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民俗博物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_第1页
建立民俗博物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_第2页
建立民俗博物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_第3页
建立民俗博物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_第4页
建立民俗博物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立民俗博物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民间习俗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实践中,根据当地 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民族信仰而创造的一些约定俗成的生活 现象。中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在全市各 个镇区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但是,中山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建 设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上毗邻港澳,又 是著名侨乡,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年轻一代对祖辈留传下来的 民俗文化缺乏积极的传承态度,很多民俗文化处于几近失传的濒 危状态。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传统消失、面貌趋同等问题。一些依 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民俗文化正在不断消亡;大量有历史价值、 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一些民俗

2、文化也会 遭到湮没或受到建设性的破坏。凡此种种现象的存在,均对民俗 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十分不利,因此,建立民俗文化博物馆,将流 传于民间的,特别是散落于广大农村地区的民俗文化及相关实物 等收藏于民俗博物馆内,使其得到保护和传承,是迫在眉睫的事 情。一、丰富资源为建立民俗博物馆奠定了基础什么是民俗博物馆?学者杨文龙在中国民族民俗博物馆概 论一文中做了详尽的定义:“民俗博物馆,就是反映某一地区人 们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的博物馆。民俗博物馆是一个地区文 化和历史沉淀的表现。它建立的目的在于梳理历史和现实的民俗 文化事象,并把它通过民俗文物等展示出来,使人们得以认识自 我以及民风习俗的发生、发展、性质

3、、功能等,激发人们热爱乡 土、热爱祖国的激情和尊重本民族文化的情操。”中山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古称香山。从对中山市南朗镇泮 沙村出土的文物考证,从新石器时代起,这里就有了人类文明的 记载。加上中山地处珠江出海口,面向伶仃洋,毗邻港澳,特别 是澳门,历史上曾归属香山县管辖,澳门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通过澳门这个窗口,香山成为我国最早与欧洲有经济、文化交往 的地区之一,中西文化在这里产生碰撞和融合,形成了独有的地 区民俗文化。加上大约在宋元之间,中原地区频繁的战乱使得大 批平民百姓南迁,他们分别经过南雄珠玑巷及福建沿海一带来到 中山,在水边及山上寻找到适合居住的地方繁衍生息,形成了不 同的族群,

4、中原文化被这些不同的族群带到这里,与本地的生活、 劳动的自然人文环境相结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如在 大沙田地区的疍家人以咸水歌这一特殊载体,倾诉对自然、社会 和生活、劳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感受;在五桂山脉里聚居的客家 人,则是将在江西、梅县等地的客家文化带到山里来,并在劳动 和生活中与本地居民的文化结合,创作了用客家山歌曲调、白话 语音演唱的白口莲山歌;在沙溪、大涌等隆都地区居住的人群大 多是当年从福建南迁的后裔,他们将福建闽南地区的语言、习俗 等带到隆都地区,形成了音韵独特的鹤歌、形态独特的鹤舞,以 及大王诞、三月三、四月八等一大批民间习俗活动。再比如有800 多年历史的小榄菊花会一直

5、延至今天还在年年举办;还有在明代 开始形成、至今依然畅旺的沙岗墟传统商贸习俗,在崖口、黄圃 等地区“出色”百年的飘色艺术,以及分布多个镇区的金龙、银龙、 云龙、纱龙及醉龙,在黄圃横档、三角地区流行的麒麟舞,在东 凤、南头等镇区流行的五人飞艇赛,在三乡地区流行的木偶戏, 还有沙溪凉茶、咀香园杏仁饼、黄圃腊味等传统食品制作的民间 手工技艺,还有风靡海内外的沙溪隆都饮食习俗、三乡茶果传统 饮食习俗、小榄菊花传统饮食习俗等等,均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 民俗文化。这些带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自在中山这片土 地诞生之后,生命力顽强,历经百年风雨,一直传承至今。这些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为建立民俗主题博物馆

