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专题设计——怒江溜索_第1页
2019高考地理专题设计——怒江溜索_第2页
2019高考地理专题设计——怒江溜索_第3页
2019高考地理专题设计——怒江溜索_第4页
2019高考地理专题设计——怒江溜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地理专题设计一一怒江溜索中国民族文化中最独特就是怒族文化,怒族文化的代表就是滑索渡江。滑索渡江是由于怒江的水流湍急,地理位置不符合建桥的。滑索渡江还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地出来的,这也体现出怒族的聪明才智,敢于冒险的精神。同时这也是他们的一大特色,是人们眼中的一大奇观。怒江大峡谷及其两岸的碧罗雪山、高黎贡山层峦叠嶂、危岩耸立、悬崖陡峭,谷中水流湍急、汹涌澎湃。自古以来,这里的交通就十分不便,正所谓“岩羊无路走,猴子也发愁”。整个怒江只有几处水势稍缓的渡口可以用木船摆渡,除此而外,其它地方既无法架桥,又不能涉渡,两岸的怒族人只有依靠溜索这种古老的渡江工具往来飞渡,保持着彼此间的交往与联系,成为当

2、地独特的“桥”。溜索分类溜索分平溜、陡溜两种。平溜用一根溜索,它基本平直,没有倾斜度,来往都可以溜渡,开始用脚一蹬的惯力滑行,滑至江心时会停止,就要手足并用攀至对岸,平溜费时、耗力;陡溜有一来一往的两根溜索,倾斜度大约二十五度,靠着倾斜度,倏地一溜而过,互不影响。溜索有竹索、藤索、钢丝索。竹、藤索是用十多片竹、藤精心编扭而成,十分结实,两端各系在粗壮的树干上或突兀的岩石上,用挖成半圆凹槽的栋木作滑板,往溜索上一卡,再把长长的麻织的绳子一折为二,一端牢牢地把溜梆固定在溜绳之上,再用余下的绳子兜住大腿;另一股勒住腰杆,打牢扣结,双手紧抱溜梆,头一偏,脚使劲一蹬树干或岩石,腿一曲,顿时临空,朝对岸飞

3、去;钢丝索配有先进的滑轮。溜索是怒族人民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设施。溜索的制作方法,是用竹蔑扭成手腕粗细的大索,然后横拉于江河之上,固定在两岸的大树、木桩或石崖上,即成溜索。人们用溜板(溜梆)作辅助工具,沿竹索从空中滑过。溜板是长四公分,宽约两公分的槽形硬木,背面凿有两个对称的用以拴绳的长孔。使用时将溜板的凹槽卡在溜索上,用麻绳或皮条穿过长孔,牢系于腰间,然后以仰卧的姿势手握溜板,即可以顺势滑下。溜索有平溜和陡溜两种。平溜只有一根溜索,它基本平直,没有斜度,来往都可以溜。但这种方法比较吃力,因为溜索中段会自然下垂,所以人溜滑至中段以后,还要借助四肢的力量,半攀半爬地向对岸滑行。陡溜需要一来一往两根

4、溜索,它一头高,一头低,有一定的倾斜度。这种方法溜渡速度快,省力,但容易撞伤,需格外小心。怒族人发明和使用的溜索,据说最早是看见蜘蛛在树间织网、来回爬行而受到启示的。同时,过溜索要有胆量、技巧。每逢年节,沿江各村寨都要举行过溜索比赛,目前已成了一项民族运动项目并挤身于民运会,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的民族文化。而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如今怒江上已建起了几座现代化的桥梁,但溜索这种传统交通工具仍然横亘于怒江之上。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崇山峻岭间,数百年里,江河两岸的人们靠溜索飞跃峡谷江河。一对对颤悠悠的溜索,挂满了辛酸和危险。虹桥齐飞架,天堑变通途。近年来,在党和政府关心下,一座座桥梁取代溜索,人

