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的基本生理过程_第1页
机体的基本生理过程_第2页
机体的基本生理过程_第3页
机体的基本生理过程_第4页
机体的基本生理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机体的基本生理过程一、单项选择题1.001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是()。A.动作电位B.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阈电位刺激阈以上均不是1.002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oA.反射弧都是固定不变的B.同一刺激的反射效应相同C.刺激传入神经所产生的反应也是反射D.反射弧的传出途径可以通过体液环节E.反射活动不一定需要反射弧的完整1.003下列生理过程中,哪一个不是正反馈()oA.排尿反射B.血液凝固C.分娩组织细胞受到刺激后,通过细胞膜的再生式钠内流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时,ADH增多使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增强1.004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出胞作用的是()o胃腺粘液细胞将粘液分泌到胃腔中胰腺细胞分

2、泌胰蛋白酶原到导管中C?肾小管上皮细胞向管腔分泌NH3D.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E.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1.005如果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为2ms,理论上每秒能传导的动作电位数不可能超过()o100次200次300次400次500次1.006降低细胞外液中Na联度时,发生的变化是()。A.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不变B.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增高c.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降低D.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增高E.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值增高1.007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作用E.以上都不是1.

3、008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由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作用E.吞噬作用1.009一般细胞用于维持钠泵转运的能量大约占其代谢能量的()A.5?10%B.10?20%C.20?30%D.30?40%E.40?50%1.010正常细胞膜内K+浓度约为膜外钾离子浓度的()。A.12倍B.30倍C.50倍D.70倍E.90倍1.011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膜内钠离子浓度的()。A.1倍B.5倍C.12倍D.18倍E.21倍1.012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有效刺激后,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oA.相对不应期t绝对不应期t超常期t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t相对不应期t低常期t超常

4、期C.绝对不应期t低常期t相对不应期t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t相对不应期t超常期t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t超常期t低常期t相对不应期1.013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中负后电位出现在()oA.去极相之后B.超射之后C.峰电位之后D.正后电位之后E.以上都不是1.014就绝对值而言,静息电位的实测值与K评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0A.前者约大10%B.前者大C.前者小两者相等以上都不对1.015人工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泡溶液中的K4浓度,静息电位绝对值将()oA.不变B.增大C.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E.先减小后增大1.01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0A.钾平衡电位B.钠平衡电位C.静息电位绝对数值

5、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和D.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差E.超射值1.017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0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其电位幅度增大动作电位一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布动作电位大小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变小E.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1.018下列有关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B.方式是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C.出现的动作电位在有髓纤维传导是跳跃式传导D.有髓纤维传导冲动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1.019在多数细胞膜组成中,占重量

6、百分比最多的是()。A.糖类B.脂类C.蛋白质糖脂胆固醇1.020蛋白质是通过何种方式进入细胞的()。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作用E.入胞作用1.021细胞接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小称为()。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E.反极化1.022膜内电位负值增大称为()。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E.反极化1.023JK+外流增多,膜将出现()。A.极化B.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反极化1.024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着电位差称为()。A.极化B.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反极化1.025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称为()oA.极化B.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反

7、极化1.02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升支是由于()。A.K+内流B.CI-内流Na+内流K+外流Ca2+内流1.027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下降支是由于()。A.K+内流B.CI-内流Na+内流K+外流Ca2+内流1.028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K+内流B.CI-内流Na+内流K+外流Ca2+内流1.029动作电位达到运动神经末梢时引起()oA.K+内流B.Cl-内流C.Na+内流D.K+外流E.Ca2+内流1.030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首先可出现()oA.峰电位B.阈电位C.负后电位D.局部电位E.正后电位1.031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A.峰电位B.阈电位C.负后电位D.局

8、部电位E.正后电位1.032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A.峰电位B.阈电位C.负后电位D.局部电位E.正后电位1.033生电性钠泵可使膜暂时发生超极化,出现()oA.峰电位B.阈电位C.负后电位D.局部电位E.正后电位1.034膜蛋白质与下列功能无关的是()oA.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B.细胞膜的受体功能C.细胞膜的免疫功能D.细胞的变形或运动功能E.细胞破坏后的修复功能1.035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易化扩散特点的是()。A.有结构特异性B.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细胞本身要消耗能量1.036细胞膜对物质主动转运的主要的特点是()。顺电位差进行不消耗能量以“载体”

