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文练习题习题及答案资料说明:【原文】【翻译】【主题思想】型说明: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选择题知识点贯穿学过的所有古文。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第16课三、赤壁赋/苏轼四、登泰山记/姚鼐教材古文目录: 第10课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 一、劝学/荀子【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棘以为轮,其曲 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棘使之然也。故木受绳
2、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傅 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 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故不积直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弩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鳞之穴 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翻译】君子
3、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 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 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 圆规(画的圆圈)。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 (变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 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 行为没有过错了。我曾整天空想,(结果)不如片刻学习所得(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 (结果)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人在 远处也能看见
4、;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 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 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 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 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 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 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 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
5、(它的)成功在 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 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 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 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鳞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这 是)用心浮躁(不专一的缘故)。【主题思想】劝学的主题思想是通过论述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来勉励人【蹉步】。【无以】们努力学习。1、学不可以己;2、用心一也;3、学也者,固学一之也。意 思是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
6、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要善始善终, 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精品习题及答案】一、课下注释默写:选自卷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有删节。劝,O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荀子(约前313 前238),名,字,赵国人, (朝代)末期思想家。 TOC o 1-5 h z 君子O青,取之于蓝o青,o蓝,O青于蓝o中绳O【棘】O【规】。【虽有槁暴】O有,O j暴 9O i 9暴9o【挺】O【受绳】。【金】O【就砺】O就,O砺,。【参省乎己】O参,。省,。乎,【知】O【住支】O【见者远】O【疾】。【彰】【假】O (20)
7、【舆马】O【利足】【致】O【能水】O【绝】。【生非异】O生,。【物】。【兴焉】。兴,。焉,【神明】O【圣心】O TOC o 1-5 h z 骐骥O 弩马十驾O驾,O功在不舍O全,O 锲O 镂O 埃土 O 黄泉O 一 o 六脆 螫O躁O二、重点句子翻译: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故不积珪步,无以至千里;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三、简答:1、本文题目“劝学”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2、阅读本文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请就其中一点谈谈认识或体会。四、理解
8、性默写:1、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 TOC o 1-5 h z Ati:,。,o2、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 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O3、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 ,。4、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 ,。5、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
9、,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 ,O6、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五、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轉以为轮,其曲中规知明而行无过君子生非异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君子博学: 日参省乎己:声非加疾也:假舆马者:金就砺则利。:蚓无爪牙之利:用心_也用: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鳗之穴无可奇托者:君子博学而目参省乎己: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木直中绳,蘇以为轮:其曲中规:沓哥而招,臂非加长也:故木受绳则阜:假舆马者,非利足也:2、一词多义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一以为妙绝口
10、技: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前出塞: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一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望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_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_ 闻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_博闻强志屈原列传: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
11、齐王纳谏: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3、特殊句式: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棘使之然也:用心一也:用心躁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車柔以(之,省代词,它)为轮: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六、选择题:1.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槁暴(Ptl)棘使之然(rou)舟楫(ji)舆马(yi)B.蛟龙(jiao)珪步(kui)骐骥(ji)爪牙(ZhaO)C.镂金(Iou)弩马(Z)生非异(Xing)洞穴(XUe)D.跋而望(qi)锲而不舍(qi)二螯(ao)
12、参省乎己Gdng)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金就砺则利O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行李之往来。 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君子曰:学不可以己。4、下列各句中的“疾”与“疾恶如仇”的中“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C、君有疾在騰理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5、下列句中的“望”与“望其旗靡”中的“望”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傅见也。B、先达德隆望尊。C、日
13、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D、适冬日之望日前后。6、下列句中的“而”与“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知明而行无过矣。B、吾尝终日而思矣。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7、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一组是()棘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须臾(片刻)假舟楫(借助、利用)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励)绝江河(渡)蹉步(占代的半步)弩马(劣马)生非异也(通“性”,资质、 禀赋)D.镂(雕刻)圣心备焉(完备)渊(深水)风雨兴焉(起)8、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A.秦贫,负其强,以空言求璧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4、D.人强马壮9、A.B.C.下列各组中加粗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无可寄托者风雨兴焉不能十步下饮黄泉)寄寓于表女寄言于母临崩寄臣以大事 忧劳可以兴国兴利除弊夙兴夜寐 步其韵奉和一首 中军置酒饮归客D.10、下列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乃自强步步余马兮山皋 日食饮得无衰乎( )B、雁荡具体而微者。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11、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组()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祝曰:“必勿使反” 老妇必唾其面秦伯说,与郑人盟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A