5、们跨江过谷如履平地。随着溜索改桥项目的全部完工,如今,溜索在怒江已基本告退”,仅保留着几对用于旅游体验。这些最后的溜索,成为见证怒江大峡谷交通变迁的活化石”。“溜索时代”的辛酸往事我是村里第一高手,能溜牛马,晚上也敢溜!”32岁的泸水县六库镇双米地村辣子咪村民小组村民褚四华很是自豪。在他身边,怒江水滔滔南下,一对溜索跨江而过。辣子咪位于江东岸的山坡上,全村有40多户傈僳族人家。十多年前,辣子咪钢绳溜索建成,村民靠着这对长近两百米、高几十米的溜索来往两岸,米、菜、自行车等也通过溜索运到村里。褚四华从小就学会了过溜索,一天多的时候要溜十几次。没桥只能靠溜索。我溜得熟练,胆子也大,村里刚出生的婴儿到

6、对岸打针都得我带着溜。”辣子咪溜索是交通不便的缩影。怒江州山区面积逾98%,境内南北走向依次分布着担当力卡山、独龙江、高黎贡山、怒江、碧罗雪山、澜沧江、云岭,构成四山夹三江”的高山峡谷地貌。“望天一条缝,看地一条沟。牛羊吃草无路走,猴子过崖眼泪流。”因群山横亘,江河交错,行路难、过江难”阻碍着人们出行的脚步。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群众还要靠砍刀开路、攀藤附葛而行,过江只能靠简易溜索等工具。溜索古人称“撞”,傈僳语称为娄痕”,茂州志中记载着“悬撞度索”。初期的蔑溜索因简陋原始,十分不安全,常出现溜索脱落、绑绳滑断、溜梆滑破等险情,人畜坠江时有发生。1957年,怒江上架设了第一根钢绳溜索后,蔑溜索逐

7、渐被替代,但直至2011年,三江上还有42对溜索。晃悠悠的溜索既一定程度上带来便利,也给人们留下辛酸的记忆。村民在过溜索时掉到江中的大石头上摔断了腰、晚上过溜索绳子断了摔进江里这些耳闻目睹的心酸往事,至今让48岁的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党总支副书记肯向页记忆犹新。他17岁时第一次过溜索,衣服就被绞进滑轮。记者在村民的护送下也体验了一次过溜索:耳畔是滑轮与钢绳摩擦的刺耳声,脚下是汹涌的江水,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因溜索过载能力小、危险性高,人员财产损失难以统计。”怒江州交通运输局地方公路管理处高级工程师施贵雄说,有一次母子过江,母亲到了江对岸,孩子却坠江淹死。如今,辣子咪上下游不远处修了吊桥,村民

8、请褚四华溜牛等情况几乎没了。辣子咪溜索得以保留,主要是为了展示和游客体验。看来我这第一高手要下岗了!”褚四华望着江水说,不过,有桥了我的孩子也能坐车过江,那不方便多了吗?”鞭炮声声,歌舞阵阵,村民给宾客献上土酒”几年前拉马底村连心桥、幸福桥通车典礼的场景至今仍深深印在怒江公路局局长有福的脑海中,能参加“溜索改桥”工作让他自豪不已。傈僳族村寨拉马底村村民分居在怒江东西两岸,两岸群峰林立,交通阻隔。2011年,溜索医生”邓前堆的事迹被报道后,当地过江难、出行难”的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交通运输部调研后明确对怒江、澜沧江上的42对溜索实施“溜索改桥”项目:保留10对用于观光旅游;取消32对

9、,在恰当位置建设18座人车通行桥梁,同时建设连接道路146.5公里。该项目由怒江公路管理总段负责实施,有福担任了拉马底村两座桥梁建设的副指挥长。“2011年5月开工,这是历史性的工程。”有福深感责任重大。施工人员全力奋战,分别命名为连心桥”和幸福桥”的两座桥当年11月23日通车。通车典礼上,村民们欢喜地从桥上走过,有福也激动地写下“忆往昔铁索渡江胆战心惊愁生计,看今朝新桥飞架欢欣鼓舞奔康庄”表达心情。这两座桥让当地交通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变,也拉开怒江“溜索改桥”的序幕。2012年开始,又有16座桥陆续开工。怒江边上狭窄的公路上卡车络绎不绝,工程队采取搭设雨棚等方法加班加点施工,项目部抓紧施工黄金

