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与生命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空气与生命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空气与生命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空气与生命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空气与生命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空气与生命一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2认识燃烧的条件及一些灭火的方法。3了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所需的条件及产物。4了解人类呼吸的结构基础。5了解人类和动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化学能。6知道动物和植物呼吸时要消耗氧气,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7理解呼吸前后各种气体含量的变化。8认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稳定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9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学会检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方法。学会在火警发生时自我保护的一些技能。过程与方法:1用检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方法,找出空气中的一些成分。2设计对照实验检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的物质变化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空气污染与人类的健康的关系。2具有防治空气污染的意识。二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意图:能贯彻课改新理念,注意体现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作业能满足差异性学习,梯度发展的要求,并能体现出“开发思维和创新精神”的特点。在作业设计上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灵活应用,同时提供一些以课堂内学习的知识方法和能力为基础的研究性课题,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扩展学生的文化背景。故作业能体现出“情景 - 问题 -活动 - 运用”的特点。并且强调基础性和实践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技能,基本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训练。还提供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使学生能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联系社会生活,解决一些实际问

3、题,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单元综合练习:第七章练习一填空:. 空 气 成 分 中 , 能 维 持 人 和 动 物 生 存 的 气 体 是 , 常 用方 法 检 验 它 的 存 在 。 此 种 气 体 在 空 气 中 约 占 %,氧气的主要用途有 ,答案: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 21;呼吸,助燃(设计意图: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及检验方法).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你认为:曹军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 。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你认为常用的两种灭火方法是 和答案: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隔绝空气,温度在着火点以下

4、(设计意图:认识燃烧的条件及一些灭火的方法).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 ,释放。呼吸作用的意义是呼吸作用在 中进行,一旦停止,生物体就会迅速 。答:有机物;能量;细胞;死亡(设计意图: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人体的呼吸器官是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来实现的。答案:肺;肺泡(设计意图:了解人类呼吸的结构基础).自然界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 和 保持相对的平衡,答案:氧气;二氧化碳(设计意图:认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稳定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污浊的空气可能含有某些刺激肺部的物质。这些物质包括:细小的悬浮微粒, 、等有害气体。答案: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设计意图 :了解哪

5、些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二选择:1空气中含有一种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后的产物,并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的气 TOC o 1-5 h z 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D.氢气答案 C2小明在实验桌上发现有一瓶无色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是()A. 空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D. 氢气答案 B3.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瓶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A.氮气??B.氧气??C 水蒸气??D二氧化碳答案 C年奥运会若用大型遥控飞艇做广告,为了安全,飞艇内充入的气体最好是(? ?)A.氢气??B.氧气??C 氮气??D 二氧化碳答案 C5烧木柴时

6、,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木柴是可燃物A 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C 温度易达到着火点D散热快答案 A6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绿叶放到加热的酒精中的目的是:A.将叶肉细胞杀死 B .去掉叶绿素C.便于碘液渗透到叶片内部D .去除表皮答案 B7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与此功能相适应的是( )A,肺泡壁很薄B.肺泡壁布满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C.肺泡数量极多,表面积很大 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 D8下列不属于平静呼气动作的是()A.肋间外肌舒张 B.膈肌舒张 C.膈肌收缩D.肋骨下降,胸腔容积变小答案: B9下列哪个现象不是植物呼吸作用的结果(? ? )?A.走进贮存蔬菜的

7、地窖,手中蜡烛的火焰变微弱??B.潮湿的种子堆散发出热气C.堆放的白菜散发出霉气D.潮湿种子堆周围的空气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答案:C.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右A.人和动物的呼吸B.发展利用核燃料C.化石燃料的燃烧D.植物的呼吸作用图所示,下列过程在X处不合理的是()答案:B.下列情况,一般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煤燃烧生成的烟B.人呼出的二氧化碳C.石油工业排放的废气D.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答案:B.减少污染,净化空气,“还我一片蓝天”,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下列气体 不会污染空气的是()A、二氧化硫 B、氧

8、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氮答案:B三.问答题:.小明和他的伙伴们对科学探究抱有浓厚兴趣,下面是他们的一项研究。研究课题:啤酒瓶打开后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实验准备:用集气瓶收集满34瓶从刚打开的啤酒瓶中逸出的气体。实验步骤:(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发现木条未复燃,则说明该气体主要成分不是气体。(2)向另一瓶气体中倾倒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大量含有 气体。(3)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再一次验证啤酒瓶中逸出的气体?答案:(1)氧气;(2)二氧化碳;(3)滴入碳酸氢盐指示剂,然后轻轻振荡,如果指示剂 变黄色的话,就是二氧化碳。(设计意图:通过探究让学生收

