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测量系统分析 汽车行业质量体系 系列培训教材培训讲师:陈超课程大纲:测量系统分析的意义和目的;测量系统分析的定义: 测量系统、量具、测量、测量过程;测量系统分析的基础知识: 1)、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线性、分辨力 2)、理想的测量系统 3)、测量系统的共同特性 4)、测量系统的评定步骤和准备计量型测量系统的分析方法 1)偏倚 2)稳定性 3)线性 4)重复性和再现性(R&R) 计数型测量系统的分析方法 1)小样法 2)大样法测量的重要性如果测量出现问题,那么合格的产品可能被判为不合格,不合格的产品可能被判为合格,此时便不能得到真正的产品或过程特性。 因此,要保证
2、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PROCESS原料人机法环测量测量结果合格不合格测量4测量系统变异概述测量系统量检具造成的变异操作员造成的变异测量变异长期产品变动短期产品变异样本变异实际产品变异观察到的产品变异实际值实际值测量值测量误差Y = x + 測量值 = 真值(True Value)+測量誤差戴明說沒有真值的存在一致测量误差的来源: nDiscrimination 分辨能力nPrecision 精密度 (Repeatability 重复性)nAccuracy 准确度 (Bias偏差)nDamage 损坏nDifferences among instruments and fixtures (
3、不同仪器和夹具间的差异)nDifference in use by inspector 不同使用人员的差异(Reproducibility再现性)nDifferences among methods of use (使用不同的方法所造成差异)nDifferences due to environment (不同环境所造成的差异) 测量的变异说明 为什么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即使量具经过检定或校准,由于人、机、料、法、环、测等五方面的原因,会带来测量误差。检测设备的检定或校准不能满足实际测量的需要。因此,还需要对测量系统进行评价,分析测量结果的变差,从而确定测量系统的质量,以满足测量的需要。满足QS
4、9000、ISO/TS16949标准的要求: ISO/TS16949:2002标准7.6.1规定:为分析出现在各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测量结果的变差,必须进行适当的统计研究。此要求必须适用于在控制计划中提及的测量系统。这些分析方法以及接收准则的使用必须符合顾客的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采用其他的分析方法和接受准则必须获得顾客的批准。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的变差(测量误差),了解变差的来源。 从而确定一个测量系统的质量,并且为测量系统的改进提供信息。保证所用统计分析方法及判定准则的一致性。测量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术语测量系统及其统计特性 分辨力、稳定性、偏倚 、重复
5、性、再现性、线性理想的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的共同特性测量系统的评定步骤和准备术语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而赋予的值定义为测量值。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测量系统: 用来对被测量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 12测量系统的组成测量系统1.量具.设备(软.硬件)2.操作(人员.过程)3.测试环境4.待测试件测量系统包含以下要素: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通常使用测量数据的统计特性来衡量测量系统的质量:nDiscrimination 分辨力(ability to tell things ap
6、art) ;nBias 偏倚;nRepeatability 重复性;nReproducibility再现性 ;nLinearity 线性 ;nStability 稳定性 。分辨力(率)定义:指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传统是公差范围的十分之一。建议的要求是总过程6(标准偏差)的十分之一。T1030偏倚(Bias):基准值观测平均值 偏倚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基准值的取得可以通过采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 重复性(Repeatability)重复性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
