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9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备考指要】1可以“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锋芒发展历史意义”为线索,对“新文化运动” 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2理解一个结论: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逐步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这一潮流大体上经历了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等阶段。3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将阶级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它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主义,大力批判了维护专制统治的传统礼教
2、,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近代仁人志士不断推陈出新,提出各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启迪我们要打破保守僵化的思想牢笼,与时俱进。【自主学习】考点1 新青年的诞生1背景(1)思想基础:1911年,_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2)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_有了进一步发展。(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_。(4)直接原因: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一股_的逆流。2概况(1)兴起:1915年,_在上海创办_,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2)口号:民主与科学。(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4)主要阵地:
3、_。(5)主要活动基地:北大。(6)主要内容 提倡_,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_;陈独秀发表_;_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3影响:(1)猛烈冲击了_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_的洗礼,也为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考点2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条件 (1)新文化运动的开展。(2)俄国_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3)_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2概况 (1)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_等文章,
4、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2)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李大钊的_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3)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4)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创办_,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还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3影响 (1)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_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_诞生。【重难突破】一、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1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历史背景(1)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
5、暂的春天”。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2)政治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另一方面,窃国大盗袁世凯则加紧复辟帝制活动,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3)思想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3内容: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1)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提倡三反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后期李大钊极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4特点:(1)与当
6、时关系到中华民族之生死存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借以开拓前进的契机和力量。(2)在文化选择上,敢于面向世界,在破旧和开放中锐意立新。(3)以“科学”与“民主”作为旗帜,使当时那场异常复杂的文化运动有了相对统一的走向。(4)抓住了要害,对当时作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之主要惰性精神力量的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空前彻底的批判。5进步性:(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
7、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4)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5)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6局限性:(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运动的倡导者忽视
8、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而当时的文学革命,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2)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3)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儒家思想,比如钱玄同为了反孔而主张“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迁移应用】1“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
9、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C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D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2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动也。”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1概况:(1)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1918年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2)1
10、919年,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主义。(4)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5)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立早期组织。(6)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2)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
11、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导思想。(3)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4)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迁移应用】3是他发表文章,指出了十月革命是人类文明的新曙光;又是他发表文章,提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也是劳工的胜利;还是他信心十足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是( )ABCD4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
12、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样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新文化运动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比较1共同点:(1)从性质上看,前后两个时期都带有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性质;(2)从领导者方面来看,前后两个时期有些领导者是相同的;(3)从形式上看,两个时期都是通过著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4)从作用来看,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2不同点:(1)从性质上看,前期属于纯粹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则带有大部分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
13、(2)从领导者上看,前期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来倡导,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后期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继续领导,但已经转化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又加入了一批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如毛泽东等。(3)从内容上看,前期主要是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4)从阵营上看,前期表现的较为一致;后期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引起了一些争论,尤其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使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5)从范围上看,前期主要局限于局部地区、少数知识分子;后期则进一步扩大了区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运动当中来,且马克思主义还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6)从作用上看:前期动摇
14、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一定的社会启蒙作用;后期影响深远,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因素。【迁移应用】5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6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这一运动前期的实质是( )A中国资产阶级文化开始兴起 B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C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 D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的运动四、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1特点:(1)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
15、主张变革的先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使二者统一。(2)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2原因(1)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2)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古复辟的政治目的,使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与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经历有关。3理解(1)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之宗旨。康有为的调和体现了资产阶
