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29/3A/wKhkFmYDUNCAGpyFAAHDOD0m-FE629.jpg)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29/3A/wKhkFmYDUNCAGpyFAAHDOD0m-FE6292.jpg)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29/3A/wKhkFmYDUNCAGpyFAAHDOD0m-FE6293.jpg)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29/3A/wKhkFmYDUNCAGpyFAAHDOD0m-FE6294.jpg)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2/29/3A/wKhkFmYDUNCAGpyFAAHDOD0m-FE62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序号:01
课题:科学之旅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1、演示17,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
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
行以下观察:
(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
(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
似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外作业
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
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
课后反思
2
序号:02
课题: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
二、课堂导学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O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②使用时注意]
(4)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一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殊方法:一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2)测量工具:
秒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误差: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
三、学生练习
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
中错误的是()
A、171.2mmB、1.712dmC,0.172kmD、1712m
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A、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B、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D、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3,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cm„
4、如图所示是“秒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力]
(1)“秒表”的量程是;苴千
(2)“秒表”的分度值是:
(3)图中“秒表”的示数是。
6、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A、偏大B、偏小C、无影响D、都可能
7、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次高水平较量,
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A、2nmB、2mmC、2cmD、2dm
3
8、一位同学想要测物理书一面纸的厚度,采取以下的步骤:
A、量出100页的厚度LB、选用三角板,检查零刻度线是否完整
C、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L/100D、取物理书读出100页压紧
请将上述操作按合理的步骤排列:O
9、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物理实验时,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等,于是小
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称周期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1:可能跟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匚,
猜想2:可能跟小球的质量有关;
猜想3:可能跟绳子的长度有关。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用秒表测出了不同条砂T,)卜球来回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算出平均摆动
一次所用的时间,请回答:
(1)小明采用测量小球来回摆动多次的时间取平均值的方法,而不是测量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
的时间来确定周期T,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篇,小明同学已准备了:秒表、刻度尺,还缺少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
量仪器,它的名称是。
(3)大量的实验表明,同一个地点小球摆动一次的周期T只跟绳子的长度有关,且绳子越长,周
期T越大。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有一次小明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了,要把它调准,小明应将
摆钟的摆长(填“调长”或"调短
课后反思:
4
序号:03
课题:第2节运动的描述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导学方法:观察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什么是机械运动:O
2、什么是参照物:o
3、如何选取参照物:o
二、课堂导学
1、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飞机、船只、太阳、房屋、树木:
运动的有;静止的有=
2、再观察教材图12.1-1,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o
3、学生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归纳:(1)机
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
4、讨论:既然运动具有普遍性,为什么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是运动的?
归纳:(2)参照物o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
就是运动和静止具有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它们的、都一致自然界中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物体0
由上面的内容归纳:(3)如何选择参照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三、课堂练习:
1、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标点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面的横线
上:
(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O
(2)小玲乘飞行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来o
(3)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的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优
美的诗句中,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呢?o
(4)小华看着窗外路边的白杨树,它们正急速地向后退去o
(5)清晨,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o
2、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论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A、铁轨B、在车内行走的乘务员C、车窗D、路边的树
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沙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根据歌词中描述的情况,先后选取的参照物是()
5
A、竹排、青山B、青山、江水C、青山、竹排D、江水、青山
5、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若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湖岸B、湖水C、游船D、岸上的建筑物
6、小明骑自行车在长江沙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
此时的风向是()
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沙对岸D、从对岸吹过来
7、蹦极是一种极富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物是()
A、他自己B、地面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跳者D、跳台
8、孝感谢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
一定错误的是()
A、甲乙两车都静止原位置不动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9、观光电梯从1楼上升到6楼的过程中()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额是运动的B、相对乘客来说,楼房的窗口是向上运动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口是静止的
10、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
流水不流”一句应理解为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A、水B、桥C、人D、地面
课后反思:
6
序号:04
课题:第3节运动的快慢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导学方法:观察比较法,练习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速度及其物理意义:。
2、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特点及图像:。
3、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二、课堂导学
生活中我们常说‘'跑比走快,乘坐火车比汽车快,坐飞机比坐火车快”,这表明了一个客观事实,
物体运动有快有慢,讨论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些方法,例如:百米赛跑
归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两个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通过什么方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归纳:(3):
1、速度:(1)定义:
(2)物理意义:.