7、值变差。 17重复性(Repeatability)主值良好重复性不良重复性主值再现性(Reproducibility):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再現性操作者B操作者C操作者A19再现性(Reproducibility)ReproducibilityOperator AOperator B檢查員 B檢查員C檢查員 A檢查員 B檢查員 C檢查員 A主值Operator C稳定性(Stability):稳定性 时间1时间2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相同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总变差。21稳定性時間 2主值(參考標準
8、)時間 1线性(Linearity):量程基准值观测平均值 基准值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线性(Linearity):观测的平均值 基准值无偏倚有偏倚测量系统的分析 测量系统的变差类型: 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线性测量系统特性可用下列方式来描述 :位置:稳定性、偏倚、线性。 宽度或范围:重复性、再现性。 位置和宽度 位置寬度位置寬度标准值理想的测量系统 n理想的测量系统在每次使用时:应只产生“正确”的测量结果。每次测量结果总应该与一个标准值相符。一个能产生理想测量结果的测量系统,应具有零方差、零偏倚和所测的任何产品错误分类为零概率的统计特性。 IDEAL MEASU
9、REMENT SYSTEM真值真值测量系统所应具有的特性: 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这意味着测量系统中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这可称为统计稳定性;测量系统的变异必须比制造过程的变异小; 变异应小于公差带;测量精密应高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一般来说,测量精度是过程变异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的十分之一;测量系统统计特性可能随被被测项目的改变而变化。若真的如此,则测量系统的最大的变差应小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的较小者。 测量系统的评定 第一阶段: 明白该测量过程并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满足我们的需要。主要有二个目的: 1)、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具有所需要的统
10、计特性,此项必须在使用前进行。 2)、发现那种环境因素对测量系统显著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等,以决定其使用的环境要求。第二阶段: 目的是在验证一个测量系统一旦被认为是可行的,应持续具有恰当的统计特性。 常见的量具R&R分析是其中的一种试验型式。 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指南确定稳定性的指南进行研究1)取一个样本并建立相对于可溯源标准的基准值。如果该样品不可获得,选择一个落在产品测量中程数据生产零件 ,指定其为稳定性分析的标准样本。对于追踪测量系统稳定性,不需要一个已知基准值。具备预期测量的最低值,最高值和中程数的标准样本是较理想的。建议对每个标准样本分别做测量与控制图。2)定期(天,周)测量标准
11、样本35次,样本容量和频率应该基于对测量系统的了解。因素可以包括重新校准的频次、要求的修理,测量系统的使用频率,作业条件的好坏。应在不同的时间读数以代表测量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以便说明在一天中预热、周围环境和其他因素发生的变化。3)将数据按时间顺序画在Xbar&R或Xbar&S控制图上。结果分析作图法4)建立控制限并用标准控制图分析评价失控或不稳定状态。结果分析数据法除了正态控制图分析法,对稳定性没有特别的数据分析或指数。如果测量过程是稳定的,数据可以用于确定测量系统的偏倚。同样,测量的标准偏差可以用作测量系统重复性的近似值。这可以与(生产)过程的标准偏差进行比较以决定测量系统的重复性是否适于
12、应用。可能需要实验设计或其他分析解决问题的技术以确定测量系统稳定性不足的主要原因。举例稳定性为了确定一个新的测量装置稳定性是否可以接受,工艺小组在生产工艺中程数附近选择了一个零件.这个零件被送到测量实验室,确定基准值为6.01。小组每班测量这个零件5次,共测量4周(20个子组)。收集所有数据以后,Xbar&R图就可以做出来了(见图示)。控制图分析显示,测量过程是稳定的,因为没有出现明显可见的特殊原因影响。稳定性的均值-极差图确定偏倚指南独立样本法进行研究1)获取一个样本并建立相对于可溯源标准的基准值。 如果得不到,选择一个落在生产测量的中程数的生产零件,指定其为偏倚分析的标准样本。在工具室测量
13、这个零件n10次,并计算这n个读数的均值。把均值作为“基准值”。可能需要具备预期测量值的最低值、最高值及中程数的标准样本是理想的。完成此步后,用线性研究分析数据。基准值测量系统的平均值偏倚2)让一个评价人,以通常方法测量样本10次以上。结果分析作图法3)相对于基准值将数据画出直方图。评审直方图,用专业知识确定是否存在特殊原因或出现异常。如果没有,继续分析,对于n30时的解释或分析,应当特别谨慎。结果分析数据法4)计算n个读数的均值。5)计算可重复性标准偏差(参考量具研究,极差法, 如下): 这里d2*可以从附录C中查到,g=1,m=n如果GRR研究可用(且有效),重复性标准偏差计算应该以研究结
