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工艺多媒体课件.ppt_第1页
皮革工艺多媒体课件.ppt_第2页
皮革工艺多媒体课件.ppt_第3页
皮革工艺多媒体课件.ppt_第4页
皮革工艺多媒体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制革工业发展概况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的皮革制造已有悠久的历史。远在史前时期,人们已开始发现兽皮上长期涂抹油脂,经过搓揉,使之变软,防水,便于保存油鞣革的启蒙。我国的制革工业始于公元前1700多年的周代,当时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已掌握了烟熏法、油鞣法、皮硝法等制革技术并没有专门管理制革和毛皮的皮官。从湖南长沙出土的古墓中 有战国时期(2300多年前)的革制品,革履和革囊。这些珍贵的出土文物充分证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技艺。元代已开始到利用植物的皮、叶、果、根的浸提液鞣革,这就是植物鞣法的开始。18世纪,近代科学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开始对制革的原理和技术进行研究。1884年发明了二

2、浴铬鞣法,1893年发明了一浴铬鞣法。从此加速了制革工业的发展。1911-1915年间,在我 国天津、上海、广州、四川、甘肃等地相继建立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制革厂。同时,铬鞣猪底革已经开始生产。解放前,由于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对民族工商业排斥和压制,帝国主义的掠夺,造成在大量的原料皮出口,大批的皮革和革 制品输入,使我国规模小,设备简陋质量不变的制革工业破产,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了满足国防,工业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在力发展制革工业。1950年扩大牛、羊 皮制革的基础上,开辟猪皮资源,用于制革。1958年集中技术力量改进和美化猪革,使猪皮产品的质量提高。品种增多,为我

3、国制革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途。全国各大城市及中、小城市都相继建立起了制革厂,设备已基本上机械化或大部份机械化,质量普遍提高,部份产品已达到国际水平。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有部份出口进入国际市场,彻底扭转了那种出口原料皮。进口革制品的殖民地局面。许多地区积极利用本地资源建立了皮革鞣剂、皮革化工和皮革机械工厂,全国有三所高等院校设置了皮革专业。同时,许多皮革科研机构和制革中等专业学院陆续创建起来,为发展制革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人口占世界第一,猪的存栏数量也居世界第一,原料皮极为丰富。但当前的制革工业与国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与先进的工业国家比较还存在差距,如普及中级教育、科研水平、化工原材料、设备

4、、产品、质量,科学管理方面急需改进和提高,这些都是摆在制革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在国外,古埃及人在公元前2000年已使用革制品,古希腊人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已有大量革制品,并作为商品交易。在欧洲中古时期, 制革工业得到空前发展,许多城市设立了制革行会或制革协会。到本世纪初期,制革工业已在许多国家中形成了较大的工业体系。当前,制革产品向着轻、薄、软的方向发展,尤其是显示自然粒纹,突出真皮感的革更受欢迎。与之配套的化工材料,突出研制“点金术”的复鞣剂,多功能的加脂剂和填充剂,遮盖 力强又耐水、耐磨擦的涂饰剂,防水、防尘助剂等。设备向高精度、高效率、自动化以及由单机操作向机动化、程控自动化方向发展,

5、工艺向简化工序、缩短周期、降低成本、减少污染、节约用水、提高质量方向发展。因此,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是制革工作者的又一重大任务。第二节 皮革的由来原始人在寻找遮盖窝棚和覆盖食物时,不是用大量的树叶,就是用他们杀死的动物的皮,由于动物皮面积较大,较结实和暖和,常常被选作遮体材料。然而,生皮有三个主要缺点:生皮是湿的如果生皮在潮湿状态,特别是在气候温暖时,会很快腐烂、掉毛、发臭、最后变成碎块,(在化学性质上与皮相似的鱼和肉,处于潮湿状态也要腐烂。)如果使生皮充分干燥,这腐烂作用就停止了(肉和鱼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经过干燥而保存)。晒干的皮也被原始人用着搭盖窝棚或帐篷,制作盾牌等等。干皮失去了生皮的挠曲性

6、和柔软性,而且变得又硬又脆,在弯曲时易折断,完全不适合作衣服和其它用途。而且如果再回湿,就会重新开始腐烂,最后变成碎块。 生皮经“鞣制”后变成皮革。鞣制方法很多,所以有鞣制方法在生皮内都会引起如下变化:鞣制过的皮不腐烂,即使干燥再回湿也不腐烂。鞣制过的皮干燥后,不会变成硬而脆的材料,而保持挠曲性和可用性。鞣制方法的选择,对所得的成革的软硬、坚实和延伸性都有很大的关系。主要的鞣制方法:烟熏、从树皮或树叶制得的鞣剂、动植物油和鱼油以及某些盐类。如;明矾(硫酸铝的一种形式)、铬盐、福尔马林等。在发现鞣制使生皮变成有用材料后,再经过进一步整理和整饰,生皮有了更多的用途。皮革已用于:制鞋和各种衣服;皮包

