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新文化运动1_第1页
第9课 新文化运动1_第2页
第9课 新文化运动1_第3页
第9课 新文化运动1_第4页
第9课 新文化运动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互惠教育研究共同体市级公开课主题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9课 新文化运动授 课 人: 范士萍 授课地点: 花园初中录播教室授课时间: 2016年10月31日第9课 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

2、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封建孔教?”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的两面旗帜,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教学过程】导入新

3、课:19世纪末,公车上书,百日维新,20世纪初辛亥革命摧毁了封建帝制,然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却迟迟建立不起来。这个时候,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认为国家的贫弱的根源在于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阻碍,要振兴中华,必须首先刷新国魂观念。于是,他们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第9课 新文化运动(出示课题)。本课的新文化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以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运动。后期的新文化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新文化。前期和后期的分界线是下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五四运动。教学新课一、溯源新文

4、化运动展示问题和材料:问题: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 对吗?材料:材料一:“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用心。 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陈独秀 材料二:西方传入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思想1915年袁世凯祭孔通过以上分析你觉得“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吗?当然不是,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意志的集中体现。二、走进新文化运动观看视频填写表格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主要阵地两面旗帜代表人物前期主要内容在学生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阵地:简介新文化运动的四位代表人物(略)。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5、们,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抨击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宣传西方进步思想、进步观念,所以,新青年就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了。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略)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哪些(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就是指新文化运动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得出相对应的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中为什么要进行文学革命?(引用蔡元培的一段话帮助学生理解)展示:鲁迅图片及狂人日记中的一段话,帮助学生理解,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文学革命是白话文的形

6、式同反封建的革命内容的统一。过渡:正当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文明顶礼膜拜,并决定用西方文明救治中国政治、思想、道德、学术上的一切黑暗的时侯,西方文明强国为了称霸世界,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长达四年的战争给欧洲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让人们对欧洲文明产生了怀疑。世界的形势和国内的现实使国人感到西方文明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是什么事件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呢”? 展示图片:俄国十月革命和文字材料:“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展示图片:李大钊,讲述: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

7、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年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李大钊成为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俄国十月革命使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发展到新阶段。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了怎样的新发展?(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小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三、探索新文化运动合作探究一: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封建孔教?提供文字材料:材料一:“打倒孔家店” 吴虞材料二: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袁世凯将孔教载入宪法,是“专制复活之先声” 李大钊孔子与宪法材料三: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 陈独秀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合作探究

8、二: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强烈抨击旧道德、旧文化,而现在我们却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你认为两者矛盾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四、感悟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有怎样的意义呢? 提供材料(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材料,分别得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2. 新文化运动存在怎样的局限性?材料一:“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材料二: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子,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学生分析材料得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9、是: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3.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材料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党的十七大报告材料二: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 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 供治病之用。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鲁迅拿来主义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有一个正确的取舍。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我们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要保持其民族性,当然也要体现出时代性。简单地说八个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应该是我们正确的态度。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文化的交融,吸取已经

10、是一个潮流了。外来文化的确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何吸收和利用外来文化呢? 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讲过这样一段话:“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 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 供治病之用。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这是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五、传承新文化运动20世纪的新文化运动已经离我们远去了,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民主与科学,在21世纪的今天是否过时了呢?20世纪“新青年”身上所体现的精神,21世纪的青年还需要吗?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20世纪初的中国,假如你们就是当时的新青年,请你们给100年后21世纪的青年提几点希望,送上你的寄语。你会写什么呢?课堂小结:说一说,你学习本课的收获。课堂

11、反馈,巩固新课:(幻灯片)【板书设计】第9课 新文化运动一、溯源新文化运动二、走进新文化运动三、探索新文化运动四、感悟新文化运动五、传承新文化运动【设计思路】教材用“新青年的创办”和“新世纪的曙光”两个相对独立的标题呈现内容,不利于学生掌握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我以新文化运动为主线,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为:溯源新文化运动、走进新文化运动、探索新文化运动、感悟新文化运动、传承新文化运动五个部分,线索更清晰,结构更严密,符合学生认知。本课历史概念相对多,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历史概念,教学中适当的补充一些图片、文字材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通过创设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鼓励学生或看

12、书回答,或独立思考解决,或小组合作讨论寻求答案,最大限度地调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团队精神。以期实现三维目标。“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现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时却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孔教。这些都是本课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两个合作探究题: 合作探究一: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封建孔教?合作探究二: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强烈抨击旧道德、旧文化,而现在我们却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你认为两者矛盾吗?为什么?及时补充资料,为学生探究铺好路,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解决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能造成学生认知的强烈冲突,从而激发

13、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随着问题的解决,不仅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而且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 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21世纪的今天,青年学生更应该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也应继承新文化运动之先驱一代,有责任,有担当,勇于探索真理,做时代潮流引领者的精神。我知道如果用说教的方式,要求学生学习先辈身上的优秀品质,不仅收效甚微,而且还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20世纪初中国,假如你们就是当时的新青年,请你们给100年后21世纪的青年提几点希望,送上你的寄语。你会写些什么呢?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学反思】本课的引入了大量的材料,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探究,最后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