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印刷材料及工艺_第1页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印刷材料及工艺_第2页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印刷材料及工艺_第3页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印刷材料及工艺_第4页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印刷材料及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9古代书籍装帧和印刷材料及工艺中国的书籍出版有着悠久的历史,书籍的装帧形式,也是随着书籍的生产工艺和和所用材料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演变着。一印刷材料毛笔与印刷毛笔可分为三部分,即笔管、笔尖、笔套。笔管通常以竹管制成,间亦有用木枝者。笔头通常用兔毛、鹿毛或羊毛,一端束一丝线或麻绳,涂以油漆使之牢固,然后塞入笔管。为了保护笔毛,外面再套以笔套。历代毛笔汉晋时期:人们将将毛笔的末端削成尖状,将其插入头发里以备随时取下来使用。唐宋时期:以“宣笔最为盛名。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宋代以湖笔最后著名。明清时期:受个性鲜明的文人影响,文房工具研造、收藏盛况空前。崇学尚艺,直逼工艺出类拔萃,良笔颇多。毛笔与印

2、刷1毛笔的出现,推动了字体的发展。毛笔使转,使线条粗细均匀,产生小篆;强调波磔,出现隶书;要求规整,产生楷书;为了适合阅读,产生适于印刷的宋体。毛笔不仅与字体的变化发展息息相关,而且,它使文字的表达更写意,不拘一格,传达了文字的精神内涵,是文人墨士艺术精神的表现工具。也有助于体现文字对书籍的重要作用。2雕版印刷的版,未雕刻前,毛笔起到书写工具的作用。3用毛笔组成的刷子,将墨转移到印版上实行印。毛笔在中国雕版印刷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印刷术发明的必备条件之一。中国书法、绘画,源远流长,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已遗留在中国人的遗传密码中,并将得到继承和发展,毛笔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将永生。墨与印刷墨

3、是古代印刷的主要材料之一,墨的品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质量。墨还有它的艺术价值,并将长久存在。早在先秦时期末就已出现,早期甲骨文在刻好之后,还统统用朱砂、黑墨涂在字画里,称之为土著或涂黑,简策书、帛书上的字都是用墨书写的。中国秦至南北朝时期的墨有石墨、油烟墨、松烟墨之分。印刷用墨不同于一般用墨,常用松木烧成的烟臭加入动、植物胶炼制而成,普通印刷多用颗粒最粗、质量最次的粗烟为料。印刷用墨是加胶做成久贮的墨膏,用水搅拌充分混合后用筛子过滤后再用。宋代墨也很发达,产来稿质量高,为宋板书的印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光洁如新,墨如点漆,醉心悦目是其特点。但并不适用于南宋出现的锡活字。明代套版印刷用墨的主要

4、原料为松烟臭、油烟臭。颜色墨配好后应尽快用完,以免胶质腐败、色素氧化,因此不常用于印刷。纸与印刷因纸张轻便、灵活和便于装订成册的诸多优点,使得书籍才真正谓之为书,大大提高了书籍品质和数量。纸带动了印刷和书籍装帧的发展,保存了人类思想和文化,是增加知识传播和交流的媒介。XX时期:西汉麻纸是中国最早期的纸,质薄而软,纸面滑而平,麻纸上已经开始绘图和写字。东汉蔡侯纸较西汉更为优良,滑度、白度也更为提高,在纸上写字得到推广,后来改进的佐伯纸则更易于书写。XX南北朝时期:书写材料由简策、木牍、绑帛转为纸。这段时期,书法异常发达,和纸质的进步不可分割,并且晋代已开始用纸作为载体绘画了。此期间职业发展兴隆,

5、晋代用黄漿染成的黄纸可防蛀,并受到书法家的喜爱,而且,民间宗教用纸也多用黄纸,尤其是佛经、道经写本用纸。隋唐五代:纸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广为应用。隋唐盛行的卷轴装书,多是卷轴装得纸写本,也有雕版印刷的纸写本;新出现的经折装书,也是用纸做文字的载体。此时期的许多日用品也都采用纸制品或纸制代用品。唐代还发明了水纹纸,唐代造纸业如此发达,与雕版印刷的出现和大量拥着密切相关。五代时出现的澄心堂纸送情都有模仿和传承。XX时期:宋代的竹纸很快取代麻纸和藤纸,米芾、王羲之的作品多用此纸品。宋元时期的书画、刻本书、公私、契约中多用皮纸,如苏轼的人来得书贴等。此期还出现了还魂纸,如救诸众生苦难经等都采用此纸,除此之

