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学习要点】 1.掌握国际分工的概念、类型、发展阶段和影响因素。 2.了解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相互需求理论与贸易条件均衡分析理论等国际分工理论。 3.理解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H-O模型、里昂惕夫之谜等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一、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二、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三、新古典贸易理论四、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一、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一)国际分工的概念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之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生
2、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形式与内容,国际分工又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三)国际分工的类型 按各国参与生产过程的情况可分为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国际分工。按生产要素投入的相对密度可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国际分工。按分工的深度可分为产业之间、产业内部、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以及生产工艺和零部件的国际分工。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四)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自然条件。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的情况。跨
3、国公司的发展。 国家的政治、文化等因素。 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五)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的扩大直接推动着国际贸易朝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分工的发展引起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相应变化;国际分工的发展引起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相应变化;世界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是由国际分工的发展决定的。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二、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 1.历史背景 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也是国际分工理论及古典贸易理论的创造者。 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2. 主要观点国际分工的基础是绝对成本 他认为,增加国民财富主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劳
4、动生产率的提高则要靠分工的发展。各国应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产品进行生产,然后进行交换,这样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必然对双方都有利。斯密进而认为,应以劳动成本为标准来确定一国最擅长生产的产品。 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各国存在绝对成本差异的原因 有利的生产条件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优势,即一国在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这是先天的优势;另一方面是获得性优势,如国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这是通过训练、教育等后天获得的优势。一国如果拥有了其中的一种优势,该国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就会高于他国,生产成本就会绝对地低于他国。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绝对成本理论的贸易模型对绝对成
5、本理论的评述 积极方面: 一是揭示了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有利的自然禀赋与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 二是指出一个国家只要根据有利生产条件参加国际分工就可以获得贸易利益。 三是提出了自由贸易的政策。 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局限性方面: 它只能解释在生产上各具绝对优势的国家间的贸易,而不能解释事实上存在的所有产品都处于绝对优势的发达国家和所有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的经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因此无法用来说明国际贸易的普遍规律。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二)比较成本理论(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1.比较成本理论的产生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
6、rdo) 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解决了亚当斯密所不能解释的问题,指出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都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但是通过国际贸易仍能得到贸易利益。 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2.比较成本贸易模型 在一定基本假设(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完全竞争、物物交换等)基础上,李嘉图引用了英国和葡萄牙的例子来说明比较成本理论。 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3.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述 意义:(1)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西方国家经济外向发展的客观要求,为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提供了比较完整
7、的理论体。(2)科学地揭示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普遍性,即一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一国的商品无论处于优势还是劣势,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利,从而在理论上证明了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能够并且应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这对扩大世界市场起到了促进作用。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 (3)揭示了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的重大变化,即价值规律在国内的基本作用是优胜劣汰,但在国际上,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却仍有可能进入市场,并可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缺陷:这一理论只简单地考虑了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情况;难以解释交换互补性商品的情况;没有讨论两个国家贸易的实际交换比率,从而无法回答谁可以在交换中获得多少更多的利益问题
