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完整_第1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完整_第2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完整_第3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完整_第4页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完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新密市西大街青石河学校王慧萍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研究及案例分析本单元课标解读本单元是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中内容。(一)图形的认识、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二)测量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60度,90度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学段在二年级上册,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钝角。四年级本单元是第二学段,引

2、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内容主要包括:线段、直线、射线的认识,角的认识。与二上直观认识线段和角相比,本单元内容更加注重从数学概念本质的层面上学习理解相关知识。如对于线段,在二年级上册结合长度单位认识的学习,仅在于帮助学生感知到线段的可测性,没有归纳提炼线段的本质特征,本单元则需要与直线、射线一起,对线段的本质特征作出归纳提炼。关于角的认识,进一步从射线出发,归纳出了角的概念。本单元的内容也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如角的分类是三角形按角分类的重要依据;对直角特点的认识,也是学习垂直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需较好地落实相应的教学目标。本单元知识能力结构及特点分析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强调概念认识的系统性。本单元主要

3、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与线有关的部分,包括直线、射线与线段;二是与角有关的部分,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两部分知识各自的概念之间有着高度的关联性,相互之间又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在教材的编排中,编写者着重把握这些特点,组织相关的材料。如在编排线段、直线、射线三种图形时,以“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又在“角”的概念界定中,很好地利用了射线与角的关系,从两个层面对“角”作了概念说明:一为直观静态层面,即“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紧紧抓住角的本质内涵进行说明。与此同时,在“角的分类”这一节内容中

4、,又将研究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与周角这五类角的关系置于动态定义的背景下完成,较好地体现了“角”的各要素在角的构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了对概念的系统性认识。强调一般步骤的梳理,关注操作技能的形成。本单元内容中,涉及“量出指定角的度数”与“画指定度数的角”等属于操作技能的知识,可以归为典型的程序性知识学习范畴。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研究“怎么做”的知识,其学习过程的最大特点,便是明晰相应的操作流程。教材在编排“角的度量”与“画角”两节内容中,均注意对操作步骤的归纳提炼。如“角的度量”中研究了度量角的大小的“单位”与操作工具“量角器”的工作原理后,涉及具体量一个角的度数时,呈现了量角的步骤;同样,在

5、“画角”这节内容中,教材也是呈现了画角的步骤。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关于“如何做”“一般步骤是怎样的”等问题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学习者也只有明确了相应的操作步骤,再加以一定量的练习,其技能水平才能相应提高。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关注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作为“图形与几何”的基础性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是一个学习目标。本单元内容在编排中,抓住了几何知识的特点,突出学习的过程性,既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也为学生积累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创造了条件。如在直线、射线与线段的编排中,采用想象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如在练习七的相关练习中,多次要求学生用估一估、再度量的方式进行学习,也

6、注重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此外,在整个单元的编排中因为重视操作活动,强调概念知识的系统认知,能为学生后续学生类似内容积累起丰富的活动经验。三、本单元教学设计基本思路及注意事项1、准确把握学习起点,恰当定位教学目标。关于“角”的知识内容,本套教材分了两次进行编排。二年级上册已经涉及“角的认识”的一些基本内容,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二年级上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制定本单元相应知识的教学目标。如关于“线段”的认识,应定位在特征的归纳与提炼上,以此为基础,进行直线、射线的特征认识教学。又如“角”的含义的引出,应与学生已有的角的特征认识沟通起来,完善对“角”的概念的认知。再如在“角的分

7、类”的教学中,应将学生原来知道的直角、钝角、锐角的大小关系作为深入认识“角”的分类的出发点,在“角的度量”学习基础上,对直角、钝角、锐角作新的认识。只有恰当定位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有新的收获。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关注方法的适度提炼。本单元内容的一大特点是操作活动多,许多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直观图形的观察、描述和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教材编写时也比较重视量、数、折、拼等操作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在习得知识技能的同时积累相关的活动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自主尝试探究的机会,以确保学生的操作体验活动切实到位。如在初步认识线段、直线、射线的特征后,可先组织

8、学生自主讨论、动手画、想象说明,然后进行整理;又如在测量角的度数时,引出度量工具后,可先让学生尝试测量某个角的度数,然后在讨论方法;再如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教学时也可先让学生尝试,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直观经验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归纳,提炼出一般的操作要点,形成一定的操作经验。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学习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相关素材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如在理解直线、射线的特性时,“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等,

