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血 液一、概述 一)体液 1、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约占体重60。 2、体液组成 (1)细胞内液: 约2/3,约占体重40。 (2)细胞外液: 约1/3,约占体重20。 组织液:约3/4,约占体重15。 血 浆:约1/4,约占体重5。 淋巴液:少量 其他液体二)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指细胞外液,既是细胞的直接生存环境,又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媒介,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简称内环境。 稳 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状态。 稳态的意义:维持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的正常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破坏内环境稳
2、定,机体将发生疾病。三)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作用 1、血液是机体细胞外液中最活跃的部分,它在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与其他细胞外液都保持相通。 2、血液能够将组织细胞代谢产物运输到相应的器官排出体外。四)血量 1.血量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称为血量,正常人的血量相当于体重的78。男性的血量为 5.0-6.0L,女性为 4.5-5.5L。 。 2.循环血量 在安定状态下,人体绝大部分血液是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这部分血量称为循环血量. 3.储存血量 体内还有一小部分血液滞留于肝、脾和小静脉等处, 称为储存血量。 4、血量稳定的意义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特性一、血液的组成及功能(一)、血液组成 1、
3、组成:血 浆(液体成分55)呈淡黄色的液体 血细胞(有形成分45)红细胞、白细胞和血 小板 2、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 变 化: 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都可使红 细胞比容改变。 例: 严重腹泻或大面积烧伤时血浆量红细胞比容 贫血红细胞红细胞比容4、血浆:从正常人体内抽出的血液,放入抗凝剂的试管中混匀后,经离心沉降管内血液分为两层,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5、血清:如果把从血管内抽出的血液放入部加抗凝剂的试管中,几分钟后就会凝固成血浆块、血浆块收缩析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为血清。6、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缺乏纤
4、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凝的其它血浆蛋白质,但又增加了少量血凝时由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二)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比重为 1.0501.060血浆的比重约为1.0251.0302、血液的比重1、血液的颜色 血液是一种不透明,粘稠液体。血液的颜色取决于所携带O2的多少。动脉血:鲜红色;静脉血:暗红色。 粘滞性是指液体流动阻力的大小。血液的粘滞性与血细胞的数量有关,通常是在体外测定血液或血浆与水相比的相对粘滞性,这时血液的相对粘滞性为4-5,血浆为1.6-2.4。4、血液的粘滞性 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正常男性的红细胞沉降率第一小时不超过3mm,女性不超过
5、10mm。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附:全血的粘滞性和血浆的粘滞性1.全血的粘滞性 主要决定于所含红细胞数。2.血浆的粘滞性 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质和脂类的含量。 血液在血流速度很快时(如在动脉内)其粘滞性也不随流速而变化。但当血流速度小于一定限度时,则粘滞性与流速成反比关系。(由于红细胞叠连)(三)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1. 运输功能 2. 防御功能 3. 止血功能 4. 维持稳态二、血浆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一)血浆的化学成分 1、血浆蛋白的分类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 球蛋白:1、2、四种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 2、血浆蛋白的功能: (1)形成胶体渗透压 (2
6、)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3)运输作用 (4)止血作用 (5)缓冲作用 (6)营养作用(二)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 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氨和胆红素等。(三)不含氮有机物 血浆中所含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简称为血糖;血浆中所含脂肪类物质,统称血脂,包括磷脂、三酸甘油酯和胆固醇等。 (四)无机盐 血浆中的无机盐,绝大部分以离子状态存在,阳离子中的Na浓度最高,还有K+、Ca2和Mg2等,阴离子中以Cl-最多,HCO3-次之,还有HPO42-和SO42-等。各种离子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 。(三)血浆的理化特性 1、血浆渗透压 (1) 正常值: 5330 mmHg,相当于7个大气
