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经针灸及推拿_第1页
第10章经针灸及推拿_第2页
第10章经针灸及推拿_第3页
第10章经针灸及推拿_第4页
第10章经针灸及推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0章经针灸及推拿针灸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刺和艾灸作用于人体的经络腧穴,防治疾病的技术和方法。推拿疗法是医者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物理疗法。2第1节腧穴概论3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人体体表的部位,在病理上是脏腑、经络病症的反应点,在治疗护理上是针灸、推拿的施术部位。腧,有转输,输注之意;穴,即孔隙,俗称“穴位”。41十四经穴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腧穴 。2 奇穴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 3 阿是穴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

2、而是以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腧穴。 (一)腧穴的分类一、腧穴的分类与作用51.十四经穴 分布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上的穴位,共361个。特点:有固定的名称、定位、归经和主治。2.经外奇穴 未列入十四经脉的腧穴。对某些病证有特异性作用。3.阿是穴 以压痛点或反应点作为针刺施术部位。“以痛为腧”。6(二)腧穴的主治作用1、近治作用:(腧穴所在,主治所能)是指所有的腧穴均可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2、远治作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是指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而且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症。3、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

3、穴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和特殊治疗作用。7二、腧穴常用的定位方法(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二)骨度分寸定位法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四)简便取穴法8(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利用人体体表的各种解剖学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 1固定标志 是指体表各部位由骨节、肌肉形成的突起、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位置固定的标志。如眉头定攒竹,脐上4寸定中脘,第2腰椎棘突下定命门,腓骨小头前下方陷中定阳陵泉。9 2活动标志 是指人体各部位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等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等标志。这些标志只有在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

4、时才会出现,定穴时要求病人先采取相应的体位和活动姿势,然后才能依据相应的标志来确定腧穴位置。例如,屈膝时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定犊鼻,张口时在耳屏前与下颌关节之间凹陷中取听宫。10(二)骨度分寸定位法 是将人体各部的长度和宽度,以骨节、缝纹或其他标志为依据定出分寸而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不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的患者,均按照这个标准进行折量。11部位起止点常用骨度头部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寸耳后两乳突之间9寸胸腹胁部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9寸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8寸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寸两乳头之间8寸背腰部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6寸上肢部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9寸肘横纹至腕掌侧横纹12寸下肢部耻骨联合

5、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寸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13寸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寸腘横纹至外踝尖16寸常用骨度分寸表121314(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1.拇指同身寸 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152、中指同身寸法:中指屈曲时,中节掌侧两端纹头之间为寸。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横寸。163.横指同身寸 又称“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伸直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横量四指宽度作为3寸。17(四)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桡骨茎突出上方,其食指端到达之处取列缺;立正姿势垂手中指端取风市等。18

6、19三、常用腧穴(一)十四经常用腧穴20手太阴肺经尺泽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主治咳嗽、气喘、咳血、潮热、咽喉肿痛、胸 部胀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孔最定位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失音、肘 臂挛痛手太阴肺经列缺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寸。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头痛、牙痛、颈项 痛、口眼斜、半身不遂太渊定位腕掌侧横纹桡侧端,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胸痹,无 脉症,手腕疼痛21手太阴肺经少商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处。主治咽喉肿痛、鼻衄、发热、昏迷、癫狂。22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定位第1、2掌骨之间,约平第2

7、掌骨中点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口眼斜、耳聋、热病无汗或多汗、腹痛、 便秘、经闭、滞产等手三里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主治齿痛、颊肿、上肢无力麻痹、腹痛、腹泻、 消化不良等。23手阳明大肠经 曲池 定位屈肘,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上肢不遂、手臂痹痛、高血压、热病、癫狂、 咽喉肿痛、齿痛、腹痛、吐泻、皮肤病等肩髃定位上肢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在肩 峰前下方凹陷处。主治肩臂痛、上肢不遂、项强、瘰疬等24手阳明大肠经 迎香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寸,当鼻唇沟中。主治鼻塞、口、胆道蛔虫症等。25手少阴心经 少海定位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