7、、盘子、盔甲、工具和武器套装,室内装饰品、家具等。这些用途要求皮革具有多种多样的性质,例如手套革要求柔软和延伸性,而重革则要求坚实。这些性质是由原材料的选择和加工方法的变化而获得的。第三节 基本概念皮与革生皮:是从动物体上剥下的皮,是制革和毛皮工业的原料。皮革:简称革。是指生皮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鞣制加工处理,改变了它的性质和外观,满足人们不同需要,这种不带毛的生皮加工制品称为皮革。毛皮:(裘或裘革)带毛的加工制品。未经鞣制加工的生皮性质:1刚剥下的皮是湿的,干后变得板硬,并失去挠曲性和柔软性、弯曲性,易折断。2湿态的生皮在湿热气温下,易腐烂、发臭、掉毛等。3在65以上热水中,会收缩,温度越高

8、,收缩度越大。4生皮的卫生性不好(透气性、透水性等)5在化学药品作用下,易被坏。经过鞣制加工后而成的革,具有如下性质:1革具有一定的挠曲性和柔软性,不会变硬、变脆等。2革不易腐烂,即使干燥再加湿也难于腐烂3革的TS一般在65以上,有的达120以上4革的透气性和透水性都比生皮好。5革的耐化学药品作用较强。鞣质与鞣剂及鞣制鞣质:凡是能与生皮蛋白结合,在生皮蛋白质多肽链之间生成交联键,并使之成革的物质,在纯的状态下,称为鞣质。鞣剂:鞣质的工业制品称为鞣剂鞣剂的种类很多,其分类如下: 鞣剂:无机鞣剂和有机鞣剂无机鞣剂又分为:如三价碱式铬盐、四价碱式锆盐三价碱式铝盐、四价碱式钛盐、硅酸盐、磷酸盐等。有机

9、鞣剂又分为:植物鞣剂、合成鞣剂、树脂鞣剂、醛鞣剂、油鞣剂等。鞣制:用鞣剂加工处理生皮的过程叫鞣制。制革:将生皮进行系统的化学处理,并辅以适当的物理机械加工,使之成为革制品要求的成革的全部过程,叫做制革。第四节 皮革制造的主要工序鞣前工序(准备工序)剥皮把皮从动物体上剥下来。防腐在运输或保存期间防止腐烂。如用盐腌等。水洗(盐湿皮)或;回软(甜干皮)使防腐皮恢复到鲜皮状况。浸灰使用石灰等助剂,使毛松动、松散,除去脂肪及附肉等,以及使生皮“膨胀”,为鞣制作准备。脱毛从皮上除去毛,如:1、石灰、硫化钠等。2、酶去肉去掉不需要的脂肪和附肉,有手工或机械去肉等。脱灰中和浸灰皮中的碱软化使皮柔软、洁白、如用

10、胰酶、蛋白酶等。浸酸:发酵软化或酸化使生皮具有适合鞣制的酸度。如果生皮是浸酸了的,可在这一阶段保存。鞣制:准备好的生皮,无论用哪种方法,如植物鞣法或铬鞣法或明矾鞣或油鞣法或醛法等鞣制都是适宜的。鞣后工序鞣后工序对不同品种的皮革变化很大,下面列举的仅是一个大致的工序。重革:如鞋底革水洗除去多余未结合的鞣质。挤水除去多余的水分,以适合加油或加脂的要求。加油使粒面细致和革身柔软。加脂对防水革或工业用革用油或脂浸渍。平展消除革的粒面皱纹,并使皮革平整。干燥滚压压紧皮革使它坚实和平滑。轻革:如鞋面革削匀或片皮使厚度均匀水洗除去多余的铬盐或中和的盐类。中和调节PH值。染色赋予革所需颜色。乳液加油采用一种加

11、油的方法使皮革柔软或手感好。平展消除皱纹和除去多余水分。干燥涂饰或上光改善革的外观打光或熨平或压花打光是用压力磨光;熨平是在液压熨平机上熨平,使革光滑;压花是在压花机上压花,压出各种式样的花纹。第五节 制革工艺简介从一张带毛生皮,制造成符合使用要求的革,须经过很复杂的化学处理和机械处理,其中包括很多工序,通常把这些工序分为三个大工段,即准备工段、鞣制工段和整理工段。(由皮变到革,这一质的变化是在鞣制工段实现的)准备工段的任务:把皮上的毛,所附的污物及制革所不需要的那些皮下组织,统统去掉,使生皮达到适宜鞣制的要求。鞣制工段的任务:是生皮转变成革的加工过程整理工段的任务:使革具有所需要的物理机械性

