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几级?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行政区建制自上而下分为国家、省、地、县、镇(乡)五级。就广州市而言,分三级,即广州市、区(县级市)和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是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服从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级规划上下协调一致。国家、省、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侧重于确定规划期内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方针,统筹安排各类用地,逐级分解规划确定的各类用地控制指标。其中,省级规划应当实现省域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重点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省域内耕地保有量指标、基本农田保护区指标和新增耕地的开发复垦整理指标。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2、主要任务是根据上级规划的要求和本地土地资源特点,确定土地规划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土地利用各项指标,划分土地利用区,为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提供依据。镇(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侧重于将各类用地指标、规模和布局等落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实际地块上。二、区位论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对区位一词的理解,严格的说还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它不仅表示一个位置,还表示放置某事物或为特定目标而标定的一个地区、范围;它还包括人类对某事物占据位置的设计、规划。区位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行为,是人们生活、工作最初步和最低的要求,可
3、以说,人类在地理空间上的每一个行为都可以视为是一次区位选择活动。区位论作为人类征服空间环境的一个侧面,是为寻求合理空间活动而创建的理论,如果用地图来表示的话,它不仅需要在地图上描绘出各种经济活动主体(农场、工厂、交通线、旅游点、商业中心等)与其他客体(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的位置,而且必须进行充分地解释与说明,探讨形成条件与技术合理性。由于其实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使区位活动成为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和廖什的市场区位论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古典区位论的区位是指厂商经营生产活动的位置,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古典区位理
4、论所关心的问题。杜能指出距离城市远近的地租差异即区位地租或经济地租,是决定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作物布局的关键因素。由此他提出了以城市为中心呈六个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理论,即著名的杜能环。 杜能理论对农村土地利用的影响理论模式中,系统地研究了围绕农产品消费中心城市的农业土地经营种类、经营强度以及应当如何安排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问题,初步阐明了位置级差地租的概念,认为不同地方对中心城市距离远近所带来 的运费差,就决定了不同地方单一农产品的纯收益的大小,纯收益是市场距离的函数。如:运送距离大小决定农业耕种形态空间分布;一定地方生产的农产品,应当是获得纯利益最高的那种产品;随着市场距离增大,运费增高,
5、农产品的纯收益下降,到达一定距离后,它将让位于纯收益比它高的另一种农产品,也就是说一种土地利用类型被另一种利用类型所代替;每个圈带的分界线不是决定作物的实际范围而是决定它们的比较利益。即每两种农业土地利用环带的交界处不是由每个作物种植实际最大距离决定,而是由比较利益决定;愈接近城市、农民选择作物种类种植的机会越多。最近处,要选择利润最大的生产,反之愈少,最远处,只有一种选择,只能选择能带来利润的那种。对土地利用的启示1)从中心向周围呈环状,城市越大环带越多,环宽越大。小城镇不存在环带。(2)土地利用强度和集约化程度由中心向外递减,越来越粗放。由中心向外,由多样趋向单一,产品自给率增强,商品性减
6、弱。(3)从近郊到农村,由自由农业带向谷物带,畜牧带过度。(4)农业的布局的经济效益最终决定于:市场价格、农业生产成本、运费的关系。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德国经济学家韦伯继承了杜能的思想,在20世纪初叶发表了两篇名著论工业区位(1909)工业区位理论 (1914)。韦伯得出三条区位法则-运输区位法则、劳动区位法则和集聚或分散法则。他认为运输费用决定着工业区位的基本方向,理想的工业区位是运距和运量最低的地点。除运费以外,韦伯又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与集聚因素,认为由于这两个因素的存在,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位将发生化。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是以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为前提的,寻求在原材料和消费中心一定的情况下
7、,工业企业的最佳分布点。 1 运费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依据原材料在生产中的上述特点, 韦伯设计了原材料系数公式:原材料系数地方性性原材料总重量/制成品总重量(1)凡原材料系数1的工业,即运进工厂的物质总重 运出工厂的总重量,为节省运费计, 工厂应设在产品的中心消费区。适于这一条件的工业,其所用物质大都是随地物质 , 如制冰厂、酒厂、汽水等饮料厂及砖瓦、水泥厂等。(2)原材料系数 1的工业,即运进工厂的物质总重量 运出工厂产品的总重量,为节省运费计,工厂应设在稀有性原材料产区,属于这一类的产业有金属冶炼业、食品加工业等。(3)凡原材料系数 =1 的工业 , 即运进的物质与运出的产品重量相等 ,