15、. B.C.D.1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全属于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金就砺则利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鸡豚狗彘之畜是社稷之臣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封之以膏朕之地A.B.C.D.13、跟“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未之有也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学不可以已 1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跟“则修文德以来之”中的“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B.越国以鄙远C.没死以闻D.妾之美我者,畏我也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跋而望矣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假舟楫者,非能水
16、也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君子生非异也 TOC o 1-5 h z 16、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17、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非生异也B、木直中绳,以购赖C.鸳马十驾,功在不舍D.虽有稿暴,不复挺者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列句:不如登高之博见也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假舟揖者,非能水也19、下列句子中加息的词,古今义不同的项是()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蚓无爪
17、牙之利,筋骨之强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吾尝终日而思矣20、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你认为这段文字的议论中心是(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提倡粗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精神。D、逆境才能成才。七、阅读训练:阅读下而二段节选目荀子劝学的又字,按要求完成。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而动, 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易足以美七尺之躯 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 禽。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18、,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 之瀚,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 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 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端而言,而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端,微言;,微动。禽犊:小 的禽兽,古人相见常以小禽兽做礼物。兰槐:一种香料。1、给甲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加上标点。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易足以美七尺之躯哉?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乎动静形:形状,形体。B.其渐之滑渐:浸泡。C.游必就
19、士就:接近。D长而异俗长:长大成人。3、从“劝学”的目的出发,概括这三段文字的基本观点。甲文:乙文:丙文:4、翻译下面句子。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参考答案】一、课下注释默写:选自荀子集解卷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有删节。劝,Mo荀子全 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荀子(约前313 前238),名况,字姚,赵国人,战国(朝代)末期思想家。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草名,叶子 可提取靛青。青于蓝比蓝草颜色深。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20、。【棘】同“煤”,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规】圆规。【虽有槁暴】即使又晒干了。有,同“又”。槁暴,BiO稿,枯。暴,o【挺】直。受绳经过墨线比量。金指金属制的刀斧等。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査、省察。参,检验。省,道塞。乎,相当于“于”。知同“智”,见识。战踮起脚后跟。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疾】劲疾。【彰】潰楚。【假】借助。舆马车马。这里指车子。【利足】善于奔走。【致】到达。【能水】善于游水。指游泳。【绝】横渡。生非异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同“性”,天性。物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兴焉在这里兴起。兴,起。焉,兼词,相当于“于此”。神明
21、非凡的智慧。圣心】圣人的关怀。蹉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珪”,跨出两脚为“步”。无以没有用来的,无从。【骐骥】骏马。 弩马十驾劣马拉车走十天。驾,一天的行程。功在不舍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全,停止、止息。【锲】刻。【镂】雕刻。 埃土泥土,尘土。 黄泉地下的泉水。【一】专_。六脆蟹的六条腿。六”应是“八”。【螫】蟹钳。躁浮躁,不专心。二、重点句子翻译: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君子鯉而目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翻译: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生非异也,
22、善假于物也。翻译:君子的天赋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故不积,无以至千里;翻译: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 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三、简答:1、本文题目“劝学”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答: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鼓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 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2、阅读本文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23、?请就其中一点谈谈认识或体会。参考角度: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学习要敢于超越前人,包括自己的老师;学习要不断反省自己;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学习要善于积累;学习要坚持 不懈、持之以恒;学习要专心一致,且戒浮躁;等理解性默写:K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虽有槁暴,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不复挺者,榦使之然也。3、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
24、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4、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故不积珪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5、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5 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6、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五、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隸以为轮,其曲中规:通假字,“棘”通“煤”,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
25、曲知明而行无过:通假字,“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通假字,“生”通“性”,资质、禀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假字,“有”通“又”;“暴”通“曝”,晒君子博学:古今异义,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 的渊傅。日参省乎己:古今异义,古义:验,检查。今义:参加,参考。声非加疾也:古今异义,古义:强。今义:疾病,快。假舆马者:古今异义,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金就砺则利。:古今异义,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金银。蚓无爪牙之利:古今异义,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_也用:古今异义,古义:因为;今义:使用。蟹六跪而二螯:古今异义,古义:脚或腿;