9、集二氧化碳和掌握检验二氧化 碳的方法)48小时,后移到阳.下面是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选一盆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预先放在黑暗处 取出后用黑色圆形的纸片夹到叶片的绿色部分(如图),然光下照射2-3小时,再摘下该叶片,取下黑纸片、将该叶片放入某溶液中加热脱色。、脱色后叶片用清水冲洗。、冲洗后在整张叶片上滴上碘液。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银边天竺葵叶缘呈白色的原因是(2)实验时把天竺葵预先放在黑暗处 48小时处理的目的是 滴上碘液后,叶片上 部位(用图中字母回答)变蓝色,部位不变蓝色。(4)比较a、b两处实验结果,可证明: 比较b、c两处实验结果,可证明: 答案:(1)这个部位

10、的细胞中没有叶绿素,所以呈白色;(2)让叶片内的淀粉耗尽;(3)b ; a 和c; (4)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光合作用需要光(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检验光 合作用的物质变化).下表是小华对自己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的结果(体积分数)(1)请你判断:X是 Y是 o(2)请你回答:因参与新陈代谢而被人体消耗的是 (3)请你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实验方法请你分析: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少了,原因是气体吸入气呼出气体体X%Y%二氧化碳0. 04%水0. 66 %答案:(1)氮气;氧气;(2)氧气,往盛放无水硫酸 铜的培养皿不断“呵气”,硫酸

11、铜由白色变成蓝色, 即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答案合理即可);(4)因 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水蒸气增多,导致 呼出的气体体积大于吸进气体的体积,虽然氮气总 量不变,但是由于气体总量增加,结果氮气的体积 分数减少。(设计意图:通过对照实验检验呼吸作 用中的物质含量变化)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场所条件二氧化碳氧气能量文字表达式所有细胞答案:含有叶绿素的细胞;有光环境下;黑暗和有光都进行吸收二氧化碳;放出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氧气光能一化学能;化学能一热能(设计意图:巩固光合任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点,掌握两者的区别) 叶绿素口B悔+谶蚀 二氧彼惭 水璃空气的组成第一课时空

12、气的主要成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的组成成分。过程与方法:1.用检验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方法,找出空气中的一些成分2.用实验法找出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比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明白空气是一种混合性气体,而不是由一种单一的气体组成的客观事实。培养严谨 治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学情分析:初中科学第七章第一节“空气的主要成分”的学习,是基于小学阶段已知道空气 主要成分的基础上深化的。在作业设计上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对学生 的探究能力又有一定的要求,以此来检验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是否能应用自如,做到融会贯 通。作业设计:一. 填空:1.空气中按体积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气,其次

13、是 气。二氧化碳所占比例很小,但它是绿色植物进行 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近年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比例 (逐渐增大/基本不变/有所减少)。答案:氮;氧;光合作用;逐渐增大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能使碳酸氢盐指示剂变黄色的 是,能使氯化钻试纸由蓝色变成粉红色的是 。答案: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选择:.实验室中一瓶澄清石灰水的瓶盖忘记盖了,几天后,试验员发现这瓶石灰水变浑浊了,这是空气中哪种气体造成的()A.氧气B .氮气 C .二氧化碳D .水蒸气答案C.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 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把这1/5的空气称为

14、“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是指()A.氮气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答案B三.问答题:.在检验两种不知名的气体时看到以下现象:试验X气体Y气体带火星的木条熄火复燃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没变化(1)请你根据上述现象,判断两种气体: X是; Y是(2)请你用另一种方法进一步验证 X气体。答案:(1)二氧化碳;氧气;(2)将二氧化碳导入碳酸氢盐指示剂,指示剂由红色变为黄(设计意图:学会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 一次,小明看到爷爷冲饮“维 C泡腾片”的过程:在一杯温开水中放入一片该药品,药 品迅速溶解,同时出现了大量的气泡。小明对这一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向爷爷 要了几片这种“维C

