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要求_第1页
2022年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要求_第2页
2022年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要求_第3页
2022年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要求_第4页
2022年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要求: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配置包括 3 方面:公式人设施应按城市的需要配套齐全;按城市的布局结构进 行分级或系统的配置;局部地区按服务功能与对象予以成套的设置(车站码头 等)。公共设施要按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 以此推算公共设施根据服务半径确定其服务范围大小及服务人数的多少,的规模。服务半径是检验公共设施分布合理与否的指标之一。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公共设施在按照它们的使用性质与对交通集聚的要求,结合城市道路系统 规划与交通组织一并安排。如幼儿园、小学与步行道路系统在一起;体育场、展 览馆与城市干道联结。根据公共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

2、要求进行布置公共设施分布对周围环境也有所要求,免与剧场、市场紧邻。如医院安静的环境, 学校、图书馆避公共设施布置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 能创造具有地方风貌的城市景观 公共设施的分布要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并留有余地 安排好公共设施项目的建设顺序, 使得既在不同建设时期保证必要的公共设 施配置,又不致过早或过量的建设, 造成投资浪费。 对一些公共设施留有扩展或 应变的余地。公共设施的布置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 可以结合城市的改建、扩建规划,并、迁、转、补等措施进行调整与充实。( 五) 城市主要公共设施的分布 1、主要公共设施的分布 主要公共设施有:有重要地位的,如市级的党政机构、人大、政协、法院

3、等设 施。有大量交通集散的, 如展览馆、体育馆、火车站、百货商场、大超市等。建筑体形硕大, 形象突出的, 如高层办公室、 宾馆、博物馆、电视塔等。在用地选择上考 一是符合公共设施本身的要求,如大型体育场要能便捷 虑两方面:地疏散人流与车辆等。二是城市规划对这类公共设施位置上的要求,如公共设施项目 的配置与组合要求以及与交通组织的关系。2、城市公共中心的组织与布置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开展政治、动最频繁,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场所。(1) 城市公共中心系列经济、文化等公共活动的中心, 是城市公活根据服务范围与半径不同, 会形成城市公共中心的等级结构:大、中城市往 往有全市性、地区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公

4、共中心;特大城市还会有仅低于全市级的副市级公共中心;大城市中, 由于城市功能的多样性, 也会形成一些专业性公共中心,如果单 独设置是市级;对于中小城市,就不单独设置了,与综合性公共中心结合设置。civic center (2) 全市性公共中心(市中心)城市中市级公共设施比较集中,人群流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全市性公共中心的组织与布置应考虑以下几方面:按照城市的性质与规模,组合功能与空间环境 城市公共中心因城市的职能与规模不同,有相应的设施内容与布置方式。在一些大城市有城市商业中心在一些都会城市,还有中央商务区(CBD)的设置在一些大城市都会城市, 全市性公共中心通过建立城市副中心,以分解市 级

5、中心的部分职能,主、副中心相辅相成,完善市中心整体功能。在规模不大的城市,城市公共中心也有多样的组合形式,如行政、商业、文化设施等结合。“ 道中心化”的倾向原本紧凑集结的一些城市中心设施与功能,将可跨越地理空间的约束,分散到环境更为适宜的地点择址。在以商业设施为主体的公共中心,为避免交通干扰, 以提供更适意、 安全的购物环境,常辟建商业步行街或步行街区。组织中心地位的交通 公共设施应按交通集散量的大小及其与道路的组合关系进行合理分布在中心区外围设置疏解环路及停车设施,以拦阻车辆进入中心地位;可通过立体组织, 将公共设施与交通设施, 分设不同平面, 使之能将地铁、公共、停车场引入中心区,方便换乘

6、(如斯德哥尔摩的魏林比中心)城市公共中心的内容与建设标准要与城市的发展目标相适应 为进一步发展留有 在选址与用地规模上, 要顺应城市发展方向与布局形态,余地。慎重对待城市传统商业中心 旧城的传统商市长期使用, 已造成市民向往的心理定势, 一般不应轻率地废 弃与改造,要慎重态度。尤其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或历史地段,要制定策略,让它 重焕历史文化的光彩。创建优美的公共中心景观环境城市公共中心的位置, 应选择在自然环境优良或滨水,或近绿的地域。 形 成富有特色的城市公共中心的景观环境。四、仓储用地 在城市规划中,仓储用地是指城市中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 一) 仓库的分类从城市的卫生安全角度, a一般

7、性综合仓库:技术设备比较简单,互按货物的性质及设备特征:不干扰b 特种仓库:对交通、设备、用地有特殊要 求,或对城市卫生安全有一定影响 从城市使用的角度, a 储备仓库:保管储存国家或地区的储备物资按仓库的职能分: b转运仓库:专为物资中转的作短期存放的仓库 C 供应仓库:主要的储存物资是为供应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 d 收购仓库:主要把零碎物资收购暂时储存,再集中批发转运出去( 二) 仓储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1、仓库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满足仓储用地一般技术要求 a 地势高亢,地形平坦,有一定坡度,利于 排水 b 地下水位不能太高, 不宜布置在潮湿的洼 地上 c 土壤承载力高,特别是沿河修建时

