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术报告_第1页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术报告_第2页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术报告_第3页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术报告_第4页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术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文档可编辑幽牙 大 雨学专姓学学术报告心得体会院:土木工程学院业:名:号:目录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题目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技术1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题目2 :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报告2题目 3 :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bridge infrastructure system subjectedto multiple threats 4 HYPERLINK l bookmark22 o Current Doc

2、ument 题目4:铁路隧道底鼓案例的成因分析与反思6 HYPERLINK l bookmark26 o Current Document 题目5 :重载铁路桥梁和路基检测与强化技术7 HYPERLINK l bookmark30 o Current Document 题目6 :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与发展。 1.0. HYPERLINK l bookmark34 o Current Document 题目7:铁道机车车辆-铁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工程应用。 1. 2 HYPERLINK l bookmark38 o Current Document 题目8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展望报告1.5.

3、 HYPERLINK l bookmark42 o Current Document 题目9 :基于OpenSees 的结构与岩土体系非线性动力分析1. 6题目 10 : Consequence of multi-support ground excitations for bridgeseismic performance and mitigation measures 18学术报告总结( 1 )题目1: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技术报告时间、地点:2013 年 10 月 15 日,迎宾楼1 楼会议室学术报告人简介:江成,铁建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铁路轨道专业相关课题的试验研究工作, 特别是在高速铁路、

4、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前期研究, 为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的国内研发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奠定了基础。 为适应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他在国内前期科研成果的基础上, 借鉴国外高速铁路无碴轨道的先进技术, 在客运专线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碴轨道结构方面作了积极的技术准备, 同时撰写了大量无碴轨道技术资料, 为铁道部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了技术依据。 2006 年被铁道部批准为铁路专业技术带头人。学术报告主要内容:报告会上, 江研究员分别就 “什么是高速铁路”、 “国内外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技术的发展” , “无砟轨道的结构及相关接口技术”与“无砟轨道的运营维护”四个

5、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 他介绍到高速轨道分为无砟轨道和有砟轨道两种, 并详细的阐述了无砟轨道“高稳定性,高平顺性,少维修”的三个特点。接下来他重点介绍了日本、 德国及我国的高速铁路发展历史与当前面临的问题。 他讲到, 我国高速铁路研究具有后发优势,博采众长。用不足10 年的时间取得其他国家30年的成就, 如今我国的高速铁路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 但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比如,CRTS田型板式无碎轨道系统技术所带来的知识产权限制,无砟轨道的减震降噪和结构耐久性评价等等问题, 都需要我们各高校师生努力解决。 谈到高速铁路的运营维护, 江成研究员主要介绍了快速修复, 养护维修的技术研究。 在我

6、国, 高速铁路的维修天窗时间只有短短4 个小时, 相比国外仍有一定差距。由此可见,我们的维护工作效率还有待提高。总结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工具, 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争夺市场、谋求更大利润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正在成为跨国公司打压我国企业的重要竞争手段。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 知识产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无形财产权, 他的客体是智力成果或者知识产品, 是一种无形财产或者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 是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 无论是哪行哪业, 近年来在

7、市场竞争中我国一些优秀企业都因为知识产权问题直接遭受到外国公司的打压, 在铁路行业也不例外, 尤其对于需要专业技术较高的高速铁路中, 知识产权侵权的案例时有发生, 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于该问题,我觉得应从两方面入手。第一,主动运用相关法律法规,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二, 运用最前沿的知识进行技术创新,争取走在行列最前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学术报告总结( 2 )题目 2 :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报告报告人:缪昌文院士2014 年 11 月 26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师缪昌文院士做了有关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的报告。 缪昌文院士就现代混凝土的发展及其特点做了概述, 并指出我国

8、当前正处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在三峡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传统混凝土暴露出了自身的不足,所以有必要对传统混凝土进行“着装”完善, 在其中加入化学外加剂及矿物外加剂, 就能得到流动性大、 耐久性强、力学性能优异的现代混凝土。 缪昌文院士对当代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大家一起进行了探讨。 他指出, 混凝土的开裂问题不仅影响使用安全, 缩短服役寿命,而且会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此外,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也相当突出。缪院士还重点强调了混凝土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他举例说,我国 2010 年水泥产量达到 18.8 亿吨,为此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排放了大量废气和粉尘, 给环境带来