9、便隐含了无限的思想;又如在角的大小比较中则渗透了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展开学习过程,组织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性特点,加深对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强调基本内容的掌握,适度拓展提升。本单元的学习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的,也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除了本单元中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得之外,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拓展与提升。比如“画指定度数的角”的学习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之外,可适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些特定度数的角,比如画30度、45度、60度、90度、120度等。这样处理已不仅仅停留在画角的

10、层面上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验特殊三角形间角的关系。此外还可引导学生一些超过180度的角的度数,拓展对角的认识,这些活动经历将为学生以后学习与角有关的知识积累起相应的基本活动经验。四、典型教学案例实录及分析教学案例1:角的度量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秋天来了,成群结队的大雁飞向南方,它们越过高山,飞过大海。看:它们排着怎样的队伍在前进?生:人字形。师:这里的人字形可以看作我们数学中的什么图形?生:角师:大雁结队飞行成角,这个角有奥秘吗,你想怎么研究?生:我想知道这个角的大小。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度量角的大小的有关知识,再用这个知识来研究生活世界里角的奥秘。(板书课题:角

11、的度量)点评:从动态中抽象出“角”的模型,引出问题,再抛出“用度量角的方法来研究生活世界里角的奥秘”这一极具挑战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迅速进入忧愤状态。二、再现创造,探究新知1、感悟量角的原因大屏:比比看,下图中的角1和角2谁大些?生:角1大。师:你是怎么比出来的?生1:眼睛观察的。生2:把角2移过去与角1重合起比,角1大些。小结:要比较角的大小,可以凭眼观察,也可以重合起比,这都是好办法!师:下图中的角1和角3比,谁更大些,怎样比?生:把角3翻过来,再去与角1重合起比。追问:真会想办法!那究竟大多少呢?(生不语)师:看来,要知道一个角比另一角究竟大多少,靠“比”是不行的,还需要测量出它

12、的准确数据。2、建立10的表象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要想知道一条线段的长度,你们是怎么办的?生:用直尺量。师:需要什么单位?生: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师:要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呢?生:用称称,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如克,千克等。师:要想知道一个角的大小呢?生:也需要一个工具,还需要一个计量角度的单位。师:要计量角,数学上也设定了一个单位,叫做“度”。怎样的角是一度呢?小结:为了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人们通常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每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度。照这样的分法,把一个半圆平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应的角也是一度。(配合课件)师:感受一下,1度的角怎么样?生:很小。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度

13、角,再反复看看课件上的1度角,试着用手指比1度角。点评:通过直观比较/1、/2、/3的大小,揭示量角必要性。通过对测量长度和重量所需工具和单位的再现,为角的计量单位“度”和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发明”“创造”作为了奠基。再巧用课件,通过观察、想象、制作、对比等方式,帮学生建立起1度的表象。3、体会量角器的建构过程从90度45度全刻度,完成量角器的创制师:如果把半圆两等分,每份所对应的角是多少度?生:90度。师:如果在半圆的左起始边记为“0度”,依次应该是多少呢?生:900,1800。师:想想:它可以测量生活中多少度的角?生:90度和180度的角。小结:像这样,可以用来测量角的工具,我们叫它“量角

14、器”。师:如果将半圆四等分,每份所对应的角又是多少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45度。生:用180除以4.生:师:这样的量角器可以测量生活中多少度的角?生:90度、45度、135度师:它可以用来测量左边的大小吗?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生:把半圆六等份、七等份,等份的更细些师:好办法!看看老师将半圆进行了几等分?生:10等份。生:18等份。生:180等份。师:同桌交流交流,究竟是多少等份?每份是多少度呢?生:18等份,每份是10度。师:这样的量角器是否可以测量的大小呢?(课件演示)读一读,多少度?生:60度。师:如果把这个角翻转过来,改变一下它的开口方向,看看又是多少度?生1:120度。生2:60度

15、。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师:对了,我们只是把刚才的角改变了一个方向,它的大小变了么?(没有)可是,在这个量角器上,我们能直接读出60度吗?那怎么办呢?(同桌讨论、交流)师:为了方便测量开口朝右的角,我们专门为它再增加一圈刻度,这样就能精确测量不同方向的角的度数,由此可见,改变方向之后的角仍然是60度。师:仔细看看内、外圈相对应的刻度,你有什么发现?生:内外圈相对应的两个度数相加,正好是180度。师:这样的量角器后来就逐步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量角器。(课件出示)具体认识量角器师:接下来,让我们具体认识一下手中的量角器,你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0页,同

