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能排查练(/)第一关:判正误测基础.可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X ).每毫升河水中有 9个大肠杆菌和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都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X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属于种间竞争实例(v ) TOC o 1-5 h z .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V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V ).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V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V ).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x ).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x
2、).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能进行合理分析(v ).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X ) TOC o 1-5 h z .心猿意马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V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V ).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X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X ).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X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V ).生产者一定能固定 CO2( V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
3、,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X ).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达到 K/2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 0(v ). 一座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森、草甸等群落,这是群落的垂直分布(X ).对于捕食链来说,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分解者一定不占营养级,无机成分也一定不占营养级(v ). 一个森林中的所有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X ).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v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V ).在捕食食
4、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v ).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X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 阳能(V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强.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合理措施(x )第二关:练题型 提考能题型一坐标曲线型.如图为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K值时,a种群的增长速率K值
5、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在最大 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 K值日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在 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弱到强,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0* *时间一定时间范围内,a种群与bB.D.A. C. 答案 C解析 a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为 “S”型,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在K值时,a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a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根据曲线可知,b种群数量增长到一定数量后,逐渐减少,最后全部死亡,因此两种群之间不可能是捕食关系。在最初的一定时间范围内,两 个种群之间是竞争关系,由于食
6、物和空间有限,竞争强度由弱到强。.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种群类型数H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B.C.D.答案 B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气候发生变化时,甲生态系统的种群类型数量变化幅度比乙生态系统小,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比乙生态系统强;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降至极低,随后由于气候条件逐渐适宜,群落经次生演替,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但并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化的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如图是某种小型
7、淡水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得出()A . t3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t4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C.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呈“ J”型增长D .该种鱼在新湖泊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t2时该种鱼数量的两倍答案 D解析 由图示可推知,该种群的增长属于“S”型增长。t3时种群的增长速率已经由最大变小,但仍然是正值,种群数量位于K/2和K之间,因此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t4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 0,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数量达到最大,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稳定。t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数量为K/2。题型二生态计算型.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
8、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i、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的能量。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太阳能乙牧草-虫 牲畜食虫鸟一j人 鹰A.当鼠全部被消灭后,鹰至少要获得0.01Q1的能量B .人类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第一营养级的能量C.可通过标志重捕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D.当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鼠的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 答案 B解析 当鼠全部被消灭后,计算鹰至少要获得的能量时,能量传递效率应按10%计算,即QiX10%X10%=0.01Qi。人类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牲畜的奶、肉等,牲畜属于第二营养级。5.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
9、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 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A .羊同化的能量为 64%n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 52%n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 .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答案 A解析生态系统某营养级生物摄入的能量=同化量+未利用的能量(存在于该动物粪便、食物残渣等中的能量),生物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6.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增加含多少能量1 kJ的能量,丙最少A. 550 kJC. 400 kJ答案 AB. 500 kJD.
10、100 kJ解析 经丙一丁一己一庚传递到庚的能量为 0.5 kJ,则需要丙0.5十10%)3=500 (kJ),经丙一戊一庚传递到庚的能量 为0.5 kJ,则需要丙 0.5 110%)2=50 (kJ),即丙最少含 500+ 50=550 (kJ)的能量。题型三表格分析型7.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年龄(岁)存活数(只)死亡数(只)01 000199180112278913377612476430573446668848764069857113294391871025215911969012631333()A.存活曲线
11、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数据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出)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答案 B1 000-1OOLO和活数技U 年龄解析存活曲线是反映种群个体在各年龄段的存活状况的曲线,存活曲线以相对年龄为横坐标,以个体存活数为纵 坐标,分为三种类型,如图所示。 出型曲线呈凹形,幼年期死亡率很高,但是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该种群个体在 幼年期的死亡率并不是很高。8.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 “ S”型曲线。根据实验
12、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吕勺InmW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X103个)105510A.试管IV内种群的 K值与试管I的相同4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 K值的时间不同4支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 “J”型增长D.试管n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m开始下降答案 A解析 环境容纳量也称 K值,它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与起始酵母菌数无关,故试管 IV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 I的不同。9.科学工作者在某地观察、记录了四种野生动物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h),如表所示。假设北美郊狼因被大量捕杀而数量锐减,则短期内将发生的变化是()物种休息与其他物种竞争进食寻找配偶大鼠4.8 h3.6
