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艺术教学设计(沪教版)教案_第1页
九年级下册艺术教学设计(沪教版)教案_第2页
九年级下册艺术教学设计(沪教版)教案_第3页
九年级下册艺术教学设计(沪教版)教案_第4页
九年级下册艺术教学设计(沪教版)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创造跃动艺术的生命第一课卓越的成就第二课缤纷的舞台第二单元发展呈现艺术的新姿第三课文化的交融第四课探索的展示第一单元创造跃动艺术的生命主题构思:该单元的主题是音乐的创造性特征,正由于艺术的不断创新,才能使艺术生命永恒。艺术实践与理论都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不断地革新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组建该单元的宗旨在于让学生知道“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自古以来,之所以艺术不断地发展,直至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果,都是由于人民群众及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与追求,不断地推陈出新所至。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信息及表现语言的同时,要以创造性的思维来看待艺术作品的成果,认识作品的特色、特点及创新点,以

2、更深层的思维方式来认识艺术作品,对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是十分有助的。当然,要罗列世界上所有的创新成果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门艺术都是创造的结果。因此本单元以例举一二、窥探全局的方式,立足于两个方面让学生体验:一是解放以来我国在音乐及以音乐为主的综合艺术上的创造成果,这些成果都具有在某一领域的里程碑的意义,有的甚至是填补了我国艺术史上的空白。如歌剧、芭蕾舞剧、协奏曲等都在我国的音乐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二是让学生了解中外艺术舞台上的缤纷色彩,如戏曲、音乐剧、歌舞等,这些作品既保留了原有艺术样式的特点、风格,但与传统的戏曲、歌剧等相比较都有很大的不同,而这些作品都是能得以肯定及流传,是由

3、于这些作品极具新意,从而说明课的宗旨:创造跃动艺术的生命。鉴于以上的宗旨,本单元选材有以下意图:1经典性:由于要阐述观点是创新成果的经久不衰的意义,因此所选曲目必定是十分优秀的,尤其是第一课,这些作品曾广泛流传、记入艺术史册的。如红色娘子军虽然在文革中作为样板戏,但它的艺术价值也是公认的。歌唱祖国已被誉为中国“第二国歌”。2时代性:即具有时代感的艺术精品,如贞观盛世获多次全国大奖,大河之舞享誉世界。3可学性:所选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可学、可看、可学,有内容的、有内涵的作品,如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江姐。4兴趣性:如音乐剧选曲、英文歌曲美梦纷纷来。5选择性:考虑到有些歌曲学生可能不喜欢,因此本册增添了补

4、充歌曲,这些歌曲与课文主题基本脱钩。同时因该学期已是初三(下),学生学习音乐的时间不多,因此课文量控制在四课,但每一课增加了一首听赏曲,供选择。第一课卓越的成就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新中国建国以来所创造的辉煌的音乐及艺术成就,初步了解这段时期我国艺术蓬勃发展的历史,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只有不断创造新的成果,才能繁荣艺术,才能提高艺术的品位。2通过欣赏长城随想等乐曲及观赏红色娘子军、江姐等剧目,使学生知道新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及音乐体裁,了解其特点,内容及时代特征,感受作品中的精华所在,从而使学生更热爱主旋律作品。3能用饱满的精神,整齐、和谐的声音唱好歌唱祖国,背唱部分歌词。4通过自

5、主活动,回忆并复习已学过的优秀作品,并通过搜集资料等方式,或通过研究性的学习,拓宽音乐视野。5较流畅吹奏洪湖水浪打浪片断。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音乐长廊(一)欣赏长城随想1内容介绍:一九七八年夏天,著名作曲家刘文金随同中国艺术团访问美国,当时有一项活动,就是参观纽约的联合国大厦。当刘文金与其他同行者缓缓步入一间(据说是专为各国显赫人物开放的)休息厅时,忽然看见一幅巨大的彩色壁毯万里长城图,几乎覆盖着大厅正面的整个墙壁,它的气势雄伟,光彩夺目。面对这幅饱含着中华民族伟大魂魄和光辉历史的书卷,这群来自遥远东方的炎黄子孙猛然沸腾了起来。激情的浪花在每个人的胸中开放,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似乎注入了每一根血管

6、。当大家带着沉思走出大厅时,刘文金和同行的天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一拍即合地当场约定,采用二胡协奏曲的形式,抒发当代人们对于古老长城的感受,讴歌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和未来。经过几年时间的构思与创作,一九八二年春天,刘文金终于完成了这部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作者在这部作品里,并没有着意去描绘万里长城宏伟的外貌,因为这并非民族乐器之所长,而是用套曲的结构,以善于抒情和歌唱的二胡与乐队协奏的形式,去抒发人们登临长城时的那种感受,使之带有比较自由的随想性。第一乐章:关山行沉重徐缓的序奏,有如中国古老乐器钟、磬、云锣的音响,在具有气派的气氛下,万里长城若隐若现,气势宽宏的主题曲由乐队全奏奏出,雄浑而富有颂赞激情

7、。二胡的独奏常有浓厚的沉思、回忆和吟咏气氛,富有诗情和大自然的风貌。第二乐章:烽火操乐音激烈强劲,描写古往今来,无数在烽火台下,为保家卫国而奋战的浴血场面。第三乐章:忠魂祭肃穆内敛,带有悼念性的音乐,仿如是对千百年来无数为保疆卫土而牺牲的战士祭祀哀悼。悲情与豪情,低沉与高昂交替出现,随而全曲紧接转入第四乐章。第四乐章:遥望篇运用了垛板般的音调,呈现出勃勃生机,坚韧不拔,对未来的无比信念与信心。下面再补充介绍第一、二乐章:第一乐章关山行慢板、行板。大提琴、低音乐器烘托下,具有古老民族乐器特殊音色的方响、钟管、云锣交织的引子,自然而然地将人们引进了云飘飘、雾茫茫、山峦起伏、“巨龙”蜿蜒的依稀意象之