9、为中介逆浓度差进行以“通道”为中介1.037下列反映组织兴奋性的指标中,错误的是()。A.电刺激E.阈强度时值基强度强度-时间曲线1.038下面有关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幅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改变B.不随细胞外液Na诒量的变化而改变C.随传导距离而改变D.不随细胞的种类而改变E.随细胞的粗细而改变1.039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神经调节的特点是()。A.反应速度快B.作用范围局限C.作用范围广而且作用时间持久D.反应速度快而准确E.作用范围局限而且作用时间短暂1.040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幅度小不十分灵敏C.产生的效应准确而稳定D.调节范围常局限于

10、一个细胞或一小部分组织E.对机体机能调节意义不大1.041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oA.神经冲动B.肌肉收缩C.腺体分泌D.反射活动E.动作电位1.042机体处于应急状态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是属于()oA.全身性体液调节B.局部性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调节E.体液调节1.04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A.正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C.神经调节D.体液调节E.自身调节1.044动物生理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A.动物B.动物结构和功能动物对环境适应能力D.动物生命活动规律E.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1-045任何生物体都具有的,而且又具有种系特异和个体特异的物质是()。A.糖

11、和脂肪B.蛋白质和核酸C.脂肪和核酸D.糖和蛋白质E.糖和核酸1.046机体内最重要的调节机制是()oA.全身性体液调节B.局部性体液调节神经性调节自身调节正反馈调节1.047下述属于急性实验的是()。A.切除动物性腺的观察B.离体蛙心灌流狗食管造痿后,观察胃液分泌情况摘除甲状腺后,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雄激素对鸡冠发育的作用1.048下述属于器官水平的研究是()。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骨骼肌收缩的原理机体运动时的变化心脏的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血液凝固实验1.049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实验是()。小肠平滑肌运动的观察影响家兔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响家兔尿生成的因素去大脑僵直E.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1.050下

12、列关于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B.可以通过体液环节进行C.同一刺激引起的反射效应应该相同神经反射调节是通过一种闭合回路完成的完成反射所必需的结构称为反射弧1.051JO2和CO2通过细胞膜的转运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入胞1.052物质在膜的一些特殊蛋白质帮助下,顺浓度(电)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E.入胞1.053JCI-在神经细胞两侧的不均匀分布是由于()oA.钠-钾泵主动转运B.氯泵主动转运C.膜对氯离子相对不通透D.单纯扩散E.电-化平衡()o A. 绝对不应期1.054神经细胞兴奋后的兴

13、奋性变化中,下列哪期膜电位处于正后电位过程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以上者E是1.055固体物质团块被摄入细胞的过程属于()oA.入胞作用B.出胞作用吞饮作用D.吞噬作用E.主动转运1.056可导致复极化的离子移动是0A.K+外流B.Na+内流C.Ca2+内流D.CI-内流E.Mg2+内流1.057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论述中,错误的是()oA.细胞膜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B.细胞膜是细胞接受外界刺激的门户C.细胞膜可合成供细胞完成生理活动的能原物质一脂肪和糖等D.细胞膜有转运物质的功能E.细胞膜有传递信息的功能1.058液体物质被摄入细胞的过程属于()oA.主动转运B.被动转运C.吞噬

14、吞饮出胞1.059引起细胞膜对钠通透性突然增加暴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称()。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峰电位阈电位局部电位1.060膜两侧电位差减小称为()。A极化B.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超极化1.061膜两侧电位差增大称为()oA极化B.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超极化二、判断正误题1.001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称为兴奋性。1.00202、CO2和类固醇激素均为脂溶性物质,可借助单纯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1.003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组织兴奋。1.004正反馈是不可逆的和不断增强的过程。1.005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即可产生动作电位。1.006在静息状态下,K+和Na+都较

15、易通过细胞膜。1.007神经纤维的负后电位实际上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成。1.008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因此在实际的反射进程中,神经调节是通过一种开放回路来完1.009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时要消耗能量。1.010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阈值越低,兴奋性越高;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1.011电刺激从机体分离出来的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引起肌肉收缩,这种现象称为反射。1.012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1.013生物体在特定条件下,可在一定时间内不表现生命活动。1.014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反射地引起血压回降。这一调节现象过程属于自身调节。1.015刺激传入神经引起的反应,也是

16、反射。1,016负反馈调节的特点是对输出变量可能出现的偏差能及时进行调节,无波动和滞后现象。1.017膜的超极化使膜的兴奋性降低,标志着膜处于抑制状态。1.018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1.019当细胞内K+增多,细胞外Na壮曾多时,钠泵被激活。1.020轴突末稍上的Ca2-An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都属于电压依从式通道。1.021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峰电位,但是刺激到达阈值后,峰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1.022对单条神经纤维而言,刺激强度增加一倍时,动作电位的幅度也增加一倍。1.023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1.024引起动作电位幅度最

