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大学生的品德与自我意识及其培养pp课件(PPT 39页)_第1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大学生的品德与自我意识及其培养pp课件(PPT 39页)_第2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大学生的品德与自我意识及其培养pp课件(PPT 39页)_第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大学生的品德与自我意识及其培养pp课件(PPT 39页)_第4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大学生的品德与自我意识及其培养pp课件(PPT 39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 大学生的品德与自我意识及其培养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第二节 大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培养第三节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完善 1第1页,共39页。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一、品德的含义(一)品德的概念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2第2页,共39页。(二)品德与道德的关系1、是两个不同的范畴(1)所属的范畴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个体现象。(2)反映的内容不同。(3)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2、又是十分紧密的(1)品德是社会道德的具体化(2)社会道德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3)个人品德能构成和影响社会的

2、道德面貌和社会道德风气。3第3页,共39页。(三)品德与性格的关系1、品德与性格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概念不同,评价所反映的内容不同。2、二者都作为人的心理特点,又有必然的联系。都为后天教化获得,都有优劣之分4第4页,共39页。二、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5第5页,共39页。(一)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又称道德观念,是指个体对于道德行为规范中的是非、善恶、好坏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使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 道德认识是社会上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需要的第一步,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相关的道德概念、原

3、则,形成道德信念,以及运用这些认识去分析道德情景,对人对事作出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继而形成道德信念,引导自己从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出发,有效地实行道德自我控制,独立规定并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自我评价。6第6页,共39页。(二)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 道德情感是具有不同层次的内心体验: 第一,直觉性的道德情感 。 第二,形象性的道德情感。 第三,伦理性的道德情感。7第7页,共39页。(三)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在产生道德行为过程中表现的意志品质,是人们自觉克服履行道德义务过

4、程中的困难和障碍的能力与毅力,是为达到既定的道德规范而自觉努力的心理过程。 道德意志在人的品德结构中意义重大,它是品德结构的精神支柱。 第一,它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使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社会意义。 第二,排除或抑制不道德的欲求。 第三,调节与控制消极的情绪。 第四,克服道德行为中的困难。8第8页,共39页。(四)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和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对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道德行为产生的过程:(四种基本成分) 解释道德情境 作出道德判断 进行道德抉择 履行道德行为计划 道德行为是品德的外在表现,是评判人的道德品质高低的标志。9第9页,共39页。概括起来

5、:品德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一方面,品德结构中的四种成分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处在一个互动的、开放的统一整体中。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是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并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调节的作用;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动力;道德行为是品德的综合表现和检验依据;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的精神支柱、重要环节。另一方面,这四种成分又各有不同的特点,会存在成分相互脱节,而没有形成必然的规律联系。四种成分相互影响、作用,促使个体的品德结构由表层向深层、由不稳定向稳定状态逐渐发展。10第10页,共39页。三、品德发展理论(一)道德发展阶段论 道德发展阶段论最初由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后被美

6、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继承和发展。1、皮亚杰对人的认知阶段的研究 第一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婴儿对周围环境事物,主要靠感觉与动作获得认知。) 第二阶段:前运思阶段(27岁儿童开始运用语言从事思维,但是仍缺乏逻辑推理能力。) 第三阶段:具体运思阶段(711岁儿童的思维初具逻辑推理形式,但只限于具体事物。) 第四阶段:形式运思阶段(11岁以上至成年,依据被抽象逻辑思维能力。)11第11页,共39页。 2、柯尔伯格的研究 经过12年的研究提出了道德发展经过了三水平六阶段:水平一:前习俗水平 (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水平二:习俗水平 (3)“好孩子”取向阶段。 (4) 遵

7、循权威取向阶段。水平三:后习俗水平 (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 12第12页,共39页。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水平流阶段模型水平发展阶段心理特征一前习俗道德水平9岁以下1、避免惩罚服从取向只从表面看行为后果的好坏。盲目服从权威,旨在逃避惩罚。2、相对功利取向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的满足以判断行为的好坏。二习俗道德水1020岁3、寻求认可取向寻求别人认可,凡是承认赞赏的,自己就认为是对的。4、遵守法规取向遵守社会规范,认定规范中所定的事项是不能改变的。三后习俗道德水平20岁以上5、社会法制取向了解行为规范是为维持社会秩序而经大众同意所建立的。只要大众共识社会规范是可以改变的。