8、 有利于交通运输。有利建设,有利经营利用。节约用地,但有一定发展余地。沿河布置仓库时, 必须留出岸线, 照顾城市居民生活, 游憩时利用河岸线 的需要。注意城市环境保护,防止污染。2、仓库在城市中的布局 小城市宜设置独立的地区来布置各种性质的仓库(城乡物资交流集散地),大、中城市仓储区的分布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储备仓库: 一般设在城市郊区、 远郊、水陆交通条件方便之地, 独立地段。转运仓库:设在城市边缘或郊区,并与铁路、港口等对外交通紧密结合。收购仓库:应设在货源来向的郊区入城干道或水运必须的入口处。供应仓库或一般综合仓库: 要求接近其供应的地区, 可布置在使用仓库的 地区内或附近地段

9、。特种仓库:a、危险品仓库:易爆、剧毒等仓库,要布置在城市远郊的独立特殊专门用 地上,与使用单位方向一致,避免穿越城市。b、冷藏仓库:需大量运输,并有一定气味与污水的污染,多设于郊区河流 沿岸,建有码头或专用线。c、蔬菜仓库:设于城市市区边缘通向四郊的干道入口处,不宜过分集中,以免运输线太长、损耗太大。d、木材仓库、建筑材料仓库:运输量大、用地大,常设于城郊对外交通运 输线或河流附近。e、燃料及易燃材料仓库:应满足防火要求,布置在郊区的独立地段,必须 布置在大风季节城市的下风向或侧风向。( 三) 仓库用地规模 1、影响仓库用地规模的因素 城市规模与发展战略:城市大、仓库用地大,城市小,仓库用地

10、小些。城 市性质不同,对仓库用地不同,工业城市对一般附属工业企业的仓库规模较大;交通枢纽城市对转运仓库需求较大等。城市储藏货物的特点、性质:不同的经济特点与特色影响着仓库规模。国家经济力量与人民生活水平:国家储备量增长,仓库用地亦相应增大。仓库建筑在城市的布置与楼层比例:也影响着仓库用地规模。2、仓库用地规模的估算 仓容吨位二年吞吐量 / 年周转次数高、低层的比例,集中与分散的布置,第一步:估算近远期仓库货物的吞吐量(t ),与年周转次数。第二步:根据公式估算所需的仓容吨位 仓库用地面积 =(仓容吨位 进仓系数) /(单位面积荷重 仓库面积利用率 层数 建筑密度)堆场用地面积 = 仓容吨位 (

11、1- 进仓系数) / (单位面积荷重 仓库面积利 用率)第三步:根据公式计算出仓库用地及堆场用地面积。第四步:仓库用地面积即为上述仓库用地面积与堆场地面积的总和。总说:在城市规划中, 常常表示为人均用地多少平方米以及仓库用地,占城 市总用地的百分比。五、城市绿地 ( 一) 城市绿地的涵义 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二)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 协调城市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改善和提高城市自 然生态的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a、防治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b、改善城市气候环境 c、减弱噪声强度 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适环境心理。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

12、果。增加城市经济效益。有利于城市防灾、防治风沙等。( 三) 城市绿地的分类及用地指标 1、城市绿地的分类 城市绿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种绿化用地和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 的绿化地域。城市绿地就其所有权方面,可分:公共性绿地;专用性绿地;私有 性绿地。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标准分类 6 大类,11 中类和 10 小类。公园 G1:相当于先前沿用的公共绿地。 各类公园中有 4 个中类 10 个小类。生产绿地 G2:生产花木的苗圃和为城市绿化服务的生产、科研的实验绿 地。防护绿地 G3:指对城市环境、灾害等具有防护、减灾作用的林带等绿地。居住绿地 G4:指居住用地内的绿地。附属绿地 G5:指

13、包含在其他城市建设用地中的绿地。生态景观绿地 G6:指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以外,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城 市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有直接影响的区域。2、城市绿地的指标人均公园面积:(对应绿地分类表中的G1各项用地)表明城市各类公园的设置数量与规模,反映市民享用公园设施的水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绿地指标:表示城市人口人均占有绿地的数量。城市建设用地绿地率: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重。( 四) 城市绿地规划布置的原则通过绿地的系统规划与布置,市的自然性能和可持续发展性能。促进人、 城市和自然的融合与共存, 增强城城市绿地的规划布置要构筑城乡一体,并联络区域的关联环境, 进行各种功能绿地的合理分布,为城市多样

