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 - 52 -兰亭集序教案集合10篇 兰亭集序教案集合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阅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10篇,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兰亭集序教案 篇1教学目的1、领悟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的生死观。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爽的辞采。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情感思路,了解文章内容,揣摩的感情。2、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和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教学难点启发同学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2、与步骤一、导入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漂亮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找。不过由于有了书圣王羲之的“修禊”仪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这是古代的一朝风俗,到水边洗濯、玩耍、并举祈、消灾的仪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终有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兰渚之亭,即兰亭,因此成为了流芳万古的文人圣地,多少文人墨客纷纷来到这里,吟诗作画,抒情遣怀。现在便成了绍兴一处极具的旅游名胜。(伴着音乐,展现兰亭美景)二、随着音乐,老师朗读全文。要求:留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刚才老师读的就是传唱至
3、今的兰亭集序,今日,我们就来观赏一下这篇美文。三、文体简介(有关“序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如同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状况的文章。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讨论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谈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唱歌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投影内容)四、介绍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官至右参,世称王右。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集2卷。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
4、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头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今书艺大进。制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淌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投影观赏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作品)五、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观赏配乐朗读,在课前预习的前提下,熟识抑扬顿挫的朗读,并尝试体察兰亭集序的写作思路与诗人的情感变化。从文中找出能概括的情感变化的几个词。明确:“乐”、“痛”、“悲”。(同学可能很难找出这三个词)2、请一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同学们摘录其中写
5、景句 ,用文中的语句概括心境明确:写景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心境:信可乐也3、集体默读,细细研读,品尝在表达自己的心境时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明确:地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兴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补充:写法上注意写景抒情,叙议结合。4、有一小组齐声朗读其次段,思索的心境变迁,为何有如此变迁?明确:有“信可乐也”,转而“岂不痛哉”,缘由在于“死生亦大矣”。补充提示:王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月,天下名士,少有全者,很多闻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
6、。因此,他们有一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道:虽趣舒殊,静噪不同,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沉醉于一时的欢乐,追求临时的满意。可就一时的满意和沉醉中,岁月消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意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布满了欢乐也布满了无尽的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快,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胜景不常,胜筵难再,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死生之大,岂不痛哉?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
7、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终期于尽,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索,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5、联系文章内容,乐观思索如何得出“死生亦大矣”这一观点?明确: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都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意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修短
8、随化,终期于尽” ,提出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多让人伤心,至此,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6、请一同学朗读第三段,体会心境的变化?(齐声回答)明确:悲夫!7、深化思索,因何而悲,为何而悲?明确:为此而悲:1、我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若合一契 (死生亦大矣); 2、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 ,崇尚虚无(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所以悲为古人、为时人、亦为后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补充提示: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情真意切。这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索。8、小结明确:王羲之在文中表现出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
9、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制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阻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由于他对人生布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消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9、组织同学齐声朗读三遍,一遍读顺,二遍读熟,三遍读情。六、概括本文的句法特点明确:骈散并行,以散为主。七、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写一段话,把“崇山峻岭”“清流激湍”“游目骋怀”“情随事迁”五个词用进去,描写恰当,内容要合理,不少于400字。八、延长班阅读将王羲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读,兰亭集序中的自然之
10、景和诗中的自然之景诗如何对应的,这些自然之景是纯粹客观的自然之物吗?兰亭诗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兰亭集序教案 篇2学习导航 1.引导同学抓住感情这根线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2.科学地指导同学熟悉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肤浅感慨,树立乐观进取的人生观。3.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4.积累文中的名句。把握“修.期.致.临.次,一”等词的多义性。 1.采纳师生互动,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A.主要采纳课堂争论的方式,老师适当点拨。B.第一段本文语言精练.朴实.美丽,教学时把重点放在体会
11、语言特色上,由语言美去体悟自然美,体会乐山乐水的心情。要多读,读到情随声出。 1.简介 王羲之(321-379)世称王右,东晋闻名书法家。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资料链接 (1)文章背景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
12、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家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王羲之写这篇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为太宗所得,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命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临写了几本。被呼为“行书之龙”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古代书迹里,像一盏绚烂的明灯,照射着东晋以来我国书体的前进道路。(2)文化学问: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暮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季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和子路.