8、6、普遍伦理取向道德判断系以个人的伦理观念为基础。个人的伦理观念用于判断是非时,具有一致性与普遍性。13第13页,共39页。道德两难故事1 该不该偷药 欧洲有一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她。但该药造价昂贵,药剂师的索价又10倍于它的成本。海因次尽全力才借到买药所需的一半的钱。无奈,他只得恳请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赊帐。但药剂师拒绝了他,并说他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走投无路,只得在夜间闯入药店偷走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14第14页,共39页。问题(柯尔柏格的提问)海因兹应该偷药吗?他偷药是对还是错?海因兹有义务或责任偷

9、药吗?如果海因兹不爱他的妻子,他还应该为她偷药吗?假如这个生命垂危的病妇不出它的妻子而是个陌生人呢?海因兹还会去偷药吗?假如这是海因兹钟爱的宠物,他还应该偷药救他的宠物吗?人们做他们能挽救别人生命的事情是重要的吗?一般地说,人们应该尽力做遵守法律的事情吗?思考一下这个故事,你认为海因兹做什么才是最负责任的事情? 柯尔柏格道德发展心理学15第15页,共39页。道德两难故事2 安乐死的困惑 一位妇女患了致命的癌症,没有药物能治好她的病。他的医生杰弗森大夫知道他只有6个月的生命。她异常疼痛,非常虚弱,用乙醚和吗啡一类的止痛药会加速它的死亡。她神志不清,几乎痛得昏死过去。在她清醒时,他请求杰弗森大夫给

10、他足够的乙醚让他死去,他说他不能再忍受痛苦了,反正他是要在几个月内死去的,尽管杰弗森知道安乐死是违法的,但他思考再三,还是想满足她的要求。16第16页,共39页。问题:(柯尔柏格的提问)1、杰弗森大夫应该给他安乐死的药物吗?2、他给病妇安乐死的药物是对还是错?3、病妇有权利作出最后的决定吗?4、病妇已婚,她的丈夫应该作出决定吗?5、在这个故事中一位好丈夫应该做什么?6、无论一个人想不想活或想自杀时,人们都有义务和责任让他活下去吗?7、杰弗森大夫有义务和责任使病妇得到药物吗?8、一个宠物受到重伤,快要死了,就杀死他以解除其痛苦,这是同样的事情吗?9、杰弗森大夫给病妇安乐死药物违反了法律,这也犯了

11、道德错误吗?10、一般来说,人们应尽力做遵守法律的事情吗?11、回想一下这个故事,你认为杰弗森大夫做什么才是最负责任的?17第17页,共39页。道德两难故事3 是否该控告? 杰夫森大夫给了病人药物,执行了安乐死。这时正好由另一名医生罗杰斯大夫经过病房,他知道杰弗森大夫在场,罗杰斯大夫想试图去阻止杰夫森大夫,但药物已经服用了。罗杰斯大夫犹豫着他是否应该控告杰夫森大夫。18第18页,共39页。问题:(柯尔柏格的提问)1、罗杰斯大夫应该控告杰夫森大夫吗?2、法官是应该判杰弗森大夫罪行还是终止审判,释放杰夫森大夫?3、从社会观点来看,违反法律的人就应该受到惩罚吗?4、法官发现杰夫森大夫在法律上是个杀人

12、犯,判处他死刑是对还是错?5、判处死刑是对的吗?为什么对或为什么不对?按照你的观点,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判处死刑?为什么这些条件是重要的?6、杰夫森大夫给病人药物是按其良心行事。不管一个违法者行为是否出于良心,他都应该受到惩罚吗?7、回想一下这个故事,你认为法官作出什么判断才是最负责任的?8、在你看来“良心”一词意指什么?你怎样作抉择?9、杰夫森大夫必须作出道德抉择。一种道德抉择应该给予某人的情感或某人对正误的思维和推理吗?10、杰夫森大夫的问题时有个道德问题吗?为什么?或为什么不?19第19页,共39页。道德判断发展特征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发展有如下特征:前一阶段在本质上不同于下一阶段;每一阶