8、主治心痛,癔病、癫痫、瘰疬,腋胁痛,肘臂 挛痛神门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主治惊悸、怔忡、心痛、心烦、健忘、不寐、癫狂 痫、痴呆、高血压26手少阴心经 少冲定位小指桡侧指甲根角旁约寸。主治心痛、心悸、胸胁痛、癫狂、热病、昏迷等。27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定位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约寸。主治乳汁不通、乳痈、热病、昏迷、头项痛、咽 喉肿痛、耳鸣、耳聋等。后溪定位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主治头项强痛、急性腰扭伤、耳鸣、耳聋、目赤 、疟疾等。28手太阳小肠经 听宫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 陷处。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狂痫等。29手厥阴心包经 曲泽定位

9、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主治心痛、心悸、烦热、口干、肘臂挛痛、胃痛 、呕吐、呕血间使定位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疟疾、 癫狂痫30手厥阴心包经 内关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痛、胸闷、失眠、癫狂痫、胃痛、呕吐、呃逆、晕车、晕船、耳源性眩晕、肘臂挛痛中冲定位中指尖端的中央。主治昏迷、舌强不语、热病、心痛、中暑、小儿 夜啼31手少阳三焦经 外关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主治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热病 、上肢痿痹不遂、胁肋痛支沟定位腕背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之间。主治耳鸣耳聋、便秘、暴喑、胁肋痛、肩背

10、痛、 热病等。32手少阳三焦经 肩髎定位肩峰后下方,当上臂外展时呈现之凹陷处。主治肩臂疼痛不举翳风定位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中。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斜、颊肿、齿痛等。3334足阳明胃经颊车定位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 隆起的最高点处。主治齿痛、颊肿、口眼斜、口噤不语等天枢定位脐中旁开2寸。主治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痛经、月经不 调等。足阳明胃经犊鼻定位屈膝,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主治膝关节肿痛、屈伸不利、下肢麻木、脚气足三里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主治胃痛、呕吐、腹胀、便秘、泄泻,下肢痿痹 以及强身保健。35足阳明胃经上巨虚定位足三里穴下3寸。主治腹

11、痛、肠鸣、腹泻、便秘、下肢痿痹等丰隆定位外踝高点上8寸,胫骨前缘外2横指(中指)主治腹胀、便秘、咳嗽、痰多、癫狂、头痛、眩 晕等36足太阴脾经 隐白定位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约寸。主治崩漏、月经过多、便血、尿血、腹胀、癫 狂、惊风等三阴交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主治腹胀、肠鸣、泄泻、带下、阴挺、月经不调、遗精、阳痿、遗尿、心悸、失眠、脚气、下肢痿痹,阴虚诸证37足太阴脾经 阴陵泉定位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主治腹胀、水肿、小便不利、黄疸、月经不调、 带下以及膝关节肿痛等血海定位大腿内侧,髌骨内侧端上2寸。 主治崩漏、月经不调、闭经、瘾疹、湿疮、股 内侧痛、阴部瘙痒、贫血等。3

12、8足太阳膀胱经 睛明定位目内眦角稍内上方凹陷中。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清、目眩、近视、 夜盲、色盲等攒竹定位眉毛凹陷中,目内眦直上。主治头痛、眉棱骨痛、目赤肿痛、目视不明、眼 睑瞤动等。39足太阳膀胱经 肺俞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寸。主治咳嗽,气喘,咳血,骨蒸潮热,盗汗等心俞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寸。主治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咳嗽、吐 血等。40足太阳膀胱经 肝俞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寸。主治胁痛、黄疸、目赤、目视不明、夜盲、腰背 痛、癫狂痫等脾俞 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寸。主治腹胀、呕吐、泄泻、痢疾、水肿、黄疸、背 痛等。41足太阳膀胱经 肾俞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寸

13、。主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头晕耳鸣、 腰痛等大肠俞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寸。主治肠鸣、腹泻、腹胀、腹痛、便秘、痔疮、腰 腿痛。 42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俞定位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寸。主治小便不利、遗尿、尿闭、淋浊、腰骶痛、泄 泻、便秘等委中定位腘横纹中央。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急性吐泻、腹痛、丹毒等43足太阳膀胱经 昆仑定位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疼痛、癫痫 44足少阴肾经 涌泉定位足趾跖屈时,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主治小儿惊风、癫狂痫、昏厥、头晕、目眩、咽痛、喉痹、小便不利、大便难、足心热照海定位内踝高点下缘凹陷中。主治失眠、癫痫、月经不调、带