12、质和外观性质。下面我就按三个工段的次序,用猪皮制造正鞋面革和水牛皮鞋底革作为例子,说明制革工艺流程的一般情况。猪正鞋面革的制造 准备工段:原料皮组批 浸水 脱脂 拔毛 称重酶脱毛 碱膨胀 剖层 称重 脱碱 水洗 软化 水洗 浸酸鞣制工段:铬鞣(铝铬鞣) 搭马、静置 挤水 滚木屑、削匀称重 水洗 中和 水洗 复鞣 染色 乳液加油 填充 水洗 出鼓、静置整理工段:涂油(臀部) 贴板干燥 平展 晾干到含水分18%左右涂饰 手工熨平 刮软 净面、堆置 修边熨平 (压花) 量尺、成品革检验植鞣水牛底革的制造原料皮组批 浸水 酶脱毛 碱膨胀水洗 去肉修边剖层 流水洗植鞣 漂洗挤水、加油、填充、称重堆置、干

13、燥(水分在18%左右) 回潮(水分在40%左右) 晾干、平展 压光 再堆置 再压光 干燥成品革检验原料皮:供制革用的动物皮叫做原料皮。制革原料皮的99.8%是哺乳动物的,而且主要是家畜皮,其中以猪皮、牛皮、山羊皮和羊皮为主。猪皮是我国制革的最重要 的原料皮,有无限的发展前途,在国际市场上,则以牛皮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是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皮。原料皮的分类按生皮的防腐方式主:鲜皮、冻鲜皮、盐湿皮、盐干皮、干皮、少量的浸酸裸皮(只限于绵羊皮)按动物的种类和品种方类:黄牛皮、水牛皮、猪皮、牦牛皮、山羊皮、绵羊皮、骡马皮、杂皮此外还常将动物的种类和防腐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原皮分类。原料皮的来源分类:1、

14、家畜类分为:牛皮(黄牛皮、水牛皮、牦牛皮)、羊皮(山羊、绵羊皮)、猪皮、其它(马皮、骆驼皮等)。 2、野畜皮:鹿皮、袋鼠皮等3、海兽皮:海豹皮、海狗皮等、4、鱼类皮:鲨鱼皮、鲸鱼皮、5、爬行类和两栖类皮(鳄鱼皮等)。此外,还按皮张大小、动物的性别和年龄、生皮生产、季节、产地、重量、质量等加以细分。原料皮分类的意义:对保管和动输、贮藏有利。对合理安排生产批有好处。对选择合理的工艺路线、化工材料有利。第一节 原料皮的部位概述各种动物皮因动物的类别、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等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特征。即使在同一张皮上,也因动物各部位的功能不同,其组织织结构也不一样。根据原料皮体形位置,可划分为各

15、种不同的部位,或称原料皮的体形部位。图1和图2分别表示了牛皮和猪皮的形体部位。常用原料皮可划分为下列部位;背臀部位:背部和臀部合称皮心。其组织紧密,表面细致,其所占全皮的面积较大,是全皮的最好部位,也是皮革使用价值最大的部位。颈肩部位:其组织较背臀部位略松,厚度较大,表面粗糙,皱纹很多,但因占全皮相当的面积,也是重要的部位。腹肷部位:肷是动物体两旁肋骨和胯骨之间的部份,又称腋部。腹肷部位组织松软,软薄,物理强度较差。四肢部位:其组织疏松,很薄,面积小,是全皮的次要部位。通常张幅小的皮,如猪、羊、鹿、兔皮等,在生产中要割去,而张幅大的或珍贵动物皮则就保留。头尾部位:只有大型的牲畜皮才有保留头尾的

16、意义,一般家畜皮在屠宰时头尾割去。为了利于在制革生产过程中区别对待合理加工,从而获得良好的革,有必要把全张皮划分为若干部位。在加工时应准确地按体形部位分割。带肩皮心:(通皮)背臀部除去边腿部的叫做带肩皮心。前肩:除去皮心和腹腿中的叫前肩。对分革:(谷称半片)沿脊线截开的叫对分革。 杂件革:皮心以外各部位制成的革叫杂件革。猪皮:脊背部最厚,结构也最紧密。颈肩部和四肢稍薄,腹肷部更薄,结构也疏松,部位差大。马皮臀部:两侧对称地有两块椭园形的结构非常紧密的部位,俗称股子,所以这倍位一般鞣剖成两层,加工时整饰其紧密的内剖层面。驴皮臀部:但结构也较紧密,但没有马股子那样特性的结构。骡马皮:通常分割成前身

