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安全、环保_第1页
13 安全、环保_第2页
13 安全、环保_第3页
13 安全、环保_第4页
13 安全、环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Q/JXHG 10004.1-2009Q/JXHG 10004.1-200913- PAGE 2813- PAGE 27安全与环保安全生产基本准则安全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先权,保证人身安全、环境安全是所有活动的前提;无论何时何地严格遵守公司的安全规范和安全制度;对自身的安全和周围工友的安全负责,尽最大努力做到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不让身边的人受到伤害;危险源必须受到可靠控制,隐患必须及时被发现和消除;发现事故必须第一时间报告和处置。操作工的六严格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严格进行巡回检查;严格控制工艺指标。严格执行操作法(票);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动火作业六大

2、禁令 动火证未经批准,禁止动火; 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不清洗,置换不合格,禁止动火; 不消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 不按时作动火分析,禁止动火; 没有消防措施,禁止动火。 机动车辆七大禁令 严禁无证、无令开车; 严禁酒后开车;严禁超速行车和空档溜车;严禁带病行车;严禁人货混载行车;严禁超标装载行车; 严禁无阻火器车辆进入禁火区。进入容器、设备的八个必须 必须申请、办证,并得到批准; 必须进行安全隔绝;必须切断动力电,并使用安全灯具; 必须进行置换、通风; 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必须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必须有人在器外监护,并坚守岗位; 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生产厂区十四个不准

3、加强明火管理,厂区内不准吸烟; 生产区内,不准未成年人进入; 上班时间,不准睡觉、干私活、离岗和干与生产无关的事; 在班前、班上不准喝酒; 不准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物; 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不准进入生产岗位; 安全装置不齐全的设备不准使用; 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准动用; 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准开始检修; 停机检修后的设备,未经彻底检查,不准启用; 未办高处作业证,不系安全带,脚手架、跳板不牢,不准登高作业; 石棉瓦上不固定好跳板,不准作业; 未安装触电保安器的移动式电动工具,不准使用; 未取得安全作业证的职工,不准独立作业;特殊工种职工,未经取证,不准作业。

4、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氨(NH3)氨属于有毒气体,易燃,有毒,具刺激性,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熔点():-77.7 沸点():-33.5相对密度(水=1):0.82(-79) 相对密度(空气=1):0.6饱和蒸气压(kPa):506.62(4.7) 临界温度():132.5 临界压力(MPa):11.40 引燃温度():651爆炸下限%(V/V):15.7 爆炸上限%(V/V):27.4溶

5、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允许浓度:30 mg/m3主要用途:用作制冷剂、氮肥和锅炉给水PH调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主要为吸入。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轻度中毒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6、。防护措施: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

7、呼吸。就医。消防措施:着火时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使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联胺

8、(H4N2)联胺易燃,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强还原剂。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燃烧时发出高热,可能发生爆炸。在空气中遇尘土、石棉、木材等疏松性物质能自燃。遇过氧化氢或硝酸等氧化剂,也能自燃。与各种金属氧化物接触能自行分解燃烧。具有强腐蚀性。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发烟液体,有氨的臭味。别名:无水肼。熔点():1.4 沸点():113.5相对密度(水=1):1.01 相对密度(空气=1):1.11饱和蒸气压(kPa):1.92(25) 燃烧热(kJ/mol):621.1临界温度():380 临界压力(MPa):1

9、4.69闪点():38 引燃温度():270爆炸下限%(V/V):2.9 爆炸上限%(V/V):98.0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醇、液氨等多数有机溶剂。 允许浓度:0.13mg/m3皮主要用途:制发泡剂、农作物杀虫剂和水处理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肼蒸气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吸入高浓度蒸气迅速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先兴奋,如躁动不安、强直性抽搐,很快进入抑制状态。口服中毒引起频繁恶心、呕吐、腹泻,以后出现暂时性中枢性呼吸抑制、心律紊乱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有肝功能异常。液体可致眼及皮肤灼伤。长期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肝损害

