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设计书_第1页
大地测量设计书_第2页
大地测量设计书_第3页
大地测量设计书_第4页
大地测量设计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地测量技术设计书学院:资源学院 班级:测绘一班 姓名:贺琦 学号:080510125大地测量技术设计书1、目的要求根据大地测量技术设计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 案一一二等控制网,充分体现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 成设计任务,按设计要求将测区控制网设计精度为二级。并按主轴山脉假设两个 控制点。测区周围埋设十个控制点。2、任务要求为了熟练所学大地测量有关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 目的。要求建立统一的具有足够精度和密度的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范围:邯郸市紫山范围内,进行水准及高程网的布设。遵照国家颁布的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2、-2007)进行四等水准网和高 程网的布设。时间要求:一周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1、地理概况:位于邯郸市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地 处东经114。0340,北纬36。2044之间,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2、气候条件: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 风多干旱,夏 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5C,最冷月 份(一月)平均气温-2.3C,极端最低气温-19C,最热月份(七月)平均 气温26.9C,极端最高气 温42.5C,3、交通情况:测区地处山区,交通很不 便利3、交通情况:位于山区之中,交通非常不便4、测区进行测绘困难情况:由于测区地处

3、大山之间,大部分地区山路崎岖, 通行不便,对整体选点,布点及建造觇标造成很大困难。从整个工作角度来看, 测区进行测绘工作的难度较大。三、测区有关测绘资料1、三角网成果及其精度本次作业所依据的细则为工程测量规范和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 准测量规范2、该二等网的主要情况三角形平均边长为1.968. km。最小求距角为51。三角形最大闭合差为0.00,闭合差正负号的分布符合偶然误差的特性。按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所得的测角中误差为0.00,平差后为0.00。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 150000。(6)仪器检验项目符合规范要求,归心元素的测定正确,观测成果的取舍合理。(7)造标埋石质量良好。

4、经现场踏勘,四点砚标及标石保存良好。(8)坐标系为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六度分带。四、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通过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及论证,我们决定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国家 大地坐标系,而高程系统则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在图上设计时我们则暂时 取图纸的西南角为坐标原点,定出测区内两个假定控制点的坐标,并以此为依据 进行水准及高程控制网的设计,及精度估计。待对该测区进行实测和进行工程建 设时,只需确定原点在国家80西安坐标系中坐标,即可延展出所需点坐标。五、布网依据的原则、方案及起始数据的配置1、1选点(1)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不宜小于1.5m(2)远离大功率无线

5、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400米, 远离高压输电线200米以上;(3)为避免多路径效应,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 量避开大面积水域;(4)交通方便,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1、2埋石与点之记三角点标石应用混凝土灌制,或用相同规格的花岗石、青石等坚硬石料代替1、3使用仪器;外业观测使用华测X90GPS系列产品,DS3水准仪以及有关附属品,必要的 有关测绘工具,仪器性能可靠,精度满足设计要求。1、4网的布设结构如下2、布网依据的原则(1)平面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高程基准。(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6、-2007)。(3)ZB A75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4)GB12898-9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3、二级导线测量测区呈面状分布,控制为二级GPS网,导线布设在两对GPS点之间。每个导线点均埋设混凝土标石。标石以国家低型标为准埋设。导线网平均边长为 1968.3012 米。4、起始数据JH 口 点号X(m)Y(m)H(m)备注14067860.555749530102.76728816424066985.508928531670.9858301805、外业观测1天线的架设(1)天线距地面1米以上,严格整平,基座测前经过检验;(2)严格对中,其对中误差小于等于1毫米。2天线高量取(1)量

7、取天线高应从标石中心量全天线外边沿标志处;(2)互成120各量取一次,较差小于3毫米。3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观测模式静态数据采集间隔20秒卫星截止高度角N15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1mm有效观测卫星数N 4两次丈量天线高之差3 mm观测时段长度N60分卫星的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8观测时段数N 1任一卫星的有效观测时间N15分6、使用GPS的优点相对于常规测量来说,随着GPS技术的飞速发展,其特点也越来越明显:(1)测站之间无需通视,这样就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但测站上空要求开 阔,以使卫星信号不受干扰。(2)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全天候作业成为可能。(3)定位精度高,一般来说,双频GPS接

8、受机静态基线解算精度为土(5mm+10-6 D),而红外测距仪标称精度为(5mm+5X10 6 D) ,GPS测量精度 与红外测距仪相当,但随着距离的增长,GPS测量的优越性愈加突出。(4)观测时间短。在小于20km的短基线上,快速相对定位一般只需5min观 测时间即可。(5)提供3维坐标,GPS测量在精确测定观测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精确 测定观测站的高程。(6)由于GPS自动化程度很高,所以其操作简便。在观测中测量员的主要 任务是安装并操作仪器,量取仪器高和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它观测工作如 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7)利用GPS测量能克服常规控制测量中所存在的缺陷,并提

9、高作业的效 率,减轻劳动强度,保证高等级测设质量。在各方面的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次GPS测量有关数据总GPS点数10必要基线向量9同步三角形10重复基线向量13总基线向量30多余基线向量11独立基线向量20平差选用基线向量207、内业计算内业计算采用南方平差易2002,导线精度指标应遵循下表。等级导线长度2 (km)测角中误差()2.5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100000最弱边边 长相对中 误差(mm) 1/70000三角形最 大闭合差()7备注六、高程控制测量1、水准观测(一)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的规定。(二)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

10、轴的夹角,DS1型不应超过15; ,DS3型不应超 过 20 ;(2)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因 瓦水准尺,不应超过0.15mm,对于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0.5mm;(3)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点位应便于寻 找、保存和引测。2、水准控制的一般规定(一)测区的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进 行测量时,可沿用原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亦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二)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高程控制 测量等级的划分,应依次为二、三、四等。(三)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当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

11、或结点网。(四)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13km,了业厂区、城镇建筑区宜 小于lkm。但一个测区及周围至少应有3个高程控制点。应布设成环形网。当加 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3、布网形式和要求(1)本测区以国家高等级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起算点,布设四等水准网,作为 高程控制,以满足测区高程控制发展的需要。(2)等外水准、测距高程导线,自四等水准联测点起发展不得超过2次。(3)四等水准观测采用DS3型号的水准仪,中丝法读数,各测段测站为偶数。 作业前须对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检校。(4)控制网与水准网的连测由相应水准点处采用三角测量的方法传递。七、埋标与经费预算】、标石埋设要求:(1)盐

12、碱地区埋设混凝土标石,须加涂沥青,以防腐蚀。(2)在泥土松软、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或沼泽地区埋设标石时,除应尽量选择 好埋石地点以外,应在盘石下边浇灌混凝土底层。(3)埋石时,须使各层标石的标志中心严格在同一铅垂线上,其偏差不大于3mm。 并用钢尺量取各层标石面间的垂直距离,填记于点之记的标石断面图中,结果取 全厘米。2、标石价格:名称单位价格IIIIII低型标点/座12051. 6913957. 9315686. 71中型标4米/座20491. 0822749. 7624429. 46高型标19米/座42915. 0846193. 6848974. 29费用:13957.93X 10=139579.3 (人民币)(考虑到经济合理性,本次标石选用低型标II,在测量过程中须用到的额外费用, 随具体情况临时调整预算)八、控制网相关参数与平差结果网形及精度统计表项目单位数据备注平面已知点数个2未知点个数个8边长观测数条10最大边长m2539.6589最小边长m979.2394平均边长m1968.3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