14、下、小便频数、 癃闭、便秘、咽喉干痛等。45足少阳胆经 风池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平风府穴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目赤肿痛、鼻塞、 感冒、颈项强痛等肩井定位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主治颈项强痛、肩背疼痛、臂不举、乳痈、难产 、瘰疬等。46足少阳胆经 环跳定位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 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脚跟麻 木等。阳陵泉定位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主治胁痛、黄疸、口苦、呕吐、吞酸、膝痛、下 肢痿痹麻木等。47足厥阴肝经 行间定位足背,当第1、2趾间趾蹼缘上方纹头处。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癫痫、口、胁 痛、疝气

15、、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太冲定位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主治中风、癫狂痫、头痛、眩晕、月经不调、 痛经、崩漏、黄疸、胁痛、足跗肿痛等。 4849督脉 腰阳关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遗精、阳痿大椎定位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热病、疟疾、咳喘、癫狂痫、头项强痛等。督脉 风府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主治头痛、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发热、中风、癫狂痫百会定位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主治头痛、眩晕、耳鸣、中风、失语、失眠、健 忘、癫狂痫、脱肛、阴挺、胃下垂等。50督脉 水沟定位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主治昏

16、迷、晕厥、中暑、中风、癫狂痫、癔病、 小儿惊风、面瘫面肿、鼻塞、鼻衄、急性腰 扭伤等。5152任脉 中极定位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主治遗尿、尿频、尿闭、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崩漏、阴挺、不孕、产后恶露不尽关元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主治中风脱证、虚劳羸瘦、疝气、遗精、阳痿、遗尿、尿频、月经不调、带下、不孕、恶露不尽等。 53任脉 气海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中下寸。主治虚脱乏力、形体羸瘦、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崩漏、产后恶露不绝、痛经、不孕、中风脱 证、脱肛、腹痛、腹泻、便秘神阙定位脐窝正中。主治中风脱证、腹泻、腹胀、腹痛、脱肛、水肿等54任脉 中脘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主治胃

17、脘痛、腹胀、呕吐、吞酸、呃逆、纳差、腹 痛、肠鸣、泄泻、黄疸膻中定位胸骨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主治心悸、胸痛、咳嗽、气喘、乳汁少、乳痈、乳 癖等。55四神聪定位头顶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印堂定位两眉内侧端中点。主治头痛头晕、痴呆、失眠、健忘、鼻衄、鼻渊、 小儿惊风等。(二)常用经外奇穴56太阳定位眉梢和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主治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牙痛、目赤肿痛、 晕厥等。四缝定位第2至第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手4 穴,左右共8穴。主治小儿疳积等。57十宣定位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寸,左右共 10穴。主治昏迷、高热、咽喉肿

18、痛、癫痫等。阑尾定位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主治急慢性阑尾炎、消化不良等。第2节 针灸护理58(一)针具1、毫针的结构 毫针是针刺治病的主要针具,是针灸刺法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工具。大凡能刺灸的腧穴,均可使用毫针进行针刺。毫针多是以不锈钢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度。它的结构分为针尾、针柄、针根、针身、针尖五部分。一、毫针刺法护理592、毫针的规格 毫针主要以针身的长短和粗细而定有不同的规格,一般临床以2575mm(13寸)长和2830号()粗细者最为常用。短毫针 主要用于肌肉浅薄处腧穴或作浅刺之用;长毫针 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腧穴,作深刺或某些腧穴作透刺之用。60(二)针刺练习主要是对指

19、力和手法的锻炼。由于毫针针身细软,如果没有一定的指力,就很难力贯针尖,对各种手法的操作,也不能运用自如,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针刺练习,是初学针刺者的重要基本技能训练。指力是指医者持针之手进针操作的力度。良好的指力是掌握针刺手法的基础,熟练的手法是运用针刺治病的条件。针刺的练习,一般分指力练习、手法练习和自身练习等三步。61图10-4练针法62图10-5练针法63最简便实用的练针法橡皮擦练针法可以用橡皮擦的不同厚度练习针刺的力度和感觉再教你一招:找一块橡皮擦练针,即可利用不同的厚度练习不同的指力,又能体会与人体肌肉组织相似的针刺感觉,简单,方便、实用。不信试试。64先用较短的毫针练习进针、提插、捻