16、级的软弱,是导致运动失败的根源;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也是不妥的,忽略了儒家存在的某些合理内核,对后世也造成了消极影响(2)孔子在近代的不同遭遇是由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程度所决定的。【迁移应用】7明朝后期李贽否定孔子“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这三种观点在本质( ) A是自相矛盾的 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8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这表明陈独秀( )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完全
17、否定儒家思想 代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文化A B C D五、西学东渐受阻因素1中国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在中国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华夷观念,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2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发展壮大,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封建自然经济,因而,新思想缺乏社会基础。3清朝统治者的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使民众思想保守,愚昧无知,从而造成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4封建顽固势力坚守纲常名教,士大夫阶层思想保守,很大一部分官僚仇视一切外洋事务,抵制新思想,这是新思想传播的直接阻力。【迁移应用】9“西学东渐”过程中出现的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各种思潮的先后顺序是 ( )民主与科学 实业救国 君主立
18、宪 马克思主义A B C D六、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主张比较派别主张实践方式和结果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依靠光绪帝实行改革,但君主立宪制度在变法诏令中并未涉及,且由于未发动群众,没有武装力量,最终失败革命派反对封建统治,主张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通过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国方案也未能真正实施,中国社会性质并未改变激进派矛头指向儒家思想,主张民主科学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迁移应用】10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
19、命的内在一致性是 ( )A坚持反封建B消除清朝残余势力 C反对尊孔复古D开展文学革命【典例剖析】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主张尊孔复古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剖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这是新文化运动发生的经济原因,也是根本原因。另外,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运动,其根本原因应该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A2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 )A改变了对
20、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C开始宣传十月革命 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剖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11月。B项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是在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项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是在1918年以前的前期新文化运动中。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并没有改变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答案】C3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剖析】前期新文化运动相对于改良派和革命派而言,主要新在对中
21、国封建正统思想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批判。【答案】B4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 )A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成立 B各地出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C陈独秀等人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 D中国共产党成立【剖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此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建立,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中共的成立。D5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这段话指出运动的缺陷是( )A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抹煞传统文化 B脱离了当时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C倡
22、导资产阶级民主否定马克思主义 D没有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剖析】注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答案】A【巩固演练】1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个是时务报;一个是民报;一个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应是( )A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法运动C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新文学,反对
23、旧文学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3下列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社会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尊孔复古的逆流泛滥A B C D4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魏源 洪仁玕 李鸿章 孙中山 陈独秀A B C D5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 ) 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对五四运动的发生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A B C D6小说妖梦中有一对联:“白话通神,
24、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样的对联最有可能出自(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7某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甲说: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他们中有一人的观点是正确的,他是 A甲 B乙 C丙 D丁8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
25、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 B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9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的相同之处是( )A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 B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C提倡用民主取代专制 D提倡或体现了人文主义10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A抗争摆脱外来的侵略
26、 B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27、。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史(上)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上两者有何不同?(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3)材料三内容中有什么不足之处?(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有什么重大影响?12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
28、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联系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西方近代化的发展历程。(2)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3)扼要归纳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4)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优秀文明成果?【高考真题】1(2010江苏卷)“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传播
29、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2(2009海南卷)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纪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3(2009全国卷I)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
30、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参考答案【自主学习】考点1 1辛亥革命 资本主义 民主制度 尊孔复古 2陈独秀 青年杂志 新青年 民主与科学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鲁迅 3封建思想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考点2 1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2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工人补习学校 3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迁移应用】1A 2C 3C 4C 5C 6B 7B 8C 9C 10A【巩固演练】1D 2B 3B 4B 5C 6D 7C 8D 9B 10B11(1)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危险;张之洞认为,外国侵略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icu(监护病房)产业竞争格局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新乡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实验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财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XX学校2024届中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项目部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完整答案(必刷)
- 2024-2025企业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达标题】
- 2024-2025工厂职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达标题
- 2025年厂里厂里安全培训考试试题(新)
- 2024-2025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全套
- 2024-2025公司厂级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典型题】
- 电动卷帘门合同协议
- 北京市朝阳区区管企业年轻人才“培优”计划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2030中国太阳能电池板清洁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中园高考数学三模试卷(含答案)
- 上海2025年上海市卫生健康技术评价中心上半年招聘1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建设分包合同保证金协议
- 2025年甘肃西北永新集团招聘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GB/T 45369-2025吸收性卫生用纸制品及原材料消臭效果评价方法
- 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章末复习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学校岗位安全手册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