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业气象学试题(有答案)第一章 大气一、名词解释题:2.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 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二、填空题(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氮一氧、僦和二氧化碳。.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长波辐射。.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低,夏天比冬天 低。.水汽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根据大气中温度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2、.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平流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升高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1200千米。三、判断题:(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TOC o 1-5 h z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V.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 温室效应x.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x.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V.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3、x.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V.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V 四、问答题:.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1)对流层集中了 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 大气中的云、雾、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都集中在这一气层内;(2)在对流层中, 气温一般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5 C,在对流层顶可降至50c至85C;(3)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促进了气层内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4)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的
4、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 变化和地表性质分布的不均匀性而产生的。第二章 辐射一、名词解释题:.辐射:物体以发射电磁波或粒子的形成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由辐射所传输的能量 称为辐射能,有时把辐射能也简称为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被叶绿素吸收并参与光化学反应的太 阳辐射光谱成分。二、填空题:2 TOC o 1-5 h z .常用的辐射通量密度的单位是W/m 。.不透明物体的吸收率与反射率之和为1。.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是1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当绝对温度升高一倍时,绝对黑体的总辐射能力将增大15倍。.如果把太阳和地面都视为黑体,太阳表面绝对温度为6000
5、K,地面温度为300K,则太阳表面的辐射通量密度是地表面的160000倍。.绝对黑体温度升高一倍时,其辐射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就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太阳赤纬在春秋分时为 0 ,冬至时为2327。.上午8时的时角为 一60,下午15时的时角为 45。.武汉(30N)在夏至、冬至和春秋分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分别为83 27, 36 33和60 。.冬半年,在北半球随纬度的升高,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减小。.湖北省在立夏日太阳升起的方位是东偏北。 TOC o 1-5 h z .在六月份,北京的可照时间比武汉的长。.在太阳直射北纬10 时,北半球纬度高于80的北极地区就出现极昼。.由冬至到夏至,北半球可照