6、外,只得花样还有很多。在艺术加工纸中,唐代传下来的泥金彩笺,在宋代进一步发展,黄纸仍备受重视。大量用纸作画出现在宋,此时的纸质高价廉,促进了美术和书法的迅猛发展,同时,金石拓片和碑帖用纸也促进了职业的发展与提高。宋元时期还发行了纸币交子,也促进了纸业的发展,当然纸业的兴盛也离不开宋代发达的印刷技术。明清时期:造纸业十分发达,归纳制种基本有开化纸、毛边纸、棉连纸、中夹纸、奏本纸、油纸、藤皮质、玉版纸、勘合纸等以及各种色纸。明清时期还流行壁纸,促进了多色雕版印刷的发展。清代还出现了价值连城的“羊脑笺成为了奢侈品,而且,历代名著一时的纸在明清两代都得到恢复生产,造纸业中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造纸术是

7、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指文明传播的重要工具,也是书籍构成的基本特征。二雕版印刷古籍装祯与雕版印书有直接关系。统一定型的文字和高度的社会文化,熟练的文字、图像雕刻技术;轻便、广有、廉价的承印材料(纸张)和印刷色料(墨),是印刷发明的基本条件。在古籍和一部分论述中国古代印刷史、书记史的文章中,叙述雕版印刷时用的是“板字,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印版用的是木制材料。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年代应在雕版印书之前,雕版印书的出现说明雕版印刷术的成熟。印刷三种基本形式:凸版、凹版、平版雕版印刷出现的条件:(一)文字的产生、统一及规范我们谈到书籍不能不谈到文字,文字是书籍的第一要素。人们以字来纪事,一行字变为一段字,一段字变为

8、几段字,再增至几百段便产生了书籍。从文字产生与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字经历了结绳记事、契刻记事,图画文,随后逐渐出现了符号性的陶文,而真正具有一定的体系并有较严格规律的文字要算甲骨文了。中国自商代就已出现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从甲骨文的规模和分类上看,那时已出现了书籍的萌芽。为了便于保存,将内容相关的几片甲骨用绳串起来,这就是早期书籍的装帧形式。甲骨文所形成的单个方块字、甲骨文书写由上到下的竖写直行规律、甲骨文书从右向左的阅读方法都在直接影响着后来的中国古籍,无论从字体结构上,从版面特点上都和甲骨文书有着“血缘关系。值得一提的是甲骨文时期,人们将文字刻在龟的背壳和腹壳上,龟的背壳是圆形,腹壳是方形,

9、而背壳正好覆盖在腹壳上,体现了天圆地方的哲学观念,人们以此来占卜,以求风调雨顺。书籍的这种天人合一、天圆地方的书籍版式大概就此产生。从商代后期开始,出现了青铜器铭文,统治者将重要文书铸于青铜器上。特别是到了西周,铭文可以容载较多的文字。西周的毛公鼎的铭文达五百字,因人们多把古代这种铸之铜器上的铭文看作“原始书籍形式之一,故多数书史家认为它也是古代书籍装帧的一种形式。到周代,中国文化进入第一次勃兴时期,各种流派和学说层出不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作为文字载体的书籍,已经出现很多。周代时,甲骨文已经向金文、石鼓文发展,后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逐步发展,后又完成了古文、大篆、小篆(六国统一文字)、

10、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文字体的演变,书籍的材质和形式也逐渐完善。隶书把篆书逐渐方正平直化,把汉字在小篆中残存的一点象形遗意也逐渐泯灭了。李书从构造上看,冲破造字的六书本意。从书写笔画看,有了标准的波磔,其在作为平弯,逆而不顺,在凯书中变为撇;在又称为燕尾的磔,在楷书中变为捺或勾挑;左右分别,若相背然,成为“八分。从体势上看,由纵势长方的小篆渐次变为正方,在变为横势扁方。隶书,上承篆书古隶,下启楷书,用笔则通于行草。中国古代字体发展到楷书阶段,可以说是最规范、定向的字体,为雕版印刷用字作了文字方面的准备。随着字体的不断演变,隋末、唐初出现了雕版印书,宋朝时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开始出现后人称为宋