13、曾皙.冉有等一起谈论志向时,当问到曾皙时,他答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春风沂水.民生和乐大得孔子欣赏。(论语先进)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也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想以江南暮春之美景.故国之思激发屈膝事敌的陈伯之幡然悔悟。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一段最美的时间。又由于修禊,可知是3日,古人在这一天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是一个吉利美妙的日子!(3)文体学问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状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兰亭集序教案 篇3教学目标1、 学习本文,体会
14、对大自然的喜爱及旷达胸怀;2、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本文清丽流畅、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2、 本文写景、抒情、叙事和谈论相结合的特点。 课时支配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导语设计:在中国书法艺术的进展史上,魏晋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汉隶进展至魏晋,基本奠定了汉字形态;另一方面,真、行、草书又得到长足进展。就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宏大的书法家,被后世誉为“书圣”,他书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作品世称“书之圣”,他的行草书被尊为“草之圣”,他写的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家誉为“行书第一”,他就是王羲之。今日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书法艺术名扬百世的
15、兰亭集序兰亭集中的诗,到了现在,除了搞特地讨论的人外,一般人了解甚少,而王羲之这篇序却声名远播,流传千古,除了它书法上的极高成就外,唯恐也有其内容上的缘由。我们今日不妨就来一起学习王羲之这篇文质俱佳的兰亭集序背景简介王羲之有“书圣”之美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出示图片)。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登记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的书序兰亭集序,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今日我们不仅观赏到其书法美,还要跟大家一起来观赏其文章的美。课文学习三步法:第一步:同学朗读,圈点、勾画疑难点。其次步:老师答疑解难。第三步:强调重点学问:、基础学问点
16、:、内容分析:板书设计全文共3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介绍时地,美景及活动。乐第2自然段为其次部分,抒发人生的思索。痛第3自然段为第三部分,简述写作缘由。悲、讲读课文第一段,分析:这一段记叙了兰亭盛会,同学们找找看,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明确: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与会者等。并有写景、叙事和抒情进一步明确写景、叙事和抒情的语句:用简洁雅净、铿铿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清亮明朗,而又生气盎然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概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亮溪流,干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在如此布满诗情画意的美景面前,文人雅士们能不饮酒赋诗吗: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
17、弦之盛,一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产品。他流觞曲水,于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接下来,乘着快意,信步登上兰亭的最高处。仰看,世界是如此阔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视,大自然万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气盎然。王羲之,纵展 目力,开畅胸怀,要把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尽享人生的欢乐: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俯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沉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总结第一段流露的思想感情:乐、讲读课文其次段,分析:同学归纳其次段流露的思想感情:痛问:为什么感到“痛”?(要求用原
18、文中的话回答: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问: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死生亦大矣)师点评:在享受了难得的聚会和欢乐后,深切地感受到再圆满的团聚终要离散,再自足的幸福终要破灭,再顽强的生命终要走向灭亡。面对这铁一般冰冷的自然规律,不由得感叹“死生亦大矣”、讲读第三段,分析:同学归纳第三段流露的思想感情:悲问:为什么感到“悲”?生争论,师归纳(承上文“死生亦大矣”之“痛”而来,古人、今人、后者三者都对这同一话题有同样的感慨,都躲避不了生命终将殒灭这一规律,所以王羲之感到悲,这也反映了魏晋时代由于玄学盛行,士大夫们多崇尚老庄思想,许多人都笃信“
19、死生一”“彭殇齐”,意志消沉,不求进取。这种思想对王羲之不能没有影响。但王羲之还说出了一句话,它是整篇文章的亮点所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齐观,其中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点实事,不宜空谈玄理。这也反映了王羲之的旷达性格。)、分析本文特色:本文是一篇书序,却这样借题发挥,阐明白自己的生死观,书序能这样写吗?明确:序,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有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的缘由、目的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的内容,也作叙文。)本文中也有一些语句反映了书序的特点:作诗缘由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成书经过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20、。编集目的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明徐师曾文体明辩尔雅云 : “序,绪也。” 字亦作“叙”,言其善叙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其为体有二,一曰谈论,二曰叙事。明确:这段话表明书序也可以谈论,也可叙事,即可以借题发挥。小结:本文的妙处正在这借题发挥上,因而显得立意高远,王羲之用324字,既写出了兰亭盛会之乐,又由此生发谈论,谈到“死生之大”,进而谈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痛: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悲:后之视今,亦由古之视今。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1、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制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阻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由于他们对人生布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消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说到这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作家王瑶的一句话“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于是就设法增加它的密度”。这句话说的也正是在有生之年要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文章最终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日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贤者”,应当有很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
22、,谈谈你是怎样熟悉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基础学问达标训练:1下面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诞(dn) 癸(ku) 殊(sh) 峻(jn)B殇(shng) 稽(j) 骸(hi) 晤(w)C,悼(do) 禊(x) 骋(chng) 契(q)D嗟(ji) 觞(shng) 湍(tun) 曲(q)水2下列词语中加黑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急湍(急流的水)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人之相与(交好) 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C感既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 向之所欣(过去,从前)D喻之于怀(