17、小的时相是低常期。1.025正后电位的时间过程大致与低常期相当。三、填空题1.001在刺激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引起组织兴奋的强度称为阈刺激,阈刺激越小,说明_该组织的O_1.002在静息电位形成中,K+的外流属于细胞膜的转运方式,因为_K侥经蛋白,浓度差转运的。1.003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为基础的传导过程不易出现传导阻滞是因为局部电流的常可超过引起兴奋所必需的数倍以上。1.004沿着整个神经细胞膜的不衰减传导是通过实现的。_ TOC o 1-5 h z 1.00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和o1.006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和o1.007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和o1.008机体的可兴奋组织通常是指神

18、经、肌肉和,这些组织受到有效刺激后能产生调节。_1.009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1.010自身调节的特点是、效应准确及对维持稳态具有一定意义。1.011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糖皮质激素分泌这是属于_,调节。1.012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o1.013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调节。_1.014生命现象至少应包括三种表现,即、与o1015易化扩散是指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移动。该过程消耗能量,载体。名词解释1.001单纯扩散1.002易化扩散1.003主动转运1.004兴奋1.005抑制1.006反馈1.007静息电位1.008动作电位1.009阈

19、强度1.010绝对不应期1.011利用时1.012时值1.013兴奋性1.014极化1.015相对不应期简答题1.001易化扩散的特点有哪些?1.002神经和肌肉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后,其兴奋性发生何种规律性变化?1.003反射弧包括哪些部分?1-004体液中对机体机能具有兴奋和抑制作用的体液因素有哪些?1.005膜蛋白质具有哪些功能?1.006能反映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有哪些?1.007简述自身调节的特点?1.008简述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有何区别?六、论述题1.001试述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机能是什么?1.002试述静息电位及产生机制?1.003试述动作电位及产生机制?1.004试述生命的基本特征?1

20、.005试述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单项选择题1.001D1.002D1.003E1.004C1.005E1.006C1.007B1.008C1.009C1.010B1.011C1.012D1.013C1.014C1.015C1.016C1.017E1.018E1.019C1.020E1.021B1.022D1.023D1.024A1.025E1.026C1.027D1.028D1.029E1.030D1.031A1.032B1.033E1.034E1.035E1.036D1.037A1.038A1.039C1.040E1.041E1.042C1.043B1.044D1.0

21、45B1.046C1.047B1.048D1.049E1.050C1.051A1.052B1.053E1.054D1.055D1.056A1.057C1.058D1.059D1.060B1.061E二、判断正误题1.001错神经或肌肉等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过程及其表现的能力称为兴奋性。1.002错类固醇激素是脂溶性物质,但不能以单纯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已经证明类固醇激素进入细胞内是通过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帮助来完成的。1.003错一般来说,阈下刺激所引起的细胞膜去极化不能达到阈电位水平。但局部电位是可以总合而产生动作电位的。如果使用连续刺激或同时使用多个阈下刺激时,局部电位可通

22、过时间和空间总合叠加起来,当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则可以产生一个可传导的动作电位。1.004对1.005错组织接受刺激而兴奋的条件必须是在刺激强度、刺激的作用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三个方面达到某个最小值。此外该组织必须处于兴奋性正常的情况下才能接受刺激而兴奋。1.006错在静息状态下,膜对钾离子有通透性,而对钠离子没有通透性。1.007错负后电位是峰电位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以前的后电位中先出现的部分,此时膜电位数值接近静息电位水平,仍然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1.008错在实际反射过程中,神经调节不是一个开放回路,而是一种闭合回路。因为机体的各种效应器中有特殊的感受细胞或感受器,能将效应器活动

23、情况的信息随时传回反射中枢,对中枢的活动加以适当调整。在调整后的反射中枢所发出的传出信息影响下,效应器活动就更能协调和准确。1.009对1.010对1.011 错 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规律性和适应性的反应。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组织脱离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反应就不是反射。1.012 错 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兴奋性,而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叫兴奋。1.013 对1.014 错自身调节是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器官、组织、细胞对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1.015 错 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刺激传入作用,故不属于反射