11、体字的一些特点的字,经元代发展,定型于明代。新生宋体的产生都是适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需要的。字体的演化并不是为了印刷的产生而主动创造条件,但印刷确实需要规整的字体,文字的演化促进印刷术的产生,印刷术又促进字体的进一步发展。字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统一、规整、定型,这是印刷术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汉字是宇宙的文字,是天圆地方理念的结晶,外形虽方方正正,但它却被赋予圆的灵魂,所以,有些人说汉字是圆的。现在,汉字排版没有英文排版漂亮、容易几乎成为所有设计师的共识,但事实并非如此,看看中国传统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很多祖辈们的设计思想与方法,他们把汉字的精神体现无余。我们没有感受到汉字的本质,或照搬祖宗的成果

12、或过分追求西方式的美丽版式,又怎么会成功呢!(二)雕刻术1石制工具:人们打制石器时已出现砍、砸荷划的痕迹,这虽然还不是刻,但却是刻的萌芽。值得肯定的石雕刻技术在此时期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这是的雕刻师现在的圆雕或浮雕,还不是雕刻文字。丹雕刻工具和基本原理、金本技巧,为雕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2陶器刻画:陶器的出现也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陶器上的龍点纹饰用利器刻画出来的,但刻画不同于雕刻,画有托的意思,雕有镂的意思。然而,瓷器的刻画向线条的雕刻迈进了一大步。3xx刻画:陶文符号的线条简单,刻画单纯,是一种初刻方法,刻画的符号是阴文正字。它不但从形状的规律上,而且从雕刻的集市上,都为甲骨文的出现作

13、了准备。4甲骨文刻画与雕刻:结构多为象形,多数字呈长形,少数略扁,为阴文正字;用刀方圆结合,方画具多,圆转处亦婉转有力、细劲美观、端庄灵动、古朴清新,其雕刻技术比陶文刻画要高超许多、复杂许多。甲骨文带有雕刻性的刻画是由刻画到雕刻的过渡。大量甲骨文的出土说明了雕刻技术在甲骨文时代得到长足发展,为金文和印章的雕刻奠定了基础。5金文范:范上的字是阳文反体,因为范上的字要转到青铜器上再供人看,雕刻的字比刻甲骨文要复杂很多。这是雕刻技术的一次巨大飞跃,对后来的刻印章、雕版都有很大的启发。战国中期以后,青铜器上的铭文直接用青铜刀雕刻,并已是阴文正体字了。6织物的雕版凸xx和漏xx:凸版印花技术在春秋战国时

14、后得到发展,到西汉已有相当高的水平。印版的雕刻,说明当时雕刻技术已很发达;通过印版上的颜色转印到织物上,这实际上是最早的在织物上的雕版印刷。7印章:即为“玺,古文玺字,或从金旁或从土旁,即以陶土等为材料制作印章。印章的出现有很多传说,或微祭祀或为印族徽,范母演变为玺在于它脱离了翻刻铜器名闻而被独立使用,以示凭证并具有一定的“信的作用。就雕刻技术来说,他们比较接近于雕版印刷的雕刻。8刻石:石鼓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字刻石,为阴文正体,雕刻得气势雄浑、内涵丰畐O可见秦朝石雕刻技术已相当成熟了。汉代为了减少手抄书错误而大力发展石刻书,这对雕版印书也很有启发。南北朝时期人们已掌握了用反字取得正体文字的方法。

15、除此之外,;梁武帝时的扫拓法对雕版印刷的产生有更明显的启迪作用。9木刻入山符和督摄万机印:东晋时期印在泥土上的入山佩带符和两晋时期像大印章的督摄万机印,雕刻方法已与雕版印刷的雕刻方法一样了。(三)转印有了雕刻技术,转印的出现成就了印刷。转印技术虽雕刻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随其成熟而成熟。转印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印纹陶、印花、盖印章以及拓印。在诸多的转印复制技术中印章的盖印,和雕版印刷最为接近,对雕版印刷的影响也最大。(四)工具毛笔:提供标准的、易于雕刻的规范文字;石雕版插图绘画的工具;在后来的单色或套色印刷过程中,使木板着色的工具。雕刻工具:各种型号刻刀、铲刀、凿子、锤子,另外还有锯、刨、斧子、磨石