8、等。 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三、新古典贸易理论(一)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reciprocal demand theory) 1.相互需求论的涵义及主要观点 19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穆勒提出了按照两国对某一商品相互需求的程度来确定商品交换比例的学说。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本国分的贸易利益越少。相反,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对方国家的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有利,本国分的贸易利益越多。 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2.相互需求理论的评述 对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作了两个重要的补充,一是指出了国际贸易给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二是研究了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即贸易条
9、件越接近本国国内交换比,其获得的利益就越少,反之亦然。从供求关系上说明了商品国际交换价值的决定,认为国际贸易中一种进口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成本决定的,而是由为支付进口而输出商品的生产成本决定的。缺陷在于:在国际市场中,贸易的发生并不总是在两国经济规模相当并对国际市场价格影响显著的国家中进行,如果两国力量悬殊,小国相对需求强度小于大国的相对需求强度,这时大国的交换比就是国际间的贸易条件。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二)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模型) 1.基本假设(1)222(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2)偏好相同。(3)生产技术相同。(4)规模报酬不变。 (5)完全竞争。(6)不
10、完全分工。(7)要素密集度不变。(8)要素流动国内自由,国际不自由。(9)运输成本为零。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2.主要观点不同国家要素禀赋不同。 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也称要素丰裕度。不同产品要素投入的比例不同。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各国应生产和出口本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本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3.理论评述进步性:单一要素分析到多要素分析。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分析。解释了比较优势的原因,找到了贸易的另一基础。局限性:放弃了劳动价值论。假设不符现实(技术进步、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静态
11、分析,没有考虑要素禀赋的动态发展变化。现实矛盾,突出表现就是“里昂剔夫悖论”。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三)里昂惕夫之谜 1.代表人物 里昂剔夫,Leontief,(19061999),1973由于在投入-产出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获诺贝尔经济学奖。2.含义 根据H-O理论,各国都应该生产和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较丰富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美国学者里昂剔夫通过投入-产出法,对美国1947年的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中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美国作为世界上公认的资本最丰裕的国家,其出口商品资本密集度反而低于其进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这个结果是与要素禀赋理
12、论是相矛盾的,这个矛盾就是所谓的“里昂剔夫之谜”。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3.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1)要素密集转化学说 H-O模型假设各国生产同一种商品时使用相同的技术。也就是说同一种商品有相同的要素密集度。而事实上,由于各国要素禀赋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这种假设不很现实。如粮食在中国是劳动密集型的,而在美国就是资本密集型的。因此,由于要素密集度的逆转,事实上是资本密集型的美国农产品被统计成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2)人力资本学说H-O理论假设同类要素在各国间是同质的。但事实上,无论是自然资源、劳动力还是资本,其素质是不同的。不同质的劳动在生产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列昂惕夫认
13、为,美国最丰富的资源不是资本,而是熟练农民和科技专业劳动者。他们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劳动力,而是人力资本。从这一角度看,美国大量出口的正是农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当时被归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3)贸易壁垒限制学说H-O模型假设不存在贸易壁垒,但实际上,贸易壁垒多多少少是存在的。最常用的手段是关税。关税会使市场发生扭曲,从而使国际贸易格局偏离要素禀赋理论。如经济学家鲍德温从美国的关税结构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认为美国的关税政策在于保护国内劳动密集型行业,因而阻碍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人为地增加了资本密集型产品在进口中的比重。如果美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进口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14、的比重将高于1947年的实际比重。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4)贸易保护说HO理论是建立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假设之上的,而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存在着大量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美国的贸易政策是:限制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阻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一些研究表明,美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受到更严格的进口壁垒限制。特别受到保护的是技术落后的产业和非熟练、半熟练的劳工集团。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5)自然资源说自然资源要素与资本要素之间存在相互替代关系。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自然资源不足,就必然要投入较多的资本(先进设备等)。阿拉伯半岛石油资源丰富,开采方便,所需要的设备简单,因此投入的资本相对较少。
15、而在石油稀缺的地方,即使投入大量的资本,也只能生产出成本较高的石油。研究表明,美国的多数进口商品正是美国资源稀缺的商品,作为进口竞争品在美国生产,必须投入较多的资本。而对于出口国来说,这些产品是资源密集型的,所需投入的资本相对较少,生产成本较低。所以,从自然资源的角度看,实际上美国进口的是其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不是资本。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6)需求偏好说H-O理论过分重视供给而对需求重视不够,特别是假定需求偏好相同且固定不变,这可能出问题。由于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均收入水平不同,收入分配结构不同,消费需求结构和消费需求偏好就不同。美国是一个大米出口国,其实是美国食用大米少的缘故;美