15、泡腾片”在家中进行实脸;在盛有温水的杯中加人该药品,并用燃着 的火柴伸到杯口,发现火柴熄灭,由此小明初步推测了该气体中含有的成分,但还不能最 终确定。为了进一步确定自己的推测.第二天小明拿着药品去学校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装置左图,收集气体,然后把碳酸氢 体中一 定盐指示剂导入集气瓶,指示剂变黄色。有。分析小明的实验现象,可以确定该气答案:二氧化碳(设计意图:学会收集气体并来检验它)空气的主要成分第二课时空气中各种成分的用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过程与方法:1.通过上网,看书等方法收集各种气体的性质,用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与学生一起交流

16、收集各种资料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收集资料的途径。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乐于交流的素质。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只有4幅图片和5行字,所以这节教学活动设计成为开放性学习活动,在作业的设计上也充分体现出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种信息的能力,和学生对此问题的思考能力。填空:.潜水员氧气瓶中的气体是 和 的混合体。答案:氨气;氧气选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有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B)空气中氧气含量最多(c)听装可口可乐打开时冒出的气泡是二氧化碳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可制成各种电光源,是因为具有活泼的性质答案C. 一般情况下,空气中各气体成分均会保持相对稳定, 但以下哪种气体含量增多

17、会导致地球的气候变暖()(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氢气答案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实现了我国首次航天员出舱行走。运载火箭的发动机中使用了液氧,液氧的作用是(???)A.支持燃料燃烧??B.冷却发动机??C.做燃料??D.供给航天员呼 吸答案A问答题:.请上网查找液氮,稀有气体,氧气的用途。并与你的同学一起分享你的成果。液氮的用途是稀有气体的用途是液氧的用途答案:冷藏食物,医疗手术制冷,生物样本的活性保存等;充在霓虹灯管能发出 不同颜色的光,作为保护气等;呼吸,助燃等设计意图:学会收集收集资料来查找空气中各种成分的用途)氧气与燃烧第三课时燃烧过程与能量释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

18、识食物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热量。过程与方法:1、通过食物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认识食物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和水。2、通过设计对比实验,了解氧气可以帮助燃烧,燃烧需要氧气。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体会科学知识带来的乐趣。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以食物燃烧会有什么变化为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的。所以在作业设计上和上课内容紧密结合,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设置了同种食物在空气,氧气, 二氧化碳,这些不同环境中食物的燃烧过程,引导学生得出氧气可以助燃,食物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为下一节课的内容作好铺垫。填空:.树枝,树木等燃料中存在的 能,在燃烧时会转化成

19、 能 和能。答案:化学;光;热.食物在 中燃烧时,会释放出能量,同时产生 和 。答案: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二.问答题;.某校同学阳阳想探究她所喜爱的食物在燃烧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以下是她所采用的实验方法:F表列出的是她所记录的实验结果食物食物的质量(g)水的体积(cm3)平均上升水温(C)胡桃519熏肉1021面包1012薄饼522阳阳设计的实验还不够严密,不能合理地比较实验结果。请你提出两项可完善的 地方,并说明理由。答案: 放入的食物的质量应该相同;试管内的水的体积应该相同;为了弄清食物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的多少,必须把食物的质量和水的体积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不

20、同食物释放的能量是否相同。(也就是比较的项目只能有一个不同的,这儿指的是食物种类的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对比实验,了解氧气可以帮助燃烧,燃烧需要氧气。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方法)氧气与燃烧第四课时燃烧与灭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了解一些灭火的方法和相关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纸盒”烧水的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 通过观看灭火演示实验和火灾救生的录象资料,认识一些灭火和逃生的方法,学会分析灭火原理,增加火警中应变及求生的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和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体会科学知识带来的乐趣。2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学情

21、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燃烧条件和灭火两个主题。 所以在作业设计上注 重小结燃烧的三个条件,并据此来认识不同的灭火方法,增加火警中应变及求生 的技能。一. 填空:. 燃烧的三个条件分别是:, , 和 0答案: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我国统一规定火灾报警电话号码为 , 月 日为消防活动日。答案:119; 11; 9二.选择:.纸是一种可燃物,如果制成纸盒,并在其中加入半盒水,底部放在酒精灯火 焰上加热,纸盒中的水沸腾了,但纸盒没有燃烧起来,你认为原因是(A.装水后,水将纸盒与空气隔绝了B.装水后的纸盒不再是可燃物C.装水后,纸张的着火点升高,酒精灯的温度不能使其燃烧D.装水后,加热时水