16、以及尺、规矩等。印刷工具:各种不同规格、型号的刷子,将正文转印到雕版或石面上的平刷、蘸墨的圆刷、刷印的长刷、拓墨的软垫等等。印刷材料一一XX、版材、印刷承印物XX:其一,使木板上的字需要用毛笔蘸墨书写;其二,印刷时,墨从印版转印到承载物上。版材:选用纹理细密、质地均匀、加工容易、易于雕刻、资源较广的木材。承印物:纸、皮、绢、帛,其中,纸对雕版印刷的发展以及装帧形态的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了文字的演变和规范化、雕版技术和转印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工具的齐全、印刷材料的齐备,雕版印刷初露端倪。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是各类印刷中最先发明的和最基本的,其他门类的印刷术都是从雕版印刷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

17、单色雕版印刷术(1)选材:要求纤维细匀、耐印率高、易于凑刀、墨性均匀。(2)制版:其一,断文法,使用木纹横断,宜于细刻。其二,顺文法一一顺纹之切。(3)雕刻:写样上板刻板打空(剔空)拉线修版(4)刷印:固版一一刷墨一一覆纸一一刷印一一晾干彩色雕版印刷术方法:刷涂套色(印后涂色)一一刷捺套印一一刷版套印一一分版套印一一餌版拱花历代雕版印刷(一)唐代佛教印刷:雕版印刷首先为佛教僧侣所用。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内文版式上下有边,画有界限。经文有一组木版印刷。笔画有明显木纹、苍劲有力,刀法工整。陀罗尼经咒为唐初印刷品,麻纸,印本图文分三部分,印文四边以三重双线为边框,其间布满莲花、花蕾、法器、手印、星座等

18、图案。武则天时期的妙法莲华经,以黄纸印刷,卷轴装书。其他印刷:种类多而广泛,历书、工具书还有最早的雕版印刷的报纸。刻印机构、地区: /19唐代主要由僧院僧侣和民间坊肆的工作人员从事雕版印刷。刻书以长安为中心,洛阳也有印刷业。唐代中期,印刷业最集中的是四川。(二)五代开创了政府组织大规模雕版印刷儒家经典的先例,从此产生了政府刻书事业,最高学府国子监是刻书的主体机构。中国书籍流通和文字传播方式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将有印刷方式代替手工抄写方式。五代时期的佛教印刷品多是上图下文,构图复杂,且有装饰性。私家刻书刻印地区:佛教可因地区多在敦煌、江浙、闽南一些地区,中心为杭州。(三)宋代中国雕版印刷高度发展

19、的阶段,全面开展政府刻书事业。主要有官方刻书、私家刻书、坊肆刻书。宋版书校勘认真,刻印一丝不苟,受历代藏书家称赞。佛经印刷,印刷规模很大,分布地区很广泛。大藏经共雕版十二万块,规模浩大。是我国第一次刻印的最大规模的佛经总集。(四)XXXX和XX时期辽代最大规模印书辽藏卷轴装、圆木轴,以及卷首画、竹刻签杆、编织飘带。妙法莲华经用硬黄纸、楷书,行格疏朗,有素雅边线单框的,有装饰金刚杵、祥云纹双线双框的,也有双线边框中饰以金刚杵的和宝珠纹的内涵十分丰富。金代印书以汉文为主,也有女真文掉本印刷的。民间印书形式多样、思想开放,勇于创新。佛教刻书最为兴旺,其中雕版印数和单页印刷数量较多。西夏刻版本种类繁多