8、 工厂可选在原材料产地与产品消费区间任何一点。2.劳动成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是指制造一单位产品所支付的平均劳动工资, 地域重量是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运输的重量, 劳动系数则是劳动成本指数与地域重量的比例 :劳动系数劳动成本/地域重量 当劳动系数较大时,即劳动成本高时,工业厂址的选择, 应离开运输成本最低点,偏向于劳动成本较低点, 使劳动成本减少的数量超过运输增大的数量, 最终使产品成本下降。当劳动系数较小时,劳动成本较低的地区与其他地区比较, 可能节省的劳动费用较高,工业厂址的选择偏向于劳动成本较低点,它对各种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特别是对劳动系数大的制造业吸引力也较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
9、论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培勒的中心地理论将区位理论扩展到聚落分布和市场研究,认为组织物质财富生产和流通的最有效的空间结构是一个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的、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组成的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克氏提出了正六边形的中心地网络体系。 中心地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1)地理位置、区域条件和区域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对城市布局的影响(资源变形):克氏理论假定:所有城市只履行一种职能,即中心地职能。事实上,许多城市都是在特殊区域条件和区域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承担着特殊的职能。如;工矿城市、旅游城市、文化宗教城市、行政中心城市、海港城市和边境口岸城市等。由于区域城市体系是在一、二个枢纽(中心)的刺激下,经过长期历史
10、时期形成的,因此,在城市布局实践中,总是先把那些严格要求满足某些地理条件的城市固定下来,然后,再围绕这些固定城市点,在其市场区范围内,布局层层的城镇体系。2)交通线的不均衡分布对城市布局的影响(交通变形):中地论假定:区域内存在均一的交通面。事实上,交通线多是呈放射状的,使得中心地及其六边形市场区顺着交通线掌长而形成梯形,从而增加了交通线上的城市密度。此外,中地论认为: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会随着中心地等级的提高而增大。事实上,在短距离内,也可出现高等级的中心地。不过,其扇面的对接则由菱形改为亚铃型,并随着城市化而扩展,最终形成大城市连绵带。3)人口密度的不均衡分布对城市布局的影响(集聚变形)
11、:中地论假设:区域内人口分布绝对均匀。事实上,愈接近首要城市,人口密度愈大,居民购买力愈高,各级城市所占据的最小销售范围也相应缩小,城市分布的密度便会提高,从而导致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的形成。4)原有城镇分布基础对城市布局的影响(时滞变形):中地论假设:区域范围内原先没有任何城市。事实上,在已开发的区域中,大都存在着一批城镇和居民点,而且,其位置已经固定。因此,在区域城镇体系的规划布局中,只能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已有的城镇格局加以利用和改造,增补中间环节,而不能机械地按中地论模式另搞一套。即使是按规划新建的增长中心,在选点上,也须考虑利用原有的城镇基础,以求投资少,收效快。3.中心地理论
12、在区域规划(工业布局)中的应用1)经济因子的地区差异对区域工业布局的影响:中地论假设:区域范围内经济因素是完全相同的。事实上,经济因素存在着地区差异,其表现为;产品价格、供求关系和技术水平等的差异。地区生产要素和交通运输条件的不同会导致生产成本和运费率的差异,两者的结合直接导致产品市场价格的差异。价格上升,市场区缩小,价格下降,市场区扩大。影响产品价格的任一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导致市场区的变动和工业布局的变化。技术水平的地区差异也会导致市场区的变形。技术革新的经济意义在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超额利润的产生。若一个企业采取技术革新,改进工艺流程,其市场区便会扩大,新产品占据老产品市场,竞争的结果是老
13、企业被淘汰。产品的差别化也会导致市场网络的变形。若空间的价格差使市场区的缩小成为可能,那么,产品差别化则对这种影响起反作用。差别化产品的市场空间可以重合,但每一种商品的市场空间则在扩大,这就是超级市场形成的区位原因。从中可以得到启示:企业竞争的战略之一便是产品差别化战略。2)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地区差异对区域工业布局的影响;中地论假设为区域内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分布是绝对均匀的。事实上,其存在着地区差异。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资源指向性工业的布局具有决定性影响,此外,其分布的不均衡还通过生产率的地方差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差,影响着市场区的扩大或缩小,从而打破了中心地理论的均衡模式。3)人的因素的差异
14、对区域工业布局的影响:人的因素的地区差异表现为个别企业企业家(团队)的差别和国民性的差别两个方面。能力高的企业家可以扩展其市场区,延伸到必要境界以外的所有边界。而能力低的企业家则要缩小其市场区。国民性的差别具有重要的空间经济意义,其通过国民的素质和消费习惯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在这种情况下,民族的境界往往也是各种财货地区网络组织的境界。从中可以得到启示:一个当地诞生的企业家,必须要使其解决方案更密切地与国民性或种族的特性相适应,即生产的本土化。4)政治境界对区域工业布局的影响:在国家封闭的条件下,境界地带往往是一片荒废地,因为,政治边界可以通过税收、地理、语言等因素打破正常的市场网,使其在边
15、境地区发生变形甚至消失,因此,政治界线切割市场网络会导致经济的损失。但是,政治边界往往也是地理梯度较大的地带,故在对外开放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边境地区如海港城市、陆界边境城市往往是经济活跃的地区,工业在此布局可以得到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从中可以得到启示:国家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使其市场区由国内扩展到世界范围,从而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德国经济学家廖什则在经济空间秩序一书中,将利润原则应用于区位研究,并从宏观的一般均衡角度考察工业区位问题,从而建立了以市场为中心的工业区位理论和作为市场体系的经济景观论。总之,农业用地的区位的选择特点:(1)农业的经济效益不仅受到自然条件的制