20、转、出针等基本操作方法,短针操练较熟练后再练较长的针,达到一定的指力及掌握基本手法后,就可选取四肢部位肌肉比较丰满的穴位如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自行试扎或同学间相互试针。待针刺技术较为熟练后方能在患者身上进行操作。 651选择针具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形体肥瘦、体质强弱、病情虚实、病位深浅和所取腧穴的具体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同时应仔细检查针具有无弯曲或剥蚀,针尖有无带钩,针柄有无松动,以免因针具损伤而出现针刺痛苦和断针等事故。(三)针刺前准备66 2选择体位体位选择应以医者能够正确取穴,便于操作,患者感到舒适而能持久为原则。临床常用体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仰靠坐位、俯

21、伏坐位、侧伏坐位6种。673、针刺治疗前的心理辅导针刺前应先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思想顾虑,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这样既可以减轻疼痛又可以预防针刺异常情况的发生,从而发挥更好的疗效。 68 4注意消毒针刺前必须对针具、医者双手、患者施术部位进行严格消毒。对针具的消毒方法:高压蒸气灭菌、药物浸泡消毒、煮沸消毒和75酒精消毒等。医护人员的双手和患者施术部位一般使用75酒精消毒。69(四)进针法 1、夹持进针法以左手拇、食指用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上,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70 2、指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旁,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

22、,快速将针刺入皮下12分,然后缓慢送至应刺的深度。此法多用于15寸以下的毫针进针。713、舒张进针法以左手拇、食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右手持针从左手拇、食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的部位的进针。724、提捏进针法以左手拇、食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将针刺入(图515)。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浅表部位的进针,特别是面部腧穴。73(五)进针的角度和深度 1、针刺的角度 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一般为直刺、斜刺和横刺3种。74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成90度或接近垂直刺入。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尤其是肌肉丰厚的腰、臂、腹、四肢部位的腧穴。7

23、5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倾斜刺入。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不宜直刺或深刺的腧穴。横刺:又称平刺、沿皮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左右横向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头面部的腧穴,有时透刺时也可用此法。76 (2)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腧穴部位的深浅程度。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形体及所取腧穴部位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既有针感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77(六)得气与行针1、得气 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亦称“针感”。得气是机体对行针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得气时医者针下有沉紧感,患者针刺部位产生相应的酸、麻、胀、重等“经气”感应。得气与否不仅直接关系针刺治疗效

24、果,而且可以借此窥测疾病的预后。 2、行针 毫针刺入穴位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78(七)行针的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临床常用的有提插法和捻转法两种基本手法。以上两种基本手法可单独应用,也可相互配合运用,在临床上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掌握。针刺手法除两种基本手法外,还有辅助手法和一些复合手法,辅助手法如循法、刮法、弹法、摇法、震颤法等。复合手法如烧山火、透天凉等。791、基本手法(1)提插法:针刺达到一定深度后将针由深层提至浅层,再由浅层插至深层,如此反复地上提下插 。操作时要求提插幅度相等,

25、指力均匀,防止针身弯曲。注意提插幅度和频率不宜过大、过快,以防晕针、损伤血管和深部重要脏器。 80(2)、捻转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捻动针柄而使针在腧穴内反复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图519)。捻转的幅度一般掌握在180360度左右。捻转幅度、频率应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及腧穴的部位等具体情况而定。注意不能单向捻转,以免针身被肌纤维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 812、辅助手法 是进行针刺时用以辅助行针的操作方法,常用的有循法、刮柄法、弹柄法、震颤法等。82(八)针刺补泻针刺补泻是根据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原则而确定的两种不同的针刺治疗方法。补法:是指能扶助人体正气,使低