20、,既有雕版印刷的书,也有泥活字、木活字印刷的书。西夏书写多用竹笔,印书多用麻纸,装帧多为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和梵策装。(五)元代王祯创造的木活字及转轮排字盘是雕版印刷技术的一大突破,雕版印书主要是朱墨套印方法。并继承了宋代遗风,有官方刻书、私家刻书、坊肆刻书、宗教刻书以及其他。此期间刻书出现了插图版画戏曲本,和套色印刷。以福建山西最为繁荣,书籍装帧主要是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偶有梵策装。并出现包背装。一般书籍多采用蝴蝶装。(六)明代我国古代印刷业、印刷技术发展的高峰出现在此。除官方刻书外,私家刻书很是盛行,其中毛氏刻书最负盛名,于版心下方都有“汲古阁或“绿君亭室名。毛氏订造的薄纸叫

21、毛边,厚纸叫毛太,并沿用至今。明代套色印刷技术发展很快,出现插图版画的彩色套印。胡正言采用的豆版拱花印刷新工艺将我国古代印刷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其中,拱花印刷能表现色彩层次的色彩变化,经过不断发展,已成为压凹技术,现在在书面、包装等产品生仍沿用。这项技术推动了国画复制、年画和书法的发展。(七)清代初期印刷业达到顶峰,以后就逐渐衰落了。古今图书集成为康熙钦定的书,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部类书,采用铜活字排版。这是殿版刻本(武英殿政府刻书)所印制,除此之外,还有扬州书局,所刻之书校刻俱精,工楷写刻,有的蝇头细书,极为精美。清代雕版书籍以家刻本最为珍贵。晚清,书坊刻书最多,发行量最广。还有佛教

22、印书。殿版图书,多付有插图版画,活字本印刷时,插图版画仍用木板雕刻。木版年画在清代发展起来。清代在朱墨两色套印地图的基础上,首次以黑黄绿三色套印。清代装帧多用线装,纸类繁多,殿版书设计庄严,初期多以绸、绫等作书衣、函套,以楠木、檀香木等作书匣。装订方式还创出一种“毛装。雕版印书的字体:楷体:唐初,楷体字成为雕版印书的主体字。1楷体,指有法度可作楷模的书法作品,如颜体,笔力雄健、气象浑厚。柳骨刚健婀娜、气象雍容,影响甚大。字形方正、重心平稳,一笔不苟,好看易读,适合抄书,易于雕版印刷。2唐五代雕版印刷字体:唐代印书多为佛教经文,文字雕刻俊美,颇似欧体。陀罗尼经咒重的文字秀劲圆活而无呆板之气,是唐

23、人书法风格。五代均是楷书,似含魏碑,似含颜体,字体古朴、疏朗。3xxxx雕版印刷字体:北宋时期多用欧体,字型略长,瘦劲秀丽,笔画转折,轻细有角。后逐渐流行颜体、柳体为雕印用字。西夏用竹笔书写刻本,特点是“起落顿笔,转折笔画不圆。4xx雕版印刷字体:元代刻板多用颜欧柳等古代名家书体。其后又流行赵体一一“元体字。赵体,笔画圆润停匀,结体端正秀丽,章法均衡整齐。明代也沿用了元盛行字体,并逐渐发展出一种依照手写楷体来雕版印刷的“软体字。清代盛行软体字,但还是以宋体为主。XX:形态硬瘦,有刀锋的效果,刚健有力适合刻版。出现于南宋的过度字体称为楷宋体,萌芽时期的楷宋体字过分强调了自行方正、横平竖直,忽略了

24、字体组合的整体艺术,显得呆板、不协调。明代中期,宋体字已很成熟,结构严谨、阅读舒服,标准印刷字体的地位得到巩固。清代,宋体字成为汉字印刷的最理想字体,影响至今,应用最为广泛。其他字体:元代雕版印刷中使用了草书,多用在书籍的牌记上:明代,使用行书、草书、篆文的雕版印书被称为精刻本书籍;清代出现了现有名家写书后再兴刻板的风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雕版印书的版式:唐代雕版印书版式在唐代出现,以金刚经为例,由六张面积相等的纸粘接,上下有单边,开创了卷首扉画的先河。宋代经历了卷轴装书、经折装数,演变到蝴蝶装,开创了册页形态的装帧方式,版式发生巨大变化。册页书版式:册页有一定尺寸,出现天头地脚、鱼尾中缝等