26、今义:跪下。非蛇鳞之穴无可奇兀者:古今异义,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 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君子博学而目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侮夭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木直中绳,轉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其曲中规:形作名,曲度,弧度登鬲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高处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2、一词多义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Bife以为妙绝口技:極点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韭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m楚诚
27、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前出塞:有力的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塑盛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假如、如果望吾尝豉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远看1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盼望、希望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望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H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B博闻强志屈原
28、列传:见闻、见识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使上级听见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声望、声名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3、特殊句式: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棘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状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被动句棘以(之,省代词,它)为轮:省略句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省略句六、选择题:1下列加粗字注
29、音正确的一组是(B )A.槁暴(PU)轉使之然(rou)舟楫(ji)舆 (yu)B.蛟龙(jiao)珪步(ku)骐骥(ji)爪牙(ZhaO)C.镂金(Iou)弩马(迪)生非异(Xing)洞穴(XUe)D.跋而望(qi)锲而不舍(qi)二螯(do)参省乎己(Xing)【解析】B。A项中“楫”应读为jX C项中“镂”应读作Mu, “驾”应读作皿D项中“锲”应读作qio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金就砺则利。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行李之往来。 【解析】C. A古义:金属制作的刀剑等;今义:金子。B古义:土地方圆;今 义:地点。
30、C古今同义:认为。D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D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解析】D。A曰:名词作状语,每天;B.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C.水:名词作动词,游水;D.无活用。4、下列各句中的“疾”与“疾恶如仇”的中“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C、君有疾在月奏理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解析】DO题干中是“痛恨”的意思。A.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B.快;迅速。C.病。D.痛恨。5、下
31、列句中的“望”与“望其旗靡”中的“望”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先达德隆望尊。 C、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D、适冬日之望日前后。 【解析】A例句中的“望”的意思是“向远处看”。A向远处看,远看。B名望。C盼望、希望、期望。D农历十五,天文学上月亮圆的那一天。6、下列句中的“而”与“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知明而行无过矣。B、吾尝终日而思矣。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解析】AO例句表并列。A表并列B.表修饰C.表转折D.表承接7、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一组是(C )棘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
32、石)须臾(片刻)假舟楫(借助、利用)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励)绝江河(渡)蹉步(占代的半步)弩马(劣马)生非异也(通“性”,资质、 禀赋)镂(雕刻)圣心备焉(完备)渊(深水)风雨兴焉(起)【解析】C. A使.弯曲;译文:使它弯曲让它形成了这样。B.疾:强;译文: 声音并没有加强。C.正确;D.备:具备;译文: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8、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D )秦贫,负其强,以空言求璧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D.人强马壮【解析】D。题干中“强”解释为“强劲,强壮”。A. “强”解释为“强大、势 力过大”;B. “强”解释为“勉强”;C. “强
33、”解释为“有余3 D. “强”解释为“健壮,强壮”,与题干一致。9、下列各组中加粗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A )无可寄托者寄寓于表女寄言于母临崩寄臣以大事风雨兴焉忧劳可以兴国兴利除弊夙兴夜寐不能十步步其韵奉和一首乃自强步 步余马兮山皋D.下饮黄泉中军置酒饮归客H食饮得无衰乎【解析】AO A第一、第四句的“寄”相同,皆为托付”义;二、三句中的分 别为“寄居”、“转达”义。B “兴”依次为发生、使昌盛、兴办、起来义。C “步” 依次为举足两次、追随(按照)、行走、使.行走义。D“饮”依次为喝、使. 喝、没入、喝的东西义。10、下列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D)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雁荡具体
34、而微者。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解析】D.例句:定语后置句,“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定语后置,译文:蚯 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强健的筋骨。A.定语后置句,“马之干里者”定语后置,译文:日行干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B.定语后置句,“雁荡具体而 微者”定语后置,译文: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的雁荡山;C.定语后置句,“战士 还者”定语后置,译文:现在归队的士兵加上关羽率领的精锐水兵还有一万人;宾语前置句,“博见”宾语前置,译文:不如登上高处见的范围广。11、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组(B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谨庠
35、序之教,申之以孝悌 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祝曰:“必勿使反” 老妇必唾其而 秦伯说,与郑人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A.B.C.D.【解析】B.知:通“智”,智学!;有:通“又”,再;无;颁:通“斑”,花白;反:通“返”,返回;无;说:通“悦”,高兴;共:通“供”, 提供;故选:BO1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全属于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C )金就砺则利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鸡豚狗彘之畜是社稷之臣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封之以膏腴之地【解析】COA.B.C.D.古今异义,古义:金属制作的刀剑等;今义:金子。古今异义,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通假字,“畜”通“
36、蓄”,意思是“喂养”。 “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 家。古今异义,古义:土地方圆,指面积;今义:泛指地点。古今异义,古 义:那人,今义:对男子配偶的尊称。古今异义,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招待或宴请的主人。形容土地肥美。13、跟“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B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未之有也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学不可以已【解析】BO例句:“忌不自信”宾语前置,译文为:邹忌不相信自己。A“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译文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者.也”表判断,“未之有也”宾语前置,译文为:从未有过这种情况。C
37、.译为:我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D.表判断,译为: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1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跟“则修文德以来之”中的“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B.越国以鄙远没死以闻D.妾之美我者,畏我也【解析】C。 例句:使动用法,使来(归附)。A名词作状语,当面。B意 动用法,“鄙”本义是名词“边境”,在这里支配后面的远;所以从大范围讲“鄙” 是名词做了动词,不过不是做一般动词,而是特殊的意动。C使动用法,使听到。 D意动用法,认为美。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D )A、吾尝跋而望矣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C、不如须臾