26、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是指能疏泄病邪,使亢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针刺补泻:是通过针刺腧穴,采取适当的针刺手法达到“得气”后,以激发经气,起到补虚泻实,恢复机能阴阳平衡的目的。临床常用的几种补泻手法见下表。 83名称补法 泻法捻转补泻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呼吸补泻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吸气时出针吸气时进针,提插补泻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疾徐补泻进针慢(分部进),出针快(一次退)进针快(一次进)出针慢(分部退)迎随补泻针尖随着经脉方向,顺经而刺针尖迎着经脉方向,逆经而刺开阖补泻出针

27、快,出针后急按闭穴孔出针慢,出针后不按闭穴孔常用针刺补泻手法84(九)留针与出针留针是指进针得气后将针留置在腧穴内一定时间,以延长和增加针刺作用。一般病证只要针下得气而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或留针1030 分钟。留针是为了便于间歇行针(每隔35分钟1次)或持续行针。对进针施术后得气不明显者,通过留针以待针下得气,称为“留针候气”;在临床上留针与否或留针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不可一概而论。1、留针 85出针时,先以左夹消毒干棉球(不能使用酒精棉球)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轻微捻转并缓缓提至皮下,然后将针拔出,并用棉球压住针孔,以防出血。注意:不要猛拔,出针后要核对针数,以

28、免漏针,病人休息片刻方可活动,。2、出针86(十)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 症状患者突然头晕目眩,恶心欲呕,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四肢发冷,脉象细弱,甚至出现神志昏迷,四肢厥冷,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血压下降,脉微欲绝等。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并迅速将针全部拔出,让患者平卧,头部稍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予糖水或温开水饮即可恢复。重者除指压或针刺人中、合谷、百会、关元、内关等急救腧穴外,必要时配合其他急救措施。1、晕针872滞针症状行针时或留针后,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等均感困难。 处理因精神紧张而致者,可嘱患者精神放松,稍延长留针时间;或用手指在

29、滞针腧穴附近进行揉按,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缓解痉挛。因手法不当,单向捻转而致者,须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因体位移动引起的滞针,则须恢复原来的体位,待针松动后即可出针。883弯针 症状针身弯曲在体内,针柄倒向一侧,提插、捻转困难,患者感到疼痛。 处理发现弯针后,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可顺着弯曲方向缓缓将针起出。如因患者体位改变所致,则应让患者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切忌强行拔针,以防断针。894断针(即折针) 症状针时或出针后发现针身折断,部分针身残留在患者体内。 处理出现断针后,医者首先必须沉着冷静,并嘱患者不要惊慌乱动,保持原有体位,以防残端向深层陷入。

30、若折断处针身尚有部分露出皮肤之外,可用镊子钳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低,可用手在针孔旁按压皮肤,使断针暴露体外,用右手持镊子将针拔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须在X线下定位,施行手术取出。905血肿及出血 症状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继而皮肤呈青紫色;或针孔出血。 处理少量皮下出血而出现局部小块青紫者,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若局部青紫肿胀疼痛较重,可先作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以促进局部瘀血吸收消散。针孔出血者,可用干棉球揉按腧穴片刻,即可止血91附 三棱针法三棱针法是用三棱针刺破血络或腧穴,放出适量血液,或基础少量液体,或挑断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三棱针由古代九针之一的“锋针”发

31、展而来。(一) 操作方法 1、持针姿势 2、操作方法92三棱针右手拇指,食指持住针柄,中指扶住针尖部,露出针尖12分许,以控制针刺深浅度。针刺时左手捏住指(趾)部,或夹持、舒张皮肤,右手持三棱针针刺。931、腧穴点刺 先在腧穴部位上下推按,使血聚集穴部,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针刺时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施术部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3毫米左右,立即出针,轻轻按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此法多用于四肢末端放血,如十宣、十二井穴等处。942、散刺法 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根据病变部位大小的不同,可刺10-20针以上,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

32、刺以促使淤滞的瘀血或水肿得以排除,达到祛瘀生新、通经活络的目的。此法多用于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等。95点刺血络(深刺)3、刺络法 先用带子或橡胶皮管结扎在针刺部位上端(近心端),然后迅速消毒,针刺时,左手拇指按压在被针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针刺部位的静脉,刺人脉中立即将针退出,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出血停止后,再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在其出血时,也可轻轻按压静脉上端,以助瘀血外出,毒邪得泻。此法多用于曲泽、委中等穴,治疗急性吐泻、中暑发热等。964、挑刺法 用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或夹起皮肤,使皮肤固定,迅速消毒后,右手持针迅速刺人皮肤1-2毫米,随即将针身倾斜挑破皮肤,使之出少量血液或