23、比方) 其致一也(情趣) 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下列句中加黑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B列坐其次C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D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5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或取诸怀抱。A亮身率诸攻祁山。 B投诸渤海之尾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告诸往而知来者。6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天朗气清,惠风和畅B崇山峻岭,茂林修竹C清流激湍,映带左右D人之相与,俯仰一世阅读下列语段
24、,完成7-11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7给下列各句加黑词选择恰当的义项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A缘由 B凭借 C就着 D由于况修短随化,终期
25、于尽()A修饰 B整治 C高,长 D 美妙曾不知老之将至()A竟 B曾经 C重叠 D连都向之所欣,俯仰之间()A朝向 B奔向 C从前 D假如8对下列句式推断正确的是( )岂不痛哉死生亦大矣当其欣于所遇则与斗卮酒A感叹句感叹句宾语前置句陈述句B反问句推断句介宾结构后置省略句C反问句推断句陈述句宾语前置句D感叹句反问句介宾结构后置省略句9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予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哀痛,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译文)原先
26、兴盛的,转瞬之间,已成为旧迹。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译文)原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10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许多感想。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11推断下列各句对错,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B本语段一开头就消失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
27、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白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妙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D“死生亦大矣”,是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见解高远之处。参考答案:1B 2B 3C 4D 5B 6B 7C C A 8B 9B 10C 11A 兰亭集序教案 篇4教学目标1学习敢于冲破时俗,否定当时流行的庄子“一死生,齐彭殇”观点。2体会本文叙议结合
28、、直抒胸臆的特色。3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学习重点认真揣摩本文景与情的关系。教学过程()研读步骤步骤一:课前预习。1查字典,解决生、难字的读音,能顺当诵读;2查解释,疏通文意,把握课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3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步骤二:课文分析。1体会文章以情御景的写作风格;2体会本文回环曲折地抒发感情的特点。(二)问题探究1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的情有何关系?文章写兰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之间,绿树成映,鲜花吐艳,但在笔下,全部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言其“清
29、”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一切尽显淡雅,而这景物正是淡雅心境的客观反照。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观赏,不仅“目寓”,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仔细观看思索,不只是怡情养性,还可以“明理”和“悟道”。2文中“信可乐也”句“乐”的详细内容是什么?从字面上看来,“乐”的详细内容一是同道相逢,二是环境幽雅,三是气候宜人;但更深层次的“乐”在于在此情此景中对大自然的一种领悟,“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大自然奇妙的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赏赐,置身于自然中,往往使人物我两忘达到“道”的最高境界。3其次自然段中“岂不痛哉”是缘何而痛?其次自然在前面极写
30、宴集之乐后引出了对人生的感慨。兰亭宴集,自然欢乐,但终有期限,聚会难而短,分别易而长。由此想到了人生。人生一世,各有所好,有的“晤言一室之内”,有的“放浪形骸之外”,或静或动,“暂得。兰亭集序教案 篇5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熟悉感情由乐转悲的缘由以及在肤浅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喜爱之情。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3.背诵全文,把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思想感情的脉络。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熟悉肤浅感叹中所蕴含的乐观心情。2.对文中多义词详细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
31、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教具预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兰亭集序摹本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放录音范读,领悟句法上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朗读课文,结合解释,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为宴游诗的特征。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学校阶段我们学过不少写景状物的诗作,想必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大家还记得吧,师生一起诵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诗人描写景物时,毕其形传其神,一水多情地呵护着绿田,两山像从远处奔腾
32、而来,来不及敲门便捧上一片青翠。今日,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摹景状物,但手法却别具一格,言简而神具,这就是王羲之以书中神品称著于世的兰亭集序 二、简介 选一同学读注解。老师略作补充: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进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称“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出示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对他的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三、放录音、正音 同学听录音一遍。老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投影:多音字:会稽(kuagrave;ij)感慨系之(xigrave;)曾不知老之将至(zng)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古
33、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 四、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五、品读课文 结合解释,熟识文意,并思索: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明确: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状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讨论阐发。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擅长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六、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