8、中。鼓乐齐鸣,乐队全奏出豪放昂扬、贯穿全曲的“长城形象”主题:(1=G2/4)0321|i65611-1271676535661614321|5J5612345|21612|2-2123453_21612A567卜2I43|!56|176765235第二遍,变化、引申,更有气势。接受,独奏二胡深情地“唱”出了思绪起伏、感慨万千的“长城畅想”主题。(1=C6/4)112102355亠3161112126156351032353|3176J6234-445|321旋律不断扩充、深化,仿佛诗人抚今思昔、不能自已,曲曲迂回,层层推进,万里关山,引出了爱国者的无尽遐思。在乐队的伴和之下,轻轻一串打击,阵

9、阵鼓声滚奏,让音乐暂时告一段落。第二乐章烽火操急促的快板由古代边防报警的烽火台,作曲家联想千百年来为保家卫国而流血捐躯的英雄儿女。弹拨群奏出的紧迫节奏,再加上打击乐的催逼渲染,引出独奏二胡的号角式的音型:(见教材主题2)几次在不同音高上重复模进,再加上“长城形象”主题中开始时那具有鲜明特色的节奏型的不断反复:0XXXIXXXXXIX似乎是战鼓频催、号角震天中各路英雄会师长城;接着,独奏二胡成串的半音阶级进,仿佛是刀光剑影、阵阵拼杀。二胡跳弓演奏的、由“长城形象”主题变化而来的豪迈、潇洒的音乐在为“血肉长城”的英雄群雕赞叹讴歌。2教学建议:(1)二胡协奏.曲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一次尝试。听赏时

10、可从乐器(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体裁(协奏曲的洋为中用)及音乐语汇的表达等方面加以感受。(2)本教材所选的两个乐章是对比度十分鲜明的,教师可运用以前学生所学的知识分析作品。如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等,从而使学生对作品有较的了解。也可让学生综合后起标题,想象各乐章的画面形象。(3)“长城”是举世闻名的建筑,以此为体裁的艺术形式与作品举不胜举,根据本课的课题,可将它们进行收集并进行对比欣赏,找出各种艺术在表达语汇上的异同,这对于理解本作品多元文化的交融是有帮助的。如观赏大型壁画或风光片,感受长城的非凡气势,以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特征。(4)如有条件,可搜集有关二胡协奏曲的演出场面,体会这种艺术体裁

11、的创意。(5)参考答案:其形式上的创新是用二胡作为协奏曲的主奏乐器,与大型交响乐队协作,是洋为中用的范例(曾有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教师可略作介绍),这两个乐章在速度、力度、音乐情绪上截然不同,详细答案请参考“内容介绍”。中国,我可爱的母亲1内容介绍:中国,我可爱的母亲是一部为混声合唱队与交响乐队而作的新型音乐抒情诗。这部作品,体现了文学与音乐并重、合唱与乐队并重的体裁特点。第一乐章:中国,我可爱的母亲(混声合唱)第二乐章:救救母亲(男中音独唱与混声合唱)第三乐章:清贫(女声合唱)第四乐章:来吧!死神(男声合唱、男中音独唱及乐队演奏)第五乐章:“期盼”(混声合唱)(一、二、三乐章及四、五乐

12、章之间不间断)歌词选自赵丽宏的同名长诗,其中第一乐章大部分选自张鸿西可爱的中国方志敏之歌,它热情洋溢地表达了民族情、爱国心。主旋律片段:1=F4/45/42/43/45555中国,6516533034中国,生我育我的母32亲,50_5中国呵,国,生我育我的母亲。576善良而博大,纯朴又美善良而又博大,纯朴而又美丽,世界11766355550再没有比你更可爱的母亲!该作品之所以称为“音乐抒情诗”,可以从以上这旋律片断中体验,其音乐的起伏与诗的抑扬顿挫十分吻合,犹如一个充满激情的诗人在朗诵诗作,旋律既深情,又具有语言化特征。而乐队音响的衬托使语言的表现力更为丰富。因此这是一部十分具有创意的作品。该

13、作品获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教学建议:1)这首作品内涵深沉,可用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导入,也可用朗诵诗歌的方式导入。(2)教师可把主题旋律范唱一下,以体验歌词的抑扬顿挫,使学生对音乐线条有较清晰的感受。(3)乐曲中运用有转调,可让学生从调的色彩变化分出乐曲的段落,并体验情绪的变化。(4)可让学生思考该作品的创意在于取材于文学作品,而在形式上乐队与演唱并重的表现手段。(5)参考答案:该作品以诗歌为原型,以音乐为语言,把文学与音乐有机交织在一起,较为细腻地表达了诗歌的情感,即凝重、深沉、悲壮、颂扬、怀念等,较好地表达了在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仍眷恋着祖国母亲的美好情感,激起人们对祖国的

14、热爱之情。(6)本内容为拓展性学习内容,可让学生自听音乐后作一些讨论即可。(二)歌唱歌唱祖国1内容介绍:王莘词曲,作于1950年9月。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前进的步伐。歌词凝练集中,又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在继承聂耳、星海革命群众歌曲传统的基础上,创出了新时代的新风格。歌曲由长度相等的主、副歌组成,主歌每段歌词不同,表现了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副歌歌词不变,是歌曲主题集中的体现,二者在节奏、结构、音调等诸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可以说它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三十年来,传遍了祖

15、国大地,已成为独立自由新中国的象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80年5月起将这首曲调作为全国联播的开始曲。(摘自音乐欣赏手册)2教学建议(1)这是一首群众性革命歌曲,采用全班齐唱与合唱形式,可以很好地表达出歌曲的气势。(2)歌曲具有进行曲风格,速度要沉稳,强弱要分明,附点要清晰。(3)此曲音域较高,作为群众性歌曲,在实际演唱时可将调性移至DE大调。(4)这首歌的形式是带副歌的分节歌,在演唱形式上可稍作变化,譬如,第一种:副歌为齐唱或合唱,分节歌的第一段为男齐,第二段为女齐,第三段为全齐;第二种:副歌仍为齐唱或合唱,但分节歌的三段都采用先男(一个乐句)、后女(一个乐句)、再齐(一个乐句),而以上几种