(3)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m/s,km/h,lm/s=km/h,lkm/h=m/s。
练习:108km/h=m/s,10m/s=km/h。
2、运动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
①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①变速运动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均速度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④⑤
三、课堂练习
1、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
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A日_Ct>
国&
2、为了赶去坐火车,大人牵着小孩一起快走了30m,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小孩共走了110步,
则走得较快的是()
A、大人B、小孩C、一样快D、无法确定
3、物体做匀速运动时,路程与时
7
间的关系为S=vf,在图中是甲、乙两
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A、u>vB、v<vC,v=vD、无法判断
甲乙甲乙甲乙
4、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s,两车的位
置关系是()
A、甲在乙前面0.6m处B、甲在乙前面1.2m处
C、乙在甲前面0.6m处D、乙在甲前面1.2m处
5、长50m的队伍,匀速通过一座长100m的大桥需1.25min,则队伍过桥的速度为()
A、1.33m/sB、7.2km/hC、2.5m/sD、4.8km/h
6、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路程为200m,那么,它在第Is内通过m,第
2s内通过m,前5s内通过m(>
3、体育课上,同学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由四位同学分别测出李军跑步经过10m、20叭
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
路程/m010203040
时间/s03.25.36.89.2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李军跑步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m/so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
(3)分析表中数据和你计算所得的数据,可以发现李军跑步有什么规律
7、小明家距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l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
1.5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他上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8、小明从家到学校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lm/s,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L5m/s,求他的全程平
均速度。
9、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用了3min穿过长度为1600m的一座大桥,求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
少?
课后反思:
8
序号:05
课题: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导学方法:观察实验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2.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
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
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lO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
求;前lO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二、课堂导学
1.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4.分析自己跑步(竞走、行走)的三个阶段的平均速度特点,比较哪一段最大?为什么?
5.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
在10m、20m、30m、40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
⑴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
(2)实验原理是;
(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三.课堂练习
1.小明在利用图7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
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实验次数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9
1S=75cmt=2.6sV=28.85cm/s
iii
2S=75cmt=2.5sV二cm/s
■22.
3t=2.4sV=_____cm/s
S3=75cm33一
v=_cm/s
2.(3分)小明同学想利用图8中的器材探究: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
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门
图8
(1)你的猜想是:0
(2)请利用图7中所给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具体实验步骤是:
3.如图9所示,一列长为12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
时间是100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图9
4.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T13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T14列车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
次列车每天各发一列车。自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长1462km,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北京与上海之间往返的T13、T14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
北京天津西济南二海
到站时间...16:1120:118:04
T13
发车时间14:4016:1620:23...
到站时间9:037:233:14...
T14
发车时间...7:283:2615:45
(1)T13、T14列车运行时间是否相同?这两次车全程运行时间差是多少?
(2)计算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全程行驶(不包括列车在中途站停车的时间)的平均速度多大?(用
km/min做单位)
(3)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估算,T13与T14列车相遇地点距北京大约多远(铁路线长)?大约什么
时间相遇?
5.小高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高成绩,对他的百米成绩进行了分
析测试.在每隔20m处安排了一个计时员,各计时员在发令员鸣枪时起动秒表,跑经指定位置时按停秒
表,他们的读数分别是2.9s、5.5s、7.9、10.7s、12.8s.通过这些数据可知道:
(1)小高跑100m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高在第个20nl速度最快,平均速度是一;
(3)小高在哪几个阶段的速度低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了提高成绩,你对他有什么建议?
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
端由静止下滑,图中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10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3)请根据图表中所给信息回答:S=cm,Ar=s,v-m/s»
ABHCAC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
速度v偏(填“大”或“小”)。
AC
课后反思:
序号:06
课题: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11
2、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打鼓时,在振动;敲击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由
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笛子发声是由发出的。
3、声音靠传播,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声速大小与
有关,15T时空气中的声速是o
4、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大小规律是
课堂导学
1、设计多个实验方案,探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D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P图14所示,用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你还有其它的实验方案吗?