14、果为基础。6)确定偏倚的t统计量:偏倚=观测测量平均值-基准值7)如果0落在围绕偏倚值1-置信区间以内,偏倚在水平是可接受的。这里d2,d2*和v可以在可以从附录C中查到,g=1,m=n, 在标准t中可查到。所取的 水平依赖于敏感度水平,而敏感度水平被用来评价/控制该(生产)过程的并且与产品/(生产)过程的损失函数(敏感度曲线)有关。如果 水平不是用默认值.05(95置信度)则必须得到顾客的同意。举例-偏倚一个制造工程师在评价一个用来监控生产过程的新的测量系统。测量装置分析表明没有线性问题,所以工程师只评价了测量系统偏倚。在已记录过程变差基础上从测量系统操作范围内选择一个零件。这个零件经全尺寸
15、检验测量以确定其基准值。而后这个零件由领班测量15次。表2:偏倚研究数据 基准值=6.0 偏倚1 5.8 -0.22 5.7 -0.33 5.9 -0.14 5.9 -0.15 6.0 0.06 6.1 0.17 6.0 0.08 6.1 0.19 6.4 0.410 6.3 0.311 6.0 0.012 6.1 0.113 6.2 0.214 5.6 -0.415 6.0 0.0用电子表格和统计软件,可获得直方图和数据分析(见图10和表3)。 测量值表3:偏倚研究偏倚研究分析n(m)均值 X标准偏差r均值的标准偏差b测量值156.0067.22514.05813基准值= 6.00, =.0
16、5,g=1, d2*=3.35t统计量df显著t值(2尾)偏倚95偏倚置信区间低值高值测量值.115310.82.206.0067-1.1185.1319因为0落在偏倚置信区间(-0.1185,0.1319)内,工程师可以假设测量偏倚是可以接受的,同时假定实际使用不会导致附加变差源。偏倚研究的分析:如果偏倚从统计上非0,寻找以下可能的原因: 标准或基准值误差; 仪器磨损。这在稳定性分析可以表现出,建议按计划维护或修整; 仪器制造尺寸有误; 仪器测量了错误的特性; 仪器未得到完善的校准,评审校准程序; 评价人设备操作不当,评审测量说明书等;确定线性指南线性: 在仪器能力的范围内测量准确度 和精确
17、度 的差别。O量具1: 线性分布有问题O准确度测量值量具 2: 线性分布没问题准确度测量值线性分布有问题可能原因:1.测量系统的测量范围内的高端,低端的校正不适当2.测量系统磨损3.测量系统设计不适合测量被测特性确定线性指南进行研究线性按以下指南评价: 1)选择g5 个零件,由于过程变差,这些零件测量值覆盖量具的操作范围。 2)用全尺寸检验测量每个零件以确定其基准值并确认了包括量具的操作范围。 3)通常用这个仪器的操作者中的一人测量每个零件m10次。 随机的选择零件以使评价人对测量偏倚的“记忆”最小化。确定每一零件的观察平均值,基准值与观察平均值之间的差值为偏倚,要确定各个被选零件的偏倚。线性
18、图就是在整个工作范围内的这些偏倚与基准值之间描绘的。如果线性图显示可用一根直线表示这些标绘点,则偏倚与基准值之间的最佳线性回归直线表示两个参数之间的线性。线性回归直线的拟合优度R2确定偏倚与基准值是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计算偏倚:偏倚= 观测平均值 基准值过程变差= 6 画图:X軸=基准值Y軸=偏倚其方程式为: y=b+ax再分別计算其:截距,斜率,拟合度,线性,线性%等 公式线性接受准则: a. 对测量特殊特性的测量系统,线性%5% 接受,线性%5%时,不予接受。b. 对测量非特殊特性的测量系统,线性%10%接受,线性%10%时,不予接受。 如果测量系统为非线性,查找这些可能原因: 在工作范
19、围上限和下限内仪器没有正确校准;最小或最大值校准量具的误差; 磨损的仪器; 仪器固有的设计特性。 确定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指南分析方法有: 极差法; 均值-极差法; 方差分析ANOVA。522 22+=2222=+测量系统产品总量产品总量产品变异性(实际变异性)测量变异性总体变异性(观察到的变异性)重复性再现性 GRR统计意义53 GRR计算重复性:EV(设备变异)再现性:AV(测量员变异)重复性&再现性:R&R= AV + EV22零件变异:PV总变异:TVTV = R&R + PV22%EV=100(EV/TV)%AV=100(AV/TV)%R&R=100(R&R/TV)%取样的代表性不具代表
20、性的取法具代表性的取法极差法极差法是一种改良的计量型量具的研究,它可迅速提供一个测量变异的近似值,这种方法只能提供测量系统的整体概况而不能将变异分为重复性和再现性。它典型的用途是快速检查验证GRR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个方法检测出测量系统不可接受的概率是:对样本容量为5的概率为80,样本容量为10的概率为90。典型的极差方法用2个评价人和5个零件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两个评价人各将每个零件测量一次。每个零件的极差是评价人A获得测量值和B获得测量值之间的绝对差值。计算极差的和与平均极差。通过将平均极差均值乘以1/ d2*可以得到总测量变差。这里d2*在附录C中可以找到,m=2,g=零件数。示例:零件号
21、评价人A评价人B极差(A-B)10.850.800.0520.750.700.0531.000.950.0540.450.550.1050.500.600.10为了确定测量变差占过程标准偏差的百分比,通过将GRR乘以100除以过程标准偏差将其转换为百分比。在例子(见表7)中,这个特性的过程标准偏差是0.0777,因而: GRR=100*(GRR/过程标准偏差)=75.7现在测量系统的GRR已经确定,应该进行结果的解释。在表7中, GRR确定为75.7 ,结论是测量系统需要改进。均值-极差法;均值极差法(Xbar&R)是一种可提供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两个特性作估计评价的方法。与极差法不同,这种