10、时期加快进度当年底,16座桥梁竣工验收,18对溜索也被拆除。据介绍,2013年,在调研怒江“溜索改桥”示范项目后,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溜索改桥”项目,帮助西部边远山区群众结束溜索时代。其中,云南省的项目为181个。水流如碧,群峰葱茏。一座绘有红、黄、蓝、白四色图案的水泥拱桥,跨越奔流的独龙江而起。在贡山县独龙江乡巴坡村斯拉洛村民小组副组长李梅的记忆里,父亲曾用蔑溜索过江,眼前这座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桥在她心目中就像是一道美丽的彩虹。2d去年6月20日开工后,建设者们就克服雨水多、大雪封山等困难,住简易工棚,长期不能回家,终于确保顺利完工。这座投资1500万元的桥梁是怒江“溜索改桥”的

11、收尾工程,也是第一座横跨独龙江的箱型拱桥。夕阳下,十六条横跨怒江的钢缆绳泛着银光,东岸的牌子上用中英文写着一听、二整、三查、四注意”的口诀。这是石月亮乡左洛底村本迁村小组的溜索飞渡旅游体验项目,每位游客体验一次收费30元。必须由我们护送着体验,”村民余付普说,“这是一种展示,游客能感受到曾经交通不便时的艰辛。”目前,怒江溜索改桥项目已基本结束,全省的建设也接近尾声。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规划处副处长曾开俊说,“溜索改桥”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边疆人民的关怀,大峡谷里作为交通工具意义上的溜索已基本退出舞台。踏上“连心桥”走上“幸福路”拉马底村村医邓前堆接到求医电话后,带着绳子、溜梆、药箱、手电筒等物

12、品出发。2011年底前,这种景象对于他习以为常;现在,要到西岸出诊,他只需背上药箱,轻快地走上连心桥跨江而过。以前要走五六个小时路程的村组,他骑上摩托车,半小时就到了。H西岸群众盖房子用水泥,以前过溜索后人背马驮,一袋运费要15元,现在用拖拉机运过江,每袋运费只需几角钱。变化让邓前堆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桥有了,公路通到村,邓前堆和两岸村民一样,成为“溜索改桥”的受益者。28年间无数次溜索过江行医已成往事。怒江州总人口约54万,少数民族人口占93.6%。这里集山区、民族、边疆、贫困”于一体,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4.9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居云南首位。1954年怒江州成立时,境内无一

13、条公路,仅有600多公里的人马驿道。多年来,交通成为制约发展和脱贫的瓶颈。人们被禁锢在大峡谷里与世隔绝,呼唤桥、呼唤路成为群众的普遍心声。削平四山修银路,截断三江架金桥。”1956年,第一条公路瓦(窑)碧(江)公路兴建;1958年,修建第一座跨怒江大桥跃进汽车吊桥;1984年,建成第一座跨越澜沧江的永久性大桥;2015年,建成第一座双向六车道的大型公路跨江桥梁现在,驱车在怒江州的峡谷间,各类大桥不断映入眼帘,仿佛走进桥梁博物馆。H横跨江河的桥梁给群众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肯向页说,西岸的村组现已大力发展草果种植业,人均收入由通桥前几百元增至现在的3000元,村民纷纷开建新房。江东村民叶友秋有6