16、约,市场的空间差异(产地与消费地的距离)的影响,还受到经营经营方式,产业政策劳动力资金等多种影响。(2)虽然冷藏车和储运体系的健全,产地与消费地的经济距离和时间距离大大缩短,使远距离运输成为可能,似乎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失效,但是只要有集中的消费市场(城镇)和农业产地和规模化基地,就存在区位和距离对农业土地利用的影响。农业区位论的原理仍然有效。在现阶段区位论中的城市中心理论、市场需求理论、农业区划理论对(城市)土地利用产生着重大影响。特别是交通通达度和市场需求、集聚效应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较大。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空间区位选择及空间区内经济活
17、动优化组合的理论。 农业区划理论对农村土地利用的影响理论模式中,系统地研究了围绕农产品消费中心城市的农业土地经营种类、经营强度以及应当如何安排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问题,初步阐明了位置级差地租的概念,认为不同地方对中心城市距离远近所带来 的运费差,就决定了不同地方单一农产品的纯收益的大小,纯收益是市场距离的函数。运送距离大小决定农业耕种形态空间分布。一定地方生产的农产品,应当是获得纯利益最高的那种产品随着市场距离增大,运费增高,农产品的纯收益下降,到达一定距离后,它将让位于纯收益比它高的另一种农产品,也就是说一种土地利用类型被另一种利用类型所代替。每个圈带的分界线不是决定作物的实际范围而是决定它们
18、的比较利益。即每两种农业土地利用环带的交界处不是由每个作物种植实际最大距离决定,而是由比较利益决定。愈接近城市、农民选择作物种类种植的机会越多。最近处,要选择利润最大的生产,反之愈少,最远处,只有一种选择,只能选择能带来利润的那种。杜能理论对我国农村用地的影响区位地租存在的客观性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土地经营权能自由转让,相对于消费市场不同距离的同样大小的土地,因区位地租不同,土地的价格就不同。距产品消费市场近的土地,由于产品运费少,土地纯收益高,能吸引众多农业经营者向这里聚集,其地价必然自然上涨。因此,在距离消费市场近的土地上,为了偿付高额地价,就适宜种植需要高投入、高产出作物,以获得
19、最大纯收益。这样,区位地租既可以作为调控农村土地利用状态的手段,用以调节城市郊区土地利用方向和利用强度,同时又可以用作指导城郊农业总体规划的依据。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交通对土地利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城市住宅区、工业区的区位选择影响对土地利用性质、强度和价格的影响。当只考虑交通成本和土地价格时,各类土地利用者选取不同的区位行为,导致CBD一般选择市中心区,农业处于城市最外层,中间则分布工业与居住区嘲。调查发现家庭也倾向于选择交通方便的区位;轨道交通或大容量道路网对沿线的土地利用具有强烈的空间吸引和分异效应,对居住用地、公共用地的吸引复合距离衰减规律,而对工业用地产生排斥。区位论对商业土地利用的影
20、响l集聚与分散因素决定了商业会聚之处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以及商业会聚之处发展的位置。l区位的通达性是商业会聚之处发展方位的最终影响因素。l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门槛(市场原则)决定了商务区的发展辐射范围。三、土地资源评价及其研究的意义?土地资源评价又可称土地评价:是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划分完成以后,在对土地各构成因素及综合体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利用为目标,根据特定的目的或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来对土地的属性进行质量鉴定和数量统计,从而阐明土地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有利或不利的后果,确定土地价值的过程。基本特征:是比较土地利用的要求和土地质量的水平。实质:农业用地对土地生产力高低
21、的鉴定、城镇用地对土地使用价值大小的鉴定定义:土地评价是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要素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以表明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待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的大小。土地评价的作用与任务: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交易、土地税收、土地补偿 、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土地管理、估计土地利用 、评判经营好坏。土地资源评价研究的意义土地资源是由地球表面一定范围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貌、地质、土壤、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同时又时刻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影响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而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是战略性土地规划的一个工具,其目的是为规划、利用土地提供建议和决
22、策依据,是协调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土地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前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国家对耕地保护的政策性重视,国内土地资源评价无论在理论、方法上还是在具体应用的深度、广度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土地评价是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等的基础工作,是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的技术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土地评价在理论研究,实践的基础和技术方法上均有很大的发展。它是土地资源调查的核心工作。土地资源评价直接关系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因此开展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在于把评价结果运用到实际中去,它的
