游移动B向下游移动C在原地不动D向上游和下游皆有可能解析由题干可知,在径流和潮流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泥沙频繁地悬扬和落淤,前进和后退,可排除C;读图可知,当河口流速大于0的时候,由径流输往下游的泥沙量要大于当河口流速小于0的时候由潮流输往上游的泥沙量,故选B。答案B(深圳模拟)读下图,完成56题。18C/

4、X22TC、S.、f1J一20V/20CS.X*X-、*-一、-f一_122C/18CX、图例纬线洋流等水温线、-X7一5如果图中三条纬线分别表示25、30、3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B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C甲图洋流为暖流D乙图洋流为寒流解析根据图中的等温线可知,甲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甲图中洋流自冷水区流向暖水区,为寒流;乙图中的洋流自暖水区流向冷水区,为暖流。答案B6如果甲、乙两图所示区域都位于太平洋,判断甲、乙两图的洋流名称()A甲图洋流为秘鲁寒流乙图洋流为西澳大利亚寒流甲图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乙图洋流为巴西暖流解析如果这两个洋流都位于太

5、平洋,则甲图洋流是北半球中低纬大陆西岸的寒流,名为加利福尼亚寒流;乙图洋流是南半球中低纬大陆东岸的暖流,名为东澳大利亚暖流。答案C7(广东文综)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与海洋之间相互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洋流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的大气运动;赤潮是由海水富营养化导致;信风的形成是由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赤道低气压带之间存在气压差。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6、,海洋可以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从而影响大气运动。答案B(江苏)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89题。8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湖泊的面积都呈现先减小,再增大,然后减小的趋势;两湖泊面积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10年5月中下旬2011年5月中下旬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答案B9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

7、变化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湖泊面积的因素。影响湖泊面积的主要因素是河水注入量,由于我国锋面雨带推移时间不一致,导致长江流域5月中下旬的降水状况不同(雨带推移到此则降水多,河流进入汛期,注入湖泊水量大增,则湖泊面积增加,反之湖泊面积缩小),从而影响河流注入湖泊水量,进而影响湖泊面积变化。答案A下图为某湖泊轮廓示意图,它的流域总面积为11800平方千米,其中湖区面积570平方千米,实线(海拔125.6m)表示正常湖区轮廓线,虚线(海拔126.2m)表示某次持续降雨后的湖区轮廓线。读图完成1011题。10A.湖区面积大,指示该地地势平坦B实线

8、和虚线重叠处指示地势陡峭C125.6m和126.2m表示中等雨量前后的湖泊水深D.湖区轮廓最大时,当地农民正种植冬小麦解析图中的实线、虚线相当于两条等高线,等高线重叠的部分为陡崖,故实线与虚线重叠处指示地势陡峭。答案B11.假如某次暴雨降水量为150mm,三天后绝大部分雨水汇集到湖区,水位将比降雨前上升约()A.2米B.4米C.6米D.8米解析根据该地的流域面积和降水量,可以得出该地降水量的总体积为11800平方千米X0.15米=1.77X109立方米,三天后这些水绝大部分汇集到湖区,理论上湖泊水位应上升的高度为1.77X109立方米+570平方千米3米,但大量的水汇入湖泊后,湖泊面积将扩大,

9、故实际水位上升约2米。答案A(大纲全国)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1214题。30002500年净径流量净径流量、净输沙量多年平均值牵净薪沙量入25002000200015001000500150010000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500年份12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A19701976年B19771984年C19801989年D.19892000年解析19

10、701976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1977-1989年的某时段,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相反,故排除B、C项;19892000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接近程度较19701976年小,故D项错误。答案A13该支流流入()A黄河B.长江辽河D.黑龙江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支流每年净注入干流的流量在1500亿立方米左右,由此可以判断其干流的年净径流量巨大;从年净输沙量可以看出该支流每年的含沙量也较大,由此则可以判断该干流最可能为长江(辽河和黄河的年净径流量较小,黑龙江的含沙量较小)。答案B14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11、()A建设用沙量增加B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连续干旱解析读图可知,该河流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因为兴修水库可使泥沙在库区沉积,森林覆盖率提高可减少泥沙进入河流答案B二、非选择题15.(安徽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黑河流域略图。材料二下表为黑河流域分区特征比较表。河道长(千米)海拔(来)年降水量(毫来)人口(万人)耕地(万公顷)国內生产总值(亿元)上游区303170055643306005.980.513.5中游区1851352-170050200121.2026.156.0下游区33

12、3912124917476.630.963.6材料三下面的a、b、c图分别为20世纪50-90年代黑河中游地区地下水年补给量、年泉水量和正义峡年径流量变化过程示意图。(pZ)IW飆走卅怡K圣(卞2)|茶时(E-4)w垢粗射分析黑河流域内降水分布的特征,并说明原因。根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后期黑河流域径流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并结合材料二说明其对下游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1)特征:流域内上游地区降水稍多,中游至下游降水量不断减小。原因:该地受季风影响小,水汽来源少;上游位于高山地区受地形影响,多地形雨。(2)特征: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小,泉水量及补给下游地区的水量也不断减小。原因:气候变暖,降水

13、减少,蒸发量增大;上游地区用水增多。影响:土地荒漠化、沙尘暴频发(或草地植被退化和土地沙漠化),湖泊干涸(或湿地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16.(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120E40N河流IL水库图例等高线/m国界EZ3沙地r_规划调水工程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2)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解析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