16、桌之间相互指一指,说一说。)课堂练习:抢答:直接读出下面角的度数。点评:学生的最大困惑点是量角器的来历和认识,很多学生弄不明白:为什么需要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为什么需要0刻度线?为什么需要内、外圈刻度?针对困惑点,执教者从90度45度全刻度,完成量角器的创制,再看书认识量角器,用抢答巩固认识,设计新颖,突破了教学难点,虽用时17分钟,却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4、尝试量角归纳量角的方法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让我们来尝试量角,好吗?请同学们打开练习纸,试着量一量角1、角2、角3的度数?并以组为单位,说说你是怎么量出来的?(学生独立量,小组交流讨论,展台汇报展示)小结:老师把量角的方法编成了

17、一首儿歌,一起读一读吧!(点对点,线对边,读数看另边,内外要分辨)三、练习量角,感悟价值1、量开课时大雁所成的角指名一生量白板上大雁南飞排成人字形的夹角,并说说测量的方法。(约45度)小结:大雁南飞排成人字形的夹角,经科学家反复测量,发现始终在45度至54度之间,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探讨。2、探究影响角大小的因素估一估,量一量,下面两个角谁更大些?你有什么发现?小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3、直接读生下面角的度数。4、你能猜由这个角的度数吗?5、课件由示:“玩一玩”师:孩子们,你们玩过滑滑梯吗?感觉怎么样?你们有注意过吗?在下面三种设计的滑梯中,我们应

18、该选择哪一种呢?为什么?小结:对,滑梯与地面的夹角在45度左右的滑梯滑起来最舒服。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角的影子,需要我们用量角的办法去研究它。同学们,课后试试吧!看你还能发现哪些奥秘。四、课堂小结。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节课你的收获吧!教学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在二年级上册初步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以及角的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两边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

19、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由来角的各个特征。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同时这节课的学习是学生下节课学习画精确的角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角的分类以及四年级下册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而对本节课的教学,教材分两个层次安排,第一个层次,是介绍量角器和角的度量方法,首先借助两个学生比较角的大小,引由“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指由角的计量单位是度

20、,再拿半圆分成180等份说明1度的角有多大,并配以1度角的直观图示,使学生形成1度角的正确表象,接着让学生讨论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通过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与角两边画生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知识目标:1、使学生在自己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2、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由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能力目标:通过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逐步体会并掌握用量角器量角

21、的方法,培养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在交流汇报时,让学生学会倾听,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重难点:重点:正确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由角的度数。难点:掌握量角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正确读由量角器的度数。教法:演示法,讲授法学法:讨论法,操作法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激趣引入二、再现创造,探究新知三、练习量角,感悟价值四、课堂小结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角单位以及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量角方法的其实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数的角与要量的这个角重合,读出的量角器上角的度数就是要

22、量的这个角的度数了。而怎样进行重合学生是容易理解的,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读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上。依据以上的认识,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下面三个层次来进行:第一层是课题的引进。第二层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这里又分认识量角器、认识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个层次进行教学。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有部分学生是具备这种自主探索能力的。课堂中学生的回答有的也很精彩,如:“我发现量角器上的有数;“我发现量角器最中间有一个点”。“我发现量角器上上下两个数加起来正好是180。”认识1角时,采用的方法是:(1)出示使学生初步感知1

23、角的大小的直观图;(2)在量角器上找1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深化理解1角。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学生容易形成1角的观念,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3)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它的两条边。学生有了以上读角的经验,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证实了这点。第三个层次是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学生有些困难。课堂上有的学生会量但说不出来,有的学生讲量的方法时也讲得可以。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本课的教学情况还是可以的,但还是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能够掌握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技能,经过反思,问题主要有以下:本课需要学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课前布

24、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课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名师点评角的度量属于空间与图形中测量的一部分,也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该课的执教者,抓住了学生的困惑,创新了教学设计,将单调、乏味的技能教学,变成生动而富有思考的动感课堂,既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还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一、激情引入,激活学生的认知需求。老师首先从大雁南飞的动态中抽象由“