38、之所学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君子生非异也【解析】D。A.第一个“而”,表修饰,用在“肢”的后面,表“望”的情态; 第二个“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B第一个“焉”,兼 词,兼“于此”,在这里;第二个“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两句意义用法不 相同;C.第一个“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两句意义用法不相同;D.两句里“也”都是用在句末, 表判断语气。16、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解析】C
39、“生”通“性”,本性,天性。句子翻译为: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 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17、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C )A.君子非生异也B、木直中绳,以购赖C.鸳马十驾,功在不舍D.虽有稿暴,不复挺者【解析】C解析;A项,“生”通“性”;B端,”通“燥”;D顺,“有”通“又”,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列句:不如登高之博见也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解析】B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A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C项为动词活用作名词。D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19
40、、下列句子中加息的词,古今义不同的项是(C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吾尝终日而思矣【解析】C解析:“黄泉”古义为泉水;今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 阴间。20、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你认为这段文字的议论中心是 (B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提倡粗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精神。D、逆境才能成才。【解析】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七、阅读训练:阅读下而二段节选目荀子劝学的又字,按要求完成。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
41、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而动, 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易足以美七尺之躯 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 之瀚,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 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 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端而言,而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端,微言;,微动。禽犊:小 的禽兽,古人相见常以小禽兽做礼物。兰槐:一种香
42、料。易足以美七尺之躯哉?(1、给甲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加上标点。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A )渐:浸泡。长:长大成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乎动静形:形状,形体。B.其渐之滑C.游必就士就:接近。D.长而异俗【解析】A “形”应为动词“表现”。3、从“劝学”的目的出发,概括这三段文字的基本观点。甲文: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乙文: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后天的学习也是这样。丙文:后天的学习可以使人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必须给予重视。翻译下面句子。4、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翻译:所以君子居住
43、要选择地方,交游必须要接近读书人,这是为了防止邪恶的 影响而接近中正的方法。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翻译:出生时的哭声相同,长大之后的习俗却各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他们这样的。二、师说/韩愈【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
44、益圣,愚 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 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 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 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炎5子、萇弘、师襄、老聃。鄰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
45、 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翻译】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 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会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 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就最终不能理解了。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听闻 见识事情也本来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如 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 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唉
46、,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 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 的才智跟圣人相差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 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是愚人,大概都是出于这里吧?人们 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 耻,真是糊涂啊!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 的,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了解句读,疑惑就不能解 开,有的向老师求解,有的却不向老师求解,小的方面去学习,大的方而反而放 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47、。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向他人学 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聚集在一起讥笑人家。 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 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高官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 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 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难道值得奇怪吗?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却子、萇弘、师襄、老聃为师。鄰子这些人, 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 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
48、有早 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 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 来赠送他。【主题思想】师说的中心思想,着重在论述师道的重要性,严正地驳斥士大夫们的恶 意诽谤,抨击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尚,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思想障碍。作者在 木文中所发表的如何求学的见解是极其精辟的。他对于读书求学的议论,很能够 启发后人。师说所提出的关于师道的主要思想是:师是“传道”、“授业”、“解惑” 的人;任何人都可以为师,不应该因为地位、贵贱、年龄的差别,就不肯虚心向 人学习。韩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能提出这样的
49、见解是很有胆识的,他对当时“士 大夫之族”耻于相师的不良风气。【精品习题及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选自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TOC o 1-5 h z 学者O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o所以,O受,O生而知之O之,O【其为惑也】O【闻】。从而师之O吾师道也。师,O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O无贵无贱O【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J师道O出人O犹且O众人O圣益圣,愚益愚O益,O身O耻师o惑O童子O授之书而习其句读O句读,句读之不知O或师焉,或不焉O不,O小学而大遗O巫医O【乐师】。【百工】。【不耻相师】O【族】。【日师日弟子云者】。云者,。【年相若】O【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0、。谀,。【不齿】。齿,【乃】O 【欤】。【常师】。【郊子】O【师襄】O【老聃】O【郊子之徒】O徒,。【贤】O【不必】。【贤】。【术业】O【专攻】。攻,。【李氏子蟠】。【古文】。【六艺经传】O六艺指O传,O【通】。【不拘于时】o时,。【嘉】O【古道】。【贻】。二、重点句子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a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是故弟子丕必不如师,