6、时间逐渐延长。.光照时间延长,短日照植物的发育速度就会减慢。.在干洁大气中,波长较短的辐射传播的距离比波长较长的辐射传播距离短。.随着太阳高度的降低,太阳直接辐射中长波光的比增加。.地面温度越高,地面向外辐射的能量越多。.地面有效辐射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地面与空气温度之差的增大而增大,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地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与地面有效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三、选择题:(说明:在四个答案中,只能选一个正确答案填入空格内。).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生育期将A。A.延长;B.缩短;C.不变;D.可能延长也可能缩短。.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蓝紫色光B较多的结果。A.吸收;
7、B.散射; C.反射; D.透射。 TOC o 1-5 h z .对光合作用有效白辐射包含在C中。A.红外线;B.紫外线;C.可见光;D.长波辐射。.在大气中放射辐射能力最强的物质是DoA.氧;B.臭氧;C.氮;D.水汽、水滴和二氧化碳。.当地面有效辐射增大时,夜间地面降温速度将AoA.加快; B.减慢; C.不变; D.取决于气温。四、判断题: TOC o 1-5 h z .对绝对黑体,当温度升高时,辐射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将向长波方向移动。X.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地理纬度等于太阳赤纬。V.时角表示太阳的方位,太阳在正西方时,时角为90 。X.北半球某一纬度出现极昼时,南半球
8、同样的纬度上必然出现极夜。V.白天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空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X.光合有效辐射只是生理辐射的一部分。V.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之和称为总辐射。X.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为长波辐射。V.对太阳辐射吸收得很少的气体,对地面辐射也必然很少吸收。X.北半球热带地区辐射差额昼夜均为正值,所以气温较高。x六、问答题:.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的异同是什么?答:二者都是以电磁波方式放射能量;二者波长波不同,太阳辐射能量主要在0.154微米,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能量最大的波长为0.48微米。地面辐射能量主要在380微米,为红外线,能量最大的波长在10微米附近。二者温度不同,太阳表面温
9、度为地面的20倍,太阳辐射通量密度为地面的204倍。.试述正午太北半球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答:由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 |巾一可知在太阳直射点处正午时h最大,为90;越远离直射点,正午 h越小。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为:随纬度的变化:在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eS;)随着纬度。的增大,正午h逐渐减小;在直射点以南的地区,随 。的增大,正午h逐渐增大。随季节(8的变化:对任何一定的纬度,随太阳直射点的接近,正午 h逐渐增大;随直 射点的远离,正午h逐渐减小。例如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 从冬至到夏至,正午h逐渐增大; 从夏至到冬至,正午 h逐渐减小。在|巾一90的地区(极圈内
10、),为极夜区,全天太阳在地平线以下。.可照时间长短随纬度和季节是如何变化的?答:随纬度的变化:在北半球为夏半年时,全球随纬度。值的增大(在南半球由南极向赤道。增大),可照时间延长;在北半球为冬半年时,全球随纬度(H直的增大可照时间缩短。随季节(8的变化: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随 8增大(冬至到夏至),可照时间 逐渐延长;随8减小(夏至到冬至),可照时间逐渐缩短;南半球与此相反。在北半球为夏半年(8酎,北极圈内纬度为(90。-8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同 样纬度以南的地区出现极夜;在北半球冬半年(S0)t北极圈90 +朝北的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同样纬度以南出现极昼。.光照时间长短对
11、不同纬度之间植物的引种有什么影响?答:光照长短对植物的发育,特别是对开花有显著的影响。有些植物要求经过一段较短的白天和较长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称短日照植物;有些植物又要求经过一段较长的白天和较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 称长日照植物。前者发育速度随生育期内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减慢, 后者则相反。对植物的主要生育期 (夏半年)来说,随纬度升高光照时间延长,因而短日照植 物南种北引,由于光照时间延长,发育速度将减慢,生育期延长;北种南引,发育速度因光 照时间缩短而加快,生育期将缩短。长日照植物的情况与此相反。而另一方面,对一般作物来说,温度升高都会使发育速度加快,温度降低使发育速度减慢。因此,对长日照植物