6、提供了充足的历史 文化资源。二、建立民俗博物馆具有深远意义俗语有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对于对当地文化不熟 悉、想要了解这个地方的民俗文化的人们来说,民俗博物馆是他 们接触该地方风土人情的窗口,它使人们有机会了解到该地区风 俗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以及这些民俗现象是如何规范和促进人们 的社会生活的。民俗研究专家在撰写论民俗博物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 用一稿中认为:“民俗博物馆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它在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和构造和谐社会中,从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信 仰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笔者认为,建立中山民俗博物馆,有以下几方面意义:一是可以巩固中山民俗保护和传承的基础。2002年举办的“国

7、际博协亚太地区第七次大会暨博物馆无形 文化遗产国际学术讨论会”,通过以“博物馆、非物质遗产与全球 化”为主题的上海宪章,提出博物馆是“保护人类无形文化遗产 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的推动者”。这意味着博物馆领域就承担保 护无形文化遗产的职责方面取得了基本共识。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二条也明确指出: “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 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 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 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 规定。”由此可见,民俗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民俗的

8、组成部分之一。民俗博物馆将成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 科学保护和永久收藏的不可替代的机构。民俗博物馆因其自身的 性质和功能,具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传承的优越 条件,具有针对性。据文化部介绍,国家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了一百个地市 一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展演中心。在今后,民俗博物馆 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空间。由此可见,建立中山地区的民俗博 物馆,是能够巩固中山民俗保护和传承的基础的。二是改变目前中山民俗展示、宣传与教育贫乏的现状。中山市现有的公立博物馆有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市博物 馆、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中山市美术馆、中山中国收音机博物 馆、中山市漫画馆等。前几年设立的中山市

9、非遗展示馆位于翠亨 村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旁,利用翠亨村的旧民居改建而成,因为 场地面积太小,展览空间不足,展览手段和展览内容受到局限, 不能系统地、充分地展示非遗项目;加上非遗馆位于农田旁,管 理单位对展品和展览设施防潮、防霉、防鼠患等措施不到位,展 品保存情况不容乐观;另外,非遗展示馆所处位置较偏远,加上 宣传不足,非遗展览馆的游客访问量很少,不能发挥其宣传和保 护中山民俗文化的功能。另一方面,与中山民俗文化相关的实物数量很多,有的实物 体积较大(如龙舟等),需要为之配备图文、多媒体展示、模拟场 景等,以向观众全面地传递相关民俗文化的历史与内涵。因此, 中山民俗的展览空间应当充足;馆址应设在

10、人流更密集、交通更 便利的城区,有助于增强市民和游客到展馆参观的便利性。如果 建立了中山市民俗博物馆,可以把非遗展览馆的内容归到其中, 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展示和传承作用。三是可以调动民众对传统民俗的传承积极性。建立民俗博物馆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调动民众对传 统民俗的传承积极性。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于2015年对中山 市市民节日观做了一项调查,调查对象年龄在25岁以下的占 45.3%,26 至 35 岁的占 23.6%,36 至 45 岁的占 14.3%,46 至 55 岁的占8.6%,66岁及以上的占6.7%。71.9%的受访者喜欢中国传 统节日,25.1%表示没特别感觉,3.0%表示不

11、喜欢。59.8%受访者认 为传统节日气氛相比10年前变淡了,35.1%认为差不多。人们认 为造成传统节日气氛变淡的原因,包括文化娱乐丰富人们对传统 节日兴趣不大、生活改善对过节吃好穿好玩好的期待降低、外来 节日增多对传统节日造成一定影响,很多传统节日的习俗、仪式、 庆典没人感兴趣等。从该项调查中,可以了解到部分中山市民对民俗的态度。大 部分市民认识到需要从小抓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增加传统节日 的时代元素等。如通过丰富传统节日活动的载体让年轻一代积极 参与传统节日活动,政府需加强对传统节日的保护,媒体加强对 传统节日的宣传引导等。如果建立了民俗博物馆,能起到普及民 俗知识的作用,让群众,特别是青

12、少年有更多机会参与民俗相关 的教育活动,以加深对中山民俗的了解。三、如何发挥民俗博物馆对民俗保护和传承的功能1、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的成果。中山历史人文深厚,民俗资源很丰富。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 文化,为建立民俗博物馆提供了必要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 中山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已做了大量相关工作。从 2006年起,中山市开展了地毯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从而 掌握了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资源种类有300多个;同时, 还按照国家规定逐级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出版了中 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使中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项目 有了较好的文字、声音、图像记载;建立了中山市非物质