14、的生活提供场所。城市绿地规划与布置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人群的需要。考虑绿地的功能要适应不同城市绿地的规划形态, 要结合城市用地自然条件的分析,因地制宜地使各 项功能绿地的分布各得其所。城市绿地规划与布置要塑造具有美学价值的城市景观,强化城市空间环境 的个性。( 五) 城市绿地的规划布置 1、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态大绿化环境城市绿地的规划,一方面要给居民提供洁净、安静、安全、卫生的生活环 境,另一方面,要以城乡地域为单元,为改善和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在广域的 空间合理分布与组织绿地与绿色空间。城乡生态大绿化的环境功能,还应表现在为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创造条 件,提供充满绿意和自然气息的休闲、疗养、考

15、察、观光等活动场所方面。城乡一体的生态大绿化在用地构成上,市建设地区绿地和生态景观绿地的绿化地域。主要是属于城市绿化概念范畴的城 但在规划中还应充分利用城市规划区以内及相邻关联地域的自然条件,生态的区位条件进行综合的筹划。2、建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 (1) 城市开敞空间的概念( open space system )城市开敞空间系统,作为城市绿色与自然空间组织的一种概念与方式。城市开敞空间是在城市的建筑实体以餐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社会与 自然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它包括山林农田、河湖水体、各种 绿地等的自然空间,以及城市的广场、道路、庭院等的自然与非自然空间。(2) 城市开敞空

16、间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在英、美已有较长历史,并经历了不 断发展的过程。美国(早期)拟定开敞空间指标,建绿带和相互联系的公园系统等方面。英国发展的阶段标志, 有建立绿环、 网络状, 均匀分布和分级空间配置的 发展过程。开敞空间系统建构对生态目标的倾向理念,一方面把绿色空间以不同方式与形态深入城市非自然地域; 另一方面则很可能将系统的触角伸向城市外部广域的自然空间。3、城市绿地系统构成 (1) 绿地系统的功能构成:城市绿地系统可以由多样的功能绿地进行系统的 组合;也可以由不同的功能绿地子系统合成总体的功能系统。(2) 绿地系统的分级构成: 按照城市的用地结构所形成不同规模的服务范围,城市某些功能绿地

17、对应地进行分级配置。(3) 绿地系统的形态构成:城市绿地以各种形态要素,结合城市布局结构和 城市发展的需要,呈现多样的形态构成特征:点状绿地:指集中成块的绿地。带状绿地: 是城市沿河岸或街道, 或景观通道等的绿色地带, 也包括有在 城市外缘,或工业地区侧边的防护林带。楔形绿地: 是以自然的绿色空间楔入城区,于城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提高生态质量。便以居民接近自然, 同时有利特征:在一些城市由中心城区沿对外交通干线向外放射发展,即是城市用地沿多根发展轴铺展, 而在轴与轴之间保留大片的自然空间,形成楔形绿地插入城区的布局形态。环状绿地: 在城市内部或城市的外缘布置成环状的绿道或绿带,用以连接沿线的公

18、园等绿地,或是以宽阔的绿环限制城市向外进一步蔓延和扩展等。把绿地成环状设置于城市边缘和外围,已成为一些大城市控制城市扩展方式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规划措施与策略。如:阿伯克隆比、大伦敦规划、多层次的环状绿带。总说:城市绿地系统的形态,往往由上述的点、带、楔、环等各种形态要素 组合成具有系统化和网络化的总合绿地系统构成形态。4、防护绿地与生态绿地 (1) 防护绿地防护绿地的布置根据卫生防护的要求,种植乔木及灌木。 隔离和减轻工厂有害气体、烟尘、噪声对城市其他用地的污染,以保持环境洁净。根据防护的内容,种植可采用密植式、透风式和半透风式。结合当地气象条件,透风绿地布置在上风,密集的绿地布置在下风

19、。根据污染程度、 卫生隔离带宽度分为五级: 1000、500m、300m、100m、50m。(2) 生态绿地生态绿地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以外, 作用是使城市地区能够保持一种与自然 生态良好结合的环境。为达到这个目标, 在城市地域内应保有成系统、 大面积的自然绿地即 生态绿地。生态绿地包括森林、 河湖旁绿地、自然风景区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植物园、湿地、水源保护区等。六、城市郊区用地 ( 一) 城市的郊区 1、市区与郊区的关系 市区与郊区双各互补和互为依存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郊区的范围因城市规模相对应,特大、大城市郊区范围较大。对大城市的郊区, 常以距离城市中心区的远近分别划出近郊与远郊。近郊区与城

20、区关系更密,依存性较强,往往划入城市规划区的范围;远郊比较松散,甚至可能被其他中心城的经济影响所覆盖。2、郊区的功能 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市区“ 热岛” 小气候。为城市设施提供分布空间:一些不宜在市区设置的设施可在郊区设置。为市区供应农副产品。作为市民的游憩基地。接纳市区疏解的人口。协同市区发展经济。( 二) 城市郊区规划 郊区规划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确定郊区的范围与界限 城市总体发展的要求。城市现状与自然条件的限制。城市性质、布局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副食品供应的需要。2、安排适宜在郊区建设的城市设施和工程项目工业用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仓储用地绿地、游憩设施其他设施3、副食品生产用地规划城