12、来说,南种北引,光照时间延长将使发育速度加快,温度降低又使 发育速度减慢,光照与温度的影响互相补偿, 使生育期变化不大; 北种南引也有类似的光温 互相补偿的作用。所以长日照植物不同纬度间引种较易成功。而对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 光照和温度的改变都使发育速度减慢,光照影响互相叠加,使生育期大大延长;而北种南引,光温的变化都使发育速度加快,光温影响也是互相叠加, 使生育期大大缩短, 所以短日照植物南北引种一般不易成功。 但纬度相近且海拔高度相近的地区间引种,不论对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一般都容易成功。.为什么大气中部分气体成分对地面具有温室效应”?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绝大部分太阳辐射
13、能透过大气而到达地面,使地面在白天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能而升温。但大气中的部分气体成分,如水汽、二氧化碳等, 都能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发射大气逆辐射, 使地面的辐射能不致于大量逸出太空而散热过多,同时使地面接收的辐射能增大(大气逆辐射)。因而对地面有增温或保暖效应,与玻璃温室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又阻止散热的保温效应相似,所以这种保暖效应被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什么是地面有效辐射?它的强弱受哪些因子的影响?举例说明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答: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与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它表示地面净损失的长波辐射,其值越大,地面损失热量越多,夜晚降温越快。影响因子有:(
14、1)地面温度:地面温度越高,放射的长波辐射越多,有效辐射越大。(2)大气温度:大气温度越高,向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越多,有效辐射越小。(3)云和空气湿度:由于大气中水汽是放射长波辐射的主要气体,所以水汽、云越多,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就越大,有效辐射越小。(4)天气状况:晴朗无风的天气条件下,大气逆辐射减小,地面有效 辐射增大。(5)地表性质:地表越粗糙,颜色越深,越潮湿,地面有效辐射越强。(6)海拔高度:高度增高,大气密度减小,水汽含量降低,使大气逆辐射减小,有效辐射增大。(7)风速:风速增大能使高层和低层空气混合,在夜间带走近地层冷空气,而代之以温度较高的空气,地面就能从较暖的空气中得到较多的
15、大气逆辐射,因而使有效辐射减小;而在白天风速增大可使有效辐射转向增大。举例:因为夜间地面温度变化决定于地面有效辐射的强弱,所以早春或晚秋季节夜间地面有效辐射很强时,引起地面及近地气层急剧降温,可出现霜冻。.试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谱段对植物生育的作用。答:太阳辐射三个光谱段是紫外线(0.150.4微米)、可见光(0.4 0.76微米)和红外线(0.76-4微米)。紫外线对植物生长发育主要起生化效应,对植物有刺激作用,能促进种子 发芽、果树果实的色素形成,提高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以及抑制植物徒长和杀菌作用等。可见光主要起光效应,提供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光能,主要吸收红橙光区(0.6-0.7微米
16、)和蓝紫光区(0.40.5微米)。红外线主要起热效应,提供植物生长的热量,主要吸收波长 为2.03.0微米的红外线。第三章温度一、名词解释题:15.三基点温度:是指生物维持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上限温度和最适温度。二、填空题:.空气温度日变化规律是: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 日出前后 时。年变化是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 土温日较差,随深度增加而 减小,极值(即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随着深度的增 加而推迟。.水的热容量 大比空气的热容量 大。水的导热率(入比空气大。粘土的热容量比沙土的 要大,粘土的导热率比沙土 大。.干松土壤与紧湿土壤相比:C干松土 C紧湿土 ;入干松
17、土 入紧湿土土壤的春季增温和秋季的降温比较:沙土春季升温比粘土 快,秋季降温,沙土比粘土 快,沙士温度日较差比粘土要 大。. 土壤温度的日铅直分布的基本型有:白天为 受热型;夜间为放热型;上午为上午转 换型;傍晚为傍晚转换型。.在对流层中,若1000米的温度为16.5C,气温铅直梯度是 0.65C/百米,至IJ 2000米 处,温度应是10 C。.温度的非周期性变化,常由 天气突变及大规模冷暖空气入侵而造成。多发生在春夏和秋冬之交季节。.当rd =1C/100米,r =0.9C/100米,则此时的大气层结对干空气是稳定的。.我国气温日较差,高纬度地区大,低纬度地区小,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 增大
