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真菌病的组织学诊断课件_第1页
深部真菌病的组织学诊断课件_第2页
深部真菌病的组织学诊断课件_第3页
深部真菌病的组织学诊断课件_第4页
深部真菌病的组织学诊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深部真菌病的组织学表现 自然界存在有约10万种不同的真菌,其中约150种可以造成人类疾病,有些是我们熟知的病原菌,但大多为机会菌。 深部真菌病的症状及体征通常无特异性,诊断要依赖实验室检查,例微生物学、免疫学及病理学检查,当然这些方法可以相互补充,但也有时不太可能做到,例临床未想到真菌病时已做了病理检查,此时不易再得到新鲜标本进行培养,即使可以得到培养标本,又要数天及数周才能得到培养结果。 血清学方法虽然快,但结果不十分可靠, 因此在组织内找到病原体的组织学检查方法则快速而可靠。因此, 组织病理学已成为其中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也是深部真菌病诊断的金标准。念珠菌病 致病菌: 白念、克柔氏、热带、

2、星形等念珠菌 病理改变: 浅部感染:角层内菌丝及孢子,菌丝分隔、分 枝,直径24m,孢子35m,常出芽。 深部感染:假上皮瘤增生,真皮内混合炎症,伴 孢子及菌丝, 有助于诊断,但不特异,有可能与 红细胞、裸核和圆的银沉淀物混淆,难以和酵母 区分。 隐球菌病致病菌:新生隐球菌病理改变: 胶质性损害:无明显组织反应,有大量菌体。 肉芽肿损害:混合性肉芽肿炎,但菌体少。 菌体圆形, 直径620 m, 有很厚的荚膜, 常不着色, 特染下可显色。孢子丝菌病致病菌:申克氏孢子丝菌病理改变:假上皮瘤样增生是其特征性表现,混合性肉芽肿炎。典型有三层、中央化脓层,外为结核样层,周围梅毒样层。菌体为球形、卵圆形或

3、拉长的单个雪茄样或芽生酵母样细胞,直径26 m或更大。 酵母样细胞表面可见以狭窄基底出芽的呈“泪滴状”或“管状”的细胞。偶尔可见多个出芽。孢子丝菌病皮损组织中的星状小体是诊断该病的线索。着色真菌病致病菌:裴氏、紧密、疣状瓶霉、卡氏支孢霉、皮炎着色真菌病理改变:假上皮瘤增生,混合性炎性肉芽肿。该病组织病理学显著特征是一种厚壁、有隔的砖格状细胞,直径512m,被隔分成一或两个平面,称为“硬壳小体”或“Medlar小体”。该小体在HE染色下常呈棕色或棕褐色。表皮角质内微脓肿和硬壳小体。 副球孢子菌病致病菌:巴西芽生菌引起组织病理:肉芽肿炎症。球形酵母样细胞,经常见于多核巨细胞的胞浆内,银染色更清楚。

4、该细胞大小变化很大,有多个芽,呈罗盘状,细胞直径在560m。更大的真菌细胞有厚的、双重细胞壁,厚度可至1m,可碎裂形成所谓的“马赛克”或“足球”样。两种类型的出芽:小的、卵圆形或管状的出芽孢子和大的“泪滴状”出芽孢子,后者由一狭窄的颈部与母细胞相连。曲霉菌病致病菌:烟曲、黄曲、土曲、星曲、花斑及构巢 曲霉均可致病组织病理: 典型菌丝在组织病理切片中有特征性表现:宽36m,有分隔和分支。大量的分隔沿菌丝平行排列。分支的形态如树枝状,但仅为两个分支,且分支角一般45度角。在急性病例中菌丝分支和菌丝的主干具有相同的口径。活菌丝通常是嗜碱性的,但分解或坏死的菌丝是透明或嗜酸的。真菌特殊染色可很明确的证