25、新内容。有大、小、中字本三种,即使同一型号字本,版心尺寸也各不相同,半版行数、字数也不统一。一般在版面左栏往往刻有书耳略记书籍片名。宋板书版式:北宋刻本,版面多为双边、白口、字大、行宽。南宋之后,逐渐流行黑口,由小黑口到大黑口。书口黑口由粗到细。板框多为单边,或上下单边,左右双边,字体变小,行数变密,字数变多。宋版书中,一般在版面左栏(也有左右栏的)往往刻有一长小方格,称耳子或书耳,略记书的篇名。有的宋刻书,把正版书分成上、下两栏,或三栏。南宋中期,包背装书出现,折缝为外口,正好和蝴蝶装书相反,它的版式基本上和蝴蝶装差不多,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元、明。辽金西夏辽代以妙法莲花经为例,卷轴向折装书过

26、渡,对折的两面为一个版面,四周有边框,改装后的书册右上方用一线绳穿一提耳,便于手提书籍。而蒙求则是从经折装向蝴蝶装过度的一种版式形式。金代沿用北宋的形式,十分重视边框、行格、中缝的边饰。注释采用双行小字,雕刻以刀代笔,技术娴熟流畅,写绘工整,版式古朴规整。西夏版面字大、行宽,墨色浓厚、疏朗明快。书中在字行空白插入形形色色的小花饰,是一大特点。书籍有卷轴装书、经折装书、蝴蝶装书、包背装书和梵策装书,但蝴蝶装不同于宋代,成为双蝴蝶装。元代以广韵为例,封面有书名、印刷者、年代。版面对称严谨,布局讲究,釆用反白文字,醒目清楚。沿用宋本版式,字大行宽,多为白口,双边。中期以后,版式行款逐渐紧密,字体缩小

27、变长,四周多边者为多。普遍使用折缝线,有细线、中粗线、粗线几种形式。除黑鱼尾外,还有花鱼尾和白鱼尾。版心记卷数、字数、页数和刻工姓名。元代装帧形态出现了包背装。明代明僧弘秀集版面疏朗、雅致,书卷气浓厚,格调高雅,是传统书籍典型版式。沿袭了元代特征,多为包背装书,版式常为大黑口,字体多是软体赵字,白口盛行,版心上方往往记有字数,下方为刻工姓名。装帧形态也从包背装书变为线装书,插图本增加。清代一般为左右双边,也有四周双边或单边,大部分为白口,字行排列整齐,版式设计格调高雅,气质高尚。以线装为主。还出现了聚珍版程式雕版印书的封面:才元代,带插图封面的出现,是中国古籍装祯在封面设计的一大进步。以插图装

28、饰的封面和以字为主的封面,开辟了新的设计途径。从实用性来看,它的特大醒目的书名再配以于书内容十分相关的图画足以引起读者购买欲;并刻有出版年代和印刷出版者的名称,已包括了现代书籍封面的全部内容;从艺术角度来看,以自觉运用黄金比例,并运用了我国古代传统的对称式构图,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还有的读物封面,四周均为边框,用硕大的书名,并配有出版印刷者堂号和刻印年代,还刻有宣传行文字,有的略去了图,形成了以字为主的封面。也有的书籍封面设计,打破了对称的构图,一边重一边轻,又很协调,运用印章和小装饰在封面上,活泼版面。明代趋于简洁,插图和复杂的线框已不复存在。并印有类似于现代“版权所有,违者必究一类的话。也

29、出现了彩色套印的封面。清代设计越发简单。装祯形态基本为线装书,以齐大栏为规矩。一些书的封面上经常刻有藏版、木记等字样;封面设计:简单一一复杂一一简单,和中国人的深层审美意识一致:崇尚XX,内涵丰富。雕版印书的牌记:宋代牌记在宋代开始出现,一般包括出版、印刷者姓名、堂号或坊字号、刻书年、月等事项刻于书中。又如下几类:反应刻书人,刻书地点、时间的;说明版本来源、镌刻底本依据、刻书质量,富有装饰性,长方形内上下各有二方连续图案,西线四根,每行上下都有圆圈;反应版权所有;反映刻书所用成本、工价;宋代刻书纸张反映刻书的避诿。XXXX雕版印书的牌记十分简单。元代牌记版式有所变化,进行艺术加工,四周由单边、