16、的第四段副歌都可以采用放慢速度再恢复原速的方法来唱。二、艺术天地(一)舞剧:红色娘子军1内容介绍:红色娘子军(六场芭蕾舞剧)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曲。中央芭蕾舞团根据梁信同名剧本改编。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编导。1964年在北京首演。剧情:十年内战时期,海南岛椰林寨的一个丫头吴清华,因不堪恶霸地主南霸天的残酷压迫,逃走未成,被打得昏死过去。后为红军干部洪常青和通讯员小庞所救,并指引她投奔红军,成为“红色娘子军连”的一名战士。在战斗中,她违反纪律,打乱了战斗部署,而使南霸天逃脱。后在党的教育下,她认识了错误,提高了觉悟,同部队一齐奋勇作战,击毙南霸天,解放了椰林寨。舞剧的音乐对塑

17、造洪常青、吴清华等的舞蹈形象起了积极的补充和衬托作用。贯穿始终的娘子军连的主题是对全剧主题思想的概括,表现了娘子军这个战斗集体的音乐形象:662|3217622316|326126|60|剧中两个主要人物也各有其特定的音乐主题,洪常青的主题简朴奔放、豪迈有力:1|6763|丄6236253|3吴清华的主题性格鲜明,充满强烈的反抗精神:2623二36H656262323663212这两个主题随着剧情的展开而贯穿、发展。序幕的女声领唱与合唱,采用了海南民歌音调,表达了劳苦大众斗争和反抗的呼声。第一场最后一段三人舞,音乐真挚恳切,深沉动人。第二场吴清华叙述身世并要求参军的一段小提琴独奏,如诉如泣,充

18、分表达了人物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和向往。第四场快乐的女战士以及军民联欢的一段混声合唱,轻快明亮,生气勃勃。第六场洪常青英雄就义的一段音乐,悲壮深沉而具有英雄气质。全剧的音乐,人物性格鲜明而有戏剧性,在处理民间音调和交响性发展手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以下具体分析三段舞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可以说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参照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相结合,是艺术领域中中西文化成功融和的典范。舞剧1964年首演,1970年被拍成电影作为“样板戏”在全国放映,“文革”之后,它曾一度沉寂达十年之久,进入90年代,当人们拉开一段历史距离去审视这一中国特定时期的作品,从艺

19、术的角度,重新给予它高度评价:它是用西方唯美的芭蕾形式,大胆地运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军事题材,它是中国芭蕾在民族化的道路上走出了成功的一步,同时也是一部讴歌伟大女性的代表作品。这部舞剧在美国、英国、俄罗斯、丹麦、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上演,为中国芭蕾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红色娘子军连歌这是舞剧的主题音乐,节奏明快、坚定有力、扣人心弦,配合主题歌是老乡们手舞彩旗先十字步接后踢小跳步的欢迎场面,娘子军连战士大踏步行进及指导员与连长检阅式的行进,没有过多舞姿造型。在阵阵军号声中,战士们立起足尖整队的动作,这一动作有其创作根源。当年为使芭蕾演员表演上有部队的生活气息,就有演员包括演奏员百余人全部下连当兵,

20、当演员们听到“向右看齐”的口令时,都下意识地立起足尖,解放军战士都惊讶地叫起来“立起来真好看”、“比我们做得好看”,就这样,小插曲被吸收编排到舞蹈中来,接后面的射击、投弹、刺杀等舞蹈完全来自部队生活,是军事训练动作与芭蕾足尖技巧的结合,生动地塑造了女战士的飒爽英姿,配以合体的军衣短军裤、大刀、枪械道具,伴随那“向前进、向前进”乐曲声,昂扬的激情感染着每一个人。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这是舞剧中一段情节性的小群舞。万泉河边,几位女战士欢快地追逐嬉闹着,她们发现老炊事班长挑着水桶走来,几个人活泼地涌上前去拦他,一位女战士调皮地举起老班长的旱烟袋,四位女战士搭臂吸跳步、碎移步,设法抢了老班长的水桶欢快

21、地帮他挑水去了。随着这段轻快的节奏乐曲加之富有情趣的滑音,配以女战士以小腿动作跳跃和足尖快速移动的轻盈舞姿,使舞蹈表演情绪既热情明朗又轻松幽默。军民鱼水情这是舞剧中一段风格性舞蹈,“斗笠”荔枝体现海南的民间特色,使芭蕾舞剧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点。远处传来乡亲们欢快歌声,洪常青和战士们立队欢迎,乡亲们手捧新编的斗笠,鲜红的荔枝来慰问工农红军。在悠扬的笛声中,红裤白衫的渔家女手捧斗笠翩翩起舞。姑娘们身着绿衫,手捧荔枝,缓缓移动。渔家女盘坐成排,几个方向的举落斗笠,映衬着姑娘们热情优美的身影,继而调度成渔家女以前、后Adagio的舞姿造型,三人一组的斜排推进“红区风光好,军民一家亲”两层圆圈

22、的里外穿插调度,变成两人一组平排交错吸跳,乐曲转调后又调度成大圆圈的里外跑动吸跳穿插,舞蹈也展现出大场面的互动,在“军民团结向前进”的歌声中进入高潮,大画面造型,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军民鱼水深情。2教学建议:(1)可用中国民族舞蹈或经典的西方芭雷舞的观赏对比进行导入。引出“中国芭蕾”这一艺术形式,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芭蕾”是融中西方舞蹈文化的特殊产物,体会到其创新之处。(2)从舞蹈舞剧中国芭蕾,逐层理解知识点(前面两点在八年级教材中已学,可复习一下),尤其是中国芭蕾,要从内容题材、音乐风格、舞蹈语汇、舞台布景,甚至是服饰打扮等角度,和西方传统芭蕾加以区分,从而认识“中国芭蕾”的特征。(3)所选的

23、三段舞蹈中,有的是情节舞(如“快乐的女战士”),有的是情绪舞(如“斗笠舞”),前者可让学生看了以后讲讲故事情节,后者可以让学生看了以后讲讲情绪特征。(4)所选的三段舞蹈中,有两段加入了歌唱,这不仅是剧情发展所需,情绪烘托所需,也是“中国芭蕾”很具风格的一个特点歌舞性。(5)参考答案:教材所选的三段音乐情绪风格各异:娘子军连歌进行曲风格坚毅、刚强、壮烈,快乐的女战士则活跃、跳跃、欢乐、俏皮,斗笠舞优美抒情,有民歌风格,音乐呈现了不同场景及人物性格,可说明音乐与舞蹈的相关作用。(二)江姐1、内容介绍江姐(七场歌剧)羊鸣、姜春阳、金砂曲。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剧团根据小说红岩改编,阎肃编剧。1964年