18、,且比世界同纬度地区要大。. 土、气、水温日较差,以土温 最大,气温其次,水温最小。.日平均气温稳定大于 0c持续日期,称为 农耕期。.某地某月16日的日均温分别是 10.2, 10.1 , 9.9, 10.5, 10.0, 10.2C,若某一生 物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 10C,则其活动积温为 51 C,有效积温为 1C。三、判断题: TOC o 1-5 h z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x.我国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是随纬度升高而升高。V.寒冷时期,灌水保温,是因为水的热容量大。V.紧湿土壤,春季升温和秋季降温均比干松土壤要慢。V.干绝热直减率:rd =0.5C/100米;湿绝热直减率:
19、rm=1.0C/100米。X.因为太阳辐射先穿进大气,再到达地面,所以地面上最高温度出现的时刻比空气的 要稍后。x.日平均气温大于5c的日期越长,表示农耕期越长。X.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气层,称为逆温层。V.对同一作物而言,其生物学下限温度高于其活动温度,更高于有效温度。X.正午前后,士温随深度加深而升高,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x.地面辐射差额最大时,地面温度最高。x答案:1.错;2.对;3.对;4.对;5.错;6.错;7.错;8.对;9错;10.错;11.错四、选择题:.某时刻土壤温度的铅直分布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它属于()。清晨转换型正午受热(日射)型夜间放热(辐射)型傍晚转换型.地
20、面温度最高时,则是()时。地面热量收支差额等于零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小于零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大于零 地面热量收支差额不等于零 3.由于水的热容量、导热率均大,所以灌溉后的潮湿土壤,白天和夜间的温度变化是 ()o白天升高慢,夜间降温快白天升高快,夜间降温慢白天和夜间,升温、降温都快白天升高慢,夜间降温慢.我国温度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着纬度的升高是()。日较差,年较差均减小日较差、年较差均增大年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日较差增大,年较差减小 五、问答题:.地面最高温度为什么出现在午后 (13时左右)?答:正午时虽然太阳辐射强度最强, 但地面得热仍多于失热, 地面热量贮存量继续增加, 因此,温度仍不断升高,直到
21、午后13时左右,地面热收入量与支出量相等,热贮存量不再增加,此时地面热贮存量才达到最大值,相应地温度才出现最高值。.试述什么是逆温及其种类,并举例说明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答: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气层,称为逆温层。逆温的类型有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和锋面逆温。 农业生产中,常利用逆温层内气流铅直运动弱的特点,选择上午喷洒农药和进行叶面施肥以提高药效及肥效。逆温层对熏烟防霜冻也有利。特别是晴天逆温更显著,贴近地面温度,可比 2米上的气温低 35C,故冬季对甘薯、萝卜等晒干加工时,为 防冻应将晒制品搁放在稍高处。.试述我国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纬度的变化特点、以及海陆对它的影响。答:在我国气
22、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均是随纬度升高而升高,且我国气温的年较差比其它同纬度地区要大,因为我国的大陆性强。另外,由海洋面上一沿海地区一内陆地区气温的日、 年较差均依次增大,这是因为水、陆热特性差异而造成的。.试比较沙土和粘土、干松土壤和紧湿土壤温度变化的特点及其成因。答:沙土和干松土在白天或增温季节,升温比粘土、紧湿土壤要快;在夜间或降温季节沙土和干松土降温比粘土和紧湿土也快。结果沙土和干松土的温度日较差比粘土和紧湿土的日较差大。这是因为沙土和干松土中空气较多,粘土和紧湿土中水分较多,而空气的热容量和导热率比水的要小的缘故。.试述气温非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及主要季节答:主要是由于大规模冷暖空气的入侵引起
23、天气的突变所造成,如晴天突然转阴或阴天骤然转晴。主要发生在过渡季节,如春夏或秋冬之交最为显著。.空气块在作上升运动时会降温的原因是什么?空气块作上升运动是绝热过程。当上升运动时,因周围气压降低,气块体积膨胀,以维持与外界平衡,对外作功,消耗能量。因为是绝热过程,所消耗的能量只能取自气块本身, 所以温度降低。第四章水分 一、名词解释题:.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 二、填空题:.低层大气中的水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少。.蒸发量是指一日内由蒸发所消耗的水层厚度。.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的日变化相反。.使水汽达到过饱和的主要冷却方式有辐射冷却、接触冷却、 混合冷却和绝热冷却。.空