22、吸收了热量,温度没有达到纸张着火点答案D 小刚在家做饭,烹饪时不慎油锅着火,他应采取以下哪种方式灭火(A.用水灭火B.用黄沙灭火C.盖上毛巾D.盖上锅盖答案 D3在火源上盖沙的灭火原理是什么?()A.降低温度B.把空气和燃料隔开C.吸收空气中的水分D .填满燃料内的空间答案 B4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就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 .木柴是可燃物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D .散热快答案 A5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C.隔离可燃物A.降低着火点B .隔绝空气.沿通道扩散浓烟答案 C6. 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这

23、是为了()。A 、增加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B 、使煤燃烧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C 、增加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 、延缓煤的燃烧时间,节约能源答案 C三问答题: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例如, 家庭里用的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如果泄漏的话,可燃性气体在通风不良的厨房等有限空间里,一经点燃就急剧地燃烧,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害。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上网查阅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并与同学分享你的成果。答案: (上面一排)禁止带火种;禁止放易燃物;禁止

24、烟火;(下面一排)当心爆炸;禁止放鞭炮;禁止吸烟;( 设计意图:学会上网查找资料,增强安全意识)生物体如何获取能量第五课时绿色植物如何获取能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所需的条件及产物。.知道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实质。过程与方法:.用检验淀粉的方法学会找出绿叶中是否含有淀粉。.实施实验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及产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时注重各环节科学性的意识学情分析:这节课要求学生了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来获取能量, 通过实验能 推断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作业设计上注重巩固知识点的同时, 让学 生再次体验控制变

25、量法设计实验,并用类比推断生命活动中能量与物质变化。一.填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需要 ,场所是在 里面,原料是,产物是。答案:光;叶绿体;二氧化碳和水;淀粉和氧气.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实现了两个转化:一是能量的转化,将 能转化成能;二是物质的转化,将二氧化碳转化成 贮藏在植物体中。答案:光;化学;淀粉(有机物)二.选择: TOC o 1-5 h z .下列哪一项活动会消耗二氧化碳?()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 .燃烧植物D .吸烟答案A.要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可以选用下列哪种试剂()A.沸水B .酒精 C .碘液 D .石灰水答案C.在进行“阳光与淀粉”,“二氧化碳与淀粉”的

26、活动中,要先将绿色植物进行暗处理,其目的是()A.防止叶内的淀粉被消耗B.把叶内的淀粉消耗掉C.增加叶内的淀粉D .让叶绿素少一点答案B.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是()A.氧气和水B.二氧化碳和水C.淀粉和氧气.淀粉和二氧化碳答案 B5二氧化碳是动物呼吸所产生的废物,但对以下那种生物来说,却是有用的()(A) 鲤鱼 (B) 梧桐 (C) 七星瓢虫(D) 驼鸟答案B6“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正确顺序是:把叶片放到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A、B、C、D、答案

27、B三问答题:1下图装置可用来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其中在A 装置内放氢氧化钠溶液,请仔细看图后回答:(2)装置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B叶片的作用是什么? (1)推测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3)试写出本实验的结果:A装置中植 物叶片内(含/不含)淀粉, B叶片内 (含/不含)淀粉。(4)该实验的初步结论是:0答案:(1)验证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2)吸收二氧化碳;作为装置 A的对照装置;(3)不含;含;(4)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设计意图: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生物体如何获取能量第六课时人类如何获取能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比较和理解呼吸前后气体

28、成分及温度的变化。.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的方法认识人类和动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化学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比较和理解呼吸前后气体成分及温度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探究气体成分与温度变化,培养小组合作、乐于用自己语言表达的意识。学情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此设计作业,生物呼吸需要氧气同时释放二氧化碳, 水蒸气还有能量,呼吸前后气体成分的变化,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比较和理解呼吸 前后气体成分的变化。.填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含有较 氧气,较 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呼出的气体温度较 0答案:少;多;高.在人体的细胞内,氧气会和食物进行反应,这个反应过程叫做 作

29、 用。在反应过程中,贮藏在 中的化学能会转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答案:呼吸;淀粉(食物).选择题:1.下列化学变化中,不能释放能量的过程是().呼吸作用A.光合作用.爆炸C.燃烧 答案: A2某公园的一个水上运动项目,封闭塑料球内充有3m3 左右的空气,小朋友可以漂浮在水中玩耍,但在球内时间不能太长。下列选项中,影响小朋友呆在球内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是()A.人体的含水量球内二氧化碳含量球内的明暗程度C.球内氧气含量答案 C 三问答题:1为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是人体代谢作用产生的,而不是来自于空气,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在瓶 1 和 2 中都装着石灰水,口对着呼