22、方法可以将测量系统的变差分成两个部分重复性和再现性,而不是他们的交互作用 。进行研究尽管评价人数量、试验次数和零件数是可变的,但我们下面的讨论反映了研究中条件的优化。参考表12GRR数据表。详细的程序是:1、获得一个样本零件数n大于5,应代表实际的或期望的过程变差范围;2、选择评价人为A,B,C等。零件的号码从1到n,评价人不能看到零件编号。3、如果是正常测量系统的一部分,应校准量具。让评价人A以随机的顺序测量n个零件,将测量结果输入第一行(如使用MINITAB应输入“数据”栏)。4、让评价人B和C测量同样的n个零件,而且他们之间不能看到彼此的结果,输入数据到第6行和11行。5、用不同的随机测
23、量顺序重复该循环。输入数据到第2,7,12行,在适当的列记录数据,如果需要试验3次,重复循环并输入数据到3,8,13行。6)当零件数量很大或同时多个零件不可同时获得时,测量步骤4,5可能改变如下是需要的: 让评价人A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在第1行记录读数。 让评价人B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在第6行记录读数。 让评价人C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在第11行记录读数。 让评价人A重复测量第一个零件并记录读数于第2行, 让评价人B重复测量第一个零件并记录读数于第7行, 让评价人C重复测量第一个零件并记录读数于第12行, 如果试验需要进行3次,重复这个循环将数据记录在 第3,8,13行。7、如果评价人属于不同的班次,可以使
24、用一个替代方法,让评价人A测量所有的10个零件输入数据于第1行,然后评价人A以不同的顺序读数,记录结果于第2,3行,让评价人B,C同样做。依公式计算并作成控制图或直接用表计算即可。 %R&R接受准则: a. %R&R30%不能接受,必须改进。 结果分析:当重复性(EV)大于再现性(AV)时,原因可能是: 仪器需要保养;量具应重新设计来提高刚度增强; 量具的夹紧或零件定位的方式需要改进; 存在过大的零件变差。 当再现性(AV)大于重复性(EV)时: 评价人员需要更好的培训如何使用量具及数据读取方式;量具刻度盘上的刻度不清楚;需要某些夹具协助评价人员来提高使用量具的一致性。方差分析法 ANOVA:
25、方差分析法中,变差分为4类:零件、评价人、量具、零件与评价人的交互作用;优点(与均值-极差法相比):1、适用于任何试验调试;2、更精确地估计方差;3、可以从试验数据中分离出更多的信息;缺点:计算复杂,需借助计算软件;对分析人员要求高;64计数型测量系统研究计数型量具: 就是把各个零件与某些指定限值相比较,如果满足限件则接受该零件否则拒收。 计数型量具只能指示该零件被接受或拒收。计数型测量系统的分析方法有: 小样法; 大样法。小样法分析:选取二十个零件来进行,其中应有一些零件稍许高或低于规范限值。 选取二位评价人员以一种能防止评价人偏倚的方式两次测量所有零件。所有的测量结果(每个零件测四次)必须
26、一致则接受该量具,否则应改进或重新评价,或找到一个可接受的替代测量系统。谢谢!THANKS!PDCAFMEA(第14讲)考场作文开拓文路能力分解层次(网友来稿)江苏省镇江中学 陈乃香说明:本系列稿共24讲,20XX年1月6日开始在资源上连载【要义解说】文章主旨确立以后,就应该恰当地分解层次,使几个层次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如何分解层次主要取决于表现主旨的需要。【策略解读】一般说来,记人叙事的文章常按时间顺序分解层次,写景状物的文章常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分解层次;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可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分解层次;议论文主要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顺序来
27、分解层次。当然,分解层次不是一层不变的固定模式,而应该富于变化。文章的层次,也常常有些外在的形式:1小标题式。即围绕话题把一篇文章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再给它们加上一个简洁、恰当的小标题。如世界改变了模样四个小标题:寿命变“长”了、世界变“小”了、劳动变“轻”了、文明变“绿”了。 2序号式。序号式作文与小标题作文有相同的特点。序号可以是“一、二、三”,可以是“A、B、C”,也可以是“甲、乙、丙”从全文看,序号式干净、明快;但从题目上看,却看不出文章内容,只是标明了层次与部分。有时序号式作文,也适用于叙述性文章,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明晰的层次。 3总分式。如高考佳作人生也是一张答卷。开头