25、角”的模型,勾起学生量角的冲动。再通过比较/1、/2、/3的大小,打破学生建立的认识平衡,引发学生新的认识矛盾,激活学生测量角的强烈愿望。可以说,整节课学生都处在解决问题、产生新困惑,再解新问题、再生新困惑的状态中,思维被高度激活。二、注重知识的生成,让学生经历量角器的再创造。此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认识量角器-揭示量角的方法一进行量角的练习”。而本课的执教者却打破了以直观认识为切入点的常规思路,选择从学生的认知矛盾入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如简易量角器形成后,由示上图的角3,让学生发现它并不能度量角3的大小,引发认知冲突。有了前面将半圆二等份、4等份的经验,学生自然想到将圆8

26、等份、10等份、18等份,也就是分的“再细些”的方法解决矛盾。随后,通过改变角3的开口方向,诱发学生读数犯错,进而感悟需再标一圈刻度的必要,让学生顺利完成对量角器的再创造。同时,在建构的过程中学生自主习得了量角的方法,达到突生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了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性的数学。3、在应用中感知数学,体验知识的价值。数学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本节课选择了大自然中“大雁南飞排队”以及帮助“小猴选择滑梯”的有趣情境,让学生感知量角的实质意义和知识的现实价值,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度开发,让学生利用今天学到的量角的技能,课后

27、,去测量生活中的其它角,研究这些角的奥秘,领悟自然界的神奇,如大雁南飞的人字夹角为什么始终在45度至54度之间?在操坝掷垒球,选择什么角度最好等。专题探讨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境.创设故事情境,促进学生投入学习学生在平时接触过许多令他们津津乐道的,带给他们无数欢乐的童话、寓言故事,所以会牢牢地存盘在头脑中,这些是他们的兴奋点,我们应该充分挖掘、禾I用。如我在教“时、分、秒”时,就创设了“龟兔赛跑”这一故事情境:“乌龟和小白兔又要进行比赛了,猜猜看,这回谁能赢?”老师生动的讲述,加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带进了生动有趣的童话王国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积极性,从

28、而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而以生动的讲解、美妙的音乐;时而以优美的画面,多彩的描绘,为学生自由的表达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正是在这种情境的不断变换中体味着学习的乐趣,参与的快乐。又如教学“0的认识”这一节课上,在巩固新知的同时,我给学生讲“小猴摘桃”的故事。(1)小猴来到果园里,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子呀?可以用几表示?(2)小猴看了很谗,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3)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两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4)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子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子呢?这样,学生的练习就是在故事中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生

29、不仅感到轻松、愉快,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一节课的知识学会了。并且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学习思维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生活情境相联系。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本节教学角的度量时老师

30、问:秋天来了,成群结队的大雁飞向南方,它们越过高山,飞过大海。看:它们排着怎样的队伍在前进?(人字形)。这里的人字形可以看作我们数学中的什么图形?(角)大雁结队飞行成角,这个角有奥秘吗,你想怎么研究?(我想知道这个角的大小。)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度量角的大小的有关知识,再用这个知识来研究生活世界里角的奥秘。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创设了一个“如果你是主教练,你会安排哪位球员点球”的生活情境,进而引发学生讨论:从“谁进球最多”到“失球数谁最多”再到“进球的可能性高”导入百分数意义的学习。教者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不断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激

31、活学生的学习思维,研究、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枯燥呆板的数学学习变得鲜活生动。创设活动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和镜子。”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设计紧扣新知、过程简单、取材方便的操作内容,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8根小棒每4根拼成一个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如果是9根小棒呢?你能先摆一摆,再用算式表示吗?通过操作,学生对分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分的的结果有

32、充分的感知,用什么样的算式表示呢?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更加强烈。再如:华应龙老师教学圆的认识,创设了一个寻宝的操作情境,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宝物的位置,只要是距离左脚3米的地方都可以,这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为什么是一个圆呢?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获得圆的鲜明、直观的表象,在操作中思考、探索圆的特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学生愉快学习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对活动或模拟游戏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课堂中采用游戏,也是课堂教学中充满欢乐氛围的高潮环节。让儿童活动,并不是追求形式的主动,而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

33、教学形式,让儿童在乐中学,趣中学,活中学,坐中学。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当售货员和顾客。学生在买卖的过程中,掌握了“元、角、分”的转换。又如在教学四年级的“统计”一课时,让学生两人为一组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统计输赢的情况。学生乐得得意忘形。知识就在一阵阵的欢笑声中得以巩固,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此外,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情境”不是让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应对学生学习有意义。情境是对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但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又