13、段代表一个新的更综合的心理组成系统;它们出现的顺序不变;阶段的出现与年龄有关。20第20页,共39页。(二)道德价值观辨析论价值观辨析理论的产生 20世纪50-6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拉斯提出,并经西蒙和哈明等人加以发展而成的。其核心是打破道德教育的极权主义,提出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会形成不同的道德规范。21第21页,共39页。 任何一种观念要想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和七个子过程:选择阶段: 1、自由选择2、在多种可选择范围内选择3、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赞赏阶段:4、珍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5、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行动阶段:6、按自己的选择行事

14、7、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22第22页,共39页。(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班杜拉(Albert Bandura)是社会学习创始人,1977年出版的社会学习理论一书系统地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其核心思想是: 人类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人并非通过操作才学会行为,而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的模式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的。23第23页,共39页。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及观察学习的过程 班杜拉通过对儿童进行攻击性行为示范,得出结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作出与之相似的行为。这一

15、过程受到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24第24页,共39页。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榜样与示范)。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榜样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一般而言,教师向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规范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言语教诲,一条是身体力行。榜样行为的示范主要有五种: 行为示范、 言语示范、象征性示范、抽象示范、参与性示范。 25第25页,共39页。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强化)班都拉认为强化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外部强化:按照榜样行为会导致有价值的结果,而不会导致无奖励和惩罚的后果,人们倾向于展现这一行为。替代强化: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接体验到的后果,是以同样的方式

16、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的,替代强化的效果主要是:(1)通过观察他人行为的结果,可以了解到哪些行为会受到社会的认可或反对。(2)模仿受到奖赏的行为,抑制受到惩罚的行为;(3)强化心理期待;(4)会唤起学习者的情绪反应。自我强化:通过观察,倾向于作出自我满意的行为,拒绝那些个人厌恶的东西。26第26页,共39页。观察学习过程 示范刺激 特色 情感诱发力 复杂性 优势 功能性价值观察者的特征 感觉水平 唤起水平 知觉定势 过去的强化注意过程符号编码认知组织符号复述动作练习体力局部反应的可利用性复现的自我观察准确反馈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保持过程动作复现过程动机过程示范事件匹配作业27第27页,共3

17、9页。第二节 大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培养一、大学生品德的形成 大学生道德认识经历了从道德观念到道德概念、道德信念,再到道德评判过程。即经历了从道德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道德理性认识到道德实践的过程。 道德观念是道德认识的感性阶段,即积累感性道德经验的过程。道德概念、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的理性阶段,是道德认识的概括化过程。道德评价是运用已掌握的道德经验、道德知识运用于实践,是道德认识的具体化过程。28第28页,共39页。 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H.C.Kelman)对大学生品德形成的研究:个体品德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因此,人的品德的形成也是社会规范及其价值原则内化的结果,经历了从外向内的转化过程。有

18、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社会规范的依从。 第二阶段:社会规范的认同。 第三阶段:社会规范的内化。29第29页,共39页。大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1、了解他们不良的道德行为的动机,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2、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和对抗情绪,热情关心他们,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3、尊重大学生,以鼓励、表扬、给予信任等方式培养、调动大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4、以理服人,树立榜样,正面引导,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觉性5、对于犯有某种错误,并开始意识到应当改正的大学生,要抓住醒悟的良机。30第30页,共39页。二、大学生品德的培养与提高1、道德认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对社

19、会道德现象的观察力对大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及时准确予以评价让大学生活的道德实践的经验2、高尚道德情感的激发知情结合,促进道德情感的发展以美育为载体,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容真情感化,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升华31第31页,共39页。3、加强道德意志的锻炼树立榜样,激发意志锻炼的自觉性参与实践活动,锻炼道德意志培养大学生抗诱惑的能力4、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提供联系与实践的榜样,强化大学生掌握到的行为方式创设良好道德情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32第32页,共39页。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及其完善一、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的涵义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主体的我(I)对客体我(Me)的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对自己发生的动作或行为,采取的决定,逻辑推断、生活体验等的组织、调节与控制,使自己的整个心理活动系统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与周围现实发生相互作用。33第33页,共39页。(二)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根据认知、情感和意志的三种形式构成。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通过自我评价和自我追求来实现。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