28、:“人生就是一张答卷。它上面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答卷。一般的答卷用手来书写,人生的答卷却要用行动来书写。”主体部分每段首句分别为:选择题是对人生进行正确的取舍,填空题是充实自己的人生,判断题是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问答题是考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份“试卷”设计得合理而且实在,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这份人生试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分解层次,应追求作文美学的三个价值取向:一要匀称美。什么材料在前,什么材料在后,要合理安排;什么材料详写,什么材料略写,要通盘考虑。自然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恰当划分自然段,自然就成为分解层次的基本要求。该分段处就分段,
29、不要老是开头、正文、结尾“三段式”,这种老套的层次显得呆板。二要波澜美。文章内容应该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如波如澜。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起伏错落,一波三折,吸引读者。三要圆合美。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要遥相照应,把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首尾圆合的感觉。【例文解剖】 话题:忙忙,不亦乐乎 忙,是人生中一个个步骤,每个人所忙的事务不同,但是不能是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 忙是问号。忙看似简单,但其中却大有学问。忙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怎么才能忙出精彩,忙得不亦乐乎,却并不简单。人生如同一张地图,我们一直在自己的地图上行走,时不时我们眼
30、前就出现一个十字路口,我们该向哪儿,面对那纵轴横轴相交的十字路口,我们该怎样选择?不急,静下心来分析一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坐标轴才是最重要的。忙就是如此,选择自己该忙的才能忙得有意义。忙是问号,这个问号一直提醒我们要忙得有意义,忙得不亦乐乎。 忙是省略号。四季在有规律地进行着冷暖交替,大自然就一直按照这样的规律不停地忙,人们亦如此。为自己找一个目标,为目标而不停地忙,让这种忙一直忙下去。当目标已达成,那么再找一个目标,继续这样忙,就像省略号一样,毫无休止地忙下去,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看到牛顿在忙着他的实验;爱迪生在忙着思考;徐霞客在忙着记载游玩;李时珍在忙着编写本草纲目。再看那位以笔为刀枪的充满着朝气与力量的文学泰斗鲁迅,他正忙着用他独有的刀和枪在不停地奋斗。忙是省略号,确定了一个目标那么就一直忙下去吧!这样的忙一定会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 忙是惊叹号。世界上的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大自然亦如此,小蜜蜂在忙,以蜂蜜为回报。那么人呢?居里夫人的忙,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而得到了圆满的休止符;爱因斯坦在忙,以相对论的问世而画上了惊叹号;李白的忙,以那豪放的诗歌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转租房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5建筑工程防水补漏合同
- 2024年太阳能电池背膜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办公室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广州市教育行业职工劳动合同
- 2025合作伙伴经营合同
- 租赁合同签订流程优化与风险管理考核试卷
- 2025写字楼租赁合同范本参考
- 2025工程合同管理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合同索赔研究
- 2025智能锁购买合同范本
- 2025年江西九江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女性生命觉醒
- 202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基础知识自测填空练习题(含答案)
- 《陆上风力发电机组混凝土塔架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 机械行业重点岗位安全手册
- 酒店新员工安全知识培训
- 基于大数据的公共安全风险预测模型研究报告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中考一模英语模拟试题
- (高清版)DB11∕T1191.3-2024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要求 第3部分:科研单位
- DBJ33∕T 1104-2022 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标准
- 种子轮融资合同协议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