24、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越 高。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则相对湿度是 100%。三、判断题: TOC o 1-5 h z .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和差则等于零。X.相对湿度在一天中,中午最大,早上最小。X.甲地降水相对变率较乙地同时期的相对变率大,说明甲地降水量比乙地多。x.形成露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上,出现霜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下。V.当干燥度小于0.99时,为湿润,大于 4为干燥。V 四、选择题:.当饱和水汽压为8hPa,相对湿度为80%,则水汽压为()。6.4hPa, 4.6hPa, 8.0hPa, 4.0hPa.当相对湿度为100%时,则()。气温高于露点,饱和差 =0;气温=露点,饱和差
25、大于零;气温=露点,饱和差=0;气温低于露点,饱和差小于零。.中午相对湿度变小,主要因为气温升高,从而使()。e增大,E不变;E比e更快增大E减小,e更快减小;蒸发量增大,E降低。 五、简答题:.相对湿度的日、年变化规律如何?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最大值出现在凌晨,最小值出现在1415时。年变化一般是冬季最大,夏季最小。但若受海陆风及季风影响的地方,其日、年变化, 有可能与气温相一致。.影响农田蒸散的主要因子是什么?答:有三方面:(1)气象因子。包括辐射差额、温度、湿度和风等;(2)植物因子。包括植物覆盖度、植物种类、生育状况等;(3) 土壤因子。包括土壤通气状况、土壤含水量、
26、土壤水的流动情况等。第五章气压和风一、名词解释题:地转风:当地转偏向力与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达到平衡时, 空气沿等压线作直线运动所形成的风。二、填空题:.按照三圈环流理论,北半球有 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 压带四个气压带和 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三个风带。.季风以年为周期,海陆风以 日为周期,且海风 强于陆风。.作用于空气运动的力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惯性离心力;其中 在高层大气中,摩擦力力可以忽略;而空气作直线运动时,惯性离心力 力可以忽略。.白天,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是 谷风,夜晚,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是陆风。.风向规定为风的 来向
27、,由南向北运动的空气,风向为 南。 三、判断题: TOC o 1-5 h z .在赤道和极地都存在有地转偏向力,但赤道上没有惯性离心力。X.顾名思义,季风就是季节性的风,如春季为春季风,夏季为夏季风等。X.高大山体的迎风坡,云雾往往比背风坡多。V.当空气作绝热上升运动时,气温要逐渐升高,气流越过山后,在山的背风坡下沉, 气温将下降。X.在山区的山谷风,夜间由山坡吹向山谷。V. 一团湿空气从海平面沿一山坡上升,其温度必然会升高。X.海陆风以日为周期,白天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晚上相反。V.夏季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气活动中心是太平洋高压和阿留申低压。x四、简答题:.海平面气压场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各自
28、所对应的天气如何?答:按照气压的分布,海平面气压场有五种基本类型:低气压,即等压线封闭的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区域,常常带来阴雨天气。高气压,即等压线封闭的中心气压高,四 周气压低的区域,常常对应晴好天气。低压槽,即由低气压向高气压延伸的狭长区域,它的天气与低压天气类似。 高压脊,即由高气压向低气压延伸的狭长区域,天气与高气压天气类似。鞍形气压区,即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相对的中间区域,这个区域的天气一般无明显规律,常常取决于是偏于高压还是低压,从而具有相应的天气。.海陆风的成因。答: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使陆地上空气温度高,密度小,气流 上升,近地形成低压区;海洋上空气温度
29、低,密度大而下沉,形成高压区。气压梯度由海洋 指向陆地,使空气自海洋流向陆地, 即海风。夜间陆地降温比海洋快。 于是情况与白天相反, 空气自陆地流向海洋,即陆风。.为什么高大山体的迎风坡多云雨?答:由于空气受高大山体阻碍,沿着迎风坡绝热上升,按干绝热规律降温;到一定高度(凝结高度)时,空气达到饱和状态,然后按湿绝热规律上升降温,空气中水汽凝结,成云致 雨。故迎风坡多云雨。4.比较季风与海陆风的异同。答:季风与海陆风的比较可从下表中得到明显反映。季风海陆风成因冬夏海陆热特性的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日夜海陆热特性的差异范围距沿海几百至上千公里仅距沿海几十公里周期年日强度东亚季风是冬季风强丁夏季风
30、海风强于陆风关系夏季风类似于海风 冬季风类似于陆风.分析焚风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答:焚风是由于气流遇到高大山脉阻挡被迫爬坡时,在山的迎风坡水汽凝结成云和雨, 而在背风坡绝热下沉,温度升高,湿度下降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初春的焚风可使积雪融化, 利于灌溉,也可提早春耕,有利作物生长。夏末秋季的焚风可使谷物和水果早熟,提早收获。另一方面,焚风出现时,由于短时间内气温急剧升高,相对湿度迅速下降,使作物蒸腾加快,引起作物脱水枯萎,甚至死亡,造成作物减产或无收。 强大的焚风还能引起森林火灾、旱灾、高山雪崩等。.何谓大气活动中心?影响我国的有哪些?答:由三圈环流模式所导出的地球表面的气压带和行星风带