34、索练习一。 其次课时 教学要点 采纳诵读教学法,以指导同学诵读为主。包括两部分内容:对课文内容作简洁的分析,以期尽快形成背诵思路。语气揭示。难点突破,引导同学理解本文貌似消极悲观实则乐观的人生感慨,归纳总结一词多义。 教学步骤 一、同学齐读全文,检查多音字、通假字的把握状况 二、分析理解,指导诵读 1.选一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同学体会状物写景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欢乐的心境。要求同学摘录写景句,明确: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朗读语调提示:“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读。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爽明快的语调读出,特殊重读“乐”,以体现欢乐的心境。理解背诵思路:
35、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最终由“是日地”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同学尝试背诵。2.齐读其次自然段,要求同学体会心境的变迁。朗读语调提示:以从容沉稳的气概稍一收拢,便转到全文的主旨上来,探究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故应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重读的词语有“死生亦大矣”中的“大”,“岂不痛哉!”以“”调读出慨叹语气,重读“痛”。理清背诵思路: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意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
36、”“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终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同学背诵其次自然段。3.选同学朗读第三自然段。理清背诵思路: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世事的深化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殊的喜爱和执著,接着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总结全文。朗读指导:“固
37、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集体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4.同学齐读课文三遍,背诵。 三、探究性阅读训练 思索: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慨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的乐观心情又无不蕴含其中,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同学分组争论。明确:本文第一自然段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斗看出欢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喜爱之情。其次自然段,虽然对时间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喜爱之情。正由于对人生忧患有清爽的熟悉,才
38、可扬长避短,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制造。第三自然段,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当然应当看作是乐观的。 四、小结 魏晋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魏晋人对自身和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都有深广精微的体认和探求,这使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人生意识和宇宙情调。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登记了与会者的千古风流。时至今日捧读,仍恻然动人。 五、词语解难 课后思索练习第三题中有5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同学逐一明确。老师归纳总结。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修例句 出处 释义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
39、记 修建、修造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 治理、整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答司马谏议书 修订、修改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高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 长期例句 出处 释义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史记陈涉世家 期限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大铁椎传 商定时限上不顺天,下不惠民,征敛无期,求索无厌 吕氏春秋 限度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察今 期望、企求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战国策 (j)满、周,一周年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 至、及致例句 出处 释义皖师欲结欢于宁南,致敬亭于幕府 柳敬亭传 送、送达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屈原贾生列传 表示、表达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40、,而致千里 劝学 到达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获得、得到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 招致、引来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孔雀东南飞 致使、使得用心致志 成语 极、尽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兰亭集序 情趣、情致临例句 出处 释义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 面对、迎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兰亭集序 面对、引申阅读居高临下 成语 从高处往低处看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将要次例句 出处 释义1.贤能不待次而举 荀子王制 等次2.陈胜吴广皆次而行 陈涉世家 按次序3.凡用兵之法全位上,破次之 孙子兵法 在排列上次一等4.师退,次于召陵 左传僖公 临时驻
41、扎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夜篝火 陈涉世家 行途中的驻地6.列座其次 兰亭集序 旁边六、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写一段话,把“崇山峻岭”“清流激湍”“游目骋怀”“情随事迁”五个词用进去,描写恰当,内容要合理,不少于400字。板书设计写景状物记会畅叙幽情欣于所遇,及其既倦兰亭集序慨叹向之所欲,已为陈迹死生亦大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昔人兴感,若合一契明意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览者延长阅读将王羲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读,兰亭集序中的自然之景和诗中的自然之景诗如何对应的,这些自然之景是纯粹客观的自然之物吗?老师可把兰亭诗打印分发给同学。兰亭诗其一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42、。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序中“仰观宇宙之大”“天朗气清”。诗中“俯瞰渌水滨”对应序中“俯查品类之盛”“清流激湍”。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序中“崇领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暖日”。这些景物并非客观存在之景,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终一句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 兰亭集序教案 篇6教学目标了解生平及文学地位;流畅地翻译全文,并能背诵;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指导同学探究生活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漂亮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
43、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找。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芳香。就让我们共同观赏兰亭集序吧。二、介绍同学读解释(1)。老师补充: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消失了一批闻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他有书圣的美称。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书法作品兰最为出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样的面貌呢请看插图。古人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我们从这精致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美丽。只惋惜,我们看到的只是临摹本,其