33、少量粘液;也可再刺人35毫米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提起,挑破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出针,覆盖敷料。此法常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肩周炎、失眠、胃脘痛、颈椎病、支气管哮喘等。 (二)适用范围 三棱针刺络放血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等作用,各种实证、热证、瘀血、疼痛等均可应用。目前较常用于某些急症和慢性病,如昏厥、疳疾、痔疮、久痹、头痛、丹毒、指(趾)麻木等。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3次为1疗程,出血量多者,每周12次。 98(三)注意事项 1、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2、点刺、散刺时,手法宜轻,宜浅,宜快。泻血法一般出血不宜过多,注意切勿刺伤深部大动脉。3、虚证,妇女产后及

34、有自发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99二、灸法护理(一)灸法的基本知识灸法,指的是利用特定的燃烧材料对机体一定部位进行熏灼,得以调节人体经络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100施灸的原料很多,但以艾叶为基本材料。将艾叶晒干,放在石臼或碾槽内捣碾令细,筛去粉末去其粗杂部分,剩下的柔软纤维即是艾绒。艾绒气味芳香,易于燃烧而不起火焰,热力温和持久,易于深透肌肤。从而能发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等作用。临床上为了治疗和施术的方便,常将艾绒制成艾炷和艾条。101 艾属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生长,以蕲州产者为佳,故有“蕲艾”之称。 10

35、2 选用干燥的艾叶,捣制后除去杂质,即可制成纯净细软的艾绒,晒干贮藏,以备应用。艾绒的制作103(二)灸法的操作方法艾条灸1041、艾炷灸将纯净的艾绒捏成规格大小不同的圆锥形艾炷进行施灸。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艾炷灸又分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图艾炷灸105(1)直接灸即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留有瘢痕,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106瘢痕灸又称化脓灸,临床常用小艾炷。先在施灸部位涂少量大蒜汁,然后放置艾炷点燃,待艾炷燃尽,除去灰烬后,易炷再灸,一般灸59壮。灸后约1周局部皮肤可形成无菌性化脓灸疮,3040天愈后留下瘢痕。故灸前须征得患者同意。此法用于治疗哮喘等

36、顽固性疾病。107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临床多用中、小艾炷。先在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以增加粘附性,然后放置艾炷点燃,不待燃尽,患者感到烫时,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换炷再灸。一般灸35壮,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此法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108(2)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即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图5 23)。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不同的隔垫物,以发挥艾灸与药物的双重作用。临床常用的有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灸、隔盐灸等。109隔姜灸用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穿数孔,置腧穴上,上面再放艾炷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后易炷再灸,以局部皮

37、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此法多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泄泻和风寒湿痹等。110 隔蒜灸:用蒜片如上法施灸。此法用于治疗肺结核、瘰疬等。隔盐灸:用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至证候改善为止。此法多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中风脱证等。111隔附子灸:在厚约的附子片或附子药饼上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于腧穴上点燃施灸,以皮肤红晕为度。此法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遗尿、宫寒不孕等病证。1122艾条灸(艾卷灸)即将艾绒制作成艾条或艾卷进行施灸的方法。可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三种。其中温和灸和回旋灸多用于治疗慢性病;雀啄灸多用于治疗急性病。1133温针灸温针灸是针

38、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又须施灸的病证。 114(三)适用范围 主 治 作 用适 应 范 围 温中散寒 疏风解表 寒性胃痛、腹痛、呕吐、泄泻、风寒表证 温通经脉 消瘀散结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肩凝、肘劳、痈疮疖肿初起、瘰疬、阴性疮疡、疖肿未化脓 升阳举陷 回阳固脱 神疲乏力、自汗、脏器下垂、久泻、久漏;阳萎、早泄、遗精、遗尿、亡阳虚脱、下利脉微;疮疡久溃不敛 防病保健 延年益寿灸关元、气海、足三里、大椎等穴培补元气,预防疾病115三、针灸操作注意事项针刺的注意事项 1、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2、身体虚弱、气虚血亏的患者,针刺时手法不宜