10、、皮肤损害。防护措施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给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

11、进行人工呼吸。食 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消防措施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使用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

12、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不燃。有毒,具强刺激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特臭。熔点():-75.5 沸点():-10相对密度(水=1):1.43 相对密度(空气=1):2.26饱和蒸气压(kPa):338.42(21.1) 燃烧热(kJ/mol):无意义临界温度():157.8 临界压力(MPa):7.87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允许浓度:15mg/m3主要用途:用于制造硫酸和保险粉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为

13、吸入和皮肤吸收,接触后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防护措施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

14、,应该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消防措施二氧化硫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15、灭火。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一捉捕器使气体通过次氯酸钠溶液。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硫酸铵(NH4)2SO4)本品不燃,具刺激性。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烟气。有害燃烧产物: 氮氧化物、硫化物。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 纯品为无色斜方晶体,工业品为白色至淡黄色结晶体。

16、又名:硫铵熔点(): 140 氮()含量:21.0min水分:0.2max 游离酸:0.05max相对密度(水=1):1.77 相对密度(空气=1):健康危害对眼睛、粘膜和皮肤有刺激作用。防护措施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

17、 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 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泄漏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氢(H2)氢属于第2.1类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

18、气体。熔点():-259.2 沸点():-252.8爆炸下限(%):4.1 引燃温度():400爆炸上限(%):74.1 最小点火能(mJ):0.019相对密度(水=1):0.07(-252) 相对密度(空气=1):0.07饱和蒸气压(kPa):13.33(-257.9) 燃烧热(kJ/mol):241.0临界温度():-240 临界压力(MPa):1.30溶解性:不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主要用途:用于合成氨和甲醇等,石油精制,有机物氢化及作火箭燃料。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为吸入。在生理学上是情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防护措施工

19、程控制:密闭系统,通风,防爆电器与照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 防 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 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 入:消防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

20、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或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属于第2.l类易燃气体,易燃,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熔点():-199.l 相对密度(水=l):0.79沸点():-191.4 相对密度(空气=l):0.97闪点():-50 引燃温度():610爆炸上限%(V/

21、V):74.2 爆炸下限%(V/V):12.5最大爆炸压力(MPa):0.720 临界温度():-140.2临界压力(MPa):3.50 允许浓度:30mg/m3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及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为吸入。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 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

22、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防护措施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生产生活用气必须分路。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避免高浓度吸入。

23、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消防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使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守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

24、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第2.2类不燃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熔点():-56.6(527kPa) 相对密度(水= 1):1.56(-79)沸点():-78.5(升华) 相对密度(空气= 1):1.53饱和蒸气压(kPa):1013.25(-39) 燃烧热( kJ/mol):无意义临界温度():31 临界压力(MPa):7.39溶解性: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允许浓度18000mg/m3主要用途:用于制糖工业、制碱工业、制铅白等

25、,也用于冷饮、灭火及有机合成。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为吸入。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

26、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消防措施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

27、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硫化氢(H2S)硫化氢属于第2.1类易燃气体,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有恶臭的气体。熔点():-85.5 沸点():-60.4爆炸极限(%):4.046.0 引燃温度():260最小点火能(mJ):0.077 最大爆炸压力(MPa):0.490相对密度(水=1):无资料 相对密度(空气=1):1.19饱和蒸汽压(kPa):2026.5(25.5) 燃烧热(k/mol):无资料临界温度():100.