7、压,或708.9kPa (2) 血浆晶体渗透压 血浆中小分子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其次为NaHCO3和葡萄糖)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 主要功能 血浆晶体渗透压对于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及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十分重要。 (3)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中大分子物质(主要是白蛋白,其次球蛋白)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血浆胶体渗透压。 主要功能 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与血浆渗透压相关的概念: 等渗溶液 在临床或生理实验使用的各种溶液中,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如 0.9 NaCl溶液和5% 葡萄糖溶液 。 高渗溶液 低渗溶液 等张溶液 在临床上,将能使悬浮于其中
8、的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称为等张溶液。 2、血浆的pH值 (1) 正常值:约7.357.45,较稳定 (2) 来 源:血液中的缓冲对: NaHCO3/H2CO3 为主 Na2HPO4/NaH2PO4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pH相对稳定的重要意义:pH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各种酶活性从而引起组织细胞代谢紊乱,其生理功能和兴奋性都会异常。第二节 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一、红细胞 1.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正常红细胞无核,呈双凹圆盘形,周边较厚具有弹性和可塑性,仍具有代谢功能。红细胞含血红蛋白因而血液呈红色。其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约占红细胞重量的32。 成年男性 450550万个/mm3 成年女
9、性 380460万个/mm3 新 生 儿 600万个以上/mm3血 细 胞血细胞扫描电镜像(E红细胞 G粒细胞 L淋巴细胞 M单核细胞 P血小板)2.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1)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2)在酸碱平衡中起一定的缓冲作用。 3. 红细胞生理特性 (1)红细胞渗透脆性 红细胞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简称脆性) 红细胞溶血 如将红细胞置于低渗的NaCl溶液中,水进入红细胞,细胞膨胀为球形,甚至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入溶液中称为溶血。(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是指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将与抗凝剂混匀的血液置于血沉管
10、中,垂直静置,经一定时间以后红细胞由于比重大将逐渐下沉。 血沉 单位时间内红细胞沉降的距离称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血沉的快慢主要与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含量有关。 叠连 许多红细胞能较快地相互以凹面相贴,形成一叠红细胞,这种情况称为红细胞叠连。红细胞叠连起来,其外表面积与容积之比减少,血沉加快。4、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与破坏(了解) 血细胞的生成:在机体的生命过程中,血细胞不断地新陈代谢。每天都有一部分衰老的血细胞被破坏同时又有一部分新生的血细胞进入血液循环。 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颗粒白细胞和血小板寿命更短,生存期限不超过10天。淋巴细胞的生存期长短不等,从几个小时直到几年。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这两
11、个过程保持着动态平衡。 成人的造血器官主要是红骨髓。此外还有脾脏和淋巴结等器官。婴儿时期红骨髓广泛分布于各类骨髓腔内。到了成人则局限在长骨的骨骺端,以及不规则骨和扁骨的骨松质内。红骨髓是各种血细胞的共同祖先多能造血干细胞所在地,在不同的微环境下它分化成为各种单能干细胞。 各系血细胞的增殖发育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分早、中、晚三期)和成熟阶段。(1)红细胞的生成过程 人体所有的红细胞都是在造血器官内产生并发育成熟的。成人的造血器官是红骨髓,此外还有脾和淋巴结等器官,婴儿时期红骨髓广泛分布于各类骨髓腔内,到了成人则局限在长骨的骨骺端,以及不规则和扁骨的骨松质内。 红骨髓是各种细胞