14、亩草果地,以前要滑溜索到西岸种地,通桥后他很快就买了三轮车。现在他一天几趟开着三轮车运草果,收入年年增长。“靠溜索过上好日子,那只能是做梦。”从驿道到二级公路、从溜索到钢筋混凝土大桥目前,全州三江上各类桥梁有139座,公路通车总里程逾5500公里,乡镇通畅率100%,建制村通达率100%。2014年独龙江隧道的贯通,让独龙族的聚居地独龙江乡告别每年大雪封山与外界隔绝半年的历史,成为交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H年少时,背着背篓过溜索求学的场景,至今仍不时浮现在44岁的傈僳族干部李慧芝眼前。她对记者说:“找机会我要带着孩子体验一下最后的溜索,让他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新生活的幸福。”高考地理专题设计一一怒江

15、一、单选题1据说,一位领导到怒江了解情况时,曾感叹道:“怒江人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怒江地区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且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增长迅速B植被破坏严重C水土流失严重D陡坡耕作严重【答案】A【解析】【分析】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性问题,其中,人口问题往往是区域问题的关键性原因,分析时,从区域整体性出发,依据环境因子间的相互联系分析即可。【详解】怒江地区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增多,对资源及粮食需求增多,但怒江地区山高谷深,山地多耕地少,于是人们破坏植被且进行陡坡开荒,怒江地区属于湿润地区,降水较多,缺乏植被保护的地区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还会导致滑坡、泥石

16、流、山洪等自然灾害愈演愈烈,综上所述,人口增多是根本原因,选A。【点睛】山区破坏植被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雨季时还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质灾害。二、综合题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怒江大峡谷又称东方大峡谷”,位于云南西北部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地带,呈南北走向,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的大峡谷,平均深度2000米。峡谷两侧雪峰林立,雄奇壮观,森林茂密,湖泊遍布,湖水清澈;峡谷幽静深邃,怒江奔腾咆哮,令人震撼。沿峡谷生活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给怒江大峡谷增添了情趣。溜索是大峡谷中最有人文特色的景观。溜索是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它以一条粗绳连接

17、山谷两侧,一头高,一头低,人可由高向低溜过河谷。下图示意怒江大峡谷位置和怒江大峡谷景观。jj於5试列举怒江大峡谷的某种旅游资源,分析其形成原因和所具有的旅游价值。【答案】怒江大峡谷:地壳运动使岩层相互挤压碰撞,形成南北纵列的横断山脉;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流经横断山脉,流水不断下切,形成山高谷深的怒江大峡谷。怒江大峡谷具有重要的地质地貌科研价值、美学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遍布的湖泊:怒江大峡谷两侧山地海拔高,冰川广布高山冰川长期侵蚀作用下形成众多洼地,积水形成湖泊。清澈幽静的湖泊具有重要的地形水文科研价值、美学观赏价值、经济价值。溜索的形成:在落后封闭的山区,河流湍急不利航运,又缺乏建

18、桥技术的情况下,跨越怒江适宜采用原始的索方式。溜索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各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居住在怒江大峡谷,因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环境闭塞,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丰畜多彩的民族风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美学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任选一种资源进行分析)【解析】自然景观主要从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影响分析,景观价值包括美学、科研、历史文化、经济价值等。人文景观主要从经济、社会特点分析,主要价值是历史文化价值、或是美学、经济价值等。怒江大峡谷成因是地壳运动,岩层相互挤压碰撞,形成南北纵列的横断山脉。流水侵蚀下切,形成山高谷深的大峡谷。怒江大峡谷具有重要的地质地貌科研价值、美学观赏价

19、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遍布的湖泊的成因是怒江大峡谷两侧山地海拔高,冰川广布。高山冰川长期侵蚀作用下形成众多洼地,积水形成湖泊。清澈幽静的湖泊具有重要的地形水文科研价值、美学观赏价值、经济价值。溜索的形成原因,在落后封闭的山区,河流湍急不利航运,又缺乏建桥技术的情况下,跨越怒江适宜采用原始的索方式。溜索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各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居住在怒江大峡谷,因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环境闭塞,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丰畜多彩的民族风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美学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怒江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下图为规划