14
3、设计实验方案:分别探究固体、液体和空气可以传声。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会看到泡沫小球,如将上述装置带到月球上做实验,则会
看到小球,这说明o
2、若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少于0.1秒,人耳就能把两次声音区分开。
(1)要能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多远?
(2)甲在长铁管的左端敲击一下,乙在铁管右端感觉到二次声音,则铁管至少多长?
3、一列火车以72km/h的速度驶向前方崖壁下的隧道口,距崖壁720m时,火车鸣笛,司机鸣笛后经过
多少时间听到回声?
课后练习
1、利用声学知识测定海洋的深度(或测量闪电处离地面的高度),需要先知道哪些数据,需要测出那个物
理量,试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12
2、小明走近鱼缸拍手,金鱼备吓跑,小丽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面远端,小丽听见敲击声。鱼儿究
竟是被拍手声还是拍手动作吓跑的?敲击声是通过空气还是桌面传入人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实验改
进意见,解答上述问题。
3、利用火车车轮与铁轨接头处撞击发出的声音可以粗测火车运行的平均速度,说出你的测量方案和需
要的器材。
课后反思
序号:07
课题:第2节声音的特性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应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归纳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叫音调,频率表示,叫频率;
2、人的发生频率范围是,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叫超声波,叫次声波。
3,叫响度,叫振幅,响度与和_
______有关。
4、乐音的特性包括、、,不同物体即使发出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仍能
够分辨,表明o
课堂导学
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方法)
13
⑴按课文P图3T方案进行;
19
(2)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改变滑动速度........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方法)
(1)按课文P图3-4方案进行;
21
(2)将钢尺的一端按压在桌沿上,在另一端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幅,听其响度;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识延伸
管乐器考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的长短决定音调的高低;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音调的高低
决定于弦的材料、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等因素,试设计不同实验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中的“高"与"低”是指,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
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的
响度大,音调高。
2、医生听病人心脏跳动的声音时,要利用听诊器来减少声音的,使声音的
___________增大些。
3、一种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时,一定不变的特性是;
4,新买的瓷碗常要敲一下,判断是否破损,这是因为,使用“声控门
锁”时。须先输入自己的声音程序,才能使用,是应用了声音特性中
的O
课后练习
1、小明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波形,从波形上可以看出甲
的音调乙的音调,甲的响度乙的响度。
2、如图三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不同的水,用嘴贴着管口吹气,发出声音由低到高的顺序
是,用棒轻敲击试管底部,则发出的声音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3、很多同学身边都有一把钢尺,它的作用大着呢,既可以用来画图,还是很好的实验器材,能否利用
它设计几个有关声现象的小实验?
14
课后反思
15
序号:08
课题:第3节声的利用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2、辨别实际事例属于哪方面的应用。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听到雷声就知道马上要下雨利用了声音传递,铁路工人敲击铁轨可知道是否有松动的螺栓
是利用了声音传递
2、蝙蝠飞行时发出,这些碰到墙壁或昆虫时回,根据回声到来的
和,蝙蝠第一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做,科学家根据这个原理
发明了0
3、B超向病人体内发射,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超声探伤对人体伤害。
4、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时,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激烈的,把物体上的污垢敲击下
来而不会损坏被洗的物体,,使用超声波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波更加;外科医生利用
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课堂导学
提问:深海底的深度怎样测出?
测量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通过这说明声音是可以传递的
如:(1)医生通过听诊器来了解病人的病情,利用了声音;
(2)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则小明距离高山m远?(当时气温
是15℃)
2、演示课本声波传递能量的实验,学生自主学习声波传递能量的实际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的质量,以下做法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
是()
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
B.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C.顾客用手轻轻敲打瓷器;
D.瓦匠用瓦刀敲打红豉;
2、海豚有完善的声纳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而快速的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
16
的无线电定位系统。
(1)它利用了自身发出的()
A.冲击波B.水波C.次声波D.超声波
(2)海豚的声纳系统远远优于无线电定位系统,你认为这在于海豚发出的波比无线电波()
A.速度快
B.抗干扰能力强
C.发出的能量大,传播的远
D.在水中传播的能量损失小,传播的远
3、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
的声波属于(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倒塌的房屋中的一
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产生声音而及时获救。
课后练习
1、超声波清洗及超声啤石是利用声能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是利用了声能的
性质。
2、下列哪些信息不是通过声音获得的()
A.古代战争中的侦查员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可以判断是否有敌人的骑兵来偷袭;
B.救护车急促的鸣笛声,是行人让出一条通道
C.蝙蝠的回声定位
D.看见闪电,就知道有可能有一场大雨
3、某人对高山喊话,0.2秒后听到回声,问该人据山有多远?