9、了巨大的负担, 所以重视混凝土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缪院士阐述了现代混凝土的三大关键技术, 即混凝土材料裂缝控制技术、 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提升技术、混凝土材料多功能化和高性能化技术。围绕三大关键技术,缪昌文院士从理论分析到实践成果, 详细介绍了多项最新研究进展, 引领在场师生进入魅力十足的混凝土科学世界。 在互动环节, 缪院士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混凝土开裂温度、早强技术等问题做了详细解答,大家均感到受益匪浅。2013 年我国水泥产量是24 亿吨,像现在这样的生产速度,我国相关资源只能维持 30-40 年时间,对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在研究如何提高混凝土性能及使用效率的同时也要尽可

10、能发展新型建筑材料, 实现国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学术报告总结( 3 )题目 3 :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bridge infrastructuresystem subjected to multiple threats报告人: Suren Chen2014 年 10 月 22 日 Associate Professor,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USA.Suren Chen 来我校做了题目为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bridge infrastructuresystem subjected to m

11、ultiple threats的报告,陈博士首先简要介绍了其近年来关于桥梁交通系统动力模拟和多种灾害威胁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然后分别对运营荷载与极端荷载联合作用下的大跨桥梁/ 交通系统动力模拟、弯斜桥抗震、考虑随机交通流对大跨桥梁断面影响的桥梁风致动力性能研究、 柔性大跨桥梁概率疲劳评估和极端荷载作用下的概率动力行为研究、 随机交通流下大跨度桥梁的动力行为分析、斜拉桥拉索突发断裂事故的时变动力评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报告中还提到提到交通系统是现代社会关键基础设施之一,它的安全和可靠极大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民众的每日生活。 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包括各种关键桥梁,道路,车辆交通,人员以及所处的自

12、然和社会环境。能否保障这个系统在正常, 不利, 甚至灾害性情况下的安全和效率对于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至关重要。 这不仅包括基础设施本身的安全, 耐久以及在灾害情况下的快速恢复能力, 也包括了如何提高交通安全以及减少拥堵。 作为一个耦合系统, 这些因素常常相互有很大的影响, 传统基于独立学科的研究对于解决这类问题存在一些局限。 在过去几年里,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从跨学科和系统角度对这些问题作了一些尝试和探讨。 这些工作在基础设施方面包括结合交通流模拟的大跨桥梁以及交通耦合系统在正常使用以及灾害性条件下的动力分析方法的研究; 基于可靠度的桥梁安全及耐久性的研究; 基于 AASHTO 设计荷载的研究

13、。 在交通方面包括在不利驾驶条件下的交通安全模拟研究; 多尺度交通安全和拥堵研究; 基于统计方法的精细尺度交通事故风险预测及智能交通方案的研究; 交通事故人员伤害风险及驾驶行为研究等。 这次报告主要介绍在这方面近年来的系列研究工作, 并着重对大跨桥梁交通系统的动力分析平台作比较详细的讨论。学术报告总结( 4 )题目 4: 铁路隧道底鼓案例的成因分析与反思报告时间、地点:2014年06月07日,铁道校区世纪楼国际报告厅(C座201 ) TOC o 1-5 h z 学术报告人简介:王立川,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成都铁路副总工程师。 1988 年毕业于原长沙铁道学院铁道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14、; 2011 年在中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致力于浅埋、偏压、大跨、强透水地层、淤泥质软土等地下工程的结构和施工技术研究。曾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大奖等诸多奖项。完成学术论文20余篇,在同行中有广泛影响。学术报告主要内容:6 月 6 日下午 3 点,成都铁路局教授级高工王立川正式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聘任仪式在铁道校区世纪楼国际报告厅举行。 我院党委书记黄建陵教授、 党委副书记郭峰教授、 副院长彭立敏教授、副院长何旭辉教授以及部分隧道系老师参加了本次会议。副院长何旭辉教授主持会议。会上, 郭峰副书记对王立川的基本情况和学术成就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黄建陵书记为王立川颁发了中南大学兼职教授聘书。 随后黄建