21、市的副食品主要由当地郊区生产,规划确定它的发展方向、 规模和速度以及在地区内的合理布局。包括:蔬菜生产;畜禽养殖;乳牛场;水产养 殖;果园。4、乡镇工业区规划乡镇工业区的规划应结合郊区城镇的发展规划进行,注意在环境保护、 交通运输、土地合理利用等方面做好乡镇工业发展的控制规划。5、郊区居民点规划 郊区居民点包括有建制镇、非建制镇和村庄等几部分。6、道路网规划郊区道路网规划要安排城市对外交通的线路、站场等设施, 沟通城市与郊区各城镇的联系, 特别要结合乡镇工业用地的分布与发展,为之创造方便的运输条件。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从本质上说,城市的总体规划就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第

22、二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一、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概论一书定义: “ 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 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 ” 包括土地、水、矿产、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布局和地区组合与发展;展的要害问题的解决等。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以及影响地区经济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土规划的专项控制和有机组成部分。在具体用地布局 上,尤其是城镇建设用地应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安排。三、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及设想,对一定 地区范围内, 在综合分析评价各种自然、 技术经济因素和条件的基础上,作出该 地区的社会、 经济发展建设的综合

23、安排, 主要包括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 方向,合理配置工业和城镇居民点,安排区域性交通、能源、水利、园林、休疗 养、旅游、环境保护等各次区域服务性工程设施。区域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深化,空间布局,物质基础的落实。四、城镇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内容提出: 1960 年,人类生态学家邓肯在大都会与区域一书中,首次提 出了城镇体系( urban system )的概念。urban system planming: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 划。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 P

24、29)。城镇体系的规划目标: “ 一化二系三结构”一化:预测各发展阶段区域城市化水平。二系:规划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 环境系统。三结构:研究各城镇的人口规模(规模等级结构),各城镇在体系中的职能分工(职能结构) 以及城镇的布局空间结构 (如空间发展轴、 发展过程中增长极、生长点的研究)。总说:大体可以看出: 国土规划是涉及面最广、 最宏观地研究全国及各地区的社会、 经济发展和国土的综合战略安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侧重于全国及各等级区域的土地利用, 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综合平衡; 区域规划则主要是对 建设活动作空间统筹安排和协调; 城镇体系规划则是区域规划中有关城

25、镇的等 级、规模、空间结构的合理组织。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般包括城市的基本状况、地位、优势、潜力和制 约因素的分析, 确立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制定城市发展的规划以及实现规划目 标的主要对策和措施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指标有:( 一) 经济发展指标 人均 GDP(国内生产总值);每万元 GDP综合能耗;国民收入;财 政收入相当于 GDP的比例;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额;三次产值构成比例。( 二) 社会发展指标教育经费占 GDP的比例;研究与开发经费占 每万人医药费、床位数。( 三) 城市的基础设

26、施、环境指标GDP比例;中小学普及率;人均道路面积;人均电话门数;人均绿地面积 二、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在城市总体规划具体方案着手之前,先制定城市规划纲要。据。城市规划纲要的任务是确定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作为编制城市规划的依城市规划纲要主要内容(城市规划的层面中,P28)。城市规划纲要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和必要的示意性图纸,比例一般为1/25000 万 1/50000。三、城市的性质和类型 ( 一) 城市性质的含义 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 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城市的性质就应该体现城市的个性,反映其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地理、自

27、然等因素的特点。( 二) 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首先在确定城市的性质,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 三)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城市性质的确立,可从两个方面去认识:正确拟定城市性质是确定城一是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即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市域规划及城镇体系规划规定了区域内城镇的合理分布, 城市的职能分工和相应的规模, 是确定城市性质的主要依据(总规内容中,市域及城镇体系规划第一步,确定城市性质与规模)。二是从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去研究,素也是确定城市性质的重要方面。( 四) 城市类型我国城市按性质分,大体有以下几类:认识

28、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1、工业城市:多种工业的城市:如常州市、株州市单一工业为主的城市石油化工城市:东营市、玉门市、茂名市等 有色冶金城市:樊枝花市、金昌市 等 森林工业城市:伊春市、牙克、石 市等 矿业城市:平顶山市、淮南市2、交通港口城市:铁路枢纽城市:徐州市、襄阳市等 海港城市:大连市、湛江市、秦皇岛市、连云港市内河港埠:宜昌市、九江市、张家港市 3、商贸城市:义乌市 4、科研、教育城市:牛津、剑桥(外国)5、综合中心城市:全国性的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 地区性的中心城市:如省会、自治区省府等6、县城:这类城市一般是县域的中心城市,多以地方资源为优势的产业为 主干产业,同时是