12、的共同祖先多能造血干细胞所在地。(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组织缺 O2 是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有效刺激。缺 O2 能促进肾脏产生一种红细胞生成酶,此酶作用于血浆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它转化为促红细胞生成素(激素),这种激素由血液运送至骨髓,作用于原红细胞膜上的受体,促使这些细胞加速增殖分化发育为成熟的红细胞。此外雄性激素不但能直接刺激骨髓(成)造血组织,加速红细胞生成,而且还能作用于肾脏使红细胞生成酶的活性提高从而使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多。PO2 RBCHb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主)肝细胞(次)雄激素 T3生长素 (3)红细胞的破坏 衰老的红脆性增加,衰老的红细胞主要在血液流经脾和肝脏时被吞噬细胞吞噬
13、或被巨噬细胞所吞噬. (4)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 合成 DNA 必需有 VB12 和叶酸作为辅酶(5)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素 VB12、叶酸、内因子与DNA合成有关,内因子作用在于保护VB12的吸收。红细胞异常病变: 1、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数高达600万/mL以上时,称之为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可使血液粘滞度增加,使微血管易于阻塞,循环阻力加大,心脏负担加重。2、贫血: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均称为贫血。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反映红细胞容量。一般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 Hb120 g/L,女性 Hb110 g/L,孕妇 Hb100 g/L,即为贫血。造
14、成原因:(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2)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3)失血性贫血(4)缺铁性贫血(5)巨幼细胞贫血(6)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白 细 胞 白细胞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直径在 720 m 之间。 1、数 目:正常人白细胞计数在400010000个/mm3 ,平均7000个/mm3 2、分 类 (1)根据形态差异,细胞内有无特殊的颗粒 中性粒细胞 5070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35 吞噬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0.51 单核细胞 2530 无粒细胞 淋巴细胞 7 免疫细胞 (2)从免疫功能特点分 3、白细胞的主要功能 (1)吞噬作用: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能力很强,一
15、般认为白细胞能向异物聚集,并将其吞噬。一个白细胞处理525个细菌后本身也就死亡,其过程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a 首先吞噬细胞聚集于入侵异物的所在部位 b 吞噬细胞识别异物与“自身物质”并粘着异物 c 吞入和消灭异物 (2)特异性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也称免疫细胞,血液中淋巴细胞按其发生和功能差异分为: T 淋巴细胞 (占淋巴细胞 70-80):在骨髓中产生的淋巴系血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称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 (占淋巴细胞 15% ):可能在骨髓或肠道淋巴组织中发育成熟称为非胸腺性依赖性淋巴细胞。 裸细胞 在血液还要另一类淋巴细胞。根据其细胞表面的标志,称为裸细胞,约占5-10。这类
16、细胞又分为杀伤细胞(K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T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 通过具有特异性的免疫细胞( T 淋巴细胞)与某一种特异抗原(异物)之间的直接互相作用而实现的免疫功能称为细胞免疫,T 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变成致敏细胞后其免疫作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a. 直接接触并攻击具有特异抗原性的异物如肿瘤细胞、异体移植细胞. b. 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破坏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或抑制病毒繁殖。 c. B 细胞与 T 细胞起协同作用,互相加强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B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 依靠免疫细胞生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即各种免疫球蛋白)以对抗某一种异物称为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主要是对付细胞外的抗原物质