13、h(追逐小鼠)13.2 h(吃植物种子)2.4 h浣熊18 h0.0 h3.6 h(吃大鼠)2.4 h北美郊狼18 h0.0 h4.8 h(吃浣熊)1.2 h小鼠4.8 h6.0 h(被大鼠追逐)10.8 h(吃植物种子)2.4 hA .植物种子数量变化不确定B.浣熊数量减少C.大鼠数量增多D.小鼠数量减少答案 A解析 由表可知,四种生物形成的食物链为植物一大鼠一浣熊一北美郊狼、植物 一小鼠,其中北美郊狼捕食浣熊,浣熊捕食大鼠,大鼠和小鼠的关系是竞争。北美郊狼被大量捕杀后,最直接的影响是浣熊数量增多,进而引起大鼠数量减少,小鼠数量增多。大鼠数量减少,小鼠数量增多,它们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因此植物
14、种子的数量变化不确题型四 密度调查型.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草地中跳蛹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朗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答案 C解析 跳蛹活动范围很小,一般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对农作物上的财 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15、。.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调查校园附近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许多土壤动物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利用小动物的趋光趋热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D.无法知道名称,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不能忽略不计答案 C解析 一般来说,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避热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谿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如果无法知道名称、 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忽略不计的话,会人为降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 .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B
16、.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答案 C解析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X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或田鼠被捕后变得狡猾不易被重捕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 的个体数偏小,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大。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求统计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 若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小;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会使计算值偏大。题型五图
17、示综合类.根据某生态系统的图示,分析回答有关问题:图1图2(1)在图1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猫头鹰占有 个营养级。如果猫头鹰的体重每增加1 kg,则至少需要草 kg ,至多需要草 kg。(2)在图1的食物网中,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的是 、。(至少写出两组)(3)根据图2的能量流动图可知,初级消费者自身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是图中的箭头 ;三级消费者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应属于图示中的箭头 。(用图中的?来表示)(4)从不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的多少来看,图中的特点是 答案 (1)8 4 25 100 000 (2)蛇、猫头鹰 蜘蛛、蟾蛛(或蜘蛛、食虫鸟)(3) (4
18、)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 根据图1可知,在此食物网中共有 8条食物链,根据猫头鹰占据的位谿,可以得出猫头鹰占有第3、4、5、6共4个营养级。猫头鹰的体重每增加1 kg,求至多需要多少草时,应该按传递效率为10%且最长食物链计算,若求至少则按传递效率为 20%且最短食物链计算。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都有三个去向:呼吸消耗、被下一营养级同化和 分解者利用,由图 2可知,E为分解者,那么初级消费者自身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在图中的箭头就是,同理可知,三级消费者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应属于图示中的箭头。从不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的多少来看,图中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如图甲表
19、示含有大量藻类、底层水草及挺水植物(芦蒿、香莲)的新型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图乙中ad表示藻类和鲤鱼能量流动过程中不同去向能量的相对值。(1)与香莲竞争最激烈的生物是 ;人占有 个营养级。(2)从生态学原理上看,利用粪尿种植蘑菇这一实例体现了 的原理。(3)若图乙中c1 = a2+b2+c2+d2,则从藻类到鲤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用字母表示)。答案 (1)芦高 3 (2)物质循环再生 (3)c1/(a1 + b + c + d)或(氏+b?+c2+dz)/(a1 + b + c + d)解析 图甲中,由于芦蒿和香莲均为挺水植物,生态环境相似,故竞争最激烈;人占有第2、3、4共3个营养级。图乙分
20、别表示了藻类和鲤鱼的4条能量去路: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及未被利用。由于这 4条能量去路之和等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且5 =和+b2 + c2+d2,所以c1表示由藻类流向鲤鱼的能量,故两者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c”(a + b + c + d)或(a2+ b2+ c2 + d2)/(a + b + c + d)。第三关:做真题明考向(2010广东理综,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答案 A解析“苗多欺草,草多欺苗”的意思是说禾苗多时影响草的生长,草多时影响禾苗的生长,说明禾苗与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2010海南卷,19)某
21、弃耕农田中I1物种类在 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介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答案 B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份的增加,植物的总数逐渐增加,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乔木的数量增加,说明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了;该表反映出了该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 平结构发生了变化。(2009广东卷,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22、()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每毫升河水中有 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 5米种植答案 B解析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A、C、D都是对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B为对种群密度的描述。4. (2010江苏卷,15)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植物种类植被覆盖率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改造前20种10%狗尾草、艾蒿、蒲公英改造后30种25%菖蒲、芦苇、睡莲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
23、得到改善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答案 D解析 改造前优势种无水生植物,改造后物种数目增多,水生植物成为优势种,因此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增加了物种多种性;因植被覆盖率提高,使得该区域的气候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改造的目的是增加物种多样性,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而不是为人们提供生产和生活物质,D项错误。(2011大纲全国卷,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
24、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 A解析 草坪和树林两个群落中的植物都具有分层现象,导致其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2011江苏卷,20)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答案 B解析生物
25、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互花米草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后,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占优势,使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A项正确;小龙虾由日本引入后,在与本地生物的竞争中占优势而大量繁殖并迅速扩散,属于生物入侵,B项错误;麋鹿原产我国,在国内绝迹后,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保护,属于迁地保护,C项正确;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其越冬地进行的就地保护,D项正确。(2011安徽理综,6)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