29、联系广大农村的纽带、工农业物资的集散地。7、特殊职能的城市:革命纪念性城市:延安、遵义、井岗山市等 风景旅游、休疗养为主的城市:三亚市、桂林市、北戴河、黄山市 边贸城市:伊宁布、二连浩特、满州里等根据城市规划法,我国城市按人口规模分为以下三类:特大城市:人口在 100 万以上的城市 大城市:人口在 50 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人口在20 万以上不足 50 万的城市小城市:人口不足 20 万的城市 ( 五) 分析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城市性质确定的一般方法是采用“ 定性分析” 与“ 定量分析” 相结合,以 定性分析为主。定性分析是全面分析说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定量分析是

30、在定性基础上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用一定的技术指标。说 从数量上去分析自然资源、 劳力资源、 能源交通及主导的经济产业部门,明现有和潜在优势。经济职能的定量分析可从以下 3 方面入手:1、分析主要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市场前景及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例如,某市以生产汽车为主, 分析其产量占全国汽车总产值的比重较大,这个城市的性质以汽车制造为主的工业城市。2、分析主要部门经济结构 一般采用同一经济技术标准(如产值、产量、职工人数 ),从数量上去 分析,以其超过部门结构整体的 20%30%为主导产业,超过 5%为支柱产业。3、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以用地的所占比重的大小来定量地分析。四、城市的

31、规模城市的性质决定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用地构成,市的用地及布局形态。而城市的规模则决定城城市的规模通常由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来界定2007 填空 T1。在城市发展用地无明显约束条件下,一般是先从预测人口规模着手研究,再根据城市的性质与用地条件加以综合协调,推算城市的用地规模。( 一) 城市人口的含义然后确立合理的人均用地指标, 就可城市一般可划分为市区、近郊区、市辖县(远郊区)。城市人口是指市区与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市辖县的非农业人口除了个别直属该市的工业区 (镇)以外,一般不计入城市人口, 而应分别计入市辖县镇中去。( 二) 城市人口调查研究的意义:对正确编制总体规划也很大影响。( 三) 城

32、市人口的构成和素质 1、年龄构成: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人口宝塔图)。2、性别构成:反映男女人口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关系。3、家庭构成:反映城市人口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辈份等组合情况。4、劳动构成:城市总人口非劳动人口 ( 被抚养人口 ) :指未成年,没有劳 动力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 员 劳动人口 基本人口:指在城市主要职能的部 门从业人员 服务人口:指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商业 设施机构中工作的人员劳动构成亦称城市人口构成, 指人口按分类在城市总人口中的比例,调查分析现状劳动构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之一。影响其的因素有: a、城市性质;

33、 b、城市规模; c、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d、社会闲散劳动力就业情况; e、城市建设的阶段。5、产业与职业构成:指城市人口中的社会劳动者按其从事劳动的行业性质(即职业类型)划分,各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类型如下:第一产业:农、林、牧、渔、水利业 第二产业:工业 地质普查和勘探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 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第三产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11金融、保险业12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13其他 6、文化构成:大学学历人口的比重已成为衡量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34、( 四) 城市的流动人口城市流动人口是指短期内从市外进入城市办理公务、度假的人口。商务、探访亲友和旅游“ 常住流动人口”大量的无本市户籍, 但实际已经长期居住在城市里的 常住非户籍人口。( 五) 城市人口的变化来自两方面: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 1、自然增长: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自然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的自然增减数与该城市总人口数之比的千分率 表示其增长速度。本年出生人口数 - 本年死亡人口数 自然增长率 =1000年平均人数我国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在 10左右。2、机械增长: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即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 的人口与迁出城市的人口的净差值。

35、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的机械增长的人口数对年平均人数之千分率。本年迁入人口数 - 本年迁出人口数 机械增长率 =1000年平均人数新建城市,初期人口的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3、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人口平均增长率)一定年限内, 平均每年人口增长的速度 (自然增长, 机械增长或两者合计的 增长)期末人口数 人口平均增长率 =年限 -1 期初人口数 ( 六) 城市人口规模 1、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基本原理 城市对劳动的需要量, 也就决定了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是估算人口发展 规模的理论基础。2、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 劳动平衡法:(过去常用)然 基本思路: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经济增长来确立新增

36、基本人口数量,后按基本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例,推算城市的总人口。缺点:理论上是正确,但在计划经济时期,要提供年度计划很难,这个新增 基本人口数量不易确定,更别说在市场经济时期,投资来源多元化了。职工带眷系数法:规划总人口 =带眷职工人数 ( 1+带眷系数) +单身职工 指每个带着职工所带眷属的平均 人数 适用性:对于新建工矿城镇,企业规模估算是可行的,其他则难以应用。递推法 把人口预测动态模型的基本思想作了简化,形成递推法。递推法核心是将城市发展分成若干阶段,根据城市发展不同阶段, 影响人口因素变化,分别确定有关参数,逐段向前递推预测。第 n 年 期末人口数 =期初人口数 ( 1+ 2+ )n