34、要有富有挑战性的、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的。设计素描课程标准、课程信息课程名称(中文)设计凄描课程名称(英文)Designsketch课程代码开课分院(部)城建商学院总学时/学分72/4其中实训学时32考核力式考查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必修/选修必修课程任务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根据艺术设计专业所需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与表现方法进行针对性训练,并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将设计意识与创新能力融入其中。刚进大学的学生,造型基础还很低,必须对素描这种语言进行全新的认识,掌握它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造型的能力,使其能达到创意表现的基本需要。在创意表现阶段

35、,引导学生探索认识各种新的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各种表现手段来传达我们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思想,是每个学生形成自身独特的创意思维特质,并最终具备本专业设计所需的真正能力。其内容包括设计素描的结构表达、质感表达、空间表达和创意表达四个任务。其中,设计素描的结构表达强调结构的观察方式和结构的素描表达方式,利用自己理解的结构和构建结构的能力;设计素描的质感表达强调质感的观察方法和各种表达方式,在此阶段利用多种手段对各类质感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入木三分的刻画训练,以提高学生精致的观察能力和入微的表现能力,为今后的设计效果表现打下基础;设计素描的空间表达主要是训练学生认知空间中各种物体的结构关系,

36、并能理解和运用透视原理,表现各种物体的空间关系,营造画面的视觉空间再造,为各设计专业打下空间造型设计的基础;设计素描的的创意表达是本教程的重点,通过认知创意思维及要素,训练用素描的各种方式进行主观创意思想的表达,形成自己特有的设计意识。课程目标知识目标: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要求,应掌握色彩的表现方法、色彩观察的方法、色彩的搭配知识。能力目标:提高对色彩的感觉能力,能绘制运用色彩表现静物和风景。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提高艺术修养。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任务一设计素描的结构表达教学内容我们细心观察自然界中到处可见的各种严谨而又富有变化的结构关系,思考各种

37、物体结构关系中的诸多规律,逐渐明白绘画中对物体结构关系应该如何把握和表现。只有理解了结构关系中的这些规律和变化,才能便于理解和把握复杂的结构关系,有利于我们对形象体积的塑造,也有利于我们对结构的准确理解。教学要求结构包含的内容。如何准确的认知结构。设计素描对结构的观察和表现方法与基础素描及其它绘画形式都是不同的,它们的不同之处。设计素描如何用线来表现结构关系。不同结构的理解和表现对设计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结构的再建表现有何意义。任务二设计素描的质感表达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物的质感描绘有哪些要素和表现手段。在表达质感方式上,明暗调子对质感表现的作用又是如何。明暗法是精细素描和超级写实绘画的基础,如何

38、用精细素描和超级写实的方法表现不同材质的物象。设计素描的质感训练对设计专业又有哪些作用。教学要求认识了肌与理、明暗法、表现手段在表达质感方面的重要性;了解了自然物和人造物的表达方式以及表现手法,结合当代素描肌理和学生作品,进行了综合性分析;丰富了我们的视觉经验和体会。在这里我们从植物质感素描表现、布、皮类质感素描表现、金属质感素描表现和其他材质质感素描表现三个方面来进行质感训练的课程训练设计。通过训练,掌握质感的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手法,提高肌理的表达能力,为今后各专业的学习打下基础。任务三设计素描的空间表达教学内容如何在设计中提高空间意识的培养和表达。空间与环境艺术的关系如何。二维画面如何表达三

39、维和多维空间。透视对空间的表达有何重要性。空间构成有哪些原则。如何表现各种空间。教学要求本单元的课程设计主要围绕着空间的表现来展开,把握空间在不同设计中的作用,让写生去探究空间的特点,了解掌握空间的表现方法,建立空间意识,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空间对设计的重要性,为以后专业设计做实质性准备。以下的练习,选择的训练内容形式多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造型表现能力,为设计空间的构造打下基础。任务四设计素描的创意表达教学内容创意到底是什么。如何理论创意。创意需要一定的视觉表现载体来传递我们的创意思维,那么创意有哪些表现要素和表现手段。装饰素描本身也是创意素描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之一,装饰创意素描的表现有特点与