13、文化遗 产网站,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得到系统的记录和应用;还开展 了全市非遗实物收集,并在学校和社区建立传承基地,向青少年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如果中山的民俗文化博物馆建立起来,需要充分利用非物质 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的成果。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再现、播放录 音和放映录影等方式,将中山的民俗文化充分展示。民俗博物馆 内,可以根据中山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为若干个展厅: 比如将中山咸水歌、白口莲山歌、鹤歌、东乡民谣、三乡民谣等 民歌归类为“民歌直播厅”;将醉龙、金龙、银龙、纱龙、国标龙、 麒麟等归类为“民间艺术展演厅”;将圣狮二月十二大王诞活动、 云汉三月三巡游、中山四月八浴佛节、五月初

14、六崖口飘色、小榄 菊花会等定为“民俗展示厅”;将中山的咀香园杏仁饼、沙溪凉茶、 黄圃腊味等百年传统食品归类为“民间手工艺大观”;通过展示塑 像、实物、影音图像等,将从明代开始一直到今天依然畅旺的沙 岗墟这一民俗文化作为“民间商贸民俗”主题展厅,在民俗博物馆 里得以展现。2、不断完善和科学管理民俗资料。民俗博物馆作为民俗文化的收藏和展示载体,需要解读和演 绎该地域内民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当地民俗文化的专业博物 馆。很多在综合性博物馆中只是略作提及的和仅用作衬托的民俗 文物和资料,在民俗博物馆里可以使得其价值得到充分显示。民俗文化遗产的价值常常被忽略,因为一般被当作民俗的东 西,会被排斥在主流文

15、化之外,民俗文化遗产在社会公共领域中 不断被边缘化,缺乏公共空间的人文关怀和在时空上的培植引导。 收集、整理和保存民俗文化的图片、文字、影音资料和实物是民 俗博物馆的基础业务工作。对于民俗类藏品,应重视的是其文化 传承价值,要根据陈列需求收集考古价值和鉴赏价值不高的藏品, 在策划展览时,将其置于适当的展览场景中,并利用文献和影音 资料加以说明。在藏品管理方面,民俗博物馆需要研究民俗资料和民俗文物 的分类问题,以及在库房中的分类收藏和保护问题。藏品管理员 在管理民俗类藏品时,不仅需要考虑对于它们的维护方式,还需 要注意结合它们在民俗文化中所起的作用,做到不断完善和科学 管理。3、开展活态传承使民

16、俗活动寓教于乐民俗活动来自民间,讲求参与和互动。作为专题博物馆,民 俗博物馆除了静态展示外,活态传承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综 观中山的民俗文化,可以凭借各种岁时节令开展活态传承的民俗 活动有很多。例如在春节这一中国人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里,可 以将中山最有特色的醉龙舞、金龙舞、麒麟舞、醒狮舞等集合到 民俗博物馆来,利用博物馆的互动空间举行春节龙狮大汇演,增 加喜庆节目氛围,又可以让观众近距离接触到中山的龙狮民俗文 化;在端午节,民俗博物馆可以在展示龙舟文化的区域里,同时 举办包粽子大赛,从民间请来包粽子的老艺人,准备一些包粽子 的糯米、粽叶、水草等,让老艺人教青少年学包粽子;到了中秋 节,民俗博物馆可以请来做月饼的师傅,现场展示做月饼的传统 手工技艺,还可以邀请一些水乡的妇女,展示中山水乡过中秋节 每家必备的菱角、芋头、田螺等传统应节食品,为大家还原中山 人过中秋的传统习俗;等等。通过常年开展活态传承活动,民俗 博物馆就会成为一个民俗文化的传播阵地,在寓教于乐的一系列 活动中,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4、建立网上民俗博物馆,利用现代网络强化民俗博物馆的 传播功能建立网上民俗博物馆,是民俗博物馆的一大辅助功能。网上 民俗博物馆不受展品条件、展览场地的制约,全面展示民俗博物 馆的收藏、展览、研究成就、活动信息等,更有利于民俗文化的 传播。在建立网上博物馆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