30、双边变为图案,形状也变得复杂。明代形式较多,版权意识浓厚。清代书籍多有牌记,不同于以前形式。内容多为堂名、刻工名、堂主名、藏版者名、宣传内容和镌刻时间等。刻在版心下或刻在封面上,或刻于目录后,或刻于卷首下。雕版印书的刻工刻工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书的质量。刻工用工作之便,在印版的中缝下部,刻上自己的名字,出版者也愿意名刻工的名字刻于书上,以增强竞争力。雕版的套色印刷雕版桃色印刷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这一技术用于古代纸币印刷、年画印刷、彩色版画印刷等。三活字印刷毕昇成功的创造了活泥字工艺,对后世启发很大,后世吸取教训,还创造了铜活字、锡活字、木活字和铅活字等。泥活字印刷的发展中国传统印刷中的活字印

31、刷,根据活字材质的不同,可分为非金属活字和金属活字两大类。泥活字、木活字、磁活字磁(应为瓷)活字指泰山磁版,泰山磁版究属活字版还是磁版尚有争议。为非金属活字;锡活字、铜活字、铅活字为金属活字。其发展脉络(参见图61)简介如下。1非金属活字版印刷(1)泥活字版印刷。泥活字版印刷是现知最早实用的活字版印刷,它发明于十一世纪四十年代的北宋庆历年间。由布衣毕升所发明。毕升之后,现已获得的文献资料证明,泥活字版印刷多有应用。一是现存温州市白象塔内出土的回旋式北宋佛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文中有倒排”色“字;二是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周必大”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过玉堂杂记;三是近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

32、研究所史金波先生会同甘肃武威等地考古专家鉴定,发现武威出土西夏文佛经中,有几种是宋时西夏地区的泥活字印本。以上三例足以证明,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在宋代是有所发展的。但从工艺技术角度,历史上泥活字印刷可考者仅有四次变化,且变化并不明显。一是元初杨古曾用改良了的毕升遗法,印刷过近思录、东莱经史论说等书;二是清代泰安徐志定曾在泥活字基础上创制“泰山磁版“,印刷过周易说略和蒿庵闲话等书;三是清代浙江新昌吕抚于乾隆元年(1736年)用活字泥版印刷的自着精订纲鉴二十一史通俗衍义;四是清代李瑶和翟金生以毕升遗法为基础,研制泥活字印刷校补金石例四种、泥版试印初编等书籍。上述四种,工艺技术不尽相同,但均以毕升发

33、明的泥活字印刷术为基础稍加改进而成。反映出泥活字印刷的发展概貌。具体工艺方法,可参见第八章第三节。木活字版印刷。木活字印刷曾于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之前试制,未果。此后不久,即研制成功,开始推广使用。现存西夏文木活字印本佛经吉祥遍至和本续为此提供了实物证据。木活字印刷地进一步发展,是元代农学家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架和转轮排字法。此法在拣字排版工序采用了简单的机械,是活字排版由手工向机械操作发展的一次良好的契机。可惜在当时封建王朝重文轻工的社会条件下,不仅没有把握住这一机会,反而连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s法也未能推广应用。木活字印刷的进一步发展是清代的武英殿聚珍版。武英殿聚珍版采用的木活字印刷工艺,有现存武

34、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记载甚详(参见第八章第六节)。木活字印刷发展到武英殿聚珍版,工艺技术已相当成熟,能以排印像武英殿聚珍版丛书这样的大部头书籍。并且在工艺技术上发展到与雕版套印。致使清代的木活字印刷应用非常广泛。2金属活字版印刷金属活字分锡活字、铜活字、铅活字等数种。其中以锡活字出现最早,铜活字应用最多。发展脉络大致如下:(1)锡活字版印刷。锡活字版印刷出现在南宋时期,是活字印刷发明后出现的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其工艺方法除因活字材质改用金属锡致使活字制作与非金属活字略有不同外,其拣字排版、刷印、拆版还字等工序并无多大变异。所以说,包括锡活字、铜活字、铅活字在内的所有金属活字版的印刷,都是在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演变、改进而成的。可见,毕升的发明的确是一项非常伟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