15、陵书记发表讲话, 表达了对王立川教授的欢迎。 王立川教授在接受聘书后发言, 对学校的欢迎表达了感谢。王立川教授与到场领导、 老师合影留念后, 随即以 “铁路隧道底鼓案例的成因分析与反思” 为题作了首场学术报告。 报告会中, 王立川教授结合隧道底部结构隆起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强调了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性。之后他结合自己工作、学术研究经历, 就技术、 施工和地质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介绍了目前该问题在国内外的现状,并通过失败工程的案例,与大家分享了其中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是个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数次大地震给我国带来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地面建筑物、桥梁、道路等破坏严

16、重,就连被认为不易有地震灾害发生的隧道及地下结构也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隧道有底鼓灾害发生。而目前我国尚无完整的针对隧道编制的抗震设计规范,故该编制工作的进行已经迫在眉睫。学术报告总结( 5 )题目 5 :重载铁路桥梁和路基检测与强化技术报告人:土木院院长余志武教授等报告主要内容及心得:3 月 9 号下午 3:00 ,铁道校区国际报告厅座无虚席,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学术研讨系列讲座第五场在此隆重举行。 土木院院长余志武教授应邀作题为 “重载铁路桥梁和路基检测与强化技术” 的报告, 土木院副院长杨建军、 盛兴旺等领导与老师及研究生近200 人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余院长分别从 “研究背景与现

17、状” 、 “重载铁路桥梁检测与强化技术”、 “重载铁路路基检测与强化技术”和 “主要研究成果”等四个方面向与会者做了详细的介绍。列车荷载与轨道抗力的相互作用关系决定了轨道的破损程度和使用寿命。 按照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连续弹性基础梁轨道强度理论, 影响轨道结构受力的因素主要有荷载、轨枕、道床和钢轨四个方面。1、荷载是造成轨道受力的根本原因,荷载与轨道的受力及变形成线形关系,荷载增加的百分数与轨道结构受力及变形增加的百分数基本相同。2、轨枕的影响主要是轨枕间距的影响和轨枕支撑面积的影响。轨枕间距对轨枕上的压力和道床上的应力影响较大, 而对轨道弹性下沉和钢轨弯曲应力影响较小。每增减一个轨枕根数档次

18、(按照我国1600卞g/km 1920根/km铺设标准,每增减80根/km为一个轨枕根数档次),枕上压力和道床应力变化3%-4% ,而轨道弹性下沉和钢轨应力只变化 1.2%左右。轨枕支撑面对轨道弹性下沉和道床应力都有明显影响。3、道床刚性对道床应力和轨枕压力影响较大,枕上压力和道床应力与道床钢度成同向变化,且幅度较大。4、钢轨影响主要是断面尺寸和钢轨状态的影响。在谈及 “针对重载铁路现状应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方法” 时, 余院长以朔黄重载铁路为例子, 着重介绍了朔黄重载铁路的概况、 服役环境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朔黄铁路西起山西省神池县神池南站, 与神朔铁路相联, 东至河北省黄骅市黄骅港口货场。

19、正线总长近600 公里,设计为国家 I 级干线、双线电气化铁路,重载路基,设计年运输能力为近期 6800 万吨,远期 1 亿吨。 1997 年 11 月 25 日正式开工, 2002 年 11 月 1 日全线建成,总投资150 亿元,是我国目前投资与建设规模最大的一条合资铁路, 也是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和神华集团矿、 路、港、电、航、油一体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路网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对加快沿线地方经济发展、 保证华东、 东南沿海地区能源供应、 扩大我国煤炭出口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余院长渊博的学识、 丰富的现场经验、 饱满的精神、 精妙的语言赢得了师生的阵阵掌声。在场的师生对余

20、院长的报告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认真做笔记,有的拿出手机、照相机拍摄PPT 文档,以便会后继续学习和思考。当得知余院长的研究团队在该项课题中取得了 21 项发明专利和6 项实用型专利等成果时, 他们不禁对这些在科学研究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专家学者表示钦佩和感激。报告结束后,学术研讨进入提问环节。在场的师生表现积极活跃,踊跃地发表自己对重载铁路桥梁与路基的认识以及心中的疑问, 余院长也一一做了精彩的解答。学术报告总结( 6 )题目 6 :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与发展。报告人:原铁道部副总经理赵国堂教授2014 年 02 月 22 日中国原铁道部副总经理赵国堂教授来我校做了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与发展