课后反思
序号09
课题: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通过自身体会并实际操作,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讨论,知道保护环境对我们的好处。
17
导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环保的角度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噪声强弱等级的单位是,符号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
声音不能超过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dBo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
课堂导学
1、小实验:先敲击音叉发声,并用示波器显示其波形;再用铁钉刮擦玻璃,用示波器显示波形,把两
种声音的波形作一对比,得出噪声的物理学含义: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讨论: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吗?师生共同讨论并得出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噪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己阅读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了解不同等级的噪声对人的危害是什么。
(1)噪声强弱等级的单位是,符号是;
(2)对人的危害:如90dB以上的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0dB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控制噪声:同学们从听到声音的条件讨论减弱噪声的方法,归纳如下:
听: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一一空气等介质的传播一一鼓膜的振动
控制:--------------------------------------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2.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3、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人们喜爱放鞭炮(如图1所示),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观点,你
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
A.小明: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
18图1
B.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
C.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
D.小新: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
课后练习
4、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
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
5、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的噪声干扰,采取以下的那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B.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B、在教室周围植树。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6、在工厂里,噪声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公路上,噪声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序号:11
课题: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一)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温度的概念;
2、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温标符号、单位符号、认读方法;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
4、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并正确读数。
导法:实验法、归纳法、讨论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2、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玻璃泡中的液体一般
是、、0
19
3、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C,表示的是„
4、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温度
规定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写作o
5、在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然后看清它的;
课堂导学
1、温度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生共同做4.1-1实验,
实验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温度是的,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用O
3、探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演示课本4.1—2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
(2).玻璃泡内的液体一般是等。
4、摄氏温度:
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7℃读作;—4.7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小资料,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并将空的填完整。
7、探究温度计的使用:
将温度计分给学生,测量所给的烧杯中水的温度,总结归纳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课堂练习
1.右图中几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甲:乙:
丙:T:
2.零下35摄氏度还可以读作,以写
作;-275℃应读作
;比0摄氏度高15摄氏度的温度,读作,记作
3.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2~50°C,
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9〜105°C,由此可知____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____温度计是实验
室用的温度计,温度计是体温计。
课后练习
4.该选哪一项?
(1)温度反映的是物体的()
A.体积大小B.运动快慢C.冷热程度D.振动快慢
(2)-20℃的正确读法是()
A.零下20度B.零下摄氏20度C.负摄氏20度D.零下20摄氏度
(3)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20
B.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5.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E.取出温度计;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1所示,其
序号:12
课题:第1节温度(二)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即使用方法;
2、能从温度计上正确读数
导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
2、、体温计在读数时,(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因为在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直管之
间有;
3、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要用力的;其它温度计(“能"或''不能”)
甩。
课堂导学
1、用挂图结合实际的体温计了解体温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等。
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七,玻璃泡里的液体是;
2、测体温时、水银随着温度的升高,or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细管内的
水银,直管内的水银(填“能”或“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他表示的而荻(“是”
或“不是”)人体的温度。
3、归纳一下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哪些:
例1: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卫生学》复习提要
- 2025年中、大功率激光器合作协议书
- 非计划拔管不良事件应急处理考核试题
- 2025年中班幼儿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二篇)
- 2025年五金交电购销合同样本(2篇)
- 2025年互相担保合同模板(三篇)
- 2025年产品授权经销协议(三篇)
- 剧场装修合同税务解决方案
- 咨询公司装修工程施工协议
- 化工品运输安全责任合同
-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齐鲁师范学院
- 环境因素汇总识别及评价表(保卫部 )
- GB/T 9123.1-2000平面突面钢制管法兰盖
- 消防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 元代文学-绪论课件
- 2023年版劳动实践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方案报审表(样表)
- pp顾问的常见面试问题
- 法理学原理与案例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 隧道仰拱施工之仰拱栈桥结构计算书
- 软体家具、沙发质量检验及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