37、n 为规划年限自然增长率 机械增长率例题:某城市 1995 年人口达到 88.72 万人,据预没是,从 1995 年到 2000年中,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年该城市的人口规模。7.0 ,机械增长率保持 24.0 的水平,预测 2000 =2000-1995 88.72 ( 1+7.0+24.0 )5 =103.55 万人第四节 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可参照 P21)“ 地球之肺” 亚玛逊河流域1、1992 年,斯德歌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提出只有一个地球(Orhy One Earth )报告。2、1976 年,第一次“ 人居大会”,温哥华。3、1

38、981 年,国际建筑师协会 (UIA)发表“ 华沙宣言” 人类建筑与环境。4、1984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成立。5、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我们共同的未来( Our Common Future),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wpment )的概念。6、1992 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巴西),确立可持续发展为当代发展主题(达成共识) 。7、1994 年 3 月 25 日,中国国务院通过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战略意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的发展。又不影响子孙后

39、代他们自己需求能力可持续发展现在不仅仅是自然生态的可持续性,更扩展到社会、 文化、经济 领域的可持续性。当然,生态的可持续性是最基本的内涵。三、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概念城市生态系统是指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园林等概念本质精神是积极的,中,应注意人和自然的融合。即在城市规划的战略目标、 城市规划的原则四、城市环境容量,合理规模和门槛理论城市环境容量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在一定的社会、 经济、文化水平下的一个相对量。超过了这个容量,会使社会、文化环境遭到破坏。由于各种复杂的关联,使得城市合理规模是很难准确框定的。“ 门槛理论” :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投资之间不是一个线

40、性的函数关系,而是跳跃式的。当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建设投资也增加,但到了一个界线,城市原有的规模及基础设施容量达到极限(门槛),若要继续扩大,就要一次性巨大的投资,开发新区,另建新的一套基础设施等。第五节 结构规划和远景规划一、国外的结构规划1、结构规划的产生(英国)1971 年的城乡规划法,英国的城市规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结构规划(Structure Plan),二是地方规划( Lacal plan)也评为局部的规划。2、结构规划的内涵英国结构规划一般以郡 (英国最大的地方行政区) 为单位编制, 对郡的发 展目标方向、重大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作为结构性的安排。它体现了国家对该地区的政策。结构规划

41、成果包括政策说明,城市的土地使用、主要交通线等。结构规划只是战略性的规划构思, 它与土地使用规划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政 策层面上,后者是技术层面上。它的规划图也只是示意性的规划图,精确的界线留待地方规划去深化处 理。3、结构规划举例:英国诺森伯兰郡结构规划。4、结构规划启示:结构规划图完全是一个示意图,不注明比例。结构规划是定原则和方向的。英国在城市化成熟的地区目前有将结构规划和地方规划结合起来,称之为“ 一体化规划” (Vnitary Development Planning)。二、远景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 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廊性的规划安排。”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借鉴

42、英国的结构规划、新加坡概念规划(Concept Plan 年限为 X年)的经验,在编制规划中,对远景的发展作出安排应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 远景规划的概念远景规划是对扩展阶段中的城市作出全面的轮廊性、个空间结构的安排。结构性的布署, 它是一远景规划是城市扩展到稳定阶段的城市发展结构安排。它要求展望更远的时间空间( 5060 年),审视更广的域空间,透视更深的内部空间。( 二) 远景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内容和方法 1、规划原则:远景规划必须研究经济、 社会的发展, 使它在时空上具体化, 但不能代替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替。远景规划重点在于远景的空间结构性布署,应指导城市总体规

43、划但不能代远景的结构安排要相对稳定,而战术的处理要留以足够的灵活性。2、规划内容从区域的范围进行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分析,预见城市可能发展的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方向、 空间结构、 整体控制、 政策措施及法律保障体系。对总体的重大基础设施、大类土地使用作出纲要性规划。( 三) 远景规划举例:山东淮纺布远景规划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社会、 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城市总体布局是通过城市主要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表现出来的。第一节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一、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演化1933 年国际建协会的主题是“ 功能城市”,发表了雅典宪章 。城市功能

44、的多元化主要表现为: 综合服务功能、 社会再生产功能, 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 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集聚与辐射功能。1977 年,马丘比丘宪章指出“雅典宪章为了过分追求功能分区却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成。 ” 不应把城市拼凑在一起,必须努力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 能环境。二、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优化 伴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 城市问题相应丛生, 如城市功能庞杂, 用地布 局紊乱,人口超高密度集聚 城市问题反映在城市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城市问题的解决,其结果都要在城市布局结构中体现出来。通常它 城市功能和结构是紧密相关的。 城市功能的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决定结构的变异和重组。周