17、。体液免疫主要是通过 B 细胞来实现的,当 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变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后产生并分泌各种抗体即免疫球蛋白,以针对不同的抗原。与免疫有关的概念: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主要是靠吞噬来处理异物,并参与变态反应,由于这些功能不具有针对某一类异物的特殊性,常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受到某入侵异物的作用而激活后产生的抗体或局部细胞反应都具有针对某一类特异性抗原的特征,所以称为特异性免疫。抗 原:就是指能激活淋巴细胞,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入侵异物称为抗原。如:细菌,异体蛋白等。(3)嗜碱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 这两种细胞在血液中停留时间不长,主要在组织中发生作用。 嗜
18、碱性粒细胞 这类细胞的颗粒内含有组织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等。嗜碱性细胞在结缔组织和粘膜上皮内时称为肥大细胞,其结构和功能与嗜碱性细胞相似。 嗜酸性细胞 含有溶酶体和较小的特殊颗粒。这类细胞平时只占白细胞细胞总数的3,但在患有过敏反应及寄生虫病时其数量明显增加。4、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了解)(1)白细胞的生成 各种白细胞都是在骨髓中由多潜能干细胞产生的。各系血细胞基本上经过两个阶段而发育成熟。(2)白细胞的破坏 一般地说白细胞寿命比较短,但其确切时间较难测定。单核细胞寿命较长可为数星期,进入组织内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寿命可达数月。粒细胞一般在骨髓内约需 8-12 天发育成熟,进入血液仅在血液中
19、逗留 6-12 小时,就穿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进入组织的粒细胞生存 1-2 天,在组织中衰老死亡。 B 淋巴细胞寿命较短,生存数日至数月。 T 淋巴细胞寿命较长,生存数月至数年。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示意图 干 细 胞 白系祖细胞 定向白系祖细胞 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 成熟白细胞骨 髓IL-1、内毒素、Ca坏死因子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 (生成、释放)-集落刺激因子(CFS) 乳铁蛋白抑制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直接抑制或抑制CFS释放) 白血病是人体血液中白细胞的恶性病变。得了这种病的病人,他们的血液里、骨髓里以及各组织器官里都存在着大量形态异常的白血病细胞,这种细胞不断
20、增生,病人就可出现一系列症状,因为白细胞类型的不一样,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按白细胞发育成熟的程度区分,可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慢性两种。白血病 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其特征是骨髓、淋巴结等造血系统中一种或多种血细胞成分发生恶性肿瘤,并浸润体内各脏器组织,导致正常造血细胞受抑制,产生各种症状。白血病临床上常以发热、出血、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为特点。 白血病一般按自然病程和细胞幼稚程度分为急性和慢性,按细胞类型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类型,临床表现各有异同之处。可经中药及化疗,大部分可达缓解,也可骨髓移植治疗,一部分可长期存活甚至治愈。白血病是常见肿瘤之一,占肿
21、瘤发病率的第六位,约为34/10万人,其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者占70%以上,其中急粒占首位,急淋、急单次之。慢性白血病在我国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多见。 三 血小板 1、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和数目 a.形 态 :体积很小呈圆盘状,但有时可伸出伪足,无核但有完整细胞膜。是巨核细胞脱离下来的小块细胞胞质,不具有完整结构的细胞。血小板又称血栓细胞。 b.结 构:血小板细胞质内含有多种细胞器:线粒体、致密体、类溶酶体和各种分泌小泡。血小板膜含有丰富的脂蛋白及磷脂化合物,磷脂化合物即血小板因子,参与凝血过程。 c.数 量: 正常人:10-30 万个/mm3 平 均:15.6 万个/mm3 2、血小板的主要功
22、能 a.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止血是指血管破损出血得到制止。凝血是指血液凝固成块。 b.血小板的营养和支持作用 血小板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4、血小板生成与调节及破坏 (了解) (1)生 成:血小板是由骨髓中巨核血细胞发育而成的。 (2)调 节:巨核细胞受调节的情况类似于红细胞系生成的调节,也是受至少两种调节因子分别在两个分化阶段进行调节。这两个调节因子是巨核系集落刺激因子和血小板生成素(TPO)。 (3)破 坏:平时寿命只有7-14天。一方面在参与止血凝血过程和修补毛细血管时被消耗。另一方面衰老的血小板绝大部分流经脾、肝和骨髓时被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和破坏。第三节 血液凝固和止血 凝血是机