23、一般目的是为收取各种土地税费服务,为土地交易服务为土地利用服务,对于合理利用和科学地管理土地资源,具有深刻意义。具体表现为:1为农业区划、区域性土地总体规划及农业企业土地规划中各业用地、作物布局提供了依据。2为编制农业生产计划,制造合理的农业税收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了各种可行性建议。 3为进一步完善以家庭经营为主的承包责任制的定等估价和转包贸提供了重要依据。4非农业用地评价不仅为城镇建设工程建筑、娱乐场所、环境保护工程等的用地选择及其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的基础资料,而且也为合理调整工农业用地矛盾,为科学地确定地价、土地使用费及各项租金、税收金额等提供依据。四、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现状?我国真正意
24、义上的全国范围内全面系统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展开的,这些年来我国土地规划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规划方案编制方法和规划方案选优方面,且大部分都集中在土地利用规划模式研究、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研究、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和技术、GIS、遥感、计算机和数学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等。而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研究触及不多。从2004年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在此次规划修编中国土资源部明确要求各级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前必须对上轮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到目前为止规划实施的评价体系、规划实施的管理系统以及规划实施的监测系统都很不完善。2不足之处2.1关注度
25、不够: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是在近几年才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在这一方面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出现了规划是规划,实施结果是结果的局面。具体表现在有些地方出现了提前超出规划期内用地的事实,更多的是规划被更改、篡改的事情经常发生。导致规划的意图不能实现。2.2研究深度不够:目前最新的研究多是见诸于一些硕士论文,主要是以各种数学模型为基础的定量与定性分析,然后将得出的结果与规划的意图相比较来判断规划实施的情况。没有建立起一个评价-监测-管理-决策系统。2.3技术和方法不够先进:3S在土地利用规划及规划实施评价方面的应用很少,仅是在图件编制方面采用了3S的部分技术,而在规划实施评价系统、决策系统、规划实施监测
26、系统及管理方面几乎还没有太多的涉及,这距离国土资源信息化、现代化的要求还差得很远。3启示4.1更新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理念:国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研究已经进入了公众参与规划编制的阶段。它是以一种开放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同行政级别、不同地区之间的规划编制和土地资源分配方面它被看作公众解决不公平问题的一种方法在执行着,这样既增加了决策的公正性,又减少了各个土地利益关系者在决策问题上的冲突。目前,国内有人开始提出公众参与的方式,但是正真将其付诸实施的还比较少。鉴此,为了能更好的平衡、配置国土资源,建议我国在以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方面可以借鉴这种公众参与的方式。4.2更新规划实施评价
27、的判断标准:国外很早就提出了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价和规划实施过程的评价。在对结果评价时,考虑到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和作用,所以认为实施结果与规划方案之间不定要一一对应,而是更加注重规划的实施结果与规划编制主旨的吻合度。并相应地出现了“目标自由”的评价规划模式5。正如Alexander认为的,规划实施结果与规划方案之间的偏差并不必然地表示规划是失败的,只要规划的主旨没有变化,规划实施的结果与规划编制的成果即使不一致也认为规划是成功的,实施也是成功的。近期,我国学者王万茂认为不要把规划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在设计好了之后就要一一照原样去执行,因为客观世界存在不确定性和处在发展中。所以他提出了“绿色设计”
28、的概念,就是说要保持规划的主旨但又要有充分的弹性,给使用者留下空间,使规划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所以,应该认识到只要规划实施结果达到了规划的主旨和意图就说明该规划是成功的评判标准。4.3提出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几乎每个规划实施评价都有自己的指标体系。在研究相关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压力-状态-相应”的指标体系。此体系是在做了几个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项目之后总结出来的,作者认为此指标体系更能准确地反映规划实施过程中各过程和各环节以及与规划实施结果之间的关联关系。 “压力”是指上级部门下达到当地的各项用地目标、保护目标;“状态”是指当前表现出来的一些实际状况,
