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时事热点材料综合题考前押题1. “双减是一场力度空前的教育改革,教育变革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太宗贞观年间,兴办了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等多种中央官学,学生来自官僚子弟和普通庶民,扩大了科举的生源。地方官学的学生除参加科举考试 外,还可通过选拔进入四门学学习。官学教育内容以“五经”、论语等为主,政府 还鼓励私人办学,为唐代的兴盛提供了人才基础。摘编自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科举考试”正式确立的标志和我国创办私学的第 一人,分析唐代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材料二时间事件创办人备注1844 年宁波女塾传教士爱尔德赛宁波1861
2、 年京师同文馆恭亲王奕诉北京1864 年广州同文馆谈文和广州1898 年京师大学堂张百熙等北京1903 年奏定学堂章程张之洞等建立初等、高等学堂的教育体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441903年近代教育发展有何特点?其中“京师大学堂”创办于哪一事件期间?材料三 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他们鹿续文化,弦歌不辍在这里,走出了 2位诺贝 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832名从军的英 雄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中国教育报西南联大抗战烽火中的不辍弦歌
3、(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联合大学成立的背景,概括西南联大在此时 期发挥的积极作用。材料四 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影响: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加快了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灭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答出其一即可)名称: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趋势:多极化因素:综合国力(或经济实力)主张俄乌双方通过谈判解决争端(言之有理即可)【解析】一战之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三国同盟,以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为主;三国协 约,以英国、法国和俄国为主;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 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
4、顿会议共同构成的国际秩序被称为“凡尔赛一华 盛顿体系依据材料二“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和所学 可得出26国的联合对当时世界局势的主要影响是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加快了德意日 法西斯集团的灭亡以及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等;二战后,美苏争霸形成了 两极格局。依据材料三“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 重要力量。”可知当今世界格局是多极化;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对世界格局起决定 性因素是综合国力。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在俄乌危机事件中中国应秉持的立场是主张俄乌双方通过谈判解决 争端。(1)巴黎和会。九国公约(
5、2)提出杜鲁门主义。推行马歇尔计划。经受不住诱惑与挑拨,过于依赖大国,误入歧途。不够独立自主,定位不准确,立场不 坚定。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 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各种 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等。(开放性题目,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 可)【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 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 约”可知,“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的会议是巴黎和会,
6、“关于中国问 题的公约”是九国公约。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二战后,美国以欧洲为战略重点推行扩张政策。1947年,杜鲁门宣称 世界已分裂为两个敌对降营,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同年,马歇尔指出美国要援 助经济因难的欧洲”可知,这体现的内容是,提出杜鲁门主义,推行马歇尔计划。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乌克兰却在西方挑拨下,走上亲西仇俄的道路。乌克兰没能抵挡住 西方的诱惑和挑拨,认为傍上美国就能安全”可知,乌克兰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交往中存在 的向题是,经受不住诱惑与挑拨,过于依赖大国,误入歧途;乌克兰在外交上的特点不够 独立自主,定位不准确,立场不坚定。根据所学和材料四“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
7、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 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 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可知,这体现出的原因是,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 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根据所学可知,我们应该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各种形 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等。(1)遵义会议。因为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 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 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
8、折点。(2)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中共八大。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4)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咯决策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5)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坚持改革 开放等。【解析】由“毛泽东牢牢掌握了领导权,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可知,材料中的“分 水岭”指的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 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 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
9、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此遵义会议被视为“整个中国 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据材料二“一如往昔的陈设,令人仿佛回到了 1945年4月23日的那个春日,回到了七百多 人济济一堂、商讨国家前途命运的会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讨国家前途命运”指的会 议是中共七大。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根据材料三“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 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共八大的内容,1956年召开的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的主要矛盾,确定
10、我国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 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根据材料四“开放思想讲实际,工作重心大转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内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 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所以“工作重心大转移”指的是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伟大征程,使“中国进入新时期”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调动人民
11、的生产积极性;坚持改 革开放等。(1)革命:土地革命时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 命;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农民减租减息、地主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 时期在解放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或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消灭封建剥 削的土地制度(任意一点)建设:1950-1952年土地改革,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1956年完成对农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任意一点)改革: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激发农民的劳动热情,大大提高农 村生产力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