40、方法。我国传统图形元素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优秀的传统图形元素的构成法则,是我们借鉴的一个内容,传统图形元素在装饰创意素描表现中又该如何应用。图形创意中离不开抽象的语言,抽象产生于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认识,我们该如何认识抽象形象。具象形态又是如何进行抽象处理的。意象是创意的最高境界,那该如何认知意象。又该如何进行设计素描的创意训练。教学要求本单元重点是创意思维的训练与表达。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具象形态、装饰形态、抽象形态在表达创意思维时的重要性,了解了设计创意的思维方式以及表现手法,结合当代创意设计和学生作品,进行了综合分析,丰富了我们的视觉经验。在这里我们从装饰素描表现、抽象素描表现和意象

41、素描表现来进行创意思维的课程训练设计。通过训练,掌握创意的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手法,全面提升创意思维能力,为今后各专业的学习打下基础。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内容静物陶器结构素描写生训练(陶罐、酒瓶等器皿的组合写生)目的:通过对陶质器皿结构的分析表现,使我们掌握陶器等物品的结构特点和表现方法。要求:准确表现物体的形体关系;以线条为主表现静物陶器三维结构;要求线条的轻重、虚实、粗细等变化。家用电器结构素描写生训练(各种花卉、树木等植物的写生)目的:了解植物的结构特点,通过写生掌握植物的结构表现方法。要求:准确表现植物生长结构关系;注意对画面内容的概括、取舍;以线为主表现植物三维结构。家用电器结构素描写生训练

42、(吹风、熨斗等各种小家电的写生)目的:了解家用电器等物品的结构特点,掌握对这些物品结构的表现方法。要求:分析家用电器的内部结构与组合方式;准确表现家用电器结构关系;以线为主表现家用电器三维结构;要求线条的轻重、虚实、粗细等变化。机械产品结构素描写生训练(自行车、电扇等机械产品的写生)目的:了解机械产品结构的特点,掌握它们的结构规律,并能较好的表现它们的结构关系。要求:分析机械产品的内部结构与组合方式;准确表现机械产品结构关系;以线为主表现机械产品三维结构;要求线条的轻重、虚实、粗细等变化。家具结构素描写生训练(各种凳子、桌子等家具写生)目的:仔细观察和了解家具的结构特点,掌握它的结构规律,并能

43、表现它的结构关系。要求:分析家具结构的内部结构与组合方式;准确表现家具结构关系;以线为主表现家具的三维结构;要求线条的轻重、虚实、粗细等变化。家具重建结构素描写生训练(通过前面家具的写生,利用类似结构进行创造性造型)目的:在对物象基本结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物象的结构再建练习,拓展写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组合能力,为以后艺术设计各专业的学习打下基础。要求:运用前面了解的家具结构的再造;根据写生物体的结构关系,重建新造型的结构关系;造型美观、结构要合理。植物质感素描写生训练(树、树叶、花卉等)目的:观察植物质感的基本特征,运用植物质感素描的基本表现方法,营造画面不同植物的质感。要求:认真观察、分析植

44、物质感特征;各种表现技法的运用;细致入微的刻画,严谨准确的造型;注意画面的审美效果。布、皮类质感素描写生训练(各种材质的服装、鞋等)目的:观察布、皮类质感的基本特征,运用布、皮类质感素描的基本表现方法,营造画面不同布、皮类物体的质感。要求:认真观察、分析布、皮类质感特征;各种表现技法的综合运用;细致入微的刻画,严谨准确的造型;注意画面的审美效果。金属质感素描写生训练(不锈钢、铜、铁等材料做的饰品)目的:观察金属质感的基本特征,运用金属质感素描的基本表现方法,营造画面的金属质感。要求:认真观察、分析金属类质感特征;各种表现技法的运用;细致入微的刻画,严谨准确的造型;注意画面的审美效果。其他材质质

45、感素描写生训练(玻璃、塑料等)目的:观察认知其他材质(玻璃、塑料等)质感的基本特征,运用其他材质质感素描的基本表现方法,营造画面的质感。要求:认真观察、分析其他材质质感特征;各种表现技法的运用;细致入微的刻画,严谨准确的造型;注意画面的审美效果。1、物体与物体的空间写生训练(摆在家具上的静物的大小、远近排列)目的:通过对此训练掌握物体个体之间、物体与空间之间的关系。要求:认识观察静物与环境的空间关系;用线或几何形表现;画出透视下物体的体积关系;利用线的轻重,虚实表现空间。2、室内建筑与物体的空间写生训练(室内空间一角中的摆放物)目的:通过对室内空间一角中的摆放物的表现,加强空间的整体意识把握。