24、。1.016 错负反馈调节的特点是只有在外界干扰使受控变量出现偏差以后,才能发挥作用,因且往往因出现矫枉过正而产生波动。从机体分离出来的性反应。神经,脱离了感爱器此其纠偏总要滞后,- 钾依赖式 ATP 酶)被激活,活1.017对1.018对1.019错细胞内钠离子(或细胞外钾离子)增多时,钠泵(钠动强度增加。1.020错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属于化学依从式通道。1.021对1.022错对单条神经纤维而言,动作电位的产生符合“全或无”定律,即动作电位一经产生,其大小不随刺激强度而改变。1.023错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叫膜的超极化。1.024错弓I起动作电位幅度最小的时相是相对

25、不应期。因为在此期钠离子通道虽已逐渐恢复,但其开放能力极低。1.025对三、填空题1.001最小刺激兴奋性越高1.002易化扩散载体顺1.003强度阈强度1.004局部电流1.005迅速准确局限短暂1.006缓慢持久较广泛1.007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入胞作用1.008腺体动作电位1.009自身1.010范围局限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1.011增多神经体液1.012动作电位1.013负反馈1.014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1.015非脂溶不需需四、名词解释1.001一小部分溶于脂质的低分子量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净移动现象叫做单纯弥散。影响单纯弥散的因素有膜通透性和浓度梯度。1.002

26、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帮助下,顺浓度差或顺电位差的跨膜被动转运方式叫做易化弥散。易化弥散的特点是高度特异性、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1.003通过细胞膜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逆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转动方式叫做主动转动。1.004机体的器官或组织接受刺激后,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由较弱的活动状态转变为较强的活动状态,这一过程叫做兴奋。1.005机体的器官或组织接受刺激后,从活动状态转变为静止状态,或由较强的活动状态转变为较弱的活动状态的过程叫做抑制。1.006由靶器官或效应器发出的反馈信息对反射中枢或内分泌腺的纠正和调节作用叫做反馈。1.007细胞在安静时跨越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叫做

27、静息电位。1.008可兴奋组织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膜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叫做动作电位。1.009在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的情况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叫做刺激阈或阈强度。具有这种临界强度的刺激叫做阈刺激。阈刺激可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1.010在组织接受刺激而发生兴奋后的一个短暂时期内,兴奋性下降到接近于零,此时无论给予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再发生兴奋。这个极短暂的时期叫做绝对不应期。1.011在强度-时间曲线上,把引起动作电位的最短作用时间叫做利用时。1.012 用两倍于基强度的刺激强度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短作用时间叫做

28、时值。落在强度 - 时间曲线的明显部分,因此,认为它可以较好地反映组织兴奋性的高低,即时值越短越高;相反则组织的兴奋性越低。1.013 可兴奋细胞或组织以至整个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刺激产生生物电并起反应的能力或特1.014 在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保持外正内负的这种分极状态,叫做极化。1.015 绝对不应期之后,组织的兴奋性就逐渐恢复,但比须用比原来阈刺激更强的刺激才能引性,叫做兴奋性。时值恰好说明组织的兴奋性起兴奋,因为此期还有部分 Na+ 处于失活状态,因此叫做相对的兴奋性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不应期。五、简答题1.001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或水溶性较高的物质,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

29、,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易化扩散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K+、Na+等的顺浓度差扩散;另一种是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等的顺浓度差扩散。特点是:一是具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二是表现饱和现象,三是存在竞争性抑制。1.002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在接受一次刺激后,其兴奋性将发生一系列规律性的变化,而依次出现下述四个不同时相。初期对任何刺激不论其强度多大都不会发生反应,这一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此期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只有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兴奋,这一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在相对不应期之后还经历一个兴奋性轻度增高的时期,称为超常期。在超常期之后,恢复正常前还经历

30、一个兴奋性低于正常的时期,称为低常期。1.003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所必需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由五个基本部分构成。1?感受器是感受刺激的装置。2?传入神经是连接感受器和反射中枢的神经纤维。3?反射中枢是指脑或脊髓内一定部位的、执行某种机能的神经细胞群。4?传出神经是连接反射中枢与效应器的神经纤维。5?效应器是指肌肉和腺体等。它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兴奋,引起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1.004体液中对机体机能具有兴奋或抑制作用的体液因素包括,各种化学物质和理化特性。化学物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各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另一类为组织代谢的产物,如CO2、乳酸等。理化特性是指:体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的变