28、4 临界压力(MPa):9.01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允许浓度:10 mg/m3 主要用途:用于化学分析如鉴定金属离子。健康危害侵人途径为吸入。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病、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高浓度接触限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防护措施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29、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及时换洗工作服。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30、。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使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灭火。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服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吸回。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

31、检验后再用。甲烷(CH4)本品易燃,具窒息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熔点():-182.5 沸点():-161.5相对密度(水=1):0.42(-164) 相对密度(空气=1):0.55饱和蒸气压(kPa):53.32(-168.8) 燃烧热(kJ/mol):889.5临界温度():-82.6 临界压力(MPa):4.59闪点():-188 引燃温度():538爆炸下限%(V/V):5.3 爆炸上限%(V/V):15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32、。 主要用途: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为吸入,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防护措施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在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

33、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消防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使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

34、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氮(N2)氮气属于第2.2类不燃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理化特性外观性状:无色无臭气体。熔点():-209.8 沸点():-195.6相对密度(水=1):0.8l(-196) 相对密度(空气=1):0.97饱和蒸气压(kPa):1026.42(-173) 燃烧热(kJ/mol):无意义临界温度():-147 临界压力(MPa):3.40 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主要用选:用于合成氨,制硝酸,用作物质保护剂、冷冻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为吸入。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

35、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可进人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死亡。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微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它: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

36、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急救措施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消防措施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防火防爆 燃烧、火灾、爆炸的原理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助燃物、可燃物和点火源是燃烧发生的必备条件。火灾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5类:A类火灾:

37、 指固体物质火灾,如硫磺、磷、木材、棉、毛、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 指液体和可融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甲醇、乙醇火灾等;C类火灾: 指气体火灾,如天然气、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 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铝镁合金等火灾;E类火灾: 指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电器设备、电缆等火灾。爆炸是物质的一种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同时伴随巨大声响的现象。根据物质发生的变化,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当可燃性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爆炸上、下限之差称

38、为爆炸极限范围,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物质的爆炸危险性越大。爆炸极限受温度、压力、惰性介质的影响。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压力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惰性气体含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防火防爆措施根据燃烧必备条件,可从控制易燃易爆物、隔绝助燃物和控制点火源三方面采取防火防爆措施:a)控制易燃易爆物加强通风、换气,使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达不到爆炸极限;易燃易爆品的存放符合安全要求,油抹布、油棉纱等应及时清理; 清洗置换设备系统,防止易燃易爆介质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包括:设备检修前排放清洗置换,检修后进行气密性检验,开车前对易燃易爆介质进行置换,燃气炉膛点火前进行空气置换等;加强易燃易爆介质设备巡

39、检、维护,及时消除“跑冒滴漏”,杜绝超温超压造成易燃易爆介质异常释放;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后,应立即切断泄漏源;着火后不应盲目扑灭,防止未燃介质发生爆炸;b)隔绝助燃物易燃易爆设备检修动火前,必须用氮气置换合格;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后,可采用氮气稀释、沙土覆盖、水冲洗等措施阻隔空气。c)控制点火源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易燃易爆区域;机动车辆禁止驶入生产装置红线区域内,因工作需要驶入时必须安装阻火器; 生产区域禁止吸烟,未经许可禁止一切明火;易燃易爆区域应杜绝静电火化和摩擦起火,禁止穿化纤服装和带钉鞋,选用防爆类型电气设备;检修动火前必须按规定办理动火作业安全许可,落实防火防爆措施;易燃易爆介质设备及区域检修

40、,应使用防爆工机器具。防止中毒 中毒的概念有毒化学物质侵入人体,达到中毒量而产生损害的全身疾病称为中毒。短时间内吸收超限量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中毒,长时间吸收小量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有毒化学物质侵入人体的途径包括: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毒物分类a)刺激性毒物: 如氨、氯、二氧化硫以及酸的蒸汽等,如直接作用在人体组织上,能引起组织发炎;b)窒息性毒物: 如氮、一氧化碳等,能抑制人体呼吸直至窒息;c)麻醉性毒物: 如甲醇、乙醇、甲醛等,主要对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d)无机化合物及金属有机化合物:如金属蒸汽、砷的有机化合物等。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a)刺激: 一般收刺激的部位为眼睛、皮肤和呼