46、要求:认识观察室内建筑与物体的空间关系;用线或几何形表现;画出透视下物体的室内建筑结构关系;利用线的轻重、虚实表现空间。3、建筑外部空间写生训练(建筑外观写生)目的:通过建筑外观写生的训练加强对大尺度空间表现的感受和体验。要求:认识观察建筑外部的空间关系;用线或几何形表现空间的骨骼与秩序;画出透视下物体的室内建筑结构关系;利用线的轻重,虚实表现空间。景观环境空间结构写生训练(建筑与树木的景观组合)目的:通过建筑与树木的景观组合训练,加强对环境空间的感受和远近层次的把握。要求:认识观察景观环境空间关系;用线或其他方法表现空间的骨骼与秩序;远近空间的层次表现;透视下建筑与树木空间结构的关系。景观空

47、间再设计(根据学习的空间知识,设计构造景观的空间,如休息亭、装饰雕塑等)目的:通过景观空间再建设计训练,掌握主动表现意识和对空间的再造。要求:了解景观空间设计的功能;多种技法的综合运用;景观空间设计的效果表现。静物的装饰写生训练(各种静物、植物与装饰衬布的组合)目的:认识形式美的基本原则,运用装饰素描的基本表现方法,营造画面的装饰意味。要求:用装饰的手法分解静物关系;造型要求变形、夸张;形式的多角度、平面化和多样化;画面新颖、形式美观。传统图像元素的应用训练(收集各种传统图像元素与陶器静物或装饰衬布结合)目的:认知形式美的基本特征,对传统图形元素的打散与重构,赋予它新的现代语意。要求:传统图形

48、元素的打散与重构;形式的多角度、平面化;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画面新颖、形式美观。静物的抽象写生训练(各种植物、静物与装饰衬布的组合)目的:认知抽象形态美的基本特征,运用抽象素描的基本表现方法,营造画面的抽象意味,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要求:用抽象的形态分解静物关系;高度简练、高度夸张、打散重构的手法运用;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画面的空间结构和构成规律;表达自我感受。物的联想训练(选择典型物品,如手、苹果、车、脚、方形、圆形等进行联想)目的:认知联想的基本内容,运用联想创意的基本表现方法,训练创意思维,提高想象能力。要求:保持物品的基本形态特征不变;多种创意手段的运用;注意画面的美学效果;形式与主题

49、巧妙结合。主题想象训练(提供主题命名,如梦、生命、家园、沟通、克隆、繁衍等)目的:认知主题想象的基本内容,运用基本主题创意表现方法,遵循主题创意的基本过程,提高主题创意的表现能力,为今后的主题设计表达打下基础。要求:根据主题选择物品进行想象;可以用装饰、具象、抽象等表达方式;注意画面的美学效果;形式与主题的巧妙结合;表达直观、清晰;强调个人意识和主观创造性思维。2.实践教学形式与考核方法、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理论讲解采用多媒体教学(附课件),以及优秀素描静物作品欣赏。3、实践练习根据每一学生不同的画面情况采用因材施教的辅导方法。4.以完成作业目标进行教学工作。把相关资源在网上进行共享

50、。平时作业考核构成作业需要耐心,完成一个好的作品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平时作业最能充分反应学生的设计水平,学习态度,给30分。开展成果汇报展示对参加展览、发表作品在报刊杂志或者比赛的,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积极性酌情给分5分。七、课程课时分配表任务/课时课程内容课时理论部分实践部分任务一设计素描的结构表达(14课时)结构的认识讲授2结构的表现手段自然物的结构表现静物陶器结构素描写生训练2植物结构素描写生训练2人造物的结构表现家用电器结构素描写生训练2机械产品结构素描写生训练2家具结构素描写生训练2结构的再建表现家具重建结构素描写生训练2任务二设计素描的质感表达(18课时)质感的认识讲授2明暗