24、由该团首演于北京。剧情:全国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员江雪琴(江姐)带着中共四川省委交付的重要任务,离别重庆,奔赴川北。途中惊悉丈夫华莹山游击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在与华莹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取得联系后,抑制巨大的悲痛,投入对敌斗争。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关押于渣滓洞集中营。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她大义凛然,严词痛斥敌人。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慷慨高歌,英勇就义。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清醇的乡土气息,以四川民歌的基调为主,广泛地吸取了川剧、婺剧、越剧、杭滩、洋琴、四川清音、京剧等的音乐语言加以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深刻地刻划了英雄人物的性格特征。如

25、红梅赞是贯穿全剧的主题歌,象征着江姐的英雄形象,每次出现都根据剧情的发展和刻划人物的需要而加以变化;曲调明朗刚健而流利,具有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把江姐那坚定沉着、勇敢机智的面貌展现得淋漓尽致。第二场江姐的唱段革命到底志如钢是吸取戏曲板式结构的特点而创作的,那步步加紧,层层高涨的音乐处理手法,丝丝入扣地刻划了江姐崇高的内心世界。又如第七场中,江姐临刑前与战友含泪唱的绣红旗,朴实优美,深情而又乐观,表现了江姐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其它许多优美动人的独唱、重唱及伴唱等,都巧妙地糅合了丰富的四川民歌音调,给人以清新质朴之感。(摘自音乐欣赏手册)2教学建议:(1)可以

26、文学名著红岩、电视剧红岩、电影江姐作导入,让学生比较姐妹艺术在表现手段及叙述故事情节上的不同特点。(2)可适当淡化故事情节,应引导学生关注旋律的美感及民族化的特点,了解歌剧如何简化情节,而是以音乐、唱词、念白来发展剧情及描绘人物心理状态。(3)教材中所选的三个段落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对唱、女声合唱(或称小组唱、表演唱)、混声合唱,可让学生辨别后知道歌剧中有丰富的表现手段与音乐体裁,也有着不同的情绪:第一段华莹山音乐欢跃,有山歌的风格;第二段绣红旗委婉深情,有小调的特点;第三段红梅赞改编为混声合唱后显得庄重、悲壮有戏曲风格。(4)绣红旗和红梅赞均为歌剧中的著名唱段,旋律优美,涵义深刻,并都有卡拉O

27、K、VCD,可让学生在音乐伴奏下亲自演唱一下,以便记住这些名歌旋律。5)参考答案:见“内容介绍”。(三)卧虎藏龙1、内容介绍:譚盾的配樂頗有中國史詩意韻的交響曲,馬友友的大提琴琴音與背景中的國樂鼓聲竟然形成完美的搭配。我想拍武俠片,其實是對古典中國的一種嚮往懷抱著這麼一個單純的初衷,台灣目前在國際上最知名的導演李安(AngLee)所拍出的臥虎藏龍,不但獲得金球獎與英國金像獎的最佳導演肯定,同時還在奧斯卡金像獎中勇奪最佳外語片與最佳原創音樂等獎項。其實,李安對於武俠世界,有一種比較接近於藝術的看法一一外國人不是都把武術稱為MartialArts嗎?一一因此,他把電影中的動作場面當作舞蹈、音樂、音

28、響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綜合體,經過整體考量與安排之後,方才呈現出一個具體的影像。作為一個導演,能夠引導電影的藝術團隊,包括攝影、美術指導以及電影配樂贏得奧斯卡獎,確實有其過人之處。已故日本音樂家武滿撤(ToruTakemitsu)曾說譚盾的音樂有人類熱血洶湧一般的力道,但卻又極為優雅,充滿來自靈魂深處的聲音。這樣的音樂,在臥虎藏龍裡俯拾皆是。該片講的是李安所說的少年子弟江湖老:故事結構簡單,重點是情感戲、打鬥場面與兒女俠義所串聯出的戲劇張力。片首第一軌臥虎藏龍氣勢磅礡,內蘊英氣,是頗有中國史詩意韻的交響曲;在第九軌荒漠奇情中跨刀演出的美國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則有沉穩悠揚,精采紛呈的大提琴演出,琴音與

29、背景中的國樂鼓聲竟然形成完美的搭配;第十四軌離則以鼓聲、二胡為底,伴隨著馬友友的舒緩琴音,訴說著江湖兒女的悲哀與宿命。穿越竹林與古寺等描寫李慕白追拿玉嬌龍的片段,又使用幽沈的古簫音色與浮動飄忽的絃樂來描寫劇中人的輕功身影。誠如譚盾在奧斯卡獎典禮上所言:臥虎藏龍是一部融貫東西文化,結合動作與愛情,讓夢想沒有邊界的電影;李安的夢想,我們可以在譚盾的音樂中聽到。(以上摘自网站)2教学建议:(1)应指导学生在课前有目的地去观看电影碟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不要多关注其争斗情节,而是一种舞蹈化的、诗化了的武斗场面与交响化的音乐之间的关联。(2)可引导学生思考这首作品的价值在哪里?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民族

30、化;二是表现手法有新意,融合了中西音乐文化。(3)可让学生听辨作品中运用了哪些乐器,哪几个场面的音乐印象特别深,有什么风格。(4)参考答案:a.把中西乐器有机结合在一起,如箫笛、二胡、鼓、大提琴;b.既有民族的风格,但又有现代的表现手法;C.把电影音乐交响化可作为独立作品演出。其它见“内容介绍”三、创造与拓展(一)题一1活动要求:复习以往已学过的乐曲及其它艺术经典作品,通过探讨,拓展艺术视野,关注古今中外优秀艺术创作成果,进一步理解优秀的艺术作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2活动建议:(1)提示学生共同回忆68年级所学的优秀作品,复习其内容、体裁等。(2)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的文化信息。不单关