41、吸系统。b)过敏: 如出现皮疹或水疱等症状。c)窒息: 涉及对身体组织氧化作用的干扰,其症状分三种:单纯窒息。在有限空间内,氧气被氮气、二氧化碳、甲烷、氢气等代替,空气中氧气浓度降至17%以下,将导致机体组织供氧不足,引起头昏、恶心、调节功能紊乱,严重时导致昏迷,甚至死亡。血液窒息。毒物影响机体传送氧的能力,典型的血液窒息性物质为一氧化碳,空气中浓度达到0.05%时即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严重下降。细胞内窒息。毒物影响机体和氧的结合能力,如硫化氢、氰化氢影响细胞和氧的结合能力,尽管血液中含氧充足。d)麻醉和昏迷: 接触高浓度的乙醇、丙酮、乙炔、烃类、乙醚等化学品,会导致中枢神经抑制,产生类似醉酒的症

42、状。e)中毒: 酒精、氯仿、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等对肝脏具有毒害作用,重金属和卤代烃对肾脏具有毒害作用。职业接触限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有毒化学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ermissible concent ration 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b)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ermissible concent ration short time 16 pos

43、ure limit,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c)最高容许浓度 ma16imum allowable concent ration,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常见有毒化学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摘自GBZ2.1-2007)名称职业接触限值(mg/m3)MAC PC-TWA PC-STEL氨-2030苯-610一氧化氮-15-二氧化氮-510二氧化硫-510二氧化氯-0.30.8二氧化碳-900018000甲醇-2550甲醛0.5-甲酸-1020硫化氢10-氯1-尿素-510氢氧化钠2-一氧化碳(非高原)-2

44、030乙醛45-预防中毒的措施a)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安全帽、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品,保护皮肤、眼睛免受有毒化学品侵蚀;b)正确使用防毒面具,过滤式防毒面具只能在有毒气体浓度0.5%、空气中氧含量19%的场所使用,隔离式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适用于任何毒气浓度场所; c)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必须按规定办理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对受限空间进行物料切断、排放和置换,分析有毒物质和氧气含量达到合格标准; d)进入氮气环境或其他有毒物质、氧气含量分析不合格的环境作业,必须佩带隔离式防毒面具,并安排专人监护;e)禁止将未正确辨明性质的液体用于饮用、洗脸、洗手、洗衣物等;f)道路上有不明液体时

45、应绕行并报告。中毒紧急处置a)尽一切可能进行自救,尽快消除或减轻毒物的侵害;b)发现中毒者,应立即将其救离毒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肺复苏;c)迅速脱除被毒物污染的衣物,就近寻找水源并对皮肤、眼睛等进行大量冲洗(15min以上);d)立即联系医疗急救。电气安全知识 在生产现场检查电机、开关、操作柱、变压器等电气、仪表设备的温度、振动时,应用红外线温度计、振动仪进行测试。如无测量仪时,也只能用手背测试温度或振动等,如有漏电则手指本能地自动弯曲而收缩脱离漏电设备,避免触电现象的发生。生产现场打扫设备卫生时,严禁用水冲击电气设备及仪表装置,以免电气设备淋水或受潮而导致绝缘破损、短

46、路、冒烟及着火等事故的发生。生产现场的电缆、电线、按钮、开关等非转动电气设备,不要赤手拖拉,以免赤手碰触绝缘破损的电线、电缆等而漏电伤人。在生产现场发现电气及仪表设备的接地保护线锈蚀、脱落、断裂等现象,应联系电工班协调处理。电气设备带电部位未经确认无电或未落实安全措施之前一律当有电对待。没有经过验电确认无电的电气柜,严禁进入柜内作任何作业。在生产现场检查发现电机、开关、电缆、照明等电气设备漏电、短路及冒烟的情况,应及时联系电工处理,切忌盲目触及危险部分。电气设备发生火警,现场人员必须快速准确停下该电气设备,立即向消防部及生产部(调度室)报告,并迅速组织灭火。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其他