29、主要是在上一轮规划修编实施了一段时间之后出现的结果。“响应”是针对当前的压力和目前的状态所做出的反应。这样的指标体系在选取下一级指标时也较为容易。规划实施评价模型。当前使用的评价模型:有加权法、层次分析法、灰色系统评价法、模糊数学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等。但实际上每一种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以及各方法的侧重点和优缺点都有待于进一步论证。在规划实施评价中这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能更加关注。1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现状我国土地资源稀缺,根据国土资源部2004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41亩,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3.75亩的37%,不到美国的
30、1/6。并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人地矛盾更加突出。1.1 国内很多城市仍然实施“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通过大量占用郊区和农村土地,土地浪费严重。1.2 地方政府为了获取土地增值收益,“圈而不用”现象较为普遍。据调查,一些城市征购或者征收后不供地的土地面积占全市新增建设用地的40%-60%,土地闲置十分严重。1.3 许多市县的国土部门违法授予园区土地供应审批权,园区用地未批先用、非法占用、违法交易的现象较为严重,造成产业的重复建设,浪费土地。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开发区3887家,其中经国务院批准的只有232家,占6;省级批
31、准的1019家,占26.6;其他2586家都是省级以下开发区,占67.4。据不完全统计,各类开发区规划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超过了全国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1.4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各类用地比例失调,产业用地比例过高,生活用地比例偏少。1.5 城市人均用地水平偏高,目前我国的城镇人均用地为133平方米,超出国家标准(100平方米)33%,已有建设用地强度偏低,容积率不高,土地经济效益产出偏低。基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面临人多地少的和土地利用中的许多问题,集约发展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然选择。在我国陆地面积中,耕地占137,园地占11,林地占239,牧草地占280,居民点工矿用地和交通
32、用地占31,水域占44,未利用土地占258。上述数据不含我国台湾省。 我国土地利用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但以农用地为主。农用地占全部土地的67以上。 (2)各类用地分布不均衡,土地利用的区域差异大。我国的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带,而牧草地、未利用土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带。 (3)因人口众多,人均各类用地数量少。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值的一半。我国人均林地和牧草地仅为世界的18和33。 (4)近年来耕地大量减少,土地退化,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据调查,19861995年我国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33、7500万亩左右。近年来一些地区对耕地投入减少,重用轻养,地力衰退。由于超载放牧,滥砍森林,全国有四分之一的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和荒漠的面积不断扩大。三废污染和农药污染面积有所增加。 (5)土地开发程度较高,但利用粗放。我国农业土地利用指数、耕地复种指数、林地利用指数、牧草地利用指数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各类用地的实际利用水平和产出率却不高。在我国建设用地中,特别在近年来建立的各类开发区中,一些土地被闲置撂荒。在农用地中,我国农产品畜产品单产也明显低于先进国家,这意味着我国土地利用潜力很大。五、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土地利用调查是对某一地区内不同类型的土地开发及使用情况的详细调查,包括对土地自然、社会、经济、法律等诸方面状况及其变化情况的调查。土地利用调查根据其调查时效又分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详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指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土地资源普查,也是国家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主要任务是分县查清全国各种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进行农业区划、规划、因地制宜地指导农业生产,建立土地统计、登记制度,全面管理土地等多项工作服务。土地利用现状布局1农用地内部结构与其空间布局分布2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及其布局分3未利用土地内部结构及其布局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模具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 教案装订顺序
- 四个自信课件
- 玉溪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师范学院《田径》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教练员继续教育考试题目及答案-知识题库
- 湖南师大附中2024-25届高三年级月考试卷(二)(英语)
- 电商公司整体薪酬设计(早期)
- 《信号基础设备》全套教学课件
- 2023年双频、双模移动通信手机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护理职业规划大赛
- 2023年度省综合专家库评标专家继续教育培训考试试题(三套)
- 2023年6月新高考英语天津卷(第二次)基础词汇积累
- 电力配网安全培训课件
- 高风险作业培训课件
- 幼儿音乐节奏培训课件
- 2024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限公司招聘88人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数字信号处理试卷及答案
- 电子商务运营 教案 项目三 网店推广
- 血栓风险评估及个体化干预(遗传性易栓症风险基因检测)
- 胃管置入术的规范操作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