31、注流行音乐,同时要关心严肃音乐的精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3)以下答案作参考:作品名称体裁历史背景主题内容长征组歌大合唱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讲述革命历史歌颂革命精神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古代民间故事歌颂纯洁的爱情东方红歌舞中国革命历程(同一)共性:(1)题材源于实践及人民喜闻乐见的内容。(2)形式上都又创新。(3)表现技术水平较高。(4)民族化的风格。(二)题二:1活动要求:综合69年级所学的小乐器吹奏技巧,较流畅地吹奏旋律,表现音乐情绪,其音域为51。2活动建议:(1)可先听唱歌曲,也可观看电影片断,在听觉较熟练的基础上进行。(2)复习51的音位,让学生先作预习。(3)建议老师作示范,以提高学生兴

32、趣。(4)可加上打击乐,也可唱、奏合作。四、艺术小辞典:1中国歌剧中国近现代出现的既有别于传统戏曲、又不同于西洋歌剧的新的戏剧音乐形式。它的发展从最初的摸索到真正具有新的民族特色,前后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其曲折的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摸索阶段(19191944)代表人物:黎锦晖、聂耳、田汉、向隅、冼星海。奠基阶段:在这一运动中产生了以兄妹开荒,1944年底,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开始了新歌剧白毛女的创作。白毛女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新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白毛女在音乐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1)它开始解决了通过音乐来刻划剧中人物形象的问题。(2)它较成功地通过广泛吸取各种民间音调(包括民歌、说

33、唱、戏曲和器乐等,)作为创造剧中各种人物主题的音调基础,并根据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的需要,给以富于独创性的改造和发展,使歌剧音乐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有强烈的戏剧性(。3)在创作的形式和手法上大胆而又谨慎地借鉴了西洋歌剧的经验。又产生了不少新歌剧作品,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刘胡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新歌剧创作方面又作了进一步探索,大致刻概括为两种不同方法的实验:一种力图通过继承和借鉴戏曲音乐来解决歌剧中人物形象刻划和音乐戏剧性等问题,如小二黑结婚;另一种是力图着重借鉴西洋歌剧的经验,尽可能通过朗诵调和咏叹调,使音乐自始至终贯穿发展,克服当时有些人批评的所谓“话剧加唱”的缺点。深入探

34、索阶段(1956)。从音乐上大致可以分为3种不同的路子:(1)采取紧靠戏曲的路子,去摸索中国新歌剧创作的独特风格和手法。也大胆吸取戏曲音乐的板式变化和调式转换等传统手法。这一类作品以红霞为代表。(2)基本上坚持白毛女的路子,广泛吸取各种民族音乐的音调,努力按照需要什么就借鉴什么的原则去写作,并不要求过分突出哪一种民间音乐形式的影响。这类作品以洪湖赤卫队、江姐为代表。(3)音乐语言和风格都建立在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的特点:(1)在创作原则上力求坚持现实主义的传统,努力反映群众的斗争生活。(2)重视对剧中主要人物音乐形象的刻划,力求创造出具有鲜明形象和性格的唱腔,做到既优美动听又

35、通俗易唱。(3)力求正确地解决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和借鉴西洋音乐经验的问题,通过不同途径去创造既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又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新歌剧形式。2中国芭蕾芭蕾艺术约在20世纪20年代由外国侨民传入中国。在上海、哈尔滨都有不定期的私人教学和演出活动,其影响范围仅限于一小部分青年学生。30年代,胡蓉蓉曾在上海演出芭蕾,40年代初,戴爱莲由国外归来,致力于运用芭蕾的基本训练方法,培养演员表演中国舞蹈的能力,为中国舞蹈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北京和一些省市的舞蹈团体中陆续开设芭蕾基本训练课程,芭蕾舞作为一种训练方法纳入了舞蹈专业表演团体的训练体系。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中国舞

36、蹈家就开始进行创作现实题材芭蕾的尝试,1964年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创作演出了红色娘子军。1965年,上海舞蹈学校创作演出了白毛女。这两部大型芭蕾剧目的演出成功标志着芭蕾艺术在中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两剧完全由中国编导和创作人员进行创作演出,表现了现代中国人民的斗争生活。既充分运用了芭蕾形式的特长,同时又把芭蕾技巧和中国古典舞蹈、中国民间舞蹈技巧和表现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音乐创作、演奏和舞台美术设计方面也都在把外来形式和民族形式相结合上作了有益的探索。这些努力表明,中国的创作者们着力追求和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芭蕾。70年代至80年代初,中国芭蕾的创作呈现出空前活跃的局面

37、,创作者广泛涉猎古今中外众多的题材,特别注意从文学名著和民间传说故事中选择群众所熟悉的题材进行改编和再创作,出现了以大批新作品,其中又:沂蒙颂(1973年首演)、草原儿女(1973年首演)、祝福(1982年首演)、雷雨(1981年首演)、梁山伯于祝英台(1982年首演)、卖火柴的小女孩(1978年首演)。新创作的中国题材剧目,对中国芭蕾的风格,从不同角度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中国编导在创作思想方面,努力遵循现实主义原则,以芭蕾形式反映中国生活,特别使中国的现实生活;在艺术表现方面,注重舞剧的文学基础、戏剧结构的严谨、舞剧音乐和舞台美术的民族风格,致力于运用中国传统舞蹈来丰富和充实芭蕾艺术,使之更接

38、近中国人民的欣赏习惯。课时建议三教时第一教时听赏长城随想、唱歌第二教时听赏中国、吹奏第一教时艺术天地活动穿插于各课时中第二课缤纷的舞台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活跃在艺术舞台上的富有创造性的中外艺术、音乐经典作品,进一步体会艺术的创造性特征。2通过欣赏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行星组曲等音乐作品及观赏京剧贞观盛世、舞蹈大河之舞,使学生了解这些作品的风格,内容及表现手段的新颖之处,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凡经典的艺术品都具有个性,有独特的表现语汇。了解在艺术作品中所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魅力。了解爵士交响乐、踢踏舞、音乐剧这些音乐艺术体裁,拓宽艺术视野。3、用抒情优美的声音、较流畅的英语唱好歌曲美