51、调子解析质感的表现手段自然物的质感表现植物质感素描写生训练4人造物的质感表现布、皮类质感素描写生训练4金属质感素描写生训练4其它材质质感素描写4生训练任务三设计素描的空间表达(24课时)空间的认识讲授2空间意识的培养空间的构成原则各种空间的表现物体与物体的空间写生4室内建筑与物体空间写生训练4建筑外部空间写生训练4景观环境空间结构写生训练4景观空间再建设计训练6任务四设计素描的创意表达(12课时)创意的认识讲授2创意的表现手段装饰素描表现静物的装饰写生训练2传统图像兀素的应用训练2抽象素描法现静物的抽象写生训练4意象素描表现物的联想训练2土题想象训练4八、教学组织设计.学习模式本实训采用分岗位

52、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由教师示范授课时,将学生临摹练习。在课程学习中,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对工具的使用能力,美学知识的认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学组织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中采用了“望一思一述一做四步教学法。“望”在于引导课程内容的整体教学思路,总括整体思路;“思”是指对重点知识提由疑问,提醒学生注意;“述”是指老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做”是指以学生为主,实训过程及心得体会,深化理论知识,总结操作方法与操作技巧,巩固知识。.色彩教学必须针对以上任务和要求,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教学。可分几个阶段进行练习。第二章设计素描的结构表达通过本课题训练,使学生能加深对物

53、象形体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并能运用基本透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物象,提高把握物象基本形体和描绘物象基本形体的能力第三章设计素描的质感表达本课题的练习,就是要求学生在复杂的物象之中,运用不同的画材、工具表现不同质感的物象,并力求达到逼真的视觉效果,同时理解物体物质肌理的描绘与掌握。研究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下物体明暗五调子的规律,将物体与光线的关系通过不同层次的变化反映由来,能熟练地运用明暗五调子的观察方法刻画物象;掌握线条推敲方法以及平面意象第四章设计素描的空间表达理解空间的概念,掌握空间的表现方法,通过透视、虚实、明暗、构图表现空间的关系九、教学质量标准.理论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用形态分析

54、、结构分析、透视原理等,解剖所描绘的物体,从而达到丰富想象力提高表述技巧,最终能够完整地描绘和构想新的形态。.技能要求熟悉色彩工具的运用;通过对不同形状、题材、颜色、质地、明度的景物进行组合写生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并从中获得对素描知识的掌握和审美。本课程以直观示范性教学方法为主,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要求,基于学生对艺术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进行因时、因地、因材施教,全面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理论的讲授和系列课题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对“形态”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基本的造型能力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十、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本

55、课程是考查课。通过平时作业和结课大作业评定成绩,平时作业占30%,结课大作业占70%。评分标准:1、构思巧妙,能够一步一步联想,摆脱常态,演化变异。2、形体演变、质感转化应用充分,富有一定表现效果。3、主次虚实、明暗光影、刻画深入扎实,给人以真实感。4、熟练运用素描个性化语言,画面具有一定视觉感染力。5、熟练掌握形象塑造规律,具有一定创意表现性。十一、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设计色彩,肖虎总主编,邓斌主编,中国传媒大学生版社,2021年9月第一版。参考书:绘画基础素描,周小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版社,2005第一版十二、课程改革思路1.本课程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包括基础任务、选学任务。基

56、础任务是教学中必须完成的基本内容,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课时授课。选学任务中的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对学生毕业后使用频率低又有较大难度的经济业务,可选学其基本知识;对于素描处理,平时使用的频率又较高,可针对具体问题加以点拨、多做训练,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实践教学模块重在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可统一安排时间进行课内训练和社会实践训练。可分专题集中训练,也可利用平时的班级和学校活动进行综合性训练。教学建议设计素描的讲授要注重实际,要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要突出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会计实践训练应做到“五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训练与分

57、散训练相结合,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模拟训练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应注重全程性的指导与管理,做到活动前有组织发动工作,绘画过程中有指导、检查,活动结束后有反馈、总结和评价。评价学生的设计作品,指出优缺点,应以课堂知识的掌握为主要依据,同时注重实践运用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意识。202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1一、课程性质.1二、课程基本理念.2三、课程设计思路.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9一、总目标.9二、学段目标.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16第一学段(13年级).16一、数与代数.16二、图

58、形与几何.18三、统计与概率.19四、综合与实践.20第二学段(46年级).20一、数与代数.20二、图形与几何.23三、统计与概率.25四、综合与实践.26第三学段(79年级).26一、数与代数.26二、图形与几何.31三、统计与概率.40四、综合与实践.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43一、教学建议.43二、评价建议.54三、教材编写建议.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70附录.75.78附录1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75附录2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

59、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

60、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二、课程基本理念.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