47、安全的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如失去知觉或停止呼吸时,应立即就地作人工呼吸,并报告生产部(调度室)或消防部。压力容器锅炉安全知识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及预防a)事故类型物理爆炸: 容器内高压气体迅速膨胀并以高速释放内在能量;化学爆炸: 容器内介质发生化学反应,释放能量生成高压、高温,其爆炸危害往往比物理爆炸更严重。b)事故的危害冲击波破坏,冲击波超压大于0.1MPa时,在其直接冲击下大部分人员会死亡;爆炸碎片破坏;容器内有毒介质或高温蒸汽随爆炸而扩散,造成毒害或烫伤;容器内可燃介质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在扩散过程中遇明火发生二次爆炸。c)事故预防设计上采用正确的材质和合理的结构;制造、检修、安装、

48、改造过程中,加强焊接管理,避免应焊接产生缺陷或用错焊材;使用中加强管理。避免误操作和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按规定进行检验,及时发现和消除缺陷。压力容器安全操作a)平稳操作加减负荷应缓慢,防止压力突然升高。过高的加负荷速度会降低材料的断裂韧性,可能使存在微小缺陷的容器在压力的快速冲击下发生脆性断裂。高温容器或工作壁温在0以下的容器,加热和冷却都应缓慢进行,以减小壳壁中的热应力。b)防止超温超压超温超压主要是由于操作失误而引起,严格控制操作温度和操作压力在安全规程范围内,是确保压力容器安全的重要条件。c)消除“跑、冒、滴、漏”“跑、冒、滴、漏”既是浪费和污染,又造成设备腐蚀或破坏。应加强巡回检查

49、,及时发现和消除“跑、冒、滴、漏”缺陷,保持压力容器的完好状态。d)保持安全附件完好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和安全阀(防爆片),是压力容器最常见的安全附件,必须加强维护保养,以确保完好。安全阀必须按规定进行校验。锅炉事故水蒸气爆炸: 锅炉正常工作时处于水汽两项共存的饱和状态,一旦锅炉破裂,压力瞬间降为大气压,形成“过饱和水”,其瞬时汽化形成爆炸;超压爆炸; 缺水爆炸: 长时间严重缺水,或立即给严重缺水的锅炉上水,易致爆炸发生;锅炉爆管;炉膛爆炸;烟道二次燃烧: 炉膛燃烧不完全,可燃气体进入烟道,在一定条件下燃烧,造成烟道中热回收管道超温损坏。锅炉安全操作a)点火时防止炉膛爆炸锅炉点火前,炉膛可能

50、残存有可燃,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即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火前应启动引风机(或鼓风机)进行置换。b)控制升温升压速度升压过程就是炉水饱和温度不断升高的过程,锅炉金属温度也随之升高。升温升压速度过快,将会产生过大的热应力和热膨胀。c)平稳调节负荷、压力和液位。 d)调节好燃料和燃烧空气,确保燃烧完全。防护用品类别及使用防护用品类别类别作用防护用品使用条件头部防护用品防御头部免受物体打击防尘帽、安全帽眼目部防护用品防御眼睛、面部免受烟雾、尘粒、金属火花和飞屑、化学品飞溅等伤害护目镜、焊接护面罩听觉防护用品防御听力免受噪声损害耳塞、耳罩呼吸防护用品过滤式预防有害气体、粉尘、烟雾由呼吸道吸入防尘口罩、防毒

51、面具毒气体浓度0.5%,空气中氧含量19隔离式直接向使用者供氧或清洁空气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长管式呼吸器适用于任何毒气浓度及密闭空间,氧气呼吸器不适用于动火作业手部防护用品防御手和手臂免受机械、化学腐蚀、高温等的伤害一般防护手套、耐酸碱手套、防高温手套、防油手套金属切削等机床操作严禁带手套足部防护用品防御足部免受化学腐蚀、机械砸伤/刺伤、触电等伤害耐酸碱鞋、防水鞋、防刺穿鞋、电绝缘鞋躯干防护用品一般防护服、耐酸碱服、防静电服、防化服、阻燃服易燃易爆场所必须穿防静电服防坠落用品预防高处作业坠落伤害安全带、安全网高于作业基准面2米的作业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a)安全帽使用前检查外观有无缺陷、损坏,