17、和后身,分别加工。第二节 生皮组织结构学革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取决于,原料皮的特性,原料皮的加工方法和加工特点。为了更好地利用原皮,生产出优质的皮革,就应先了解原料皮的构造,它的化学和物理的性质,以及各种原料皮的特片及革些缺陷。生皮的组织成份形成生皮的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脂肪组织下面我们来分别讲述:生皮组织:它是成层的细胞组织,生皮最外层的结构即表皮层,主要由这种组织构成。表皮层是耳部的上皮组织是圆形式或圆柱形的,充满着原生质的有核细胞组织。 表皮层以下的皮层是真皮层,是制革的唯一对象。上皮组织距真皮层越远,细胞形态越趋平板,细胞内的原生质逐渐失去水分而变干,同时其化

18、学结构也逐渐发生变化而解质了。结缔组织:在这种组织内,一般有细胞,而是一种纤维状的组织。属于真皮层的构造成份的胶厚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以及真皮层下面的皮下层内的纤维网,都属于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在皮内主要是皮下层附着的肌肉。这是成束排列的纺锤状长形细胞构成的,能收缩的纤细纤维,属于随意肌。皮内的其它肌肉组织是不随意肌,是由少量平滑肌肉组织形成的竖毛肌和围在汗腺周围的肌肉。神经组织:量很少,是由神经细胞形成的细长而多枝的纤维,存在于表皮层的下方,在真皮内,它成为比较粗大的神经干。脂肪组织:由球形的脂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被很薄的结缔组织膜相互隔开,组成较大的脂肪组织体。在生皮内它是填塞在结缔组

19、织间的一种组织,在皮下层内尤其发达。脂肪细胞由半液状的脂肪和一个带核的原生质薄层构成。生皮的三种结构层 由上述几种组织构成的三种不同的结构层: 生皮的结构层:表皮层、真皮层、皮下层这三个皮层各由不同的组织形成,而且生理功能也不一样,从生理上说,表皮层最重要,它具有保持内层、感觉、防水、排泄汗液等和调节体温的机能;中间的真皮层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民,起着保护内部和支撑表皮层的作用。最下面的皮下层起着连接于动物上,使皮在动物体上有能动性的功能。表皮层 它是皮肤最外的薄层,没有毛的部位的表皮层比长毛的部位厚些。一般家畜皮长毛部位的表面层厚度约1020微米。牛皮的表皮层占皮厚度的1-1.5% 猪皮的表皮层

20、占皮厚度的2-5% 粗毛绵羊和山头表皮层占皮厚度的2%以下 细毛绵羊皮表皮层占皮厚度的1%以下A、动物皮的长毛部位的表皮层,由外侧的角质层和内侧的粘液层,这两个基本层组成。粘液层:最下面的与真皮层相邻的几层细胞是球状或圆柱状的有 核细胞,这几层底部的活细胞从真皮内的微血管取得营养,不断生长,分裂繁殖,所以也叫做生发层或基层细胞。分裂出新细胞时,原有细胞逐渐被挤向外侧,离开真皮层越远,越得不到营养 供应,而由内向外逐渐变成扁干,生活力也逐渐衰退,终于失去活力和水分以至死亡。在这个过程中,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因分子的接近而产生新的横向的氢键缔合,耐水并对酶和化学作用的 稳定性逐渐增强。表皮蛋白质由不

21、稳定的,“原角质”变成稳定的“真角质”。这一过程叫做表皮的角化。死亡了的表皮细胞层就是外侧的角质层。如下图:B、表皮层较厚的部位除角质层和粘液层外,还有透明层和颗粒层,前者在显微镜下是半透明的层,而后者则是因原生质干缩而成为颗粒状的。硬化了的表皮细胞和细胞间隙充满着脂肪和类脂物质。C、粘液层细胞间有空隙,充满着淋巴液:各细胞间被“张力原纤维”“贯穿连结,形成富有弹性的支架,保护着细胞核和原生质不受挤压。粘液层细胞含水分大,较解质量易被水解。张力原 纤维更从粘液层穿入到真皮层的上部,象树的小根似地,把表皮层固养在真皮上。在粘液层内能形成色素。使动物的毛和皮肤有颜色。皮肤中的黑色素能吸收紫外线,保

22、护皮下的其它组织免受破坏。毛、发、鬃、角、蹄、爪和羽毛都是由表皮演变而来的,它们的主要化学成份都是角蛋白: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在下一节中会深讲述。(二)真皮层真皮层位于表层的下面,占全皮厚度的80%以上,是制革的唯一加工对象,革的许多特征都是由这层的构造决定的,所以也叫成革层。真皮层的主要成分:纤维成分: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非纤维成分:少量肌肉、血管、脂腺、汗腺、毛囊、林巴管、神经、纤维间质和脂肪细胞等。1、纤维成分(1)胶原纤维是真皮中主要的纤维,占真皮全部纤维重量的95-98%,胶原纤维束在真皮中纵横交错,互相穿插,交织成一种特殊的立体网状结构。真皮的编织型式和紧密度与动物的种 类、性