23、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过程。 血液凝固是使溶胶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凝胶状态的纤维蛋白,网住血细胞形成血块的过程。一、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按国际命名法,将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凝血因子按发现时间的先后次序的罗马数字统一命名,作为国际上通用的名称从因子到I(1-13),其中因子(6)是因子V(5)的激活物,不是一个独立的凝血因子,已被取消。故目前凝血因子实际只有12个,其中除因子(4)为Ca+外,其余都是蛋白质。因子由组织细胞产生,存在于细胞组织中,故也称为组织因子。其余因子均在于血浆中。它们大多数是在肝脏中合成的。 此外研究又发现: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以及来自
24、血小板的磷脂等也直接参与血液凝固过程。1、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 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或血凝。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的结果,其最终结果是血浆中一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分子多聚体,即形成血纤维。 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示意图1(10)Xa,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a,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凝血酶)(凝血酶原)a,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Ca2(VCa2)(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根据反应起点的凝血因子和复合物形成的途径不同,可分为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 a.内源性凝血系统: 完全依靠血浆中的凝血因子
25、形成。 b.外源性凝血系统: 当组织受外伤时,释放出因子 ,其所发动的凝血过程称为外源性凝血系统。 由于外伤或其它原因,组织释放出的组织凝血致活素()混入血液,在Ca2+的参与下,与因子 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可催化因子 成 a。 (2)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 凝血酶原无活性,在Ca2+与凝血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使其转变为凝血酶。(3)血浆纤维蛋白生成阶段 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被切除四个小肽然后两个分子纤维蛋白便联结成二聚体后在纤维蛋白稳定因子(13因子,不是 8)和Ca2+的参与下逐渐形成牢固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即不溶于水的血纤维。三、抗凝系统作用 正常血液中含有各种凝血因子与血小板,而为什
26、么血管内不发生凝血呢?1、抗凝血酶 血液中的抗凝血酶以抗凝血酶(AT-)最重要,它几乎占血中整个抗凝血酶活性的50左右。它能与凝血酶以 1:1 形成等分子复合物,从而使凝血酶(a)丧失活性。2、肝 素 是一种酸性粘多糖,主要由肥大细胞产生,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尤以血浆、肺和肝中含量最多。肝素与AT-结合可使后者与凝血酶的亲合力增加约100倍,并使两者结合得更快、更稳,从而使凝血酶失去活性。此外肝素尚能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所以肝素是高效能的抗凝物质。3、其 它 血液中尚含有a2-巨球蛋白和蛋白C等各种抗凝物质。(P140,蛋白质C:近年来颇受重视)四、体外延缓或防止凝血过程 1、物理因素 如果
27、把血液置于极为光滑的容器内或放在温度较低的环境里(5-10C)前者可以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和因子 的激活;后者可以减慢反应的速度达到延缓凝血过程的目的。 2、化学因素 常用来作为体内外抗凝的化学物质被称为抗凝剂。最常用的方法是除去血浆中的Ca2+。如柠檬酸钠与血浆中Ca2+结合成为不易解离的可溶性的柠檬酸钠钙。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后,血液即不再凝固。另一种抗凝剂是草酸铵和草酸钠等。 五、促进或加速凝血过程 当机体有内外出血时,或在手术过程中,需加速凝血有利于止血。手术中常用纱布、明胶海绵按压伤口,使血浆中因子 与粗糙面接触而成为 a。继而发生一系列的凝血连锁反应,形成小血块,堵塞小血管创伤而止血。适
28、当地加温也能加速反应速度,加速凝血过程。有些中草药也具有止血或加速凝血作用,如云南白药、三七、仙鹤草等。第四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叫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它和血凝过程一样,也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对体内血液经常保持液体状态与血管畅通起着重要作用。 纤维蛋白溶解酶(简称纤溶酶)纤溶系统包括: 纤溶酶激活物 纤溶酶抑制物一、纤维蛋白溶解的基本过程 纤维蛋白溶解的基本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纤溶酶原的激活与纤维蛋白的降解。 纤维蛋白溶解是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在激活物作用下转变为有活性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它能促进整个纤维蛋白