52、组件齐全完好;扣紧下颌带;禁止将安全帽当坐垫用,以防变形,降低防护作用。b)安全带使用前检查安全带缝制部位和挂钩部分,不能有断裂或磨损;使用时应将安全带系在腰部,锁紧各扣件;按“高挂低用、结实可靠”原则选择挂钩悬挂点,并将挂钩锁紧;绳子不能打结使用,挂钩必须挂在连接环上。c)空气呼吸器(巴固C900自给式呼吸器)一“查”: 使用前检查面具头带、眼窗、供气阀、压力表、背带、腰带和各部件齐全完好,打开空气瓶阀(左开右关),观查空气压力表数值20MPa,关闭空气瓶阀,缓慢按供气阀黄色按钮让空气泄漏,当压力降至5.5MPa时报警器鸣叫,报警器正常;二“开”: 再打开空气瓶阀确认空气压力在20MPa以上

53、(左开两圈以上);三“背”: 两手交叉握住气瓶低部背架两背带,提起背带从后背左边落于肩上,根据身材调整高低合适,系好紧身腰带,压力表、供气阀置于前胸;四“戴”: 戴上面罩拉紧头带,用手掌堵住供气接口并深呼吸,如无法呼吸则为气密性良好;右手握住面罩吸气阀根部,左手把供气阀向里按,听到咔嗒声即为连接好,呼吸有节律的供气声响则为供气正常;五“进”: 两人以上进入毒区相互照应,距离不应超过3米;严禁在毒区摘下面罩讲话,联系应用手势进行;六“退”: C900自给式呼吸器理论使用时间40分钟,使用中应随时检查空气压力的下降情况,听到报警声(5.5MPa)应立即退出毒区;用手按住供气阀两黄色按钮系卸下供气阀

54、,用母指瓣开头带板扣卸下面罩,重新更换压力充足的空气瓶;工作完毕退出毒区应关闭空气瓶阀,缓慢按空气呼吸器供气阀的黄色按钮排出余压。d)氧气呼吸器(AHG-2)一“查”: 使用前检查各部件完好,打开氧气瓶阀,观察氧气压力表数值10MPa;二“开”: 打开氧气瓶阀,按手动补给器排出气囊内积存气体;三“背”: 按左挎右肩方式背上氧气呼吸器,系好紧身腰带;四“戴”: 双手向外撑开面罩,从下巴往头顶带上面罩;用手折压双气管,如无法呼吸则为气密性良好;五“进”: 两人以上进入毒区相互照应,距离不应超过3米;严禁在毒区摘下面罩讲话,联系应用手势或哨子进行;六“退”: AHG-2氧气呼吸器理论使用时间2小时,

55、使用中应随时检查氧气压力的下降情况,当氧气压力3.0MPa应立即退出毒区。e)过滤式防毒面具(巴固B2K2)根据毒物类型选择合适的滤毒罐,摇晃检查滤毒罐应无异响和重量异常;右肩左胯背好面具,扎上腰带, 连接滤毒罐;打开滤毒罐底塞,戴上面罩,用手掌堵住滤毒罐低孔,不能呼吸则为气密性良好; 使用当中闻出所预防物质的气味时,应迅速撤离毒区;嗅觉不灵的人不宜使用过滤式面具。f)长管式防毒面具长管式防毒面具分自然通风式与强制通风式两种,自然通风式导管限长10米,强制通风式长度为10米以上;使用前应先试戴,熟悉使用长管式防毒面具的呼吸情行;通气软管吸气口置工作地点的上风处空气新鲜处,离地面最小5厘米,上风