44、真迹已经失传。据说被李世民带到地下了。王羲之的诗文以兰最精彩。从解释我们已经知道,它是诗歌集子的序。兰亭集的内容又是什么呢请看93页的补白。集子中的诗文艺术性不高,但是集子的序却脍炙人口,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下面我们就来观赏它吧。三、课文诵读配乐朗读(老师范读)。读后提出需要留意的字音。然后同学自由朗读,要求:留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最终同学齐读。四、疏通字词1重要词语; 2练习三,并补充:所以(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一(俯仰一世,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其情一也); 3、成语及常用语 五、布置作业1反复朗读课文,力求背诵;2练习一;3如何评价的生死观?其次课时一、检查作业二、朗读课文三、整体感
45、知,理清思路1了解序的体裁特点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唱歌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2本文写了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由乐而生痛,由痛而生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3分小组争论,给文章划分段落部分,概括要点。第一部分:点叙宴集盛况(乐)其次部分:抒发人生感慨(痛)第三部分:交代作序目的(悲)四、课文分析逐句请同学试讲,老师订正、补充。重点语句赏析(1)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的情有何关系?文章写
46、兰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之间,绿树成映,鲜花吐艳,但在笔下,全部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一切尽显淡雅,而这景物正是淡雅心境的客观反照。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观赏,不仅目寓,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仔细观看思索,不只是怡情养性,还可以明理和悟道。(2)文中信可乐也句乐的详细内容是什么?从字面上看来,乐的详细内容一是同道相逢,二是环境幽雅,三是气候宜人;但更深层次的乐在于在此情此景中对大自然的一种领悟,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大自然奇妙的
47、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赏赐,置身于自然中,往往使人物我两忘达到道的最高境界。(3)其次自然段中岂不痛哉是缘何而痛?其次自然在前面极写宴集之乐后引出了对人生的感慨。兰亭宴集,自然欢乐,但终有期限,聚会难而短,分别易而长。由此想到了人生。人生一世,各有所好,有的晤言一室之内,有的放浪形骸之外,或静或动,暂得于心,但随着时境的变化,心境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痛由此而生。(4)全文在亦乐亦痛之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怀?本文由乐而悲,感情曲折肤浅。先写景、写事、写情,以一乐字作统领,然后写宴集之后的感慨,以一悲字为核心。由乐而悲,看似突兀,但却在情理之中。由聚想到散,由宴
48、集而想到人生,顿生感慨;随着时间消逝,生命也终有尽期,感慨之余,产生伤感,悲随之而生。将目光上移至古人,从古人留下的文章来看,古人亦为人生的变化而兴叹,因此斥庄子一死生,齐彭殇为虚妄,再将目光移至将来、推想后人,将来的人肯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死生之大,千古同慨,录其所述并为之作序,目的在于引起后之览者的感慨与共鸣,能够理解心中的感受,在肤浅的感慨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喜爱,与前文的乐遥相照应,形成一个整体。3本文的语言特色:东晋文坛盛行骈文,而王羲之此文,以散句为主,骈散结合,朴实自然而又错落有致。五、小结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制造价值的
49、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阻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由于他们对人生布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消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兰亭集序教案 篇7教学要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2、体会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 教程要求: 一、导入课文问:大家是否宠爱中国的毛笔书法?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先请同学们观赏一幅书画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我们从这精致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美丽。王羲之有书圣之美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
50、他和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出示图片)。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登记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的书序兰亭集序,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今日我们不仅观赏到其书法美,还要跟大家一起来观赏其文章的美。二、听录音(再出示碑贴全文)三、自由读四、赏析第一段本文记叙了这次兰亭集会的盛况,让我们先来看,这是怎样的一个集会?时间、地点、事由、人物、景析: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用简洁雅净、铿铿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概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亮溪流,干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亮明朗,而又生气盎然。析:引以为流觞曲水
51、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们的聚会免不了酒与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产品,他流觞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于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出示流觞曲水图片,伴白:看到这幅图,好像时间倒转,回到兰亭集会上,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间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妙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日,每年三月三日,有很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会汇合此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现代人的豪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俯。接下来,乘着快意,信步登上兰亭的最高处。仰看,世界是如此阔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视,大自然万物
52、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气盎然。王羲之,纵展目力,开畅胸怀,要把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尽享人生的欢乐。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沉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五、再读第一段。(女生读)六、范读其次段,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看看在接下来的一段中,又表现了什么心情?找出最能体现情感的一个字痛。苦痛?痛心?痛惜?哀思?不忙作答,先看是因何而痛?俯仰:指社会人事的应酬进退相联。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事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对世俗生活,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53、把自己的胸怀理想,在室内畅谈。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予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能否有更乐观的人生态度,比如,就着自己的才华,到社会上去施展人生的理想?讲析:王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月,天下名士,少有全者,很多闻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有一人谈玄悟道。兰亭集序教案 篇81、 复习本课的重点文言基础学问及翻译重点句子。2、 记诵全文。 一注音(5分) 癸()丑 会(kui)稽 修楔(x) 激湍(tun)流觞(shng) 管弦(xin)游目骋(chng)怀 齐彭殇(s