29、分子分割成很多的可溶性小肽,小肽不再凝固的一个基本过程。 基本过程示意图 _激 活 物血管激活物组织激活物依赖因子激活物抑 制 物抗活化素抗纤溶酶纤 溶 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_+1、纤溶酶原的特性 纤溶酶原是一个单链球蛋白,分子量约为8-9万,它在肝、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和肾中合成然后进入血液。2、纤溶酶原的激活 纤溶酶原的激活物质存在于血液、各种组织和组织液中,也可以由微生物产生,主要有三类: (1)血管激活物: (2)组织激活物: (3)尿激活物: (4)其它3、纤维蛋白的降解 纤溶酶是血浆中活性最强的蛋白酶,但其特异性较差,它可以水解肽链上各个赖氨酸-精氨酸相连的
30、部位,从而逐步将整个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分子分割成很多可溶性的小肽,这些小肽统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此降解产物一般不再凝固。血管内出现血栓时,纤溶作用主要局限于血栓发生部位,从不扩展到周围血液。4、纤溶抑制物及其作用 血浆中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的物质统称为纤溶抑制物,它们存在于血浆组织及各种体液中。根据作用分为二类:一是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称为抗活化素;另一是抑制纤溶酶的作用叫抗纤溶酶。 纤溶的激活物和抑制物及纤溶的一系列酶促反应,总称为纤溶系统。在正常的情况下,血液中的抗纤溶酶的含量高于纤溶酶的含量,因而纤溶酶的作用不易发挥。但在血管受损发生血凝块或血栓后由于纤维蛋白能吸附纤溶酶原和激活物而不吸附抑
31、制物,因而纤溶酶大量形成和发挥作用,使血凝块或血栓发生溶解液化。 二、纤维蛋白溶解与血凝之间的动态平衡 正常情况时,体内形成少量纤维蛋白后,由于纤溶系统的作用,纤维蛋白随即溶解。从而使血液保持流动通畅。如果血管受损首先发生血凝块或血栓以达到止血,后来由于纤溶系统的作用,则血凝块或血栓可以溶解、液化、使血管再通畅。这样两方面保持着动态平衡。 如果平衡遭破坏,则出现病理现象。如果纤溶过弱,就可能出现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沉积过多现象。出现广泛小血管形成微血栓。有人认为心肌梗塞和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纤维蛋白沉积过多也有一定关系。因此可以试用提高纤溶作用的药物来防止血栓形成和心肌梗塞。如果纤溶过强
32、,或血液凝固过程有障碍都会影响止血功能。 机体出现出血和渗血现象的原因: 由于纤溶酶水解一些凝血因子,而使凝血因子不足所致。 由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也增强了抗凝血作用。 在血管受损处凝血块溶解过早,这也是纤溶亢进时创面容易渗血的原因之一。第五节 血型和输血 目前已知红细胞血型有 15 种,其中包括ABO、Rh、P等,在临床实践中意义最大的是ABO 血型系统,其次为 Rh 血型,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的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1、ABO血型(1) 血型凝集原(抗原)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细胞所含的凝集原而划分的,有 A 和 B两种凝集原,凝集原都是在基础抗原 H 的基础上形成的
33、。(2) 血型凝集素(抗体) 在人血浆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凝集素:抗 A、抗 B 它们属于天然抗体: 凡红细胞表面含“A”凝集原的为A型血,血浆中含B凝集素。 凡红细胞表面含“B”凝集原的为B型血,血浆中含A凝集素。 凡红细胞表面含“AB”凝集原的为AB型血,血浆中无凝集素。 凡红细胞表面无“A”也无“B”凝集原的为O型血,血浆中含A、B凝集素。ABO 血型系统 O none A ABB A, B AB抗-A, 抗-B 抗-B 抗-A 无凝集素 凝集原 血型(3) 红细胞凝集反应和输血 当含有凝集原 A 的红细胞与含有 A 凝集素的血清相混合时,或含有凝集原 B 的红细胞和含有 B 凝集素的血清相
34、混合时红细胞即凝集成团,即凝集反应。凝集:抗原抗体的一种免疫反应。 根据血型原理,输血最好输同型血,在紧急情况下,又无同型血时,可以把少量O型血输给其它血型受血者,因为O型血的红细胞不含AB两种抗原。所以不论遇到A和B两种凝集素都不会发生凝集反应。同理由于AB型血清中不含任何凝集素,所以它不会引起输入的任何类型的细胞凝集。 O型血曾被认为可供任何血型的受血者。 AB型血则可接受任何血型者的供血。结论:供血者RBC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为原则。直接配血(主侧) RBC + 血清 - - + +间接配血(次侧) 血清 + RBC - + - +输血原则可 慎少 不 不供血者 受血者 结 果输血原则 四、血型鉴定的结果观察Type AType BType OType AB anti-Aanti-B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七章 三角形 全章导学教案
- PEP四年级下教案
- 《劳动最光荣》教案及教学反思
- 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科技馆木门油漆改造合同
- 医保政策宣传与教育规定
- 医疗器械买卖合同
- 机场建设延期合同
- 仓库防火门安装合同模板
- 展览会空地租赁合同样本
- 【可行性报告】2023年房屋租赁行业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化学中毒与急救课件
- YB-4001.1-2007钢格栅板及配套件-第1部分:钢格栅板(中文版)
- 沪教版-牛津英语4A-module-4-unit1-A-visit-to-a-farm
- 2023年秋国开大毛概形考任务专题1-8(答案)
- 《敏捷项目管理》课件
-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 干部人事档案转递单表样
- 《临床试验项目管理》课件
- 数学四年级作垂线小练习题
- 第12课+明朝的兴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