39、梦纷纷来。4、通过活动,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较成功的具有创新意识的艺术作品,关注艺术文化信息,并在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中间找到较好的交融点。教学内容于教学建议、音乐长廊(一)欣赏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内容介绍美国作曲家格什文(GeorgeGershwin,18081937)1928年应纽约交响乐协会指挥达姆罗希(WalterDamroch,18621950)之约而作。为其第一部纯管弦乐曲。同年12月由纽约爱乐交响乐团在纽约卡内基大厅首次演出。达姆罗希指挥。1928年作者第一次访问巴黎,这座繁华喧闹的城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了以这座城市为题材的创作欲望。后写成此曲。这是一首标题交响音乐作品,形式

40、十分自由。作者曾说,他无意在作品中表现具体的景色,而是想描绘一个美国游客在巴黎的印象和感受。他还说:乐曲以巴黎街头上散步的美国人的思乡之情为基础。乐曲一开始,双簧管和弦乐器组就用小快板,2/4拍奏出轻快的第一漫步主题:漫步主题A:(见教材主题1)这以带有倚音和大跳音程特点的曲调,具有双拍子舞曲和谐谑曲的特性,充满了夸张幽默的色彩。仿佛一个好奇的美国游客在巴黎大街上东张西望,兴致勃勃地行走着。接着,乐曲突然奏响了老式汽车的喇叭声和二十世纪初在巴黎流行的歌曲旋律的片断,使人联想到巴黎大街上川流不息的汽车和热烈喧嚣的气氛。随后单簧管在高音区奏出第二漫步主题:漫步主题B:(见教材主题3)这一主题采用强

41、烈的美国爵士乐特有的重音,幽默诙谐,表示这位美国游客继续在拥挤的人流中游逛。以上的音乐素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乐曲的高潮。这时出现了铜管乐器呈现的第三漫步主题:漫步主题C:(1=E2/4)0_127口60_121176这一主题的出现带有如此强烈的突兀感,仿佛什么新奇的事物使这个美国人高兴得忘乎所以,手舞足蹈了。这一主题与第二漫步主题交替出现,使乐曲情绪步步高涨,展现了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的巴黎街景。随后音乐蓦地平静下来,独奏小提琴在高音区与钢片琴对话,仿佛一位法国女郎用结结巴巴的英语与这位异乡人交谈。不久,加弱音器的小号和乐队奏出典型的慢四步布鲁斯风格的爵士乐主题。这一主题采用了被称为“忧郁音”的

42、降三级和降七级的布鲁斯调式,节奏缓慢,曲调平滑,略含哀愁,表现了这位美国游客思乡的意绪。布鲁斯风格的主题:(见教材主题4)这一主题经一再变化反复后,突然转为快板,由小号奏出愉快喧闹的查尔斯顿舞曲:查尔斯顿舞曲:(见教材主题5)查尔斯顿(Charleston)是美国二十年代最流行的4/4拍狐步舞曲,带有强烈的切分节奏和大跳的旋律进行,情绪热烈。这一舞曲的出现犹如这位美国游客他乡遇故知,心情顿时开朗。之后,布鲁斯的旋律、第一和第二漫步主题和汽车喇叭声交替再现,最后在布鲁斯旋律组成的高潮中终曲。演奏时间约19分钟。(摘自外国名曲欣赏词典)2教学建议:(1)可以从听片断的传统意义上的交响曲与该曲,然后

43、对比其不同的感受上进行导入,也可让学生听该曲的开始部分其特有的爵士音乐风格导入。(2)该曲是有标题的音乐,而且描写都市风光,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此可通过感受想象理解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对音乐感兴趣。(3)重点在漫步主题B及布鲁斯风格的主题,让学生听赏具有爵士风格的音乐片断,从而体会作品的新意,即爵士化的交响乐或交响乐的爵士化,与欧洲传统的音乐有很大的不同,可引导学生讨论,爵士乐与交响乐在这部作品中交融,取得了怎样的效果,了解美国音乐家们如何兼收并蓄,创造出美国式的音乐,使美国音乐走向世界。(4)鼓励学生为音乐片断题名。如:东张西望、游逛大街、手舞足蹈、亲密交谈等等。(5)曲中有爵士舞及狐步舞

44、曲,可以让会舞蹈的同学边听边表演,其它同学可和着两拍子舞曲节奏作身体律动。(6)参考答案: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三个漫步主题第二部分:布鲁斯风格的旋律第三部分:查尔斯顿舞曲行星组曲1内容介绍: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GustavTheodoreHolst,18741934)作于19141916年间。管弦乐组曲。1920年11月15日在伦敦皇后大厅首次演出。全曲由七首乐曲组成,分别以七颗行星的名称为标题。依次为: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除了地球和当时还不为人类所知的冥王星外,太阳系的行星都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表现。初演时作者曾对记者说:“这部组曲的创作动机源自诸行星在星占学上的意义

45、。但它们并不是标题音乐,与古代神话中相同称号的神也毫无联系。倘若一定要加以说明的话,广义地解释每首乐曲的副标题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比如,木星具有一般意义的欢乐,同时也表现与宗教仪式或人民节日有关的欢乐。又如土星不仅象征着肉体的衰老,也标志着成熟和理想的实现。至于水星,那是智慧的象征。”作者从欧洲星占学中引申的这段解释,为乐曲标题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联想天地。本曲音乐语言浅易,音乐形象鲜明,成为颇受欢迎的通俗名作。其中火星、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各曲常单独演出。第一曲:火星一一战争之神C大调,快板,5/4拍。一开始弦乐用弓杆敲击琴弦,和打击乐一起奏出具有进行曲节奏特点的节奏型。这一模仿军鼓声的节奏音

46、响,使人联想到军队的步伐,从而表现了战争的残暴。乐曲由轻渐响,形成了一种由远而近的战争威慑感。固定节奏型:(见教材)紧接着,从低音区涌现出起伏不定的第一主题,低沉而压抑,具有一种令人不安的特点。固定的军队行进节奏不断地反复并且越来越响,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副战云密布的图景。当管乐器奏出此起彼伏的号角声,形成一种紧张气氛后,长号与大号在固定节奏型的衬托下奏出低沉浑厚,充满怒气的第二主题。火星第二主题:(见教材)这一主题犹如变幻莫测的战争风云,音乐色彩也不断地变化。随着步步高涨的情绪,乐曲引出了威武的进行曲风格的第三主题。火星第三主题(进行曲主题)(1=降B5/4)33332332353353(前7=