12、是的思想路线(任意2点)(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谋福利,共同富裕是党坚持不懈的追求目标、共 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共同富裕是党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 的必然要求等(言之有理一点)【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即可,具体如下,革命:土地革命时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农民减租减息、 地主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或1947年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建设:1950-1952年土地改革,农民 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1956年完成对
13、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农村生产资 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改革: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 开,激发农民的劳动热情,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根据“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可得出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根据“这是中国人民的伟 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并结合所学要得出是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综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谋福利,共同富裕是党坚持 不懈的追求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共同富裕是党巩固执 政地位、提高执政能的必然要求等。(1)原因:顽固势力阻挠;政府观念相对落后;西
14、方侵略势力的干预。影响:填补了西藏铁路交通的空白;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带动了西部的 开发和发展;促进了西藏经济快速增长。关系:铁路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交通发展缩短了各地区之间的时刻距离,促进 了各地人员的流动、商业交际往来密切,有利于商品经济流通和经济发展。【解析】根据材料一“1879年,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请求修筑铁路,顽固派以破坏风水、与民 争利等理由反对“可得出中国近代铁路交通建设相对迟滞的原因:顽固势力阻挠;根据材 料一“1881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但通车后不久朝廷就下令禁止使 用机车,于是改用骡马拖曳。”可得出原因:政府观念相对落后;根据材料一“但9
15、0%受外 国人控制”可得出原因:西方侵略势力的干预等。根据材料二“2006年7月,青藏铁路的开通,标志着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结束”青藏铁路通 车对西藏发展带来的影响;填补了西藏铁路交通的空白;根据材料二“青藏铁路就像有力的 手臂,让中央拉紧西藏”可得出影响: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带动了西部的开 发和发展;根据材料三“全区生产总值达290.05亿元,同比增长13.4%,是10年来增幅最 大的一年。”可得出影响:促进了西藏经济快速增长。根据材料“历经140余年,中国铁路运输钢铁、煤炭、木材,连接城市、乡镇、村 庄,铁路连接了全国,也塑造着国家的凝聚力。然而,铁骨中国的故事并未就此停 住,.
16、”结合所学知识,铁路交通的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交通发展缩短了各地区 之间的时刻距离,促进了各地人员的流动、商业交际往来密切,有利于商品经济流通和经 济发展。(1)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特点:以国都为中心散开;重视交通建设及规范;形成 全国性交通网络;陆路与水路相结合(陆路和水路交通发达);服务政治;交通建设由国家 控制和管理原因: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 高;贡献: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发展:铁路里程迅速增长;火车行驶速度大大提升;火车制造的科技含量增加。(4)因素:新航路的开辟;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或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17、,意义:有利于国家统治;缩短时空距离;方便人们的出行;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解析】根据材料一“秦朝统一六国后,修筑了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 道路网,并统一了车辙宽度;同时开通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江。”可知,是秦朝为了适应统 一的需要,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根据材料一“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沟通南北”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的统治,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 故秦、隋两朝采取材料中措施的共同目的是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根据材料一“秦朝统一六国 后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以洛阳为中心”可得出中国古代交通 建设的特点:以国都为中心散开;根据材料“修
18、筑了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成了以咸阳为 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并统一了车辙宽度;同时开通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江。”可得出特 点:重视交通建设及规范;形成全国性交通网络;陆路与水路相结合(陆路和水路交通发 达);根据材料一“。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可得出特点:;服 务政治;交通建设由国家控制和管理。根据材料二“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可得出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 到空前繁盛”的原因有: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根据材料二“而同一时期中国经济重心 已向南方转移”可得出原因: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材料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 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
19、通道”可得出原因:海路运量大、 成本低、安全度高。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的是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根据材料三“到2017年底,中国铁路里程达到12.7万公里,高铁里程2.5万公里,占世界 高铁总量的66.3%”可得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铁路交通事业巨大发展:铁路里程迅速 增长;根据材料三“,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动车组越来越多,从北京到上海大约 1300公里的距离,最快只要4个多小时”可得出发展:火车行驶速度大大提升;根据材料 三图示20世纪80年代,绿皮内燃机车、“像子弹头的,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可得出发展: 火车制造的科技
20、含量增加。根据材料叫“15世纪后期,从欧洲出发的航海家们逐渐发现了我们现在所知世界的大部分 地区。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要文明地区相互隔绝的局面。可得出导1620世纪世界 (地球)“变化”的因素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里的开辟,打破了相互隔绝的局面,使世 界成为一个整体。根据材料五“1620世纪地球,变,得越来越R、,与此同时,世界也发生 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是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交通工具 的发明革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故地球“变”得越来越“小”。(5)根据材料一秦、隋朝的交通工程、材料二宋朝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材料三中国当今铁 路交通的发展、材料四、五的新航