26、平结构的体现B .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答案 B解析 由题干可知,该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最初无植被覆盖,故在该岛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而不 是次生演替,B项错误。初生演替的时间较长,D项正确。人类的参与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项正确。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即物种的镶嵌式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A项正确。(2011海南卷,21)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7、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答案 A解析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约是其上一营养级的10%20%;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但并非对所有捕食者都有利;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与 生物的体型大小没有必然联系。(2010上海综合,16)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以下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更多样化B.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
28、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D.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枝树,以增加林木生长量 答案 B解析“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大面积种植速生枝树”可能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进而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之一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 人类对生物的干扰。(2010江苏卷,14)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答案 B解析 小草作
29、为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可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也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若小草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小草的存在则对该种害虫来说就是有害的,所以B项错。(2012新课标全国卷,32)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 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 (填“种群” “群落”或“生态系统”)。(3)为探
30、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 (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 卜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 3组 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 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 2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 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其他两组, 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 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 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 。答案(1)同一 (2)群落(3)小于相同雌鹿或雄鹿解析(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因此一片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同一种群。(
31、2)草、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群落。(3)假说内容为“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反之,一群有两种形态的食草动物更容易被捕食。对应的模拟实验为:甲组: 2个相同的项圈(猎物相同)一一符合假说,猎物不容易被捕食,狗更难叼回;乙组: 2个相同的棍棒(猎物相同)一一符合假说,猎物不容易被捕食,狗更难叼回;丙组: 1个项圈和一个棍棒(猎物不相 同)一一不符合假说,猎物容易被捕食,狗很快叼回,故从所用时间来看,丙组 甲组=乙组。实验中要遵循单一变 量原则,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故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应当相同
32、,这里的项圈或棍棒模拟了草原 上的雌鹿或雄鹿。. (2011海南卷,28)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 人免鹰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右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 /致岛上鼠种群暴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回答问题:植物/鼠,飞鼬(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 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 ;兔与人的种间 关系是。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 。(2)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 (大于、小于、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 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 (增强、不变、减弱)。(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33、者),其体内贮存的能量 (能、不能) 传递给植物。答案(1)4第三、第四营养级捕食、竞争 寄生(2)小于 增强(3)分解者 不能解析(1)由图可知,该食物网共有植物 一兔一鹰、植物一兔一鼬一鹰、植物一鼠一鹰、植物一鼠一鼬一鹰4条食物 链将植物固定的能量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图中植物一人、植物一兔一人2条食物链中人与兔之间存在着捕食和竞争关系。鼠疫杆菌是寄生于人体内而存活的。(2)跳蚤寄生于鼠身上,对鼠有害,但不会引起鼠死亡;鼬对鼠的捕食会引起鼠个体的死亡,故通常情况下,鼬对鼠种群的影响更大。大量捕杀鼬后, 鼠因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导致鼠种群暴发,进而导致种内斗争加剧
34、。(3)蘑菇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其分解动植物的遗体、粪便,释放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以热能形式散失,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故不能传递给植物。(2011安徽理综,29 II)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域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 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 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
35、,可以使种群间发生(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答案(1)大熊猫比华南虎的营养级低,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2)化学信息(3)基因交流(4)环境容纳量(或K值)解析(1)大熊猫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华南虎是三级或四级消费者,属于第四或第五营养级。在食物链中,所处营养级越高,能量传递过程中损耗的能量也就越多,处于该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的能量就越少。(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本题中的大熊猫尿液和肛腺分泌物即为化学信息。(3)通过建立生态廊道使各个孤立的种群沟通,可以
36、加强基因交流,促进生物进化。(4)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为生物创造良好白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或K彳1)。(2012四川理综,311)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 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下图所 示。请回答下列问题:20rX,尸 15、空白对照(不设班)10产/,en(每隔200 m设班)5曲园H每隔IWm设桩) Q 3090120一店口 i询设桩后的时间(天)f t tta b cd(时间点:H-大豆曲发;b书冠形成;C-开花结实源-植株菱疆)(1)该农田生态系统白主要成分是 ,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白种群密度是由 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 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3)与曲线n相比,曲线I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监控设备销售与维护保养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果树种植与农业科研合作承包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建筑工地场地勘查与风险评估委托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国际机场ATM设备场地租赁与广告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矿业勘探承包作业合同样本2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停车场设计与施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板房租赁合同附带设施设备维修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抵押房屋买卖合同与房屋保险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办公场地租赁与人力资源服务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鸡蛋养殖基地技术改造合同3篇
- 广东省佛山市2025届高三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一)化学试题(含答案)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管控研究》
- 餐饮业环境保护管理方案
-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食品安全分享
- 矿山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WP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
- 造价框架协议合同范例
- 糖尿病肢端坏疽
- 心衰患者的个案护理
- 医护人员礼仪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