45、而复始,持之以恒,能动地、综合地解决城市问题,城市总体布局得以趋 向合理和完善。三、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城市的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城市的结构是内涵的、抽象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分别以经济、社会、用地、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系统结构来表现。城市的形态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 征,从城市形态的变化也可以看到城市发展轨迹的缩影。城市功能和结构之间应保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 功能的变化往往是结构变化的先导, 城市常因功能上的变化而最终导致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结构一旦发生变化,又要求有新的功能与之相配合。通过城市功能, 结构和形

46、态的相关性分析, 在总体上力求强化城市综合功能,完善城市空间结构,以创造完美的空间形态。兹以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的功能、结构与形态作分析:欧洲四大都市地区:巩固伦敦、法国巴黎、德国鲁尔、荷兰兰斯塔德。第二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城市总体布局的形成及其优化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原则:一、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1987 年我们共同的未来 提出的,“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我国 1994 年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明确了可持续发展为城市总体布局原则之一。经济可持续: 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

47、量, 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 不能走“ 先污染、后治理” 的老路。生态可持续: 要求发展的同时, 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使城市发展 不能背离环境的承受能力。社会可持续: 控制人口增长, 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 提高社会服务 水平,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历史文化传统、 生活 方式习惯也实现可持续发展。二、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城乡协调发展)“ 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芒福德城市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不能就城市论城市,而要以更宽的视野,从更高的层面上寻求问题的妥善解决。域城市的整体发展。需要增强区域城市的观念, 以促进区城市规划的实践证明,城市必须与其

48、周围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研究。这样,城市与乡镇、工业与农业、市区与郊区才能统一考虑,全面安排,这是合 理制订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也是协调城市各项用地功能组织的必要依据。城乡融合,协调发展,要求在规划中明确:城市和乡村布局上合理,功能 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我国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会持续较长时间,村产业化同步发展的道路。应选择走城市规划化和农三、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区域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城乡协调发展,区域整体发展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 文化综合发展,是作为城镇空间形态组织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重要原则。在城市化进程中, 下述几方面已呈现明显的倾向

49、,整体发展,有重要转化作用:对促进和制约区域城市我国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已出现郊区化现象,这是城市发展的 一个转折。经济发达的农村社会正面临重大改组,在空间上表现为三大用地的重构,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集镇集中,耕地向农场集中,即所谓的“ 三集中” 原 则。四、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1、城市发展进程中,有赖于符合实际需要,又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驱动。城市规划本质上是一种政府行为。2、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表 现在:a、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控制。b、城市建设增长速度的调控,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市政基础设施增长 速度 。c、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

50、D、城市产业结构、功能结构的调控等等。3、解决城市运行进程中的问题时,一定要突出重点,将有限资金和土地集 中解决城市主要问题,抓住主要矛盾。4、为避免城市发展政策的误导作用,规划师必须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第三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城市总体布局不再是单一的城市用地的功能组织,部署和有机组合。而是整个城市空间的合理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二、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三、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四、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一、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 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外部因素:区域经济力量的强大、地区人口的集

51、中迁移、中心城市流动人口的集聚以及城市发展政策的兑现。城市内部结构反映在城市用地的功能结构、产业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方面,往往也是城市问题的集中表现、矛盾的焦点所在。城市内、外部结构的协调发展也即是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其主要目标在于探 求城镇体系的级配合理、 分工协作、 科学地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综合协调区 域性重大市政工程项目,明确近远期建设的投资重点。( 一) 城市用地和空间结构的调整城市用地结构是城市内部结构的直接体现,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映射的空间投影,其合理程度会影响甚至决定城市持续扩展增长的能力;城市空间结构可揭示城市演化的规律与发展方向。各类用地的具体用地标准:居住用地:人均 18

52、28m 2,特殊情况 ( 大中城市 ) 不得小于 16m 2/ 人各类用地 人均指标各类用地 所占比重工业用地:人均 1025m 2,特殊情况不得大于30m 2/ 人道路广场用地:人均715m 2,特殊情况不得小于5m 2/ 人绿地:人均不得小于9m 2,其中公共绿地不得小于2 7m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20%32% 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15%25% 道路广场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8%15% 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 8%15% 由此可见, 城市用地和空间结构的调整两者之间有紧密的相关性:从分析 城市用地结构入手, 有助于切合实际, 发现问题及症结所在; 同时还需要通过城 市空间和功能形态的整

53、合, 这样点面结合、 内部与外部结合, 使城市沿着合理的 方向协调发展。( 二) 城市产业结构的完善要从宏观经济背景加以分析, 为了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 转变,指导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随着我国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些结构性问题已凸现出来, 如城市产业结构趋同严重,东西部发展的平衡协调等问题。存在的问题:由于产业结构的趋同化, 它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很大影响,造成大量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利用,资源严重浪费。优化产业结构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强化市场作用,依靠市场力量在现有产业结构中调整,实乃优胜劣汰。深化企业改革的投资体制改革。强化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效益向优势企业 调整国有资产存量,