56、向无排料、放空等情况;通气软管必须畅通,无弯折、压迫;强制通风式必须确保电源安全可靠;使用前必须进行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带上面罩,用手卡住进气口作深呼吸,不能呼吸为气密性良好;必须要有专人监护,监护人必须坚守岗位,随时掌握被监护人情况,确保通气软管畅通;戴长管式防毒面具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监护人和被监护人之间须事先规定好联络讯号,被监护人要听从监护人的指挥,严禁在毒区脱下面罩。g)空气呼吸器维护保养切勿击打、滚动或把气瓶扔在地上,防止碰撞、划伤,每次使用后应目测检查气瓶及气瓶阀;切勿完全排空气瓶,应留有0.5MPa余压;切勿使气瓶受潮(如螺纹接口处有水滴);气瓶必须定期检验合格方可使用;每次使用后

57、,呼吸器上脏的部件必须用温水和中性清洁剂进行清洗,必要时呼吸部件用酒精进行消毒;全面罩存放时不能处于受压状态;空气呼吸器状况必须按规定进行检查,并纳入岗位交接班内容;气瓶压力不足,联系消防部更换气瓶;检查发现其他异常,联系安全环保部处理。消防设备及灭火方法 消防设施1)火灾探测器为了提前发现火灾迹象,尽早组织疏散和灭火,火灾探测器应用越来越广泛。根据探测原件和探测对象的关系,火灾探测器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类型:接触式火灾探测器:当烟气进入感烟探头壳体内,烟气的浓度或温度达到探测元件的设定危险值时,便发出报警。非接触式火灾探测器:根据火焰或烟气的光学效果进行探测,探测元件不必触及烟气,探测距

58、离远、速度快,包括光束式、火焰式和图象式。2)灭火器各种灭火器材适用范围如下表: 原理及适用灭火器材A类固体火灾B类液体火灾C类气体火灾D类金属火灾E类电器火灾消防水枪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1211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a)手提式灭火器的使用:手提灭火器的提把到火场,在距燃烧处五米左右停下;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开启把,一手握住喷射软管前端的喷嘴;对准火焰根部,用力压下开启把,由近而远、左右扫射;向前快速推进,直至火焰全部扑灭。b)推车式灭火器的使用:二人操作,先将灭火器推或拉到火场,在距燃烧处10米左右停下;一人快速放开喷射软管,紧握喷枪,对准燃烧处;另一人快速打开灭火器阀门(或压下开启把);对准

59、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左右扫射;向前快速推进,直至火焰全部扑灭。c)灭火器维护保养:灭火器应定置摆放,不得随意挪动;使用后联系消防队更换,然后放回原位;每年由消防队进行检验;定期检查灭火剂压力处于正常范围(绿色区域),否则联系消防队更换;防止日晒雨淋,定期清洁。灭火方法a)冷却法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燃点以下,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如用水、二氧化碳进行灭火等。b)窒息法通过隔绝的方法,切断助燃物空气、氧气的供给而停止燃烧。如使用泡沫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氮气、沙土掩埋等。c)隔离法将燃烧物体与其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疏散开,达到灭火的目的。d)抑制法也称化学抑制法,即用灭火剂与燃烧物产生化学抑

60、制作用的灭火方法。如采用干粉灭火时,干粉捕捉和消除燃烧物产生的自由基,从而中断燃烧连锁反应的进行,使火焰迅速熄灭。e)灭火注意事项根据燃烧物料性质、设备设施特点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和方法;室外灭火,应选择上风方向,防止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剂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在狭窄的室内灭火时,灭火后应迅速撤离,防止窒息;扑救液体火灾时,不能将喷射流直接喷射在燃烧液面上,防止将可燃液体冲起而扩大火势;扑救容器中的液体火灾,应对准火焰左右晃动扫射,赶出容器中的火焰,再跟着火焰扫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不能接触喷射管的金属部分,防止冻伤;扑救电器类火灾,应先断电再灭火;可燃气体泄漏后起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