39、过重,并应尽量选用卧位;3、妇女行经期,除非为了调经,一般不宜针刺;4、妊娠期小腹部、腹部、腰骰部,以及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也不宜针刺;5、小儿的囱门部。即头顶部的腧穴亦不宜针刺。6、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针刺;7、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8、小腹部的腧穴治疗前要先排尿;重要脏腑组织器官所处的腧穴,针刺不宜太深;针刺胸、背、腋、胁、缺盆部腧穴,不宜直刺过深。116灸法的注意事项对于高热、实证患者不宜用灸法;面部不宜施瘢痕灸,以免影响容貌外观;有大血管、大神经的部位不宜施灸;孕妇除非是为了调整胎位,一般不宜施灸,特别是腹部和腰骶部不能施灸;进行瘢痕灸时出现水疱要

40、注意防止感染,水疱大者用注射器吸出液体并涂以甲紫,同时用消毒纱布包敷。117四、针灸治疗(护理)(一)配穴处方的原则1、取穴原则 针灸处方中腧穴的选取,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遵循循经取穴的基本规律,按不同证候选取不同腧穴。主要包括:(1)、近部取穴:近部取穴是根据每一个腧穴均有近治作用,在病症所在部位的局部和邻近部位取穴。多用于治疗体表部位明显和局限的病症。如胃脘痛取中脘、梁门;肾病取肾俞、命门;肩病取肩髎、肩贞;膝病取膝眼、阳陵泉等。(2)、远部取穴:远部取穴是在受病部位的远距离取穴治疗。以经脉循行为依据,可在本经和异经取穴,又称循经取穴。如“头面之疾循至阴,腿脚有疾风府寻”。118(3)、

41、对症取穴:对症选穴是针对个别症状,结合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来取穴。如退热选大椎,苏厥选人中,安神选神门,温阳选关元等。(4)、经验取穴法:经验取穴法是某些穴位有主治某些疾病的特殊作用,将实践经验作为选穴依据来取穴。如胸胁有病取支沟,肩凝取条口,天井可疗瘰疬,退黄选至阳等。1192、配穴方法 是在腧穴主治和选穴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各不同的病症治疗需要,按照配穴规律,选择具有协调作用的两个以上的穴位加以配伍成方的应用方法。如远近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表里配穴法,阴阳配穴法等。120(二)临床常见病证针灸治疗(护理)病证选穴与治法眩晕1、气血不足:以培补脾胃为主,用补法、灸法。处方

42、:脾俞、足三里、气海、百会;可配伍膈俞、风池。2、肝阳上亢:以清潜肝阳为主,用泻法。处方: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3、痰湿中阻:以运脾化痰为主,用平补平泻,可灸。处方:丰隆、中脘、内关、解溪、头维。中风后遗症1、口眼歪斜: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处方:地仓、颊车、合谷、太冲 ;随证配穴:牵正、人中、阳白、下关。2、半身不遂: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处方:上肢,肩隅、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 121腰痛处方:肾俞、委中、阿是穴。配穴:寒湿,风府 ;劳损,膈俞;肾虚,命门、太溪。哮喘处方:实证,膻中、列缺、肺俞、尺泽;随证配穴:风寒,风门

43、;痰热,丰隆;喘甚,天突、定喘。 虚证:肺俞、气海、肾俞、足三里、太渊、太溪;灸法:大椎、风门、肺俞 膻中(冬病夏治)胃痛肝气犯胃:处方:中脘、内关、足三里、阳陵泉、太冲。脾胃虚寒:处方: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面瘫处方: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 。配穴:鼻唇沟平坦:迎香;鼻中沟歪斜:人中;颏唇沟歪斜:承浆; 目不能合:攒竹、阳白;面颊板滞:四白。月经不调处方:气海、三阴交。随证配穴:经早,太冲、太溪;经迟,血海,归来;经乱,肾俞、交信、脾俞、足三里。痛经处方:实证,中极、地机、三阴交;虚证,命门、肾俞、关元、足三里。胎位不正取穴:至阴 方法:操作时须解开腰带,做靠背椅