54、从促进行业内资源向大中企业集中,集中。立足于现实,注重小企业集群的优化。( 三) 社会结构的演化随着城市发展, 社会结构的演化反映在以下几方面:城市居民老龄化, 小 户家庭和独生子女明显增多, 社会治安与犯罪率升降, 就业岗位分布与居民迁移 城市更新与社区 意向,外来人口的集聚与管理, 城市不同地段社会环境的差异,网络的保存等等,这些都是城市内部结构调整与完善的主要内容。中国社科院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 选择有代表性的 10 个主要社会指标(非 经济指标),对每个城市的社会发展水平作综合的定量分析。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反映社会化与现代化程度。恩格尔系数: 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

55、例,食品支出比例越低, 生活质量越高。按国际标准, 恩格尔系数 50%为低水平。反映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平均预期寿命。每千人医生数反映医疗水平。婴儿死亡率反映医疗水平与妇幼保健水平。中学入学率反映教育水平。每户居民拥有住房反映居民居住水平。每百人拥有电话机数量反映通信现代化。人均生活用电。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外部结构从广义上理解为城市平面布局和空间结构的延伸和扩展部分,也是指城市建设发展的外部因素和条件。这是调剂和补充城市内部功能的重要方面,也是强化城市自身需求,不可偏废的组成部分。总说:为强化城市总体布局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调发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充分重视城乡建设的结合部。城乡

56、建设的结合部是城乡建设发展的敏感地段,搞好城市内外部结构的协是城市市政管网供给的未梢和管理薄弱的地段,易矛盾突出。所以,要立足于城乡协调发展的规划,既满足 中心城扩展及郊区化的需要,又要考虑郊城镇现代化目标的需要。(2) 促进生成城市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当今城市化发展加剧, 面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 城市原有范围难以满足,要有步骤地在规划布局中为其创造条件,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3) 注重城市地域开发序列的衔接与过渡。城市内,外部结构的协调发展,可以弥补城市功能的不足,强化城市、内外 部需求,城市发展外部条件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例如:“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三大都市区

57、以广州为中心的中部都市区 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口东岸都市区 以珠海、江门、中山等市的西岸都市区还建立了 4 种用地发展模式(都市区、市镇密集区、开敬区、生态敏感区),不同的用地分区实施不同的发展策略。(4) 积极制定和推行行之有效的城市发展策略与建设政策。借助政策的作用, 将有助于促进规划的实施, 使城市内外结构协调发展。 现 代城市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城市结构的开放性,表现为:城市布局结构:内部:封闭的单核结构多核心、多区位开放的组合式城 市 外部:区域关系的加强, 形成“ 城市经济” 、“ 城市群” 、“ 城 市带”例如:a、海南省海口市,布局采取沿海岸呈带状组团式发展的规划结构,分为中 心市

58、区、长流、马村三个组团,组团间由绿地分隔。b、浙江省杭州市,由传统的环绕西湖布置转向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形成 以钱塘江为主轴的城市布局形态。新的城市中心将在钱塘江沿岸地带形成。c、深圳市,总体布局以特区为中心,以西部、中部和东部三条放射发展轴 为基本骨架,形成轴带结合,梯度推进的组团集合结构,全市分 9 个功能组团。二、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推进城市现代化, 旨在建立生态环境高质量、 基础设施高效能、 管理和社 会服务高水平的“ 三高” 现代化城市。生产经营型:这类设施直接为生产与流通领域提供服 务,并通过产品的价值获得经营收入,如给 水、煤气、热力 城市基础设施 经营服务型: 如公共

59、交通、 公园等社会公益性较强, 又 可分三类 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 社会服务型:如雨水排放、绿化、防灾,其价值体现在 社会效益上,而不能取得直接经济收入,一般由城市税收中补贴城市下部结构对应于城市上部结构,具有从属性与制约性, 它们经历着制约协调,再由协调制约这样一个演化过程。城市下部结构通常是指城市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绿化、垃圾 处理等基础设施,还包括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其特点是:项目多、系统 性强、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耗用资金及材料多,需要超前建设。事实说明:城市下部结构在很大程度上跟不上城市建设的发展,造成城市下 部结构发展的滞后。认识上的失误造成“ 基础设施短缺 滞后现象

60、” 的原因 体制上的缺陷 投资比例上的不当 经营管理方面矛盾较多总说:促进城市上、下部结构的协调发展,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 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不是消极的从属,而是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2) 基础设施能力的分布,特别是力源点的变化将会对全局产生 较大的影响。(3) 地下水的合理开发,防止地面下沉。例如:武汉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将留存的 保护起来,实行“ 蓝、绿、灰” 三线管理。27 个湖泊(过百亩),严格永久地蓝线水体严格保护线,即现状水面界线,严禁占用。绿线湖泊周边用地界线,即保护湖的绿化用地界线,原则上不得挪用。灰线外围控制界线,即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控制线。(4) 注重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