51、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三、课内简答丿1、这篇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分析。2、分析师说艺术特色。3、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四、理解性默写: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2,。”的观点是相同的。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4、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就凝练地概括了 “ 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
52、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6、“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一致。五、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文言现象并解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或师焉,或不焉: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吾从而师之:今之众人: 小学而大遗:则群聚而笑之:吾师道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郊子:4、学而木遗:吾未见其明也:是故蚤益圣,悬益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位卑则足羞,官強则近谀:霸而不从师:而耻学于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3、一词多义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传传道受业解
53、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道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相似也:惑惑之不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而不从师: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其皆出于此乎: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而人非生而知之者:惑而不从师:吾从而师之:择师而教之: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则群聚而笑之:如是而己:之古之学者必有师:人非生而知之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圣人之所以为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炎|5子之徒: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作师说以贻之:其其
54、为惑也终不解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其皆岀于此乎:其可怪也欤: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皆出于此乎:不拘丁时: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其可怪也欤:4、判断文言句式: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不拘于时:而耻学于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学于余: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吾从(之)而师之:(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师)位卑(者)则足羞:六、选择题: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彼童子之师
55、(那些)哪)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作师说以贻之(赠送)下列对加点词语表述正确的一组是(古之学者必有师 解惑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其明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全不相同C.全都相同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C.作师说以贻之贻笑大方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木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士大夫之族(类、辈)是故无贵无贱(没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 吾从而师之 和现在的用法相同D.和现在的用法相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D.塑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A.嗟乎(jin)嘉奖(jia)阿谀(yu)师襄(Xiang)B.蹉步(gui)经传
56、(ZhUdn)以贻(yi)之萇(Chang)弘C.骐骥(qi)句读(du)颁白(bdn)老聃(ddn)D.弩马(nu)鄰子(tan)针眨(bin)无长(Zhang)无少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其皆出于此乎于其身也而耻学于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学于余 全相同B.各不相同C.只有相同D.只有相同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 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 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
57、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 代表作除师说夕卜,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 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却,竟然B.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同“耻”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过一般人8.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A.其皆出于此乎?B.吾未见其明也C 其可怪也欤D.其为惑也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58、的一项是()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0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何陋之有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惑:疑惑B.吾未见其明也明:明智余嘉其能其古道嘉:赞许D.作师说以贻之贻:遗留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59、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师不必贤于弟子乃设九宾礼于廷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吾从而师之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 念,很有积极意义。第二段,作者运用三组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态度。尤其 是第三组对比,解释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 思。第三段仅用了引用名言的论证方法就充分地阐明了师道、师生的关系。作者 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师道、师生关系的。第四段说明
60、写作师说的缘起,此缘起实际上不过是作者发表议论的一个 借口,作者的真正目的是批判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七、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积微,月不胜111 0,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 其悬H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 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 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Eh “德輔如毛,民鲜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03月山东今日莱阳报社公开招聘新闻记者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3月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第一批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15人(北京)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贵州省考试院2025年4月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 柔印直接制版机项目安全评估报告
-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汉语速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温州商学院《医药文献检索》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第二外语(日、德)(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沙洲职业工学院《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专修健美操(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现场急救知识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格构梁班组合同
- 福建省泉州市20023年第29届WMO竞赛二年级数学下学期竞赛试卷
- 2025年安全生产有限空间作业应急处理能力试题集试卷
- 四川省昭觉中学高中地理 1.2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点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选修6
- 内蒙古赤峰山金红岭有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撬装式承压设备系统安全技术规范
- 融资面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山西三支一扶真题及答案
-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真题2024
- 农庄合作协议书范本
- 幕墙UHPC施工专项方案 (评审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