23、别、年龄、饲养情况以及皮的不同部位有关。一般是臀部特别紧密。腹部特别疏松,甚至在同一部位中胶原纤维的粗细度、紧密程度、编织形式也不一样。胶原纤维与制革的关系:1、在制革过程中,要适度的松散胶原纤维来获得一定的柔软性和丰满性。不要使它遭受过大的损失,以免强度下降。要注意部位差别,以使在工艺上区别对待。臀部的纤维编织比较紧密结实,延伸性小,则要加强对臀部的处理,如:包灰、包酶、臀部拉软使纤维束适度松散,或在剖层、削匀时适当控制其厚度,可以获得臀部柔软的革。腹部纤维编织疏松,延伸性大,可采用复鞣、填充等方法加以弥补,以获得比较丰实的革,从而使得整张成品革的软硬度和丰满度趋于接近。弹性纤维: 它有很大

24、的弹性,含量少,它为皮重的0.11%,主要分布在真皮上层、毛囊 、脂腺、汗腺、血管和竖毛肌的周围,在真皮中起着某种支撑和骨架作用。与制革的关系:(1)、一般认为它成革的柔软度有一定影响,在制革生产过程中适当破坏和削弱弹性纤维可以获得柔软的革,但破坏过度,使革的弹性降低甚至松面。革的脱毛过程要求充分破坏和削弱毛重周围的弹性纤维,以便利于脱毛。因为它对毛重组织加固作用。、在裘革(毛皮)生产中,要适当保护毛重周围的弹性纤维,使它起护毛作用。网状纤维 它不像胶原纤维成束,也不像弹性纤维分枝,它包围在胶原纤维外面形成一个疏松的网套,把纤维来套住并保护起来。与制革的关系:网状纤维被破坏或削弱的程度,对成品

25、革的性质有重大的影响,如:好比捆住稻草的绳子,适当的松散或破坏它,对整个胶原纤维的松散有密切关系。非纤维成分(1)胶原纤维间有不同程度的空隙,随着皮张部位的不同,这些间隙的多少和大小也不一样。臀背部的皮,空隙较少,纤维编织紧密,腹肷部的纤维编织疏松,空隙较多较大,在这些空隙间,充满着含有白蛋白、球蛋白、粘蛋白和类粘蛋白的凝胶状物质,统称为纤维间质。纤维间质与制革的关系:由于纤维间质失去水分而凝固,纤维间的空隙被堵塞,水分子难以透入,这就是干皮浸水回软比较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生产中,我们可以适当加入浸水促进剂,如渗透剂JFC、酶等。加速浸水回软。在制革生产过程中,应将纤维间质除去,以保证纤维组

26、织的松散,以利于化工材料的渗透,从而获得柔软丰满的革。汗腺 它是能分泌汗液的组织,分布在真皮上层,汗液经过弯曲的导管,穿过真皮的表皮,在皮肤的表面排出,汗腺的多少、生长的部位,因动物种类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如马皮、牛皮、绵羊皮的汗腺较发达。汗腺在制革中,被除去,则留下空隙,有利于化工材料的渗透。3、脂腺 A、它是能分泌脂肪的组织,由脂肪细胞组成,形成一簇葡萄状,分布在毛重周围,一个毛重周围的脂腺有2-5个。 B、皮内的脂肪组织是堵塞在纤维束之间,在皮下组织内尤其发达。C、猪皮的脂肪组织较其他皮类更为发达,有的呈游离状分散在真皮的纤维束中间,有的则集中在毛根底部,形成许多大小不一,高低不等的脂肪锥

27、嵌入真皮内,以颈部、腹部为多,其它部位较少,当通过机械去肉后,真皮肉面便呈出许多凹洞,常称为“油窝子”,呈锥形。 D、由于脂肪细胞的大量存在,严重地影响化学药品的渗透和胚革的涂饰,甚至在成品革上出现浸油的现象,所以在制革生产中,对多脂皮,首先要除去皮下组织的大量脂肪(机械乱脂)。皮下组织 这是生皮的最下层,又称肉面层。主要由生皮表面下编织疏松的胶原纤维和部份弹性纤维组成。其中有大量的脂肪组织、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等。动物的皮由此层剥离。皮下组织借助于松软的结缔组织和某些嵌入皮内的肌肉组织,使动物皮和动物体成为活动的结合,因而皮能移动形成暂时的折皱,并容易剥离。但是,皮下组织对制革是有害无用的