47、后5)333235315I50这一主题的前半段由大号吹奏,后半段转调后由小号吹奏,同时,管风琴宏大的音响使这支军队显得更为浩荡。在高潮中,突然一声巨响,音乐气氛急转直下,沉闷的空气又笼罩了一切,前面呈现过的各个主题的展开形成了此起彼伏的激战场面。乐队接连奏出强烈的和音,犹如隆隆的炮声和悲愤的呐喊,使乐曲充满了阴沉黯淡的色彩。在西方,自古即以战争之神玛尔斯的名字称呼火星。作者于1914年8月动笔谱写火星时,第一次世界大战迫在眉睫,战争乌云已布满全欧,因此这首乐曲的创作或许不是偶然的。第七曲:海王星神秘主义者。行板,3/4拍。海王星是当时已发现的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光度较弱,令人感到神秘莫

48、测。乐曲一开始用长笛等木管乐器呈示飘忽不定的第一主题。海王星第一主题:(见教材主题1)这一主题中弥漫着神秘、空蒙的抒情气氛。之后,竖琴和钢片琴不时奏出使人联想到飘渺太空的乐音。乐曲转为小快板后,单簧管奏出柔美如歌的第二主题,仿佛反衬在太空中的灿烂阳光。海王星第二主题:(见教材主题2)紧接着,第一小提琴继续奏出这支抒情的旋律,并引入女声无词合唱,使乐曲柔美清新的情绪不断升华。然后在朦胧的气氛中慢慢地结束整部组曲。(以上摘自外国名曲欣赏词典)2教学建议:(1)本首作品在题材的选取上是一个创举,正如作者所说,作品创作动机源于欧洲的星占学,但并非真正描写行星,而是曲喻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真正的内容在副

49、标题。因此这是一个别出心裁的构思。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出发理解音乐。(2)乐曲比较长,节奏也较为复杂,其5/4拍学生未学过,教师应引导学生想象音乐的意境、感受较新颖的旋律为主,第一曲重点感受节奏与色彩,第七曲感受色彩、形式。(3)可适当复习乐曲中所使用的乐器。(4)作为拓展曲目,可作略听。(5)参考答案:第一曲进行曲的威武风格与沉闷、悲愤的音乐形象交替出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恐怖。第七曲神秘飘渺的音乐形象,具有一种空旷的美。详见“内容介绍”。(二)歌唱梦想纷纷来1内容介绍:约瑟夫与神奇彩衣(JosephandTheAmazingTechnicolorDreamcoat)。该剧是韦伯的处

50、女作,1968年起在伦敦上演,当时韦伯仅仅20岁。正是这部戏开始了韦伯的音乐剧传奇。约瑟夫的故事完全取材于圣经创世纪,故事讲述约瑟夫因为拥有一件漂亮的彩仪衣而遭到兄弟的嫉妒,被卖到埃及去当奴隶。但是当他到达埃及时,受到了上帝的眷顾,于是在埃及的法老面前成了先知,并凭借自己的智慧带领埃及人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而在此时,他的父亲和兄弟却饱受饥荒之灾,不得不到埃及来乞讨。最后衣锦还乡,一家人终于相认,约瑟夫身着彩衣与众亲人相拥而泣。该剧布景豪华,歌舞场面目不暇接,音乐元素十分丰富,是一部老少皆宜的音乐剧。饰演男主角约瑟夫的是70年代青春偶像唐尼奥斯门(DonnyOsmond),奥斯门原先是摇滚歌手,

51、在事业举步维艰之时加入韦伯王国而重获新生(他在韦伯50周年音乐会中也曾出场)。他在该剧中演唱的无路可走(CloseEveryDoortoMe)逼真地刻画了约瑟夫被陷害后的心情,十分苍凉感人。这是一部15分钟的音乐清唱剧,其中融合了乡村音乐、摇滚乐以及古典音乐等多种音乐元素,旋律自然轻松、歌词生动活泼。该短剧于1968年3月在学校上演,学生和家长的反应非常热烈。其中有两首歌曲尤其出色,它们是“为我关上每一扇门”(CloseEveryDoorForMe)和“美梦成真”(AnyDreamWillDo),后者更是韦伯和莱斯的合作生涯中最为人所知和最受欢迎的音乐作品:我闭上双眼,走到窗帘后面想着我所熟知

52、的一切,即使远处有隐隐的啜泣声,我都不想打断这沉睡的夜,因为我要实现每一个梦想!我穿起彩衣,一件用金色线条滚边、闪耀着耀眼光芒的全新彩衣,感觉上就是破晓时分整个世界都苏醒过来了,我就要实现每一个梦想!突然间雷声大作,闪电也放出刺眼的光芒,彩衣上的光鲜因而渐褪,我只好将它脱下;想问问可否在回到刚才开始的梦,光线仍在变暗,梦也一样!但是整个世界和我一样在期待。期待美梦成真。(译文参考我爱百老汇,宋铭著,台湾方周文化出版)歌词配上优美的旋律,将一个男孩的梦表现的如此充满诱惑,如此令人陶醉!学校演出后,韦伯的父亲建议将这部剧加长,韦伯和莱斯欣然同意。1968年5月,长达20多分钟的加长版,被莱斯称为“

53、现代神剧”(Modoratorio)的约瑟夫和他的神奇彩衣(JosephAndTheAmazingTechnicolorDreamcoat在韦伯曾经就读的中学演出,韦伯的父亲和弟弟都自愿参加演奏,而莱斯更是自己参与演出并一展歌喉。演出现场气氛无比热烈,三千多名观众将剧场挤的水泄不通,其中有不少还是专业乐评人。加长版约瑟夫和他的神奇彩衣无疑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上演不久,韦伯和莱斯就欣喜的看到了许多正面的评论。其中犹以周日时报的资深评论家戴瑞克朱尔(DerekJewell)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他说:“热力四射的现代神剧约瑟夫和他的神奇彩衣相当具有吸引力。剧中融合强烈的节奏音乐与通俗流行音乐,让传统与