21、报告报告分别从我国高速铁路的现况、 高速铁路技术的主要特点, 及我国高速铁路未来的发展方向等三个方面对我国高速铁路现阶段的发展和需求做了详细讲解。他指出我国高速铁路这些年取得了高速发展, “四横四纵”线网的建立使得我国陆地交通越来越发达, 高速铁路的运营管理步入信息化。 赵教授同时指出,我国铁路建设最薄弱之处在于理论。赵教授指出未来几年, 中国高铁建设将进入全而收获期。 当我国高速铁路系统初具规模时, 相邻的省会城市或者大城市将形成1-2 小时交通圈, 而省会城市与地级市之间将形成1 小时甚至半小时交通圈, 届时, “人便其行, 货畅其流”的目标将成为现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铁的发展也不能

22、太过激进,我国高铁的发展应 该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如果超前发展,不仅自身会受到制约, 由于高铁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还可能牵涉到一系列其他系统的紊乱, 抑或是过度投资造成的巨额万损,可能引发铁路部门的巨大债务危机。另一方而,还要考虑到民众的承受能力,不能一味追求收同投资成木而使之变成“高价高铁”,使大多数人失去享受高铁发展的机会。随着高速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 高速列车的商业运行速度迅速提高, 旅行时间的节约, 旅行条件的改善, 旅行费用的降低, 再加上社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保意识的增强, 使得高速铁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在第二届高速铁路国际会议发出了一个明确信息, 作为主要

23、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 高速铁路将在21 世纪获得迅速发展。我国高铁现在处于一个黄金发展期,大量高速铁路线路开工建设并投入运营。 高铁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节奏。 随着我国铁路网不断完善,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高铁将成为人们的出行方式的首选。学术报告总结( 7 )题目 7 :铁道机车车辆-铁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工程应用。报告人: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教授。报告内容:中国铁路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输状态, 其基本特征是“大运量、 高密度、 客货混运、 提速重载”。 这种超负荷运输方式在提高运能的同时, 也严重加剧了机车车辆与线路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带来了较国外铁路更为突出的轮轨动态安全问题。

24、传统的车辆动力学、 轨道动力学理论体系, 将机车车辆和铁路轨道分离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的研究方法,不能解决这种复杂大系统动态相互作用问题。今天,翟婉明教授在牵引动力实验室会议厅做了铁道机车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工程应用 的学术报告。 传统的研究都是将车辆和轨道作为两个分离的系统来研究, 而翟教授将它们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进行研究,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天主要从学术思想、 理论模型、 仿真技术、 现场试验验证和工程应用实践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讲解。由于国情的不同,中国铁路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鲜明的特征。一、大运量,高密度,中国铁路在线路使用密度和运量上均居世界之最;二、客货混运。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

25、, 客运提速和货运重载的发展战略被提了出来, 一大批高速客运专线的陆续完工和主要干线重载列车的开行都使得列车和线路的相互作用问题变得十分突出, 这时候就应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理论来对这些情况提供安全设计,并进行仿真分析。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基本学术思想是: 将车辆系统和轨道系统视为一个相互作用、 相互耦合的整体大系统, 将轮轨相互作用关系作为连接这两个子系统的纽带,综合考察车辆在弹性(阻尼)轨道结构上的动态运行行为、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特性, 以及车辆对线路的动力作用规律。 在轮轨系统激扰下, 轮轨之间的作用力将出现动态变化; 轮轨动力作用向上传递引起车辆系统振动, 向下传递致使轨道结构振动;

26、 而车辆系统中轮对的振动和轨道系统中钢轨的振动, 将直接引起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动态变化; 在轮轨接触点的法向平面上导致轮轨弹性压缩变形量的变化, 从而进一步导致轮轨法向接触力的变化; 在轮轨接触点的切向平面内引起轮对蠕滑率(取决于轮、轨相对速度)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引起轮轨切向蠕滑力的变化; 而轮轨接触点处作用力 (轮轨法向力、 轮轨蠕滑力) 的动态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车辆、轨道系统振动(包括轮对和钢轨的振动) 。如此循环,耦合叠加,这种相互反馈作用将使车辆轨道系统处于特定的耦合振动形态之中,最终决定着整个车辆轨道系统的动态行为特征。数学模型是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基础,针对车辆轨道大系统中各种复