5、实菌丝的形态,尤其是用银染色。毛霉菌病致病菌:毛霉、根霉组织病理:易引起血栓及大片组织坏死, 常无孢子。毛霉典型的菌丝是宽的、薄壁、多形性。菌丝直径为520m或更大,通常无分隔,有不规则分支,通常与主干成直角。在HE染色和真菌特殊染色中可清楚见到细的、嗜碱或双染的菌丝壁。由于壁薄,结构稳定性差,菌丝经常是弯曲、折叠、起皱的。 毛霉的菌丝在某些情况下会与曲霉变种混淆,但根据这些病原体菌丝宽度和大小一致性、分隔的频率、分支、菌丝定位和HE染色及真菌特殊染色的深度可加以区分。马内青霉菌病致病菌:马内青霉病理改变:坏死性肉芽肿炎症,组织细胞 内外可见圆及卵圆形菌体,直径2 4m,HE可见蓝核周有空晕,

6、银染可见腊肠样细胞,有分隔。球孢子菌病致病菌:粗球孢子菌组织病理:皮肤常为混合性炎症,有脓疡,慢性皮损似皮结核、巨噬细胞内外见孢子。孢子大,直径1080m,平均40m,球形,通过内生孢子繁殖。组织胞浆菌病致病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组织病理:感染性炎性病变,吞噬细胞内可见菌体,菌体圆形、卵圆形、外周透亮,有如荚膜,直径24m,PAS不能发现荚膜,菌体略大,外周有红染细胞壁代替荚膜。 皮肤原藻病致病菌:常为无绿藻菌组织病理:坏死肉芽肿炎症,HE染色菌体 淡或不着色,PAS或银染阳性,菌体圆形, 直径610m,有分隔,孢子可含有内孢 子变的很大,形成孢子囊,呈桑椹状,内 可含50个孢子。鼻孢子菌病致病菌

7、:希伯鼻孢子菌组织病理:上皮凹陷呈假囊肿,内有孢子,上皮变溥,上皮下有子囊,HE及PAS易发现。孢子有成熟及不成熟二种形态, 成熟真菌直径100200m, 甚至更大, 常多个,不成熟真菌直径10100m, 有35m嗜酸性胞壁。放线菌病 致病菌:人形放线菌组织病理:广泛肉芽肿,后期大片纤维 化,有硫磺颗粒,呈不规则分叶状,中 央均质,周围棒状,Gram染色中央有嗜 酸阳性杆菌。 对于不同的真菌形态,组织中识别的要点:单一细胞的大小及形态单一细胞的排列及定位出芽的数目及形态、附着的类型是否有隔、天然棕色色素及荚膜 孢壁厚度、单一细胞的核数目是否有节分生孢子、菌丝及假菌丝 识别菌丝的主要特点:菌丝的

8、宽度、长度、均匀性及染色深浅是否有隔、隔的数目分隔处是否有收缩分枝的模式及排列是否有天然色素、节分生孢子及芽生孢子 识别内生孢子囊的特点:内生孢子的数目、大小、形态及排列内生孢子的内部形态孢子球的大小、壁的厚度及染色情况是否有节分生孢子及菌丝 总之,深部真菌病的组织学诊断,主要依靠找到特定形态的真菌HE不着色厚荚膜菌体隐球菌病圆形、类圆、雪茄样菌体,常有星状体孢子丝菌病HE染色下棕色硬壳样小体着色真菌病多个出芽的罗盘状结构的菌体副球孢子菌病粗细均匀、分隔、 45度分枝的平行排列的菌丝曲霉菌病不规则分枝、不分隔、薄壁粗菌丝毛霉菌病细胞内、外24m多数菌体马内菲青霉菌病直径1080m球状孢子囊孢子球孢子菌病细胞内多发的小菌体组织孢浆菌病组织内出现桑椹状菌体皮肤原藻菌病粘膜下直径100200m巨大孢子鼻孢子菌病化脓性炎症中可见硫磺颗粒放线菌病、足菌肿。如组织中见到非特异形态的孢子或菌丝,可诊断为真菌感染,具体菌种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如组织中见到混合性上皮细胞肉芽肿,虽无孢子及菌丝,结合临床仍可考虑为真菌感染,可通过培养、组化分子杂交、PCR检查等进一步明确,也可试验性治疗观察。 由于深部真菌病对人类的健康影响较大,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病情预后至关重要,组织病理学技术为深部真菌病的诊断提供了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