20、中的梯级电站示意图,怒江规划开发河段长742千米,天然落差约1578米。材料二:近年来,怒江流域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目前怒江海拔1500米以下的森林已荡然无存,15002000米之间的植被也破坏严重。有人说:“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怒江地区是我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其丰富的资源主要有、等。简要评价怒江水电能源基地开发的条件。有人说:“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怒江地区的自然灾害几乎年年发生而且愈演愈烈,其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迅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陡坡耕作严重怒江人种出的“灾难”主要有哪些?【答案】(1)水能资源旅游资源地热资源(2)有利:怒江自然落差

21、大,水量大,水能丰富且集中;多峡谷,利于建坝。不利: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远离能源消费市场,输电困难;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A(4)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滑坡、泥石流等。【解析】怒江水量丰富,落差大,水能丰富;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热资源丰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多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丰富。由于地形复杂、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生态脆弱。人口增长导致的发展需求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生态破坏。4怒江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下图为规划中的梯级电站示意图,怒江规划开发河段长742千米,天然落差为1578米,但目前怒江水电开发计划

22、备受争议。据此完成问题。说出怒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简述怒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推测怒江水电开发较晚的原因。【答案】(1)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怒江以冰川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因而流量大(2)年径流量大;落差大,流速快(3)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远离能源消费市场,输电困难;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怒江为跨国界河流,受政治因素影响(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以冰川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因而夏季流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化少,降水少。所以冬季流量小。(2)水能丰富主要从流量、落差角度分析。怒江的年径流量大,河流

23、落差大,流速快。所以水能资源丰富。(3)怒江流经横断山区,地形复杂,生态脆弱。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远离能源消费市场,输电困难。区域经济欠发达,开发资金不足。怒江为跨国界河流,开发水能可能加剧下游国家水资源紧张问题。受政治因素影响,开发较晚。5旅游地理怒江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东方大峡谷,是尚未开发的旅游处女地。受到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怒江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道路情况复杂,傍山而建的石头路和土路,路况极差,但景色优美,民风淳朴,春节期间的怒江是四季中最美的时节,高黎贡山的碧罗雪山已披上了皑皑白雪,怒江江水轻柔,色如碧玉,峡谷里气候温和,热

24、带植物与雪山形成了一幅绝美的风景画!12月20日的傈傈族阔时节、春节前后的澡堂会等民族节日众多,民俗风情浓厚。怒江是一条国(1)怒江下游叫,最后注入o(2)有人建议到怒江大峡谷旅游应避开夏季,最好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请分析原因。【答案】(1)萨尔温江印度洋或安达曼海(2)夏季怒江谷地较为炎热;夏季多雨,影响旅游活动;山高谷深,且岩石疏松,雨季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多;石头路和土路路况差,雨季道路难行且危险;春节期间景色最美;春节前后,民族节日众多,可欣赏独具地方特色的节日庆典【解析】主要是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怒江大峡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再加上这地区地势陡峭,多

25、雨会诱发地质灾害,增加危险性,所以夏季不利于旅游;冬季降水少,相对较为安全,同时春节期间景色最美;春节前后,民族节日众多,可欣赏独具地方特色的节日庆典。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怒江属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始生态保存相对完好,自2003年开始进行13级水电开发。怒江沿线地区断裂发育,地质脆弱,地质灾害频繁。规划中的13级电站有11个水库的泥沙问题严重。下图示意怒江水电多级开发坝址及部分居民点。分析怒江水电梯级开发对环境的危害。【答案】水库建设抬高水位,淹没耕地、居民点;怒江沿线地质脆弱,水电梯级开发滞留泥沙,抬高河床,使行洪不畅,易诱发洪水、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灾害,破坏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大量风景区、人文遗产消失;枯水期河流下游断流,影响航运、供水;许多水库泥沙淤积严重,寿命短。【解析】【详解】材料中怒江属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始生态保存相对完好,可知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