54、先锋水乳交融,令观众大饱耳福。”对韦伯和莱斯,朱尔也是赞赏有加,“作品因悦耳动听的歌曲大放光芒,不但呈现极佳的娱乐效果,也传达出故事的涵义,这是好的流行音乐应有的表现。这部豪华的音乐剧充分展现了作者突破窠臼,创新风格的能力。”媒体的正面报道使得约瑟夫和他的神奇彩衣以及它的创作者韦伯、莱斯都声名鹊起。这部“现代神剧”甚至吸引了圣保罗大教堂地方主教马丁苏利温(MartinSullivan)的眼光,这位热情开朗的大主教很快就在教会举办了一场约瑟夫和他的神奇彩衣的演出,进一步扩大了这部剧的影响。并且在这之后还有进一步的行动支持韦伯和莱斯的创作。2教学建议:(1)可让学生课前把英文朗读准确。(2)弱起是

55、这首歌的节奏特征,第一乐段在弱起拍之前的休止要注意呼吸并不能拖拍;第二乐段在弱起拍之前的休止要快吸,并在后一句的出音时要有弹性,以突出两个乐段的情绪对比。(3)第二乐段的最高音为f2,要有一定的发声位置,不要大喊大叫。可降调。(4)歌曲抒情优美,和声的加入更增添了梦的意境,由于这首歌的第二声部有轮唱的特点,技术难度较低,故尽量要按原谱来唱。(5)适当介绍剧情,也可观看VCD片。二、艺术天地(一)戏曲:京剧贞观盛事1内容介绍:剧情梗概:唐代贞观年间,皇帝李世民励精图治,曾采纳谏议大夫魏征百余条意见,不断兴利除弊,革故鼎新,初步形成府库充盈,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魏征奉旨出巡,发现各地官员中,奢靡之

56、风渐盛,不法扰民之事亦时有发生。与此同时,京城国舅长孙无忌将一名西域绝色女子,作为赌注“输”与李世民,他自己则欲强娶隋朝旧臣郑仁基之女月娟。魏征闻之,巧借国舅开筵之机,向李世民举荐郑仁基,使月娟等有机会当面向皇帝陈情,令长孙无忌妄念落空。次日早朝,魏征再次奏本,直陈时弊,要求李世民释放后宫宫女,为群臣作出戒绝奢靡的表率。在长孙无忌等大臣煽惑下,李世民一时火起,对魏征大发雷霆。事后,李世民目睹后宫宫女如云的实情,又经长孙皇后良言启发,深感后悔,乃连夜亲赴魏府。魏征也正辗转难眠,欲再次进宫劝谏君王。君臣相见,两心相印。李世民当即命魏征拟诏,派遣释后宫三千宫女,让她们与亲人团聚。此举赢得万民拥戴,贞

57、观盛世局面继续巩固发展。该剧以现代人的视角观照历史上可贵的人文精神,呈现出大唐盛世的宏伟气派,鲜明准确地塑造了魏征、李世民这一对良臣明君的人物形象,使观众从中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与历史感悟。精湛的演技、精致的舞美,既显出京剧深厚的传统艺术魅力,又展现出求新求变的艺术创造精神。该剧自1999年公演以来,频频获奖。2000年获中国艺术节大奖,2001年获全国第二届京剧艺术金奖第一名;2002年获国家文化部颁全国十佳文华大奖,中宣部颁发的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022003年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本教材选编的是最后一场的歌舞盛世的尾声场面。2教学建议:(1)欣赏该剧的目的不在于完整的剧情,

58、而是在于知道京剧这一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在不断创新,它现在正以新的风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因此可以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作对比的方法进行导入。然后引出话题:贞观盛事有哪些创新之处?它如何既保留了传统风采,又呈现它的时代特征?(2)由于不以剧情故事为主要目的,也由于贞观盛事的影象资料局限,因此建议可拓展一些其它现代京剧剧目,如大唐贵妃等,引导学生注意剧中的音乐、服装、唱腔、表现手法、舞台美术等方面的改革。(3)参考答案:在题材开拓上是借古喻今的,舞台美术趋向美观、写实、变化,人物造型既保留传统戏曲原有角色行当,但又使人物生活化,没有很繁复的装饰,在表现手段上唱、舞、演一体,音乐上运用音响丰富的乐队,唱腔更

59、有歌唱性。这一题可用两种教法:一是不作深入探究,让学生在观看现代京剧后作粗略的了解,二是可在搜集资料后对戏曲的革新、情景等问题作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更热爱祖国的传统艺术。(二)舞蹈大河之舞选段1内容介绍大河之舞犹如一部叙述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等种种苦难后流离失所,重建家园的长篇血泪史诗。历史宛如一条长河,滔滔不绝的传承着智慧、勇气、生命与爱。千江万水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顾历史,这些的确值得我们珍惜和拥有。大河之舞是什么?是利落流畅的爱尔兰踢踏舞,还是忧郁热情的西班牙弗朗明哥?是气质优柔的古典芭蕾,还是活力动感的现代舞?都不是,又都是,这就是大河之舞一座连结过去与未来的巨桥,

60、将爱尔兰人民重建家园的血泪史,以全新动人的百老汇音乐剧面容呈现!在这场大河之舞百老汇音乐剧中以严谨的舞蹈编排与精确的场面调度要求,力图展现多样化的表演艺术风貌。该剧以传统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为主轴,融合热情奔放的西班牙弗朗明哥舞,并吸取古典芭蕾与现代舞蹈的精髓,共同营造出一场气势如虹,剧力万钧的精彩舞作。而爱尔兰管弦乐团的演奏及合唱团的天籁美声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大河之舞是一场力感、动感、质感与美感兼具的百老汇音乐歌舞盛宴。大河之舞自1994年首演以来便炙手可热,并且引燃了全球的踢踏舞热潮,更是被全球艺评人一致推崇为当代最具爱尔兰民族风格的经典音乐剧,全剧精心动魄的庞大制作令人叹为观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