28、,在准备工段中要被除去。与制革的关系:因其所含脂肪和肌肉会阻碍皮内水分蒸发和食盐等的透入,不利于生皮的防腐贮藏和成品革舒展,以及减轻粒面皱纹等。特别是皮下脂肪发达的猪皮,应在鲜皮时去肉,即可回收油脂,也利于盐腌贮存。真皮的乳头层和网状层在真皮层中,胶原纤维束愈靠近表面的愈细小疏松,纤维束的倾角愈小,内部的纤维束愈粗状、均匀、紧密、倾角也较大。在显微镜下观察真皮的垂直切面。可清楚地看到,毛根并不贯穿整个 真皮层(猪皮例外),只透入一定深度并形成一个平面,以此为界面分成较明显的两层乳头层和网状层。一般以毛根底部的毛球和汗腺所在的水平面为这两层的分界,如图所示: 由于原料皮的种类不同,毛根和汗腺透入

29、真皮的深度不一样,所以这两层的相对厚度也不相同。乳头层乳头层的表面与表皮的下层相互嵌入,状似乳头,所以叫做乳头层。这层中埋藏着能调节动物体温的汗腺、脂腺、竖毛肌等器官,所以又称恒温层。制成革后,乳头层是成革的粒面,所以在制革工业上常称为粒面层。乳头层的厚度:它取决于毛根和汗腺埋入真皮内的深度。所以和动物的种类、品种、年龄、营养和气候有关。幼畜皮的乳头层增长较快,占真皮厚度的百分率也较大,到了一定年龄后厚 度便趋于不变。如牛皮为25%-35%、马皮为40%,山羊皮为40%-65%、绵羊皮为50%-70%,猪皮的毛根贯穿整个真皮层,难以明确区分出乳头层和网状层,但通常仍以粒面以下的纤维细小部分作为

30、乳头层。乳头层与网状层之间的连接处,1、一方面分布大量的毛根、血管、神经、汗腺、脂腺,而存在着许多的空隙,是细菌侵皮内的孔道。2、另一方面纤维组织本身比较疏松所以是真皮最薄弱的 部位。如防腐不当,细菌侵入毛根使之水解,造成溜毛甚至腐烂变质。在制革工作中,要恰当处理,如处理不当,往往容易引起松面,严重者造成分层,影响成革质量。网状层 网状层纤维束粗壮,编织紧密,组成复杂的立体网状结构,所以叫做网状层。其厚度随乳头层的厚度占百分比的大小而增减。如牦牛皮和马皮为60%,绵羊皮为30%-50%,山羊皮为35%-55%。 厚度示意图:网状层的弹性纤维很少,主要分布在血管和神经周围,赋予这些组织以弹性。脂

31、肪细胞也很少,一般不含汗腺、脂腺、和毛囊等组织。空隙少, 是真皮中最结实的一层。成革的物理一机械性能 除取决于生产方法外,也取决于网状层的发达情况,网状层愈发达,纤维编织愈紧密,成革的特理机械性能愈好。如:1、牛皮的网状层远较山羊皮发达,纤维粗壮,编组紧密,所以牛革的物理机械性能比羊革好。猪皮真皮中的纤维束粗壮,相互交织特别紧密,因此猪革有较大的强度。但由于猪毛贯穿整个真皮层,毛根底部有脂肪锥,使得纤维束在真皮编织过程中要绕过许多毛根和脂肪锥,因而 不能连续成片,相对地影响强度。同时,越到真皮下层,“油窝子”越大,这是猪剖层革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也是影响成革强度的因素。马皮股子部的乳头层下面有纤

32、维结构极其细致紧密的玻璃层特殊结构,决定了马股子的特殊加工方式和用途。 网状层中部纤维束最粗大,编织最紧密,并有一定织型。而它的下层纤维来逐渐变细小并趋向水平,成为和皮下层的天然界线,利于剥皮。同一张皮的纤维编织状况,随部位不同而不一样,通常是臀部编织紧密,纤维束走向陡,背部次之,颈肩部再次之,腹部是疏松,纤维几乎水平。所以臀部强度大、伸长小,腹部强度低伸长大,在制革生产中应区别对待。第三节 生皮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生皮的化学组成原料皮的化学成分,随着种类、性别、年龄和部位而变动,新鲜生皮的各组分含量范围所图所示:组分含量(%)蛋白质30-35水分60-75脂类2.5-3无机盐0.3-0.5碳水化