44、上或仰卧床上,以艾条灸两侧至阴穴15-20分钟,每天1-2次。122附:拔罐法 拔罐疗法是以竹罐,陶罐或玻璃罐为工具,利用火热的作用,使罐中产生负压,吸附于施术部位,产生刺激并造成充血、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124(一)拔罐的作用、适用范围及罐的种类1、拔罐的作用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2、适用范围 临床多用于治疗疼痛性疾病,如风湿痹痛、腹痛、腰背痛、痛经、头痛等,还可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眩晕等脏腑功能紊乱等疾病。3、罐的种类 目前临床常用的有竹罐、陶罐、玻璃罐和抽气罐等,玻璃罐应用较普通。125罐的种类(二)操作方法 1、火罐法(1)投火法:将酒精

45、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然后速将火罐罩在施术部位。此法适用于侧面横拔,否则会因燃物下落而烧伤皮肤。 (2)闪火法:用镊子夹住95%酒精棉球或长纸条点燃后,在火罐内壁中段绕一圈后,迅速退出,然后将罐扣在选定部位。留罐10分钟左右。起罐时以一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后即能自行松脱取下,不可硬拔以免损伤皮肤。2、水罐法 此法一般适用于竹罐。将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之中,煮沸1-2分钟,然后用镊子夹住罐底提出液面,甩去水液,趁热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这种方法所用的药液,可根据病情决定。3、抽气罐法 将抽气罐的瓶底紧扣在应拔的部位上,用注射器或抽气筒等抽出罐内的空气,使其产生负压,即能吸住。1324

46、、拔罐疗法的具体应用(1)、留罐:将罐子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此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2)、闪罐:将罐拔住后,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的拔上起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此方法适用于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等。133(三)注意事项1、患者要有舒适的体位,应根据不同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的火罐。注意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没毛发和骨骼凹凸的部位,以防掉罐。拔罐动作要做到稳、准、快。2、皮肤有溃疡、水肿及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不宜拔罐;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拔罐。1343、常用自发性出血和损伤性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法。4、如出现烫伤,小

47、水泡可不必处理,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或皮肤有破损,应先用消毒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器抽出水液,然后涂以龙胆紫,并以纱包敷,保护创口。135第3节 推拿136推拿又称“按摩”,是通过医者手法作用于腧穴或特定部位,对机体生理、病理产生影响,具有疏通经络、理气活血、疏通关节、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加抗病能力和治疗疾病的目的。137138一、推拿手法手法 用手、肢体其他部位或手持器具,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做有规律、有节奏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手法。 139(一)手法的基本要求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要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有力手法必须具有

48、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根据病人体质、病证、部位等不同情况而增减。140均匀指手法动作的节奏性和用力的平稳性。动作不能时快时慢,用力不能时轻时重。柔和指手法动作的稳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是软弱无力,也不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变换动作要自然。141深透是指手法作用的最终效果不能局限于体表,而要达到组织深处的筋脉、骨肉、甚至达于脏腑,使手法的效应能传之于内。142均匀 有力 柔和深透 持久 143 以上各点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深透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能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刚柔相济”。

49、144(二)常用推拿手法1推法 :用手指、手掌或肘部着力于患者的某一部位或穴位,作单方向的直线推动。具有疏风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动作要领:用指、掌、肘等部位着力于一定部位上,紧贴体表,做单方向的直线移动。临床应用:推法可用于人体各部,能增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舒经活络,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可用于腰肌劳损、四肢肌肉酸痛等。 145推 法1462、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 用大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经络穴位或部位上,肩肘关节及上肢肌肉放松,通过腕部的连续摆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经络、穴位或部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147148临床应用 一指禅推法刺激量中等,指面接触较小,故适用于全身各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头痛、失眠、多梦、健忘、面瘫、眼疾、颈项酸痛等。 1493、拿法 以拇指和余手指将一定部位肌肉向上提起,称为拿法。动作要领: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进行节律性提捏。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临床应用: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疏经通络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头痛、项强、四肢关节及肌肉酸痛等。1504、按法 以指、掌着力按压在体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