21、路开辟与科技革命带来地球变化,可得出交通事业的发 展有利于国家统治;缩短时空距离;方便人们的出行;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等。8. (1)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南北战争(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 国两制);(2)日本偷袭珍珠港(或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3)合作:共同参加反法西斯同盟作战,雅尔塔会议,一战中都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任答 一点);对抗:签订九国公约,美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任答一 点);(4)由敌对转向合作;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解析】焦点:根据材料一“我相信这个政府不会永远维持一半奴隶和一半自由的状态”可得出
22、是北 方以工业为主,南方继续发展种植园经济,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解决:根据所学知识可 得出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基本方针: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一国 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 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科学构想。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日本偷袭珍珠港,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 索,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联合 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以美、英、苏、中为核心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并为 建立联合国组织奠定初步基础。合作:根据所学知识可
23、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中美共同参加反法西斯同盟作战,雅尔 塔会议,一战中都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对抗: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美国参加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政策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时期,中美是敌对关系,20世纪 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两国是合作关系,因此变化是由敌对转向合作。原 因: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体散师、学生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 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 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教
24、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教育信息化2.0行动与哪一次科技革命有关?这次科 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2年2月25日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双方重点就当前乌克兰局 势交换意见。习近平指出,中方根据乌克兰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中方立场。要摒 弃冷战思维,重视和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通过谈判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 洲安全机制。中方支持俄方同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图)上图表明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请问是哪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较量直接导致哪次战争的爆发?战后出现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25、材料二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 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 打垮法西斯国家。教材世界历史(下册)(2)材料二中26国的联合对当时世界局势的主要影响是什么?请说出该局势结束后出现 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名称。材料三 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 霸世界的重要力量。根据材料三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趋势?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4)根据上述内容,指出在俄乌危机事
26、件中中国应秉持怎样的立场?.世界形势风云交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 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 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 约。世界道史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以欧洲为战略重点推行扩张政策。1947年,杜鲁门宣称世界已 分裂为两个敌对降营,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同年,马歇尔指出美国要 援助经济因难的欧洲。摘编自吴于廛、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三 乌克兰与俄罗斯源很深,虽然几百年前有过历史过结,但不像波兰与俄罗斯 那样仇根,但乌克兰却在西方挑拨下,
27、走上亲西仇俄的道路。乌克兰没能抵挡住 西方的诱惑和挑拨,认为傍上美国就能安全,如今乌克兰四分五裂了,美国帮什么忙 了,除非美国想与俄罗斯直接对抗,但美国目前还没有这个战略,因为美国还有很多 事要做,不能因为乌克兰就被拉下永。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本来“一手好牌”,为何后来“打烂” 了?材料四 当今国际社会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西方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削弱,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近 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参与全球治理的强大需求,西方的 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湖流。构建人奥命运共问体的中国方案材料一
28、中“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的会议是什么? “关于中国问 题的公约又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美国在欧洲扩张的具体表现。据材料三分析乌克兰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交往中存在什么向题?实际上反映出乌克兰在外交上有何特点?根据材料四指出,为什么说“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 格局和时代湖流”?综合上述材料,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你认为需要遁循什么基 本原则?.中共二十大将于2022年秋天在北京召开,回顾党的历史,一些重要会议带领人民 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不断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
29、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 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 件。”材料二 一如往昔的陈设,令人仿佛回到了 1945年4月23日的那个春日,回到了七 百多人济济一堂、商讨国家前途命运的会场彼时此地,连开50天,为中国选择了 另外一种命运光明的中国。光明日报奇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材料三 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 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 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材料四 1978年年底,中央在京召开会议:“拨乱反正”求真理
30、,“两个凡是”被抛 弃:开放思想讲实际,工作重心大转移:“三中全会” 了不起,中国进入新时期。(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会议?为什么说它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材料二中“商讨国家前途命运”指的是什么会议?该会议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的会议指的是哪一会议?这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材料四中“工作重心大转移”你是如何理解的?这次会议为什么使“中国进入新时 期”?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二十大建言献策,谈谈我国应如何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 设?.探究问题材料一: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围绕实