27、杂因素, 考虑了他们各自的影响范围, 分析系统各组成的模型化方法, 在此基础上建立车辆轨道相互作用的垂向、 横向耦合模型, 包括轮轨动态耦合模型, 并分别建立车辆运动微分方程和轨道结构振动微分方程, 同时确立轮轨动态耦合模型; 此外, 还需建立相应的激励模型, 以提供车辆轨道耦合系统模型的输入激励。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由翟婉明教授提出的一种新型显式数值积分法和一种新的预测校正积分法, 因无需联立求解大型代数方程组, 在大型动态问题求解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成功的解决了大型工程系统的动力学分析问题。翟教授创建了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全新理论体系, 包括学术思想、 理论模

28、型、求解方法、仿真方法、试验方法及动力性能评价方法,结束了长期以来将机车车辆和轨道割裂开来研究的局面, 为解决铁路超负荷运输状态下进一步提速和重载导致的轮轨动态安全问题提供了关键理论方法。 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建立了机车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包括各种典型机车、客车、货车模型以及有碴、无碴轨道模型。 建立了铁路道床颤震模型, 解决了散粒体道床振动模拟的国际性难题。翟教授具有勇于探索、 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数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奋战在铁路科技第一线。他有着良好的科学道德和严谨的学风,谦虚谨慎,刻苦攻关。翟教授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他经常与合作者一起深入铁路现场, 进行调查研究,学习

29、请教和试验测量。艰苦的铁路实际调查研究,换来了巨大的收获。不仅开阔了视野, 而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和数据, 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际中不断发现许多新的有价值的问题,从而使理论研究具有工程实践应用背景。学术报告总结( 8 )题目 8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展望报告报告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杜心言教授2014 年 12 月 06 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杜心言教授来我校做了有关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展望的报告, 报告会上, 杜心言教授就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分类、 国家机电设备系统发展历程、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前沿与最新研究进展、 城市轨道交通国家创新能力建设、 城市轨道交

30、通运营管理等九个方面的内容展开详尽分析。杜心言教授指出了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灵活、舒适、 安全等技术特性和一些发展遇到的瓶颈, 并提出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基本思路,根据现况构想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前景和技术进步。随着中国城市人口膨胀, 发展大运量城市轨道已成为解决大城市交通矛盾最重要的手段。 在各国的城市轨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进程也在迅速推进, 然而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城市轨道建设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譬如在交通运营与管理方面的不合理竞争、 各部门信息沟通程度不足等。 因此建立一个创新型网络平台, 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联系, 同时统一对于安全管理的标准, 科学制定城市轨

31、道交通技术路线, 规范建设标准, 有序推进轻轨、 地铁、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加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促进区域、城市、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学术报告总结( 9 )题目 9 :基于 OpenSees 的结构与岩土体系非线性动力分析报告人:古泉2013 年 10 月 21 日下午 14:30 ,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古泉副教授来到铁道世纪楼进行有限元软件OpenSees 的非线性动力分析讲解。OpenSees 的 全 称 是 Open System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Simulation (地震工程模拟的开放

32、体系) 。 它是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SF )资助、 西部大学联 盟 “太平洋地震 工程研究中 心” ( Pacific Earthquake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简称PEER)主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主研发而成的、 用于结构和岩土方面地震反应模拟的一个较为全面且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程序软件体系。OpenSees 是开源的。 官方网站提供了有关软件架构的信息, 源码访问途径及开发过程。 开源将使得地震工程研究人员和用户可以以此为交流的纽带, 建立起OpenSees 软件开发的共同体。 它的非黑箱操作, 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无限的潜力。古泉副教授介绍了 OS

33、的基本使用方法,简单直观,让我们对掌握OS 的使用充满信心。 同时指出了 OS 在结构与岩土体系非线性动力分析的应用, 及自己的一些研究,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为我们未来可能的科研方向指明了道路。OpenSees 适用于结构非线性模拟、 抗震分析研究、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分析、 敏感性与可靠度分析、 结构倒塌模拟、 混合试验仿真分析、 摩擦碰撞分析等土木工程的各个研究领域。现阶段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也正在积极的建立起自己的在OpenSees 计算平台, OS 在抗震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个大趋势。另一方面, 古泉老师对学术的态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谈到 “科研中的有些枯燥乏味的事总要有人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