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传播的类型课件_第1页
第三-章传播的类型课件_第2页
第三-章传播的类型课件_第3页
第三-章传播的类型课件_第4页
第三-章传播的类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传播的类型 廊坊师范学院主要内容自我传播 1人际传播2群体传播354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根据传播范围的大小划分) 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一、自我传播又称人内传播、内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主我与客我的互动。二、人际传播 主要内容:定义 特点 社会功能:镜中我1、定义:指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2、人际传播的形式和使用的符号(1)面对面 口语、类语言、身体语言、人际距离、穿着、实物符号等(2)借助听觉媒介 如电话 符号:口语、类语言等(3)借助视觉媒介 如书信、网络的即时交流工

2、具等 符号:书面语、绘画语言等 3、人际传播的特点:(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4)人际传播是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二、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1)认识自我:约哈里窗口、镜中我(2)建立和谐关系(3)控制周围环境(4)满足精神和心理需求约哈里窗口开放区域个人资料,如名字、相貌、身份、职业等盲目区域缺乏自知之明的那一部分秘密区域隐私,或者尚未公之于众的东西未知区域潜质、潜能他人了解他人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了解镜中我: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文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联系中形成

3、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这种认识和评价的情感。自我实现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理论三、群体传播 主要内容: 什么是群体? 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 集合行为中的信息传播:集合行为、流言 群体意识群体规范群体压力趋同意识(一)群体的定义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的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岩原勉群体的本质特征有两个: (1)目标趋向具有共同性。 (2)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库利对群体的分类:1、初级群体:或称首属群体,指的是“以亲密的、面对面的

4、结合和合作作为特征的群体”,包括个人所属的家庭、邻里和亲密朋友等。2、次级群体:又称作次属群体,是用来表示与初级群体相对应的各种群体,如学校、职业群体、社团等。3、参考群体:指的是提供了参考标准的群体。如明星“个人不管其资格实际如何,而按照它来确定位置的群体。”4、偶然群体:指的是人们临时组成的群体。(二)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 1、群体传播: 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2、内部机制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1)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 (2)群体感情“我们”感情; (3)群体归属意识认同感。 群体意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群体成员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制约。群体

5、规范(1) 定义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2)群体规范的功能包括以下几项: 第一,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第二,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第三,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第四,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3) 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 在群体传播内排除偏离性意见; 对来自群体外的说服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与规范一致则加强与扩大,与规范不一致则抵御。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1)群体压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6、。(产生了“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群体压力产生的原因: 信息压力:指的是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 趋同心理:也叫遵从性,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4、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对大众传播过程和效果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有: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理论,创新普及理论等。(三)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 1、集合行为 集合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群体感染:指的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经过这种群

7、体感染过程,一种情绪、一种观点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迅速引发整个人群的激烈行动。集合行为的产生条件: (1)结构性压力; 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任何使人感到压抑的社会状态,如经济萧条、自然灾害、贫困、种族歧视、冲突、不公平的待遇、难以捉摸的前途等,都刺激人们通过集群行为来解决问题 。 (2)触发性事件;(如抢盐) (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如非典事件)2、集合行为的传播机制 (1)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群体暗示:指的是一种传播方式,即不是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而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 群体感染:指的是某种观念

8、、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经过这种群体感染过程,一种情绪、一种观点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迅速引发整个人群的激烈行动。(2)群体模仿与“匿名性”集合行为的模仿更多地表现为无意识的、本能的、条件反射的模仿。在集合行为中人们处于互不知道姓名和身份、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3)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主要形式是流言。 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道(如大众传媒等)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它的特点是: (1)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 (2)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

9、现象。 (3)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R=i(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网络群体事件备受关注网络围观成为重要舆论监督方式全景监狱向共景监狱转换 “共景监狱”是一种围观结构,是众人对个体展开的凝视和控制。正面意义:舆论监督、网络问政渠道 存在问题:议题分散、关注期短、暴力、情绪化四、组织传播主要内容: 组织和群体的区别 组织传播的定义和功能 组织内传播的过程和机制 组织外传播的过程和机制 CIS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组织传播就是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了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组织传播就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之间

10、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一、什么是组织?从广义上来说,任何由若干不同功能的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或秩序相组合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都可以称为组织,如细胞组织、肌肉组织、人体组织等等。在狭义上,组织指的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如政党、军队、政府机构、企业、社团等等,都属于组织的范畴。 组织的结构特点 1、专业化的部门分工。2、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3、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 二、组织传播及其功能 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 组织传播的功能: 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

11、应变、形成共识。三、组织内传播的过程和机制 1、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1)自上而下:布置工作、发布命令和指令、召开会议等(2)自下而上:汇报工作、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等(3)横向传播:工作交流、信息协作等 2、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式渠道 一是组织内的人际传播,如交谈、私人交往等等 二是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如兴趣小组或联谊会等等。 四、组织传播的手段1.文字。包括文件、报告、信件等。2.会议。3.电话。4.组织内部的公共媒体,如内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5.内部网络。(三)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组织外传播包括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两个方面。1.信息输入:DSS(决策支援系统)、MIS(战略信息系统)、PO

12、S(销售数据系统)等等。2.信息输出: CIS企业识别系统、广告、公关宣传CIS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它包括三个子系统:MI(mind identity)企业理念识别、BI(behavior identity)企业行为识别、VI(visual identity)企业视觉识别。VI是企业经营个性的具体化、视觉化,是CIS最为外在的方面。MI是企业长期以来形成发展的广为人知的价值观念和群体意识,是最为根本的力量 BI是企业员工贯彻执行企业理念的行为准则与方式,居于中间层次CIS组织构架图如下:CIS企业识别系统MI(理念识别)经营理念主导文化日常文

13、化管理原则发展策略企业特性行为原理VI(视觉识别)BI(行为识别)应用要素基本要素对外对内办公用品、用具、设备招牌、旗帜、标识牌建筑物外观、橱窗衣着制服、交通工具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广告、媒体、传播等工作场所规划企业名称,企业、品牌标识企业、品牌标准用字企业专用印刷字体企业标准色企业造型、象征图案企业精神标语、口号、歌曲职工教育、业务培训奖罚制度、晋升制度高层、中层、职工决策行为工作环境、气氛,职工报酬市场调查、广告活动公共关系、公益、文化性活动商品及商品品质策划促销策略、竞争策略银行、政府、供销商品关系关系企业资源分配关于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参考书目和文章: 1、龙力莉:突发公共事件中

14、媒体运用和舆论应对案例与启示 ,人民出版社 (2010-05出版) 2、谢耘耕、曹慎慎、 王婷突发事件报道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07出版) 3、杨魁、 刘晓程政府媒体公众: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应急机制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06出版) 4、沈正赋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研究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0-04出版) 5、贺文发、 李烨辉突发事件与信息公开: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媒体与公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08出版)6、郑明、 李琦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方略,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9-11出版)7、成洋电视媒体突发事件报道机制的运用以福建新闻频道对南平校园凶杀案报道为例,东南传播2010年第1期。8、张军昌60年来我国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政策法规及新闻报道和编辑理念演变,中国编辑2009年第3期。9、朱勇钢、张永辉重大突发性时间舆情监报与群体性事件预防,成都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10、孙旭培、胡素青舆论监督与社会共识,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9年第3期。11、张春明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