31、的分布均未考虑地表物理状 况的影响。由于地球表面海陆性质的差异,气压带和风带发生断裂,形成性质各异的一个个气压中心,这些中心统称为大气活动中心。影响我国的大气活动中心夏半年有北太平洋高压和印度低压,冬半年有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第六章天气一、名词解释题:3.气团:大范围内水平方向上各种物理属性比较均匀,铅直方向上变化比较一致的大 块空气。二、填空题:1. 一气团移往某地后,本身温度逐渐升高,这个气团被称为冷气团。冬季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是极地大陆气团、热带海洋气团,夏季除此之外还有热带大陆气团、赤道气团。.在高压系统长期稳定控制下易发生干旱。按季节划分,长江中下游的干旱主要有伏旱和秋旱。.我国寒
32、潮的标准是: 一次冷空气入侵, 使当地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同时 最低温度在5 c以下。寒潮的主要特点是 大风和降温。.按成因,霜冻分为辐射霜冻、平流霜冻和混合霜冻三类,每年的终霜冻是 春季的末 次霜冻。.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主要取 西移路径、西北路径和抛物线路径。.长江中下游(或湖北省)梅雨出现时间一般在6月上旬-7月上旬,副高脊线位于(22) N附近,梅雨区出现在副高的25。.干热风的主要特征是 西北侧,高温并伴有低湿的大气干旱。危害华中地区的主要是 一定风力,危害华北的是盛夏干热风。.静止锋的形成是因 初夏干热风 和暖气团相遇时势均力敌,或受 冷气团阻滞,而使锋 面在原地少
33、动或来回摆动,产生降水的时间地形,范围长。.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高空槽、脊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槽前脊后盛吹 西南风,附近有上升气流,天气多 阴雨。.台风的天气区由 台风眼区,涡旋区,外围大风区 三部分组成,其中 涡旋区天气最恶 劣。三、判断题: TOC o 1-5 h z 在北半球,高气压系统中的气流是逆时针辐散的,对应为晴好天气。x出现霜时必定有霜冻,而出现霜冻时不一定有霜。X低压与气旋是同一种天气系统的不同名称。V气团是在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长期控制下形成的。X切变线是指在850hPa或700hPa高空,温度出现的不连续线。X四、选择题:.霜期是指C这一阶段之间的日期。A.秋季第一次出现
34、霜到年内的最后一次出现霜,B.春季最后一次出现霜到秋季第一次出现霜C.秋季第一次出现霜到第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霜D.上半年第一次出现霜到下半年最后一次出现霜.冬季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气压系统是BoA.蒙古高压和印度低压B.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C.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阿留申低压;D.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低压;.下列地区中,D是既多秋雨又多梅雨的地区。A.四川盆地B.华南沿海C.两湖地区D.长江下游.湖北省秋季出现秋高气爽天气时,地面和高空分别受B控制。A.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B.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C.赤道海洋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D.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 D的天气有利于夜
35、间辐射霜冻的形成。A.晴朗、大风B.微风、多云C. 土壤潮湿、多云D.晴朗、微风. B这组农业天气影响我省的中稻、晚稻生产。A.倒春寒、盛夏干热风B.南洋风、寒露风C.寒潮、寒露风D.梅雨、倒春寒五、简答题:.为什么锋面附近常常是阴雨天气?答:(1)锋面两侧是不同的气团,温、湿、压、风等气象要素水平差异较大,锋面过境时常 引起气象要素的急剧变化。(2)锋面移动时,暖空气沿锋面向上爬升,绝热冷却,水汽达饱和后,易凝结成云,产生降水,因而锋面附近常常是大风、降水天气。.何谓天气、天气系统、天气过程?彼此有什么关系?答:天气是一定地区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所决定的大气状况,而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上
36、,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称之为天气系统。 天气系统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称为天气过程。因此三者的关系是:天气系统是各种天气现象的制造者和携带者,它 的有规律的移动,造成一定地区一系列的天气过程,反映在每个时刻就是天气的变化。.为何 槽前脊后”是阴雨天气,而 槽后脊前”是晴好天气?答: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高空槽脊自西向东移动,槽前脊后盛行西南气流,引导暖湿空气 北上。由于暖空气轻,因此作上升运动,在地面对应为一暖低压,常常是阴雨天气。槽后脊 前盛行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由于冷空气重,作下沉运动,对应地面为一冷高压,常 常是晴好的天气。.简述副高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答:副高(全称为