30、吸口呼吸,在吸入气体时,用手捏紧与瓶1 相连的橡皮管,松开与瓶 2 相连的橡皮管,在呼出气体时,用手捏紧与瓶2 相连的橡皮管,松开与瓶 1 相连的橡皮管。结果瓶1 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讨论回答下列问题:2)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设置瓶?3)为什么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1)瓶1、2中石灰水浑浊程度不同说?气体会有这样的差别??答案:(1)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2)作为瓶1的对照实验;(3)这是因为在我们的体内,氧气和经过消化的食物进行了反应,放出能量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设计意图: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是人体代谢作用产生的,而不是来自于空气)动植物与大气间的气

31、体交换第七课时空气对维持生命的重要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氧气是绝大多数生物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的分析,能解释实验结果并作出结论。.通过模仿实验或简单实验的设计,了解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质疑,发散思维,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养成重证据、重事实,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学情分析:通过一道基础性的题目,主要检测学生是否知道人和动物呼吸都需要氧气。 同时 复习燃烧时需要的条件。通过对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的分析,检验学生是否知道植 物在光照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出氧气,并可以检验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方法 设计实验的能力。一.填空

32、:1.人和动物的呼吸都需要 ,它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同时 燃烧也需要消耗大量的 。答案:氧气;氧气二.问答题:.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曾做过一个实验:如右图所示,在甲和乙两个密封玻璃容器内,甲中放一只小白鼠,乙内放一只小白鼠和一盆绿色植物,放于向阳处,发现小白鼠在乙中的存活时间比甲长了许多1)实验说明。 _2) 为 了 使 实 验 更 有 说 服 力 , 两 只 容 器 中 的 小 白 鼠 应 该。3)如果用黑布将乙容器完全罩住,则乙内小白鼠存活时间比没罩时短,这是因为:答案: (1) 植物在光照下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2) 等大、体质相近;(3)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

33、小白鼠呼吸( 设计意图 :通过模仿实验或简单实验的设计,了解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动植物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第八课时人类的呼吸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呼吸系统的组成,能辨认各器官,知道其位置和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模拟人的呼吸机理装置的演示分析,理解呼吸的机理及人类气体的交 换过程。2.通过深呼吸测量胸廓大小的自我实验,理解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与胸腔体积 (肺内容积)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享受学习新知识、了解自身、自我探究的快乐。学情分析:通过对空气进入人体的途径简单的分析,检测学生是否知道人类呼吸时气体的交 换场所及空气进入人体的途径。在对模拟人的呼吸机理装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检

34、测是否理解呼吸的机理,是否理解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与胸腔体积(肺内容积) 的关系。一.填空:.在人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在肺部的 中进行。答案:肺泡.人在吸气时,胸廓 ,肺;人在呼气时,胸廓 , 肺。答案:变大;扩大;变小;缩小二.选择:1.人在吸气时,下列哪一项与空气进入肺内无关A .膈肌舒张B .肋间外肌收缩C .肺内压力降低 D .胸廓容积增大答案:A2.能正确表示人体平静吸气时膈肌状态的模式图是()答案:C3.关于人体的呼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呼气和吸气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的B.人体吸进的空气都能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C.吸气时,外界气压大于肺内气压D.肺部气体交换在

35、肺泡内完成答案:B三.问题:(1)在图中写出所对应的器官(2)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3)人体吸入的氧气通过 作用进入血液。答案:(1)左面从上自下:鼻;喉;肺;右面从上自下:咽;气管;支气管;膈;(2)肺;(3)扩散(设计意图:知道呼吸系统的组成,能辨认各器官,知道其位置和作用)2、下图是平静呼吸时胸廓变化示意图。图 A处于 (吸气/呼气)状 态,图B处于 (吸气/呼气)状态。答案:吸气;呼气(设计意图:理解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与胸腔体积 (肺内容积) 的关系)动植物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 第九课时 植物的呼吸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设计对照实验“种子萌发时能量的变化”和“种子萌发时释放的