33、合物13或接近14时, 胶原纤维结构过度变性,皮内外松散程度差大,引起成革粒面粗糙而脆裂,PH值过低(PH值面革底革另外:要考虑酶软化的酶制剂的最适PH值,要求:脱碱程度: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二)脱碱剂的用量 它与成革要求、皮的厚度及水性有关 铵盐的用量一般为裸皮重的1%-2% 酸的用量一般为裸皮重的1%(有机酸)(三)温度和液比的影响适当提高温度,有利渗透,加快脱碱。但工厂实际操作中,是常温,即18-25度左右。(为安全起见,因脱碱前,裸皮一般经过碱膨胀、复灰、包灰等工序处理,升温易烂皮)。液比一般:1.5-2.0 操作举例(一)猪正鞋面革脱碱1、工艺流程包灰皮称重水洗脱碱水洗软

34、化水洗浸酸2、工艺条件: 1、水洗,流水洗30-40(转停结合) 2、脱碱:Q:1.5 常温 (NH4)2SO4 1.6% T:40 PH值:8.5-9.0操作方法 调好液比,一次从鼓门加入材料,闭门转动40 检查:用酚酞检查臀部切口留3分之1线红色,用PH试纸检查澄液PH值为:8.5-9,达到要求后,水洗30-40猪正面服装革脱碱工艺流程包灰裸皮称重复灰水洗脱碱水洗软化水洗浸酸工艺条件水洗40脱碱:Q:1.5 常温 (NH4)2SO4 0.8% 中性脱脂剂0.2% NH4CL 1.2% T:60 PH值8-8.5操作方法:调好液比,加料、转60检查:浴液PH值8-8.5裸皮臀部切口用酚酞检查

35、为无色,不留红心,然后水洗。酶 软 化软化的目的:软化又称酶软化,是紧接脱碱工序的一个操作定义:它是借助酶制剂的作用使裸皮软化,从而赋予成革粒面细致,光滑,革身丰满,柔软,透气的加工过程。主要目的:除去皮垢和皂化物,使裸皮洁白、干净进一步消除纤维间质,增加纤维间的滑动性,使纤维得到分散,有利鞣质分子透入。分解皮内油脂改变弹性纤维,肌肉组织网状纤维的性质,使裸皮柔软可塑、粒面细致平滑进一步松散和分离胶原纤维,使成革丰满、柔软、具有弹性和透气性。软化的原理一般认为,软化的实质是酶水解蛋白质的过程。其原理是利用以蛋白酶为主体的多种组份的酶制剂,对裸皮进行作用。在一定浓度、温度、PH值的条件下,从而使

36、生皮胶原纤维得到进一步分离松散。 同时,浸碱过程中产生的脂类分解物和皮内残存的油脂,通过软化液中脂肪酶催化而水解。(脱脂作用)。三、软化的影响因素1、影响软化的因素与酶脱毛影响因素相近,如酶的种类、用量、温度、PH值、机械作用、时间等。2、其中软化的温度和PH值尤为重要,必须严格控制。酶软化时最适温度为:36-40度,常用37-39度,最佳PH值:7.5-93、原料皮的种类,保存方法和成革的要求与软化程度也密切相关。如:1、猪皮和山羊皮应比黄牛皮、绵羊皮软化稍强些从保存方法看,干皮软化应比盐湿皮强些,盐湿皮比鲜皮强些。从成革要求看:服装、手套革应比鞋面革软化强些,鞋面革比箱包革软化强些,箱包革

37、比底革软化强些。总之,要求柔软和赋予延伸性的革软化过程要加强些。四、软化操作实例(一)猪正鞋面革软化1、工艺流程 脱碱裸皮加热水预热软化水洗浸酸2、工艺条件Q 0.8 温度:夏秋:36-38度,冬春:38-40度PH值:8-8.5 酶(25倍) 0.12%(NH4)2SO4 0.45% 时间603、操作(1)开漏门转动情况下,从鼓轴加入45-46度热水,把鼓内水温调到规定温度,调好液比。(2)从鼓门一次加入酶和硫酸铵,闭门转动,提前检查(3)达到要求后,水洗、转入浸酸工序(二)猪正面服装革软化1、工艺流程脱碱猪裸皮加热水预热软化水洗浸酸2、工艺条件Q 0.8 温度 内温:38-39度 PH值:

38、8-8.5NH4CL 0.5% 平平加0.2% 脱脂剂:0.2%胰酶:0.21% 蛋白酶:0.1%转3-3.5小时 (前期每半小时查一次,后期15-20查一次)达到要求后水洗,马上浸酸。操作:(1)开漏门转动情况下,从鼓轴加入45-46度热水,把鼓内水温调到规定温度,调好液比。(2)从鼓门一次加入酶和硫酸等,闭门转动,提前检查(3)达到要求后,水洗、转入浸酸工序软化的质量要求1、软化后的裸皮皮身柔软,用于指剂压粒面留有清晰指纹2、皮身洁白,粒面细致,平滑,具有丝光感3、具有一定透气性,鼓气挤压有气泡冒出4、不得有局部烫伤现象六、注要事项1、软化必须按工艺进行,严格控制条件2、软化前调温水不超过

