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十月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高一语文十月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高一语文十月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高一语文十月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4页
高一语文十月月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0高一语文十月月考试题本试题卷共8页,七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遏()制 遒(qi)劲 峥(zhng)嵘 百舸(g)B寂寥(lio) 彳亍(chch) 笙箫(shng) 下载(zi)C青苔(ti) 给予(gi y) 忸怩(n) 跫音(qing) D舵手(du) 房舍(sh) 隽永(jn) 窗扉(f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漫江碧透 轻歌慢舞 丰功伟绩 变本加厉B苍海桑田 苍茫大地 融会贯通 志大才疏C百舸争流 绵里藏针 待价而沽 虎视眈眈D鱼翔浅底 层林

2、尽染 篷荜生辉 流言飞语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于是乎2011年8月份12日8月22日在深圳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属于综合性体育盛

3、会,原则上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会期限10天。B教育部提出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是对一种学生主体发展的尊重,是为了让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C由于2011年江西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迟迟不公布,让广大江西考生在备考时缺少了针对性,给复习带来了额外的负担。D到目前为止,青海玉树7.1级地震,已造成死亡人数达1144人之多。国家正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抚慰金的发放。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B有时它是借屈原之口朗吟“哀民生之多艰”,有时是借霍去病之口朗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一次,便是借文天祥之

4、口朗吟正气歌。C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D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着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中秋的中国含义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除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网路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回顾近年来,除了每

5、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造已经

6、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专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里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

7、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要将传统中秋佳节“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

8、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

9、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摘自中国新闻周刊总第245期)6下列对“中秋的中国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把中秋节与西方的“洋节”区分开来,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B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C通过中秋“申遗”活动,在全

10、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之心。D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对中秋文化的本质与功能重新认识,重新定位。7对于“中秋”等传统中国节日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原因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对自己民族的节日根本不重视。B中国政府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工作起步较晚,与日本、韩国等有较大差距。C整个社会风气较为轻浮,重视物质财富的积聚,轻视精神文化的建构。D随着经济日渐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本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8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之所以要进行中秋“申遗”活动,是因为中秋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立足

11、的身份证。B随着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秋“申遗”活动等活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理解与支持。C弘扬中秋“和”文化,是当前中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D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9中秋文化的本质是什么?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萧何追韩信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

12、,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日:“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上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以为将

13、。”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上:指汉王刘邦。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东:向东进军。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连敖:官名,掌管招待宾客等事务。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以为:认为B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 亡:逃跑C上不欲就天下乎 就:得到D与语,大说之 说:同“悦”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14、的一项是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A.吾其还也设坛场,具礼,乃可耳B项羽乃夜驰之沛公军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C 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D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作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又去投奔他,均没被重用。B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家庭中和他同辈的13人都挨次被杀。C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人,萧何都没有追;唯独只去追韩信,是因为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

15、的。D汉王拣了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四、(24分)13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3分) (2)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3分) (3)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4分)1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双调清江引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这首元曲抓住了哪些意象在写?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5填空。(6分) (1

16、)徐志摩是 (派别)的代表人物。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例)著作。 (3)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 (沁园春长沙) (4)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穿的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

17、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

18、,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1959年,我被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报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的样子。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19

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了的话,那么,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吧!但父亲却把房子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地生活。父亲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位外,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

20、人可诉。 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为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醒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

21、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6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A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家刘心武主要通过回忆生活中母亲对自己的种种关心和照顾,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浓浓的舐犊深情。B文中的母亲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有独到之处,她不是把孩子紧紧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而是将孩子“放飞”,只有敢于“放飞”,孩子将来才会真正有出息。 C.对于母亲给予的爱,作者并不是当时就理解的,而是在经历过种种的人生体验之后,才能领

22、悟到这种高层次的母爱。D作者写自己被母亲“放飞”后的种种痛苦感受,描绘了自己心灵成长的艰辛,目的是告诉我们,真正的母爱,就是能为子女作长远打算的爱。17(1)文章的结尾一段“母亲将我放飞以后”其中“放飞”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2分)(2)文中共写了几次“放飞”,请作简明概括。 (4分)18作者认为母亲“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请结合全文,谈谈母亲给予了“我”哪些人生启示。(3分)19(1)“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3分)(2)母亲注重孩子的饮食,对衣着和家中摆设却毫不讲究,却给孩子订“几十种报刊”,你能

23、从中悟出母亲的“育子”之道吗?(2分)六、(12分)20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句式整齐,构成排比句。(4分)项羽本纪是一出有着史诗般的历史悲剧。其中,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豪杰。鸿门宴以传神的笔触,写出了项羽磊落的气概, , , ,范增无奈的心情。(4分)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划线部分语序,使语句匀整对称。(可适当更换或增删个别字词)(4分) 世界上的爱有千种,只有母爱最伟大;世界上有万般情,最永恒的是亲情。母爱是我们心灵的家园,没有母爱,我们的精神将变得无依。22根据下面情景,写一段话,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少于30个字。(4分) 情景:在互联网上有一个绝望的女孩,你想劝慰帮助她。

24、七、(60分)23请以“秋天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立意自定。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议论,但必须是触动你心灵的人与事,必须有细节。字数不少于800字。(60分)高一语文十月月考试题答案(112题,各3分)1B 2.C 3.A 4.A 5.A6B(A、C、D在文中均可找到相关依据,B项“剔除”错误,应为“改变”。)7D(D项“经济日渐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不是中国传统节日被异化的必然原因,文中未提及。)8D(根据全文来看,本文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是“保护”和“弘扬”,而不是“开放”。)9中秋文化的本质是和。A (以为;把他作为,任

25、命他为)D(A 其:代词,他/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B 乃:副词,才/副词,就;C以:介词,把/介词,用;D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句子变成名词性的短语。)B(应该是“和他同案的13人都挨次被杀了”。)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项羽派他做郎中。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脱离楚军去投奔他,当了一名接待来客的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挨次被杀了,轮到杀他的时候,他抬起头来,正好看到滕公,就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

26、?为什么杀掉壮士?”滕公听他的口气不凡,见他的状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杀。同他谈话,更加佩服得了不得,便把他推荐给汉王。汉王派他做管理粮饷的治粟都尉,还是不认为他是个奇才。 (3分)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3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萧何月下追韩信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责备他说:“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回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责备道:“军官跑掉的人可以用十来计算,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在汉中称王,当然用不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