36、气体” 知道植物呼吸时的气体变化,知道种子萌发时会释放能量。过程与方法:1.在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 作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态度。学情分析:通过区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燃烧、爆炸四个化学变化,重点理解植物的呼吸 作用。并通过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比较,即复习了光合作用也可以帮助学 生对呼吸作用的知识点的掌握。通过对照实验“种子萌发时能量的变化”及“种 子萌发时释放的气体”,检测学生是否知道种子萌发时会释放能量及其释放的气 体,评价学生是否知道种

37、子萌发时进行的是呼吸作用。进一步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 学以致用的科学态度。一.填空:.光合作用把能转换为能,呼吸作用把能转换为一能。答案:光;化学;化学;热.动物呼吸时会放出能量,还会放出。植物的生命活动也 (需要/不需要)进行呼吸作用,在呼吸过程中会放出 ,并释放。答案:二氧化碳;需要;二氧化碳;能量二.选择:.下列化学变化会消耗二氧化碳,且不释放能量的是 。A.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燃烧 D .爆炸答案:A.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的时间是(A. 白天 B.晚上C.在光的情况下D.昼仪答案:D三.问答题:1.根据下图,

38、回答问题:(1)仔细观察甲、乙两图,正在萌发断种照弹判断的理由是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会释放(2)丙瓶中是萌发了一段时间的种子。往瓶子里注入清水并打开阀门,使瓶子里的气体进入试管中。结果观察到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实验说明了种子萌发时会释放出(3)种子萌发时进行的是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4)乙瓶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甲;能量 (2)二氧化碳(3)呼吸作用 (4)对照作用 2、人们往往喜欢将许多观赏植物放在卧室内过夜,这是否科学?为什么?答案:不科学。因为在夜晚植物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对照实验“种子萌发时能量的变化”和“种子萌发时释放的

39、气体”知道植物呼吸时的气体变化,知道种子萌发时会释放能量)动植物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第十课时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平衡及其原因。过程与方法:1. 通过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的能力。2通过增加汽车、工厂或是绿色植物等环节的思考,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平衡及其原因,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思考与探索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资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40、,并学会综合信息并进行分析交流,获取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学情分析:通过完成填图,检测学生是否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平衡及其原因,并通过对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的讨论, 使学生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进一步联系生活,通过对生活中现象 的解释,了解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并使学生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 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一.选择:1.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 中的含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矿

41、物燃料的燃烧 死亡动植物的腐烂 某些矿物如石 灰石等的加热分解A. B C .D .答案:D二.问答题:.完成下图,回答问题答案:氧气;二氧化碳上图可以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得以保持平衡,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作用和生物的 作用。答案: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设计意图: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平 衡及其原因).“南极冰化了”,这是中央电视台2002年5月22日“东方时空”中的一个节 目的标题,说的是南极一块叫“拉伸 B的冰架发生坍塌,其断裂的面积比上海 市还大。这是大自然又一次发出警告:地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不容 忽视。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成分过多,会对人类造成什么影响?大气中二

42、氧化碳含量为什么会增加?如何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答案:温室效应;大量的使用矿物能源,燃烧化石燃料、农业和畜牧业、垃圾处理等等都会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而在地球上的植被覆盖面积在不断减少 (答案合理即可)减少树的砍伐(答案合理即可); ( 设计意图 :了解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并使学生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第十一课时空气质量与空气污染的指数空气污染物与有关疾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的空气质量状况的等级及三种污染指数。知道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分析,了解大气中的污染物

43、对人体健康,尤其对呼吸系统的危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防治空气污染、维持自然界中二氧化碳与氧气动态平衡的意识。学情分析: 通过对上海现在天气的简单分析,检测学生是否知道上海空气质量三种污染指数。并通过一道简单的填空,对学生是否知道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进行评价。由于空气污染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通过与现实生活联系,检测学生是否了解日常生活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行为, 可以了解学生是否知道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及其造成的后果。通过学生对有关资料的、数据的分析解释能力的评价,可进一步促使学生对大量事实分析中认识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健康的影响,关注空气污染与人类的关系、提高防治空气污染的意识。一. 填空:.近年来,上海的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从上海的空气质量日报中也可以看出,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种污染指数降低了。答案:二氧化硫.我国的空气质量状况目前可分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污染五个等级。空气污染指数越,空气质量越好;指数越,空气质量越差。答案:小;大.空气污染主要 来自三个方面: 、 等过程产生的废气。答案:燃料燃烧; 工业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