31、化。1.005细胞膜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有:1?物质转运功能体内除极少数物质能够直接通过膜的脂质层进出细胞外,大多数物质的跨膜运动都需要借助膜蛋白质才能进出细胞。2?信息传递功能体内各种激素、递质效应的实现,都必需借助细胞膜上的受体,而受体就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3?免疫功能有些细胞膜蛋白质起着细胞“标志”的作用,如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供免疫系统或免疫物质辨认”。4.细胞的变形或运动功能目前认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细胞的变形或运动功能有关。1.006衡量组织兴奋性最常用的指标为阈强度(或称阈值),即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和最短作用时间,前者称为强度阈值,后者称为时间阈值。阈值小表示兴

32、奋性高,阈值大表示兴奋性低。此外,强度-时间曲线(不同刺激强度和它们相对应的作用时间的关系曲线)、时值(两倍基强度的刺激,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基强度(长时间刺激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低刺激强度)等也能够反映组织细胞的兴奋性。1.007自身调节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女口:脑、肾的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血压的升降而改变,是通过自身调节改变血管的舒缩状态以调节血流阻力,使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其特点有:调节幅度小。不太灵敏。产生的效应准确而稳定。调节范围常局限于一个细胞或一小部分组织。1.008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逆化学梯

33、度或电梯度进行物质转运,转运过程中要消耗能量;后者是顺化学梯度或电梯度进行转运的,转运过程中的动力主要依赖于有关物质的化学梯度或电梯度所贮存的势能,不需另外消耗能量。六、论述题1.001一个活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进出细胞,这一过程称为物质转运。其转运形式如下:1?单纯扩散是指某些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目前02和CO2等脂溶性气体分子依靠此种方式通过细胞膜。2?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或水溶性较高的物质,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易化扩散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K+、

34、Na+等的顺浓度差扩散;另一种是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等的顺浓度差扩散。其特点是:一是具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二是表现饱和现象,三是存在竞争性抑制。3?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从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如细胞膜上的Na+-K+泵逆浓度差转运Na+、K+的过程。4?出胞和入胞是指膜转运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的过程。出胞是指物质由细胞排出的过程。腺细胞分泌某些酶和粘液,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以及神经末梢出胞作用。入胞是指细胞外某些物质或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如进入的物质是固形物,便称为吞噬,称为吞饮。释放递质等,都属于如进入的是液体,则1.002

35、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而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哺乳类动物的神经、肌肉细胞其静息电位为一70?一90mV。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是由于细胞内外K+分布不均衡以及静息时细胞膜只对K+具有选择性通透所致。几乎所有生物细胞,其膜内外离子的分布特点都是膜外Na+多,K+少,而膜内则为K+多,Na+少。在静息时,膜只对K+有通透性,于是K+顺浓度差而扩散到膜外,而膜内带负电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透出而留在膜内,结果造成膜内外的电位差,即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这种电位差随K+的继续外流而加大,并对K+外流起阻碍作用,但K+仍将继续依赖浓度差而向膜外扩散。当浓度差(K+外流的动力)和电位差

36、(K+外流的阻力)达到平衡时,此时K+的净通量就等于零,膜内外的电位差就相对稳定于某一水平,这个电位差就称为K+的平衡电位。所以,静息电位主要由K+的平衡电位所形成。1.003动作电位是指膜受到刺激后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由锋电位和后电位两部分构成。锋电位是构成动作电位的主要部分,它是一个电位变化迅速并形如尖锋的电位波动,由上升支(去极相)和下降支(复极相)两部分组成。后电位是锋电位在其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之前所经历的一些微小而较缓慢的波动,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由于后电位与兴奋后的恢复过程有密切关系,但在说明细胞兴奋的产生和传播上的意义不大,

37、因此常以锋电位来代表动作电位。当加于细胞膜的刺激达到阈值时,膜部分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被激活的Na+通道开放(开放数目达临界值),Na+由于本来存在着的浓度势能差以及静息时外正内负的电势能差,弓I起Na+迅速内流。钠内流造成的去极化通过正反馈作用又进一步促进Na+通道开放,形成大量内流的再生性钠流,导致膜内正电位急剧上升,造成了锋电位陡峭的上升支。当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由浓度势能所致的Na+内流时,于是跨膜离子转运和跨膜电位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点,此时的膜内正电位值(即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Na+的平衡电位。达超射值后,由于Na+通道的迅速失活以及K+通透性的增大,致使Na+内流停止,而膜内K+因电-化学势差的作用而向膜外扩散,使膜内电位由正值向负值转变,直至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造成了锋电位的下降支。简言之,锋电位上升支是膜外Na+快速内流的结果;而下降支则是膜内K+外流的结果。细胞每兴奋一次,就有一定量的Na+在去极时进入膜内(使膜内Na+浓度增大约八万分之一),一定量的K+在复极时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