54、hng) 晤(w)言一室之内 趣(q)舍万殊一死生为虚诞(dn) 曾(cng)不知老之将至 若合一契(q) 放浪形骸(hi)嗟(ji)悼(do) 感慨系(x)之 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10分) 1、群贤毕至(全) 2、少长咸集(都)3、清流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4、亦足以畅叙幽情(深藏的感情)5、是日也,天朗气清(代词,这) 6、信可乐也(诚,的确)7、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交好)(低头仰头,比方很短的时间)8、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依,随着) 9、虽趣舍万殊(进取与退让)(不同)10、感既系之矣(附着) 11、不能喻之于怀(晓,懂得)1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缘由)13、列坐其次(排
55、列) 14、列叙时人(一个个地)1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通“故”所以,因此)(看作一样)(是)16、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 17、或取诸怀抱(之于)18、晤言一室之内(对面谈话) 19、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20、向之所欣(一直) 21、未尝不临文嗟悼 (面对着) 三、一词多义 (15分) 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次一等)(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有序的排列)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5)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到达,最终所达到的结果)(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3)家贫,
56、无从致书以观(得到)(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5)肃宣权旨,致殷勤之意。(表示、表达 )(6)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用完)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寿命长)(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 进步)(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5)乃重修岳阳楼 (修建)(6)修守战之具(整治、治办)盛:(1)虽无丝足管弦之盛(多,这里是“喧闹”的意思)(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繁多)(3)胜地不常,盛宴难再(盛大)(4)今又盛寒,马无稿草(程度深,极,特别)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限)(2)富贵非
57、吾愿,帝乡不行期(期望、要求)(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4)期年之后(一周年)(5)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商定)(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服丧一年)于:(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词,在)(2)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对于)(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到)(4)不能喻之于怀(在)(5)亦将有感于斯文(对)所以:(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的缘由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用来)(3)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方法 )之:(1)曾不知老之将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自性 )(2)及其所之既倦(动词 往 达到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
58、词表定语后置 )(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 的)(5)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代词,指代“向之所欣。已为陈迹”)(6)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自性)(7)晤言一室之内(助词 的)以:(1)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因,介词)(2)引以为流觞曲水(介词,把)(3)足以极视听之娱(用来)(4)舟遥遥以轻飏(连词 相当于“而”,修饰)(5)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介词 把、拿 )(6)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动词 用,任用)(7)日以尽矣,荆轲岂无意哉( 副词 通“已”,已经 )(8)不赂者以赂者丧(由于)(9)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用)(10)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连词,目的)三 、翻
59、译句子(6分)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2、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译文)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译文)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译文)四、名句默写(7分)1、(20 xx福建卷10年天津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20 xx重庆卷)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 。3、(20 xx山东卷20 xx重庆卷20 xx安徽卷)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4、(20 xx安徽卷)_ ,少长咸集。5、(10年江西卷北京卷)或取诸怀抱,_;或因寄所托,_。6、(20 xx山东卷)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_,俯察品类之盛。7、(
60、20 xx四川卷)_,齐彭殇为妄作。 五、翻译划横线的句子(7分) 申屠敦之鼎洛阳布衣申屠敦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斜错,其文烂如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象而铸之。淬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全部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为真耳。”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敦不平,辨数不已。众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龙门子闻而笑日:“敦何见之晚哉?士之于文亦然。”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解释申屠敦:复姓申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作述职报告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环保广告字制作与安装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跨行业员工借调与资源共享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年度劳动争议调解律师委托协议终止书3篇
- 2025年度无人机农业病虫害防治与智慧农业平台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庄租赁与农业资源整合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兽医疾病防控中心兽医聘用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月嫂服务满意度评价及改进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化学论文版权转让及国际学术交流合同3篇
- 2025年度教育资源共享合作协议书模板集3篇
- 安全生产培训法律法规
- 广东省广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生物试题
- 舞蹈演出编导排练合同模板
- 融资合作法律意见
- 污水泵站运营维护管理方案
-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4下半年软考信息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及答案-打印
- 项目经理或管理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
-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4年版)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初中内容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