39、50度,必须在转动情况下,从鼓轴加入,以免烫伤皮子。3、酶的用量要准确4、软化过程中,要随时查温度,PH值,及软化程度的变化,以防烂皮。5、软化结束后,应马上水洗降温、浸酸,不得久置,以防残留酶继续作用。第六节 浸酸与去酸一、浸酸的目的1、降低PH值,以适宜鞣制 裸皮在脱碱、软化后、PH值一般在8左右,处弱碱性,而铬鞣适宜的PH值,一般在2.5-3.5之间;植鞣适宜的PH值一般在3.5-5之间。用浸酸方法处理的脱碱软化后的裸皮,以改变其表面电荷,(裸皮在酸液中带正荷),使其与鞣剂分子电性相同,从而抑制了胶原羧基的离解,使其与铬络合物配位的倾向变小,延缓了鞣剂与皮表面的结合速度,避免表面过鞣,有

40、利于铬盐均匀渗透。 进一步松散胶原纤维 裸皮在酸、盐的作用下,胶原的多肽链间的氢键、盐键被破坏,使纤维进一步分离,同时中性盐的脱水作用,使纤维空隙增大,有利于鞣剂的渗透。终止酶的作用 因PH值降低,使酶的活性丧失,终止了酶的作用,可用以长期保存而不致腐烂,又因裸皮脱水而利于削匀。二、浸酸的原理:(用中性盐和酸的混凝处理裸皮)(一)酸与胶原的作用、在酸透入胶原纤维以后,酸的与胶原的羧基离子(COO-)结合,而酸的负离子却因静电力的关系而被留在胶原的NH3+正离子附近,这种离子的数量随胶原结合氢离子数量增加而增加,从而产生渗透压,引起裸皮充水膨胀(这与碱作用胶原膨胀相似)。充水平衡后如继续加酸,则

41、胶原不再与之结合,而增加纤维束或裸皮外溶液中H+,因此,在纤维束或裸皮内外之间又产生一种新的浓度差和渗透差。这时水又会从皮内向外渗透以平衡其浓度差,于是膨胀消失。在浓酸作用下,裸皮将受到过度水解而引起膨胀作用。(二)中性盐与胶原的作用浸酸是为了降低PH值(裸皮),利用中性盐以改变离子浓度,使裸皮在不发生膨胀的条件下,进一步松散胶原纤维的作用。 在浸酸液中,氯化钠、硫酸钠的存在既不影响酸降低PH值,又能抑制裸皮发生酸膨胀。根据研究证明,当盐的(食盐)的浓度为1摩尔(mol)或溶液中含有6%的食盐时,则任何酸量都不会引起裸皮膨胀,并由此导出一个公式:P=0.058皮重液比+0.0435皮重P为在任

42、何酸量都不膨胀的食盐量例如:皮重为100千克,液比为 1 则上式计算出P=0.0581001+0.043510=5.8+4.35=10.15(千克)如果以100KG裸皮为单位 则上式简化为:P=5.8n+4.35 (N为液比)N越大,则食盐越要得多 N越小,则食盐越要得小三、浸酸的影响因素(一)裸皮的状态 裸皮的厚度和皮纤维组织的紧密程度不同,吸收酸量和盐量也不同。因此,厚而紧密的皮,浸酸时间较长,酸和盐的浓度也应较大。生产中,要根据裸皮厚度和纤维紧密表况来决定浸酸液的浓度和时间。浸酸液的性质在浸酸过程中有效成份是酸,中性盐起抑制膨胀作用。所以浸酸液的性质与酸和盐的性质有关。浸酸可用无机酸(硫酸、盐酸),酸性强,分散皮纤维作用强皮易吸收。有机酸(甲酸、乙酸),用量比无机酸要大,性能缓和易控制。浸酸液浓度液比是影响浸酸液浓度十分重要的因素液比小 浓度高 , 液比大 浓度低酸浓度愈大,皮内吸收的酸越多,皮纤维的分离和膨胀作用愈大,其成革的柔软度和延伸性好。盐的浓度大,裸皮受到的脱水作用强烈,成革易扁薄、不丰满。但液比大,盐的浓度小,便不能抑制裸皮的膨胀,所以酸的比例要适当。浸酸液PH值 在较低PH值下浸酸,则裸皮吸收的酸量多。浸酸液的PH值,随酸的性质,浓度及中性盐的不同而不同。如在相同浓度下,无机酸PH值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