16、国资本丰富,但美国人特别偏好消费资本密集型商品,这就可能阻碍美国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反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种需求正好颠倒了美国在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方面的比较优势。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四、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技术差距论技术差距论(Technological Gap Theory),波斯纳(.Posner)于1961年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认为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准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准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 随著技术被进口国的模仿,这种比较优势消失,贸易也就结束了。在描述技术差距时,
17、提出了模仿时滞的概念。模仿时滞:需求时滞、反应时滞和掌握时滞。美国经济学家胡拂鲍尔(G.C.Hufbauer)用图形形象地表示了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论。如下图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技术差距与模仿滞后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模仿国进口模仿 国出口模仿国生产t1t2t3反应滞后模仿滞后需求滞后掌握滞后(二)产品生命周期说1.提出(1)弗农在1966年发表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 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试图用产品生命周期假说来揭示美国企业二战后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规律。(2)1968年威尔斯(Louis Well
18、s)发表了国际贸易中有一个产品周期吗?对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做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他以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为例,解释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2.阶段论在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基础上,弗农、威尔斯等人进一步分析了制成品贸易周期。以美国为创新国。第一阶段:新生期,新产品研发,并开始向欧洲出口,但美国垄断新技术;第二阶段:成长期,开始进入成熟阶段,欧洲国家开始生产,美国仍控制市场,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第三阶段:成熟期,欧洲取代美国成为新产品主要出口国,开始控制发展中国家市场;第四阶段:衰退期,新产品进入标准化,欧洲国家的产品输入美国市场与美国产品进行竞争,发展中国家开始生产;第五
19、阶段:让与期,欧洲的竞争优势下降,发展中国家成为净出口者。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3.理论评述该理论首次将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纳入一个分析框架,同时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有效地结合起来。该理论的特点是:第一,将垄断优势与区位选择结合起来作综合分析,较为全面地阐释了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时机与区位选择之间的动态关系。第二,说明企业的比较优势会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发展而发生动态变化,旨在启发各国顺应产品生命周期,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开展跨国生产和国际贸易。该理论还说明,由于新技术不断涌现,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为保持技术领先地位,企业必须更加重视
20、研究与开发,不断创新。 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但该理论的不足在于:理论的出发点是二战后美国跨国公司在西欧的直接投资,因此难以解释后起投资国如西欧、日本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与规律。无法解释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建立后遍及全球的投资行为,也无法说明非替代出口的投资增加以及跨国公司海外生产非标准化产品的现象。 第三、目前全球直接投资的存量和流量来看,其中大部分是发生在美国、欧盟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产业内的双向投资行为,对此该理论无法解释。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三)(收入)偏好相似说 (收入)偏好相似说又称需求论,是著名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B Linder)在1961年出版的论贸易与变化一书
21、中提出的。林德认为,不同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需求偏好也不相同,他一反传统的由供给方面寻找国际贸易的根源而转从需求角度入手来分析国际贸易的流向。从需求方面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四)规模报酬递增说(theory of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规模报酬递增说也称规模收益递增理论,是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与艾瀚南(Helpman Elhanan)合著的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一书中提出的。其论点为:规模报酬递增也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当某一产品的生产发生规模报酬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因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第2章 国际分工及其理论(五)产业内贸易理论 1.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 20世纪60、70 年代,代表人物主要有格鲁贝尔(HerbertGrubl)、兰卡斯特(Keivin.John Lancaster)、林德(S.B.Linder)、劳爱德(P.J.Lloyd)、格雷(Gary)、戴维斯(Davies)等人。他们认为国际分工从产业结构上划分为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他们认为:H-O理论只能研究产业间贸易,它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商务英语语用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无锡个人房产买卖延期交房责任合同3篇
- 2024年租房协议续约条款明细版B版
- 2024年跨海贸易运输协议
- 2024录音制作合同
- 2025版工地食堂智慧食堂项目投资合作协议2篇
- 2025年度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合同5篇
- 2024年绿色环保橱柜生产商与经销商战略合作合同3篇
- 2024版公务员用车维修服务委托协议
- 2024年设备采购合同范本:设备规格、交付与售后服务
- 3.2《遵守规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拆除高空广告牌的施工方案
-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大数据应用与服务赛项)考试题及答案
- 审计基础知识培训
- DB43 873-2014 箱式暖脚器标准
- 2024年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机电运输)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诊所)
-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
- 上海市闸北区大宁国际小学小升初英语模拟试题(共10套)详细答案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1、2章测评(B)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