37、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的内部和其外围南北侧的天气是不同的。在副高内 部有强烈的下沉气流,气压梯度很小,多是晴朗少云,炎热微风的天气。若长期控制,会造 成严重干旱和高温酷署。副高外围的西北侧,盛行西南暖湿气流,又与西风带相邻,水汽充 沛,上升气温强烈,在地面上常是一条东西向的宽广雨带所在地,梅雨就出现在这个区域。副高南侧与赤道低压带相邻,盛行东风,多台风和热带低压活动,时有大风、暴雨天气。.暴雨形成的条件答:形成暴雨需具备三个条件:要有充足的水汽供应, 一来提供足够水汽,二来提供能量;具有强烈的上升气流,以维持暴雨的强度;要有湿空气的不稳定层存在,以促使和维持对流的发展。.台风的结构及无气特征
38、答:台风结构:从内向外为台风眼区、涡旋区和外围大风区。天气特征:台风眼区,中心 有下沉气流,产生逆温,层结稳定,风平浪静,为晴好天气。涡旋区,具有强烈的上升气 流,狂风暴雨,为最恶劣的天气区;外围大风区,以大风为主的天气。第七章气候 一、解释:.厄尔尼诺: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大范围、长时间、不同断的异常增温现象。.拉尼娜: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二、填空题:.我国气候的形成因素是 辐射因素、下垫面因素、大气环流。.我国年辐射总量的地理分布是自沿海向内陆增加。.我国气温日较差随纬度增高而 增大。年较差随纬度增高而增大。.我国降水变率自沿海向内陆
39、增大;全国而言,降水变率冬季 最大。. 400毫米年平均等雨量线将我国划分东南半壁湿润区和西北半壁干旱区。月份平均温度的0C、3 c和8c等温线分别通过我国的 秦岭(淮河)、长江流域和南 岭(桂林)等地区。.我国气候的显著特点是 季风性显著 和大陆性强。.农业气候资源中最主要的有 太阳辐射、温度、降水。.高山气候特点之一,是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降水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立夏和芒种之间是小满,日期是5月21日。三、判断题 TOC o 1-5 h z .我国年辐射差额高值区分布在四川、云南一带。x.我国温度年较差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X.山地气温高于同高度上的自由大气温度。V.我国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的地区小。X.我国年降水量的地理分布是南方多于北方,西部多于东部。X.海南岛东北部是我国年雨量最多的地区。X.典型季风气候区在亚洲大陆东岸的副热带和暖温带地区。V.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V.鄂东南和鄂西南之所以年雨量较多是因受地形影响的缘故。V. 24节气中,惊蛰在 3月21日。X四、填空题1.我国大陆高低纬度地区,春季增温和秋季降温的快慢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美容行业管理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二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A)-画迷宫-冀教版
- 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 第18课过程的应用教学设计 北京版
- Unit 5 good manners task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Unit 3 Clothes Lesson 4 Have a Try,Lets Read(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
- 宠物食品选择对健康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Unit 7 Section B (2a -2e)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分析试题及答案
-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技术档案查阅借阅管理制度
-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
- 信用风险度量第六章-KMV模型课件
- 小学硬笔书法课教案(1-30节)
- 煤炭公司先进个人掘进机司机事迹材料
- 污水池内防腐施工方案
- 关于对领导班子的意见和建议
- 火警火灾处理标准流程
- TCCIAT 0043-2022 建筑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
- 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4课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课件
- 土建、装饰、维修改造等零星工程施工组织方案设计技术标范文
- 宫颈癌病历书写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