31、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 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实现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一以贯之的持续探索,成功走出 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实现共同富裕之路。材料二: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 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 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 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 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请回答:根据
32、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 的过程中为实现共同富裕进行的实践探索。(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在领导探索共同富裕之路上不断取得成就的原 因。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共同富裕有何认识?.中国铁路发展见证民族兴衰,反映时代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9年,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请求修筑铁路,顽固派以“破坏风水”、“与民 争利”等理由反对。经李鸿章多次斡旋,1881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 车,全长11公里。但通车后不久朝廷就下令禁止使用机车,于是改用骡马拖曳。到 1911年,全国铁路近1万公里,但90%受外国人控制
33、。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2006年7月,青藏铁路的开通,标志着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结束。有人用了一个 比喻:“青藏铁路就像有力的手臂,让中央拉紧西藏。” 2006年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数 据显示,全区生产总值达290.05亿元,同比增长13.4%,是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青藏铁路拉动着西部跟上整个国家发展的步伐。材料三在中国大地之上,钢铁脉络纵横交错。借由密集、便捷和高效的钢铁之网,2019 年,约有36.6亿人次前往天南海北,也有43.89亿吨货物被送到四面八方。到2020年年末,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巴达14.63万千米,高铁营业总里程达3.8 万千米,是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至此,
34、历经140余年,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它们运输钢铁、煤炭、木 材,连接城市、乡镇、村庄,形成12条普速铁路大通道,纵横交织,通边达海。铁路 连接了全国,也塑造着国家的凝聚力。然而,铁骨中国的故事并未就此停住,而是随 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朝着新目标升级和奋进。星球研究所著百年重塑山河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铁路交通建设相对迟滞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发展带来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铁路交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交通的发展折射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交通与社会变迁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35、,并回答相关问题。活动一:【感知历史】 了解古代中国的水陆交通材料一 秦朝统一六国后,修筑了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并统一了车辙宽度;同时开通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江。隋炀帝开 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据孙家驷编道路概论等材料二古代中国的海洋交通唐中后期,陆上丝绸 之路因战乱受阻,而同一 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 方转移,海路又远比陆路 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 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 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 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 盛,明朝海禁后衰落。活动二:【理解历史】 认识现代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前夕,旧中国只修筑了铁路21万多公里;到20
36、17年底,中国铁路里程达到12.7万公 里,高铁里程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以前,全国铁路平均时速不到 40公里;如今,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动车组越来越多,从北京到上海大约 1300公里的距离,最快只要4个多小时。20世纪80年代的“绿皮”内燃机车像子停头的“复兴号”标准动车组活动三:【探究学习】探讨交通发展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材料四 15世纪后期,从欧洲出发的航海家们逐渐发现了我们现在所知世界的大部分地区。经过几次艰难的航行,探险家们开辟了新的航线永远地结束了世界主 要文明地区相互隔绝的局面。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五 1620世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与此同时
37、,世界也发生着天翻16ttt纪至19世纪40隼代.口 笛大甲均度度每4、16ttt纪至19世纪40隼代.口 笛大甲均度度每4、19玳纪50军代20帆30年代嬉汽火年. 小时小具里.汽纶崎.20批配50好代*飞机.4小 1300 400 英!H.地覆的变化,世界历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70惜m8年代 气式它机.小时 9OO-70OKS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隋两朝采取上述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并据 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交通建设有什么特点?(2)据材料二文本框中的内容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原因有 哪些?据材料二中的路线图,指出
38、郑和为航海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据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铁路交通事业有什么巨大发展?据材料四、五,从交通的角度概括,导致1620世纪世界(地球)“变化”的因素有 哪些?(5)综上所述,交通事业的发展对社会、生产和生活有怎样的意义?8.中美两国都是大国,一个是最发达的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近代以 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风雨雨,”既有合作也有对抗,有时有敌意,有时是伙伴工根据 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会永远维持一半奴隶 和一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 裂”。林肯材料二 1942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 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中、美、英三国军事代表会议, 讨论了有关对日作战问题,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 部。据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整编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在应约同拜登总统通电话时指出,中美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 好的世纪之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对外承包项目借款合同书模板范例
- 二零二五学校护校人员聘用合同书
- 二零二五花园绿化养护管理合同书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2025年授权店特许合同范本
- 2025酒店管理承包合同协议
- 2025全新汽车租赁合同范例模板
- 2025年安全空调安装服务合同范本
- 英语启蒙与家长参与
- 2025维保修工程合同范本
-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 数学(下)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 化工工艺原理考试题库梳理
- 定金款管理制度
- 光伏电站安全培训
- GB/T 37027-2025网络安全技术网络攻击和网络攻击事件判定准则
- 2025年江苏南通苏北七市高三二模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4年药理学考试真题回顾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军队文职(司机类)核心知识点备考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深圳二模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一模)临沂市2025届高三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标准答案)
- 老年康体指导职业教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